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三者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对...
组织穿透性差,如不 组织穿透性差,如不能 能穿透血脑屏障 穿透血脑屏障 对肠球菌耐药 对肠球菌敏感
给药方式
需静脉给药,2-4次/ 日,肌注疼痛,口 静脉或肌肉注射,1次 服制剂仅用于结肠 /日 炎(对其他感染类型 无效)
静脉/口服两种剂型可 相互替换使用(口服吸 收率达100%)
• 上市时间尚短,不良反应未充分暴露,已有耐药 菌株报道 • 在2009年全国医保目录中,其口服、注射剂型均 表示限万古霉素治疗无效或不可耐受的重症感染 使用。
综合比较
万古霉素
作用机制 分子结构 不同 耐药性 抑制细胞壁合成
替考拉宁
抑制细胞壁合成
利奈唑胺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 成 组织穿透性强,可穿透 血脑屏障 对肠球菌活性强
优点
• 利奈唑胺转移性好,强大的组织/体液穿透能力, 尤其是在肺、骨、中枢神经系统等 • 面对院内获得性肺炎,利奈唑胺是第一选择 • 利奈唑胺作为新一代全合成的抗菌素,与其他革 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且对需氧革兰 阳性球菌作用强大 • 单独给药,目前没有治疗MRSA联合使用的报道
不足
• 疗效确切但治疗成本高昂
药代动力学
• 口服不吸收,肌注后生物利用度为94%。 • 与蛋白的结合为90-95%,能迅速分布到组织中, 尤其是皮肤和骨,随后是肾、支气管、肺,肾上 腺达到很高的浓度。 • 体内分布较万古霉素广,在胆汁中也有浓度。 • 半衰期呈两相分布,半衰期分别为0.3和3小时。 • 较难透过血脑屏障。
临床适应症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
传统治疗
• • • • 一代头孢 二代头孢 四代头孢 碳青霉烯类
有效药物
而对于MRSA则传统的头孢菌素类无能为力
碳青霉烯类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
文献饱览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时间:2015-04-30 16:54:25来源:丁香园作者:风影相随葡萄球菌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病源微生物之一。
1880 年,苏格兰外科医生Ogston 从临床脓汁标本中分离出了葡萄球菌,根据其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将其形象地命名为葡萄球菌(Staphylo 在希腊语中意为一串葡萄)。
后来,将产生金黄色脂色素和血浆凝固酶的葡萄球菌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
长期以来金葡菌始终是导致各类临床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分离率在许多类型的临床感染病原菌中位居前列,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病原菌之。
MRSA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是金葡菌中耐药性最强的一部分,万古霉素及其同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金葡菌感染,特别是MRSA 感染仅有的几种有效的抗生素,那我们今天就从万古霉素开始说起。
一、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
有50 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耐药菌株少,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99% )。
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 . 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一一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 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 有抑制作用等。
三种抗阳性菌药物比较
胺疗效并未超越万古霉素。
精品课件
13
ZYVOX 产品说明书信息 Distributed by Pfizer Pharmacia&Upjohn Company Divison of Pfizer Inc,NY,NY10017 LAB-
0319-16.0
Vancocinpro20091218
linezolid versus Vancomycin or Teicoplanin
ECCMID 2009, 1637
Vancocinpro20091218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肺炎疗效相当
60
50
40
% 30
20
10
0 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在利奈唑胺提交给FDA的临床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治疗医院内肺炎的临床研究.该研究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
胺进行对照显示万古霉素可评价临床疗效为60%,利奈唑胺可评价临床疗效57%,二者疗效相当,利奈唑
Vancocinpro20091218
国内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保持 敏感率
全国主要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敏感率监测 (Mohnarin) 2008
(n=5981) (n=10409)
肖永红,王 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6
