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献编纂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档案文献编纂:按照一定的题目要求,对档案安信息进行搜索、筛选、审核、加工、整序、评介,以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用户提供档案文献信息的工作。
2.作者书名
孔子《六经》开创了私人编纂档案的先河
刘向《别录》
刘知几《起居录》《实录史通》首次较深刻的探讨了史料和史学的关系
司马光资治通鉴《答范梦得》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档案文献编纂的学术论文孔子是我国谷底啊将史料编纂与史书纂著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代表人物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之集大成者
3.档案文献编纂的重要性
档案两步整理论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档案学理论基础。
档案两步整理论是谢觉哉同志1959年6月3日在全国档案资料先进经验交流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
我们可以将两步整理论的内容和要点归纳如下:
第一,档案整理工作包括档案试题的次序性整理与档案信息的内容性整理两个方面,二者构成档案整理的完整内涵,二者都属于档案部门的基本的工作。
第二,档案实体整理是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一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信息整理的基础。
所谓实体整理是指要按照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对档案进行科学的收集、分类、组卷、排列、编目、保管、统计,固定其空间位置,建立其检索工具,便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和人们前来查用。
这是对档案进行整理的一般的传统而基本的做法,是使历史记录得以科学保存的唯一途径。
第三,档案信息整理是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二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档案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所谓档案信息整理是指要按照社会利用档案信息的客观规律将价值较高的档案信息从档案实体中抽出来,经过科学的再加工,生产出档案文献信息产品进行传播,主动地、及时地、广泛地、系统地提供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
第四,档案两步整理论是由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是档案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社会愈进步,对第二步的要求愈强烈。
4.为什么要进行档案编纂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档案实体及其信息的存在状态和表现方式的局限性决定的。
(1)档案大多是孤本,受到特殊管理措施和保管条件的制约,使其传播功能受到极大限制。
(2)档案信息的存在状态受档案实体状态的制约,在进行档案实体整理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持档案的有机联系,但是全部档案不能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
(3)档案信息的表现方式受其形成及保存过程的原始特征的制约,往往不便于解读,造成程度不同的利用档案信息的理解障碍。
所以,对档案进行第二步整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档案信息想社会流动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5.一次文献:亦称原始文献,是文献的基本形态,即文献生成后的原文形态。
一次档案文献是指档案信息及其原文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档案文献。
二次文献:是文献加工者按照特定目的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或内容要求进行转录、压缩,再经过整理而成的有序化的文献线索体系的文献。
二次档案文献是指编纂者按照特定要求抽取相关档案的外部特征或内容要点,以规定的形式系统汇集后而形成的档案文献。
除
具有检索功能外,还具有报道功能,二次档案揭示档案群体内容、成分和特征。
二次档案是由编纂者提供的关于档案信息情况的信息,是编纂者对档案信息情况的能动的反映。
三次文献是按给定的课题,利用二次文献选择有关的一次文献加以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文献。
三次档案文献是指编纂者按照一定的题目,对大量档案信息内容加以筛选、对比、分析、综合,以反映某一方面档案信息中的知识序列或知识体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档案文献。
读者通过三次档案文献,可以简明而具体地掌握某一方面档案信息中的实质性内容,方便而快捷地把握历史概貌、现实动态及未来趋势,以促其做出明智的抉择。
6.档案文献正文是档案文献的主体,是读者从档案文献上获取档案信息的基本部件,是转移到档案文献上的档案信息的主要承载者。
