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传统鼓乐在海外华人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打击乐作为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新中国民族打击乐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本文将就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进行探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音乐界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族音乐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打击乐作为民族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在此过程中,不少新的打击乐作品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音乐宝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受益于文化政策的大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政策一直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也鼓励创新和发展当代文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打击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活动,以激励艺术家们挖掘和创新民族打击乐,推动其发展和传承。
例如每年举办的各种打击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都为民族打击乐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平台。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受益于音乐技术的不断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为民族打击乐的创作和表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使得这一音乐形式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
现在,我们能够听到一些出色的打击乐作品,它们不仅在音乐表现上有着高超的技术,同时在演出形式上也有着多样的创新,这些都不无与时俱进的音乐技术密不可分。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需要青年音乐人的参与和传承。
青年音乐人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他们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民族打击乐的重任。
只有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让民族打击乐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打击乐。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在传承传统的也在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在未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不断丰富,相信新中国民族打击乐一定会展现出更为绚丽的风采。
让我们共同期待新中国民族打击乐在今后的发展中,绽放更为夺目的光芒。
关于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与创新探讨
关于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与创新探讨作者:梁靓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09期摘要:打击乐作为乐队演奏构建中作为常见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变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同时,中西方打击乐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自身特色的表演形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打击乐呈现了逐渐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在融合过程中得到了创新与改革。
本文从中西方打击乐相关概述出发,对中西方打击乐融合与创新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方;打击乐;融合;创新从历史发展而言,打击乐相对于其他音乐表现形式而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较为古老的文化艺术。
基于文化、地域、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打击乐在不断变化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创作与表现风格。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文化、艺术信息的传播,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音乐传播与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一、中西方打击乐相关概述中式打击乐(如,中国民族打击乐)与西方西洋打击乐(如,欧洲、非洲等爵士鼓打击乐)是当今打击乐领域中重要的两大表现体系[ 1 ]。
然而无论是中国民族打击乐还是西方西洋打击乐,多具有悠久的发展史,同时,由于各地域社会发展、民族文化、历史变革、社会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形式的打击乐器,并在创作与音乐表现上形成独特的演奏形式。
其中,中国民族打击乐在创作过程中主要以“音乐共性”的体验为主,因此在很多同种风格的打击乐作品中,可以发现其音乐表现形式、语言创作体现、音乐创作情感以及音乐意境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统一性、协调性。
与此同时,在中国打击乐的传承形式则以“口传心授”为主,通过打击乐演奏者的传承与不断创新,形成以综合型、整体型为主的演奏形式。
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打击乐主要有“镲”、“锣”、“鼓”,并在戏剧中具有普遍应用[ 2 ]。
西洋打击乐相对于中式打击乐而言,历史发展相对较晚,但是同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探究
中国传统音乐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探究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对外交流中,中国传统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音乐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对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老音乐作品,而且在演奏艺术、曲式结构、音乐美学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音乐的推崇更是影响了后世的音乐观念,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在演奏技巧、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而且,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调式的使用上也与西方音乐有所不同,更加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美学。
1. 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内在的美学观念使得其在国际上备受瞩目。
通过音乐会、音乐节等形式,中国传统音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外国人士的关注和热爱。
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以及京剧、评弹等传统戏曲,都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对外交流中,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
在与国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音乐也获得了新生,并吸收了外来音乐元素,形成了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音乐形式。
