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HBTY 104-2019水产动物用配合饲料

Q_HBTY 104-2019水产动物用配合饲料
Q_HBTY 104-2019水产动物用配合饲料

前言

湖北同一食品有限公司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为了使饲料生产标准化,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本公司参考相应的国产标准,以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为依据,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结合产品特性,根据产品检测数据,制定了《水产动物用配合饲料》产品标准。

本标准由湖北同一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明荣、罗家焱。

本标准于2019年5月发布。

水产动物用配合饲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动物用配合饲料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917.1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 两层筛筛分法

GB/T 5918 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 6432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 6434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 过滤法

GB/T 6435 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6436 饲料中钙的测定

GB/T 6437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6438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T 838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3079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 13080 饲料中铅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3082 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 13091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GB/T 14698 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

GB/T 14699.1 饲料 采样

GB/T 16765 颗粒饲料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480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18246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 18823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77 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

农业部公告 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农业部公告 第2625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农业部公告 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

农业部公告 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见表1。

表1 产品分类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

4.1.1 原料的选择

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应是《饲料原料目录》中所列的品种,或是农业部公告允许在饲料产品中使用的原料,且应符合各类原料质量标准,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

4.1.2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应依据《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规定,使用国家许可生产和经营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且应具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批准文号。

4.2 感官指标

色泽正常、均匀一致,无霉变酸败,无结块、异味及异臭,无虫害滋生、无夹杂物。

4.3 理化指标

4.3.1 水分

不高于13.0%。

4.3.2 加工质量指标

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加工质量指标

4.3.3 混合均匀度

产品应混合均匀,其变异系数(CV)应小于等于10%。

4.3.4 产品有效成分分析保证值

应符合表3的要求。

4.3.5 卫生指标

主要卫生指标见表4。

表3 主要卫生指标 每千克饲料中含

4.3.6 饲料药物添加剂

需在饲料产品中添加饲料药物添加剂时,所添加的品种必须是《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附录一中所列的品种或是农业部公告允许在饲料产品中添加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且应在标签上标示出所添加的饲料药物添加剂的法定名称、准确含量、休药期及注意事项。不得在产品中添加农业部公告禁止在饲料产品中添加的药品。

4.3.7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样品的管理

5.1.1 样品的制备

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缩分至500克,再粉碎至全部通过孔径为0.45mm(40目)的编织筛,再用四分法缩分至200克,放入磨口瓶,制作二份,一份留样,一份待检。

5.1.2 留样

每批产品必须留样,填写留样记录,并至少保存到保质期后2个月。

5.2 感官

按GB/T 14698规定的相应方法执行。

5.3 水分

按GB/T 6435规定执行。

5.4 原料粉碎粒度

按GB/T 5917.1规定执行。

5.5 水中稳定性

按SC/T 1077规定执行。

5.6 颗粒饲料直径和长度

按GB/T 16765规定执行。

5.7 混合均匀度

按GB/T 5918规定执行。

5.8 粗蛋白质

按GB/T 6432规定执行。

5.9 粗纤维

按GB/T 6434规定执行。

5.10 粗灰分

按GB/T 6438规定执行。

5.11 粗脂肪

按GB/T 5512规定执行。

5.12 总磷

按GB/T 6437规定执行。

5.13 赖氨酸

按GB/T 18246规定执行。

5.14 总砷

按GB/T 13079规定执行。

5.15 铅

按GB/T 13080规定执行。

5.16 镉

按GB/T 13082规定执行。

5.17 黄曲霉毒素B1

按GB/T 8381或GB/T 17480(仲裁法)规定执行。

5.18 沙门氏菌

按GB/T 13091规定执行。

5.19 其它卫生指标

按GB 13078,NY 5072规定的相应方法执行。

5.20 净含量

按JJF 1070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与合格证

产品应由公司检验部门按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合格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章的产品标签。

