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讲座PPT

合集下载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
积极参与法治实践,如参与立法讨论、监督执法行为等,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教育改革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
以宪法为基础,国家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教育改革实践中的宪法精神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探讨如何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贯彻宪法的精神和原则。
宪法对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中等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促进社会进步。
增强了宪法意识
拓展了法律视野
提升了法律素养
不断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特别是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持续学习法律知识
积极宣传宪法精神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参与法治实践
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宣传宪法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宪法的认知度和遵守度。
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好秩序。
以《魏玛宪法》为基础,二战后制定现行宪法,强调社会国家原则。
清朝末年立宪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政府时期宪法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宪法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仿效西方宪政制度进行的改革尝试。
辛亥革命胜利后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制定的宪法,具有封建专制色彩。
以孙中山《建国大纲》为基础制定,实行五权分立制度。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公民有权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愿,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监督权
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2024版宪法学课件

2024版宪法学课件

04
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国家机构组成及职权划分
国家机构组成
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等。
职权划分
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关系
中央国家机构对地方国家机构实行统 一领导,地方国家机构在中央国家机 构的统一领导下,依法自主管理本行 政区域内的各项事务。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不同 的国家机关行使,形成权力分立与制 衡机制。
国家机构改革与发展趋势
国家机构改革
包括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等方面,旨在构建更加高效、廉洁、服务型政 府。
发展趋势
国家机构将更加注重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同时,加强国家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和运 行机制。
05
宪法实施与监督保障
宗教信仰自由
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 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监督权
公民享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 者检举的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公民有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 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02
立法保障
国家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为公民基 本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01
03
司法保障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 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
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 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 情况下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05
04
行政保障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各项 权利得以实现。
宪法学课件
目录
• 宪法基本概念与原则 • 国家基本制度 •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 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 宪法实施与监督保障 • 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展望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主题班会PPT课件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主题班会PPT课件
依法行政,保证公民的平等 权利和法律的公正执行。
人民主权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 权力来自于人民。
宪政原则
建立宪政体制,限制政府权 力,保障公民的权利。
宪法权威的意义
法律的尊严
宪法权威体现了法律的尊 严,构建法治社会。
社会稳定与发展
宪法权威是社会稳定的保 障,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公民的法律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 权威》
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本次班会将重点探 讨宪法的重要性、起源与发展、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弘扬宪法精神和树立宪法 权威。
宪法的重要性
1 国家发展的基石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权结构、权力运行和公民权利,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2 法治社会的保障
宪法确保了公民的法治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
3 国家尊严的象征
宪法彰显了国家的尊严,体现了国家的法律权威。
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1
近代宪政运动
2
19世纪末,宪政运动兴起,推动了现
代宪法的发展。
3
古代法典
法典的出现是宪法的起点,如《汉 律》、《唐律疏议》。
现行宪法的制定
我国最新宪法是1982年通过,是中国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
宪法的基本原则
法治原则
宪法权威可以增强公民的 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法 治进程。
如何弘扬宪法精神
1
宪法宣传
2
通过3
法治教育
加强宪法、法律方面的教育,提高公 民的法律素养。
加强司法保障
完善司法体系,加强对宪法的保护和 执行。
树立宪法权威的方法
1 加强宪法研究
深入研究宪法,提高对宪法的理解和把握。

西方宪政思想 PPT

西方宪政思想 PPT

翼缺自价将由的立或如 之了由值某和角物寡果 鸟其与的一民度是头说 。中民宪特主而专统民
之主法定的言制治主
一是或的程,或,的
,宪无宪度“极那对 宪政价法,根权么立 政的值区我据。自物 便两的分们体从由是 是翼宪为可现价的独 折,法有以自值对裁