这种互相影响的音乐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传播,也使得世界各国的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音乐与文化。
3. 拓展国际文化交流的渠道三、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虽然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外交流活动存在语言、文化、传统乐器等方面的障碍,需要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和途径。
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尚需借助政府、文化机构等力量,加强对外音乐交流的宣传和策划,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民间鼓乐艺术发展与革新
民间鼓乐艺术发展与革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鼓乐艺术在中国的乡村中逐渐缺少,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个传统艺术仍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近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民间鼓乐艺术得以继续发展,并且呈现出了一定的革新。
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鼓乐艺术一直是当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地区的民间鼓乐包括了木鼓、竹鼓、铜鼓、铁鼓等多种乐器,而这些乐器不仅在仪式和庆典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因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而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
与此同时,这些民间鼓乐也将传统的技巧和艺术技能不断传承下去。
然而,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民间鼓乐艺术面临着许多挑战。
音乐市场的多元化和大众化以及新型娱乐事业的兴起,使得文化和商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民间鼓乐艺术在此背景下无可避免地遭受冲击。
此外,传统的音乐教育和乐器制作技术也面临着断层和流失。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许多人开始尝试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革新的方式来推动民间鼓乐艺术的发展。
一些鼓乐团体开始尝试加入其它音乐元素,如摇滚乐和电子音乐,以吸引年轻听众的关注。
一些团体也开始尝试推出创新的演出形式,例如在音乐会中加入故事情节,创造互动性的演出及用代入感极强的形式传播民间文化等。
除此之外,许多人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传承民间鼓乐艺术的技术和手艺上。
传统的技能培训班开始在一些大城市中推出,这些培训班在传授民间鼓乐的技术和技能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向年轻人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也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间鼓乐文化。
综上所述,民间鼓乐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革新既面临着挑战和困难,同时也有着许多富有创造力和成果的探索。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来推动民间鼓乐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让这个古老而独特的音乐传统继续在人们生活中闪耀着充满活力的光芒。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民族音乐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乐形式。
它既承载着民族音乐的传统与历史,又在创新中不断与时俱进。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
在当代社会,对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和保护至关重要。
保护手段可以包括对传统音乐曲目的整理、记录,对乐器制作技艺和演奏技法的保护与传承等。
民族音乐的传统演出形式如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等也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只有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能使当代民族音乐保持其独特性和魅力。
二、文化创新与融合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与融合,它需要不断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交流与碰撞,吸收其他文化的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与表现力。
也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音乐元素、演奏技法以及演出形式,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与审美观念。
这种融合与创新既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它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越来越频繁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对于当代民族音乐而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外国音乐家的合作演出、国际音乐节的参与等方式,可以使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外国听众了解和喜爱中国民族音乐。
也可以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中汲取灵感和经验,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四、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与推广互联网时代为当代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很多机会和便利。
通过互联网平台,民族音乐可以更加方便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和了解民族音乐。
互联网还可以为民族音乐的创新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更多音乐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音乐的盗版与非法传播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和音乐人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保护。
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2024年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范文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篇一一、引言马来西亚,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国家,华人传统音乐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根基和独特的地位。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探讨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分析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起源与特点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起源于中国,随着华人的迁徙而传入马来西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音乐形式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马来西亚特色的华人传统音乐。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性: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吸收了各地中华音乐的元素,形成了多元的音乐风格。
