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泥石流部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地质条件 • 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
烈,地震烈度较高。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活动三过程: 形成——输移——堆积 是地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 平面呈一不对称的哑铃,形成 区和堆积区的形态极不稳定。 形成区由条带状向树枝状发展。 流通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 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 长而不断扩展,进逼下游大河变形。
• 水的作用
• 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使其摩阻力减小,滑 动力增大以及水流对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
• D. 其他条件 • 如人为地滥伐山林,造成山坡水土流失;
开山采矿、采石弃渣堆石等,往往提供 大量物质来源。
• 上述条件概括起来为:①有陡峻便于集 水、集物的地形;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此三者缺 一便不能形成泥石流。
• c.水石流 固体物质以大小不等的石块、砂 粒为主,黏性土含量较少。
水石型
泥流型 泥石型
按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类
含大量细粒粘土物质,固体物质含
粘 性
量 占 40%~60% , 最 高 可 达 80% , 粘 性
很大,重度大,rc≥1.6t/m3 。
细粒物质少,固体物质含量占
稀 性
10~40% , 水 量 大 , 不 能 形 成 粘 稠 整 体 ,
<1
发生稀性泥石流,规模小。
大 于 4% 。
>5
>100 >1
1~5 30~100 <1
<1
<30
-
暴 发 周 期 一 般 在 10 年 以 上 。
山 体 稳 定 性 相 对 较 II1 严 重 >10
Ⅱ 固体物质主要来源于沟床,泥 好 ,无大 型活动 性滑 低
频 石流发生时“揭床”现象明显。 坡、崩塌。沟床和扇形
质有黏有稀。
游 沟 床 坡 度 小 于 4% 。
>5
>100 >1
1~5 30~100 <1
<1
<30
-
注:①表中流量对高频率泥石流沟指百年一遇流量;对低频率泥石流沟指历史最大流量。 ②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宜采用野外特征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满足其中一项
即可。
洪水及泥流
2010年5月6日,工人们在中断行车的京广线大坑口至乌石区间铁路上进行清理。6日18时左右,京 广线韶关境内大坑口至乌石区间因暴雨发生山洪倾泻,冲断京广线侧上方的公路,泥石流随即掩埋
7.3 泥石流
•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
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
川)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
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
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 即: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小型流
域中、短暂的、饱含泥沙的特殊洪流,
是水土流失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流 体 重 度 一 般 大 于 14kN/m3 , 含 沙 量 大 于 600kg/m3。
泥石流的特点
• 爆发突然、能量巨大、来势凶猛、历 时短暂、复发频繁、破坏力强大。
7.3.1 泥Biblioteka Baidu流的形成条件
• A. 地形条件 •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
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
• 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 纵坡大。
•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 谷阶地。
7.3.2 泥石流的分类
❖按流域形态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
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十几~几十平方公里), 能明显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狭长条型,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 体物质来源于沟谷中分散的坍塌体,沟谷中一般常年 有水,水源较丰富,流通区和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 开,在流通区内既有冲刷,又有堆积; ❖3.山坡型泥石流
率 泥
暴雨时坡面产生的浅层滑坡往
II2 中 等 地上巨砾遍布。植被较
1~10
石 往是激发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 好 ,沟床 内灌木 丛密
流 沟 素 。 暴 发 雨 强 , 一 般 大 于 4 布,扇形地多已辟为农 谷 m m /10 m in 。 规 模 一 般 较 大 , 性 田 。 黏 性 泥 石 流 沟 中 下 II3 轻 微 < 1
流域呈斗状,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平方公里), 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坡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
按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分类
• a.泥流 由黏粒、粉粒和砂粒组成,砾石和 卵石颗粒很少,颗粒级配偏细,密度偏高, 分稀性和稠性,呈黏泥状。
• b.泥石流 固体物质由大量的黏性土和粒径 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颗粒级配域宽, 密度幅度域大,分布地域广。
频
率 泥
的滑坡、崩塌。暴发雨强小于 山体稳定性差。泥石流 2 ~ 4 m m / 1 0 m i n 。除 岩 性 因 素 外 , 堆 积 新 鲜 , 无 植 被 或 仅
I2 中 等
1~5
石
流 滑坡、崩塌严重的沟谷多发生 有稀疏草丛。黏性泥石
沟 谷
黏性泥石流,规模大,反之多
流沟中下游沟床坡度
I3 轻 微
重度小,rc < 1.6t/m3 。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和特征
类 别
泥石流特征
流域特征
亚 严重 类 程度
流域 面积 (km 2)
固体物质 一次冲出
量 (× 104m 3)
流量 (m 3/s)
堆积区 面积 (km 2)
Ⅰ
基本上每年均有泥石流发
多 位 于 强 烈 抬 升 区 , I1 严 重 >5
高 生。固体物质主要来源干沟谷 岩层破碎,风化强烈,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
十 四
外动力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
章
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以融
冻、冰川灾害为主;西北干 旱区以风沙灾害为主;青藏 高原南、东缘山地以及东北、 西北地区的山地,崩塌、滑 坡、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黄 土湿陷最为严重;西南石灰 岩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比较 严重;三江平原及某些沿海 平原地区盐碱化相对比较突 出;华中、华南的山地丘陵 地区,滑坡、泥石流也比较 发育。
泥 石 流 发
展 示 意 图
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1—峡谷;2—有水沟床;3—无水沟床;4—分区界线;5—流域界线 Ⅰ—形成区;Ⅱ—流通区;Ⅲ—堆积区;Ⅳ—偃塞湖
• 岩性
• 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 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
• C. 水文气象条件
• 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流水
• 突然性大量流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 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冰川湖、高山湖、水 库等的突然溃决。
