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XX学院护理系1XX学院三年制护理专业(专科)《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of Nursing)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导论》是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启蒙课程,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专业基础课。
《护理学导论》介绍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介绍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等护理基本理论和相关理论。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业(专科)学生使用,以陈明瑶、袁丽容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案例版教材《护理学导论》为主要教材。
(二)课程任务根据培养目标,《护理学导论》注重各护理理论和相关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了解护理学的知识体系、性质、范畴,了解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多元文化护理的含义。
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理解卫生服务策略、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建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掌握护理、健康的概念、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护理程序的步骤、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满足病人文化护理的需要策略。
(二)学会正确书写护理病案,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护理工作。
(三)形成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习惯。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任务,护理工作的方法,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及特点。
2.熟悉:护理学知识体系,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南丁格尔的主要贡献。
3.了解护理学在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4.能结合实际阐述护士素质要求的基本内容,能简述护理学发展的趋势二、教学内容1.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知识体系和范畴2.护理学的任务和护理工作的方法3.护士的基本素质4.世界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学发展阶段和特点)5.中国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发展趋势展望)2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任务,护理工作方法,护士的素质要求,现代护理学发展阶段与特点2. 难点: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护理学《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Basic of Nursing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学与免疫学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学分:1总学时:16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涉及“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多元化与护理相关知识、理论、理念的融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护理专业及护理科学。
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和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压力与适应、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程序、护理理论、护理专业法律问题、健康教育、循证护理等。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讲授、自学、参观、练习、演示、角色扮演、影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选用教材李小妹主编. 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第3版选读书目[1] Nursing theory: utilization & application. St. Louis, Mosby Elsevier.2006[2]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1版[3] 李如竹主编.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1版二、课程总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2、掌握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构,掌握护理理论及相关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3、掌握护理程序的步骤及在临床中初步应用4、熟悉健康教育常用方法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本表注:*以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法(Bloom’s Ta xonomy)为基础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目标栏内以A、B、C、D来表示对此级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A为最高要求,无要求则留空。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设计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设计基础护理教研室青蓝工程团队季诚曹美玲陶凤燕一、单元教学设计1.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2.章节名称:认知与理解护理3.教材分析3.1《护理学导论》课程设计思路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成长的标志在于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对事业的挚爱,只有达到将护理工作由“职业”飞跃到“事业”的认同,才会全身心地服务于患者。
目前,对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高技能”的目标已经引起足够重视,而“高素质”目标的达成度则显得较为疲软。
《护理学导论》课程面对的是护理专业一年级新生,应该属于护生的护理专业入门课程。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对部分《护理学导论》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内容偏深,理论性过强,对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针对性不够,未能真正起到“入门”的作用。
《护理学导论》课程应首先引导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随着临床上护患矛盾的日益突出,护士的大量流失,越发显得护理专业的入门教育格外重要。
为此,基于校院合作平台,与临床护理工作者及省内其他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南丁格尔护理理论,共同开发《护理学导论》教材,旨在学生入学之初,引导其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培养职业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学好护理专业。
为培养具有较高道德力、亲和力、服务力、发展力的新型护理人才奠定专业基础。
《护理学导论》的整体结构与框架设计分为五大模块14个单元,五大模块内容如下。
模块一:认知与理解护理模块二:护理宗旨性概念模块三:护士与患者模块四:护理方法与思维模块五:护理生涯与形象设计《护理学导论》课程开发与设计,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临床一线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为终点,以达到培养护理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经教学使用表明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针对性强,被列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材。
3.2“模块一:认知与理解护理”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护理学导论》课程中最基本的内容,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能否产生兴趣,因此,第一堂课的设计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护理职业产生情趣,培养学生将职业上升为事业的职业崇敬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护理学导论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初步学会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服务。
