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备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分析:
会考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必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考了一年
期中考试:不考
期末考试:动物的通讯,社会行为必考联考三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考了两年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及好奇心。适于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仍然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知识经验,再通过一些直观手段,使学生在鼓励、点拨、启发和建议下通过自己的亲自观察、探究掌握知识。所以本节课是基于感性认识为主,再结合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转化为理性的理解。
(五)结论
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解读实验步骤。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看蚂蚁的通讯
设计意图:先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理解,通过看视频,学生直观认识蚂蚁的通讯方式。
【板书设计】
第二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二、动物的行为探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教材在介绍两种行为概念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栏目提供了六个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区分这些资料里描述的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习得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深入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两种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烟台市中英文学校初三级部生物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孙晓妮使用人:__________上课时间:_15_年11月2-7日
学生活动: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Ppt展示: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学生记忆,老师提问检查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记忆程度。
明确学习目标,促使课堂学习更加有效。
三:自学解疑,合作探究:(6分钟)
看课本54-67页,第一遍看课本找出导学案中自学解疑的问题并在课本中划出来,要求记忆。第二遍细读课本,研究刚刚没有找到的或者没弄明白的问题。时间6分钟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蜂蜜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蜂蜜为圆心的圆形。如图:
(4)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小纸片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的顺序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整理到课本上
Ppt展示某同学以桑叶和其他植物叶为食.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食物选择,探究“家蚕取食桑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帮其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家蚕的发育过程为______发育.
(2)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ppt展示实验步骤:
探究蚂蚁的通讯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质疑学生思考,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不同意义,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动物学习行为具有差别。
二、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
教师课件展示探究桑蚕取食行为的背景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背景资料提供的信息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提示:1.实验用的叶片大小、形状为什么要相同呢?
2.为什么要将不同植物的叶片间隔排成一圈呢?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回扣目标。思维不封顶,生物中往往有例外。
六、学生自我评价(1分钟)
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知识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自己上课听讲时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七、巩固记忆(3分钟)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到这里。请大家回头来看一下,本节课问题都解决了吗?熟记本节知识1-2分钟是的时间。
八、当堂检测(合上课本,认真仔细,挑战自我)
三、社会行为
四、动物的通讯
【教后反思】
3.为什么要在20-30分钟后观察?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实验计划、明确分工。
教师巡视指导。从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计划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实验计划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对实验计划提出建议,再次完善计划。
教师提问:1.为什么不直接用已经孵化好的蚁蚕,而要从蚕种孵化蚕蚁呢?
2.实验1-2天为什么不能喂食蚁蚕?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自学探究,讨论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5分钟)
内容:默写导学案上的知识链接
方式:每组B2上白板默写,D上交默写纸
批改:交换批改
奖励:全对加5分
补救:没全对的再背30秒
二、导入1-2分钟
PPT展示动物各种各样的行为,提问:若将这些动物的行为分为两大类,该如何进行分类呢?
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具体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材分析】
结构分析:本节课是按照承接上节课介绍了动物的运动方式,介绍动物的三种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内容分析:教材首先展示了多幅动物行为的图片,,以期让学生对动物行为形成初步认识,为构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个概念打下基础,并顺利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5)在本实验中,叶子离蚕宝宝的距离应该是相同的,桑叶与其他叶子交叉排列,这样便于得出结论.
(6)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1)完全变态
(2)防止叶子的颜色、形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3)③
(4)桑叶和其他植物叶
(5)D
(6)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课本,能够辨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掌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3.掌握动物通讯方式及意义
【任务评价设计】
目标一: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来源能够对动物的不同行为进行区别
目标二:能够熟练记忆社会行为的特征,并运用。
目标三:熟练看视频探究实验掌握蚂蚁的通讯方式。
【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目标一:课本55,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目标二:课本57-58页,细看探究实验“桑蚕的取食行为”解决讨论题目
目标三:课本59-60页,细看探究实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解决讨论题目
目标四:课本62-63页,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
目标五:课本63-64页,细看探究实验“蚂蚁的通讯”
先自己解决上述问题,不会的做好标记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并通过做题巩固实验相关题目。
三.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回答并记忆
老师提问落实
四.探究蚂蚁的通讯
五、小结(1分钟)
知识方面:学生总结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
3.社会行为的特征
4.蚂蚁的通讯
表现方面:主要针对小组表现进行点评
答案:(1)家蚕的发育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
(2)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是相同的.
(3)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卵作为实验对象.