四、保障要素:法治
宪政国家的权力运行依仗的是法治,宪政是靠法治 来维系和保障的。
二、手段要素:契约性
宪政以建立有限政府和保障人权为目的,并不表明可以为 了实现目的而不择手段。宪政有其本身的手段要素—契约 性
订立契约的过程便是订立方相互妥协的过程,契约订立之 后,便成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契约神圣”成为履约的 信条;而宪法制定之后,“宪法至上”成为“契约神圣” 的同义词,使宪法从纸上走入现实。
几种观点:ຫໍສະໝຸດ “无论是宪法的产生、宪法的内容、还是宪法实践都始终
“无论是宪法的产生、宪法的内容、还是宪法实践都始终贯穿着权力制约权
贯利这穿一着基权本红力线制。约” 权利——这李一龙基本红线。”
——李龙
“宪法同时创设有关国家制度、国家机构等方面的实在规范,但其终极的价
“值取宪向法也必同然时归创结于设维有护关,协国调家并实制现度宪、法自国身家的机核心构价等值。方”面的实在—规
民主关心的是权力的归属,自由关注的是权力的界 限;民主强调多数人的统治,自由强调纵是多数人 的统治,亦要小心翼翼地警惕之、防范之、限制其 权力。自由成为宪政的价值要素之一,是因为自由 在促进民主的同时,对民主的弊端和危险起着矫正 和抑制作用。
例如:纳粹党通过民主制的程序在德国合法地获取政权, 摧毁自由制度的事实,表明民主在宪政中尽管是必不可少 的,但仅有民主是不够的,没有自由的民主甚至比独裁更 恐怖。

《宪法学讲座》课件

《宪法学讲座》课件

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分工和制约机制,确保权力不被滥 用
监督原则:宪法规定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利,保障公 民参与政治生活
法治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 民的合法权益
权利义务原则: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
宪法与法治中国建设
宪法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系
宪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宪法规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原则 和目标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责和权 限
宪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宪法是法治中国 建设的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了法治 中国建设的原则 和目标
添加标题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钦定宪法是指由国家元首或统 治者主持制定的宪法;民定宪法是指由人民或人民代表机关主持 制定的宪法;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国民或国民代表机关协商制 定的宪法
03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的含义:人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宪法规定了公民 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
宪法规定了国家 机关的职责和权 限
宪法与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展望
宪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地位 和作用
宪法与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发 展趋势
宪法与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挑 战和机遇
宪法与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发 展方向和目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宪法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宪法讲座完整ppt课件

宪法讲座完整ppt课件
.
一、宪法基础知识
宪法的概念 宪法的特点 宪法的分类
.
(一)宪法的概念
❖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人民自由的宪章”。 ——马克思 “宪法是写满人民权利的一张纸”。——列宁 宪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权保障是宪法追求的最终价值,宪法是人权 保障的最高法律准则。
.
❖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它规定了一个国家
v 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特点 广泛性 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广泛 平等性 享有的权利和适用的法律一律平等 统一性 享有权利的同时须履行相应义务
.
(三)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
v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 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 权利相对义务,自由相对纪律而言 权利和自由同样要受限制 享有程度受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限制 享受权利和自由不得损害公序良俗
.
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
v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凡公民均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保护 违法行为一律依法追究 任何公民不得享有法律以外的权利 任何公民不受法律以外的处罚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v 选举权 公民享有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 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v 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举为国家代表机关 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
劳动方面的权利
v 劳动的权利 公民有劳动并按劳取酬的权利 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
v 劳动者休息的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休息和休养的权利 劳动者休息权是劳动权的补充
.
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v 公民获得物质帮助的条件 公民失去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能 力,无法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
v 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利的内涵 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集 体福利

中国宪法专题讲座课件

中国宪法专题讲座课件
• 在内容上,它规定国家最根本的,最重 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
• 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法律效力主要是指所具有的约束力和
强制力)。 “母法”
• 宪法的制定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
• (一)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 近代宪法是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必然产
物,它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取得了政权 而出现于人类社会。
. 即“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 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 千万不能违背”。
• 1、 宪法确认民主制度,解决领导干部手中 权力的来源问题。
• 2、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为领导干部 行使权力设定了界限
• 3、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为领导干 部行使权力确立基本目标。
二、行政权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政府 职能,界定政府部门间的不同职责 范围,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 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 求,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 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在司法权方面,侦查权、检察 权、审判权、执行权应科学配置,按 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健全 责权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 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障司 法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 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切实维护社会的 公正与正义。
新中国的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一部《54宪法》 第二部是《75宪法》 第三部《78宪法》 第四部《82宪法》
99年宪法的修正案
内容:
确认邓小平理论宪法指导思想;对经济制 度作了较大修改,(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地位,肯定个体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把依法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将“反革命活动”修 改为“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如何认识西方的宪政——以美国为例 PPT教学课件 人教课标版

