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工程复习资料

1.什么是地下工程?

地下工程师一个泛指的技术领域,凡在地层内部天然形成或人工修筑的地下建筑物(或空间)均称为地下工程(或地下空间)。对人类来说,地下空间也是一种资源。

2.为什么要开发地下空间(P2),(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重点?

大城市地面空间不足;保护历史建筑物和城市景观;充分利用和发挥地下空间的优越性和特性

3.地下空间利用的形态有哪些(P1 五种形态)(要举例)

(1)为人类生存,确保安全的,如粮食的地下储藏,地下式住宅;

(2)伴随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的,如城市的有轨交通系统,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

(3)伴随科学技术发展的如地下水利发电站,地下能源发电站等;

(4)大规模国土有效利用的,如城市间、国家间的交通设施(铁路、公路、

跨海通道工程等;

(5)防御和减少灾害的地下设施,如人防避难工程,防御洪水灾害的地下坝、

地下河等

4.地下空间按不同开挖方法分类:开挖出来的空间、开挖后覆土的空间、明挖

空间

地下空间按地下结构物与地表面的关系分类:在建筑物上填土(一般高出地面),埋设在地层中

地下空间开口部与地表的关系:密闭型、天窗型、侧面开口型及半地下型5.地下工程的特性

构造特性:空间性、密闭性、隔离性、耐压性、耐寒性、抗震性;

由结构物及其所处的环境而形成的特性。

1)空间性——空间的有限性,封闭空间

2)密闭性——由于埋设在地层中,封闭

3)隔离性——结构物间由于岩土的存在而相互隔

4)耐寒性——

物理特性:隔热性、恒温性、恒湿性、遮光性、难透性、隔声性;

化学特性:反应性。

组成地层的化学成分复杂有可能与外界物质发生反应,如地

下贮库、粮食贮库、地下水库等

这些特性对不同的使用目的,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因此,在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时,应充分理解这些特性而加以有针对性的利用。

6.住宅地下空间的分类及对规划地下住宅的要求。

a)从地下空间与外部联系看分为完全地下密闭型,半地下型,侧部开放型,

中庭型、开放型;从地下空间与上部的结构关系分为独立型、部分地下

型,全地下型;从地形条件分为平底型、台地型、斜坡地型

b)不管何种形式,都要解决好地下结构与地形、上部结构的协调以及采光、

采暖、通风、排水等问题,确保高密度居住对环境的要求,尽量降低工

程造价,选择经济适用、安全、无公害、简易的施工方法。

7.能源地下贮藏设施的方法(P24)

将金属贮槽埋入地下、利用废弃坑道、在岩盐中溶解出地下空间、开挖后修

建地下空间;而开挖方法中有开挖竖坑的地中式贮槽和开挖横洞式的地下贮槽

8.水封式贮槽的原理及分类

原理:地下水充满于空洞,在空洞中储藏石油类物质时由于油水不相容,地下水的压力比石油压力大,可防止石油的泄露

分类:按储藏压力分常压储藏、加压储藏;按储藏温度分常温、低温储藏;

按储藏类型分变动水床法、固定水床法;按泵型分设于贮槽内、设于

贮槽外

9.城市地下工程发展的重点(P5、P32)

联络城市地下各处设施的地下通道;跨海、江、河高速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办公楼、地下街、地下停车场、交通系统、能源供给设施、通信设施、上下水道、废弃物处理设施、文化设施等

10.地下街的概念(包含组成)和类型及其特征

概念:在各种建筑物之间或独立修建的、两侧设有商店及其他设施,融商业、交通及其他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地下服务群体建筑。

类型:广场型,特点是规模大、客流量大、停车面积大

街道型,特点:出入口多与地面街道和地面商场相连也兼作地下人行道或过街人行道

复合型,具有两者的特点

11.地下街的功能与修建原则。

功能与下述的修建目的综合。

目的:建立各建筑物之间的联络通道,减少地面人员交叉流动,减少交通事故;

解决地面购物及服务设施等的不足;

建立交通枢纽的联络通道,便于办公楼人员生活交通,避免地面交通堵塞;

解决闹市区车辆的停放;

满足战备要求;

教材中的注意事项与下述的修建原则相综合。

修建原则:店铺面积一般不要大于通道面积;

设有简易的诱导标志,以解决紧急情况下利用者的避难及疏散;

与地面广场、道路等相配合,形成一体化,充分发挥地下街的功能;

原则上禁止与其他建筑物的地下室连通;

从防火观点出发,每200平方米要设防火壁;

12.地下街规划和设计中应包括哪些内容、对设施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什么关系

(P35~P37)?

内容:1)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2)周围地区的交通3)周围地区的商业4)现场的状况

对设施基本要求:1)安全性2)便利性3)舒适性4)健康性

注意的关系:

1)与地表公共设施的关系。

设置的通向地面的出入口、给排气孔应尽量设在道路区域之外,对地面交通和景观不应造成障碍,也不能使地上步行者直接受到排出的废气的影响。

2)与公共地下人行道的关系。

公共人行道的宽度由下式决定,其值不满6m时,应采用6m

W=P/1600+F

式中W一地下公共人行道的有效宽度(m);

P一根据预测,预计20年后最大小时步行者人数(人数/小时·最大);

F一余裕宽度,常采用2m,没有店铺等时采用lm。

3)与公共地下停车场的关系

要结合地下街规划一定数量的地下停车场。联系地下街的地下停车场,多为两层以上,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地下结构物,且通风、排水等机械设备的设置较地下街本身的设置更为庞大。

4)与地下铁道的关系

在有地铁的城市,可在修建地铁车站时考虑将地铁上部作为地下街。

(1)一般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节约成本。

(2)便于地铁车站与地面交通站之间的联系。

(3)人员流通量大,可为地下街带来丰厚利润。

5)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

地下街是一个大型商业中心,在规划时应充分研讨该城市的商业发展以及地下街周围地点的商业网点分布。

13.地下街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公用地下通道

(1)布局:直线布局、标志简单、明显、在所有地点应有两个方向的避难口;(2)人行道的宽度:W=P/1600+F≥6m

(3)出入口:地下通道长度超过60m时,考虑避难方便,每隔30m设置双向出入口。

2)台阶

(1)通向地面的台阶有效宽度≥1.5m;

(2)当地面人行道宽度>5m以上时,台阶出入口方能设置于其上;

(3)需考虑无障碍设施(供残疾人群)

3)地下广场

(1)作导向标志

(2)设置通风、排烟设施

(3)至少应有两个直通地面的台阶(一般双向设置)

(4)原则上在公共地下人行道的端部及其所有地段,每隔50m都应设置对防灾有效的地下广场。

4)店铺

(1)地下街中店铺(包括机械室。防灾中心)的总面积,不能超过公共地下人行道,(包括广场、台阶)的总面积。

(2)限制火源

(3)设置耐火壁

5)防灾中心

(1)监视(监视器)、控制系统(自动喷淋系统)

(2)位置:易于掌握地下街全貌、便于通往地面

6)附属设施

(1)地面:给排气口等设施

(2)地下:水泵、电气(配电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