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过程检验管理程序
过程、成品和出厂质量检验管理方案
过程、成品和出厂质量检验管理方案温州市九特阀门有限公司产品制程质量控制方案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制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
使处于生产线的不同阶段半成品都符合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防止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稳定产品质量。
现制定以下一、目的明确制程检验作业程序,对产品进行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范围适用于生产线各加工工序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的过程三、相关部门职责1品管部负责产品制程中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与执行和质量记录保存。
2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
①生产部各级管理人员应随时检查、稽核生产作业的质量状况,对异常及时进行排除或协助相关部排除。
②负责制程点检验区域的生产秩序,以及不良品的改善与纠正措施的执行。
③维护、保养设备与工装,确保其正常运作。
3.技术门①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的控制、工艺技术更改的控制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
②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文件,完善图纸管理制度。
③不定期对作业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④协同质检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4.采购部①保证供方交货准时性,提高采购产品合格率。
②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各类采购产品的质量监督、质量改进及改进结果的验收,以及质量索赔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③合格供应商协作配套能力调查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四、工作程序1制程自主检验制程中每一位操作者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质量异常时应即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质检人员和车间主任,共同分析原因及处理对策。
车间主任或主管均有督促所属员工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员工各制程质量,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外,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水准,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2首件检验操作者要严格按《首件检验制度》执行,对所生产的首件零件实施自主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后,送检验员检验。
这对于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线切割等设备靠编程和刀具来保证加工质量的,以及冲床等靠模具保证质量的批量产品,尤为重要。
产品质量检测程序
产品质量检测程序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描述产品质量检测程序,以确保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
该程序将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生产过程。
2. 质量标准和要求在制定产品质量检测程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这些标准和要求应基于行业规范、客户需求以及公司内部的质量目标。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这些标准和要求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3. 原材料采购在原材料采购阶段,我们将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检测程序:-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 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确保其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能力。
- 进行样品检测:从供应商处获取样品,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样品符合质量标准。
- 签订合格供应协议:与供应商签订合格供应协议,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并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 生产过程控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测程序:- 设立质量控制点:在生产过程中设立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测。
- 进行过程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定期检验,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 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化的质量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建立纠正措施: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及时采取。
5. 产品测试和验证在产品生产完成后,我们将进行产品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产品测试和验证的质量检测程序:- 进行样品测试:从生产批次中抽取样品进行质量测试,确保样品符合标准。
- 进行功能测试: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客户需求。
- 进行可靠性测试:对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验证其在预期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 进行认证和验证:根据产品的特定要求,进行相关的认证和验证,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生产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检验管理制度一、总则1.本制度主要规范和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检验环节,包括原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等。
3.本制度的执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工作。
二、检验工作流程1.检验计划编制(1)每个生产任务开始前,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并明确相关的检验目标、标准和方法。
