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教案(新版)沪教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2课(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2课时教案【教学课型】新课【教学课题】 4.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化学反应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4、掌握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计算5、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能力目标:1、通过独立分析配平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2、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能独立解决常见的问题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4、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1、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教学用具】仪器:电脑【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交流讨论法课前预习:1、第二节课文P98-P101;2、第四章前所学习过的化学反应教学情景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文字或符号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这样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呢?教学过程设计我们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理,我们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每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就可以,这个过程,我们称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出参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物质不是一种,中间用加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短横线连接:P + O2—— P2O52、配平:4P + 5O2—— 2P2O53、标条件,变横线为等号:点燃4P + 5O2 ==== 2P2O5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a.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
b.若各出现一次的元素不只是一种,则选取其中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或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进行配平。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全章学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全章学案(沪教版)题: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班级姓名备课组长【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面对火灾的逃生方法,加强防火意识。
【课前预习】1、你知道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填写课本p92表4-1。
2、试着点燃一支蜡烛,体验燃烧需要哪些条件?3、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灭火事例?用了哪些灭火方法?请填写下表: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熄灭酒精灯用酒精灯灯帽盖灭4、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器和适用范围。
【学习过程】【观察与思考】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交流与讨论】燃烧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燃烧?【小结】燃烧是。
【讨论】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一、燃烧的条件【交流与讨论】课本p93 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课本P109 学生实验【交流与讨论】1、称为着火点。
点燃在引发燃烧中的作用是。
2、上述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是要同时具备还是只要有其一就可以?【观察与思考】如右图实验现象【小结】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条件(火三角):火【交流与讨论】1、如何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2、你能解释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的原理吗?【观察与思考】火灾的图片二、防火与灭火【活动与探究】点燃一支蜡烛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
【交流与讨论】1、灭火的原理有哪些?2、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灭火事例?用了哪些灭火方法?【小结】灭火的原理有、、。
【交流与讨论】如果你不幸身处火场,如何自救?【知识链接】常用的灭火器:灭火器的种类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小结】【复习互查】【当堂训练】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备课稿 沪教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注意能产生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3.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氧气的浓度;②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点拨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知识点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知识点三爆炸1.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2.氧气浓度较高,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注意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 23、爆炸的条件:有限的空间、气体迅速膨胀。
4、防范爆炸的措施:一方面应控制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另一方面应禁止烟火。
2、火场自救的方法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不包括其他物理量,如体积等。
知识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3、质量守恒的原因 (1)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没有改变。
(2)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原 子质量不变3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4456 6例题:利用化学反应2Na +H2====2NaH 可实现氢气的存储,计算230 g 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本章知识体系。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word教案 (1)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本质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四、预习导航: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化学反应的的,等于后的的。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
3、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在()A、主要指物理变化B、主要指化学变化C、包括自然界的所有的变化D、主要指氧化反应、化合反应4、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五、教学器材: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细沙;实验药品: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六、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组间交流。
3、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备注引领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辨别是非。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
(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5)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实验设计与活动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4)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尝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比较、反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能悟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5)通过解题格式的示范,对数学、物理教学中数字量钢与化学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之间差异的比较,建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科学方法的魅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辩证唯物观。
(3)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
本章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学
( 1)表示化学反应
应用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计算题格式规范化:设、写、找、列、求、答 过 【本章检测反馈】
1.2010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列认识不.合.理.的
是(A)
程
A.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第 4 章 认识化学变化
教 学 目 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标
【整理与归纳】
(1)物质具有可燃性
燃烧的条件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1)隔离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2)隔绝氧气 教
常见的化学反应
(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学
—燃烧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火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D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教学反思:
2
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 式
D.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 有发热 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3.1992 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
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促进燃烧的方法
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浓度
程
爆(炸1)爆炸极限
( 2)安全防爆措施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案 (新版)沪教版
第四单元复习1.了解燃烧的性质和条件。
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3.了解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三、常见灭火的方法1.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2.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3.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4.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5.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注意:(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2)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3)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四、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10篇供参考)
碳酸钙 + 水 CaCO3 H2O
有沉淀 生成
现象: ①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化学表达式:
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CO2 + Ca(OH) 2 → CaCO3 ↓ + H2O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
质量.
