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3】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3】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
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
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教师的 古今称谓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春蚕——最纯挚的称谓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春天播种的季节。
辛勤的园丁撒下粒粒种子,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开始了又一次的耕种。
花丛,繁忙的地方。
勤劳的蜜蜂拎着小小铅筒,在这温馨而又充实的日子里采花酿蜜。
桑叶,渺小的舞台。
洁白的春蚕理着缕缕丝线,在这无众人瞩目的地方默默缝制棉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您,伟大的老师。
您就是红烛,在漆黑的夜里为我照明,为我引路。
那烛身上滚落的滴滴烛油,是您激动与欢喜的泪水。
又是一个教师节,老师,您歇歇吧,在这短暂的一天里,把您头上那温暖的火苗暂时熄灭吧。
我,要对您说,您辛苦了!给分吧回答者:ぺ喜洋羊‖·- 试用期一级2009-9-7 17:50有人说您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您是园丁一年四季辛勤耕耘有人说您是太阳温暖所有孩子的心有人说您是灯塔照亮学生人生的路有人说您是海洋日夜澎拜知识之音有人说您是粉笔磨短自己补长别人有人说您是路标巧把学生前程指引有人说您是桥梁直接通往胜利之门有人说您是城堡知识多的像聚宝盆有人说您是慈母博大的爱心贵似金有人说您是严父教会做人更要求真有人说您是朋友有人说您是智慧身有人说您是绿叶有人说您是灯捻芯有人说您是启蒙者有人说您是播种人形容您的词语数不尽歌颂您的美德用美文您有着特殊的使命您塑造着人民的灵魂您的事业在天底下最壮丽您的称号在人世间最可亲人们敬慕您是因为您努力奋斗拼搏的精神人们赞美您是因为您无私奉献为社会造就人您忘我工作用满腔的热忱您执著追求用壮丽的青春您放飞希望用闪光的语言您实现理想用智慧的化身您用一双灵巧之手描绘出祖国明天的蓝图您用两鬓的霜花把蓝图映衬得更美更真您用巨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飞速发展您用毕生的精力牵引着人类文明快速前进再动听的乐曲唱不尽您的伟大再优美的诗歌写不完您的功勋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衷心祝愿全国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万事称心幸福健康永葆青春回答者:116.20.98.* 2009-9-7 18:10送您一束鲜花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给您带来一丝甜蜜.老师——您辛苦了,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是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说放弃.从此我们的生命中,随时充满了欢喜.少了许多烦恼,增添了一份坚毅.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描绘着美好的蓝图,滋润着祖国的桃李.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您是辛勤的园丁,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友爱,健美,求实,进取!2.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我们是一颗颗星星,在老师的微笑里,闪烁闪烁。
长知识古代对“教师”的称呼
长知识古代对“教师”的称呼古代对“教师”的称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称谓。
下面就从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尊称古代对“教师”的最普遍的尊称,是“先生”。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先生如金,美玉在上”。
在先秦时期,指的是文化名士、人才、高崇的品德;到了汉代,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指称教师、学者,成为了教师的一个专用称呼,并且延续至今。
在唐代,出现了对教师更为尊敬的称谓:“师父”,意为“师傅之父”,称为“老师”。
宋代时,人们开始用“先生”在“老师”间交替使用。
明清时期,“夫子”成为尊称教师的常用称呼,它既可以指教师,也可以指学者。
由于明朝的礼制较为严格,因此称“夫子”时必须加上相应的敬称,如“礼部夫子”、“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兼太学博士”等。
二、专称古代的教师,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专称。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 讲学:古时称为“说课”、“授课”,治学者即为“讲师”。
如《唐僧传》中,唐僧在大唐广场说课,称为“讲师”;《水浒传》中,武松在街上开设功夫班,称为“讲拳先生”。
到了宋明清时期,这个称呼逐渐转化为“讲师”、“讲官”。
2. 基础教育:古代基础教育的教师,一般称为“先导”,既要教授文化知识,又要传授社会道德,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如《史记》中,蒯公为魏文侯先导;《孟子》中,王肃的老师叫做先导乎。
《水浒传》中的张青为将领家的家庭教师,称为“家庭先导”。
3. 武术训练:古代武术训练和指导的教师,一般被称为“师父”。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斗战胜佛庙中拜师学艺,称自己的老师为“师父”。
4. 科举教育:古代科举制度中,负责考生科目的教师,被称为“监考”、“试官”,而教授科目的教师,则被称为“名师”、“大儒”。
比如《红楼梦》中,宝玉考差(相当于考试),由于周师傅的教授,成功考中状元。
三、地域称呼由于古代的隔离和区域性文化发展,不同地域的教师也有着不同的称谓。
1. 北方地区北方教师一般被称为“儒先”、“文先”,这两种称谓的含义都比较广泛,不仅指教师,还可以指文化人、读书人等。
古代师生称谓知识点总结
古代师生称谓知识点总结古代师生称谓是关于教师和学生在古代社会中的称谓规范和礼仪规定。
古代师生称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古代至今一直延续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师生称谓中,教师可称为师父、老师、先生、师傅等,学生可称为弟子、学生、徒弟等。
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念,也反映了师德师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古代师生称谓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师生礼仪规范和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精神。
一、古代教师的称谓古代教师的称谓包括师父、老师、先生、师傅等。
这些称谓都表达了人们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
1. 师父“师父”一词源自佛教用语,最初是对佛祖的尊称,后来才用于尊称教师。
在古代社会中,很多手艺人、医生都是自学成才,通过拜师学艺,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教师称之为“师父”。
同时,“师父”也常用于尊称高深的学问或技艺的人。
师父是对技艺的继承者,也是对文化传统的守护者,所以在古代社会中,“师父”是一种被尊崇的称呼。
2. 老师“老师”是一种民间较为普遍的称谓,用来尊称教育工作者和有一定学识的人。
在古代社会中,“老师”是对年长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它既具有对长辈的尊敬之意,也具有对知识分子的敬重之情。
3. 先生“先生”是文官、士大夫的尊称,用于对有一定学问、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称。
在古代社会中,“先生”是对有学问和品德的人的尊称,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敬,也表达了人们对高尚品德的仰慕。
4. 师傅“师傅”一词源于佛教用语,代表佛教导师的尊称,后来才用于尊称技艺高超的人。