(2)由质量部门负责编制检验计划,并与相关生产部门进行协调和确认。
2.检验样品采集(1)根据检验计划,从生产过程中随机采集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采集的样品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保存和标识,确保样品的完整和准确性。
3.检验项目执行(1)按照检验计划,对样品进行相应的检验项目执行,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2)检验项目的执行人员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验结果判定(1)根据检验项目的执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则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2)检验结果的判定应由有关部门进行,并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判断和记录。
5.检验报告编制(1)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报告的审批和签字。
(2)检验报告的编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文案能力,并确保报告的准确和完整。
6.检验记录保存(1)检验记录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存,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2)检验记录的保存期限根据产品的性质和相关政策进行确定。
三、检验工作责任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检验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验工作。
2.生产部门负责为质量部门提供所需的生产数据和支持,并协助质量部门完成检验任务。
3.检验项目执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并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工作。
4.检验结果的判定应由有关部门进行,并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判断和记录。
5.相关部门应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产品质量检验程序
产品质量检验程序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产品质量检验的程序,包括质量检验的目的、流程、方法和结果评估等方面。
一、质量检验的目的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通过检验,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质量检验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质量检验的流程质量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取样、测试、评估和记录等步骤。
1. 取样:根据检验标准和要求,从生产线上随机选取代表性样品。
2. 测试:对取样的产品进行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测试,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3. 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和预设的质量标准,判断产品的合格性,并记录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4. 记录:将检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检验结果、检验员等。
三、质量检验的方法产品质量检验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工具,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1.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检查是否有瑕疵、变色、变形等表面缺陷。
2. 功能性检验: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如电器产品的电流、电压测试,机械产品的运转试验等。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其他专业的检验方法,如X射线检测、声波检测、拉力测试等。
四、质量检验结果评估在质量检验中,根据检验结果的合格与否,可以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1. 合格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可以正常出货或投入市场。
2. 不合格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修复、重新制造或报废等。
对于不合格品,企业需要追溯其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质量检验的重要性质量检验在产品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可以发现和排除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2. 提高客户满意度:优质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引导语: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的生命,为了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贯彻执行国家质量方针政策。
下面为你带来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行本企业质量方针、政策、目标以及计划,并组织贯彻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质量检验程序:1.1检验程序主要有原材料、工序(过程检验)、成品、三个环节进行检验。
1.2各流程环节检验,用检验报告单和其它相关表单进行严格记录,交品检部备案存档。
1.3工作程序:1.3.1原材料检验:1.3.1.1材料进厂时,应对材料的供货厂家、材料名称、型号、等级、数量、日期、价格等进行核查,并按发布的检验标准对材料进行检验。
1.3.1.2检验结果应书面记录,填写原材料《入库检验记录表》详细注明检验情况。
1.3.1.4仓库保管员依据《入库检验记录表》确定是否进仓,物料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入库,仓管员必须对入库检验做好汇总记录,对物品做好标识,分类放置,妥善保管。
1.3.2工序检验(过程检验):1.3.2.1生产员工接受到生产任务的同时,必须要了解产品的型号、规格、数量、设计图纸以及工艺要求,按要求生产。
不能随便改变流程和要求。
1.3.2.2生产人员领取材料时,注意观察材料是否合格。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车间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并及时反馈。
1.3.2.3机具车间主要原材料上总装线前必须100%全检。
1.3.2.4制造部、产品检测部负责对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按照产品工序质量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和监督。
对各工序进行巡查和抽样检查,并作好记录。
1.3.2.5各工序生产人员严格进行首检、自检、交接检,如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停止生产,及时上报有关负责人,进行检验隔离,作好工序检验记录,保证各工序生产质量。
