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浅析

摘要:制造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崛起的柱石,是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针对国际制造行业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以及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以强化我国的高端制造行业,推进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制造2025》介绍我国当前制造业形势以及作出一些建议浅析。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发展机遇

前言:

我们所说的制造业就是主要通过制造过程使资源转换成为市场上常见的工业品、大型工具的行业。制造业是直接体现国家经济水平的行业,自从全球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各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强大的制造业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制造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我国装备制造业普通产品总量过剩,而体现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却不能满足要求。虽然单体设备方面取得不错成绩,但是成套设备制造实力不足。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公司进行竞争,我国具有大量较高附加值的成套装备市场长期被外商占据,机械产品进出口呈现逆差,并且趋势逐年加大。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备的现代化。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装备已形成依赖进口的局面,造成大部分技术依赖从国外进口。又由于企业不能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缺乏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基本停留在仿制、实现国产化的低层次阶段,不能够形成自主开发的良性循环,造成技术创新薄弱,使我国沦为世界加工基地,从而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颇大。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机遇:

国内:随着各行业的同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个行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人民群众等方面具有新的需求,都要求制造业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十八大召开依赖,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供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国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但是也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中国制造》内容简介:

为积极应对挑战,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制定了三个十年战略,并于2015年5月8日公布了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为基本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实施建议:

学习研究过《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解读文章之后,对中国制造将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发展路线深有感触,也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对如何保证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有一些自己的浅薄建议。

一.要加强基础建设。长期以来,我们受“重产品、重型号,轻基础、轻工艺”思想的影响,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目前,大家要凝聚共识,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的研究,这是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前提。要加强基础,单靠企业不行,需要政府主导、产学研用联合,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共性基础研发平台。

二.要推进智能转型。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当然,企业也要各按步伐,逐步推进。已经具备数字化制造基础的航空工业和汽车工业,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平台。数字化制造基础条件差的企业,则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智能制造路线图,逐步推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三.要推行绿色制造。钢铁、化工等流程行业要全面推行生态化、绿色化流程制造工艺,要集成产品生产、能源转换、废弃物再利用等多种功能。装备制造等离散型产业则要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再回收的原则,特别是要从源头(材料与能源)抓起,全面推广精密化、轻量化、绿色化等先进制造技术。

四.要完善创新体制。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我国先后设立了众多的科技研发机构,如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但是,技术创新体制仍有待完善,特别是大院大所改制后造成的共性技术研发缺位问题远未解决。因而,也造成了技术创新链上的错位。

企业是需求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及成果实施的主体,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而不应包办代替、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研发活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前所述,就是为全行业服务的共性技术缺位。以国际公认的技术成熟度标准来分析,既不可能要求高校完成从技术原理到全部产业化的研发任务,也不可能要求企业的研发从技术原理起步。因此,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要在基础研究与成果产业化之间架设起桥梁,建立为全行业服务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或国家制造创新研发中心。同时,鼓励建立名副其实、确有实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应是独立的、非营利的,能为大中小企业服务,并兼有工程人员培训的功能。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可以由原有的行业研究院所或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机构重新整合而成,也可根据工程科技的新发展,如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等试点建立一批新的先进制造创新平

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