(4)本题设置的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家蚕食物的不同,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青菜叶饲养,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
(一)提出问题
蚂蚁大家都经常看到,那么蚂蚁是怎样与其他个体交流的呢?
(二)做出假设
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三)计划
1.实验装——蜂蜜、纸片、双面胶、放大镜、镊子、
(四)步骤
(1)蜂蜜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同桌两人或前后四人讨论完成自学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在
于各结构的作用。看完的完成自学解疑和基础反馈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给于充足的自学时间,以及给于一定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状相似,原因是______
(3)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______组家蚕为实验对象.①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②租来的体形较小的蚕;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蚕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对动物某种具体行为的进一步学习。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将社会行为归类到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中。一般来说动物有单独生活和群体生活之分,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的可形成一个社会,具有社会行为。教材以社会行为的特
探究活动“桑蚕的取食行为”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课程标准】
整体要求:课程标准对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要求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有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做导学案上的当堂检测(5-8分钟)
找优生对答案,难题讨论解决,由优生代表发言
征和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作为核心组织教学。教材以白蚁为例,介绍群体内存在不同的分工;再以狒狒为例,介绍群体内存在等级。通过这两个实例,呈现社会行为的特征,循序渐进的展现知识的内涵。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需要信息的交流。许多生物的个体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所以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紧接着,教材设置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旨在让学生感受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体会社会行为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教材在介绍两种行为概念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栏目,提供了六个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区分这些资料里描述的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习得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深入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两种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在介绍了行为的概念之后,教材接着介绍了研究行为的方法,并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桑蚕的取食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桑蚕的取食行为是在原教材探究活动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使实验更具操作性;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替换了原教材的动物绕道取食,本活动经过实践的检测,效果较好。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验证动物的行为,并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如实验法和观察法)。
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蚂蚁的通讯
四:交流展示(10-15分钟)
【过渡】通过刚刚的阅读,资料分析中各种动物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行为?
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生回答资料分析中的动物行为分类
教师质疑: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学生回答先天性行为是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4)实验过程中,应以______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
(5)如图是该同学将剪成相同形状的桑叶和芹菜叶以及家蚕在玻璃板上放置方式的设计,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______.
(6)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哺乳动物主要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做题,交流答案
会考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必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考了一年
期中考试:不考
期末考试:动物的通讯,社会行为必考联考三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考了两年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及好奇心。适于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仍然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知识经验,再通过一些直观手段,使学生在鼓励、点拨、启发和建议下通过自己的亲自观察、探究掌握知识。所以本节课是基于感性认识为主,再结合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转化为理性的理解。
(五)结论
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解读实验步骤。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看蚂蚁的通讯
设计意图:先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理解,通过看视频,学生直观认识蚂蚁的通讯方式。
【板书设计】
第二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二、动物的行为探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教材在介绍两种行为概念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栏目提供了六个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区分这些资料里描述的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习得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深入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两种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烟台市中英文学校初三级部生物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孙晓妮使用人:__________上课时间:_15_年11月2-7日
学生活动: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Ppt展示: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学生记忆,老师提问检查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记忆程度。
明确学习目标,促使课堂学习更加有效。
三:自学解疑,合作探究:(6分钟)
看课本54-67页,第一遍看课本找出导学案中自学解疑的问题并在课本中划出来,要求记忆。第二遍细读课本,研究刚刚没有找到的或者没弄明白的问题。时间6分钟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蜂蜜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蜂蜜为圆心的圆形。如图:
(4)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小纸片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的顺序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整理到课本上
Ppt展示某同学以桑叶和其他植物叶为食.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食物选择,探究“家蚕取食桑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帮其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家蚕的发育过程为______发育.
(2)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ppt展示实验步骤:
探究蚂蚁的通讯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质疑学生思考,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不同意义,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动物学习行为具有差别。
二、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
教师课件展示探究桑蚕取食行为的背景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背景资料提供的信息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提示:1.实验用的叶片大小、形状为什么要相同呢?
2.为什么要将不同植物的叶片间隔排成一圈呢?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回扣目标。思维不封顶,生物中往往有例外。
六、学生自我评价(1分钟)
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知识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自己上课听讲时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七、巩固记忆(3分钟)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到这里。请大家回头来看一下,本节课问题都解决了吗?熟记本节知识1-2分钟是的时间。
八、当堂检测(合上课本,认真仔细,挑战自我)
三、社会行为
四、动物的通讯
【教后反思】
3.为什么要在20-30分钟后观察?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实验计划、明确分工。
教师巡视指导。从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计划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实验计划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对实验计划提出建议,再次完善计划。
教师提问:1.为什么不直接用已经孵化好的蚁蚕,而要从蚕种孵化蚕蚁呢?