1.3.3成品检验1.3.3.1产品组装完成后,将成品放至待检验区,质检员按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品检部随着成品的生产批次,随出随检。
1.3.3.2成品全部检验,检验结果要求书面记录,填写“成品检验记录表”,并出具检验结论。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产品实现的必需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和用于生产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职责综合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控。
生产部负责产品特性的监控和测量。
4.工作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含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监视和测量及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1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监视、测量,可采用调查、了解、分析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
4.1.2对产品实现各过程的监视、测量,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为“焊接、组装、调试”过程进行重点监视和测量。
质检部负责制定焊接、组装、调试的技术规范、测试指标及数据记录等。
4.1.3生产过程的测量和监视a) 生产部门负责使用控制图,对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布进行趋势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b) 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生产部门应及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单》,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4.2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4.2.1综合部编制检验指导书,明确检验点、控制频率、抽样方案、控制项目、监测方法、使用的计量器具设备等。
4.2.2进货验证对购进的材料,仓库管理员核对送货单,确认财产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置于待检区或挂上“待检品”牌予以标识和区分。
并填写《送检单》交有关部门检验,具体内容见《采购控制程序》。
4.2.3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4.2.3.1对于生产和组装线上的产品,按规定要求设置质量控制点,按规定间隔依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在产品上贴上工号标签,对关键过程由检验员进行检验,在产品上贴上检验员工号标签,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如不合格则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出厂检验过程管理制度
出厂检验过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出厂检验过程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出厂合格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产品的出厂检验过程管理。
三、出厂检验过程管理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质量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出厂检验过程,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3.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验过程,确保检验工作按要求进行。
四、出厂检验过程管理流程1. 建立检验计划:生产部门在生产计划中确定出厂检验时间、方法、要求。
2. 准备检验环境和设备:质量部门负责提供检验环境和设备,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开展检验工作: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生产人员进行产品检验,确保检验方法和要求得到严格执行。
4. 处理检验结果:质量部门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产品的合格性。
5. 记录和归档:各部门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日后查证。
五、出厂检验过程管理要求1. 执行标准化检验:对每个产品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确保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2. 严格检验记录: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要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或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汇报上级部门。
4. 不合格品处置:对于不合格产品,要按照企业规定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5. 持续改进:对检验过程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提高出厂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出厂检验过程管理考核1. 定期评估:质量部门要定期对出厂检验过程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2. 检查结果处理:对评估和检查结果,要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考核记录:对评估和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出厂检验过程管理制度改进1. 改进建议收集:质量部门要主动收集各部门的改进建议和意见,为制度改进提供依据。
2. 制度修订完善:对于出厂检验过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一、引言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流程。
该程序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货的全过程,并包括了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要求。
二、原材料采购1. 原材料供应商评估在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时,应对其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 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稳定性2. 原材料接收检验在原材料到货后,应进行接收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外观检查- 尺寸和分量检测- 化学成份分析- 物理性能测试三、生产过程控制1. 设备校验和维护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2. 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监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温度和湿度监测- 生产速度和压力监测- 原材料投入量和混合比例监测3. 抽样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抽样检验,以验证产品的质量。