6.2 组批与采样

6.2.1 组批

同一配方连续生产一次的量为一批。

6.2.2 采样

饲料采样方法按GB/T 14699.1规定执行,净含量采样按JJF 1070规定执行。

6.3 检验项目

6.3.1 出厂检验

感官指标、水分、粗蛋白质和净含量为每批产品出厂必检项目。

6.3.2 定期检验项目

原料检验

每批原料进货时必须检验。

周期检验

产品周期检验按以下规则进行:

a)粗灰分、总磷每周测一次;

b)粗纤维、粗脂肪、铅、黄曲霉毒素B1每季度测一次;

c)其它卫生指标、氨基酸、总砷、镉、沙门氏菌、混合均匀度每年至少测一次。

6.3.3 型式检验

每类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鉴定时;

b)原料配方工艺有重大变化时;

c)主设备大修后再生产时;

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型式检验样品从出厂检验合格成品中随机抽取。检验项目为本标准全部技术要求。

6.4 判定规则

6.4.1 违禁添加物质一旦查出,该批产品即判为劣质产品。

6.4.2 经检验产品中卫生指标中微生物指标超标,该产品即判为不合格,并不得复检。

6.4.3 感官指标、加工质量指标、混合均匀度、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总磷、赖氨酸指标为判定合格指标,如检验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允许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者即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6.5 净含量

按JJF 1070规定执行。

6.6 允许误差

配合饲料水分、产品成分的分析保证值及卫生指标的允许误差按GB/T 18823规定执行。

7 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7.1 标签

应符合GB 10648的要求。

7.2 包装、运输、贮存

7.2.1 规格

规格见饲料标签。

7.2.2 包装材料

聚乙烯塑料薄膜内衬的塑料编织袋。

7.3 运输

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并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混运,严禁雨淋与曝晒。

7.4 贮存

产品应符合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贮存仓库应清洁、干燥、通风,防止受潮、霉变、虫、鼠害及有害物质的污染。如发现饲料有霉变、异味不得饲喂。

7.5 保质期

在符合本标准7.2、7.3、7.4的条件下,其保质期:6月~10月45天,其它月份60天。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库完整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3-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2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未来15年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与渔用饲料开发技术的发展战略研究 一、目的及意义 (一)发展水产养殖是解决国人食物和改善食物结构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谁来养中国》(Brown,1995)?这个问题虽然是一位美国人提出来的,但是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决不应该存在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必须自己养活自己。2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证明,我们不仅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而且改善了我们的食物结构,吃得更好、更健康了。从表1中我国肉、奶、蛋、水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量的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表1. 1978-1996中国人均肉蛋奶水产品消费量(kg/人)的变化 1978 1996 增加(倍) 肉8.9 49.5 5.56 蛋 2.4 16.3 6.79 奶 1.0 6.2 6.2 水产品 1.3 23.5 18.08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饲料工业产量从1978年的60万吨增加到1996年的5500万吨,饲料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饲料工业是养殖业基础,没有饲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养殖业的今天,也就没有我们今天食物结构的改善。 从表l还可以看出,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在18年间增加了18倍,增长速度最快。1997年水产品总量已增加到3601万吨,年人均消费达28.8公斤;并且水产品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业的巨大贡献。195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仅占水产品总量的8.3%,到1988年首次超过50%,1997年达56.3%(表2),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表2. 1951-1997中国水产总产量以及水产养殖的比重变化 1950 1960 1988 1997 总产量(万吨)91.2 301.8 1060.9 3601 水产养殖(万吨)7.6 62.1 532 2028 养殖占总产量比例(%)8.3 20.6 50.1 56.3 随着过渡的捕捞、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逐步枯竭,无疑,以后水产品产量的增加将主--要依靠水产养殖。如果维持目前的水产品消费量28.8kg/人/年不变,到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水产总量即要达到4609万吨。在海洋捕捞量维持目前水平的情况下,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要净增1008万吨。也就是说到2030年水产养殖产量2914万吨,要占水产总产的63%。 假若其中l/2的水产品是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生产的,约需要水产饲料2500-3000万吨。然而,我国目前的商品化水产配合饲料才300万吨左右。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的开发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基础,因此,在未来15年和“十五”期间,我国对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与开发有十分迫切的需要。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会随之减少。据专家估计,到2030年耕地面积只有目前的80%;而人口达到16亿时,按人均400公斤计,需要生产粮食6.4亿吨。考虑耕地的减少因素,届时的粮食生产能力要超过目前的40%左右。估计到2010年,我国的饲料产量会达1.17亿吨(赵永合,1998),相当于目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饲料产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从口粮为主到饲料量为主的趋势将越来越显著,给粮食生产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把有限的粮食更有效地转化为人民菜篮子中的肉、蛋、奶与水产品,改善人民生活,是摆在我们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养什么更合算呢?从不同动物的平均饲料转化率来看,鱼虾62.5%和肉鸡50%的饲料转化率无疑是最高的(表3)。研究已证明,优质水产饲料的转化率可达到更高的水平,且鱼虾为更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所以,我国在未来15年应优先发展水产动物和肉禽养殖。但是,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的研究水平与开发技术还远落后于畜禽的水平,因此,作为水产养殖大国,我国在未来15年和“十五”期间应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发技术的研究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表3. 不同养殖动物的平均饲料转化率(增重/饲料,%)

