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的区别

合集下载

利奈唑胺的药理分析综述

利奈唑胺的药理分析综述

利奈唑胺的药理分析综述作者:曲小艺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46-01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

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

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

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

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2 药动学特点利奈唑胺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口服后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近100%,可以经静脉给药-口服方法进行序贯治疗。

利奈唑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分布容积为40~50 L,每12小时口服给药600 mg后0.5~2 h达到血药峰浓度(15~27 mg/L),血药消除半衰期(3.4~7.4 h)较长,且对敏感菌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可一日2次给药。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

文献饱览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时间:2015-04-30 16:54:25来源:丁香园作者:风影相随葡萄球菌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病源微生物之一。

1880 年,苏格兰外科医生Ogston 从临床脓汁标本中分离出了葡萄球菌,根据其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将其形象地命名为葡萄球菌(Staphylo 在希腊语中意为一串葡萄)。

后来,将产生金黄色脂色素和血浆凝固酶的葡萄球菌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

长期以来金葡菌始终是导致各类临床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分离率在许多类型的临床感染病原菌中位居前列,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病原菌之。

MRSA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是金葡菌中耐药性最强的一部分,万古霉素及其同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金葡菌感染,特别是MRSA 感染仅有的几种有效的抗生素,那我们今天就从万古霉素开始说起。

一、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

有50 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耐药菌株少,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99% )。

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 . 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一一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 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 有抑制作用等。

利奈唑胺片的功能主治

利奈唑胺片的功能主治

利奈唑胺片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利奈唑胺片?利奈唑胺片是一种口服抗真菌药物,主要成分是利奈唑胺。

它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由各种真菌引起的感染疾病。

2. 利奈唑胺片的功能主治利奈唑胺片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用途:2.1 抗真菌作用利奈唑胺片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内甾体类似物14α-脱甲基酶的活性,使真菌无法正常合成细胞膜,从而破坏真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抗真菌作用使得利奈唑胺片在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疾病上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2.2 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利奈唑胺片在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它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癣、体癣、股癣等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

利奈唑胺片能够渗透到皮肤深层,直接作用于真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2.3 治疗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利奈唑胺片也可用于治疗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

这两种疾病常常与真菌感染有关,利奈唑胺片能够有效地杀灭头皮上的真菌,减轻头皮屑的产生,缓解头皮瘙痒和红肿等症状,并恢复头皮的健康状态。

2.4 治疗口腔念珠菌病利奈唑胺片还可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病,该病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痛痒和异物感。

利奈唑胺片在口腔部位能有效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口腔健康。

2.5 预防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利奈唑胺片还具有预防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作用。

它能通过抑制这些细菌的细胞膜内甾体类似物14α-脱甲基酶的活性,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感染的风险。

3. 用法用量利奈唑胺片通常以口服的方式使用。

具体的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体情况来定,一般建议如下:•成人: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或依医师指示使用。

•儿童:依医师指导使用。

4. 注意事项在使用利奈唑胺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不适用于对利奈唑胺及其他三唑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期间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腹泻等,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利奈唑胺的功能主治

利奈唑胺的功能主治

利奈唑胺的功能主治简介利奈唑胺是一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属于三唑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内的酯酶系统,阻断真菌合成麦角二酸,从而对真菌产生杀菌活性。

利奈唑胺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良好的药效和安全性,在多种真菌感染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功能主治利奈唑胺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

下面将介绍利奈唑胺在不同真菌感染中的功能主治。

1. 念珠菌感染利奈唑胺对念珠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念珠菌是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体,在口腔、阴道等部位引起感染。

利奈唑胺可以通过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效果。

临床上常用利奈唑胺口服片或局部麻痹剂治疗念珠菌感染。

2. 皮肤真菌感染利奈唑胺也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皮肤真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瘙痒、红斑、脱屑等。

利奈唑胺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并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症状,恢复皮肤健康。

临床上常用利奈唑胺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3. 呼吸道真菌感染利奈唑胺在治疗呼吸道真菌感染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呼吸道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例如白血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利奈唑胺通过口服等途径进入体内,抑制呼吸道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

4. 深部真菌感染利奈唑胺还可以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常见于器官移植、白血病等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真菌进入体内并引起感染。

