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经商之道
中国人经商之十五法则 创业经验
![中国人经商之十五法则 创业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36de2ea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1.png)
中国人经商之十五法则
趋利于天下.提供;
有容乃大;
以诚待人,以信接物;
官商合作;
以义制利;
为人处事,外方内圆法则;
勤俭为本;
扬长避短;
自强不息;
垄断方可暴利;
信息就是商机;
不知足者常乐;
敢于人先,寻求创新;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群体精神,区域联合。
犹太人经商之十五法则
为钱走四方;
金钱是犹太人世俗的上帝;
能赚钱的智慧才是真智慧;
瞄准女人;
瞄准嘴巴;
78∶22法则;
赚而不是攒;
堂堂正正的精明;
在逆境中发财;
一次机会,两头赢利;
惜时如金;
靠信息抢占先机;
契约是和上帝的约定;
交易要讲道理;
生意就是生意。
出处: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商人77条经商之道-经商感悟,经商之道,中国商人完整篇.doc
![中国商人77条经商之道-经商感悟,经商之道,中国商人完整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de9cba5cf705cc17552709f5.png)
中国商人77条经商之道-经商感悟,经商之道,中国商人中国商人77条经商之道商人让人感觉总是在算计着什么,可是没有商人,可以想象我们的货物交换肯定成问题,我们也没法过上多彩的生活。
犹太人就是因为太会做生意最后导致灭顶之灾。
但是很多人又羡慕商人的富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1、越是巨大的冒险,越是需要巨大的谨慎。
2、如果注定要做一个商人,那么就要随时准备接受被贪婪打败的命运。
3、商道随政道。
4、所谓“暗捧”,表面上看来是吹捧和抬举对方,实际上则是暗示对方,给对方施加压力。
一般情况下,这种“暗捧”是在谈大生意的时候才会使用的谈话伎俩。
5、宁可输事,不可输心。
6、很多生意就靠着一个“赌”字,而且无非是赌运气,赌头脑和赌胆量。
7、人生之中的许多变故都是有征兆的,但是人们又经常忽略这些征兆,这大约就是人生的悲哀吧。
8、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只有生意上的麻烦才会让他们一反常态。
9、能够完全成功的巨大欺骗,只有在朋友之间才能发生。
10、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和平是打出来的,又总有一些和平是谈出来的。
简直就像是在生意场上一样。
11、“海棠花好看,不在颜色,而在神韵……做人也一样,不在外表,而在涵养……”。
12、作为一个商人,一个讲究尊严的商人,生意上所遭遇的巨大失败简直就是残酷的人生悲剧。
13、生意场上无朋友。
14、巨大的生意改变一切。
15、如果两个人有了生意,就不能再做朋友了!16、巨大的机会,人生中只能有一次。
17、伟大的投机首先都是天意,然后才是人意。
18、风险一旦伴随着机会同时出现,谁还会在乎风险哪?19、在同样的生意场上,大家都是因为生意才维持着利益关系。
通常情况下,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会努力地维护着这个利益关系的稳定,而对一切交易机密保持缄默。
只有某一方对利益的分配表示极其不满时,才有可能出现所谓的脱线行为,把关系网上的人全部拖下水去。
19、贪婪往往让人们失去防备之心。
20、拳头能把野猪打死,拳头塞不住人的嘴巴!21、“给面儿”和“识趣”——这两条处理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古代经商之术
![中国古代经商之术](https://img.taocdn.com/s3/m/e89e83b9be1e650e53ea9993.png)
第一个商人的店肆,“日中如宵”,吃了早饭,晚饭米就供不上。
郁离子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之楚鄙(边远地区)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支也(离任),无以僦(租)舟,人皆笑以为病。
”“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怨)其取而称其能、贤。
”“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侍之如子)吏卒,而实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主簿,综理一府之事),虽百姓亦称其善。
不亦怪哉!”这段话有两层意思:其一、好人未必有好报,良莠不分,是非不明,世俗之弊深矣。
郁离子以商喻仕,其实商人本身亦正若是。
诚贾困厄,奸商横行,不实不公,令人气愤。
亟宜大力制止此等现象漫延,不容其毒化社会风气,否则,小者定致商界于混乱,大者将添国家以忧危。
可不警哉!可不戒哉!其二、刘伯温的本意是说买好药的没好报,卖次药的赚了钱,是在愤懑世道的黑暗,但是、他从反面也说明了这样的商业规律:在商业经营中,经营商品不能贪图过高的利润率,而应当积少成多。
上文提到的三个商人一起在市上做生意经营药品,其中一人卖大家都买得起的,价格低的药品,顾客都来买,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个商人中,一个人即卖价格高的好药又卖价格低的次药,虽然经过一段艰难,也最终发了财。
还有一个人只卖价格贵的好药,结果生意清淡,门可罗雀,结果、赔的连饭都吃不上。
这、就是司马迁说的:“贪买三元,廉买五元”。
就是说企图贪得厚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这就是“无敢居贵,薄利多销”的道理。
故事三、孟洛川分层获利孟洛川(1851~1939) 名继笙,字洛川。
山东省章丘市旧军镇人。
著名商人。
祖辈为地主兼商人。
1869年18岁时年始经商,即到北京负责庆祥、瑞生祥等企业的经营。
从此一生掌管孟家企业。
他在涉足企业的最初20余年间,生意有较大发展。
1893年(光绪十九年)和1896年,先后在北京大栅栏和烟台开设“瑞蚨祥”,经营绸缎、洋货、皮货、百货。
1903年至1918年,瑞蚨祥的资金日趋雄厚,孟洛川又先后在北京开设了瑞蚨祥鸿记西号绸缎店、西鸿记茶店、东鸿记茶店、鸿记新衣庄;在青岛开设了瑞蚨祥绸缎店;在天津开设了瑞蚨祥鸿记绸缎分店;在济南经二路纬三路开设了瑞蚨祥鸿记分店。
77条从商之道
![77条从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eb2d4b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4.png)
77条从商之道1. 坚持追求卓越。
这是成功商人的首要品质,永远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2. 勇于创新。
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机会,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
3. 善于倾听。
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市场趋势和顾客需求,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4. 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清晰有效的沟通,与员工、顾客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5. 专注于客户满意度。
客户是企业的生命线,要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6. 善于团队合作。
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实现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7. 正直和诚信。
建立诚实、可靠和可信赖的商业关系,赢得顾客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8. 高效的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任务准时完成。
9. 持续学习和发展。
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跟上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
10. 灵活应对挑战。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1. 具有领导力。
善于激励和引导团队,以积极的态度和示范作用激发员工的潜力。
12. 审时度势。
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环境。
13. 精确的市场定位。
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精准的市场定位策略。
14. 重视品牌建设。
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赢得顾客的认可和忠诚。
15. 精细管理。
注重组织和管理细节,确保企业运作的高效和顺畅。
16. 不断创造价值。
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17. 强调员工发展。