五、教学过程(七 ) 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种类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总质 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 11克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 克。
二.教学目标分析
•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 和分析问题的 探究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使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益求精、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 :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质量守
六、教学反思
• 1. 合理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或学生容易产生歧义 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但做到“引而不灌”, 教师的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 2. 师生互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 教师的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3.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很多学生忙于实验,过程不严密, 甚至没有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就开始实验。对此, 设计实验这一环节特别重要,在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过 程后开始实验是成功的关键。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1课时教案【教学课型】新课【教学课题】 4.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用具】仪器:小试管,带滴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托盘天平,带玻璃棒的单孔橡皮塞,锥形瓶试剂:红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练习强化法课前预习:1、第二节课文P95-98;2、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情景导入: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
学生猜测教学过程设计实验一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并总结实验结果这个结果有普遍性吗?学生探究实验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学生探究实验二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辅导,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两组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这是巧合还是有普遍现象呢?早在300多年前,科学家已经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了,请同学们阅读P97拓展视野部分。
并结合实验现象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总结通过以下练习,增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10克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2、ag碳与bg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a+b)g吗?3、某混合物A、B、C各10克,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剩余物质中有B5克,C17克,还有一种物质D,请问生成D的质量为多少?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结果通过第1小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含义,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第2小题可以帮助正确认识“参加”2字,如果ag碳与b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a+b)g,当ag碳与bg氧气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没有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就小于(a+b)g;第3小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生成物”的含义,剩余物中的C有10克不是通过反应生成的,因此不能算是生成物。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火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D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教学反思:
2
学
( 1)表示化学反应
应用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计算题格式规范化:设、写、找、列、求、答 过 【本章检测反馈】
1.2010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列认识不.合.理.的
是(A)
程
A.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第 4 章 认识化学变化
教 学 目 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标
【整理与归纳】
(1)物质具有可燃性
燃烧的条件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1)隔离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2)隔绝氧气 教
常见的化学反应
(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学
—燃烧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 式
D.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 有发热 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3.1992 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
过
促进燃烧的方法
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浓度
程
爆(炸1)爆炸极限
( 2)安全防爆措施
认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案 (新版)沪教版 教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学目标】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知道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解释守恒的原因。
3.了解通过实验确定物质元素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教学难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一、燃烧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三要素)(1)有可燃物(2)有助燃剂(3)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①我们通常所见的助燃剂是氧气。
氧气作文最常见的助燃剂,本身不能燃烧。
②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改变而改变。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充分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与助燃剂充分接触②供给足够的助燃剂(2)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2C + O2点燃2CO 不完全燃烧C + O2点燃CO2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一般来说,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以继续燃烧,生成完全燃烧的产物2CO + O2点燃2CO2(3)爆炸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化学变化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在一定X围内可发生爆炸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一般都根据燃烧的条件而得将可燃物车里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用致冷机(如水、干冰等)去冷却燃烧物,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一下二、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2)理解①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化学反应而言,任何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包含在内。
要分清楚“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的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区别。