利奈唑胺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杀死真菌并减轻感染症状。

临床上常用利奈唑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5. 其他真菌感染除上述病症外,利奈唑胺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真菌感染病症,如病毒性肺炎、结核病等。

利奈唑胺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可以对多种真菌感染起到治疗作用。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病原体及药物耐药情况来确定。

注意事项1.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真菌感染时,应遵医嘱使用,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频率进行用药。

2.在使用利奈唑胺的过程中,应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等,以确保药物安全。

3.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期间,应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葡萄球菌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病源微生物之一。

1880 年,苏格兰外科医生Ogston 从临床脓汁标本中分离出了葡萄球菌,根据其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将其形象地命名为葡萄球菌(Staphylo 在希腊语中意为一串葡萄)。

后来,将产生金黄色脂色素和血浆凝固酶的葡萄球菌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

长期以来金葡菌始终是导致各类临床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分离率在许多类型的临床感染病原菌中位居前列,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病原菌之一。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是金葡菌中耐药性最强的一部分,万古霉素及其同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金葡菌感染,特别是MRSA 感染仅有的几种有效的抗生素,那我们今天就从万古霉素开始说起。

一、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 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

有50 年临床应用经验, 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感染的一线用药,耐药菌株少,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99%)。

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 次0.5g,每6 小时1 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 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 有抑制作用等。

利奈唑胺的临床药学ppt课件

利奈唑胺的临床药学ppt课件
9
二、利奈唑胺的化学结构
3’-氟苯-4’吗啉
恶唑烷酮
5-次甲基乙酰胺
10
目前上市的恶唑烷酮类药其基 本结构是恶唑环并在5位上具有5-次甲基 乙酰胺侧链,3位上具有3’-氟苯基侧链。
11
中文名 利奈唑胺 依哌唑胺
外文名 Linezolid Eperzolid
只有利奈唑胺已上市。
R
12
三、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2、由于缺乏对二种主要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的临 床意义的认识,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奈唑胺 应权衡用药与其代谢物蓄积潜在危险间的利弊。
29
3、利奈唑胺及其二种代谢产物都可通过透析 清除。没有有关腹膜透析影响利奈唑胺药 动力学特性的资料。
4、利奈唑胺给药后3小时开始透析,在大约3 小时的透析期内约30%的剂量可清除。因 此,利奈唑胺应在血透结束后给药。
药物浓度 (mg/L) 血浆/血清 组织/体液 穿透率(%)
13.4
25.1
200
18.3
16.4
104
15.8
8.6
60
15.8
13.4
94
脑脊液4
10 mg/kg ( 600 mg) IV (4-5剂) 10.3
7.5
71
腹膜透析液5
600 mg PO (1剂)
11.2
6.9
61
* 健康人药代动力学数据及药物体外抗菌活性不一定与临床疗效有关。 23
30s核糖体抑制剂 四环族类(包括替加环素) 氨基糖苷类
13
Neu. Science 1992;257:1064.
四、大环内酯类的作用机理
大环内酯类阻止肽基tRNA从受点(A位)向供点 (P位)转运,从而阻止转肽和mRNA位移。

利奈唑胺的区别

利奈唑胺的区别

• • 利奈唑胺或静注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 Clinical Therapeutics/Volume 36, Number 9, 2014 • SCI 影响因子2.95
球菌(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治疗方案中 :卫生经济学评价
结果: This phase4 clinical trial conductedin patients with MRSAconfirmed nosocomial pneumonia revealsthat lin ezolid- compared with vancomycin-treated patients had similar HCRU and total overall costs. Fewer patients developed renal failure during the study while takinglinezolid compared with vancomycin, and patients with a documented MSAE or renal failure had increased HCRU and costs. In summary, linezolidmay be a cost-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y in MRSA-confirmed nosocomial pneumonia.
利奈唑胺的定义
• • • •
是继磺胺和喹诺酮后,第三类结构全新的合成抗菌药 属于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 与其他抗菌药几乎无交叉耐药;
• 良好的抗菌活性,全面覆盖了革兰G+球菌
• 被认为是解决G+菌多药耐药的新方向和新希望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三者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三者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关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一.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50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迄今国内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但国外已有发现。

