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案例式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案例式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自主、高效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探讨
一、理论支撑
一位校长说过:“通识培训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为此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师培训机制,而先进教育理念指引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倚赖教师自身的反思和研讨合作平台的成功搭建,而反思、研讨、实践的最好材料是——案例,案例研究是架设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因此,我们计划本学期实施案例式校本教研是围绕着“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状态。
案例式校本教研指的是围绕所研究课题,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戒。为此,开展案例教学式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也会不断充实课题研究、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有利于促使受训学员分析、反思。案例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真实性。
二、课题的缘起
从教师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各种表格和案例调查表明,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的我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每天都在与学生经历着不同的学习过程,创造着新的学习生活。这些常常被我们熟视无睹的教学情境、学习场景,以及学习的背景生活,往往蕴含和昭示着教学的真谛。而教师由于重复的日常教学工作,很少本着研究的态度去发现和把握更多的教学规律。一部分智力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凭借个人经验能较轻松地一次性解决教学问题;亦有大部分教师,尽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总会遇到一些凭借于个人经验而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如何使课堂自主高效”,“小学语文的学习评价问题”,“学生的言语发展能力”“如何处理课堂学习和考试能力的问题”……对自身教学实
践的不满和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起点。教师一旦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或者教师一旦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就产生了“科研”意识,并尝试性地付诸于“研究行动”。于是,“案例式”的校本教研也悄然而生。
三、目的预设
1、通过“案例”这个教学窗口,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探讨。
3、自主高效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探讨。
4、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
四、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
召开语文学科老师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本学期实施并开展案例式校本教研活动,明确分工,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确定案例主讲人(校外专家);教学案例:小学语文第四册《荷花》完整的教学课程。
(二)准备阶段
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这一校本教研阶段,寻找相关理论的支持,需要邀请科研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教师的现实和问题展开进行的,但并不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特别是校本教研与课题相结合时,没有专业人士的参与,校本研究常常会限于校内教师同水平的重复,导致研究的平庸化。专家对于理论知识的研究精专,有一定的深度,我们的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结实。我校在本次案例式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中,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来校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协助,将校本教研推向纵深发展。所以,邀请校外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2、提供案例,撰写设计
在这个环节里,将案例的文本,包括实施案例式校本教研的方案,教材文本,教学参考等,印发给参与教研的教师,使全体参与者明确案例教研的目标。并且给老师们一些时间,让参与者搜集各种信息,探讨问题。全组6位语文老师按要求撰写第四册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三)实施阶段
1、案例交流。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体老师观摩特级教师上的录像研讨课《荷花》。要求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观察课堂中设计的接受程度。
2、讨论案例。
在课堂交流后,组织语文科组的老师讨论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分析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和对策的合理性,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相当重要。互动研讨时,我们充分调动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讨时,参与的教师针对《荷花》两节课进行提问,质疑。请全体老师把自己的《荷花》教学设计,和游老师的研讨课进行对照,找出不同和不足,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上,也可以使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讨论如何使课堂更自主高效。老师们谈谈的收获和看法,也可以质疑。
3、思维碰撞
老师们撰写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观摩了特级老师的课例,老师们的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甚至是纠误。寻找自己和游老师的差距,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上,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讨论如何在课堂把教学目标抓在实处的问题写下来,文章包括:分析研讨问题——反思自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第一个反思)
4、反思提高
老师使用第一次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际教学,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进行调整,寻找设计和现实的差距,进行第二次反思。反思、总结是认真反思方案中提出的问题(自主高效的课堂)解决了没有,哪种设计是正确的、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教师通过案例教研把形成的共识和见解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加深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指导教学实践,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五、反思与展望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们还发现案例式教研的优势在于:①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课题为中心,围绕课题进行研讨。②课例教学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听课老师来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正如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所言,学校的改变——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不可能因为一次演讲、一位名师而发生。然而不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间共同构建相互促进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真诚地进行相互评论,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磨练和升华教师的个体能力。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究:学校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亟待提高;合作深度不够,网络平台略显单薄,反思后的行为跟进缺失、校际联动不足;忽略“非正式”教研的探究;教师理论水平、课例阐述技巧、研究结论提炼的水平有待提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