如何认识西方的宪政——以美国为例 PPT教学课件 人教课标版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国家与社会 联邦与州 政府三部门 各社会组织
美国宪法的内容
宪政构架:可识别的特征
人权外在于且优先于国家权力 个人是权利和责任的载体 权利平等 契约神圣与正当程序 依法治理 法的级序 有效政府 控权体制 司法审查 人民主权与修宪
宪法秩序解读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中美宪法的比较
立宪主旨 权利义务关系 政策原则与道德主张 权力运行机制的安排
治理:中国道路的思考
中国:观念逻辑与现实的冲撞
社会自律与社会困境 普通人与先锋队 个人优先与国家优先 分权与集权
治理:中国道路的思考
两类现代化:早发与晚发,内生与外生
主体 动力 问题 方式 环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宪法宣讲PPT课件

宪法宣讲PPT课件
宪法宣传
目录
CONTENTS
01
宪法的基本原则
02
宪法的历史与现状
03
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
04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05
国家机构与职权
06
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
01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 原则
体现了人民在国家 1 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和作用
宪法的基本原则之 2 一,规定国家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选举产生 3 国家机关,行使管 理国家的权力
04
添加标题
保障私有财产 权,鼓励勤劳
致富
文化制度
1
规定:宪 法对文化 制度的原 则性规定
2
内容:包 括教育制 度、科技 制度等
3
目的:促 进文化事 业的发展 和繁荣
4
意义:保 障公民的 文化权利 和自由
社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04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0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没有特权和歧视
03 权利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宪法的保障, 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
04 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宪法,政府的行 为必须受到宪法的限制和监督
宪法至上 原则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 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 重要的问题
国防建设的重要 性与发展规划
01 保卫国家安全,抵御外来侵略 02 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03 推动军事现代化,提高国防实力 04 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国防建设的职责与任务
01
02
03
04
保卫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

宪法宣传教育课件PPT

宪法宣传教育课件PPT

宪法的特点(母法、根本法)
最高权威性:宪法规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弱惩罚性:宪法一般不规定具体的惩罚措施 纲领性:我国宪法记载未来奋斗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后香港、澳门回归,因 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七五宪法
是一部有严重缺点、错误的宪法(可参阅文化大革命)。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30条,被称为七五宪法。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 重的文革色彩。
七八宪法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纠正了七五宪法 的错误,但仍比较落后。
3 尊重遵守宪法
宪法的概念(权利和权力)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人民自由的宪章”。 一一马克思 “宪法是写满人民权利的一张纸”。一一列宁 宪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案例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是人民主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衡原则、法治原则, 这些,原则铸就了良宪的灵魂和宪政的支柱。 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的, 权力制衡是基本手段,法治是根本保障。
3 尊重遵守宪法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 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 组织;(7)依法纳税; (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 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