1.抗菌谱: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

厌氧菌,艰难梭菌对革兰阴性菌没有活性。

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的作用比替考拉宁强。

2.药代: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3.适应症: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联合用药: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有抑制作用等。

4.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较大,静滴速度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5.用法:药品口服不吸收,静滴时必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静滴过快有皮肤反应,浓度过高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可致剧烈疼痛,故不可肌注;在近十几年被公认为治疗MRSA的一线药物,目前为止全球耐药株只有9珠。

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99%),主要原因是三重杀菌机制:1.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抑制细菌浆内RNA合成。

利奈唑胺及与万古、替考拉宁组织分布差异

利奈唑胺及与万古、替考拉宁组织分布差异

时间依耐型抗菌药物利奈唑胺给药方案的理解一、给药方案理解1.≥12岁及成人0.6g.q12h静滴2.新生儿-11岁儿童10mg/kd/d q8h静滴3.静滴=口服理解:在有限的临床经验中,6例儿童患者中的5例(83%),利奈唑胺对其所感染的革兰阳性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μg/mL,经利奈唑胺治疗获得临床痊愈。

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间利奈唑胺的清除率和全身药物暴露量(AUC)表现出更大的个体间差异。

对未获得最佳临床疗效的儿童患者,尤其对于利奈唑胺最低抑菌浓度为4μg/mL的病原体,在评价临床疗效时,应考虑到患儿较低的全身药物暴露量、感染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其基础疾病(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儿童和用法用量)。

由上图利奈唑胺药物代谢曲线可知12hn内,C血药≥4μg/mL,故成人应用q12h给药。

新生儿-11岁儿童药物消除速率加快,故建议q8h给药。

二、品种优势1.药物结构小,组织分布广,利奈唑胺组织穿透性好,尤其在肺泡衬液内药物浓度高。

对革兰阳性球菌包括MRSA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推荐用于各种MRSA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包括:SSTI、肺炎、骨关节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见下表:2.能透过BBB3.副作用相对少4.不经肝药酶代谢,相互作用少5.相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更稳定、抗MRSA作用更强6.不易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5.抗菌谱更广,见下表三、药动学参数1.吸收F100% 不受食物影响Tmax1-2h2.分布Vd40-50L Vss0.6L/kg BPB31% 非浓度依耐性AB3.代谢不经肝药酶代谢氧化开环,代谢成两种酸性代谢产物4.排泄主要以酸性代谢物A/B形式尿液排泄,其中原型排泄占30%,肾小管重吸收比例大四、主要ADE、禁忌及劣势1.价格昂贵453元/瓶06g 300ml/瓶2.ADE 腹泻、头痛、恶心万古霉素万古霉素肺组织浓度低是临床治疗MRSA肺炎失败率高达40%以上的原因之一。

新药“利奈唑胺”的详细介绍

新药“利奈唑胺”的详细介绍

1. 摘自CDC. Available at: /ncidod/dhqp/ar_mrsa_ca_clinicians.html#1. 2. Tambyah PA, et al.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3;24:436-8. 2003;24:4363. Campbell AL, et al.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3;24:427-30. 2003;24:427-
1.ATS/IDSA. 1.ATS/IDS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388-416. 2005;171:388-
不适当初始抗生素治疗将导致 病死率显著提高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
70
60.8
危重患者 危重患者 2
适当初始抗生素治疗 不适当初始抗生素治疗
检出率65.3%) (1995~2006 25374株金葡菌 MRSA检出率 ~ 株金葡菌 检出率 )
90检 出 率 ( % ) NhomakorabeaMRSA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IC U
中国CHINET(2006) 中国CHINET(2006)
MRSA感染的危害 感染的危害
• MRSA感染可能 MRSA感染可能
MRSA在全球日益播散 在全球日益播散
ICU患者 ICU患者MRSA感染占院内金葡菌感染的比例,1995-2004* 患者MRSA感染占院内金葡菌感染的比例 1995感染占院内金葡菌感染的比例,
* 资料来源 : NNIS系统。 系统。
摘自CDC. Available at: /ncidod/dhqp/ar_mrsa_data.html.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2015.08.25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2015.08.25