2. 地方性:各种音乐形式与当地的语言、风俗、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 传承性: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注重家族和社区的传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三、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社区和学校等途径实现。
家族传承是最重要的传承方式,老一辈艺人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社区活动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如庙会、庆典等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华人传统音乐的演奏。
此外,学校教育也逐渐成为传承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重要途径。
四、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变迁。
一方面,传统音乐在与现代音乐的交流中,吸收了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使得传统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播和保存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音乐的录制、存储和传播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则让传统音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五、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目前,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传统音乐的支持和投入,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未来,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将继续与现代音乐交流融合,不断创新发展。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也应该得到重视和探讨。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当代民族音乐已经经过了一定的发展和变革,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新的音乐元素的加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的传承历史悠久,承载了人们的思想、情感、生命和生活体验。
在现代社会中,民族音乐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正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感悟传统文化,从而保证这些文化的生命力和再生力。
其次,当代民族音乐的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创新中进行,不断地更新和拓展其内涵和特色。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和人们的变化,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需求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民族音乐去适应这些变化,进行创新和改革。
对于当代民族音乐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类型进行创新。
这也是当代民族音乐最重要的一条路线。
民族音乐种类繁多,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音乐流派等不同类型的音乐。
通过创新,可以根据这些音乐风格和类型进行改良、调整和创造,使它们更好地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是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进行融合。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乐器演奏、传统歌曲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混合成为了一种趋势,这将成为未来的音乐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衍生出新的音乐类型和风格。
三是将不同音乐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发挥互补作用。
在国际交流中,民族音乐也需要去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精髓,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总之,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和独特魅力,通过多种方式适应时代需求,发展出更加具有当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
透过传统打击乐发展史浅析民族打击乐的未来
透过传统打击乐发展史浅析民族打击乐的未来打击乐是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在传统的民族打击乐中,鼓具有重要的角色,它们被用于激励士气、提高精神和传递信息。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人们不断创新和发展打击乐,从而创造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在未来,民族打击乐将继续发展和演进,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文化遗产和音乐形式。
传统的民族打击乐通常用于庆祝场合、军事活动和宗教仪式。
其中,鼓是最常用的打击乐器,既能击打、拍打,还能演奏出不同的音高和音色。
在中国,鼓早已被用于军事、文化和民间活动中,如太鼓舞、醒狮舞、舞狮、戏曲等。
在非洲,打击乐器也是重要的民族文化,例如非洲的赞比亚、加纳、刚果等,曾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打击乐器和音乐风格。
在传统民族打击乐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技术和音乐风格诞生了。
例如,印度的印度鼓(Tabla),是由两个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鼓组成,通常由演奏者同时击打,气氛热烈。
而非洲的小鼓组合则是使用一系列直立式鼓来演奏,通过合作创造非常复杂、动感和热情的民族音乐。
而更近代的古巴雷鼓则是源于古巴文化中的复杂节奏文化,不仅仅独具一格,同时也是各种当地音乐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音乐中,民族打击乐依然占有重要位置,如爵士音乐、世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都吸收了不少民族打击乐元素,如非洲鼓、古巴雷鼓和印度鼓的技巧和节奏等。
同时,一些现代化、电子化的打击乐器也出现了,如电子鼓、数字鼓和电子敲击乐器等,这些乐器开创了新的演奏技术和音乐声景。
综上所述,民族打击乐的未来是丰富多彩和不可预测的。
而在现代社会中,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趋势也会加速传统打击乐的发展,从而与其他文化和乐器相互融合,创造新的文化形式。
除此之外,音乐家和艺术家们将继续发掘和发展传统打击乐技巧和乐器,使它们适应现代音乐的需求,例如电子音乐和电影音乐。
随着全球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民族打击乐已经成为了使音乐普及化的得力工具。
民间社区里的打击乐团和学校的打击乐课程已经广泛存在。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民族打击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传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民族打击乐也在各种舞台上展现出了崭新的风采。
本文将就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民族打击乐广泛受到抑制和打压。
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没有放弃,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逐渐扩大了民族打击乐的发展空间,为其在当代舞台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打击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民族打击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一批批优秀的音乐家为民族打击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还有许多专家学者积极投入为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由于这些人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才使得民族打击乐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民族打击乐也在各种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展现机会。
