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6《枣核》教学案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核
【学习目标】
1.学习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2.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3.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补充重点词语:
蹊跷
..()..()山坳.()嫣.红()玛瑙
掀.起()潜.艇()镶嵌
..()衣兜.()2.朗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哪些描写中可看出他思乡呢?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备(二)作者简介笔记萧乾(1910—1999),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
成系列特写《美国点滴》,《枣核》便是其中的一篇。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
依恋故土的。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枣核”
4.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索枣核
第二部分:(2-4)见枣核
第三部分:(6-10)话枣核
第四部分:(11)点主题
(四)品味探究体悟情感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读7-10小节)
明确:“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
(动作)
3.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五)质疑交流自主小结
1.主题: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访友中解开友人珍爱生枣核的疑团的过程,反映了同窗美籍华人的思想爱国之情。
2.写作特色:
(1)结构精巧。
(用枣核设计悬念,使文章有张有弛,内容丰富曲折感人。
)(2)语言简洁质朴而又富于抒情色彩。
(3)以小见大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
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明确:A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B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C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
本文作者
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
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
表现出海外
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
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
【当堂训练】
阅读《枣核》第七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如何理解“她劈头就问我”中的“劈头”一词?
3.“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这句话中的“家乡味道”指的是什么?
4.“家庭事业都如意”句中的“如意”指什么?老友“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为什么还讲自己“没出息”?
5.朋友怀念家乡,具体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把它们找出来,并予以归类。
所想:①
②
③
所做:①②
6.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游子的心境”。
【课后提升】
老家
莫小米
把过年很当回事儿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
有老家的人过年可以有一个大动作——预订车票机票,购买各式礼品,将手头的一切事情暂告一段落——回老家。
回老家的意义要等踏上了老家的土地才能真切体会,它是一次检阅与被检阅。
首先你要接受老家所有的亲人及乡亲们的检阅,你学习成绩优异,你赚回了很多钱,你带回去俊俏媳妇,你升了一官半职……你是乡亲们的荣耀,你不能有负他们的期望。
同时你也要看看老家的变化,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村办企业产品出了口,三代文盲的那一家出了个中专生……你也检阅老家。
无论你在外面混得多么憋气多么窝囊,回老家总有一点“荣归故里”的感觉。
稍稍混得像个人样,老家的地方志肯定就把你收编了进去。
即使真到了头破血流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时,老家还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
这两天给朋友打电话,发现很多人都回老家过年或准备回老家过年去了。
我没老家,生于这个城市,长于这个城市,而且,我童年住过的那个街角,也恰恰就在上一年被拆除,变为立交桥的一个特角了。
心里不由地羡慕人家有老家。
正在此时,一位昔日好友的母亲来电,说好友昨晚刚从南方飞回。
我立即给她去电话。
她的令人羡慕的职业早已使她练就一口极标准流畅的国语,而当我在电话里很自然地用国语与她交谈时(我们在两地挂长途向来如此),她却毫不犹豫地对我说起方言来。
我立即改口,我明白我犯了个错误,此刻她最渴望听到的是乡音。
我又明白,对于她,我也是“老家”。
我和她曾共同居住过的城市,如今是她的老家而不是我的老家。
她离开了老家,这才有了老家;我没有老家,是因为我没有离开老家。
我们需要老家,因为老家是一个离开之后方才拥有的地方。
老家让我们感觉自己正远走高飞,却不必害怕风筝断了线。
老家让我们感觉树高千丈,又随时可以叶落归根。
老家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
是一种挣脱又是一种牵扯,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对于老家,我们总是既爱它又嫌它,既依恋它又不满意它,没回时远远地牵挂它,回了没几天便忍无可忍急急地离开它——急急地去续那暂时中断的一切。
借用普鲁斯特伤感说法: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于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
我们无法真正回到老家。
每一次渴望回老家的念头的实现,只不过是匆匆地一回首罢了。
我们可以勇往直前,那样,便无暇回首,也无需回首。
1.综观全文,你认为老家的可贵之处有哪些?
2.请在第三小节两处省略号的前面各补写一个句子,使它和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第一处:
第二处:
3.既然朋友说国语极标准流畅,而且过去习惯和我用国语对话,为什么从南方飞回后却用方言和我通电话?
4.文中有许多地方都写了人们对老家的依恋,试举例加以分析体会。
【中考链接】
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不少于3句)
【收获反思】
参考答案
【当堂训练】
1.朋友向我倾诉思乡之情。
2.“劈头”乃直接之意,同窗与“我”相别数十年,相见后没有客套寒暄,看似不合情理,却更能表现其思乡之切。
3.花园布局具有家乡的地方色彩。
4.儿女长大成人,家庭设施齐全,事业兴旺发达。
既是一种自嘲,又含有一种喜悦,表明国外虽好却难以弥补长期远离故土的缺憾,身为炎黄子孙的老友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5.所想:①有地方特色的场所和建筑:厂甸、隆福寺、胡同②家乡的风俗习俗:过旧历年③
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枣树;所做:①堆假山②种垂柳、养睡莲、植枣树。
6.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课后提升】
1.不管羞辱成败,老家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
它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是挣脱又是牵挂,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2.略
3.对于游子来说,乡音总是寄托着一种特殊的情怀,朋友刚从南方飞回,渴望听到乡音。
4.略
【中考链接】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班彪《北征赋》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