12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监测点
配伍禁忌
万古霉素在pH3~5环境下稳定,故不宜与碱性药物合并输注,包 括下列药物:氨茶碱、磷酸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以及碱性溶液 等。 由于万古霉素为阳离子药物, 故一般不应与其他经肾小管、 排泄阳离子的药物合用,例如二甲双胍、 曲司氯胺等。 由于万古霉素能增强神经肌肉阻断作用,故当与雷库溴胺等阻断 剂合用时应调整阻断剂剂量。 万古霉素与华法令合用时会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增大出血风险, 万古霉素可使华法令作用增强 45%。
22
替考拉宁
简介
结构
替考拉宁是糖肽类抗菌 物,被广泛用于治疗 耐药G+菌感染,包括肺 炎、脓毒血症、心内膜 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等, 并且对耐甲氧西林葡萄 球菌(MRSA)感染与 现有糖肽类其他药物同 样有效,组织穿透率改 善,而肾毒性显著为 低。
23
替考拉宁
药代动力学
吸收:替考拉宁在口服时是不会被吸收的。在肌注后的生物利用度为94%。 分布:人静注替考拉宁后其血清浓度显示出两相的分布(一相快速的分布紧 接着是一相较慢的分布),其半衰期分别为0.3和3小时左右。该相分布跟随 一个缓慢的排泄,其半衰期为70-100小时。 血清蛋白结合:与白蛋白的结合为90-95%。 组织扩散:在稳态期时,分布量变化为0.6至1.2L/kg。注射放射标记的替考 拉宁后,分布很迅速,首先是皮肤和骨,随后在肾、支气管、肺和肾上腺达 到很高的浓度。替考拉宁可以进入白细胞及提高其抗菌活性。替考拉宁不能 进入红细胞、脑脊液和脂肪。 生物转化:80%以上的量在16天内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 排泄: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几乎全部所给予的替考拉宁量以原形从尿液中排 出。消除半衰期为70至100小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替考拉宁的消除要比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慢。它存在着一个消除半衰期和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24

抵御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新药——利奈唑胺

抵御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新药——利奈唑胺

5S h i nJ , o n e ema M Ye ma s ND, al y N , ta . r v n in o T e J e 1 P e e t f l o
ule sb s c r y eome rz l n a —rs a in susn o — s ・ p a oe i t— i k p te t i g n n ・ e-
lc ie N A Ds a d C e t S I n OX 一2 n i i r . v ih b t s Am s t e . o J Ga r n o
tr l 2 0 . 01: 01 eo , 0 6 1 7
( 收稿 :09 _3 l 修回 :0 9_ 5 2 0 .0 一 8 2 o _0 — )
膜病变 较高 , 口服小 剂 量 阿 司 匹林 可 以直 接 引起 胃黏膜损 伤及病 变 , 是 导致 老 年人 消化 道 出血 这
o arxni hat ujc gd6 o7 er Ci r poe el ysb t ae 5t 5yas. l n n h es n
Th r,00 28: 40 e 2 6; 3
可导致 消化道 出血 。老年人 易发生 消化道 出血 还 与血 管动 脉硬 化 、 功能 下 降 、 环 功能 减退 , 心 循 以
及 胃黏膜 中 P G合成 减少 有关 。老年 人潜 在 胃黏
l ma y rs N A D ) adgs ort t e —te f m tr d g ( S Is ,n at po c v O hr a o u r ei C -
A,ta . h s o it n o l o a trp lr if cin a d e 1 T e a s c ai fHei b ce y oi n e t n o c o n n s r i a n i - n a o t o d la t — if mmao y d u s i e t le i・ e l tr r g n p 奥 美 拉 唑 的左 旋 异 构 体 , S 作用更好 于其 它 P I P。通 过 抑 制 质 子 泵 , 用 于 作 泌酸 的最 后环节 , 强力 降低 胃酸分泌 , 具有 高度选

利奈唑胺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利奈唑胺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利奈唑胺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01 利奈唑胺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

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

与其它药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02 利奈唑胺说明书摘要1.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HAP;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CAP,包括伴发的菌血症,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的菌株)、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包括伴发的菌血症;仅用于治疗已确诊或高度怀疑敏感菌所致感染。