烈,地震烈度较高。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活动三过程: 形成——输移——堆积 是地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 平面呈一不对称的哑铃,形成 区和堆积区的形态极不稳定。 形成区由条带状向树枝状发展。 流通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 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 长而不断扩展,进逼下游大河变形。
• 水的作用
• 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使其摩阻力减小,滑 动力增大以及水流对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
• D. 其他条件 • 如人为地滥伐山林,造成山坡水土流失;
开山采矿、采石弃渣堆石等,往往提供 大量物质来源。
• 上述条件概括起来为:①有陡峻便于集 水、集物的地形;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此三者缺 一便不能形成泥石流。
• c.水石流 固体物质以大小不等的石块、砂 粒为主,黏性土含量较少。
水石型
泥流型 泥石型
按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类
含大量细粒粘土物质,固体物质含
粘 性
量 占 40%~60% , 最 高 可 达 80% , 粘 性
很大,重度大,rc≥1.6t/m3 。
细粒物质少,固体物质含量占
稀 性
10~40% , 水 量 大 , 不 能 形 成 粘 稠 整 体 ,
<1
发生稀性泥石流,规模小。
大 于 4% 。
>5
>100 >1
1~5 30~100 <1
<1
<30
-
暴 发 周 期 一 般 在 10 年 以 上 。
山 体 稳 定 性 相 对 较 II1 严 重 >10
Ⅱ 固体物质主要来源于沟床,泥 好 ,无大 型活动 性滑 低
频 石流发生时“揭床”现象明显。 坡、崩塌。沟床和扇形
质有黏有稀。
游 沟 床 坡 度 小 于 4% 。
>5
>100 >1
1~5 30~100 <1
<1
<30
-
注:①表中流量对高频率泥石流沟指百年一遇流量;对低频率泥石流沟指历史最大流量。 ②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宜采用野外特征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满足其中一项
即可。
洪水及泥流
2010年5月6日,工人们在中断行车的京广线大坑口至乌石区间铁路上进行清理。6日18时左右,京 广线韶关境内大坑口至乌石区间因暴雨发生山洪倾泻,冲断京广线侧上方的公路,泥石流随即掩埋
7.3 泥石流
•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
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
川)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
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
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 即: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小型流
域中、短暂的、饱含泥沙的特殊洪流,
是水土流失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流 体 重 度 一 般 大 于 14kN/m3 , 含 沙 量 大 于 600kg/m3。
泥石流的特点
• 爆发突然、能量巨大、来势凶猛、历 时短暂、复发频繁、破坏力强大。
7.3.1 泥Biblioteka Baidu流的形成条件
• A. 地形条件 •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
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
• 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 纵坡大。
•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 谷阶地。
7.3.2 泥石流的分类
❖按流域形态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
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十几~几十平方公里), 能明显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狭长条型,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 体物质来源于沟谷中分散的坍塌体,沟谷中一般常年 有水,水源较丰富,流通区和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 开,在流通区内既有冲刷,又有堆积; ❖3.山坡型泥石流
率 泥
暴雨时坡面产生的浅层滑坡往
II2 中 等 地上巨砾遍布。植被较
1~10
石 往是激发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 好 ,沟床 内灌木 丛密
流 沟 素 。 暴 发 雨 强 , 一 般 大 于 4 布,扇形地多已辟为农 谷 m m /10 m in 。 规 模 一 般 较 大 , 性 田 。 黏 性 泥 石 流 沟 中 下 II3 轻 微 < 1
流域呈斗状,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平方公里), 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坡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
按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分类
• a.泥流 由黏粒、粉粒和砂粒组成,砾石和 卵石颗粒很少,颗粒级配偏细,密度偏高, 分稀性和稠性,呈黏泥状。
• b.泥石流 固体物质由大量的黏性土和粒径 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颗粒级配域宽, 密度幅度域大,分布地域广。
频
率 泥
的滑坡、崩塌。暴发雨强小于 山体稳定性差。泥石流 2 ~ 4 m m / 1 0 m i n 。除 岩 性 因 素 外 , 堆 积 新 鲜 , 无 植 被 或 仅
I2 中 等
1~5
石
流 滑坡、崩塌严重的沟谷多发生 有稀疏草丛。黏性泥石
沟 谷
黏性泥石流,规模大,反之多
流沟中下游沟床坡度
I3 轻 微
重度小,rc < 1.6t/m3 。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和特征
类 别
泥石流特征
流域特征
亚 严重 类 程度
流域 面积 (km 2)
固体物质 一次冲出
量 (× 104m 3)
流量 (m 3/s)
堆积区 面积 (km 2)
Ⅰ
基本上每年均有泥石流发
多 位 于 强 烈 抬 升 区 , I1 严 重 >5
高 生。固体物质主要来源干沟谷 岩层破碎,风化强烈,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
十 四
外动力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
章
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以融
冻、冰川灾害为主;西北干 旱区以风沙灾害为主;青藏 高原南、东缘山地以及东北、 西北地区的山地,崩塌、滑 坡、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黄 土湿陷最为严重;西南石灰 岩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比较 严重;三江平原及某些沿海 平原地区盐碱化相对比较突 出;华中、华南的山地丘陵 地区,滑坡、泥石流也比较 发育。
泥 石 流 发
展 示 意 图
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1—峡谷;2—有水沟床;3—无水沟床;4—分区界线;5—流域界线 Ⅰ—形成区;Ⅱ—流通区;Ⅲ—堆积区;Ⅳ—偃塞湖
• 岩性
• 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 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
• C. 水文气象条件
• 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流水
• 突然性大量流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 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冰川湖、高山湖、水 库等的突然溃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