抽样检验的频率和标准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要求确定。
四、成品检验1. 成品外观检查成品应进行外观检查,以确保其外观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 功能性能测试成品应进行功能性能测试,以确保其满足产品设计和客户的要求。
3. 包装检验成品的包装应进行检验,以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符合标准要求。
五、记录和报告1. 质量记录所有的质量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应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原材料检验记录- 生产过程监控记录- 成品检验记录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进行再加工或者修复- 进行退货或者报废- 进行供应商追责3. 质量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提交质量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质量检测结果统计- 不合格品处理情况- 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六、培训和改进1. 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PR-10 产品检验管理程序
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检验),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
2.范围
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监视和测量(检验)。
3.职责
3.1质量与售后服务部----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义
4.1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4.2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5.作业程序
5.1进料物品的监视和测量(检验):
5.1.1仓管员收到进料,核对实物品名、规格、数量,无误后即可通知质检部进行进料检验。
5.1.2质检部门检验员按《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检验,并将结果记录于《原材料检验记录表》。
5.2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检验):
a)作业员按照生产任务要求进行生产,并对半成品进行自检。
b)质检部门按《半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分别记录于《开料工序巡检记录表》、《拉伸工序巡检记录表》、《钎焊/打底工序产品交接验收单》、《抛光工序产品交接验收单》。
7.2巡检记录表(QR—36)
7.3成品检验记录表(QR—37)
产品监视和测量流程图
5.3成品的监视和测量(检验):
质检部按《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成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成品检验记录表》。
5.4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6.相关文件
6.1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6.2半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6.3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6.4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7.记录
7.1原材料检验记录表(QR—35)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全员质量意识,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优质产品,此产品质量在每一道的工序中能在严格状态下运行,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外购材料、配件的检验1、入厂后,由采购部门报检。
报检时,应提供商品名称、产品名称、规格、材质、采购数量、质量证明等相关资料,检验机构凭报检单按照抽样检验规定进行取样。
采购部门因市场原因无法索取质量证明时,可由供应商复制原件,并加盖供应商公章。
无质量证明时,检验人员可以拒检。
2、部门应按检测项目,验收标准进行检验,并在检验报告中详细记载结果,注合格或不合格,对于无法检验的项目,由检验部门负责委托检验。
3、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凭检验报告办理入库,不合格的不准入库。
入厂经检验不合格时,检验部门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通知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按程序向供货商提出办理换、退手续。
二、外购主要配件检验主要配件入厂后,由采购部门报检,并提供供应商名称、配件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级等相关证明资料,由使用单位质量检验机构负责按验收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凭检验报告办理入库。
不合格时,由质量部门以书面形式通知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办理换、退手续。
三、其他外购材料、配件按第二款规定执行,不合格的不准入库,不准使用。
四、需让步接收的材料、配件,必须由采购部门提出申请,技术质量部确认后由工程师批准,方可办理让步接收入库。
五、如主要原材料缺乏,需其他材料代用时,应由生产制造单位提出申请,技术质量部同意,总工程师批准方可投放使用。
六、原材料、配件检验人员应对其检验的材料、配件做好记录,建立检验台帐,载供商名称、材料、配件名称、规格、材质、质量等级、数量、检验日期等备查。
七、已投入生产的原材料、配件,在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八、未经准许擅自使用不合格的材料、配件时,将追究责任者的责任,并由责任者承担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由于检验差错,造成的损失由检验人员承担责任。
过程质量检验管理准则
过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1过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对过程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和试验,以验证过程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 职责2。
1质检部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难,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负责检验和试验的委托。
2。
2 相关部门负责协助质量检验员进行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工作程序3.1过程件的质量检验执行“三检制”的检验制度,即:操作者日常的自检、班组长对本组各工序的互检和下道工序对上到工序质量的互检、质量检验员的专检。
