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沿革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南北朝时期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此时中国被分为南北两个政权,分别为南朝和北朝。
南北朝时期从42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589年,共计169年。
这段时间内,南北朝之间不断交替,政权更迭频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朝代沿革和主要政治、社会、文化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历史背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三国时期后的一段时间。
这段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动荡和战乱之中。
东晋王朝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地方割据,形成南北分裂局面。
南朝刘宋建立后,北方的后秦、后凉、后燕等政权相继崛起,并统一北方形成北魏。
南北朝时期根据南北政权的更迭,可分为刘宋、南齐、梁、陈和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九个朝代。
二、南朝1. 刘宋朝(420年-479年)刘宋朝是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刘裕建立。
此时南京(建康)成为南朝的都城。
刘宋朝政治相对稳定,实行文武分治的政策,推行文化教育,发展文学艺术。
然而,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衰败,刘宋朝逐渐走向衰落。
2. 南齐朝(479年-502年)南齐朝是南朝时期的第二个朝代,由萧道成建立。
南齐朝在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统治者个人嗜好和府兵的混乱管理,导致政权不稳定。
3. 梁朝(502年-557年)梁朝是南朝时期的第三个朝代,由萧衍建立。
梁朝时期,文化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
但由于政权腐败和与北魏的战争,梁朝逐渐走向衰落。
4. 陈朝(557年-589年)陈朝是南朝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建立。
陈朝政权短暂,但在文化、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所发展。
然而,由于北周的崛起,陈朝在经济和军事上逐渐受到压制,最终被北周所灭。
三、北朝1. 北魏(386年-534年)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拓跋焘建立。
北魏时期,政权强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重组,如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佛教。
然而,由于民族融合不彻底和政治腐败,北魏逐渐走向衰落。
什么是沿革的定义?

什么是沿革的定义?沿革是一个常见的历史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演变历程或变迁轨迹。
无论是考察一个国家的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还是一个科学理论的进化,我们都可以通过探究其沿革来了解其起源、发展和变革。
下面,我们将针对沿革的定义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沿革与其重要性。
一、沿革的起源与含义沿革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汉书·赵充国传》中即有“沿革无常”的用法。
在那个时期,沿革的含义是指沿袭上代的法度、制度或习俗。
随着时代的进展,沿革的概念逐渐演化,扩展到各个领域。
今天,我们通常将沿革定义为描述事物发展历程的方式,可以涉及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二、沿革与历史研究的关系历史研究是世界各国学者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而沿革作为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历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对事物的沿革进行考察,我们可以追溯到历史的起源,了解事件发展的脉络和原因,进而推断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同时,沿革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事物的沿革,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沿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政治沿革:政治沿革是国家政权的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政治沿革,我们可以了解国家政权的兴衰更替、制度的变革和政治力量的变迁。
例如,中国的历史就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共和民主的政治沿革。
这些沿革对于探讨国家治理、发展道路和政权稳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经济沿革:经济沿革是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
通过研究经济沿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经济制度的变迁、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经济体制的优化。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次重要的经济沿革。
这些沿革对于探讨经济增长、创新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 文化沿革:文化沿革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通过研究文化沿革,我们可以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播,以及文化的内在演变规律。
例如,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的诗人和诗歌作品来了解。
这些沿革对于推动文化创作、传播和交流具有重要启示。
十六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化沿革

十六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化沿革十六国时期,即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
五胡乱华时期指的是从汉灵帝末年开始,五胡民族在中国北方地区不断入侵,最终导致中原政权的崩溃。
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十六个政权,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和艺术。
一、政治沿革1. 五胡乱华时期的背景五胡乱华时期是汉朝灭亡后至北魏建立前的一个时期。
随着汉朝中国王朝的衰落,五胡民族逐渐茁壮起来。
前秦时期,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多个以氐、羌、氏、陇袋、胡人为主的政权,逐渐崛起。
2. 十六国政权的兴起随着前秦、后秦、西凉、北凉、南凉、西域晋、河西、北魏、东晋、南朝宋、南朝齐、梁、陈、北齐、西魏、北周等十六个政权的相继出现,同时也标志着五胡民族逐渐掌握中国北方地区。
3. 十六国政权的覆灭五胡民族入侵中国之后,政治首脑经常更替,十六国政权也经常更迭。
其中,北魏以有效的治国手段和征战勇猛,最终掌控中国北方,开始了中国隋唐时期的统一。
二、文化沿革1. 十六国政权的文化创新在五胡乱华的时期,文化的交流极其频繁。
各个民族的佛教、道教、摩尼教、儒教等文化在互相碰撞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思想体系。
十六国的政权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十六国时期的文学与艺术作为一个动荡不安和多事之时,五胡乱华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五胡民族接受了汉人的传统,并加以改良,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
例如,高昌的石窟艺术、前秦的敦煌艺术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3. 十六国时期的科技成就随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五胡民族所带来的技术和科学也逐渐得到了推广。
例如,河西地区的葡萄酒,是当前世界著名的酒之一。
此外,还有北魏时期的水力铁锤、东晋时期的塘桥等,也都是该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
总之,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时期。