Vancomycin
MICr
MIC90
<0.25-2
1
0.5-2
1
0.5-2
1
0.25-2
1
<0.25-4
2
0.5-2
2
0.5-2
2
0.25-2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唐健;朱章华【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年(卷),期】2010(023)012【摘要】目的:回顾性比较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在治疗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所致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本院ICU2008年1月~2010年8月期间痰菌培养为MRSA的重症肺炎106例次,分别接受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分析其药敏结果、疗程、副作用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药敏试验MRSA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②临床有效率:利奈唑胺组(83.8%)明显高于替考拉宁组(64.4%)和万古霉素组(66.7%)(P<0.05),万古霉素组和替考拉宁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③痰菌清除率:利奈唑胺组(81.1%)明显高于替考拉宁组(48.9%)(P<0.01),万古霉素组(62.5%)与利奈唑胺组和替考拉宁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④平均痰菌清除时间:利奈唑胺组(9.3±3.4d),明显低于替考拉宁组(19.3±9.3d)与万古霉素组(18.7±6.8d)(P<0.05), 替考拉宁组与万古霉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⑤30天死亡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⑥副作用发生率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MRSA所致重症肺炎,利奈唑胺在临床疗效、痰菌清除率、痰菌清除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副作用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总页数】2页(P59-60)【作者】唐健;朱章华【作者单位】210008,江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EICU;210008,江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EICU【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相关文献】1.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李静2.利奈唑胺联合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 杜中良;焦玉坤;程振田;牛义凯3.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J], 刘景云4.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及药物优弊的研究 [J], 赵博;陈取;杜志成;陶琳5.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J], 唐健;朱章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 静 (河 南省 南阳 市 中心 医院 西药 科 南 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对于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采用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 在我院近期收治 ,以 MRSA肺 炎为诊 断的 6O例 患者 ,随机数 字法平均分成三组 ,每组 20例,其中利奈唑胺 治疗为 A组 ,替考拉宁治疗为 B组 , 万古霉素治疗为 c组。结 果 临床 疗效由高至低依 次为 A组、B组、c组 ,其 中 A组与其余 两组相 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 应:A组 出现 3例 (15%),B组 4例 (20% ),c组 5例 (25% ),差异无 统计 学意金 黄 色葡萄球 菌 (MRSA)肺炎而言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效果优 于替考拉 宁与 万古霉素 ,且不 良反应较 少,有在临床 上普及 、推 广、使 用价值 。 关 键 词 :利奈唑胺 ;替考拉 宁 ;万古霉素 ;院 内耐甲氧西林金 黄 色葡萄球菌 ;MRSA肺炎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图分 类号 :R969.4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2018)-01-1867-0187-02