并能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操作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为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护理的关系,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问题,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护理程序,文化与护理,护理理论,护理伦理,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健康教育等内容。
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我们所讲授的课程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本课程应涵盖了当前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框架、护理学发展趋势等内容。
引导护理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体系,及其有别于医学专业的独特理论框架,产生职业归属感,对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2学时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0.5学时知识点:一、国外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0.5学时知识点:一、护理的概念二、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三、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四、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第三节护理专业 0.5学时知识点:一、专业的特征与护理专业二、护士专业的工作范畴三、护士专业的发展趋势第四节护士角色及素质 0.5学时知识点:一、护士的角色二、护士的特征要求三、护士的资历要求与分类四、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本章小结重点:1.熟悉南丁格尔的事迹和对现代护理的贡献。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启蒙和入门课程。
该课程以崔焱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导论部分内容为主线,辅以潘孟昭主编的人民卫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护理学导论》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护理学导论》着重介绍了护理学的性质、人、健康、环境、护理等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护理程序、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如沟通交流以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始终持有的伦理、法律观念。
通过对《护理学导论》的学习,学生应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护理学、护理专业、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观念。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牢固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观念,同时为日后学习护理专业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能达到以下的总体目标要求:1. 叙述世界及我国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 分析比较人、健康、环境、护理的定义,正确认识其相互关系,树立整体人、整体护理思想观3. 描述护理学的内容和范畴4. 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的护理分工方式5. 阐述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6. 熟悉我国医疗卫生体系7. 叙述现代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8. 熟悉护理的基本理论9. 掌握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10. 分析护理工作中如何守法和用法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护理学的形成2.现代护理学的发展3.我国护理学发展的过程4.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二)应掌握的内容1.世界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3.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4.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三)应熟练掌握的内容1.南丁格尔的事迹与贡献2.常见护理分工方式及其特点二、重点难点重点:1.南丁格尔的事迹与贡献2.现代护理学变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4.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5.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6.护理分工方式7.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难点: 1.现代护理学变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3.护理分工方式三、思考题1.南丁格尔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对于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有哪些?3.现代护理学对“人”、“环境”、“健康”、“护理”是如何认识的?4.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范畴各有哪些方面?5.不同护理分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6.现代护士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第二章健康与疾病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古代与近代的健康观2.疾病的概念3.健康与疾病的关系4.保健的概念5.“健康新地平线”6.护理人员在健康保健事业中的作用(二)应掌握的内容1.影响健康的因素2.疾病谱的变化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三)应熟练掌握的内容1.WHO对健康的定义二、重点难点重点:1.WHO对健康的定义2.影响健康的因素3.疾病谱的变化4.“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难点: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的理解2.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的认识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与“健康新地平线”三、思考题1.什么是健康?2.试述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20世纪50年代以来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谱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第三章医疗卫生体系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医院的分级和组织机构。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1]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1]](https://img.taocdn.com/s3/m/2427967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b.png)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内涵和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学模式与卫生保健系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的基本素质、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与相关理论、护患关系、沟通技巧、护理专业与法律、评判性思维等内容。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在吸收前一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最新教材的新知识,增加与更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知识点,突出地介绍了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思维与工作方法。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中使用相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讲授、讨论、示范、录象、角色扮演等不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意识。
因此,本大纲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同时,可采取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30学时,理论28学时,录象2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小妹,2版,2006年。
Ⅱ正文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与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掌握护理学的概念与知识体系,熟悉护理学发展历史,初步了解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护理专业本科《护理学导论》课程安排

短文主题及要求
主题〔Topic〕: 1.有人说护理不是一门正规专业,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 2.从历史开展的眼光,你如何看待南丁格尔对护理专业的奉献? 3.在初级卫生保健中,护士的作用是什么?