3.2专职检验员对产品实行首件检验,合格后允许批量加工,并填写首检单做好首检标识。
加工过程中专职检验员须进行巡检,频次每班至少抽查3次,做好巡检记录。
每道工序完工后,质量检验员做好合格产品的标识,质量检验员签字认可。
3。
3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由质量检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验证单",并对不合格进行标识隔离。
质量检验部负责组织技术部有关技术人员参与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具体按《不合格品控制制度》的规定执行。
3.4 当某些检验和试验项目本不能进行时,由质检部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对所委托单位的检验和试验能力、资质等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记录。
3。
5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和试验而转入下道工序例外放行的,必须经技术负责人书面批准,例外施行产品要做好标识和记录以便追溯。
3.6产品在例外放行的同时,必须按规定进行正常的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应立即追回。
3.7每一次检验和试验,质量检验员都应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记录应及时、完整、清晰,并能准确地反映出被检产品实际状况。
3.8质量检验员应得到质量负责人的授权,并在授权的检验范围内实施质量检验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来料、生产过程及成品各环节实施必要的检验与验证活动,获取产品特性符合性信息,对产品质量全面分析及改进,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最终使客户满意。
本程序特规定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紧急放行等环节的要求与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
3 职责3.1品质部负责编制检验规范、流程等检验文件;实施对各阶段产品的检验或验证,放行产品;并负责记录、统计、保存检测数据,以及物资检验状态的标识;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控制与管理。
3.2物管部负责接收采购的物资,到货后及时向检验员报检。
需验证尺寸、功能特性的物资,相关部门应提供产品图样、技术规范或技术协议要求等验收依据。
3.3营销中心负责接收顾客财产,验收后及时向检验员报检。
需验证尺寸、功能特性的物资,需对接顾客提供检验依据。
3.4 技术部负责指导、分析、处理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3.5制造部负责制造过程中各工序的自检和互检以及合格后按程序提交检验。
4 工作程序4.1来料检验来料检验是指对进货物资做品质确认和查核,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
4.1.1 来料检验方法a)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进行验证;b)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三坐标等量具验证;c)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硬度计验证;d)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4.1.2来料检验方式a)全检:适用于检验过程简单、数量少、价值高、检验不会对产品破坏、关键的性能要求高的、不良品对后道工序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b)抽检:适用于质量较稳定,批量太大、检验成本昂贵、检验会对产品会造成破坏的、非关键件的物料。
c)免检:供应商送货连续十批次完全合格收货的可以考虑免检。
适用于数控系统、光栅尺、线轨等产品。
4.1.3来料检验的流程a)采购员提前通知物管部来料情况以及明细,物资到厂后,应立即通知物管部一起进行来料核对,确认来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外观等,无误后,物管部将物料置于待检区或做好待检标识,与采购部做好交接,填写入库单连同有关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记录,向品质部报检。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过程检验控制程序(Process Validation Control Procedure)是指通过一系列可重复的操作,来验证并确认制造过程能够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过程检验控制程序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1.制定过程检验计划制定过程检验计划的目的是明确制造过程中需要检验的关键环节和检验方法,以确保产品可以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计划应该根据产品要求和制造过程的特点来制定,包括需要测试的项目、测试方法、测试频率、检验人员及其培训要求等内容。
2.制定检验标准在制定过程检验标准时,应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司内部标准和客户要求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检验标准应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尺寸精度、功能性能等项目,并明确每个项目的可接受标准和测试方法。
3.制定检验流程制定检验流程的目的是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要求,确保检验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检验流程应包括样品的采集、实验室测试、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环节,并详细说明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建立检验记录和报告在执行过程检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检验数据和结果,并生成相应的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测试项目、测试结果和评定结论等内容,并有专门的存档和管理措施,以备后续的质量追溯和证明。
5.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是对制造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手段,旨在评估制造过程是否具备稳定性和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常用的过程能力指标有过程能力指数(Cp)、过程能力指数(Cpk)和过程能力比(CR)等。