2. 用法: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12岁以上)每12小时静注或口服(片剂或口服混悬剂)600mg。

03 利奈唑胺超说明书使用超适应症腹腔感染:Birmingham等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非比较性、非随机同情用药的研究项目,纳入796例患者,包括120例腹腔内感染(15.1%)病人,致病病原体包括VRE(66.3%)和MRSA(22.1%)。

结果表明,临床治愈率和微生物学成功率分别为91.5%和85.8%,利奈唑胺提供了高临床治愈率和微生物学成功率,具有非常好的总体耐受性。

2017年世界急诊外科学会的腹腔内感染管理指南建议,对于肾功能正常的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重症患者,如果存在VRE感染风险(包括既往肠球菌感染或定植、免疫功能低下、ICU 住院时间长或近期暴露于万古霉素),其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建议为利奈唑胺给药或达托霉素治疗。

利奈唑胺稍优于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稍优于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稍优于万古霉素随着抗菌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细菌,人类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都是治疗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顶级抗菌药物,被列为限制使用的药物,要求合理使用。

通过综合分析后认为利奈唑胺在某些方面稍优于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linezolid,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生素。

用于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

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并且最接近作用部位。

与其它药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在具有本质性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阳性细菌中,都不易与其它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万古霉素(Vancomycin,INN)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

由高致病性抗青霉素类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抗性表皮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1、治疗经甲硝唑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的假膜性结肠炎。

2、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严重过敏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病例。

3、用于对青霉素高度过敏的个体进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菌性预防。

4、预防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抗性表皮葡萄球菌分布广泛的医疗机构进行有假体植入的外科手术时可能引发的感染。

两种药物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等均具有良好活性。

抗菌谱基本相同。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现已发表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Ovi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并查阅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656例革兰阳性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

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的对比及选择

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的对比及选择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
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治疗G+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及在MRSA亚组中,临床治愈率、微生物学清除率均优于万古霉
总结
1、目前,万古霉素仍为临床MRSA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利奈唑胺抗菌机制与万古霉素 不同,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且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肾功能异常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2、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看出,万古霉素口服时不会被吸收,口服给药可用于艰难 梭菌性伪膜性肠炎。 3、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PK/PD特点选用(患者年龄、肾 功能、血小板水平、感染部位等情况),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选用利奈唑胺。如果有 条件,可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0.1
2.3
0.3 4.4
3.4
4.2
1.8
2.6
0
替加环素*康≤替4 W唑T胺; ≥*8利N奈W唑T,胺肉万汤古微去霉量甲素稀万释古法霉素替考拉宁 氯高霉浓素度高链浓霉度素庆大霉素 磷霉素呋喃妥因 利福左平氧氟沙星 红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
抗菌疗效比较
抗MRSA组织穿透性和血浆的浓度分布(%)
组织 骨骼 脑脊液 肺泡上皮衬液 炎性渗出液 肌肉 腹膜透析液
肾功能不全患者万古霉素给药剂量
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
监测谷浓度:起始谷浓度的监测:为确保万古霉素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其谷浓度应在第4剂 给药前的30min 进行监测。后续谷浓度的监测:调整剂量后需要再次检测谷浓度,直至患者 在新的剂量方案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至少在第4 剂时进行测定)。一旦患者达到目标谷浓 度时,除非患者临床指标发生急剧变化(如:肾功能的急剧改变等),至少1周测定1次谷浓度。 成人 建议起始剂量为15 mg/kg*次,谷浓度常规推荐10~15 ug/mL,若患者为重症感染等, 可将谷浓度适当提升至15~20 ug/mL。