培养和激励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培训计划。
18. 谦虚和谨慎。
做事谦虚并且谨慎,不过度扩张和冒险。
19. 开放和包容。
欢迎不同意见和观点,善于吸纳新的想法和创意。
20. 高效管理资金。
管理资金的流动性和风险,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定。
21. 优化供应链。
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系统,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
22.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和企业认同感。
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
![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512650a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8.png)
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
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勤奋努力:古代商人认为经商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他们会早起早睡,勤奋工作,不断寻找商机和拓展业务范围。
2. 诚信为本:诚信是古代商人经商的重要原则,他们坚守承诺,保持信用,与商业伙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3. 谋求良好的商业德行:古代商人注重培养良好的商业德行,包括公平交易、讲究商业道义、互惠互利等,以维护商业伦理和社会声誉。
4. 精通市场信息:古代商人善于收集和运用市场信息,了解商品价格和需求趋势,以便调整商业策略,把握商机,做出明智的决策。
5. 灵活应对变化:古代商人面对市场变化和商业风险时善于灵活应对,他们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策略。
6. 培养人际关系:古代商人注重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交活动建立商业网络和人脉,增加商业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
7. 创新进取:古代商人追求创新,致力于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积极开拓新市场,提高经营效益。
总体来说,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强调努力工作、诚信经营、市场感知、灵活应变、人际关系和创新进取等方面,这些经商之道也对现代商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经商之道的古训
![关于经商之道的古训](https://img.taocdn.com/s3/m/eab0247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e.png)
关于经商之道的古训经商之道,是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许多经商之道的古训被传颂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结合这些古训,探讨经商之道的精髓。
一、诚信为本“诚信为本”是经商之道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诚信是经商之道的基石,没有诚信,商业活动就无法进行。
在商业交往中,要始终遵守承诺,诚实守信,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而获得长久的合作关系。
二、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经商之道的另一要点。
古人云:“百炼成钢。
”在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顺应时势“顺应时势”是经商之道的重要原则。
古人云:“扬汤止沸。
”商业环境随时在变化,经商者必须灵活应对,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只有顺应时势,把握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四、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是经商之道的核心。
古人云:“和为贵。
”在商业合作中,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倡导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新模式。
只有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实现双赢的局面。
五、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是经商之道的重要准则。
古人云:“舍近求远。
”经商者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掌握市场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经商之道的重要原则。
古人云:“稳扎稳打。
”在商业经营中,要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同时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只有平稳发展,才能夯实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厚积薄发“厚积薄发”是经商之道的重要法则。
古人云:“日积月累。
”在商业经营中,要注重积累,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平日里的积累中,才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八、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经商之道的重要原则。
古人经商之道
![古人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7e94e92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9.png)
古人经商之道
古人经商之道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诚信、勤奋、谨慎、注重信誉、以人为本等。
首先,诚信是商人必备的品质。
商人应该守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
不欺诈、不骗人,以诚实守信赢得客户和信任。
其次,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商人需要勤奋工作,不断寻找商机,努力
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谨慎是经商的重要原则。
商人需要审时度势,了解市场行情,
把握商机,同时要注重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投资和风险过大。
第四,注重信誉是商人的必修课。
商人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
最后,以人为本是商人应该坚持的理念。
商人需要关注员工的发展和
福利,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古人经商之道的核心是诚信、勤奋、谨慎、注重信誉、以人为
本等原则,这些原则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经商之道
![古代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1ae102b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e.png)
古代经商之道说起古代的经商之道,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里面蕴含的智慧和道理,放到今天也依然不过时。
古代商人,那可都是精明能干的主儿,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商海中打拼出一片天地。
在古代,经商讲究的是“诚信为本”。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多法律条文来约束,靠的就是商人自己心里那杆秤。
你要是卖假货,或者以次充好,那可就砸了自家的招牌,以后在江湖上还怎么混呢?所以说,诚信是经商的基石,有了它,你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口碑。
除了诚信,古代商人还特别注重“和气生财”。
你看那些老字号店铺,哪个不是笑脸迎人,客气周到?这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和气能带来财气。