耐甲氧西林 金 黄色葡 萄球 菌 (MRSA)多 重耐 药特性 ,有 着 “超级细菌 ”的称 谓 ,为 医院获 得性 肺炎 致病 菌其 中之 一 , 病死率高 于 HIV感 染 ,选择有 效且不 良反应较 低 的抗 菌药物 是为首要 问题 … 。万古霉素 长期应 用于 临床 ,已产生 耐药菌 株 ,对 MRSA的敏感性有所 下 降。替考拉 宁作 为一种糖 肽类 抗菌药物 ,而利奈唑胺 为新 型唑烷 酮类抗 菌药 物 J。本 院将 近期 (2016年 01月 ~2016年 12月 时期 )收治 ,以 MRSA肺炎 60例患者 ,采用三种药物 治疗 ,取得 较好效果 ,现 将结果 报道 如 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纳入及 排除 方法 纳 入方法 :经 临床症状 结合放射线 与化验 室检查 确诊为 MRSA肺炎 ;既往多种 抗菌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及药物优弊的研究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及药物优弊的研究【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不断上升,又因为MRSA对大量的广谱抗生素表现为耐药,仅对万古霉素等少数药品敏感,所以在医院内很难降低其发生率,更难将其清除[1-3]。
MRSA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致病菌,大量课题研究围绕其进行。
本文将对四种抗MRSA的抗生素药物的抗菌活性及其药物发展,优缺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1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由东方诺卡菌产生的的糖肽类抗生素,专一地抑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进而阻遏细胞壁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
优点:万古霉素由于其良好的效果和广谱抗菌性而备受临床医生的青睐,被一度誉为临床抗感染的“最后底线”[4],对于MRSA引起的败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肺内感染均有良好疗效。
缺点:长期大量应用万古霉素会使部分患者继发真菌感染或细菌耐药率增高。
此外万古霉素的肾毒性,耳毒性,组织穿透力较低等原因,均使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2 替考拉宁替考拉宁(Teicoplanin)是1975 年发现的由游动放线菌属经发酵、提取后所得的继万古霉素后开发的一种新的糖肽类抗菌药物。
其分子结构与万古霉素相似,作用是使细菌细胞壁破坏,从而使细胞停止生长。
优点:与万古霉素相比,替考拉宁其耳、肾毒性更低;其半衰期长,每天只需给药一次;且有更方便的给药途径,静脉或肌内注射;不需要常规血清监控;不会出现万古霉素的红人综合征,因此广受医师们的青睐[5]。
缺点:长期使用替考拉宁的患者身上可能出现红斑、局部疼痛、血栓性静脉炎,偶有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肝肾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3 利奈唑胺利奈唑胺(Linezolid)是唑烷酮类化学合成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利奈唑胺及与万古、替考拉宁组织分布差异
时间依耐型抗菌药物利奈唑胺给药方案的理解一、给药方案理解1.≥12岁及成人0.6g.q12h静滴2.新生儿-11岁儿童10mg/kd/d q8h静滴3.静滴=口服理解:在有限的临床经验中,6例儿童患者中的5例(83%),利奈唑胺对其所感染的革兰阳性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μg/mL,经利奈唑胺治疗获得临床痊愈。
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间利奈唑胺的清除率和全身药物暴露量(AUC)表现出更大的个体间差异。
对未获得最佳临床疗效的儿童患者,尤其对于利奈唑胺最低抑菌浓度为4μg/mL的病原体,在评价临床疗效时,应考虑到患儿较低的全身药物暴露量、感染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其基础疾病(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儿童和用法用量)。
由上图利奈唑胺药物代谢曲线可知12hn内,C血药≥4μg/mL,故成人应用q12h给药。
新生儿-11岁儿童药物消除速率加快,故建议q8h给药。
二、品种优势1.药物结构小,组织分布广,利奈唑胺组织穿透性好,尤其在肺泡衬液内药物浓度高。
对革兰阳性球菌包括MRSA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推荐用于各种MRSA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包括:SSTI、肺炎、骨关节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见下表:2.能透过BBB3.副作用相对少4.不经肝药酶代谢,相互作用少5.相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更稳定、抗MRSA作用更强6.不易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5.抗菌谱更广,见下表三、药动学参数1.吸收F100% 不受食物影响Tmax1-2h2.分布Vd40-50L Vss0.6L/kg BPB31% 非浓度依耐性AB3.代谢不经肝药酶代谢氧化开环,代谢成两种酸性代谢产物4.排泄主要以酸性代谢物A/B形式尿液排泄,其中原型排泄占30%,肾小管重吸收比例大四、主要ADE、禁忌及劣势1.价格昂贵453元/瓶06g 300ml/瓶2.ADE 腹泻、头痛、恶心万古霉素万古霉素肺组织浓度低是临床治疗MRSA肺炎失败率高达40%以上的原因之一。
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体外诱导耐药性比较
24 hours at 37 o C.Several coloni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m MH agar plates to
passage onto the plates containing drugs.This procedure was repeated daily for 25 days.
