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的机制ppt课件
9-粘膜免疫系统
![9-粘膜免疫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a3bcb865f0e7cd1842536be.png)
上皮 细胞
固有 层 肠系 膜
DC
TSLP
RC
肠系膜淋巴结
CCR9
T
CCL25 E7 E-钙粘素
47
CCR9
固有 层
MadCAM-1
T
47
微 静脉 T
肠系膜淋巴结和派氏集合淋巴结中的DC,在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 (TSLP) 和其它因子的作用下表达视黄醇脱氢酶
(RALDH),后者将维生素A转化成视黄酸 (RC),在RC的作用下,已被抗原活化的效应T细胞(及B细胞)被激发,
粘膜免疫的双重功能:杀伤与耐受并存
21
胃肠道二级淋巴组织
22
肠道黏膜免疫相关的细胞和抗体分子
23
派氏集合淋巴结与M细胞
24
25
M细胞
通过内吞或吞噬作用摄取肠腔中的抗原分子和颗粒物 质,然后将这些物质以囊泡的形式作胞吞转运 (transcytosis),将内吞物转送至基底一侧,交给 位于派氏集合淋巴结圆丘状隆起部位中的DC 。
14
肠道粘膜相关的固有免疫应答
➢肠道上皮细胞的免疫屏障功能
物理和化学屏障
➢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防止微生物接近上皮细胞
高度糖基化的黏蛋白(Mucin)
➢肠道上皮细胞产生的防御素和细胞因子具有抗菌活性
防御素,抗菌肽(HD5和HD6),促炎细胞因子
➢肠道上皮细胞表达的TLR和NLR显示双重免疫功能
分布不同
NKG2D
HLA-E
CD94/ NKG2A
B
CD1d/ -GalCel TCR
MR1 TCR
粘膜 淋巴 细胞
分泌 因子
TCR CD8
TGF-
TCR CD4 T
IFN-,IL-4
粘膜免疫
![粘膜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d812f5975a8102d277a22f1d.png)
肠道黏膜免疫抗寄生虫感染机制
胃肠道中不同的抗原诱导黏膜免疫反应或免疫耐受
黏膜免疫阻止机体对肠道正常菌群产生免疫应答
黏膜组织中DC的表型和功能
黏膜淋巴细胞归巢的分子调控机制
sIgA局部抗感染的免疫的主要机制
粘膜免疫
(Muc系统的组成 二、粘膜免疫系统的功能特征 三、粘膜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四、粘膜免疫的意义
粘膜免疫系统的分布
胃肠道粘膜免疫系统
艰难梭菌入侵胃肠道
黏膜固有层和肠上皮层中的弥散免疫细胞
M细胞从肠腔摄取抗原、跨上皮转运至DC而活化T细胞
肠道免疫系统的机制和调节
![肠道免疫系统的机制和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bdf83c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d.png)
肠道免疫系统的机制和调节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被称为“第二免疫系统”。
主要保护身体免受外部病原体和有害成分的损害。
肠道免疫系统包括黏膜免疫系统和固有免疫系统两部分,其中黏膜免疫系统是最为重要的。
一、黏膜免疫系统机制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由黏膜屏障和黏膜固有免疫系统组成。
黏膜屏障是指黏膜细胞层和粘液层,主要作用是防止致病微生物、过敏原和化学物质等进入肠道。
当病原微生物进入黏膜屏障后,黏液中的Mucin会将其包裹并运送到小肠腔,被肠道细胞摄取并消灭。
此外,肠道表面的小凸起(绒毛和腺体)会分泌抗菌肽、IgA 等抗菌物质,进一步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黏膜固有免疫系统包括多种细胞和分子,如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IgA等。
它们共同协作形成特殊的抗体防御系统。
多种抗原可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体内,经过肠道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与特异性T细胞结合,在淋巴结中进一步刺激B细胞产生特异性IgA,形成分泌性免疫应答,大量IgA通过分泌到肠道,形成屏障,保护肠道免受致病微生物感染。
二、肠道免疫系统的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调节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抑制性和免疫激活性机制,以维持免疫平衡,防止自身免疫疾病和免疫缺陷病发生。
1、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是肠道免疫平衡的主要调节细胞。
它们通过抑制抗原提呈细胞和T细胞的激活来调节免疫应答,防止自身免疫发生。
Tregs对小肠和结肠中的菌群非常敏感,当菌群发生变化或消失时,Tregs的数量和功能会发生改变,导致免疫平衡失调。
2、菌群调节肠道菌群是调节肠道免疫平衡的关键因素。
它主要通过影响肠道屏障、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多种机制来保持肠道免疫稳态。
菌群通过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调节宿主肠道免疫应答来发挥作用。
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免疫平衡紊乱,增加肠道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正确调理肠道菌群非常重要。
3、营养调节适度的营养和营养素摄入有助于保持肠道免疫平衡。
医学免疫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黏膜免疫