通过过程能力分析,可以确定制造过程的容量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6.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当发现过程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如调整工艺参数、更换设备等,以消除不合格因素,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还应进行原因分析,确定问题根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1.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产品质量检验的流程和方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公司和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产品质量检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帮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减少缺陷和投诉,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
2.检验前准备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了解产品的规格要求和检验标准;确定检验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的需求,确定检验的项目和方法;准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工具和材料;建立合适的检验环境和工作区域。
3.检验过程产品质量检验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准备产品样本从批次中随机抽样一定数量的产品作为样本进行检验。
样本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以反映整个批次的质量状况。
3.2 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检验要求,确定合适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耐久性试验等。
针对不同的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目视检查、测量仪器、试验设备等。
3.3 进行检验按照预定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对样本进行检验。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记录和分析检验结果对每一次检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本的标识、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
根据检验结果,及时分析和处理不合格品,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3.5 完成检验报告根据检验结果生成检验报告,报告应清晰、简洁、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样本情况、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改进建议等。
4.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对产品质量的客观评价和监控。
根据检验结果,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减少缺陷和不合格品的出现,并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
5.结论通过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可以帮助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质量检验是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产品检验管理程序文件
产品检验管理程序文件1. 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产品检验管理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文件的要求。
2. 检验标准和要求2.1 检验标准的确定- 产品检验标准应由质量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确定,并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
- 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的要求。
2.2 检验要求的明确- 检验要求包括产品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功能性检验等内容。
- 检验要求应在产品规格书或检验指南中明确定义。
2.3 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 检验部门应配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3. 检验程序3.1 检验准备-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前准备好所需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并核对其准确性和可用性。
- 检验人员应熟悉检验标准和要求,了解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3.2 检验操作- 检验人员按照检验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如发现不合格项,应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3 检验报告- 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检验报告,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
- 检验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呈现检验结果,并保存在适当的档案中。
4. 检验记录和分析4.1 检验记录- 所有的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应进行记录,包括合格项和不合格项。
- 检验记录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归档和保存,便于追溯和分析。
4.2 检验分析- 检验部门应定期对检验记录进行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和不良趋势,并提出改进措施。
- 检验分析结果应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报告,并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5. 变更管理和持续改进5.1 变更管理- 如需对检验标准、要求或程序进行变更,应按照变更管理程序执行,并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所有的变更应进行记录和控制,避免不可控的影响和负面后果。
5.2 持续改进- 检验部门应持续改进检验过程和方法,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产品质量合格管理流程
1 qcc:品质保障圈。
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 iqc:进料品质检验。
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
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
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 ipqc/pqc:制程检验。
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
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 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