从各类音乐会、文化节、乐团演出到音乐比赛等,民族打击乐都能够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一些知名的乐团、音乐学院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开展与民族打击乐相关的教育、研究和传承工作,为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近年来,由于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文化市场的繁荣,民族打击乐在中国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开始关注和投入到民族打击乐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批年轻的音乐人和乐手逐渐崭露头角,他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为民族打击乐注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时代特色。
正是由于这些年轻力量的加入,才使得民族打击乐在当代中国发展得更加充满活力和活力。
中国鼓乐社团总结
中国鼓乐社团总结中国鼓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鼓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不仅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经历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鼓乐社团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国鼓乐文化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鼓乐社团的发展和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中国鼓乐社团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乐队。
在中国古代,宫廷乐队主要负责演奏鼓乐、编排曲谱和维护乐器等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鼓乐成为庆祝、祭祀和娱乐等场合的常见音乐形式。
在近代,随着西方音乐的引进与流行,中国传统音乐的地位逐渐降低,鼓乐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然而,中国鼓乐社团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成功将中国鼓乐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中国鼓乐社团的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鼓乐社团由小至大,由个人组织发展到专业化团队。
他们通过举办音乐会、演出以及参与各类比赛和活动,促进了鼓乐的普及和传承。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鼓乐社团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支持。
中国鼓乐社团的发展得益于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政府在文化领域给予了鼓乐社团很大的关注和支持,例如设立专项资金、成立专门的机构以及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鼓乐社团的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鼓乐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鼓乐社团在传承和发展中国鼓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组织各种培训班和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鼓乐的历史和魅力,并传授演奏技巧和知识。
他们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使中国鼓乐的声音传遍全球。
然而,鼓乐社团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鼓乐社团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和社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方。
其次,鼓乐社团的经费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社团在购买乐器、举办演出和进行人才培养方面仍然面临困难。
此外,现代生活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也对鼓乐社团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海外华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海外华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方便,海外华人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以及中国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后代,这些人囊括了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这对于维护中国文化传统和国际文化多样性都意义重大。
海外华人的文化传承海外华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都保留着自己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比如在美国,华人社区的春节庆祝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特色,人们会聚在一起整理家庭和家庭祖先的照片,祭祖、互相拜年,吃团圆饭。
在澳大利亚,一些华人社区依然完整地传承着鼓乐艺术、太极拳、京剧、民间歌舞等传统文化。
他们通过组织各种传统技艺的讲习班、文化节和表演,来向非华人社区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并成立了许多文化组织,例如华人文化协会、中国书法协会等等。
但是,海外华人的文化传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某些情况下,移民国家的文化环境以及海外华人的生活方式,都会对华人文化的传承造成一定的压力。
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当地人缺乏对华人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华人的文化习俗和节日难以融入当地社会,遇到不少的困难。
而且由于海外华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中国的文化习惯逐渐分离,有些华人后代们往往缺乏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思考,更难来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海外华人的文化传播为了弥补海外华人文化传承中的缺陷,华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传播中国文化。
由于互联网和便捷的交通方式的发展,海外华人能够更经常地回到中国,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等传承中国文化的场所。
一些华人还会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来推广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例如,许多海外华人在YouTube上分享他们的厨艺视频、歌舞表演等,将中国文化传播给全球网民。
除此之外,一些海外华人还积极投身于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例如文化交流大使、翻译、艺术家、学者等。
他们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对话,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促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互相理解。
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的音乐元素也逐渐融合在一起。
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国的传统音乐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音乐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传统音乐带给世界的文化影响中国传统音乐是非常古老的,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风格和氛围引起了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许多西方音乐家也在不断地探究中国传统音乐,从中寻找灵感和启示。