新版动物遗传育种学总复习试题【精】

遗传育种总复习 一、选择题。 1、染色体减数发生在下列哪个时期?【 A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C.有丝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 2、A、B为两个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A 】 A、2 B、3 C 、4 D、5 3、导致母畜怀孕期间胚胎中途夭折或出生时死亡的基因称为()。【 A 】 A.致死基因 B.半致死基因 C.有害基因 D.显性基因 4、猪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C 】 A.60 B.46 C.38 D.66 5、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那么G的含量为( C )。【 C 】 A、19% B、25% C、31% D、不能确定 6、关于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C 】 A、突变一定有害 B、突变一定有利 C、突变一般有害 D、突变一般有利 7、A、B为两个不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C 】 A、2 B、3 C 、4 D、5 8、数量性状选择效果要好,需要()。【 C 】 A、遗传变异程度低 B、遗传力低 C、选择强度高 D、环境造成变异程度高 相关:要想数量性状选择效果好的条件:1、遗传差异大 2、选择差异大 3、育种值估计准确性高4、世代间隔小5、被选性状的数目N为3-5为宜6、遗传相关(回避同一个群体同时选两个相关的性状) 9、水牛的染色体数目是( 48 )条。【 B 】 A、60 B、48 C、30 D、24 10、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G+A的含量为()。【 C】 A、38% B、50% C、31% D、不能确定 11、染色体片段断裂后倒转180度重新连接,是()。【 A 】 A、倒位 B、易位 C、占位 D、重复 12、位于X染色体与Y不同源部分的基因表现出()。【 C 】 A、常染色体遗传 B、限性遗传 C、伴性遗传 D、限雄遗传 13、遗传参数中,衡量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比例的是()。【 C 】 A、遗传力 B、重复力 C、遗传相关 D、育种值14、黄牛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A 】 A、60 B、46 C、30 D、24 15、从细胞核内传递遗传信息到细胞核外的物质是()。【 C 】 A、D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16、要判断一个体在一显性完全的基因座位是否是杂合体,可以()。【 B 】 A、根据本身表现型 B根据测交结果 C、根据父亲表现型 D、根据母亲表现型 17、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儿子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18、遗传力的取值范围( )。【 C 】 A.2~3 B.0.5~1 C.0~1 D.1~2 19、真核生物的终止密码子是()。【 D 】 A、AUA B、AUG C、AGG D、UAG 20、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并识别密码子的物质是()。【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1、若100%的性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互换率为:()【 A 】 A、100% B、50% C、200% D、25% 22、Aa 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 B 】 A、1 B、2 C、3 D、4 23、有一只能育的变性公鸡,用它与正常母鸡交配,它们产生的后代中性别雄:雌比例为()。【 B 】 A、1:2 B、1:3 C 、1:4 D、1:5 24、同型交配时能改变()。【 B 】 A.基因频率 B.基因型频率 C.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D.基因 25、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女儿为携带者的几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26、数量性状的特点是( )。【 A 】 A.需要测量 B.从外观可看出区别 C.由单个基因决定 D.变异间断分布 27、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是()。【 B 】 A、AUA B、AUG C、AGG D、UAG 28、反密码子位于()。【 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9、转录的产物是()。【 C 】 A、DNA B、染色体 C、RNA D、蛋白质 30、AaBb的个体能产生()种类型的配子。【 C 】 A、2 B、3 C 、4 D、5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安排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上午现场调查 给药方法操作: 泼洒法 挂袋挂篓 口服法鱼苗鱼种检查 成鱼检查 收集 锥体虫并染 色 染色: 锚头鳋、 中华鳋、 鲺 考试 下午鱼类甲壳动物病及 其病原体的观察 收集锚头鳋、中华鳋等 成鱼检查 收集车轮虫、锚 头鳋、中华鳋、 鱼虱等 收集车轮虫 并染色 染色交寄生虫染 色切片标本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是为了满足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生产、培养科研技术操作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水产养殖行业防病治病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实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特点;能较准确地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3. 能正确地使用渔药,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二、实验内容: 1. 现场调查; 2. 渔药使用:泼洒法;挂袋挂篓法;口服法; 3. 显微镜诊断疾病; 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 三、实验操作及其步骤: 1.现场调查: 池塘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原生物直接感染和侵袭外,首先应了解池塘周围的环境和水体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对养殖生物发病的影响。发病现场的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病鱼提供依据。 ①调查发病养殖水体环境和发病史 发病养殖水体环境是指养殖水体周围有哪些工厂,工厂是否排放污(废)水,这些污(废)水是否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等。同时,还要着重强调调查养殖水体情况,了解放养前清塘的方法、清塘药物的剂量、清塘