of MRSA
Ill are
a
kind
of challenge
to
treatment.At
present,the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are glycopeptides and oxazolidinones.The glycopeptides include vancomycin and teicoplanin and the oxazolidinones include linezolid.However,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ports appear now and then about clinical isolates of
Master degree candidate:Wang Yuying Supervisor:Professor Wang Zhenshan Maj or:Internal Medicine
Abstract
objeetive: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GCH8 aureus(MRSA)infection has been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tytococous
aureus
心IS蝎。heterogennous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2015.08.25
12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监测点
配伍禁忌
万古霉素在pH3~5环境下稳定,故不宜与碱性药物合并输注,包 括下列药物:氨茶碱、磷酸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以及碱性溶液 等。 由于万古霉素为阳离子药物, 故一般不应与其他经肾小管、 排泄阳离子的药物合用,例如二甲双胍、 曲司氯胺等。 由于万古霉素能增强神经肌肉阻断作用,故当与雷库溴胺等阻断 剂合用时应调整阻断剂剂量。 万古霉素与华法令合用时会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增大出血风险, 万古霉素可使华法令作用增强 45%。
22
替考拉宁
简介
结构
替考拉宁是糖肽类抗菌 物,被广泛用于治疗 耐药G+菌感染,包括肺 炎、脓毒血症、心内膜 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等, 并且对耐甲氧西林葡萄 球菌(MRSA)感染与 现有糖肽类其他药物同 样有效,组织穿透率改 善,而肾毒性显著为 低。
23
替考拉宁
药代动力学
吸收:替考拉宁在口服时是不会被吸收的。在肌注后的生物利用度为94%。 分布:人静注替考拉宁后其血清浓度显示出两相的分布(一相快速的分布紧 接着是一相较慢的分布),其半衰期分别为0.3和3小时左右。该相分布跟随 一个缓慢的排泄,其半衰期为70-100小时。 血清蛋白结合:与白蛋白的结合为90-95%。 组织扩散:在稳态期时,分布量变化为0.6至1.2L/kg。注射放射标记的替考 拉宁后,分布很迅速,首先是皮肤和骨,随后在肾、支气管、肺和肾上腺达 到很高的浓度。替考拉宁可以进入白细胞及提高其抗菌活性。替考拉宁不能 进入红细胞、脑脊液和脂肪。 生物转化:80%以上的量在16天内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 排泄: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几乎全部所给予的替考拉宁量以原形从尿液中排 出。消除半衰期为70至100小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替考拉宁的消除要比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慢。它存在着一个消除半衰期和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24
学员文献阅读2-利奈唑胺VS万古霉素、替考拉宁ppt课件
• 王斌,郭治国,刘桂花,等.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 4508-4510。
2.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作用与万古霉素相 仿。
3.对链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 4.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比万古霉素强4~8倍。
参考文献
• 姚孟英,刑丽华,张庆宪,等.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的临床比 较[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83-2184。
• 贾晓梅,贾淑敏,胡志娟.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 表皮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20):2501-2502。
利奈唑胺疗效优于万古霉素。
安全性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
•腹泻 •头痛 •恶心 •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
安全性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荨麻疹、面部潮红、红人综合症(与输注速率 有关) •耳毒性(耳鸣、眩晕、听力下降) •肾毒性
安全性
替考拉宁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疼痛、血栓性静脉炎) •肝毒性(血清转氨酶增高) •耳毒性(听力丧失、耳鸣、前庭功能紊乱) •肾毒性
利奈唑胺 VS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抗感染药物专业 11-24
主要内容
• 基本特性 • 抗菌谱 • 临床疗效 • 安全性 • 小结
基本特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类
利奈唑胺 噁唑烷酮类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稍优于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稍优于万古霉素随着抗菌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细菌,人类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都是治疗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顶级抗菌药物,被列为限制使用的药物,要求合理使用。
通过综合分析后认为利奈唑胺在某些方面稍优于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linezolid,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生素。
用于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
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并且最接近作用部位。
与其它药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在具有本质性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阳性细菌中,都不易与其它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万古霉素(Vancomycin,INN)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
由高致病性抗青霉素类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抗性表皮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1、治疗经甲硝唑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的假膜性结肠炎。
2、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严重过敏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病例。
3、用于对青霉素高度过敏的个体进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菌性预防。
4、预防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抗性表皮葡萄球菌分布广泛的医疗机构进行有假体植入的外科手术时可能引发的感染。