例如,美国著名音乐家菲尔·尼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被中国音乐所吸引,我从普通的人们中学习,学会了他们如何演奏这些乐器,并逐渐开始理解这些美好的音乐之魂”。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全球音乐文化的的发展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在近年来的一些音乐颁奖典礼上,锣鼓、二胡、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常常被用于配乐,彰显其浓郁的文化气息。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元素还被融合到了现代流行音乐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音乐,这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喜爱的音乐风格之一。
2.传统音乐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截至目前,中国传统音乐已经被不少国家列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荣誉不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国际传扬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成为开展中国文化推广、宣传形象的有效载体。
例如,中国政府在海外推广华语电影时,常常通过演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去展示中华文化。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还为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契机。
例如,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丝绸之路”音乐节,在中国境内外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爱好者一起分享、学习和演奏传统音乐的机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途径。
3.中国传统音乐在全球化时代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愈发紧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既有了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是指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传承和继承。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传承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音乐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从而熟练掌握和传承传统音乐的精髓。
要对传统音乐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挖掘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使传统音乐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民族音乐的创新是指在传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注入新的艺术灵感,使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音乐创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音乐要与时俱进,需要与现代音乐进行对话和碰撞,实现独特的融合。
这就涉及到传统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交流,以及对传统音乐进行新的编创和演绎。
通过创新,民族音乐可以在当代音乐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欣赏,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强调两者的相互依存。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传承是对历史文化负责的表现。
而创新则是使传承得以传承的前提和保证,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传统音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传承才能得以延续下去。
传承和创新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重视。
政府可以增加对民族音乐的资助和扶持政策,鼓励优秀的传统音乐团体和演员进行演出和创作。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中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使传统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当代音乐界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回归,创新是面向未来的发展与突破。
只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民族音乐才能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扬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扬思考作者:李紫琛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3期摘要:乐器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乐传承发扬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
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意义,结合对当前民族器乐传承发扬的困境思考,最后提出了几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乐传承发扬路径。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民族器乐;传承;发扬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历经数千年传承,形式丰富,种类多样,演奏方式也充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特征,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
但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之下,传统民族器乐传承发扬受到冲击。
如何在保持文化传统之上,把握民族乐器传统风格以及现代审美之间的关系,如何包装与传播传统器乐表达形式,使其有机融入到全球化语境。
值得我们思考。
一、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意义传统民族器乐包括打击乐器、吹管乐器、拨弦乐器等,婉转的古筝、深沉的二胡、静雅的古琴、幽远的竹笛等传统民族器乐都表现出了丰厚的艺术文化魅力,均是传统艺术文化宝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传统文化传承发扬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民族器乐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理应在鉴定文化自信中发挥应有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的现代,其无疑能够成为人们接近传统文化的窗口。
将其同现代化融合,可充分发挥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力量与价值,提升文化软实力。
其次,民族器乐的传承发展也是时代语境的新需求。
传统民族乐器有着非常强的文化艺术价值,全球化语境下,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与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特性,民族器乐文化也需不断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使其在现代经济文化背景中展现出自身的魅力。
二、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乐传承发扬的困境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西方音乐文化对民族音乐产生巨大影响,民族音乐传承发扬也面临诸多困境。