十六国政权的崛起和覆灭反映了此期间的政治和社会变迁。
五胡民族所带来的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创新,也给中国历史文化的演变留下了印记。
第八章历史时期政区沿革第一节历史时期的政区沿革行政区划是国家

第八章历史时期政区沿革第一节历史时期的政区沿革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统治,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居民而划分的区域。
按地域划分居民是国家特征之一。
我国古代自从国家形成以后,也把领土划分为若干政区,采取某种组织形式,对这些政区进行统治、管理。
一、先秦时期的地方和周边控制(一)夏商西周的诸侯方国1、九州说九州是先秦文献著作中假定的夏商周时期的行政区划。
《尚书·禹贡》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周礼·职方》无徐、梁而有幽、并;《尔雅·释地》无青、梁而有幽、营;《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
三代时的疆域没有如此之大,九州不是真实的行政区划,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理区域观念。
2、畿服制先秦文献中与九州说相对应的还有所谓畿服制,即以王畿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按照一定距离划分为若干区域。
3、分封制夏朝如何划分统治区域,现在还不清楚。
商朝统治区域出现了明确的王畿。
西周之初,“天下未集”,周人还没有力量直接统治广大被征服地区,遂因俗而治,继承发展商朝的制度,实行严密的分封制。
周王朝域外,仍然分布着众多独立的方国部落,与周王朝的关系处于战和不定的状态。
(二)郡县的起源春秋时期,各国继续实行分封制。
但是,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宗法血缘关系逐渐淡薄,诸侯既不尊王室,又互相争霸,同时各国国内的斗争也很激烈。
斗争的结果是消灭了大批诸侯方国,消灭了大批豪宗贵族。
对夺取来的土地和人民,一些诸侯国不再进行分封,而是设县或郡等行政单位,由国君派官员直接统治,这样中央集权的行政区划出现了。
最先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县。
最先设县的是楚国。
秦国最初设县为秦武公十年(前688),“伐邽、冀戎,初县之”郡的设置较晚于县。
最早见于记载的为晋惠公元年(前650),晋公子夷吾对秦国公子絷曰:“君实有郡县”战国时期,采邑制仍然存在,但是郡县制已初步形成。
二、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时期(一)秦代郡县制的确立公元前221年。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秦始皇的功与过: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3)思想封建,焚书坑儒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建设抗日民主政权(边区政府)背景: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 扩大。②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措施:( 1 ) 设 立边区政府 ,作为民国地方政府。(2)设置各级参议会 ,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选举政府委员(3)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 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 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思考:抗日根据地为何采取“三三制”的政权模式?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村政
阳益整
四成 都法
吨古
P海
●乌鲁木务
0轿
青西空。
通声 言之手
T5
西 地
街
安
西
20
20
海
南
西
宁
m
方
商
直
武
I
3.解放战争时期(1946- 1949)——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材料: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级的有力 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 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 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中央和 地方的适当分工将有利而无害。
一了中国 桂林12月20日 一东北易帜”, 国司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广 州澳 请
五原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途中修遭自本炸死。同年底,费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X 主线场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 1949)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沿革及其历史逻辑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沿革及其历史逻辑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
其历史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始阶段: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政权是以氏族为基础的。
君主自行选拔、任命亲信或有能力者来担任官职。
官职的命名多与天地自然有关,例如大宰、大匠等。
2. 封建时期:商朝和西周初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国君在政治上通过封爵来控制地方势力,同时设立诸侯、卿大夫等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国君选官主要依靠世卿、荐举等方式。
3. 官僚制度确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官僚制度时代。
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官僚体系,明确职官等级,设立了各种部门和官职。
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举荐、考试和个人能力的表现来选拔。
4. 科举制度的兴起: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形式。
科举制度注重选拔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考试来选拔士人。
科举制度分为进士科、明经科和举人科等多个层次,为官员选拔提供了标准化的程序。
5. 特殊选官方式的出现:明代开始,除了科举制度外,还出现了其他特殊的选官方式。
如明朝实行了锦衣卫、东厂等特殊职位,依靠特殊途径选拔人才。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体现了政治权力的演变,
从最初君主任命到封建时期的世卿荐举,再到官僚制度的确立和科举制度的兴起,每一阶段都在寻求一种适应社会需求和政治变革的选官方式。
这些制度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发展和演进。
高考历史考生必背的知识归纳

高考历史考生必背的知识归纳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1历史考点总结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中国古代政权沿革(历史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建立: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发展:商朝(约BC1600—BC1046年)鼎盛:西周(BC1046—BC771年)瓦解:东周春秋(BC770—BC476年)3封建社会(1)形成:东周战国(BC475—BC221年)(2)发展、鼎盛、衰落:秦(BC221—BC207年)①封建大一统时期 西汉(BC202—AD9 东汉(AD25—220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220—266年)280年) 蜀(221—263年)吴(222—280年)266—316年)317—420年)420—589年):宋、齐、梁、陈439—581年) 隋③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安史之乱”〈775—763年〉)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907—960年)辽(契丹政权)(916—1125年,947年称辽,983年称契丹,1066年称辽)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西夏(1036—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明(1368—1644年)清(1636—1912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史)二、历代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⑴春秋战国时期: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例题1的变化. 例题1的变化.
