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学的新旧、中西之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O1 3年 l 1月
No v. 2 01 3
近代 国学 的新 旧、 中西之维
魏 义 霞
( 黑龙 江大学 中国近 现代思 想文化 研究 中心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0 )
[ 摘 要】 ‘ ‘ 国学” 一词古已有之 ; 近代意义上的国学的基本含 义是本 国固有 , 与外来之学相对 应。近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6—1 3
[ 作者简介 ] 魏 义霞( 1 9 6 5一 ) , 女, 安徽濉溪人 , 黑龙 江大学 中国近现代 思 想文化研 究中心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从事 中国近代 哲
学与文化研 究。

l 68・
又称为“ 文献学” 或“ 文献的学问” 。章炳麟被公认为提倡“ 国粹 ” 、 宣讲 “ 国学 ” 的代表人物, “ 国粹” 自然成为 章炳麟国学的基本概念 , 并且成为 国学 的基本内涵。例如, 1 9 0 5年国粹派创刊于上海 的《 国粹学报》 公示 以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1 7 8 X( 2 0 1 3 ) 0 6- 0 1 6 8— 0 5
“ 国学 ” 一词 由来 已久 , 其 内涵 在 近代发 生 巨大转 变 。 由于 肩负 救亡 图存 的现实 需要 和 历史 使命 , 近 代 国 学 在全球 多元 文化 的视域 中展 开 , 拥有 了古 代 国学 不 曾有 的新 旧 、 中西之维 。
性 。每个人对这些概念的偏袒便体现 了不同的国学理念。例如 , 除了频繁使用“ 国学” 概念外 , 梁启超 、 章炳
麟 与 时人一 样都 使用 了“ 国粹 ”、 “ 国故 ” 概 念 。相 比较 来 说 , 梁 启 超 更青 睐 “ 国学 ” 概念 , 使 用 过 国粹 , 却 很 少 在表述 自己的思 想时使 用 “ 国故 ” 概念 , 他 将 国故称 为“ 文献 ” , 将 章炳麟 等人 的 国学 研究 归结 为“ 整理 国故 ” ,
的精髓 , 旨在 突 出为一 国所独有 、 他 人难 以模仿 的文化 特性 , 后 来更 多指 承 载着 这 种文 化 独特 性 的 物质 产 品 ; “ 国故 ” 指 民族 历史 文化 的一 切 遗 产 。可 见 , “ 国粹 ” 侧重价值判断, 指 本 国 文化 之 精 华 ; “ 国故 ” 侧 重 固有 之


近代 国学 的基本 内涵和 立言 宗 旨
《 周礼》 中即有“ 国学” 一词 , 其本义为“ 掌国学之政 , 以教国子小舞” , 其教育课程有礼 、 乐、 射、 御、 书、 数, 合 称“ 六艺” : “ 养 国子 以道 , 乃教之六艺 : 一 日五 礼 , 二日六乐, 三 日五 射 , 四 日五 御 , 五 日六 书 , 六 日 九数 。 ” ( 《 周礼 ・ 地官 司土 ・ 保 氏》 ) 由此 可见 , 古代 意义 上的 “ 国学 ” 指“ 国家 之学 ” , 侧 重 官方 之义 , 对 应 的是 民 间的 “ 私学” 。从近代开始, “ 国学” 具有了不 同以往的全新含义 , 特指“ 本国固有之学 ” , 对应的是“ 外来之学 ” , 并 常常被 理解 为“ 国粹 ” 、 “ 国故 ” 或者 与后 两 个概 念互 用 。 “ 国粹 ” 概 念 始 于 日本 明 治维 新 时 期 , 本 指 民族 文 化
代 国学是应对以西学 为主的外来之学的产物 , 以“ 外学 ” 这个“ 他者” 来 凸显“ 中学 ” 这个 “ 我者” 是近
代 国学的立言宗 旨和价值 旨归 。这使近代 国学拥有了迥异于古代 的新 旧 、 中西之维。
[ 关键词 ] 国学 ; 近代国学 ; 本 国固有 ; 新旧、 中西之 维
Leabharlann Baidu
[ 中图分类号 ] G1 2 9

旧, 主要指世代的历史传统和积淀。二者各有侧重, 却共同指向国学之作为一国之学为本土固有 的不可或缺。 言 以蔽之 , 古代 意义上 的“ 国学 ” 是 在 中国本 土文化 的视域 中进行 的 , 近代意义 上 的“ 国学 ” 则 是 在全 球化 的
中 国近代 社会 特殊 的历史 背景 、 文化 语境 和社会 根源 决定 了近代 与古 代意 义上 的 “ 国学 ” 迥然 相异 , 并 且
第 3 2卷 第 6期
V0 l _ 3 2 No . 6
长 春师范 学 院学报 ( 人文社会 科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语 境 中 以“ 他者” 以突 出“ 我者 ” ; 古代 的 “ 国学 ” 称谓 属 于事实 判断 , 近代 的“ 国学 ” 称谓则 侧重 价值 判断 。 具 有相 对 明确 的内涵 和特征 : 第一 , 从立 言宗 旨上看 , 与救亡 图存 密切相 关 , 出于强化 文化 认 同 、 身份认 同和 民 族 认 同的需 要 。这决定 了近代 国学 在 思维 方 式 和价值 旨趣 上对 中 国本 土 文 化 的坚守 , 带有“ 旧” 的胎 记 。第 二, 以西学 为参 照 , 对 中国传 统文 化进 行 现代 转换 。这 决定 了近 代 国学 带 有 “ 新学 ” 的特 征 。第 三 , 与 抵 制基 督 教 为代表 的西方 文化 和应对 全球 多元 文化相 一致 , “ 国学 ” 是对 中国本 土文 化 的整体 称谓 , 或者 说是 对 诸 子 百家 以及儒 、 墨、 道、 法各 家 的整合 。这决 定 了近代 国学 既与新 的学科 分类 相 关 , 又 纠结 着 与孔 教 、 宗教 、 哲学 和文化 等诸 多概 念 的复杂关 系 。第 四 , 从 价值 旨趣 上看 , 以张 扬 、 光大 中 国本 土 文化 为 目标 , 对 国学 的称 谓侧 重 价值 判 断 。 毫 无 疑问 , “ 国学 ” 、 “ 国粹 ” 和“ 国故 ” 概 念之 间既 相互 贯 通 又 相互 差 分 , 增 加 了 近代 “ 国学 ” 概 念 的 复 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