具体来讲,随着多元文化的入侵,许多民族器乐艺术文化面临后继乏人乃至失传的境遇,并且多数老艺人年事已高,传统器乐传承发扬面临内外交困。
传统鼓乐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传统鼓乐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鼓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军队进退有据的战场指挥者,也是祭祀、庆典等重大场合中的必备元素。
鼓乐通过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音乐形式传达着动人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鼓乐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共存。
传统鼓乐的文化传承,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传统技法的传承。
鼓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在音乐表达和演奏技巧方面有着丰富的积淀。
传承者应该通过传统的师徒制度,将这些技法和经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此外,传统鼓乐的曲目也应加以保存和传承,这些曲目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精神追求,它们是传统鼓乐文化的珍贵遗产,应该被广泛传播和演绎,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形式。
在传统鼓乐的文化传承中,社会机构和组织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文化机构以及民间组织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传统鼓乐的研究和保护力度,为传承工作提供资源和支持。
应该建立鼓乐传承的专门培训机构,培养更多的传承者和演奏者,以确保传统鼓乐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焕发生机。
同时,现代科技手段也可以为传统鼓乐的文化传承提供新的途径。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通过在线音乐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传统鼓乐可以与更多的人群接触和交流。
公开的音乐会和表演活动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传统鼓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在面对传统鼓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倾向。
传统鼓乐应该保持其文化底蕴和内在品质,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不应削弱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历史性。
艺术家应该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在创作和演绎中注重传统元素的保留和创新。
为了促进传统鼓乐的发展,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为传统鼓乐赋予新的表达方式和创意。
例如,与当代舞蹈、戏曲、声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将传统鼓乐带入更多的舞台和演出平台。
这种创新不仅可以增加传统鼓乐的观赏性和可塑性,也可以拓宽传统鼓乐的发展空间和受众范围。
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如今,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音乐领域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传统音乐的传承对于文化的延续和保护至关重要。
传统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体。
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
通过传承传统音乐,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使得这些文化元素能够得以传承和传达,从而保护了我们的文化多样性。
其次,传统音乐的传承也为当代音乐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许多现代音乐作品都会参考或借鉴传统音乐的元素和风格。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使得音乐作品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力。
同时,传统音乐的传承也有助于激发年轻一代的音乐兴趣和创作热情。
通过学习传统音乐,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历史演变,同时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现代作品。
另外,传统音乐在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交流的桥梁。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音乐也在与其他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从而孕育出新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例如,在世界音乐领域中充满活力的“世界音乐”流派就是因为传统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的融合和创新而诞生的。
不仅在国际交流中,传统音乐在本土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地区都会举办传统音乐节或者其他类似的活动,来弘扬和传统音乐,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这不仅促进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也为社区的文化发展和经济活动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传统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然而,在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度和接触面的减少。
跨境区域民族鼓乐舞文化的历史认同
跨境区域民族鼓乐舞文化的历史认同摘要: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广泛存在着以鼓为载体而兼具各种文化功能的民族鼓文化,并且一直被各民族人民所认同。
它鲜明而有力地展示了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情感,以及不同的审美认知和审美心理,同时它也是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跨境民族区域的乡土鼓乐舞中承载着太多的人类历史,以及大量民族民间风俗内涵,不仅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上有很强的史料性,而且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上也具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西南滇边;跨境民族;鼓乐舞遗存;文化认同一、鼓乐舞与区域文明的历史构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广泛存在着以鼓为载体而兼具多种文化功能的民族鼓文化。
鼓,既是军事、政法、礼乐、风俗、宗教,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器物,又是民族音乐舞蹈活动中最主要的道具和乐器。
鼓乐舞的起源,与各民族的宗教观念和祭祀仪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甚至成为某些民族文明的标志。
首先,鼓是原始宗教的产物。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有这样的描述:“雷,天之鼓也。
”即雷鸣是雷公敲鼓而成。
《易·系辞》有“鼓之以雷霆”之说。
从《尚书·益稷》“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周易》“鼓之舞之以敬神”等的记述可知鼓舞的源头,不仅出现了原始的鼓舞形式,而且鼓与舞相结合的乐舞形式,已成为重要的祭礼仪式。
其次,在历史上,鼓被视为是人与自然,人与神的“通天神器”,同时它还是民族的图腾和祖先神灵的寓所。
作为民族宗教祭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鼓乐舞始终担当着仪式上人间与天界上传下达的“灵通”,成为人们心目中共同认同的“神仪”。
每当启用时要举行一系列请鼓、开鼓仪式,并且还要牺牲祭献,如剽牛、羊,杀鸡等。