短文格式
文题 署名 关键词〔3-8个〕 摘要〔200-300字〕 前言〔200-300字〕 正文〔可以用小标题 结束语 参考资料〔要求用中华护理杂志的标准要求〕
护理专业本科 ?护理学导论?课程安排
课程:护理学导论 前期课要求:医学根底
课程目标:学生学完本课后,将能够:
1. 明确主要的护理理论; 2. 解释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3. 识别病人的不同需要; 4. 应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
5. 讨论文化在护理中的含义; 6. 解释不同成长开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7. 分析病人的压力及其来源; 8. 正确应用护理程序; 9. 进行病人教育
课程描述
本课程将主要讲述护理学的根本理论与知识,以及它们在护理教育、实践、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护理专业的开展现状及开展趋势。同时也讲授一些与护理有关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课,录象,投影,实习,课外阅读,作业
评价方法
平时成绩 40% 〔科技文章〕 30% (实习报告〕 10% 期末成绩: 60%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护理学导论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Nursing二、学时总学时34学时,其中讲授34学时。
三、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课:期末考试成绩占考试课程总成绩100%,期末采用闭卷方式考试。
五、课程概述《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启蒙和入门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护理学基本理论及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护理学及护理专业,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初步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六、适用专业护理学专科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一)《基础护理学》课程理论部分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一、西方护理学的发展过程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过程第二节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一、护理学的任务二、护理学的范畴三、护理学的工作方式第三节护理学的概念一、护理学概念演变过程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2)重点:护理工作方式的适用范围及特点(3)难点: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与内涵(4)要求掌握: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护理工作方式的适用范围及特点、护理学概念演变过程及各阶段主要特点、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与内涵、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及目标熟悉:护理学理论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内容了解:西方护理学与中国护理学发展的过程第二章疾病与健康(1)主要内容:第一节健康一、健康的概述二、影响健康的因素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策略第二节疾病一、疾病的概述二、疾病的影响三、疾病的预防第三节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的概述二、健康促进的策略三、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2)重点:健康及健康促进的概念、疾病的三级预防、健康促进的策略(3)难点:健康促进的策略(4)要求掌握:健康及健康促进的概念、疾病的三级预防、健康促进的策略熟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策略、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疾病的概念及疾病对个体的影响第三章护士与病人(1)主要内容:第一节角色理论一、角色概念二、角色特征三、角色转换第二节病人角色一、病人角色特征二、病人角色适应三、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四、促进病人角色适应的措施第三节护士角色一、护士角色的概念二、护士角色的特征三、护士的基本素质第四节护患关系一、护患关系的概述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三、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四、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五、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2)重点:促进病人角色适应措施、护患关系发展过程(3)难点:角色的概念及特征(4)要求掌握:病人角色特征、常见角色不良和心理反应、促进病人角色适应措施,指导病人适应角色;护士基本素质,护士角色的特征、护患关系性质、基本模式、护患关系发展过程熟悉: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了解:角色的概念及特征第四章护理支持性理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一般系统理论一、概述二、一般系统理论的内容三、一般系统理论与护理第二节需要层次理论一、概述二、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三、需要层次理论与护理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一、概述二、压力与适应理论的内容三、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第四节成长与发展理论一、概述二、成长与发展理论的内容三、成长与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2)重点: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3)难点:系统理论并据此解释护理程序的框架(4)要求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熟悉:住院病人常见压力源并能协助其适应压力;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重点: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了解:系统理论并据此解释护理程序的框架第五章护理理论与模式(1)主要内容:第一节奥瑞姆的自理理论一、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自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第二节罗伊的适应模式一、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二、适应模式与护理实践第三节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一、健康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二、健康系统模式与护理实践第四节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一、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2)重点:护理理论的内容及应用(3)难点:护理理论的概念及应用(4)要求掌握:自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适应模式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熟悉:健康系统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夸文化护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荣、自理理论的临床护理应用了解:健康系统模式的临床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临床应用第六章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1)主要内容:第一节评判性思维一、评判性思维概述二、评判性思维的构成三、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四、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应用第二节临床护理决策一、临床护理决策概述二、临床护理决策步骤三、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四、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第三节循证护理一、循证护理的概述二、循证护理的实施程序三、循证护理证据来源与分级(2)重点:评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和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3)难点: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和特点、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和影响因素、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和实施程序(4)要求掌握:评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和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熟悉: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和特点、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和影响因素、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和实施程序了解: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和模式第七章护理程序(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发展历史二、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二节护理评估一、收集资料二、整理资料三、记录资料第三节护理诊断一、护理诊断的概念二、护理诊断的分类三、护理诊断的陈述四、合作性问题五、护理诊断书写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护理计划一、护理诊断排序二、确定护理目标三、制定护理措施四、书写护理计划第五节护理实施一、实施前的准备二、实施过程的举措三、实施后的记录第六节护理评价一、护理评价的目的二、护理评价的过程三、护理质量的评价(2)重点:护理程序的内容(3)难点: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4)要求掌握: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的概念、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的内容、能够正确书写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的工作内容;能够正确实施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程序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目标的正误判断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史第八章护理安全与防护(1)主要内容:第一节护理安全防范一、概述二、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三、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二节护理职业防护一、概述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三、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2)重点:护理安全防护的原则;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3)难点: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4)要求掌握:护理事故、护理差错及护理职业防护的概念;护理安全防护的原则;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熟悉: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了解:了解护理安全防护和职业防护的意义【建议分配学时】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李晓松.