![医学免疫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黏膜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d3e765b4af1ffc4fff47acbb.png)
二、黏膜适应Leabharlann 免疫应答黏膜免疫应答二、黏膜适应性免疫应答
(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h1,Th2,Th17,效应性CD8+T细胞。
二、黏膜适应性免疫应答
(三)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IgA抗体类别转换 • T细胞依赖型转换途径 • 非T细胞依赖型转换途径 IgA的转运 •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 IgA的免疫效应
肠黏膜系统中的免疫细胞
二、黏膜免疫细胞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 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 • 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 • 鼻咽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 •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BALT)
第三节
3
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平衡
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平衡
(一)黏膜免疫系统应答的特点 正常生理条件下,免疫应答受到严格的免疫调节,处于生理性低炎症状态。
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平衡
(二)黏膜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共生菌对黏膜免疫系统的作用 • 构成了黏膜的生物屏障 • 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 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功能 • 促进IgA的合成 • 跨越黏膜上皮的共生菌能被机体迅速清除 黏膜免疫系统对共生菌的作用 • 生理性低炎症
小结
黏膜免疫系统包括黏膜屏障,黏膜免疫细胞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黏膜免疫系统中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及固有层淋巴细胞均有效应细胞特 征,但正常生理状态下功能均受到抑制。 黏膜DC细胞对黏膜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黏膜免 疫系统对共生菌及食物抗原等表现为免疫耐受,但对致病菌产生免疫应答。
黏膜免疫
![黏膜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07898a727c1cfad6195fa7e0.png)
当前常用OPV,俗称“糖丸”
改良型高效价廉IPV
口服减毒活疫苗的弊病
一、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接种后会发生类似小儿麻 痹症的肢体瘫痪。这种接种脊灰减活疫苗后发生的肢体瘫痪,被 称为疫苗相关麻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接种脊灰减活疫苗后 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的概率是1/25万左右。
二、减毒活苗返毒。活的疫苗病毒在某些免疫缺陷者体内以及在 外环境中有基因突变的可能,突变后的疫苗病毒会返祖为致病力 强的脊灰病毒,对易感人群造成威胁。这种由疫苗病毒返祖的脊 灰病毒被称为“疫苗衍生病毒”(VDPV)。从长远的角度,人类 如果想要像消灭天花一样通过预防接种消灭脊灰,必须停止使用 脊灰减活疫苗。因为只要还在使用脊灰减活疫苗,疫苗衍生病毒 的阴影就挥之不去,就永远没有可能消灭脊灰。
抗原的摄取和提呈:M细胞,EC,DC和MΦ B、T细胞致敏 淋巴细胞归巢 / 共同黏膜免疫系统:致敏B、T细胞通过
淋巴管离开淋巴组织,经胸导管进行血液循环,达全身 黏膜组织,B细胞定居分化为IgA浆细胞 IEL和LPL的免疫应答
sIgA占黏膜组织产生的 所有抗体的80%以上。
sIgA 的功能
阻抑黏附作用 免疫排除作用 中和毒素 中和病毒 促进天然抗菌因子
三、疫苗应用
常见人类口服使用的黏膜疫苗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口服霍乱弧菌疫苗
预防兽医应用
鸡新城疫疫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以隐性感染多见 临床表现轻重悬殊,主要表现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
一、粘膜免疫系统的构成
(一)黏膜上皮组织及其分泌物
生理屏障功能 在sIgA分泌中的作用 在黏膜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及定居中作用 抗原提呈功能 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a8444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f.png)
肠道菌群紊乱与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机制