专题08:宪政制度与人权观念22页PPT文档

专题08:宪政制度与人权观念22页PPT文档
第八专题 宪政与人权
一、宪政的定义
宪政是国家依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 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一系列民主原则与 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特征, 以充分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 治制度。 宪政基本要素:即民主、法治、人权。
二、人权的定义
《中国人权百科全书》将人权界定为: “人权是指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 质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它是 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不可 转让的基本权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 本质表现。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包括 几个方面:
• 平等权;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宗 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监督权和取 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公民的教育、科学、 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婚姻、家庭、母亲、 儿童和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保护华侨、归 侨和侨眷的正当利益。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 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
1)财产权 2)劳动权 3)休息权 4)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 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 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 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 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 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 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
六六、、我我国国公公民民的的基基本本权权利利和和义义务务 1、公民的含义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 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 义务的自然人。
问题:未满十八岁的人是否是公民?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基本义务,是 指由宪法规定的 公民享有和履行 的最主要的权利 和义务,也叫宪 法权利与宪法义 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13年10月31日,《中华民国约法(草案)》 简称“天坛宪草” (2)1914年5月1日,《中华民国宪法》即“袁记 约法” 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总统权至高无上 ——宗旨在于增加总统的权力,削弱议会牵掣,以 实行“一人政治”主义
北洋军阀时期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南京国民政府宪政时期立法
1947年1月1日的《中华民国宪法》—— 名为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实则总统独 裁制,确立了高度专制的政治体制 形式上规定了人民的某些权利和自由,但实 际上却经常以法律来剥夺和限制人民的权利 和自由
何为宪政:
宪政(英语:constitutionalism)
民主
又称立宪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家权 力来自并被一部基本法律约束、规 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个基 本法即宪法。宪政的要义有两点:第 一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自由;第二是限制公共权力,一切公 共权力的权威与合法性来自于宪法。
法治
人权
宪政是这样一种思想,正如 它希望通过法治来约束个人 并向个人授予权利一样,他 也希望通过法治来约束国家 和官员相关 ----(美)斯蒂·M·格里芬
宪政的依据保障人权, 确立权力分立的宪法而 进行统治的政治原理 ----(韩)权宁星
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 ----(中)毛泽东 宪政就是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者说是宪法 政治。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宪法这种根本大 法的形式把已征得的民主事实确立下来,以 便巩固这种民主事实,发展这种民主事实 ----(中)张庆福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建立 民主共和国 的起点 民权主义——现实的 乌托邦 民生主义——理想向
湖北军政府的
·地区性的宪法性文件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 用三权分立原则,正 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 各项民主自由权利的 根本法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民国第一个临时宪法 ·总统制 ·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现实迈进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袁世凯时期与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政
袁世凯时期
(1)1923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贿选宪法”) ——“天坛宪草”和”袁记约法“的混合物,是 一部形式上以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作为招牌, 实际上确认总统专制和反动军阀独裁统治的宪 法 2)《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段记宪法草案”
C.戊戌维新变法和维新派宪政主张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9月21日,(临朝训政,六君子就义) 维新派的宪政思想和主张: 以进化论论证实行君主立宪制得历史必然性 广泛宣传民权思想 提出以设议院,订宪法,实行君主立宪为变法纲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清末立宪运动
A.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出台 1901年1月29日,慈禧发布”新政“,实行改革 1905年7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实行立 宪政体 1906年7月16日,四大臣出洋考察 1906年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 基本原则:“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以“仿行宪政”为名,玩弄拖延战术,以解危 机。
中国近代 宪政发展史
讲解: 曾彬峰 (14国贸2班 1411110218) 何燕婷 (14国贸2班 1411110215) PPT: 张宋佳瑶(14国贸2班 1411110217) 查资料:陈燕妮 (14国贸2班 1411110213)
目录:
1、宪政是什么? 2、各国学者对宪政的看法。 3、中国近代百年宪政之路。 4、总结。
B.《钦定宪法大纲》和《九年筹备清单》 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以“君主立宪”包装君主专制,借宪法 之名行独裁之实
B A D
C
C.立宪团体的建立及其宪政主张 谘议局和资政院的组建 国会请愿运动
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宪法重大信条 十九条》 对皇权做了较大的限制,提高了未来国 会的权利,带有“虚君共和”的色彩 ——被辛亥革命的浪潮所湮没
总结
——近代中国宪政命运之反思 1、对宪政的认识存在偏颇-"宪政工具主义” 2、缺乏建立宪政制度的社会基础 3、缺乏宪政思想的启蒙 ——如何消解传统文化对宪政建设的消极影响,实现宪法 形式与宪政内容的真正统一将成为中国宪政建设的永恒主 题
谢谢观赏
各国学者理解的“宪政”
宪政是通过权力的分立, 表现为有效的限制政治活 动的体制,宪政的研究内 容包括确立和维持抑制权 力的方法以及技术 ----(德)J·普利多里希
宪政的核心在于限制政 府活动的法治之中,任 何破坏这一中心的集体 主义,积极国家等制度 与观念应属禁忌 ----(英)阿克顿勋爵 宪政是依据宪法而进行 政治的原理 ----(日思想的传播
A.”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中国人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和早期维新思潮 洋务运动:求强、求富——自强新政、御外 安内 ——引进西方的物质文明,培育出早期的维 新派 早期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某些先进的政治制度 变革封建专制体制,实行“君民共主” ·郑观应《易言》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推动了宪政思潮的勃兴,为即将爆发的 维新变法运动做好了舆论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