要是整天板着脸,跟顾客吵架,那生意还怎么做得下去呢?所以呀,经商的人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因为一点小事儿就跟顾客闹别扭。
古代商人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薄利多销”。
他们知道,要想生意长久,就不能靠宰客赚钱。
只有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他们才会愿意再次光顾。
这样一来,生意自然就越来越红火了。
这就像咱们现在说的“细水长流”,虽然每笔生意赚得不多,但是积少成多,最后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当然啦,古代商人也不是光会埋头苦干,他们还懂得“借力打力”。
比如说,他们会利用各种节日或者庆典来搞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顾客。
这就像是咱们现在说的“蹭热度”,虽然有点投机取巧的嫌疑,但是效果却是杠杠的。
还有啊,他们也会跟其他商家合作,互相推荐产品,这样一来就能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额了。
在古代经商,还得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你得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喜好。
只有这样,你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满足顾客的需求。
这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市场敏感度”,你要是能提前洞察到市场的变化,那你就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了。
古代商人还特别注重“人脉关系”。
他们知道,在商界要想混得好,就得结交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样一来,在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才能有人帮你一把。
这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圈子文化”,你要是能挤进某个圈子,那你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从中国古代商人中汲取经商之道
![从中国古代商人中汲取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f3ca48a9dd88d0d233d46a5b.png)
自古以来,从商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事情。
不仅是因为它可以给自己带来物质上财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张,而且他们的成功经验也是留给后代们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我们就举例几位商人的成功案例,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其中的经商之道。
一、陶朱公能识人。
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
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
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
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
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
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
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
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
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
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
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
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二、白圭战国时期洛阳人,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满天下。
颇富商业天赋的白圭从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所师法。
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经谋取厚利。
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每年粮食丰收后,买进五谷,售出丝、漆,在蚕茧上市时,便购进丝棉等织物,而出售粮食。
他主张经营广大民众生活必需品,市场既广,销路也好,不用与人争买卖之家,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利润,这种利润来自时令差价和丰歉差价。
三、胡雪岩1.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2.在江湖上注重情义二字,经商的原则讲究有情有义。
3.先做人,后经商。
4.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
5.容,万事之首,有容乃大。
6.做生意先要做名气。
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7.人性:一、贪小便宜;二、怕损失;三、爱面子。
8.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
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9.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10.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
11.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12.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中国十大商帮经商格言
![中国十大商帮经商格言](https://img.taocdn.com/s3/m/4ec73154b14e852458fb5790.png)
中国十大商帮经商格言廖晓东、万剑声编著一、山西商帮(宽厚存心,大气磅礴)晋商善于由小做大,晋商商帮中的大商人绝大多数出身贫寒:渠家出身于小贩,王家始于做豆腐,乔家起于卖草料。
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在于具有大商人的素质和气魄:重商立业的人生观,信义至上的价值观,勤俭守朴的生活作风,同舟共济的协作意识,创新图强的进取精神。
1、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2、勤俭为黄金本。
3、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4、买卖不成仁义在。
5、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6、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
7、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音坐)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8、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9、屯得应时货,自有赚钱时。
10、善心计,识重轻,能时底昂,以故饶裕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
11、不怕不卖全,就怕货不全;生意没有回头客,东伙都挨饿;能打会算,财源不断;买卖不算,等于白干。
买卖赔与赚,行情占一半。
12、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
13、远则易欺,远使以观其忠;近则易狎,近使以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以观其能;卒则难办,卒使以观其智;急则易夹,急使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
14、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幸辛苦、戒奢华。
二、徽州商帮(贾儒合一,长袖善舞)徽商能从商人群体中崛起,其中的关键在于徽商将儒家精神融入到了商业活动中。
因其好儒,徽商具有良好的商业形象,具有敏锐而高远的眼光,具有积极进取的从商态度。
尤其重要的是,在中国这个以儒为尊的国度里,披着“儒”衣的徽商可以与政府沟通,从而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人际关系。