肠道菌群紊乱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引发肥胖和糖尿病等代 谢性疾病。同时,肠道菌群紊乱还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治疗建议
针对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的代谢性疾病,治疗时应注重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使用益 生菌、益生元等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探索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 方法,如益生菌、益生元 和粪菌移植等,为疾病治 疗提供新的途径。
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肠道菌群的研究, 实现个体化治疗,根据患 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
提高公众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认识,增强 自我保健意识。
肠道菌群紊乱是指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肠 道功能失调的现象。
影响
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便秘、腹胀等,还可能引发全 身性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02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的 关系
肠道菌群紊乱与消化系统疾病
01
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可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
药物治疗与抗生素使用
要点一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以缓解肠道菌群紊 乱引起的症状。
要点二
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以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调理肠道功能,改善 肠道菌群状态。
其他疗法
如按摩、运动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 。
治疗建议
黏膜免疫12-10-2018
![黏膜免疫12-10-2018](https://img.taocdn.com/s3/m/c227d7389b89680202d82598.png)
➢ 器官内表面(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 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NALT) ➢ 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 ➢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associated tissue,BALT)
15
持续生理性炎症状态
对对大量大无量害无抗害原抗产生原持产续生性持和续限制性性和低限应制答性;低而局应部答占;优而势局的负部调占控优机势制的 (负耐受调型控D机C, T制reg()可耐阻受止型黏D膜C免, T疫re应g)答可失阻控止。粘膜免疫应答失控。
主要内容
黏膜免疫系统的概述 黏膜免疫系统的屏障作用 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 机体与共生菌的生态平衡
26
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
黏膜免疫APC摄取抗原的特点 黏膜细胞免疫应答特点 黏膜体液免疫应答特点 黏膜免疫效应的扩散 黏膜免疫耐受
27
黏膜免疫APC摄取抗原特点
➢ M细胞缺乏微绒毛 ➢ 其表面无黏液覆盖
➢ 可直接与肠道抗原接触
➢ 也是某些病原体在GALT的入侵途径 (如沙门氏菌属,志贺氏杆菌)
➢ 外分泌腺 ➢ 泪腺 ➢ 唾液腺 ➢ 胰腺 ➢ 乳腺
(1) 表面积大: 皮肤 – 2 m2 肺部 – 140 m2 消化道 – 400 m2
(2) 屏障薄且通透性强 (3) 常暴露在外源性物质之下(食物, 花粉) (4) 肠道寄生大量共生菌(1014)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表面积巨大; 70%病原体由黏膜入侵体内; MALT是保护黏膜的特有免疫系统。虽然淋巴样组织或
黏膜免疫APC摄取抗原特点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ppt课件共18页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ppt课件共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0942718eaeaad1f346933ff4.png)
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T、B细胞在此识别抗原,并增殖、 分化为效应细胞
• ②弥散的免疫细胞,包括散布于全部肠道的上皮内淋巴细 胞和固有层淋巴细胞,是黏膜免疫应答的效应部位。
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
• MIS是机体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部位,其重要性表现 为:①人体黏膜表面积巨大,仅小肠黏膜表面积即 达400m2,乃阻止病原微生物等入侵机体的主要屏 障;②机体近50%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MIS内 淋巴细胞占全身淋巴细胞总数的3/4.