2.实验1-2天为什么不能喂食蚁蚕?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自学探究,讨论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5分钟)
内容:默写导学案上的知识链接
方式:每组B2上白板默写,D上交默写纸
批改:交换批改
奖励:全对加5分
补救:没全对的再背30秒
二、导入1-2分钟
PPT展示动物各种各样的行为,提问:若将这些动物的行为分为两大类,该如何进行分类呢?
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具体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材分析】
结构分析:本节课是按照承接上节课介绍了动物的运动方式,介绍动物的三种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内容分析:教材首先展示了多幅动物行为的图片,,以期让学生对动物行为形成初步认识,为构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个概念打下基础,并顺利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5)在本实验中,叶子离蚕宝宝的距离应该是相同的,桑叶与其他叶子交叉排列,这样便于得出结论.
(6)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1)完全变态
(2)防止叶子的颜色、形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3)③
(4)桑叶和其他植物叶
(5)D
(6)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课本,能够辨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掌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3.掌握动物通讯方式及意义
【任务评价设计】
目标一: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来源能够对动物的不同行为进行区别
目标二:能够熟练记忆社会行为的特征,并运用。
目标三:熟练看视频探究实验掌握蚂蚁的通讯方式。
【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目标一:课本55,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目标二:课本57-58页,细看探究实验“桑蚕的取食行为”解决讨论题目
目标三:课本59-60页,细看探究实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解决讨论题目
目标四:课本62-63页,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
目标五:课本63-64页,细看探究实验“蚂蚁的通讯”
先自己解决上述问题,不会的做好标记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并通过做题巩固实验相关题目。
三.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回答并记忆
老师提问落实
四.探究蚂蚁的通讯
五、小结(1分钟)
知识方面:学生总结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
3.社会行为的特征
4.蚂蚁的通讯
表现方面:主要针对小组表现进行点评
答案:(1)家蚕的发育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
(2)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是相同的.
(3)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卵作为实验对象.
(4)本题设置的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家蚕食物的不同,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青菜叶饲养,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
(一)提出问题
蚂蚁大家都经常看到,那么蚂蚁是怎样与其他个体交流的呢?
(二)做出假设
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三)计划
1.实验装——蜂蜜、纸片、双面胶、放大镜、镊子、
(四)步骤
(1)蜂蜜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同桌两人或前后四人讨论完成自学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在
于各结构的作用。看完的完成自学解疑和基础反馈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给于充足的自学时间,以及给于一定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状相似,原因是______
(3)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______组家蚕为实验对象.①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②租来的体形较小的蚕;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蚕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对动物某种具体行为的进一步学习。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将社会行为归类到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中。一般来说动物有单独生活和群体生活之分,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的可形成一个社会,具有社会行为。教材以社会行为的特
探究活动“桑蚕的取食行为”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课程标准】
整体要求:课程标准对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要求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有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做导学案上的当堂检测(5-8分钟)
找优生对答案,难题讨论解决,由优生代表发言
征和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作为核心组织教学。教材以白蚁为例,介绍群体内存在不同的分工;再以狒狒为例,介绍群体内存在等级。通过这两个实例,呈现社会行为的特征,循序渐进的展现知识的内涵。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需要信息的交流。许多生物的个体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所以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紧接着,教材设置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旨在让学生感受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体会社会行为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教材在介绍两种行为概念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栏目,提供了六个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区分这些资料里描述的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习得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深入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两种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在介绍了行为的概念之后,教材接着介绍了研究行为的方法,并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桑蚕的取食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桑蚕的取食行为是在原教材探究活动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使实验更具操作性;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替换了原教材的动物绕道取食,本活动经过实践的检测,效果较好。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验证动物的行为,并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如实验法和观察法)。
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蚂蚁的通讯
四:交流展示(10-15分钟)
【过渡】通过刚刚的阅读,资料分析中各种动物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行为?
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生回答资料分析中的动物行为分类
教师质疑: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学生回答先天性行为是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4)实验过程中,应以______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
(5)如图是该同学将剪成相同形状的桑叶和芹菜叶以及家蚕在玻璃板上放置方式的设计,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______.
(6)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哺乳动物主要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做题,交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