两种药物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等均具有良好活性。
抗菌谱基本相同。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现已发表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Ovi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并查阅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656例革兰阳性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
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的对比及选择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
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治疗G+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及在MRSA亚组中,临床治愈率、微生物学清除率均优于万古霉
总结
1、目前,万古霉素仍为临床MRSA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利奈唑胺抗菌机制与万古霉素 不同,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且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肾功能异常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2、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看出,万古霉素口服时不会被吸收,口服给药可用于艰难 梭菌性伪膜性肠炎。 3、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PK/PD特点选用(患者年龄、肾 功能、血小板水平、感染部位等情况),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选用利奈唑胺。如果有 条件,可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0.1
2.3
0.3 4.4
3.4
4.2
1.8
2.6
0
替加环素*康≤替4 W唑T胺; ≥*8利N奈W唑T,胺肉万汤古微去霉量甲素稀万释古法霉素替考拉宁 氯高霉浓素度高链浓霉度素庆大霉素 磷霉素呋喃妥因 利福左平氧氟沙星 红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
抗菌疗效比较
抗MRSA组织穿透性和血浆的浓度分布(%)
组织 骨骼 脑脊液 肺泡上皮衬液 炎性渗出液 肌肉 腹膜透析液
肾功能不全患者万古霉素给药剂量
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
监测谷浓度:起始谷浓度的监测:为确保万古霉素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其谷浓度应在第4剂 给药前的30min 进行监测。后续谷浓度的监测:调整剂量后需要再次检测谷浓度,直至患者 在新的剂量方案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至少在第4 剂时进行测定)。一旦患者达到目标谷浓 度时,除非患者临床指标发生急剧变化(如:肾功能的急剧改变等),至少1周测定1次谷浓度。 成人 建议起始剂量为15 mg/kg*次,谷浓度常规推荐10~15 ug/mL,若患者为重症感染等, 可将谷浓度适当提升至15~20 ug/mL。
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
病例数 有效率
6
50%
9
100%
60
80.0%
14
21.4%
49
85.7%
20
85.0%
17 J Infect Dis 1987;1552:187-91
18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1994;4Suppl 1:S1-S30 19 Clin Drug Invest 1996;12:80-7
1998-19991
527
0%
0%
20002
1771
0%
0%
20013 20024 20035 2004-20056 2005-20067
2616 7575 9901
75 13550
0%
0%
0%
0%
0%
0%
0%
0%
0%
0%
S%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家泰, Allan J Weinstein, 杨敏等.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1;811:8-16 2-7. 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总结
利奈唑胺耐药情况
• 利奈唑胺上市不久就发生耐药的报道
总体来说,利奈唑胺对于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保持较 高的抗菌活性,报导的耐药菌株多为肠球菌,也有少 数关于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不敏感的报导.8
8、ExpertOpin.pharmacother.2005613:2315-2326
临床疗效
万古霉素临床适应症
总
结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 分子结构比较
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属糖肽类 抗生素.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比较
轻度肾功能不
全(肌酐清除 率在40-60mL/ 分)
剂量减半,方法是按常规剂量,隔天1次;或 剂量减半,每天1次。
严重肾功能不 剂量为常规剂量的三分之一。按常规剂量给 全(肌酐清除 药,每三天1次;或按常规剂量三分之一给药, 率少于40mL/分 每天1次。 或血液透析者)
利奈唑胺
•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利奈唑胺不需 调整剂量。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
口服不吸收 肌注后生物利用度为94%。 半衰期为 70~100小时
口服吸收快速、完全, 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 半衰期为4.4~5.2h
二、分布
药物的组织穿透比较
万古霉 素
蛋白结合率:30%-55%。 各体液分布广泛(除脑脊液外) 表观分布容积:0.2-1.25L/kg,
替考拉 宁
替考拉宁 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疼痛、血栓性静脉炎,变态反应:皮疹、瘙痒、 发热、僵直、支气管痉挛、过敏反应等,耳、肾毒性较万古霉素低
利奈唑胺 不良反应较轻,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头痛、恶心。 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多与疗程相关(通常疗程均超过2周),有发生 骨髓抑制报道,停药后可恢复。
• 正常情况
抗菌谱 适应症 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抗菌谱
• 1、共同点:临床主要应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 菌属、肠球菌属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
• 2、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同属于糖肽类抗生素,抗 菌谱相似。
• 3、利奈唑胺属于噁唑烷酮类合成抗菌药物。对于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有效。
适应症
万古霉素
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12岁以上)每12小时静注 或口服600mg,儿童患者(刚出生至11岁)每8 小时静注或口服10m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
一.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50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迄今国内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但国外已有发现。
1.抗菌谱: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