后放养鱼种的时间、鱼种消毒的药量等。这些与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时还应了解养殖水体近几年发生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效果等。 ②了解池塘水质状况 水温水温是养殖生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因此江苏、浙江和湖南、湖北一带,每年5~6月和8~9月份是细菌病、病毒病流行高峰。暴发性鱼病需要需要的水温范围较大,流行的时间也更长些。有些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是夏季危害鱼苗、鱼种的流行病,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的流行病。 A.谁的酸碱度(pH)由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有机质多氢离子浓度微偏高 (pH偏低),易发生水霉病。酸性水也常常引起嗜酸性卵甲藻病的暴发。在氢离子浓度较低(pH较高)的盐碱养殖水体,水温较低时易大量繁殖三毛金藻,分泌毒素,致使池鱼中毒死亡。 B.溶解氧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关系到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同疾病的发生 有明显的相关性。正常池塘的溶解氧含量要求4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1毫克/升,对于各种不同的鱼类和不同的生长阶段,因其生理需求不一样而对溶氧的需求不同。溶解氧长时间过低会影响鱼类生长,降低鱼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为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 C.检测水质对发病水体进行水的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 硬度、化学耗氧量的分析,了解水质的基本营养盐变化情况,对可能因环境因子致病的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分析。 ③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A.了解鱼种放养情况: 放养数量过多就会出现相互拥挤、摄食不足、生长不良 的现象,导致养殖生物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夏花培育至冬片鱼种一般亩放养量为7000~10000尾。 B.了解投饲和施肥状况: 投喂的饲料不新鲜或不按照“四定”投喂,鱼类很容 易患细菌性肠炎病。夏天在池塘内施用不经发酵的有机肥,易使池塘水质恶化、缺氧、并促使致病菌核寄生虫大量繁殖。