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 黏膜免疫系统由器官(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内耳道等)内表面以及外分泌腺(如泪腺、唾液腺、胰腺 和乳腺等)相关的淋巴组织组成。
• ⑵肠系膜淋巴结:是肠道最大的淋巴结,含T细 胞区和淋巴滤泡,其通过输入淋巴管和集合淋巴 结、孤立淋巴滤泡和肠粘膜相通,在针对肠道抗 原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 ⑶弥散免疫细胞:包括固有层淋巴细胞(LPL) 和弥散在肠道上皮的上皮内淋巴细胞(IEL), 主要是效应T细胞和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是黏膜 免疫应答的效应部分。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
王吉驰 杨明亮
• ㈠前奏 • ㈡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 ⒈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 ⒉鼻相关淋巴组织 • ⒊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 ㈢黏膜免疫系统的特征 • ⒈MIS的解剖学特征 • ⒉MIS的功能特征
目录
前奏,其包括两部分:①淋巴结和脾脏等有被膜免疫 器官;②黏膜免疫系统(MIS),亦称黏膜相关淋巴 组织(MALT),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 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 以及某些带生发中心、器官化的(有被膜的)淋巴 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集合淋巴结、阑尾)。
肠道炎症与自身免疫病学教学课件
![肠道炎症与自身免疫病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9a94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5.png)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16
目录
• 肠道炎症概述 • 自身免疫病概述 • 肠道炎症与自身免疫关系探讨 • 肠道炎症与自身免疫病学实验技术 •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 前沿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肠道炎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肠道炎症是指肠道黏膜及其下层组织的炎症反应,常表现为腹痛、腹 泻、便血等症状。
体内。
化学屏障
包括胃酸、胆汁、消化酶等,能够 杀灭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免疫屏障
由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构 成,能够识别和清除有害物质和微 生物。
肠道屏障与自身免疫
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可能导致有害 物质和微生物进入体内,引发自身 免疫反应。
遗传因素在肠道炎症和自身免疫中的作用
01
基因多态性
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肠道炎症 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相
关。
02
表观遗传学因素
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可能影响基因表达和肠道免
疫稳态。
03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肠道炎 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04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肠道炎症和自身免
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04
肠道炎症与自身免疫病学 实验技术
动物模型建立与应用
预后
大多数肠道炎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因病情严重或治 疗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或病情反复,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
02
自身免疫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 免自身免疫病定义
根据受累器官和组织不同,可分 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
肠道的结构功能与微生态课件
![肠道的结构功能与微生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c5ea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3.png)
肠道微生物的功能
消化食物
肠道微生物通过分解食物中的复
杂成分,如纤维素、糖类等,为
宿主提供营养。
01
合成维生素
02 肠道微生物能够合成一些人体无
法自身合成的维生素,如维生素K
、维生素B12等。
促进肠道蠕动
肠道微生物能够刺激肠道蠕动, 促进肠道排空和排便。 03
其他生活方式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精神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肠道问题,如肠易激综 合征。
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改善消化 问题。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等可能对肠道健康产生不 良影响。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其他措施
如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保持个 人卫生等也有助于维护肠道微
生态平衡。
05
肠道疾病与肠道微生态
肠道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许多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肠道微生 物群落的失衡有关。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肠道免疫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从而影响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调节
04 肠道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免疫系 合理饮食是维护肠道微生态平 衡的重要措施,应保证膳食纤 维的摄入,增加益生菌的摄入
等。
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护肠 道微生态平衡。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 药物治疗来维护肠道微生态平 衡,如抗生素治疗等。
食物选择
高纤维、低脂肪、低糖、高蛋白质 的食物有助于肠道健康。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医学PPT课件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b95e4ff5335a8102d220ba.png)
Source: 在相关期刊专业网站按标题“Probiotics”进行检索
5
各种益生菌具有试验证据支持的临床应用
• 感染性疾病
Wolvers D, et la.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0;140:698S-712S
• 过敏性疾病
Kalliomaki M, et la.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0;140:713S-721S
16
•McFarland LV.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16:2202-22
•难辨梭菌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氏菌
•白色念珠菌
•鼠柠檬酸杆菌
•沙门氏菌
•耶尔森氏菌
•志贺氏杆菌
•布拉氏酵母菌
17 •文献备索。
内容提要
益生菌应用前景 肠道健康定义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 益生菌临床应用探索 展望
11
肠道健康
目前无明确定义,从下面5个主要标准来判定: • 食物消化和吸收正常 • 胃肠道无疾患 • 正常和稳定的肠道微生物 • 正常的免疫功能 • 健康状态
12
Gut health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Stephan C Bischoff. ‘Gut health’: a new objective in medicine? Bischoff BMC Med 2011,9(24). /1741-7015/9/24