(3)引申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宏观②元素的种类不变六个不变③各种元素的质量不变①原子种类不变微观②原子数目不变③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2、化学方程式(1)意义①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量的方面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质量比 = 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b、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化学计量数之比)(2)书写步骤: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条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翻译发生的条件④按要求标“↑”和“↓”⑤短线改成“=”,同时检查书写是否正确注意:①反应前无气体,反应后才产生气体,才会在气体后标“↑”反应前无沉淀,反应后才产生沉淀,才会在固体后标“↓”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初中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般用观察法即可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时,一般方法如下:a、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或元素在物质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将它的化学计量数确定为1b、一次化学式为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有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c、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检查后,在两端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否相等,如出现分数,则在方程式两边乘以最小公倍数,将分数化为整数二、合作、研讨与交流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2)写: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5)求:根据比例的性质求解(6)答:简明地写出答案注意:a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b 、代入算式计算的各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而且必须是参与反应的物质c 、计算时各物质的单位要统一例如: S + O 2点燃 SO 2相对分子质量 32 32 64其质量比 m (S ) : m (O 2) : m (SO 2) = 32:32:64 = 1:1:2 其微粒个数比 N (S ) : N (O 2) : N (SO 2) = 1:1:1简易计算如下:16g 硫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消耗氧气多少克?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解:设:消耗氧气xg ,生成二氧化硫ygS + O 2点燃 SO 232 32 64 16g xg ygx g 32g 1632=yg 64g 1632=解得: x = 16g y = 32g答:消耗氧气16g ,生成二氧化硫32g 。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教案(新版)沪教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目标1.能说出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条件及危害,懂得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懂得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储存、运输、使用的注意点,熟悉相关标志。
3.了解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
了解爆炸极限的概念。
知道引爆的常见因素(明火、电火花、高温、撞击等)。
教学重点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比较教学难点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写出下列化学用语两个氢原子,n个铵根离子,三个亚铁离子两个水分子,氧化铁,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氯化铁,硫酸铵,硝酸锌,氢氧化铜,高锰酸钾制氧气符号表达式,双氧水制氧气符号表达式,电解水符号表达式,氢气燃烧符号表达式,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新知导学】(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如等是物理变化。
(3)爆炸极限是什么?可燃物在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什么?活动一、含碳燃料的完全与不完全燃烧1.碳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2.认识一氧化碳:⑴性质⑵危害⑶中毒机理⑷产生的主要途径⑸如何减少和预防一氧化碳的产生?(6)比较完全与不完全燃烧,知道不完全燃烧的缺点与危害?知道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活动二、合作、研讨与点拨1.为什么液化气灶、煤气灶、煤炉都留有空气进口?2.P.94图4-3实验:蜡烛不完全燃烧实验,现象,你的解释:3.蜡烛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在煤炉的进风口扇风炉火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燃烧越旺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燃烧木材,是将一大块木材直接燃烧,还是怎么做?说明了燃烧越旺总结: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使煤燃烧更旺?活动三、爆炸现象1、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老师进行的粉尘爆炸实验,你有什么启发?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不完全燃烧的缺点与危害2.请你总结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使煤燃烧更旺?3.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如何防止爆炸发生?知识链接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的概念见课本P96页)常见气体或粉尘H2甲烷(CH4)CO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4%--75%5%--15%12.5—74%常见气体或粉尘小麦面粉煤粉/爆炸极限(或下限)9.7g.m-335g.m-3/4.CO燃烧生成另一种碳的氧化物,写出符号表达式甲烷燃烧生成两种氧化物,写出符号表达式5.可燃性气体与其他气体混合点燃时一定会发生爆炸吗?发生爆炸的条件有哪些?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2 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掌握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2.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地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及灭火原理的应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玻璃棒、集气瓶、蜡烛、酒精、蒸馏水、木条、煤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引导】结合以前学习的燃烧事例,通过总结Mg、S、P、Fe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否从现象的角度归纳出燃烧的特征?物质燃烧事例: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白色物质生成蜡烛的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红磷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剧烈、化学反应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那么你知道燃烧发生的条件吗?2.燃烧的条件【实验与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酒精能被点燃,蒸馏水不能被点燃 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 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集气瓶罩住,哪支蜡烛会很快熄灭 用集气瓶罩住的蜡烛会很快熄灭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将一根小木条和煤块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哪个先被点燃小木条很快被点燃,煤块不易点燃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注意: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新版沪教版
点燃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题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 地点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1.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教 学 方 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分析、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燃料完全燃烧、爆炸的条件等内容的教学,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材分 析 重点 燃料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
难点爆炸原理的实验探究教 学过 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要充足。
优点:燃烧得快,放出的热 量多。
不完全燃烧带来的弊端有: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2.一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剧毒气体。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了输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氧。
3.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要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俗话说:“人要虚心,火要空心”,你知道“火要空心”的道理吗?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一、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 可燃物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化学式: C O 2 CO 2个人二次 备课:个人二次 备课:点燃点燃教 学过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 + 氧气 ---→ 一氧化碳;化学式: C O 2 CO2. 一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化学式: CO O 2 CO 2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燃料,是家用煤气的主要成分。