1、以义为利,利缘义取。
2、财自道生。
3、钱,泉也,泉有源方有流,狡诈生财者,自塞其源也,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自当广开财源。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之道及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之道及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24a4a8bcc22bcd126ff0ca1.png)
学年论文题目我国古代商人的经营之道及现代价值学生姓名康玮专业工商管理班级080931学号********指导教师陈兴人文学院社会科学系二O一一年十二月我国古代商人经营之道的现代价值引言:经营之道,即经营的思想与方法。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面对商海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企业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拥有正确的、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思想与方法才能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懂得经营之道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依托。
从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出发,秉着“古为今用”的思想,本文从中国商业发展的长河中汲取精华,将中国古代个重要时期突出商人经营的思想与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和分析,可为现代企业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提供更适合的方法。
正文:一、探究古代商人经营之道的时代背景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独特的经营之道。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企业做的更好,走的更远,创造更丰厚的利润,这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探究的问题。
在当今,提高企业收入可以依靠科技进步,也可以加强经营管理。
在这些方面,企业的大多数可谓是行家里手,有关这方面的书也是汗牛充栋、良莠不齐。
企业对于现代管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种现象是非常好的。
但是,现代的人们却忽视了中国传统的经营之道,或者说对古人留下的智慧不屑一顾。
崇洋媚外的思想侵蚀着中国文化,不知不觉中便将那些虽传统古老但却存在重大意义的精华推向了边缘。
面对现代企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重视品牌形象,不重视商业道德,不重视诚信经营;不重视员工个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对市场敏感度差,审时适度能力差;过于势利;企业文化建设薄弱,内部凝聚力差等等。
这些都将制约着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出现以贝为货币的商周时期,到出现第一大儒商的春秋时期,再到商业空前繁荣的两宋时期,再到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迅速发展的明清时期。
十大商人经商古训
![十大商人经商古训](https://img.taocdn.com/s3/m/66c7dad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7.png)
十大商人经商古训中国古代商人做生意的10大秘诀,流传广泛,恒古不变!经商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不管是天下统一,还是战乱纷纷,商业文化一直在持续发展,最终演变成为博大精深的经营策略。
这都是经过悠久的历史,慢慢培养出来的精髓,也是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理念。
1.全靠敏锐的判断力,择地生财秦国灭了赵国后,开始实行移地政策。
在当时,很多百姓不愿意离开故地,甚至有些人贿赂官吏,要求留在原地。
只有卓氏愿意搬离,而且是要求搬到比较偏远的“纹山之下”。
很多人不理解,但卓氏认为那里土地更肥沃,拥有丰富的物产,而且居民商业意识强,愿意买卖,有利于发展商业。
果不其然,发展几年之后,早先的穷乡僻壤成为繁华的贸易之地,而卓氏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
2.捕捉商机,人取我弃,人取我与这是白圭的一贯经商理念。
商人要善于把握时机,恰当时机地买进卖出,就能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
白圭经常观察农业变化,待粮产丰厚时他就大量买进粮食,然后卖出蚕丝;待蚕丝上市后,他就大量买进蚕丝,然后卖出粮食。
他就是凭着这这种经营理念,最后家累千金。
3.预测生财,舍小利取大利宋朝年间,临安城里发生了一场大火,大量的房屋受损,这场大火也烧到了一位姓裴的商人店铺内,但是他并没有跟着其他人一样,忙着去救火,而是带着所有银两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出城去采购竹木砖瓦等建筑材料。
等火灾过后他回到了临安城,很多房屋烧毁,市场上的建筑材料也是被销售一空。
此时,裴姓商人高价出售自己的建筑材料,从中大赚一笔。
4.以量取利,薄利多销刘邦的谋士,张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早年没出名时,白天在街上卖剪刀,晚上在家看书。
但是他觉得看书的时间还是很少,于是就想了个招,把剪刀分为三类:上品,中品,下品,价格都不相等,上品还是原价,中品略低,下品最低。
结果,第二天卖出的数量比之前多了两倍,而赚的钱也比之前要多,同时读书的时间也多了。
同样的产品,价格不同,销售量也不同。
5.金窗绣户,留住顾客《燕京杂记》里有记载:店铺招牌高悬,入夜之后更是五光十色,照得街面犹如白昼,有的店铺悬挂名画,附庸风雅,以此来提升店铺的品味,留住老顾客。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之术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之术](https://img.taocdn.com/s3/m/5d3be8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0.png)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之术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之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那个时候,商业交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商人通过运输商品、进行贸易和处理货币来获取利润。
他们运用各种技巧和策略,在经商过程中赚取了不菲的财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之术,了解他们的成功秘诀和经验。
第一,中国古代商人注重信誉。
在商业交易中,信誉是商人最重要的资本之一。
古代商人注重言行一致,履约诚信。
他们通过维护盟约和信任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这样一来,商人之间的交易更加顺利,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商机。
同时,他们还通过以义务为先,诚实守信的行为,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信任。
第二,中国古代商人善于察言观色。
商人必须具备洞察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准确判断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学会了观察客户的行为和表情,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图。
古代商人常常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交谈和交流来促成交易。
他们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赚取利润,还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第三,中国古代商人注重市场洞察力。
商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市场洞察能力,了解市场动态以及潜在的商机。
古代商人通过观察经济状况、政治变革和社会趋势来预测市场变化。
他们学会了灵活应对商业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例如,他们会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产品的种类和规格。