在古代社会中,“师傅”是对技艺高超的技工及各种行业中的资深从业者的尊称,它兼具对技能的尊重和对传统工艺的珍惜。
二、古代学生的称谓古代学生的称谓包括弟子、学生、徒弟等。
这些称谓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敬意,同时也彰显了古代社会中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1. 弟子“弟子”一词源自佛教用语,最初是佛教门下弟子的称呼,后来才用于对学生的尊称。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2019尊师礼仪集锦,古时你不知道的20种教师称谓
2019尊师礼仪集锦,古时你不知道的20种教师称谓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地传道、授业,用毕生精力接送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着。
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礼仪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尊师礼仪集锦,古时你不知道的20种教师称谓。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国有句古话:“师同父母”。
大家一定知道“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宋代有位声名显赫的大学问家,名叫程颐,同代人杨时对他十分仰慕,早有拜他为师之意。
时值隆冬大雪,程颐正在房中睡觉,因此杨时只好在门外恭敬等候。
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杨时也成为一个雪人。
程颐为杨时至诚至真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其为弟。
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也是尊师典范。
他在徐特立先生60岁生日时写信祝贺说:“你20年前是我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一定还是我的老师。
”作为深受老师教诲的学生,理所当然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老师。
尊敬老师,应发自内心,见之行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对老师要讲礼节。
尊敬师长,还应在礼仪上自觉地维护教师威信。
具体的尊师礼仪要求如下:1、学生对教师应该虚心诚实,言行有礼,在行动上应按规范认真去做,早晨进校见到老师,不管是否给自己代课,均应行礼问早、问好。
平日在校园内与老师相遇,亦应打招呼问好,如环境狭窄(楼道、走廊)应向旁边跨开一步,给老师让道。
2、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3、在课堂上学生要衣着整洁,姿势端正。
夏天不能赤脚或穿拖鞋,不能穿无袖背心,也不能敞胸露怀,听讲时不能扇扇子。
冬天课堂上不应穿大衣,戴帽子,戴手套或口罩,围围巾。
课堂上不能随便下位子走动,吃东西,喝水,嚼口香糖,听录音机。
迟到的同学应先在教室门外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再进入教室,未经允许,不可擅自推门而入。
4、有疑问提出或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不应边举手边说话。
中国古代对教师的称谓
中国古代对教师的称谓
一、师长
据《周礼•地官师氏》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
”后来,通称教师为师长。
二、博士
自先秦以来对国家教师的称呼,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授,经学教师称博士。
到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三、祭酒
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相当于现代国立大学的教授。
四、司业
古代主管音乐兼教国学的人。
后世称教师为司业,相当于国立大学的副校长。
五、学官
汉代太学教师的称谓,也称“校官”。
六、教习
我国封建社会主管课试事项的官员。
明代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清末新办近代学堂,也称教师为教习。
七、教谕
宋代在京城所设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
元、明、清时,县学皆设教谕,为正学官,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八、西席
又称西宾、讲席。
古代人们对家庭教师的尊称。
因古时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给教师安排的座位坐西向东,故教师称为西席、西宾、讲席。
古代老师的称呼老师的称呼
【古代老师的称呼】老师的称呼【-教师节】引导语:传授文化、科学和技术的人被尊称为老师或教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的人。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老师陪伴我们成长,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都应该对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
,那么,你知道老师的主要称呼有哪些吗?古人对老师的尊称师这是历代对教师的尊称。
从先秦至今,一直沿用,没有例外。
古人还把”天地君亲师写在大红纸上,磕头顶礼, 以示对教师的尊敬。
师长是对教师与长者的尊称。
据《周礼·地官师氏》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
后来,通称教师为师长。
西席又称西宾、讲席。
古时人们对家庭教师的尊称。
因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给教师安排的座位西向东, 故教师尊称为西席、西宾、讲席。
”老师是今天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之一,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有老师。
参加了工作,称前辈也为”老师。
总之,” 老师逐渐地演变为一种尊称,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词语。
可是”老师最初可不是一个平民的称呼,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称为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干阶层专属的称呼。
师的称谓,最早岀现在我国西周时期的金文中,称为” 师氏,简称”师,是指教国子的官员,它原来是商、周军队的组织单位。
西周的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弟子,开办了” 国学,由高级军官”师氏任教。
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 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由此可见,老师的前身■教师不是一般的平民,而是政府的官员,而且教的也不是一般的子弟,而是贵族子弟。
那么”教师又是如何被俗称为”老师的呢?原来,”老师最初是指年老资深的教师或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这里就是指荀子是资格最老,学问最深的人。
到后来,人们就习惯地把”老和”师并称,逐渐地,就不再管年龄的大小了,一概称教师为老师。
”老字在这里带有了尊敬的味道。
古人对教师都有哪些称呼等
龙源期刊网 古人对教师都有哪些称呼?等作者:来源:《晚晴》2010年第09期文化拾珠古人对教师都有哪些称呼?教师最早称“师氏”、“父师”、“少师”,由官吏担任。
“师氏”简称“师”,是周时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仪得失之事的官,也是国学中的教师。
“父师”是退休的大夫,“少师”是退休的士。
他们在致仕之后,一般会在乡学中担任教师。
东汉经学家郑玄为《仪礼·乡饮酒礼》作注时说:“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
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是对教师的尊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私学教师被称为“塾师”、“书师”、“馆师”、“馆宾”等。
塾是古代私人设立的学校。
故称“塾师”。
“书师”是指汉时教启蒙的教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中解释道:“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