左传》记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 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 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D.世袭制 A.分封制 B.宗法制 左传》记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诸侯 立家需要的程序是 A.经过分封 A.经过分封 B.获得宗族认同 B.获得宗族认同 C.取得等级 C.取得等级 D.得到任命 D.得到任命
约4600年前前2070前1600前1046前221前20222026526531631742042047958161861890790792396012791206136813681644清16441911中华民国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学习古代史的重要基础春秋战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知识结构夏商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周隋唐两宋元明清春秋战国君主制开始出现宗法制出现由天下为家演变成家天下君主制发展宗法世袭形成君主专制出现九品中正制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军机处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分封制诸侯世袭部分地区分封制开始被官僚制取代君主专制确立皇帝制世官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分封制被取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1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2设中朝削弱相权3察举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完善三省六部制廷议科举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设副丞相参知政事分相权收地方兵权财权文官做知州中央设中书省下总百司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地方设行省另腹里宣政院辖地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二政治制度演变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变化1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的有哪些特点代表性的制度有哪些1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获胜在镐京建立新政权即周王朝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沿革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1.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局面的 措施?作用如何? (1)思想上: (2 )政治上: 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 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中央 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作用:中央集权高度加强,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了大一统格局。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其作用是 2.汉武帝时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使新疆正式归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开辟了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 ,标志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___________ 新疆 地区开始正式归中央统辖。 着_______ 4、西汉时,开通了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 长安 丝绸之路 “________”这条通道从 ________ 出发,最远达 欧洲大秦 它在中西交流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军事上:_________,_______。 思想上:实行_____________。
大 一 统 的 秦 汉 帝 国
西 汉 的 统 治
思想上实行 "____ 、 ____" 汉武帝巩 1、_________ 固大一统 的措施 政治上 2、_________ 时间:前138年 张骞出 目的:______________ 使西域 作用:1、__2、___3、__ 造纸术:西汉___,东汉____ 张仲景《_________》 秦汉 科技 医学 华佗:发明“______” 数学:《九章算术》 文化 史学:司马迁与《____》 成 雕塑艺术:___________ 就
西汉前期我国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 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 料,扩大了原料来源 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 纸”。 纸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 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 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 疗学的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华佗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 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后世誉为“神医”。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 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中国历代纪年表(整理版)

1368--1644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
清
1636--1911
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中华民国
1912--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残部逃到台湾,仍沿用“中华民国”。
五代
907--960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吴
902—937
前蜀
907—925
吴越
907—978
楚
907—951
南汉
907—971
闽
909—945
南平/荆南
924—960
后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汉
951--979
辽
917--1125
北凉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时Biblioteka 代历史沿革时间南北朝
420--589
南朝
420--589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
439--581
《国家政权系统》课件

组成部分
国家政权系统由各级政府、政党、军队、法 院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国家政权系统的历史沿革
1
封建帝制
过去的国家政权系统以封建帝制为主,由君主独掌大权。
2
现代民主政治
近代国家逐渐实行现代民主政治,政
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逐渐向现代政治制度迈进。
行政机关
负责管理和执行国家事务, 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
司法机关
负责审判和解决法律纠纷, 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
主要国家政权系统的对比
美国政治体制
美国政权系统采用总统制和三 权分立的体制。
英国政治体制
英国政权系统采用君主立宪制 和议会制的体制。
中国政治体制
中国政权系统采用社会主义制 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体制。
国家政权系统的主要功能
1 统治功能
国家政权系统负责统治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2 政治社会化功能
政权系统通过教育和社会活动等方式,培养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和认同。