通过不断地市场调研和分析,古代商人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四,中国古代商人注重风险管理。
商业经营本身就伴随着风险,古代商人懂得如何降低和控制风险。
他们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投资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这样一来,即使某个行业或领域出现问题,他们仍能保持经济稳定。
古代商人还懂得控制成本和财务风险,避免过多的债务和负担。
他们善于应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做出理性的决策。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预测,古代商人成功地规避了很多潜在的风险。
第五,中国古代商人注重创新能力。
商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中国人经商之道
![中国人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17ed9efb26fff705cc170afc.png)
中国人经商之道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人经商之道,欢迎阅读!中国人经商之道:1、居安思危,处盈虑方《书经》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汉书;息夫躬传》有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头木屑之微,无不名当于用,业以日起,而家遂烧。
秦末有位任氏商人折节为俭,要求家人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古人关于经商理财的记载中还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由此可见,经商者居安思危,勤俭为尚。
处乎其安,不忘乎其危。
少一些安乐,多一份忧患,将使经商者进入佳境。
2、择人任势,用人以诚孙子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势。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商人叫刀闲。
当时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头脑灵活的人做事,惟独刀氏专门使用这种人,并给以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非常出色。
明代苏州有个叫孙春阳的杂货店,其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
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间二百多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
像苏州这个店铺林立之地,孙春阳的杂货房生意竟然能兴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奥秘当得益于用人以诚,店规之严。
清道光年间的黔商胡荣命在江西经商50余年,由于他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名声大着,晚年罢业回乡,有人要求以重金赁其肆名,他一口回绝,并说:彼果诚实,何籍吾名也!可见,诚信为本是中国人的美德.3、见端知未,预测生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
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
经商之道的精髓7句话3篇
![经商之道的精髓7句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ab3176b9d528ea80c779d6.png)
经商之道的精髓7句话3篇你如果想一直做个商人,那么你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经商之道。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经商之道的精髓7句话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商之道的精髓7句话11. 不创新,就灭亡。
亨利福特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彼得杜拉克3. 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爬大山,找山寻路是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及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王传福4. 抓住时机并快速决策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
艾森哈特5. 千方百计请一个高招的专家医生,还不如请一个随叫随到且价格便宜的江湖郎中。
詹姆斯柯林斯6. 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
西奥多莱维特7. 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
徐世明8. 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
艾尔弗雷德斯隆9. 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王安博士10.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托宾1、通俗地说,是想象力很够,行动力不够。
当然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一个伟大的构想总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夭折。
2、主意太多,朝令夕改3、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4、三月前兴奋地投下钱来,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离去,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企业振荡,落英缤纷投资者的常见毛病,主要原因是对产业投资纵深化及企业竞争复杂化的估计不足。
5、只想收获,不愿付出,不愿担风险,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合作伙伴身上。
最后发觉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谁都不愿意和他做生意。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的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这里是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2.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有机会得到的时候不要懈怠,有赶紧抓住机会,时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了。
孔子经商之道的精髓7句话
![孔子经商之道的精髓7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6a4625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4.png)
孔子经商之道的精髓7句话
孔子经商之道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7句话:
1. 诚信为本:在经商过程中,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基础。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2. 和而不同:在商业交往中,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但也要保留自己的独特性,与众不同。
3. 循序渐进:经商需要稳扎稳打,稳步推进,不急于求成。
只有经过持续努力和积累,才能取得长期的成功。
4. 知行合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只有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在商业领域的能力。
5. 公平公正:在商业竞争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遵守规则和法律,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6. 尊重他人:在商务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权益,注重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 恒心不懈:经商的道路充满挑战和困难,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