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VS利奈唑胺

作用机制:利奈唑胺与细菌50S亚基的 23S核糖体RNA上的位点结合,从而阻 止形成功能性70S始动复合物,后者为 细菌转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药理毒理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但与
青霉素类及头孢类不同。万古霉素与 细胞壁肽聚糖的前体D-丙氨酰-D-丙氨 酸紧密结合,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
其他--延长输注
• 头孢吡肟 • 头孢他啶 • 美罗培南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万古霉素
--《热病》
其他--ADR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其他—ADR及注意事项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急性肾功能不全(0.5%),间质性肾炎 (频率不明) 过敏(0.1-2%):皮疹、瘙痒、潮红
静滴时间至少60min
避免与耳、肾毒性药物合用
用法用量-特殊情况
用法用量-特殊情况
老年人:利奈唑胺的药物动力学性质在老年患者(≥65岁)中无显著改变。 所以,在老年患者中无需剂量调整。 肾功能不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其原形药物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 学性质不发生改变。肾功能不全者,二种主要代谢产物可能产生蓄积,且蓄 积随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无论肾功能如何,患者都能获得相 似的利奈唑胺血浆药物浓度,因此无须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调整剂量。由于缺 乏对两种主要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的临床意义的认识。对肾功能不全者应权 衡使用利奈唑胺与其代谢物蓄积潜在风险间的利弊。 利奈唑胺及其两种代谢产物都可通过透析清除。利奈唑胺给药后3小时开始 透析,在大约3小时的透析期内约30%的药物剂量可清除。因此,利奈唑胺 应在血透结束后给药。 肝功能不全:对7位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Child-Pugh分级A或B)的研究 表明,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未见改变。根据现有的资料,无须对轻至 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调整剂量。尚未对肝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评价利奈唑胺 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使用前后要冲管:5%GS、0.9%NS、乳酸林格液。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比较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比较

轻度肾功能不
全(肌酐清除 率在40-60mL/ 分)
剂量减半,方法是按常规剂量,隔天1次;或 剂量减半,每天1次。
严重肾功能不 剂量为常规剂量的三分之一。按常规剂量给 全(肌酐清除 药,每三天1次;或按常规剂量三分之一给药, 率少于40mL/分 每天1次。 或血液透析者)
利奈唑胺
•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利奈唑胺不需 调整剂量。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
口服不吸收 肌注后生物利用度为94%。 半衰期为 70~100小时
口服吸收快速、完全, 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 半衰期为4.4~5.2h
二、分布
药物的组织穿透比较
万古霉 素
蛋白结合率:30%-55%。 各体液分布广泛(除脑脊液外) 表观分布容积:0.2-1.25L/kg,
替考拉 宁
替考拉宁 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疼痛、血栓性静脉炎,变态反应:皮疹、瘙痒、 发热、僵直、支气管痉挛、过敏反应等,耳、肾毒性较万古霉素低
利奈唑胺 不良反应较轻,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头痛、恶心。 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多与疗程相关(通常疗程均超过2周),有发生 骨髓抑制报道,停药后可恢复。
• 正常情况
抗菌谱 适应症 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抗菌谱
• 1、共同点:临床主要应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 菌属、肠球菌属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
• 2、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同属于糖肽类抗生素,抗 菌谱相似。
• 3、利奈唑胺属于噁唑烷酮类合成抗菌药物。对于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有效。
适应症
万古霉素
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12岁以上)每12小时静注 或口服600mg,儿童患者(刚出生至11岁)每8 小时静注或口服10mg/kg。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奈唑胺属于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独特。

与传统的抗生素不同,它并非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或者抑制核酸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而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达到杀菌效果。

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利奈唑胺对于一些耐药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在临床应用中,利奈唑胺常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比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等。

对于这些耐药菌感染,传统的抗生素往往疗效不佳,而利奈唑胺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治疗肺炎方面,利奈唑胺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对于由MRSA 引起的肺炎,其疗效较为显著。

研究表明,利奈唑胺能够快速渗透到肺部组织,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从而有效地杀灭细菌,缓解患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中,利奈唑胺也有出色的表现。

对于那些由耐药革兰阳性菌导致的复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脓肿等,利奈唑胺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

然而,利奈唑胺在临床使用中也并非毫无问题。

首先,其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能出现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等。

因此,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等指标。

另外,长期使用利奈唑胺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延缓耐药性的出现,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利奈唑胺的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关于利奈唑胺的药物相互作用,也需要引起重视。

它可能会与一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例如,与某些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5-羟色胺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在临床研究中,对于利奈唑胺的剂量和疗程也在不断探索和优化。