档案文献辅文是档案文献出版物中由编者编写或选定的用来辅佐读者阅读、理解、利用、查考档案文献正文的部件。
按功能分:1.评述性辅文:注释、题解、按语、序言、跋文;2.查考性辅文:备考、编辑说明、插图、年表、附录;3.检索性辅文:目录、索引、参考书目、书目题解。
按位置不同:1.提示性辅文:序言、编辑说明、目录;2.插入性辅文:注释、题解、按语、备考、插图;3.补充性辅文:索引、年表、参考书目、书目题解、附录、跋文。
7.名词解释
(1)序言:是置于档案文献出版物之首针对编纂题目的全面综合性的评述文章,是全书的辅文,而绪言、导言则是全书正文开始的部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编辑说明:是向读者介绍编纂事项以供查考的说明性文字,置于档案文献出版物全部正文之前,也称凡例。
(3)题解:亦称解题、题注,是对一篇或一组档案文献的标题及其所指代的档案文献所做的专门解释和简短说明。
(4)按语:又叫编者按,是编者在一篇、一组或汇编中某一类项档案文献正文之前所加写的评介性文字。
(5)参考书目:或称参考文献目录,是为读者扩大研读资料范围提供线索的目录。
(6)书目题解:是对参考书目所涉文献的内容加以评介的书目。
8.选材原则:
遵循历史主义原则,客观的、实事求是、保持原文原貌;深入分析档案的史料价值,反映历史过程事件,具启迪作用;紧紧围绕汇编题目,防止离题滥选;尽可能选择档案原件。
9.选材的基本要求:
(1)去粗取精,注意选择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具有某一方面的代表性的材料,它来源于一般,又能集中体现和代表一般。
选材时要注意典型材料多样性、相对性、连续性和防止偶然事件误认为典型。
(2)去伪存真,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除去伪造的文献,注意文献的可靠性,有目的篡改的文献可用。
(3)由此及彼,注意一些材料的结合选用。
注意点面;虚实;正反面;对立或不同观点;不同种类文献的结合。
(4)由表及里,注意分析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
材料都是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揭露假象、抓住本质。
(5)依据题目的不同性质,区分取材的界限和标准。
(6)注意所选档案内容的完整性。
指档案内容反映一件史实的完整,使读者在一部汇编中可以见到某一专题完整性的档案,而不需要在查找本汇编以外的档案予以补充。
有往有复;有始有终;有疑有答。
10.什么是档案文献的加工:自档案信息筛选结束到档案文献出版物底稿形成的过程。
11.转录加工:包括对档案文献原文的转录与必要删节、行款格式的处理、标记批语的处理等具体工作。
12.点校加工:主要是指文字校勘、正文的标点与分段等项工作。
13.档案原文转录是什么及其方式
档案原文转录是指由编者将档案原件上的原文信息内容,如实转移到档案文献出版物底稿上,并根据出版形式的特定要求对其字体、格式、符号等进行必要的技术性处理的工作。
保持出版的一次档案文献与档案原文的一致性,维护档案信息内容的历史真实,忠于档案的原文原意,是对档案原文转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原文转录的方式有三种:(1)抄入。
(2)录入。
(3)摄入。
前两种转录方式适合规范字式、仿摹字式及后续加工环节复杂的编纂出版工作。
后一种方式适合原迹传真且后续加工环节简单的编纂出版工作。
14.档案原文的校勘:是指在档案文献出版物底稿上标注出档案原文存在的讹、衍、倒,说明不同文本间存在的异文,纠正后人在保管、传印中造成的混淆、篡改、妄改、妄加、妄删。
校勘旧称校雠,刘向在《别录》首次提出校勘。
校勘的两个基本任务:(1)校明异同;(2)订正谬误。
校勘的方法:(1)对校法:是校勘首要采用的方法。
掌握一书的各种版本判断祖本并以之作为底本进行对校。
(2)本校法:是以本书的一部分文字为根据勘正本书另一部分文字存在的谬误的方法。
(3)他校法:是以其他书中的某些记载为根据勘正将采用的书中的谬误的。
(4)理校法:是当无祖本可根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是从的时候采用的方法。
利用编者掌握的知识发现书中不同不当的地方,并用逻辑推理进行勘正。
15.汇编体例:是指在汇总出版或组合出版档案文献时,对题目内各篇档案文献进行有序化处理的基本方式。
汇编体例分年编、类编两种。
年编: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文献,最常见最基本的汇编体例。
类编:按汇编题目包括的几个基本问题;按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按题目涉及的不同地区;按文献作者;按文献通讯者;按汇编内文献种类;安文献的来源;按文献的性质。
16.外部考订:也叫外形鉴别或外部批判,即通过考察档案文献的来源以及各种外在形式是否与档案文献的时代特点、作者特点等相吻合,来鉴别真伪。
考订途径:考其1.来源2.著录和征引情况3.制成材料和制作技术4.文件形式与书写惯例5.笔迹、字迹6.特殊用语7.避讳8.文书称谓9.文体格式10.印章。
17.内部考订:也叫内容鉴别或内部批判,主要是通过对档案文献内容的分析和辩证,根据档案文献记述本身的矛盾以及与客观史实之间的矛盾,来鉴别档案文献的真伪和记载的可靠程度。
包括:1.要注意档案文献内容与作者思想观点之间的背谬之处;2.要留心档案文献的记述与作者实际经历之间的矛盾3.要注意审核档案文献记述的史实与时间的矛盾 4.要注意发现档案文献的记述有无违背当时的典章制度之处5.要注意发现档案文献的记述有无常识性错误6.要注意分析档案文献的记述是否合乎情理。
18..校对的几种方法:(1)点校法:底稿在左,校样在右,一字一句校对。
(2)折校法:将底稿校样叠置行行相对校对。
(3)读校法:一人朗读一人边听边看。
(4)通读法:离开原稿通读,最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