3 制度化功能
政权系统制定和执行各种法律、政策和规章,使社会有秩序地运转。
国家政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立法机关
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 代表人民利益。
国家政权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1 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国家政权系统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
2 全球化进程对国家政权系统的冲击
全球化趋势将不断改变国家政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家政权系统的定义、历史沿革、主要功能、 组成部分、主要国家政权系统的对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
《国家政权系统》PPT课 件
本课程将深入讲解国家政权系统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现代国家的基本组成。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史中国古代政治史——治乱兴衰和重大改革

4、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在位) 政绩:他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在位期间,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政绩显著。 (1)总结和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知人善 任。 (2)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得到一定 的土地,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生产有时,客观 上有利于农民生产的发展。 (3)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还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科 举制,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还有机会凭借自 己的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基础。
D、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民族关系较 融洽,中外交流较频繁。
E、劳动人民积极参与生产活动,为强盛局面奠定了 物质基础等。
(2)后期衰败原因
A、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地主阶级力量增 强,土地兼并严重,对农民的剥削加重, 阶级矛盾激化。
B、统治者进取心减退,统治阶级内部 争权夺利的斗争尖锐。
C、皇帝腐败,不理朝政,地方割据势 力发展,中央集权削弱。
3、封建社会每一朝代前期强盛,后期衰败 的共同原因
(1)前期强盛原因
A、前期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部分地调整 了生产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使封建社会关系适应生产 力发展。
B、王朝初期,社会经济残破,统治者慑于农民战争 的威力,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
C、初期统治者较有作为,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 危,励精图治。
3、汉武帝: 政绩: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 封建皇帝,在位50多年,西汉国力最为 强盛。 (1)经济: A、重视兴修水利,开凿了六辅渠和白 渠,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 用。 B、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亲往工地 视察,此后80多年黄河未发生过水灾。
(2)政治: A颁布“推恩令”,剥夺王侯爵位,最终解决了王 国问题。 B采取董仲舒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民族关系: A发动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并取得巨大胜利, 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 B两次派张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 文化交流。 C派人到少数民族地区,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设立了郡,加强了内地同西南地区的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在1949年成立共和国之前,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动荡和战乱。
自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接触西方列强并受到其侵略。
随后,在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和运动,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政权由国民党掌控,但是国内形势却不稳定。
在日本侵略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日本进行了顽强抵抗,并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这使得中国共产党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成立引发了中国国内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目的是消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
国家实施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这些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改革开放政策意味着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并吸引外国投资。
这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并在全球舞台上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和人权问题。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沿革充满曲折和挑战,但国家始终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中国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历史年表与朝代沿革

中国古代的历史年表与朝代沿革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时期的最后一位君主——禹的子孙建立的。
夏朝的首都是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城市安阳。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首都为商朝中心城市安阳。
商朝统治者采用王位世袭制,祖先礼祀制度得到了蓬勃发展。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以东周的成立为界限。
西周时期实行了封建制度,国家政权由王室兼任军事、地方行政和祭祀职能。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过渡到秦朝统一时期的过程。
这个时期,中原地区诸多小国纷争不断,逐渐形成了七大主要势力,即齐、楚、燕、韩、赵、魏、秦,称为“七雄”。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六国,自立为皇帝,建立了秦朝。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法律法规、推广统一的文字(小篆),调整行政区划等。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刘邦自称汉高祖,建立了西汉。
西汉统治时期,设立了郡县制,使政权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各地区。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新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王莽篡夺了西汉王朝,自立为新朝的皇帝。
然而,他的统治不得人心,引发了民众的反抗,最终被推翻。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统一王朝,由刘秀称帝建立。
东汉时期,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纳入了士人参与政治决策的选拔制度。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整个国家分裂成了魏、蜀、吴三个政权。