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
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
在这个过程中,fqc 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
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
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
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
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 qa:品质保障工程师。
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
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 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
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
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 tqc:全面品质管理。
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
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对于品质: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品质是制造的而不是检验的品质第一品质实行:1 建立品质管理系统,系统人数可视规模和检验收要求进行合理设定。
2 建立品质管理手册,(我有手本,没有电子档不能给你了,你可以到网上搜下,应该有)。
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前言产品质量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问题,良好的产品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信任度和满意度。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的流程、方法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完整、科学、严谨的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一、质量管理流程产品质量管理流程包括设计、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和售后等环节。
各环节具体流程如下:设计阶段•内部设计:制定期望指标、产品规格、流程程序、方案评审流程等•外部设计:制定产品检测标准,产品说明书和质量保证书采购阶段•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方案•对外部供应商进行评估,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制定检验计划•采购物资检验环节生产阶段•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质量检测标准•认真接受检测评估,并履行相应的检测标准•各环节完成后对产品进行清理处理检验阶段•采用样品检验、首检确认等检验方法•对批次产品进行严格测试,确定产品是否合格•检验合格产品之前要进行封存和标记销售阶段•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确定消费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宣传方案•促销阶段要进行服务和品质的维护,保证客户满意度售后阶段•接受客户投诉和意见•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检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产品问题回访,收集反馈意见二、质量管理方法1. 预防措施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计划,做好质量管理文件和记录。
加强产品标准化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现场生产中的质量问题。
2. 标准化管理制定产品标准,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保健和安全保障计划,建立合格产品的评价机制。
3. 过程控制建立质量控制环节记录,对关键控制点及时进行监控和监督。
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如质量检验表、流程控制图、接收抽样检验程序等,确保每一个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 品质检测建立品质检测体系,并开展合格率检测工作,严格控制不合格品率。
三、质量管理措施1. 声明注册制度制定声明注册、备案登记制度,确保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建立和完善质量数据及管理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控制暂行规定(草稿)1目的为明确生产操作人员及检验人员职责,保证生产流程顺畅,并适应当前事业部生产产品质量面临的问题,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为更好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及指导操作人员、特制定《产品质量控制规定》,本制度是公司对产品质量控制及职工业务素质考核的重要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事业部业务科、技术科、生产科、质检科、激光下料工段、折弯工段、机加工工段、焊接工段的质量管理。
3职责3.1业务科:接收用户订单(传真等类)将《销售订单》录入系统、制作《生产计划单》督促生产科进行生产和接收产品入库,并最终制作《销售单》送货和《销售开票》收款等;做“采购计划”制作《进货订单》采购原材料和工件、并制作《进货单》对采购原材料和工件入库、以及制作《委外生产计划单》和《委外加工单》进行委外加工以及委外产品的入库等。
3.1.1接收订单:业务员在接到订单或合同后,要核实订单号、图纸、合同内容、交货期是否清晰。
确认无误后督促业务内勤在系统内将相关信息全部录入《销售订单》。
内勤员接到北车订单后必须在五分钟内对北车采购员回复。
3.1.2责任人(担当业务员),在第一时间通知业务科科长及相关的人员,对订单进行有效评审,简单订单由业务科召集生产科进行评审。
复杂订单由业务科召集相应科室负责人、总工、管理者代表进行评审,(特殊复杂订单由业务科向管理者单独汇报,由管理者代表确定召集人员并主持会议。
)评审结果在接收订单2小时内对客户正式回复。
3.1.3回复后业务科要根据评审结果制作《生产计划单》《委外生产计划单》和《委外加工单》,并且要对此订单的内容、接收时间和回复时间、图纸确认情况、下达情况、“采购计划”和《进货订单》、以及评审报告进行台账登记(所有的评审都要出评审报告,报告由业务科存档)。
如有登记遗漏处罚业务科金额50至100元,如果每月登记完善奖100至2003.1.4业务科下达的《生产计划单》和《委外生产计划单》(需将客户的所有要求在任务单中做详细说明,要保证各个科室在接到订单时,知道接下来所在部门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打印一式五份由科长签字下发并做好下发台账(一份留业务科、一份发经理办公室、一份发技术科、一份发生产科、一份发质检科)。
《生产计划单》和《委外生产计划单》在评审后24小时内无法下达的,处罚业务科科长50至100元;如果因任务单填写的内容不能满足客户及生产要求的,一切责任由业务员承担。
并处罚50-100元。
3.1.5根据《销售订单》和“评审报告”编制“采购计划”和《进货订单》,以及《生产计划单》和《委外生产计划单》《委外加工单》,采购计划内容要齐全、明确、清楚,采购计划应包括:采购物资的品名、规格、等级、材质、数量、到达时间及其它质量要求,上述单据下达后业务科要做相应的“跟踪表”跟踪生产;原材料和外购件采购,要在通过公司认证的供应厂家并且都在系统内录入的厂家进行采购。