”“馆”是旧时的私塾的别称,故“馆客”、“馆宾”、“馆师”也指教师。
后人对教师的尊称还有“西席”或“西宾”、“先生”、“夫子”、“绛帐”等。
为什么用“桃李”来指代学生?培养、教育了众多学生的老师往往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为什么用“桃李”来指代学生呢?“桃李”原本就是指桃和李。
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时候纷繁艳丽,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华如桃李”的诗句,因此后世用桃李来形容貌美,也喻人青春年少。
《韩诗外传》中曾说:“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
”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据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后久视元年》记载:狄仁杰推荐了姚元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后世使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所培育的人才极多,遍布各地。
古代“老师”称谓有哪些
们现在说的学名 了。《 礼记 ・ 檀
弓 》说 : “ 幼 名 ,冠 字 。 ” 就 是 说 ,人 一 生 下 来 ,就 要 有 一 个 小 名或 乳名 , 等 举行 “ 冠礼 ”时 , 再 起个 名 ,这 个 名 就 是 “ 字” , 也叫 “ 表字” ,表 示这 个人 “ 有 为 人父 之 道 ,朋友 等人 不 可 复
个 不 同的概念 。所 谓 的 “ 名” 就是我们现在说 的小名 ,又称 乳名 、奶名、幼名或小字。我
国从上 古 时代就 开始 取小 名 了 , 由 于小 名 的 称 呼 多用 于 家 族 内 部 ,所 以 起 名 时 不 是 太 讲 究 。 如周 公 之 子 名 禽 、孔 子 之 子 名
生操行规范 》里明确将教师称
谓 定 义为 “ 老 师” ,但绝 大部 分 学生约定俗成将 “ 先 生 ”改 称
宋孝宗赵慎小名小 羊、明太祖
朱 元璋 小名 重八 等 。 至 于名字 的 “ 字” ,就是 我
为 “ 老师” ,则是从民国时期开
始 的 ,并一 直沿 用至今 。 其 实 ,在 “ 老 师 ” 之外 , 古代对 教师 的称呼还 有很 多, 有 些已 经相 当陌生— — 如师 长 、 夫子、 1 . 1 . 1 长、 师傅 、 师父、 西席 、 师 保 、宗 师 、教 授 ( 如 今 的教
、
WE NS HI J I NGCU t/ 文史精 粹
一
—
让人 不 愉 快 的 事 。于 是 ,引 申
地方 的学校 始设 教授 ) 、 助教 ( 在
出现在 口 语 “ 不感冒”的新意。
( 文/ 聂鑫森 )
国子监任教的教师 : l 、学博 、讲
郎 、教谕 等等 。
【古代老师的称呼】老师的称呼
【古代老师的称呼】老师的称呼【--教师节】引导语:传授文化、科学和技术的人被尊称为老师或教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的人。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老师陪伴我们成长,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都应该对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
,那么,你知道老师的主要称呼有哪些吗?古人对老师的尊称师这是历代对教师的尊称。
从先秦至今,一直沿用,没有例外。
古人还把"天地君亲师写在大红纸上,磕头顶礼,以示对教师的尊敬。
师长是对教师与长者的尊称。
据《周礼·地官师氏》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
后来,通称教师为师长。
博士自先秦以来对国家教师的称呼,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授,经学教师称博士。
到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祭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相当于现代国立大学的教授。
司业古代主管音乐兼教国学的人。
故后世称教师为司业,相当于国立大学副校长。
学官汉代太学教师的称谓,也称"校官。
《史记·儒林传》载:"公孙弘为学官。
到东汉时,太学教师被称为"讲郎。
教习我国封建社会主管课试事项的官员。
明代入选翰林院的进士(即庶吉士)之师称教习。
清末兴办近代学堂,也沿称教师为教习。
教谕宋代在京城所设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
元、明、清时,县学皆设教谕,为正学官,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西席又称西宾、讲席。
古时人们对家庭教师的尊称。
因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给教师安排的座位西向东,故教师尊称为西席、西宾、讲席。
"老师是今天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之一,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有老师。
参加了工作,称前辈也为"老师。
总之,"老师逐渐地演变为一种尊称,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词语。
可是"老师最初可不是一个平民的称呼,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称为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干阶层专属的称呼。
古今教师的称谓
古今教师的称谓1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2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一个人接一个人踩着肩膀向高处攀登叫作搭人梯,人梯是古代向上攀高、攻城拔寨、翻山越岭所创造的集体配合行动,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人们把“人梯”比作是:“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人们把教师称作“人梯”,正是因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具备了这样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广大的人民教师辛勤地耕耘在教育事业的园地,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培育人才。
而那些考上大学,走向成功,扬名立万的学生,无一不是踩在老师的肩膀上,以老师为人梯向上攀登达到人生的高峰。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们在谈到成功的决窍时,无不认为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和因素。
学生的成功离不开老师,而老师的希望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湖北大学年近90高龄的朱祖延老教授在《教师述怀》中写道:“不辞辛苦做人梯,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全部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世代延绵而甘为人梯的教师的精神。
这种无怨无悔,不图所求,甘作人梯,让学生踩在自己肩膀上更上一层楼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精神,是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和共同理想,“人梯”因此成为教师们最光荣和最贴切的称谓。
3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们对“春雨”的赞美由来已久,把春雨比作“甘霖”,比作“及时雨”,视“春雨贵如油”。
而把春雨表现得最完美意境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名篇。
人们把老师比作“春雨”,把学生比作“春苗”,春苗需要春雨去浇灌。
我们的老师就如那绵绵的春雨,用播洒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品德,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的心灵。
有关教师的别称
有关教师的别称教师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各种别称。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教师相关的别称。