(2)毒性:吸入人体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该马上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风扇等电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课题4-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4)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类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类型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化学计算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教材分析重点初步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类型难点初步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类型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4g镁条和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0g氧化镁B. 5g镁条和5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0g氧化镁C. 6g镁条和4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0g氧化镁D. 8g镁条和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0g氧化镁2. (1)要制取1.6g氧气,需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2)将31.6g高锰酸钾晶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测得剩余固体质量减少了1.6g。
则剩余固体的组成为KMnO4、K2MnO4、MnO2。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我们已经学习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一些简单计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些常见的计算类型。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常见题型1.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例1】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
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
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
求: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高锰酸钾?(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解:(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Lgkggkg6.3356/43.1/10008.4=⨯(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2KMnO4 K2MnO4 + MnO2 + O2↑316 32x 4.8kg8.432316=x kgkgx4.47328.4316=⨯=(3)不行。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教学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教学案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型新授课时 1一、预习检测1.回忆镁带燃烧及红磷燃烧的实验,说说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现象:文字表达式:燃烧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课本93页交流与讨论,总结物质燃烧需满足的3个条件: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灭火的方法与原理(1)油锅起火(2)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3)森林树木起火二、课堂检测燃烧条件的探究1.观察几组燃烧实验,讨论后将你的结论写出来。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a b c2.讨论与交流参照课本:“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讨论为什么生煤炉时要用小木条等物引燃?3.灭火的方法和原理(1)(2 )(3)4.学过了烧不坏的手绢的实验,分析为什么手绢没有被烧坏: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情况:铜片上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水中的白磷。
(2)试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4)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三、课后检测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A.氧气不足B.没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D.空气不足3、2003年3、4月伊拉克战争期间,美英在伊拉克狂轰滥炸,使大批油田起火,下列是几种灭火的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A. 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4、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教 学 目 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标
【整理与归纳】
(1)物质具有可燃性
燃烧的条件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1)隔离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2)隔绝氧气 教
常见的化学反应
(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学
—燃烧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火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D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教学反思:
2
过
促进燃烧的方法
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浓度
程
爆(炸1)爆炸极限
( 2)安全防爆措施
认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化学变化和
识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化
(1)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
(2)元素种类
变 化学反 应中的质量关系 “不改变” (3)原子种类
化
(4)原子数目
(5)原子质量
“一定改变(1”)物质种类
(2)分子种类
学
( 1)表示化学反应
应用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计算题格式规范化:设、写、找、列、求、答 过 【本章检测反馈】
1.2010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列认识不.合.理.的
是(A)
程
A.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可能改变”:分子数目
化学方概程念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表示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目标1.能说出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条件及危害,懂得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懂得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储存、运输、使用的注意点,熟悉相关标志。
3.了解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
了解爆炸极限的概念。
知道引爆的常见因素(明火、电火花、高温、撞击等)。
教学重点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比较教学难点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写出下列化学用语两个氢原子,n个铵根离子,三个亚铁离子两个水分子,氧化铁,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氯化铁,硫酸铵,硝酸锌,氢氧化铜,高锰酸钾制氧气符号表达式,双氧水制氧气符号表达式,电解水符号表达式,氢气燃烧符号表达式,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新知导学】(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如等是物理变化。
(3)爆炸极限是什么?可燃物在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什么?活动一、含碳燃料的完全与不完全燃烧1.碳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2.认识一氧化碳:⑴性质⑵危害⑶中毒机理⑷产生的主要途径⑸如何减少和预防一氧化碳的产生?(6)比较完全与不完全燃烧,知道不完全燃烧的缺点与危害?知道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活动二、合作、研讨与点拨1.为什么液化气灶、煤气灶、煤炉都留有空气进口?2.P.94图4-3实验:蜡烛不完全燃烧实验,现象,你的解释:3.蜡烛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在煤炉的进风口扇风炉火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燃烧越旺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燃烧木材,是将一大块木材直接燃烧,还是怎么做?说明了燃烧越旺总结: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使煤燃烧更旺?活动三、爆炸现象1、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老师进行的粉尘爆炸实验,你有什么启发?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不完全燃烧的缺点与危害2.请你总结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使煤燃烧更旺?3.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如何防止爆炸发生?知识链接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的概念见课本P96页)4.CO燃烧生成另一种碳的氧化物,写出符号表达式甲烷燃烧生成两种氧化物,写出符号表达式5.可燃性气体与其他气体混合点燃时一定会发生爆炸吗?发生爆炸的条件有哪些?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写出下列符号意义O , ,Fe2+ ,Fe ,H2O , , , ,2O ,2O2,2SO42-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意义2Fe3+ , ,2CO2 , ,2SO42- , , ,CaO【新知导学】:1、⑴从宏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同时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着的释放和吸收。