做不到处罚金额50至100元。
(关于生产科提交的工具、消耗品、劳保用品的采购计划,生产科也应在第一时间录入系统内《进货订单》,按照采购流程进行采购报验入库,周期为三天、最长为一周时间。
)3.1.6采购物资回厂后,业务员要抓紧根据《进货订单》报检,报检时必须提供产品质量证明书(须有效的炉号),如产品质量证明书不是原件时,供应商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上加盖销售单位公章。
达不到处罚金额50至100元。
3.1.7所购材料经检验合格后由质检科出具“质检报告”,业务库管根据“质检报告”将材料办理入库。
入库时仓管员必须先根据《进货订单》制作《进货单》(也就是入库单,《进货单》必须注明批次的“追溯号”,追溯号可以包含材质型号、厚度、进货日期等信息),做好《进货单》过账后,将“材质单”(须在材质单上写明材料入厂的时间及数量)以及做好所购材料“手工登记台账”。
所有北车使用的材料,仓库要协调生产科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所用材料的两块试板(20mm-30mm左右的方料,做好台账和标识,存放在仓库指定地点);达到奖50至100元。
达不到处罚金额50至100元。
3.1.8材料入库时,库管人员要根据“追溯号”制作“材料标识”,标识在所购材料货架上存放或栓绑栓在材料上。
入库材料禁止随意摆放,防止料件磕碰、划伤;要做好材料的防水、防潮;铝合金与钢必须分开存放,严禁混放,如有需要露天存放的材料,需上报科长批准,并做好必要的防护及标识。
如发现铝合金与钢混放,或其它可能导致材料损坏、腐蚀、划伤等情况时,将对该部门(或个人)进行处罚,处罚金额50至200元。
3.1.9所有16mm以下的钢板以及不锈钢、铝板一律存放在激光下料车间的货架上,并做好标识。
其余材料根据厂区情况存放在适当位置,并做好标识。
生产科在生产或者委外领料时,需凭科长签字的“领料计划单”到仓库库管处打印《领料单》或《委外领料单》(单据上必须打印清楚“材料追溯号”)一式三份领料,领料后由生产科根据所领材料的“追溯号”制作“物料流转卡”使所领材料在各工序合理流转。
如果一旦生产科没有领料就进行生产,每次处罚生产科长以及生产班长50-100元,每月如果正常领料并且“物料流转卡”运行良好,将奖励生产科50-100元。
3.1.10生产科在产品完成之后,凭当初的《领料单》和“物料流转卡”在系统上制作《完工验收单》,《委外完工验收单》由业务科制作,向质检科报验,质检科检验产品合格后再将产品入库,入库后仓库及时通知业务。
(退料的问题、追加料的问题、废料回收管理的问题、入库报损、报溢的问题将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另行制定)3.1.11“委外”分为直接采购成品和原材料委外加工两个方面。
如要进行委外加工首先应对供应商进行调查、考核、评审,就其加工能力、产品质量、服务、价格等进行适度调查和监控。
最初的《供方调查表》通过后,报给管理者代表审批,合格后者可以将供方信息录入系统备用,以后可以根据需要不定期对其进行审核,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加和减少合格供方名单。
3.1.12对于在系统内已经加入的供应商,可以根据订单评审的结论给合格供应商下达《委外生产计划单》和《委外加工单》,外协厂家完成加工后,携带《委外加工单》及产品到我们仓库的时候,业务科需要及时向质检科报检,业务科凭检验报告和《委外加工单》制作《委外完工验收单》(业务科长签字)一式三份,质检科签字确认后由库管人员签字确认并对产品办理入库。
最后《委外完工验收单》一份留给库管、一份留给质检、一份留给委外厂家。
3.1.13对于生产科完不成的《生产计划单》转成《委外生产计划单》,以及《委外生产计划单》完不成转成《生产计划单》的情况,参照3.3.2进行操作。
3.1.14对于合格外协厂家提供的产品,质检科和业务科要对其供货质量、供货时间、合同执行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一旦发现质量下降或者供货不及时,要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外协厂家,并限期整改(必要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如果连续三次出现质量下降或者交货不及时,由业务科向管理者代表提交相关报告,对供货商进行必要的处罚,处罚包括让步接收、退货重干、赔偿原材料并处罚金等形式,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建议取消合格供方资格(从合格外协厂家名录中删除)。
3.1.15委外依据:《委外生产任务单》和《委外加工单》,《委外加工单》上有明确的加工方式、交货时间等,委外厂家凭借《委外加工单》和《委外领料单》可向仓库领料。
3.1.16业务员凭借业务科制作的《委外任务单》(科长签字)自行制作《委外加工单》(一式三份)进行委外加工,《委外加工单》和“正确的受控图纸”、以及”受控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一同交予委外厂家,并要求厂家按照要求进行生产,并且同时告知外协厂家违约处罚规定。
业务员保留一份《委外加工单》做好台账记录。
3.1.17外协业务员根据《委外加工单》和自己的台账跟踪外协厂家的生产,到达交货时间时必须催促其交货,如果外协逾期需书面报告业务科长。
如果发现外协交货逾期,并且未说明原因,每晚交货一天将扣除外协厂家《委外加工单》上的20%产品加工费,责任业务员也将被追究责任。
3.1.18外协加工的零件,原则上是由外协厂家送货。
如有我们自行取货时,外协业务员在取货时应根据技术要求对委外加工的产品进行初步检验,包括是否符合图纸尺寸、是否清除了毛刺、是否倒角等等,如果发现初检不合格的不得私自取回公司,如果不经检验取回公司的不合格产品,将处罚外协业务员。
3.1.19外协业务员在《委外加工单》完成后,必须让外协厂家报价,报价项目必须包括:图号、名称、数量、加工工艺、工时、产品单位、含税总价等。
3.1.20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外协厂家的产品如果检出不合格,经评审分析后,可以有三个结论。
第一:让步接收使用,如此将酌情扣除厂家加工费10%-15%;第二:退货重新领料重干,包赔材料损失;第三:包赔全部损失,终止委外加工。
3.1.21外协产品到达公司后,外协业务员第一时间根据《委外加工单》通知质检科报验,质检科检验后出具检验报告,外协业务员根据检验报告制作《委外完工验收单》录入合格零件将产品入库,不合格零件将根据3.1.20进行必要的处理。
3.1.22关于送货台账:业务科根据订单日期打印《销售单》到仓库整理货物(包括包装、质检报告等)送货,送货后将客户签收的《销售单》“送货单”带回交给业务内勤存档留作开票凭证,并将建立详细台账。
3.1.23业务科每周的工作报告,需要提交:1、每周接收订单台账明细以及完成情况说明;2、每周订单评审记录以及委外台账;3、原材料、工具、以及其它材料采购的分类采购金额;4、每周送货台账(需要对应相关采购订单)及回执;5、每周收款记录等。
3.2技术科3.2.1产品图纸、工艺文件控制规定3.2.2技术科在接收业务科与顾客签订的产品加工订单后,在业务科的组织下进行技术评审,并编制工艺文件(包括WPS文件),确定产品加工流程(对于复杂工件需要再系统内制作出BOM物料清单),计算出产品所需的材料定额,并向相关部门发放,有发放记录。
保证下发的及时性,下发的时间为总工期的1/10,达不到处罚金额50至200元。
3.2.3工艺明细表中要标明产品图号、名称、材质、尺寸、数量、工艺路线以及材料定额;技术员必须确保工艺明细的准确性,准确率98%达到奖50至100元。
达不到处罚金额50至200元;正确率达到99%,达到奖50至200元。
达不到处罚金额50至500元。
3.2.4技术员要及时与车间工人协调解决车间生产中遇到的实际生产加工问题,避免产生不合格品;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时,技术不能随意出整改意见,所出意见必须切实可行(符合4M要求),如因出整改意见不合适,造成产品返修或报废技术人员需承担材料费和工时费外还需进行50至500元处罚。
3.2.5技术科根据图纸要求制作恰当的工艺,关于委外问题、工艺纪律的制定检查、工装模具夹具的验证、报告资料的提交----3.3生产科3.3.1生产科按《生产任务单》和“工艺要求”以及受控图纸制定出车间生产计划,并在系统内制作《生产计划单》(必须标注“工序”和“工时”)和《领料单》到业务科领料后制作“生产标识卡”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