1. 师长:这是古代中国尊称教师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和崇敬。
师长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的引路人、榜样和伯乐。
2. 教授:这是一种学术界对高级教师的称呼,主要用于大学教师。
教授是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和经验的教师。
3. 老师:这是最常见的对教师的称呼。
老师一词源于古代的师傅、师父,代表了对教师的尊重和亲切。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生们都习惯称呼自己的教师为老师。
4. 教导员:这是对学校中负责学生管理、教育指导的教师的称呼。
教导员不仅仅负责教学工作,还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生活和心理健康。
5. 导师:这是对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指导教师的称呼。
导师在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学术领域的专家,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学术伯乐。
6. 教练:这是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的称呼。
教练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着指导、培养和激励学生的角色,他们通过训练和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7. 辅导员:这是对学校中负责学生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的称呼。
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调适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8. 培训师:这是在职业培训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中负责培训工作的教师的称呼。
培训师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和教学方法,帮助学员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9. 讲师:这是对大学或高职院校中非正式教师的称呼。
讲师在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资源。
10. 教务主任:这是对学校中负责教务管理工作的教师的称呼。
教务主任负责制定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管理学生的选课和学籍等事务。
以上是与教师相关的一些别称,这些称呼体现了不同场合和角色对教师的认可和尊重。
无论是哪种称呼,教师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的重要力量。
教师十大称谓集锦
教师十大称谓集锦在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教师为社会的发展演进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就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没有教师,也就没有中华民族来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称者,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
1、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2、春蚕--最纯挚的称谓对“春蚕”最早的记录见于《诗经》,而把“春蚕”进行拟人化的比喻最闻名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
人们赞美教师就像春蚕一样“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
“春蚕”是广大教师感到无比荣耀的称谓。
着名教育家朱光潜说:“只要我还在世一日,就要吐丝一日,但愿我吐的丝,能替人间增一丝丝温暖,使春意更浓。
”3、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
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培育这些幼苗、花朵、小树的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茁壮成长。
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4、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对蜡烛的赞美也是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
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
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如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似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这幅老师自勉的对联正是对“蜡烛”称谓的认可和自豪。
古往今来对教师的称谓
古往今来对教师的称谓自古以来啊,咱们中国对老师那可是敬重得不得了,称呼起来也是五花八门,每个称呼里都藏着一份深深的敬意和感激。
你瞧,最古老那会儿,老师们被尊称为“师长”,简简单单俩字,分量重得能压弯脊梁。
为啥?因为“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长”则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加一块儿,就是咱们心灵和智慧的灯塔。
再往后,到了春秋战国那会儿,孔子老先生成了学问的代名词,于是“夫子”这个词儿就火了起来。
一提到“夫子”,人们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那个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的形象,感觉就像是自家村里最有学问的老爷爷,亲切又威严。
那时候的学生,对夫子那叫一个崇拜,恨不得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刻在心上。
到了唐朝,文风鼎盛,对老师的称呼也变得更加文艺范儿。
“先生”这个词儿就开始流行了。
听着就让人觉得,哎呀,这位老师肯定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大人物。
学生们见了先生,都得恭恭敬敬地行礼,心里头那叫一个佩服。
而且啊,“先生”这个词儿还特别百搭,不管你是教书的、画画的还是弹琴的,只要是有本事的,都能被尊称为“先生”。
转眼到了明清时期,“老师”这个称呼就慢慢普及开来了。
这个词儿听起来既亲切又自然,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长辈的称呼一样。
学生们喊起“老师”来,那叫一个顺口,心里头也暖洋洋的。
老师呢,听着学生的呼唤,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感觉自己的付出都得到了认可。
再后来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教师”这个称呼就被广泛使用了。
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名称那么简单,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每当看到学生们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的时候教师们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啊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所以说啊从古到今咱们中国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那可是一脉相承的。
不管时代怎么变迁称呼怎么变化那份对老师的敬仰和爱戴之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因为在我们心中老师永远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长知识:古代对“教师”的称呼