⑵从微观(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2、电解实验中用的是什么电?两电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怎么检验?两者体积比是多少?质量比是多少?能从微观角度描述电解水实验吗?最终该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探究物质总质量在化学变化中是否改变交流与讨论:你认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如何变化?有哪些现象能支持你的假设?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结论:实验二:大理石和盐酸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结论:实验三:白磷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结论:若上述的实验在敞口的锥形瓶中进行,结果天平的指针会偏(填“左”或“右”)。
橡皮塞上的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交流讨论: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活动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活动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思考:1.10g水加热后变成10g水蒸气,这一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2.已知3g氢气和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9g水而不是11g水(还有2g氢气剩余),它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解释: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质量会增加?增加的质量是________质量。
2.蜡烛燃烧越来越短是否说明质量在减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3.阅读课本拓展视野后思考:为什么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背?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位:一切_________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适用于解释______变化。
2.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你认为他的说法有科学道理吗?3.有这样一则广告:诚招加盟商,水变汽油(主要含C、H),经济收入惊人,现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假如你是老板,你会加盟吗?说出你的理由。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知道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解释守恒的原因。
2.了解通过实验确定物质元素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教学难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情景创设】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质量写定律的概念:2、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位:一切_________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适用于解释______变化。
3、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一般要求在(填“密闭”或“开放”)系统中进行,以防止有质量的增减。
4、下列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1克水蒸发变成1克水蒸气铁生锈质量变大煤炭燃烧后质量变小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质量不变【新知导学】:1、下列是电解水的微粒示意图,按要求完成练习反应前各原子个数(),反应后各原子个数()通过上面的统计知道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填“变多”、“不变”、“变少”)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微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思考与交流: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从微观上分析哪些一定不改变?哪些一定改变?哪些可能改变?活动二、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计算1、某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的组成如何?2、4.6g有机物R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有机物中有哪些元素?3、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H8 + 5O23CO2+4H2O ,则a的值为()A.1 B.2 C.3 D.4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第1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2. 使学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2个氧分子;3个镁原子;碳酸钙;氧化铝中铝显+3价;过氧化氢;碳酸;3个亚铁离子;KMnO4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四辐图片的化学意义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高锰酸钾制氧气双氧水制氧气电解水【新知导学】: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表示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活动探究:阅读教材p105(归纳)1、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和生成物的。
观察思考:P99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正确读法:以2H2 + O2 2H2O为例:宏观角度读作:。
微观角度读作:。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含义?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相关解释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教学反思】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相关应用;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3、掌握给信息写方程式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和给信息写方程式。
教学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和给信息写方程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和交流【旧知回顾】:1.写出下列氧化物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⑴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 ⑵氧化镁、________⑶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 ⑷双氧水、________⑸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 ⑹氧化铜、_________⑺一氧化碳、__________ ⑻水、_______2.计算:2g的氢气燃烧至少要消耗______g的氧气。
12g的碳完全燃烧需要消耗___g的氧气,如完全生成一氧化碳则需要___g的氧气?【新知导学】:1、求算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式量2H2 + O2点燃 2H2O分子个数()()()式量()()()式量*系数()()()二、合作、研讨与交流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例:2H2O 通电 2H2↑+ O2↑1.说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练:2H2O2 MnO2 2H2O + O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2Mg + O2点燃 2MgO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二)根据化学方程式求未知物质的化学式1.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2 + 4Na xR + C(金刚石),则xR为()A、1,Na2CO3B、2、Na2CO3C、4、Na2CO3D、2、Na2O22.根据反应3NO2 + H2O = 2HNO3 + X,推断X的化学式为()A、N2B、NOC、N2O3D、N2O5解题技巧与步骤:统计、消减、平分活动三、(三)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判断化学反应1.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2:1:2 B.1:2:2C.1:1:1 D.2:2:32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解题技巧与步骤:统计各类原子或分子数目,遵循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不变解题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化学方程式描述含义的相关注意点2.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