不同的感染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都可能影响利奈唑胺的最佳使用剂量和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奈唑胺的定义
• 是继磺胺和喹诺酮后,第三类结构全新的合成抗菌药 • 属于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 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 • 与其他抗菌药几乎无交叉耐药;
• 良好的抗菌活性,全面覆盖了革兰G+球菌
• 被认为是解决G+菌多药耐药的新方向和新希望
利奈唑胺的抗菌谱
利奈唑胺的用法
区别一
利奈唑胺注射液的价格
恒捷
• 200mg/100ml袋 • 92-106元/袋 • 每次需要600mg,需276-312

斯沃
• 600mg/300ml袋 • 需387元
区别二
利奈唑胺注射液的质量
恒捷
• PH值5.0 • 含量102.4% • 杂质0.68% • 渗透压302mosm/kg
斯沃
• PH值4.8 • 含量101.3% • 杂质0.76% • 渗透压292mosm/kg
• 比较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所致院内获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肺炎
• (包括健康护理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共入选
156个研究中心,
• 入选1225例患者,448例确诊MRSA肺炎,其中339例患
者符合条件纳入首要分析。
• 主要终点是评估PP人群研究结束(EOS)时临床疗效。
• 发表于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影响因子8.9
• 含有晶体稳固剂专利,降低药物降

区别三
利奈唑胺注射液的疗效
恒捷
• 因为新药,暂无相关临床研
究,对其疗效做出评估
斯沃
• 有相关文献支持其疗效,列
举如下。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of patients treated for nos ocomial pneumonia caused by methicillin-
利奈唑胺注射液 恒捷VS斯沃
杨桥 遂宁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利奈唑胺的定义
• 是继磺胺和喹诺酮后,第三类结构全新的合成抗菌药 • 属于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 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 • 与其他抗菌药几乎无交叉耐药;
• 良好的抗菌活性,全面覆盖了革兰G+球菌
• 被认为是解决G+菌多药耐药的新方向和新希望
similar HCRU and total overall costs. Fewer patients developed renal failure during the study
while takinglinezolid compared with vancomycin, and patients with a documented MSAE or renal failure
had increased HCRU and costs. In summary, linezolidmay be a cost-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y in MRSA-confirmed nosocomial pneumonia.
• 此项研究根据IV期、双盲、随机、活性对照、多中心临床
•你怎么选呢?
经典ZEPHyR研究显示, 治疗MRSA院内肺炎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剂量优化的
万古霉素
90% 80% 70%
83.3% 69.9%
80.1%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67.8%
60% 57.6%
54.8%
50%
46.6%
44.9%
40%
30%
20%
10%
0%
成功/治愈 成功/治愈+改善 成功/治愈 成功/治愈+改善
治疗的患者中,肾功能衰竭在利奈唑胺组发生率较低,更
常见于万古霉素组。综上所述,利奈唑胺除了良好的疗效 ,中度-重度不良事件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更低,更 有利于减少治疗支出,对于确诊为MRSA感染的NP患者更 具支出-获益比优势。
• ZEPHyR研究(全球最大的MRSA院内肺炎研究):Ⅳ期
、双盲、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 secondary analysis o 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vancomycin a ndlinezolid.

• 利奈唑胺或静注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治疗方案中 :卫生经济学评价
• Clinical Therapeutics/Volume 36, Number 9, 2014
• SCI 影响因子2.95
结果: This phase4 clinical trial conductedin patients with MRSAconfirmed nosocomial pneumonia revealsthat lin ezolid- compared with vancomycin-treated patients had
试验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对比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 的MRSA NP住院患者结果,展开疗效和不良事件的卫生
经济学分析。总体而言,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组之间 的HCRU和总体支出相似;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相比
,药物支出显著更高,但透析支出显著更低。出现肾功能
衰竭的患者相较于未出现者,总体治疗费用高。随机接受
区别四
利奈唑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恒捷
• 不良反应基本一致,主要在
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有细 微差别
斯沃
• 1、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 • 2、可引起儿童眩晕 • 3、腹痛、皮疹等
小结
• 综上,斯沃为原研药,在工艺及疗效上,有其优势。 • 恒捷为国产药,在工艺上没有明显差距,主要在于需
要进一步明确疗效,完善相关临床对比试验,有价格 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