长知识:古代对“教师”的称呼唐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春秋时就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
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之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唐代韩愈的《师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递的社会高度评价,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也是历来教书者引以自豪的荣耀。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
【夫子】古代称大夫(官职)为“夫子”。
孔子曾为鲁大夫,故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夫子”。
后来用“夫子”尊称教师。
《论语·子张》载:“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师长】《周礼·地官》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
"师长即先生长者,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
【师傅】“师傅”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故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师保】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
《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后来泛指老师。
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
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师资】先秦至汉代都有这个称谓。
《毂粱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汉语对于教师的9个称谓
汉语对于教师的9个称谓老师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春秋时的《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
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对“师”最精辟、最完美的说明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师说》一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递的社会高度评判,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也是历来教书者引以自豪的荣耀。
随着岁月的更迭,“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
现在,“教师”的称谓多用于书面语言,而“老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
先生“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说明确实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差不多流传了几千年。
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
随着历史的进展,“先生”一词也发生了词义上的变化,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差不多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
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众的老师称为先生。
园丁“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
人们通常把童确实小孩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培养这些幼苗、花朵、小树的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聪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养、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强壮成长。
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纯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慈母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
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要紧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慈母”第一包蕴着教育工作者伟大的爱。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
格物致知京报网-北京晚报2013-09-09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
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
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
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
《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后来泛指老师。
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
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
宗师: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
《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
”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北宋孔平仲《谈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
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
生。
”
教授: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
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助教: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
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学博: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
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这人大是不同。
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
讲郎: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
《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
教谕: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
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
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
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
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
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
先生:“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
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