如彝(跳宫节)、苗(吃牯脏)、壮(蚂拐节)、瑶(祝著节)、布依(大年节)、克木人(玛格乐)等民族祭祖大典上的铜鼓舞仪式;景颇族祭祀“木代”目脑舞上的“赠疆”(大鼓);傣族赕佛时的大鼓;苗族“鼓社祭”中木鼓舞;佤族的祭木鼓;基诺族过新年祭祖的太阳鼓舞等等。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打击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族打击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本文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当代民族打击乐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进行探讨。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打击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得到了全新的发展与传承。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变革,民族打击乐曾一度受到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随着新中国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以及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民族打击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中国的各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打击乐器和音乐风格,如锣鼓、木鱼、铙钹等,这些传统的打击乐器和音乐元素为当代民族打击乐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对于民族打击乐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民族打击乐器和音乐风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当代中国,民族打击乐不仅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也在不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音乐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
将传统的打击乐器与现代乐器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新型的民族打击乐曲目。
当代民族打击乐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与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民族打击乐也面临着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民族打击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表演形式和场合,而是逐渐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舞台音乐会、电影音乐、现代舞蹈等领域,民族打击乐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民族打击乐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国门,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赞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新中国民族打击乐,我们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与研究工作。
春节期间的传统音乐与跨文化交流
春节期间的传统音乐与跨文化交流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除了丰盛的年夜饭和热闹的烟花爆竹,传统音乐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种音乐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载体,不仅传承了民族的历史与传统,而且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春节期间的传统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并分析其对中外文化交融的影响。
首先,春节期间的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千年的历史和传统。
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民间乐曲,春节音乐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欢乐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例如,锣鼓声和鞭炮声是春节音乐中常见的元素,象征着驱邪避祟、迎接吉祥的意义。
此外,各地的花鼓、龙舞、杂技等传统表演也是春节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特色,还激发了人们共同的文化认同感。
其次,春节期间的传统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春节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外国驻华使节的关注。
春节音乐作为一种纯正的中国文化艺术形式,为国际友人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无论是管弦乐队演奏的经典曲目,还是民间艺术团体的表演,都能够展示中国音乐的魅力和独特性。
通过音乐这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媒介,外国友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的文化魅力,增进了中外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此外,春节音乐也给国际音乐界带来了影响和启发。
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音调和演奏方法,对于西方音乐家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发展方向。
一些西方音乐家通过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创作了融合中西方音乐风格的作品。
这种跨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西方音乐的内涵,同时也为中外音乐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契机。
然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的冲击,传统音乐面临着被淡化和遗忘的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音乐节、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来提升传统音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年轻一代的音乐教育,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
同根异流文化视角下的中韩“非遗”手鼓舞比较研究
同根异流文化视角下的中韩“非遗”手鼓舞比较研究随着跨国交流的不断加深,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两国交流的重要窗口。
手鼓舞作为中韩两国共同的非遗项目,在两国民众中间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同根异流的文化视角出发,对中韩手鼓舞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韩手鼓舞在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上的共同点和差异,以期为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一、手鼓舞在中韩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内涵手鼓舞是一种悠久的舞蹈形式,它不仅在中韩两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中国,手鼓舞被视为一种古老而富有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它既是一种舞蹈,又是一种音乐。
手鼓舞表现形式多样,有的是非性别、年龄,不分贵贱,只要希望的人都可以参与。
在中国的各地都能找到手鼓舞的踪迹,如云南的哈尼族手鼓舞、湘西的土家族手鼓舞等,这些手鼓舞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而在韩国,手鼓舞也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形式。