这些精髓体现了孔子对于经商道德与经营智慧的重视,对于当代商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从中国古代商人中汲取经商之道
![从中国古代商人中汲取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903cd4b289eb172ded63b78e.png)
自古以来,从商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事情。
不仅是因为它可以给自己带来物质上财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张,而且他们的成功经验也是留给后代们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我们就举例几位商人的成功案例,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其中的经商之道。
一、陶朱公能识人。
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
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
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
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
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
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
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
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
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
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
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
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二、白圭战国时期洛阳人,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满天下。
颇富商业天赋的白圭从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所师法。
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经谋取厚利。
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每年粮食丰收后,买进五谷,售出丝、漆,在蚕茧上市时,便购进丝棉等织物,而出售粮食。
他主张经营广大民众生活必需品,市场既广,销路也好,不用与人争买卖之家,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利润,这种利润来自时令差价和丰歉差价。
三、胡雪岩1.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2.在江湖上注重情义二字,经商的原则讲究有情有义。
3.先做人,后经商。
4.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
5.容,万事之首,有容乃大。
6.做生意先要做名气。
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7.人性:一、贪小便宜;二、怕损失;三、爱面子。
8.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
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9.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10.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
11.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12.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柳传志的100条成功经商之道
![柳传志的100条成功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d17e63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7.png)
导语:柳传志,中国IT企业的“教父”、联想集团创始人,是过去30年来中国最着名、最具标志性的企业家、商界领袖。
下面是关于成功经商之道,欢迎阅读。
1、第一年根本谈不上战略。
2、变是联想永远不变的主题。
3、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4、偏执也就是对目标的执着!5、什么是兴趣?需要就是兴趣。
6、要有理想,但是不要理想化!7、管理就像一个房屋的结构一样。
8、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很难实现。
9、社会责任:增强实力,回馈社会。
10、创业信念:执着追求,甘于奉献。
11、成功之道: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12、创业一定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
13、历史像一本书,是一页一页装订成的。
14、我的退出是为了让联想集团发展得更好。
15、小企业发展看老板,大企业进步看文化。
16、办公司就是办人。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17、首先弥补企业的弱点,然后培养核心竞争力。
18、企业文化:小企业发展看老板,大企业进步看文化。
19、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
20、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领导核心说了算。
21、不走仕途;不做改革的牺牲品;不和民营企业比财富。
22、我总体感到社会空气是相当干燥的,不小心容易着火。
23、我不会用言语去回应质疑,我只用具体的业绩赢取信任。
24、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即做事能力增长。
25、我们在选拔人才时要求德才兼备,而且德一定是放在第一。
26、德才兼备最好,实在不能兼得的时候,应该将德放在第一位。
27、民营就是四自,即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负盈亏自我审查。
28、一个企业能把会议办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也体现了执行力。
29、不要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后来改为:不要在改革中犯错误。
)30、人很大的兴趣就是感觉一步一步地往自己设定的目标方向去努力!31、如何形成共识,怎么样让人充分理解自己,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32、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33、联想控股的下面各块新业务如何定位?就是养猪和养儿子的区别对待。
中国人经商之道
![中国人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561761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9.png)
中国人经商之道
中国人的经商之道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一些原则和智慧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是一些中国经商之道的要素: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好商业分析和计划,有助于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开始商业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资金、资源、人员和物资等方面。
3. 诚信为本,信誉第一:在商业活动中,诚信和信誉是至关重要的。
遵守承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4.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商业竞争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进取心,不断学习和创新,否则就会被淘汰。
5.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做好商业计划和决策,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掌握市场变化,有助于在商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6.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追求商业成功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违法乱纪,不损人利己。