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动物生产和饲料中的应用研

专利植物提取物(好力高?)对斑点叉 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 郑宗林1,2 ,金立志3 (1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 3英国美瑞康(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广东, 510080;) 摘要:试验以平均体重27.0g左右的斑点叉尾鮰为试验鱼,分别在饲料中加入0 mg/kg,250mg/kg,500mg/kg,750mg/kg和1000mg/kg的专利植物提取物—“好力高 ”,正式试验为6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好力高 ”后,可以显著提高鱼的增重率、蛋白质利用效率和降低饵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好力高 ”添加组的鱼增重率提高7.1%~20.77%,蛋白质效率提高5.56%~13.89%,饵料系数降低5.56%~12.97%(P<0.05);添加750~1000g/kg “好力高 ” 可显著提高鱼体肥满度(8.46%~9.23%)(P<0.05),内脏与体重比及肝胰脏与体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则有显著下降(P<0.05)。同时,检测到前中肠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对鱼肌肉营养成分提示,“好力高 ”可以显著提高鱼体的干物质比例,其中对蛋白质的沉积增加显著,比对照组提高3.02%(P<0.05)。 关键词:专利植物提取物 斑点叉尾鮰 生长性能 营养成分 Effect of Patent Plant Extracts Additive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Z. L. ZHENG1,2, L.Z. JIN3 (1 Fishery Department of Rongchang branch,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2460; 2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of 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Sichuan, Ya An,625014;3 Meriden (Guang Zhou )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Guang Dong, 510080) Abstract: A trial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rego-Stim? on channel catfish(Ictalurus punctatus) pro-du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The initial weight of Ictalurus punctatus is about 27.0 g, 0 mg/kg,250mg/kg,500mg/kg,750mg/kg and 1000mg/kg Orego-Stim? were added into feed, respectively, and the fishes were fed for 60 day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ddition of Orego-Stim? can promote the growth gain, protein transform efficiency and deduce feed conversion rate, signicantly (P<0.05) .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addition of Orego-Stim?can promot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mount to 7.1%~20.77%, improve the protein transform efficiency amount to 5.56%~13.89%, and deduce the feed conversion rate amount to 5.56%~12.97%(P<0.05); Relative fatness was heavily promoted (8.46%~9.23%)after 750~1000g/kg Orego-Stim? added(P<0.05), liver coefficient and visceral coef-ficient were deduc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lipase and protease activity in foregut and hindgut were enhanced significantly (P<0.05).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alyse indicated that the dry material of fish was improved after Orego-Stim? added, especially the sediment of protein, 3.02%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Keywords: Patent Plant Extracts Additives, Ictalurus punctatus,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大纲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本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与鱼类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化学、有机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水产动物的营养原理、饲料及饲料原料的种类、化学组成、特性、营养价值评定方法、质量标准、合理利用途径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进行水产动物饲料加工与生产,将所学的大量基础理论和知识运用于水产饲料工业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及其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涵盖了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主要内容包括:(1)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2)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实验的研究方法;(3)水产动物的摄食与消化吸收;(4)渔用配合饲料原料及添加剂;(5)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6)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7)投饲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用,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了解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消化吸收和物质代谢过程,熟悉常用饲料原料的性质、特点、选用注意事项及其加工贮存方法,熟悉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了解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机械设备;学会配合饲料的品质管理与评价方法。 四、学时分配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由于专业课课时少内容多,本课程时间全为课堂讲授。每章教学完毕布置思考题,课程结束要求学生交一篇课程论文,引导和充分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巩固和拓宽所学知识内容。 六、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结束安排考试,卷面得分为考试成绩。课程总评成绩中30%来源于平时成绩和70%来源于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上课秩序、上课积极思考、上课听讲记笔记情况和完成思考题、课程论文质量等评定。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李爱杰主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吴普强主编《动物营养学》、安徽科学出版社、1999年 2、胡坚主编《动物营养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9年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

————————————————————————————————作者:————————————————————————————————日期: ?

第二章 通径系数 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 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 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 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 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 (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 (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求 X 与Z 的相关。 解: X Y Z 125 .0)2/1()2/1(44)(=+=XZ R

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 1、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8、简述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 2 ,H=2p q,R=q 2。 9、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中有三个等位基因。其中C 对c h 和c 都是显性,ch 对c 呈显性,C C、C ch 和Cc 都表现全身有色,c h c h 和c h c 都表现为“八黑”,即所谓喜马拉雅型,cc 表现为白化。江南种兔场中,全色兔占75%,八黑兔占16%,白化兔占9%,求C 、c h 和c 三种基因的频率。 解: 2 .03.05.0113 .009.05 .05.015.009.016.01)1()(22222=--=--=====-==+=+=--=+=++=+r p q A r p A H p p r q r qr q A H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 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 (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 (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2、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A. 自然条件 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 值等)。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c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D 机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3)过敏反应: (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膜是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渗透屏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6、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 1.改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 A 选择良好的水源条件水源充沛,无污染 B科学地建设进排水系统 (2)清整养殖场 A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B 药物清塘 a. 生石灰清塘(图1) 干池清塘仅留5~10厘米深的水,每667平方米(相当于1亩)用生石灰50~70公斤。 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25~150公斤 b. 漂白粉清塘 按照鱼池中水的容量进行计算,每立方米用药量为20克。 (3)保持良好的水质 A 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 B 定期加注新水,保持适宜水质 C 适时开动增氧机,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 D 采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改善水质 2. 增强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 (1)加强饲养管理 A 合理放养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放养比例 B 科学投饵与施肥 a.投饵:品质良好,营养全面,做好“四定” b.施肥:应根据池底质的肥瘦以及肥料种类等灵活掌握,有机肥应进行发酵处理。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考大纲