三国时期以军阀割据为特点,魏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晋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统一王朝,以亲政制度为特点。
在晋朝时期,士人文化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整个中国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 塑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 就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定都咸阳。 秦统一的条件(原因):(1)战国以来,统一成 为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3)长 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御秦。 秦统一的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 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 一个崭新的阶段。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喊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建立了张楚政 权。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 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1、北人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 南方 原因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2、南方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 经济 3、南方统治者有利的政策。 发展 表现 麦稻兼做、双季稻、蜀锦、灌钢法、 青瓷烧制技术、建康城。
东汉末年,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 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背景:
北 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 魏 (原因) 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孝 1、迁都洛阳 最能显示他改革的决心 文 内容 说汉语 帝 2、实行 穿汉服 改 汉化措施 与汉人通婚 革 采用汉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时代特点: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十 魏 六 国
东 汉
蜀 吴
西 晋
前 秦
十 六 国
东
北齐
晋
北 朝 南 朝
北 魏
东魏 西魏 齐
北 周 梁
陈
隋
宋
背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官渡 之战
三 国 鼎 立
赤壁 之战
三国 鼎立
时间: _________ 200 年 曹操 与________ 袁绍 交战双方 _______ 以少胜多 特点:_______________ 曹操胜利 结果:_________________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 年 208 交战双方 _______ 曹军 与________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特点: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献帝 称帝,建立魏国 220年,曹丕废掉_______ 洛阳 定都_______ ; 汉 ,史称_____ 蜀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____ 吴 ,定都_____ 建业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_____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 的农学著作,世界农 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地 郦道 著有《水经注》 优秀的地理著作, 又具有很高的文学 一书 元 理 和史学价值 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项 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 法 绘 画
王羲 《兰亭序》 之
顾恺 《女史箴图》 代表了东晋绘画艺术 《洛神赋图》 的最高水平,是古画 之
军事上:_________,_______。 思想上:实行_____________。
大 一 统 的 秦 汉 帝 国
西 汉 的 统 治
思想上实行 "____ 、 ____" 汉武帝巩 1、_________ 固大一统 的措施 政治上 2、_________ 时间:前138年 张骞出 目的:______________ 使西域 作用:1、__2、___3、__ 造纸术:西汉___,东汉____ 张仲景《_________》 秦汉 科技 医学 华佗:发明“______” 数学:《九章算术》 文化 史学:司马迁与《____》 成 雕塑艺术:___________ 就
背景 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稳定 目的 为了躲避战乱 人口 开始 东汉末年 南迁 高潮 西晋后期 南 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在岭南
方 前秦与东晋 时间:383年 双方: 经 阻止了游牧民族南 意义: 济 淝水 结果:前秦大败 的 之战 以少胜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下使南方经济发展 发 多战役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进程未被打断 展
夏朝
商朝
西 周
东 周
春秋时期 秦朝统一 战国时期 五胡 十六国 东 北朝 晋 隋 朝 统 一
西汉
东汉
魏 蜀 吴 东魏
西 晋 北齐 北周 陈
前秦
北魏 西魏
宋
齐
梁
南朝
南 北 朝
秦汉时期的时代特点: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政权分立,民族汇聚(融合)
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 1.古代主要政治制度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中央集权制:秦朝开创, 包括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2.称号与人物 神农氏:炎帝;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大禹 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书圣:王羲之 3.人物与成就 :李冰:都江堰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巩固发展了大一统格局;张骞:出使西域 ;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 ; 司马迁:《史记》;祖冲之:圆周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郦道元:《水经注》;王羲之:《兰亭序》;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作用: 顺应了历史发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富 启示: 民强国之路
秦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简表 医圣 絮纸 类别 人物 蔡伦 医学 数学 张仲景 华佗 时代 西汉 东汉 东汉 东汉 东汉 东汉 司马迁 成就
改进了造纸术 蔡侯纸 《伤寒杂病论 》 制成"麻沸散"
造纸术
最早发明了纸
宗教 史学
雕塑
《九章算术 》 道教出现
西汉末年 佛教传入中国 西汉 《史记 》 秦汉时期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项 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在世界上是第一次把圆周率 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 欧洲早一千年
把圆周率计算到 祖冲 数 小数点后第七位 学 之 农 贾思 著有《齐民 学 勰 要术》一书
知 识 点
大 秦朝 一 的统 统 一 的 秦 统一的意义:结束了________, 汉 将中国历史推进到__________。 帝 秦始皇 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 国 加强中 经济文化上:1、2、3、4、
央集权 的措施
1 、 ________________ 统一 原因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 秦朝 建立者:_______ 建立 都城: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