7. 合作共赢,团结互助:在商业活动中,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和技术,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也要关注团队建设,发挥集体力量。
8.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商业活动中,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避免被动局面。
9. 人脉为王,圈子为先:在中国社会中,人脉和圈子对于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有助于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10. 勤奋为基,努力为先:在商业活动中,要具备勤奋和努力的精神。
只有不断地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这些是中国经商之道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智慧,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改变,这些原则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中国十大商帮经营之道[5页]
![中国十大商帮经营之道[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d1f859331b765ce050814fd.png)
【中国十大商帮经营之道】中国商帮历史悠久。
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是为十大商帮。
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
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各商帮特点不同,北方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
1.晋商:经营模式最先进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
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帮。
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山西商人曾稳稳地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钱财流通主宰的地位上,山西票号俨然成为清政府的“财政部”。
这种作为都是大手笔,与投机取巧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山西票号注重信息的捕捉与反馈,并视之为成功的关键。
山西人能够首创票号,他们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经商天赋无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山西票号堪称现代金融业的雏形。
晋商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商帮是比较高,他们的经营模式也是最先进的,股份制、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已经在他们身上萌芽。
晋商把商业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这是晋商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
在实际经营中,晋商信奉关公,讲究以义制利,义利结合,这是晋商价值观的核心。
而晋商所逐步探索完善的掌柜制度,合理公正地界定东家与掌柜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分红与责任,并利用行会之权威培育从业者的诚信荣誉感,可谓最富中国特色的“委托-代理”制度,其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智慧,对当下的民营企业的组织管理,仍有启示意义。
首先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实行经理负责制;其次是人身顶股制。
这也是山西票号首创的激励机制,把员工的利益与票号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协调劳资关系、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第三是管理监督机制。
晋商一方面发明了联号制即大号管小号的层级管理方式以加强自我约束,同时还创造了钦差制。
这些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晋商的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经商之道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人经商之道,欢迎阅读!中国人经商之道:1、居安思危,处盈虑方《书经》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汉书;息夫躬传》有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头木屑之微,无不名当于用,业以日起,而家遂烧。
秦末有位任氏商人折节为俭,要求家人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古人关于经商理财的记载中还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由此可见,经商者居安思危,勤俭为尚。
处乎其安,不忘乎其危。
少一些安乐,多一份忧患,将使经商者进入佳境。
2、择人任势,用人以诚孙子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势。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商人叫刀闲。
当时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头脑灵活的人做事,惟独刀氏专门使用这种人,并给以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非常出色。
明代苏州有个叫孙春阳的杂货店,其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
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间二百多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
像苏州这个店铺林立之地,孙春阳的杂货房生意竟然能兴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奥秘当得益于用人以诚,店规之严。
清道光年间的黔商胡荣命在江西经商50余年,由于他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名声大着,晚年罢业回乡,有人要求以重金赁其肆名,他一口回绝,并说:彼果诚实,何籍吾名也!可见,诚信为本是中国人的美德.3、见端知未,预测生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
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
苦心人,天不负。
越王终成霸业,跻身春秋五霸之列。
这里越王勾践作的是一桩大买卖,他发的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国家和称雄天下的霸业。
是商贾之道在政治上运用的成功典范。
《夷坚志》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殃及鱼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
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缺货,此时,裴氏商人趋机大发其财,赚的钱数十倍于店铺所值之钱,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和百姓的需要。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经商者财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4、薄利多销,无敢居贵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
《郁离子》中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的利远不及前者。
汉高祖刘帮的谋士张良,早年从师黄石公时,白天给人卖剪刀,晚上回来读书,后来他觉得读书时间不够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价钱不变,中等的在原价的基础上少一文钱,下等的少两文钱。