高纲083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为农科动物生产专业各专业方向应考者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是密切联系生产,为生产服务的科学,是动物、植物、微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动物遗传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各种已驯化和正在驯化的家畜、家禽、鸟类。鱼、蛙、蜂、蚕等的遗传规律及应用。由于遗传学,特别是分子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成就,以及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家畜行为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进展和新技术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更丰富了家畜育种学内容,为家畜育种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家畜育种学以动物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应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密切联系畜牧业生 产实际,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二十四章。要求掌应考者握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畜禽育种的基础知识,掌握选择原理、选配技术、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了解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种用价值的评定、畜禽育种的组织。掌握畜禽体尺测量、系谱编制、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计算等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应考者掌握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方法,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并为 应考者学习相关课程和专业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遗传育种学应有基本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如畜禽解剖、生理生化等课程的知识。在本门课程中,遗传学(特别是动物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又是育种 学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3号令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3号令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2年第3号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农业部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维护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秩序,保障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由农业部核发。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生产许可证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核发。 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级饲料管理部门承担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工作。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负责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的技术评审工作。 省级饲料管理部门设立饲料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的技术评审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生产许可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农业部和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权限核实、处理。 第二章生产许可证核发 第六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符合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和仓储设施;

(二)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专职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人员、设施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的生产环境; (五)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 (六)农业部制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申请人应当向生产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农业部规定的申请材料。 申请设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核,并将相关资料和审查、审核意见上报农业部。农业部收到资料和审查、审核意见后,交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并将决定抄送省级饲料管理部门。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同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般症状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保持着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衡被破坏,就会重新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 ?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过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 ?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二、填空题(共17分,每空0.5分) ?1、根据症状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般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须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但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起中毒。 ?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的(苗种)阶段。 ?10、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11、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 ?12、发现鱼浮头的急救办法有(加注新水、开机增氧机、泼洒增氧药物)等。 ?13、鱼苗转塘时,两水体的温差不超过±(2)℃,鱼种转塘时,两水体的温差不超过±(5)℃。 ?14、在复口吸虫的生活史中,(螺类)为第一中间宿主,(鱼类)为第二中间宿主,鸥鸟为终末宿主。?15、病鱼“跑马”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口饵料)(池塘漏水)(车轮虫寄生)。 ?16、竖鳞病的主要症状为(全身鳞片竖立),主要危害(鲤鱼、金鱼)。 ?17、疾病发生与(环境)、病原体与鱼类的体质有关。 ?18、大黄使用前用(氨水)浸泡12小时,目的是使蒽琨衍生物游离出来。 ?19、鲢碘泡虫主要寄生在白鲢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0、烂鳃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鳃丝(溃烂),常粘有污泥。患严重烂鳃病的病鱼,鳃盖内表皮中间部分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区,这个病灶区俗称(开天窗)。 ?21、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可大致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 ?22、九江头槽绦虫生活史需经(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才能发育为成虫。 ?23、九江头槽绦虫的中间寄主是(剑水蚤)。九江头槽绦虫寄生在鱼体的(肠道)部位。 ?24、清塘时经常使用的两种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其中(生石灰)还具有增加肥效和调节pH的作用。?25、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展期)三个时期。