厌氧菌,艰难梭菌对革兰阴性菌没有活性。
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的作用比替考拉宁强。
2.药代: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3.适应症: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联合用药: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有抑制作用等。
4.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较大,静滴速度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
5.用法:药品口服不吸收,静滴时必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静滴过快有皮肤反应,浓度过高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可致剧烈疼痛,故不可肌注;
在近十几年被公认为治疗MRSA的一线药物,目前为止全球耐药株只有9珠。
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99%),主要原因是三重杀菌机制:1.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抑制细菌浆内RNA合成。
二.利奈唑胺
一种全新类别的噁唑烷酮类合成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细菌50S亚基上核糖体RNA的23S位点结合,阻止形成70S始动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对耐万古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仍有效。
2.药代: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1%,且呈非浓度依赖性,口服吸收快速、完全,服药后约1-2小时达血浆峰浓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静滴滴注/口服序贯给药无需调整剂量,口服给药时无须考虑进食时间。
给药后药物快速分布于灌注良好的组织,组织穿透力强,能穿过血脑屏障,
3.老年患者≥65岁,肾功能不全患者,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须调整剂量
4.利奈唑胺与类肾上腺素能(拟交感神经)或5-羟色胺类药物有潜在相互作用,利奈唑胺为可逆的、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5.在肺泡中浓度较高,一般用于肺部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6.不良反应较轻,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
停药后可恢复。
客观说,在对付MRS球菌方面的确要比稳可信厉害,但是正是因为太厉害了,在用药数天后,容易造成菌群紊乱,使与其合并使用的抗阴性菌药物失效,往往临床疗效不满意,甚至病人死亡率升高。
这个在美国FDA 早有警告。
2007年3月1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关于利奈唑胺( linezolid,商品名:Zyvox)的安全性警告,警告称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了该药新的安全性信息。
在此临床研究中,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利奈唑胺分别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试验中所有对比抗生素比较,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并且死亡率与病人感染的菌型有关。
单独感染革兰氏阳性菌的病人在对比试验中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同时感染革兰氏阳阴性菌的病人和未感染病菌的研究对象而言,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
因此FDA建议,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在打算使用利奈唑胺的时候应该考虑上述试验研究发现的新的安全性信息,并提醒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注意:因此,在美国利奈唑胺没有被批准用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接触部位感染。
更糟糕的是全球都在报告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目前为止,不下几百株。
国内也有不少报道。
浙江省在2010年就有一例报道。
原因是杀菌机制的单一和人工化学合成。
只能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并且最接近作用部位。
当然,利奈唑胺也有优点,那就是分子量小,组织浓度高,意味着短期使用在组织内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但是在血液里也就浓度很低了。
目前主要用于MRSA感染的病人万古霉素的替代治疗。
如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
另外,在经脑室腹膜分流术的儿童患者中得到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显示,给予单剂或多剂利奈唑胺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差异较大,且未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脑脊液的治疗浓度。
因此,不推荐利奈唑胺经验性用于儿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替考拉宁:也是糖肽类抗生素
1.对金葡菌,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还有梭状芽孢杆菌,和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
耐万古霉素的VanB, VanC等VRE对本品仍敏感。
2.药代:半衰期长,与蛋白的结合为90-95%,能迅速分布到组织中,尤其是皮肤和骨,随后是肾、支气管、肺,肾上腺达到很高的浓度,分布较万古要广,在胆汁中也有浓度。
也较难透过血脑屏障。
3.适应症:①.适用于治疗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或其他抗生素类药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
②.适用于治疗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
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③.也可用于矫形手术中预防革兰阳性菌感染。
本药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平耐药的革兰阳性菌仍有抗菌活性。
替考拉宁抗菌谱同万古霉素相似,对厌氧及需氧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活性。
本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对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菌)、链球菌、肠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JK组棒状杆菌和革兰阳性厌氧菌(包括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和消化球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多数革兰阴性菌、分枝杆菌属、拟杆菌属、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或真菌无效。
4.不良反应较万古霉素少,比较重要的有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听力丧失,前庭功能紊乱。
5.用法用量:可肌注,可静滴,1-3d可0.2-0.4/d,bid,后面0.2 qd维持。
但需指出,替考拉宁存在最致命的一点,就是疗效没有万古和利奈唑胺那么好,治疗初期起效慢,所以不能成为一线用药。
在腹腔感染是其唯一值得推荐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