结果,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卖出剪刀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读书的时间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张良卖剪刀--贵贱一样货。
5、雕红刻翠,留连顾客《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
有的店铺招牌高悬,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
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张挂名人书画,附庸风雅。
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与提高顾客的回头率。
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
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伙计立刻前来问顾客所需,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
经营者们深深懂得豪华的装饰,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费心理。
在服务上进门笑脸相迎,出门点头送行。
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使众多顾客如坐春风,一见钟情,从而留连忘返、百顾不厌。
6、以义为利,趋义避财清朝年间,有一商人名舒遵刚,精榷算,善权衡。
经商之暇,喜读《四书》、《五经》,把书中的义理运用于经商之中,他曾说:钱,泉也,如流泉然。
他还说:对人言,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
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诫他的继承者说:财自道生,利缘义龋以此严于律己,做到视不义富贵若浮云。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丧失了义也得不到利,为商者应深以诫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如果一个经营者有长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之手段去获利;用恶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终将会失去已获的利润。
7、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
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常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
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
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
《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崆?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
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
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
有名的徽商也就是8、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
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
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
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
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
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
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
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
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
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
9、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蠢》中说: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这里强调了一个善字。
资金不足,必须善于使用,使用的目的也是获利,唯有资金与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润滚滚而来。
对待商品要做到务完物,即贮藏的货物要完好,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处理资金要做到无息币,即指货币不能滞压,货币欲其行如流水,货币和商品流通了,买卖就活了。
宋代的沈括举例说:十万元资金倘不周转,虽百岁故十万也,如果贸而流通,加快周转,则利百万矣。
10、奇计胜兵,奇谋生财兵家常说: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书中还列举了卖油脂的雍伯、卖肉制品的浊氏等商人,他们都是掌握一技之长,经营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
后世的张小泉剪刀铺亦然。
清代山西太谷县一个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梁长得茎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觉得有些异样,随手折断几根一看,发现茎内皆生害虫。
于是,他连夜安排大量收购高梁。
当时一般人认为丰收在望,便库存高梁大量出手。
结果高梁成熟之际多被害虫咬死,高梁欠收。
而曹氏商人却奇计获利。
中国古人经商之道: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要想富,男子力田女织布”,以及“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重农轻商传统观念,开始“求富于市”,注重以商业经营中寻求财富。
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有儿坐盐店,强如做知县”,“要得富,久开铺”的重商意识。
然而,“死店活人开,买卖各不同”,“张郎有钱不会使,李郎会使没有钱”。
尽管中国商人很早就意识到经营商业要有雄厚的资金投入,“长袖善舞,多财善贾”,但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一开始就把商业资本运作同知识和智慧的投入结合起来,认为商业经营实际上是一种筹谋斗智的过程,叫做“无财斗力,有财斗智”,“怀致富之奇谋,窝持筹之胜算”。
苟子提出“商以察尽财”,司马迁发展为“从奇谋异胜中得来”,到明清更是被人们总结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道”就是商业经营和资本运作的规律,“大道之行,利在其中”,它在中国商人心目中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经营商业要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获利动机。
中国商人从来不掩饰他们经商求利的目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利,谁愿早起”,无论坐贾行商都是为了图一个“利”,“寄迹尘市,日为锱铢”,“奔走江湖,希觅微利”。
因此做商人就必须精于计算,“人情一匹马,买卖争分厘”,“五雀六燕,铢两相悉”,“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这些格言虽然充满锱铢必较的商业气息,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商人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一直坚持义利并重,要求这个“利”必须来得正当,手段必须合理,要符合“义”的规范,靠正当的手段发财。
“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为此就必须讲求“诚”和“信”。
“利从诚中出,誉从信中来”,“平则人易客,信则公道著”,“生意全凭公道导,货真价实莫欺人”,“人生在世信为先,心口如何有两般;买卖只求安份利,经营休争哄人钱”。
这样做了就是走正道,就是诚商正贾,就能够取得“有道财恒足,乘时货自腾”,“上以济人,下以利己”的经营效果。
否则,靠坑蒙拐骗,缺斤少两,以假充好,欺行霸市来获利,虽能获得短期效益,却不能支持长久,此为诚商正贾所不齿。
熟探市价,逆料行情要营谋逆意,财源茂盛,还需要懂得商业经营的规律和掌握经营技巧。
中国商人做生意很讲究“知市”,叫做“熟探市价,逆料行情”,这便包括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等一系列商业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