水产动物饲料学

1、测定饲料消化率的指示剂应具备、、和。其中外源性指示剂有 和;内源性指示剂有和。不被消化吸收;本身无毒,无味;易定量;分布均匀。Cr2O3;BaSO4 ;酸性不溶灰分、粗纤维 6、粗蛋白质%=N%×( )。 6.25 8、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有( )、( )和( )三大方法。实验室法、实验动物法、生产实践法 9、概略养分一般是指水分、、、、和粗灰分六种。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10、化学分析评定法可分为和。概略养分分析法、纯养分分析法 2、蛋白质饲料依其来源和属性,可分为,,三大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 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生物蛋白质饲料 3、鱼粉的加工方法有,,。土法、干法、湿法 4、酸败的蚕蛹容易引起鲤鱼的和虹鳟。瘦背病, 贫血 9、与陆上动物油脂相比,水产动物油脂的显著特点是:。不饱和程度较高 10、国际饲料分类法按饲料中()和()中粗纤维和粗蛋白的含量将饲料原料分为()大类。天然水分,干物质,8 1、作为配合饲料理想粘合剂的条件应是、、、、,并举三例如、和。价格低、用量少、来源广、无毒性、加工简便、效果好;α—淀粉、褐藻胶、膨润土 2、混合维生素时,需用隔开,其一般用或,用量为。载体,脱脂米糠或麸皮,70-85% 2、人和畜禽水产动物主要利用L-氨基酸,但是例外。蛋氨酸 4、为提高维生素制剂的稳定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化学稳定法、包被法 5、酶制剂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即和。内源酶、外源酶 6、促摄食物质的有效成分是含氮化合物,常见的有、、。氨基酸、核苷酸、三甲胺内酯 7、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乙氧基喹啉,、BHT、 BHA 二、填空 1、水产饲料的卫生质量要求一般包括:和。毒理学指标、生物性指标 4、水产饲料中霉菌的数量应 (cfu/g),沙门氏菌。3×104, 不得检出 7、具有较大危害性的有毒元素有、、、铬、镉、氟等。汞、铅、砷 10、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组成的芳烃称为,是一类致癌物,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多环芳烃、苯并(a)芘 1、微粒饲料按制备方法和性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微胶囊饲料、微粘饲料和 复合微粒饲料 2、全价配合饲料是由浓缩饲料加以下哪种成分搭配而成。A:能量饲料 B:蛋白质饲料 C:添加剂 D:添加剂预混料 6、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手工设计法、电子计算机设计法 7、常用的手工设计法有、、。试差法、方块法、代数法 9、目前配合饲料配方中常见的动物性原料有、、。鱼粉、血粉、内脏粉、乌贼粉 10、试写出五种常见植物性原料。豆粕、麸皮、菜粕、棉粕、次粉 11、试写出五种常见配合饲料粘合剂。α-淀粉、面粉、小麦面筋粉、次粉、膨润土。 12、鱼虾饲料要求较高的水稳定性。鳗鱼用α-淀粉(因用粉料调制成糜状,没经过制粒糊化成型),虾料选面粉或小麦面筋粉(谷元粉),罗非鱼用粉头或面粉。 13、鱼虾饲料要求较高的诱食性。除用氨基酸诱食外,鳗鱼加脱脂奶粉,罗非鱼加鱼精粉,虾料加乌贼粉。 12、对虾的位口为,其主要摄食种类饲料。腹位口,底栖生物和沉性饲料 13、甲壳类磷脂不足,生长下降,脱壳不全,死亡率高。但鱼类本身能合成磷脂,饲料不需添加。× 14、甲壳类不能合成(),因其是合成脱壳激素的前体,饲料中必需添加,一般添加量是。胆固醇,幼体:0.5-1%(成体:1-2%) 15、有鳍鱼类:可由醋酸和甲羟戊酸合成胆固醇,胆固醇是甲壳类动物饲料中必需的,其作用是助消化(促生长、合成脱壳素)。 16、鲟鱼、鲶鱼、鲤鱼等的口位为,其主要摄食型饲料。下位口,吃底栖生物和沉性饲料 17、鲈鱼的口位为,其主要摄食型饲料。上位口,吃浮游生物和浮性饲料

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第二章 通径系数 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 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 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 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 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 (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 (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 ),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 求X 与Z 的相关。 解: Z 125 .0)2/1()2/1(44)(=+=XZ R

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 1、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8、简述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 2,H=2pq ,R=q 2。 9、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中有三个等位基因。其中C 对c h 和c 都是显性,c h 对c 呈显性,CC 、Cc h 和Cc 都表现全身有色,c h c h 和c h c 都表现为“八黑”,即所谓喜马拉雅型,cc 表现为白化。江南种兔场中,全色兔占75%,八黑兔占16%,白化兔占9%,求C 、c h 和c 三种基因的频率。 解: 2 .03.05.0113 .009.05 .05.015.009.016.01)1()(22222=--=--=====-==+=+=--=+=++=+r p q A r p A H p p r q r qr q A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