韩国的手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韩国的传统文化中,手鼓舞承载了许多文化内涵,包括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崇拜、对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等。
韩国手鼓舞还是一种生动的舞蹈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被誉为“韩国的国粹”。
二、中韩手鼓舞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中韩手鼓舞在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上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但又各自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中韩手鼓舞都以手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通过鼓点节奏的变化和舞者舞步的设计,形成独特的舞蹈韵律。
中韩手鼓舞的舞蹈动作都以手臂和双手为主要舞蹈部位,舞蹈姿态多变,富有力量感和韵律美。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中韩手鼓舞都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
以中国的哈尼族手鼓舞为例,它通过鼓舞、歌唱和击鼓等多种元素的结合,表现了哈尼族人民生活的本真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传统鼓乐在海外华人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郑斌唐佳能
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5期
摘要:鼓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人类一步步走向文明社会的见证。
上古时代的鼓乐,或用于戎,或用于祀,或用于节庆,或用于劳作。
在中国,鼓乐与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同生共长”。
据古文献考证,早在陶器时代已有先民用陶器烧制的“土鼓”,“土鼓”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产物。
在《周易》中便有“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载,可见,中国鼓乐至少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从这些记载也反映出,在很早的时候已出现鼓与舞结合的形式。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中国鼓乐从未中断与消亡,而是不断开枝散叶,发展壮大,成为中华精神文化的一种象征。
关键词:传统鼓乐;传承;创新
一、中华传统鼓乐的海外传播
中华鼓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中华鼓乐大家庭中,鼓的种类非常繁多。
有羯鼓、腰鼓、渔鼓、花盆鼓、盘鼓、战鼓、板鼓、排鼓、琴鼓等种类。
从形制来看,有大鼓、小鼓,有长鼓、短鼓、圆鼓等。
鼓诞生与原古的祭祀、战争、劳动、节庆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鼓从一开始便与其产生地的文化息息相关,充满独特而浓厚的地域特色。
如气势磅礴的威风锣鼓、喜庆欢快的太平鼓舞、个性十足的安塞腰鼓、鼓狮舞合一的广东狮鼓、寓意深远的铜鼓等,风格各异的鼓乐都与其地方的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如少数民族中的铜鼓与木鼓,充满着各少数民族迥异的文化气息。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启了对外交流的先河,中华鼓乐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而远播海外,最早传播到朝鲜、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
如日本的太鼓就起源于中国(一说起源不详)。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商人就到马来半岛从事商业活动,商贸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中华传统鼓乐随着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逐渐传播到海外。
到了近代,中华传统鼓乐更随着“下南洋”的潮流传到了东南亚国家,并在当地华人社会不断壮大发展,在东南亚国家落地生根。
如今我们在东南亚国家华人社会随处可见到海外华人中华鼓乐的传承与创新。
二、二十四节令鼓对中华传统鼓乐的传承
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陈再藩老师说:“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二十四节令鼓就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继承与创造,要让更多年轻一代接受古老的传统文化,就需要对文化不断创新,用今天的方式来包装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令鼓源于传统,同时也创新于传统。
(一)传承南狮鼓乐的特点
南狮鼓乐是一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等地区的汉族民间音乐,它主要用于舞狮时的指挥与伴奏,是舞狮过程中的灵魂角色,南狮鼓是单面鼓(内含鼓胆八个),采用水牛皮、木板、滕、钉和黑红漆制成。
二十四节令鼓采用的鼓便是南狮鼓,它的种类为“金声鼓”,也称“金声造”,是广东开平的百年老字号所产单皮水牛狮鼓,所用鼓的直径一般为1.8尺。
南狮鼓的基本鼓乐有三星鼓乐、七星鼓乐、抛狮鼓乐、戏水鼓乐、高中低架鼓乐等,二十四节令鼓在形成之初借鉴和采用较多是南狮鼓乐的元素,所不同的是南狮鼓乐是单面鼓的表演,而二十四节令鼓是群鼓表演。
(二)继承中华鼓乐音乐性的特点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它的本质在于它的节奏、音高、强弱等音乐性特征。
中华鼓乐把鼓本身的节奏、音高、强弱等特点作为区别各种鼓的标志之一。
而二十四节令鼓十分强调鼓声在表演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之一陈徽崇老师在1992年观看二十四节令鼓观摩会时便注意到许多队伍在鼓的表演中配上舞蹈、舞龙、舞旗等效果,他认为这种尝试偶然为之无妨,但要让创作者及鼓手们意识到二十四节令鼓中所包含的文化象征和鼓作为一种敲击乐器的本质,也即是鼓的音乐性本质。
三、二十四节令鼓对中华传统鼓乐的创新与发展
(一)注入中华传统节气时令文化
“二十四节令”指的是节气和时令。
陈再藩、陈徽崇先生取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和时令注入鼓乐,赋予传统鼓乐新的生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
陈再藩老师后来受访时表示:“节令”的概念来源于台湾诗人向阳的诗集《四季》,诗集里不写春夏秋冬,而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首岁月流光饱满的现代诗,引导千年不息的鼓声,在最意想不到的“葱葱赤道”,找回秦汉农耕时代便己完备的刻时座标,一一就席。
观天,一节气一鼓;授时,一鼓一节令,众鼓齐擂,宛若天人脉搏合一,廿四节令鼓,于焉成型。
①
(二)融合中华传统书法的特色
二位创始人经过思想的碰撞与冲击,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如何能给新创立的鼓乐注入更能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他们便在新山柔佛古庙举办了二十四节令鼓的提鼓仪式,作为它的成立仪式,当时邀请了十二位新加坡、马来西亚著名书法家,每位书法家各写两个节令的名字,为二十四面大鼓提上节令名称。
较为著名的书法家有马来西亚书艺协会创会会长朱自存先生、新加坡书艺协会会长陈声桂先生等,其中以楷书、行书、隶书等字体为主。
因此创始人便将“书法”这一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也融入鼓中,使二十四节令鼓从艺术视觉和符号代表上更具有标志性。
基本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社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华鼓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生发发展。
同时中华传统鼓乐在海外社会的传播过程中不排斥异族文化,而是以兼容并包的姿态融合了各种多元文化,并吸引其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以文化滋养文化,以艺术创造艺术,催生了新的艺术样式——二十四节令鼓,并且通过二十四节令鼓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凝聚海外华人的重要文化力量。
注释:
①文化大观园2015年5月16日,二十四节专题节目,采访陈再藩先生。
参考文献:
[1]李东彪.南狮动作与鼓乐配合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137-138.
[2]杨楠.南狮的流派及其运动特点的研究[J].体育世界,2009,4:71-72.
[3]李立.绛州鼓乐传承情况的考察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