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参考书:1. 刘喜文.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4.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复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 刘喜文.护理学导论要点提示与习题.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 彭幼清.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邹恂.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8.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护理学导论课程设计理念

护理学导论课程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护理实践的基本原则。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护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阐述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护理实践的基本原则;掌握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以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理论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观念,热爱护理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介绍护理学的起源、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介绍护理学的相关理论,如人文关怀理论、自理理论、发展理论等,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理论框架。
3.护理实践的基本原则:阐述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原则、尊重原则、正义原则等,使学生了解护理实践的基本要求。
4.护理程序:详细讲解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
5.护理沟通与协作:介绍护理沟通的技巧和原则,强调护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和护理实践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护理实践中的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提供具体的护理案例,让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护理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护理技能。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前言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大纲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要求制定,为本科生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纲要。
按照本校四年制教学计划,该课程共设36学时,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
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考试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教师可选择性讲授,未讲授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是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教师亦可选择性讲解。
大纲后附有学时分配,以供参考。
为适应现代化科学的迅猛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补充介绍一些关于本学科的新进展,甚至修正教材内容。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2、熟悉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
3、了解古代护理及一些重要的国际及国内护理组织机构。
二、教学内容1、西方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
2、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
三、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一、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概念。
2、熟悉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3、了解护理学的概念、知识体系、专业特征及护理专业。
二、教学内容1、护理的概念。
2、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3、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
4、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三、教学时数 1学时第三节护士角色及素质一、目的要求1、掌握护士的角色、护士的特征。
2、熟悉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3、了解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
4、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护士的角色。
2、护士的特征要求。
3、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
4、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5、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时数 1学时第二章健康与疾病第一节健康一、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促进健康及提供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3、了解健康的测量指标。
二、教学内容1、健康及有关概念。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of Nursing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理论学时:24实验或讨论学时:0适用专业:课程性质:必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护理学导论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初步学会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服务。
并能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操作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为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护理的关系,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问题,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护理程序,文化与护理,护理理论,护理伦理,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健康教育等内容。
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我们所讲授的课程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本课程应涵盖了当前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框架、护理学发展趋势等内容。
引导护理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体系,及其有别于医学专业的独特理论框架,产生职业归属感,对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2学时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0.5学时知识点:一、国外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0.5学时知识点:一、护理的概念二、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三、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四、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第三节护理专业 0.5学时知识点:一、专业的特征与护理专业二、护士专业的工作范畴三、护士专业的发展趋势第四节护士角色及素质 0.5学时知识点:一、护士的角色二、护士的特征要求三、护士的资历要求与分类四、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本章小结重点:1.熟悉南丁格尔的事迹和对现代护理的贡献。
护理学导论课程设计

护理学导论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护理学导论是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护理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的入门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护理学课程打下基础。
2.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包括:•掌握基本的护理学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了解护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成果;•学习基本的护理技能和护理操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护理学基础知识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包括护理学的定义、范畴和基本原则等。