微生态领域的重要发现
2011年4月20日,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巴西、中国等
国家的40多个科学家在《Nature》在线文章认为:人类只有三种肠型(Enterotypes)
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的机制
![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的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1ef6f4ccf84b9d528ea7afa.png)
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区别
机体防御细胞(如巨噬细胞)表面 表达有能够识别PAMP的PRR
TLR依靠识别PAMP的分子结构,经过一系 列信号转导,启动针对病原体的固有免疫 应答,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联系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纽带。
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NOD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PRR,可以
识别细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PGN),参 与先天性免疫应答并诱导炎症反应和细胞 凋亡。
NOD分子信道黏膜免疫反应的诱导发生部位在IEC和PP。 IEC功能 吸收肠腔内各种抗原 摄取和释放分泌型IgA(SIgA)
提成抗原,分泌细胞因子
肠道免疫的效应部位主要有IEL和LPL。
肠道黏膜先天性免疫应答识别细菌抗 原,对维持肠黏膜内环境稳定,保持肠 黏膜免疫耐受状态起重要作用。 抗原成分在诱导机体先天性和获得性 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综述
![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7914aa5b9f3f90f77c61b07.png)
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摘要:人体肠道内的黏膜是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间直接交流的主要界面。
肠道黏膜不仅是营养吸收及水分、矿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许多病原体感染或起始感染的主要位点。
肠道粘膜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近年发现了病原体、肠道菌群、免疫疫苗、免疫载体在其免疫调节的机制发挥着极其的重要地位。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由肠相关淋巴组织组成的复杂网络,具有完善的免疫反应机制和严格的免疫调控机制。
可以说,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肠道病原体感染的第1 道防线,同时,也在宿主与外环境间黏膜稳态的建立和维持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要综述简要介绍肠道黏膜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介绍这些影响因素在肠道粘膜免疫的作用。
关键词: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应答机制肠道粘膜免疫病原体肠道菌群免疫疫苗免疫载体研究进展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简介黏膜免疫系统由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及某些外分泌腺(如唾液腺、泌乳的乳腺等)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由于其所处的解剖位置相分布部位的特殊性,粘膜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系统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传统观念认为淋巴细胞是来自骨髓或胸腺,在中枢淋巴器官巾分化、成熟后经淋巴循环定居于周围淋巴器官,担负免疫监视功能。
近年来大量的资料[37]显示脏器巾的淋巴细胞不完全由淋巴器官移入,存在着固有淋巴细胞,并统称为组织相关性淋巴细胞。
胃肠道黏膜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而且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与呼吸道的淋巴组织共同构成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2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也称之为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直接参与和调控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有以下部分组成:肠上皮细胞(IEC),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EL),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肠粘膜下集合淋巴结(PP),以及黏膜组织内各种单核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DC)等[35]。
黏膜免疫
![黏膜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58d00d6da417866fb94a8e13.png)
Th2细胞
• 位置:肠粘膜的集合淋巴管 • Th2 CIL-5 IgA 双体 +分泌小体
sIgA 局部粘膜免疫应答 或全身系统免疫应答
公共黏膜免疫系统
当抗原刺激某一粘膜部位,机体其他粘膜
• 在小肠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存在一类T细 胞称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其中除αβ+ T 细胞外,γ β+ T细胞较多。
• 目前已发现,肠道某些细菌感染或疱疹病 毒感染能直接活化γ β+ T细胞,表现细胞毒 作用,杀伤靶细胞。
• 其他详情尚待研究。
黏膜免疫
• 黏膜:在人体与外界接触的表面(口腔、 器官、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 由上 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内有血管 和神经,能分泌黏液。属于人体免疫系统 的第一道防线。
黏膜免疫
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黏膜表面,是病原微 生物侵入的主要门户,分布在消化道、呼 吸道及其他部位黏膜下的淋巴样组织,构 成了机体局部黏膜防御系统,称为黏膜免 疫系统(MIS)。
部位也将发生同样的特异性sIgA反应。
MIS效应结构
• • • • 肠壁集合淋巴结(派伊尔结) M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 γ β+ T细胞
肠壁集合淋巴结(派伊尔结) 位 于肠道中,在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中起重要 作用。
M细胞 位于黏膜上皮,抗原转运细胞。
抗原 抗原
M细胞
APC
T、B淋巴细胞
Payer集合淋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区别
机体防御细胞(如巨噬细胞)表面 表达有能够识别PAMP的PRR
TLR依靠识别PAMP的分子结构,经过一系 列信号转导,启动针对病原体的固有免疫 应答,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联系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纽带。
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NOD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PRR,可以
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的机制
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的诱导发生部位在IEC和PP。 IEC功能 吸收肠腔内各种抗原 摄取和释放分泌型IgA(SIgA)
提成抗原,分泌细胞因子
肠道免疫的效应部位主要 原,对维持肠黏膜内环境稳定,保持肠 黏膜免疫耐受状态起重要作用。 抗原成分在诱导机体先天性和获得性 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识别细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PGN),参 与先天性免疫应答并诱导炎症反应和细胞 凋亡。
NOD分子信号转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