3.2. 护理学研究介绍护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成果,包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等。
3.3. 护理技能介绍基本的护理技能和操作,包括测量体温、测量血压、饮食护理和换床单等。
3.4.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和操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4. 课程设计4.1.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和实践等教学方法。
其中,理论教学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要形式,实践操作则以实验和实践为主要形式。
4.2. 实践操作本课程实践操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组合作完成基本护理操作项目练习,第二阶段为独立完成实际护理操作。
4.3. 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操作记录和实践操作考核等。
其中,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和操作记录占总成绩的30%。
5. 课程建议5.1. 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建议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听课、阅读教材、参加讨论、完成作业和操作练习等。
5.2. 注意事项在学习本课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原则;•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利;•认真记录各项操作和观察结果;•如果有任何问题,及时向教师求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课程编码】
23000601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
课
时
】
28 学时
学
分
】
2 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护理学导论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它的内涵和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学模式及卫生医疗保健系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本课程以人对健康与疾病进行整体护理为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与相关概念、基础理论及其运用、护理专业的特点、发展史、国内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护理程序、护理伦理与法律等专业知识,对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促进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护理学导论的教学目标是使护生在接触护理专业的早期就能明确护理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将来即将履行的专业角色和功能,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的框架、了解护理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护生的基本专业素质。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2 学分,2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一、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护理学发展的历史,护理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2、理解护理专业的特征,专业护士的角色要求及工作范围;
3、掌握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不同的护理服务方式。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世界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2、中国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3、护理的定义及概念。
4 、护理学及其基本概念。
5 、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6 、护理服务方式。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与疾病的基本概念;
2、掌握病人角色的概念;
3、了解疾病对病人的主要影响;
4、掌握预防疾病的护理模式及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2、影响健康的因素。
3、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4 、疾病对病人的影响
5 、预防疾病的措施。
第三章人的基本需要
一、学习目的要求
1、理解人类基本需要的概念,人类基本需要的分类;
2、理解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需要的概念、分类、特征。
2 、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 、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4 、需要学说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目的及意义。
第四章文化与护理[ 自学]
第五章护患关系及人际交流、学习目的要求
1、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护患关系的概念;
2、掌握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促进护患关系的基本方法;
3、掌握沟通交流的基本要素,基本方式及技巧;
4、掌握列出沟通交流的层次,促进有效沟通的基本技巧;
5、掌握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人际关系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
2、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发展的三个阶段。
3、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4 、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基本模式、分期。
5 、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
6 、沟通交流的概念及意义、层次。
7 、沟通交流的基本要素、主要障碍。
8 、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
9 、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
第六章生命历程中的身心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成长、发展及成熟的概念,影响成长发展的主要因素;
2、熟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成长、发展、成熟的基本概念。
2 、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容。
3 、成长发展的规律及原则。
4 、影响成长发展的因素。
5 、4 个成长发展学说
第七章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压力的分类,
2、熟悉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不同的心理防卫机转。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压力与压力源的概念。
2 、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3 、压力反应及适应。
第八章护理理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1、熟悉护理理论及概念模式的特征;
2、掌握护理学的4 个基本概念;
3、熟悉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罗依的适应模式;
4、掌握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二、主要教学内容
1、护理理论的概念、特征、分类。
2 、奥瑞姆的自护理论。
3 、罗依的适应模式。
4 、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
第九章护理程序
一、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2、掌握护理评估的内容、主要方法;
3、掌握护理诊断的陈述方法、组成部分;
4、掌握护理计划的制定要求;
5、掌握护理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护理程序的概念、基本步骤、理论基础。
2 、护理评估的概念、方法、资料的分类、收集资料的途径及步骤
3 、护理诊断陈述方法、组成部分、与医疗诊断的区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4 、护理计划的目的、意义、种类、过程、格式及内容。
5 、护理实施
6 、护理评价的目的、意义、过程、护理质量评价。
第十章健康教育[ 自学] 第十一章希望与失望、失落及悲哀[ 自学] 第十二章临终关怀[ 自学] 第十三章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
一、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法律的概念,法律与护理的关系;
2、熟悉护理法规。
二、主要教学内容1、法律定义、分类、本质、特点。
2、医疗卫生法规的概念、特点及医疗事故法。
3、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成绩考核方式】
1 、成绩评定总则总成绩由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构成。
2 、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等评定。
3 、期末考核评定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
【教材与参考书目】
1、指定教材:《护理学导论》吴蓉赵国琴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2010
年。
2 、参考书目:《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 第1 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年
《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第3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护理学基础》郑修
霞主编. 第1 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护理学导论》潘孟昭主编. 第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护理学基础》景钦华、安秋月主编.第1版.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6年【有关说明】本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专业使用,主要为理论教
学,使学生明确护理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她将来即将履行的专业角色和功能,同时树
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编制:姜丽/ 审核: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