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紧缩

合集下载

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整合研究

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整合研究

Deflation, Liquidity Trap and Integrated Analysis on Macroeconomic Policies of China
作者: 赵晓雷
作者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页码: 3-10页
主题词: 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宏观经济政策
摘要: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性质已开始发生变化,市场需求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消费结构高级化的带动,而不是靠需求
数量的低水平扩张来牵动。

在这一宏观经济态势中,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源配置
优化,生产的市场需求导向,经济活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

根据中国经济的现状,应当主要参照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同时加大制度变革力度(主要是产权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以摆脱经济疲软,
并使国民经济走出粗放增长的恶性循环。

宏观经济学案例库

宏观经济学案例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1:蜜蜂的寓言18世纪初,一个名叫孟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

这首诗描述了一群蜜蜂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豪华的生活,浪费成性,结果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在一个“哲学蜂”的劝说下崇尚节约,结果弄得社会衰落,终于被另一个蜂群所消灭。

这首诗因为宣扬“浪费有功”,当时被英国中塞克斯郡大陪审团判定为败类作品。

但在2 00多年后,这部作品却启发凯恩斯建立了以总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理论。

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家相信“供给决定需求”。

但30年代大危机时的供给过剩、失业严重使凯恩斯从供给转向需求,建立了以总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理论。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总供给水平是既定的,因此,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小取决于总需求。

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总需求不足正是引起供给过剩和失业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或称凯思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与净出口(出口—进口)。

因此,增加消费,哪怕是浪费性消费(诸如像埃及人一样建造金字塔等)也可以刺激经济繁荣。

这正是孟迪维尔《蜜蜂的寓言》的中心思想,不过凯恩斯用现代经济学概念表述了这一思想。

我们知道,居民的收入分为两部分,即消费与储蓄,消费增加则储蓄减少。

这就又得出一个推论,减少储蓄可以使经济繁荣。

但是,这与传统的“节约光荣”正好相反。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节约是个人的美德,却使社会萧条;浪费是个人的恶行,却使社会繁荣。

人们把这种似乎矛盾的结论称为“节约的悖论”。

当然,这种悖论是一种假象。

如果我们分开短期与长期,这个悖论就不存在了。

在短期中,总供给能力是固定的(资源与技术不变),因此,总需求大小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

从这种意义上说,当处于30年代那样的萧条或衰退时期时,刺激总需求的确是重要的。

但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总供给还取决于资源与技术,这就要增加储蓄了。

我国通货紧缩

我国通货紧缩

我国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概念与特征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在这里要注意物价变动率是否变为负数以及物价水平下降的幅度和时间长度。

如果只是部分商品劳务价格下降,或者是价格暂时偶然的普遍下降都不能判断为出现通货紧缩,我国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因此一般认为物价持续下降一年才可以认定为通货紧缩(国外以两个季度为限)。

在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作为判断通货紧缩主要标准的同时,还可以用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通货紧缩程度的辅助指标。

通货紧缩经常都伴随着实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降,货币供给相对不足,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GDP负增长或大幅下滑。

但这些并不是必备特征。

如我国1998~1999年物价总水平连续两年持续下降,但经济总体态势仍在快速增长的区间运行,货币供应量增幅与前几年相比虽然减少,但与同期经济增长率(7.8%和7.1%)相比,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增长幅度1998年为14.84%和11.85%,1999年为14.74%和17.67%。

又如,英国1814~1849年、1873~1896年以及美国1814~1849年、1866~1896年的通货紧缩都伴随着经济的较高或适度增长。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一)按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中长期通货紧缩与短期性通货紧缩。

一般将10年以上的通货紧缩划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5~10年为中期通货紧缩,5年以下为短期通货紧缩。

(二)按通货紧缩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

如果物价变动率呈负增长的时间不超过两年即出现转机,可视为轻度通货紧缩:如果通货紧缩超过两年仍无好转,但物价指数降幅在两位数以内,则可视为中度通货紧缩:如果通货紧缩超过两年并继续发展且物价降幅超过两位数,或者伴随着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则可视为严重的通货紧缩。

(三)按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状况可分为增长型通货紧缩与衰退型通货紧缩。

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1996—2002年我国连续8次降息

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1996—2002年我国连续8次降息

1996—2002年我国连续8次降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自1997年以来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

1996年5月—200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连续8次降低利率,这在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历史上是罕见的。

本案例通过分析我国连续8次降息的背景与过程,使学生了解降息对治理通货紧缩的作用以及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复杂性。

1. 1996—2002历次降息概览自1996年5月以来,央行连续8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6.92个百分点,使企业累计减少净利息支出近3000亿元。

总体而言,降息使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益,支持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降息也降低了国债发行成本,对启动投资、抑制通货紧缩起到重要作用。

1996—2002年间,定期存款的降息幅度最大,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9.18%降到1.98%,降幅达78%;贷款利率从10.98%下调到5.31%,降幅为52%。

降息最频繁的是1996-1999年,连续7次降息,平均5个月左右降一次,仅1998年就降息3次,其频率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 各次降息的特点分析第一次降息是试探性微调。

1996年5月1日,存款利率平均降低了0.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降低了0.75个百分点。

同时,央行与金融机构间的存贷款利率也相应下调。

此次降息是在国家成功控制了通货膨胀、国民经济在长达33个月的调整中实现了“软着陆”的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这对于减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具有一定意义,对居民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据统计,居民消费倾向很快上升6.6个百分点,股市由此开始一个历时两年多的大牛市。

第二次降息是1996年8月23日,存款利率平均降了1.5百分比点,贷款利率平均降了1.2个百分点,这是8次降息中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次降息是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显著标志,是央行进一步支持大中型国有企业,防止经济滑入低谷的及时举措,股市在当年年底创下历史新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证明,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及相关宏观政策措施,解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以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和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这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1993-1996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适度从紧198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上年相比,零售商品价格上升了18.5%,居民消费价格上升了18.8%。

全国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

于是中国政府从1988年的第四季度起实行严厉的“治理整顿”,利用各种手段紧缩投资和货币投放,结果使得价格的上升速度迅速下降。

1990年零售商品价格降到只比上年上升2.1%,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1%。

严厉的紧缩也引起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滑,1989年和1990年GDP分别只增长了4.1%和3.8%。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慢的增长率。

为了扭转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随即放松。

从1991年开始经济又加快增长。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

“南方谈话”推动了新的改革热潮,也促进了经济的上升势头,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

在1992年国民经济新一轮高涨中,地方、部门、企业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但中央政府的领导部门对于推进改革显得消极被动,没有采取措施来推进财政、金融、国有企业等改革长期落后的部门。

同时,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增长。

各地把注意力放到了划开发区、铺基本建设摊子等方面,很快掀起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债券热、股票热、期货热等经济气泡,经济迅速达到过热状态。

由此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通货膨胀开始攀升,并且在达到高位后长时间居高不下。

到1993年上半年,由于投资急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迅猛增加,各地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结果导致了比1988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3.2%,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4.7%)。

从物价指数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从物价指数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从物价指数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多年来,观察我国市场物价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测度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一直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自20世纪90年代初采用市场经济模式以来,我国开始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测算市场物价水平的变动。

在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通常也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另外,还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来反映国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化。

表1列出了1990-2000这10年之间我国主要物价指数的水平。

表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物价指数
注: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现价GDP/可比价GD P×100%,可比价GDP=上年GDP×按可比价计算的今年的GDP指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
1.物价上涨是否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降是否等于通货紧缩?为什么?
2.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是否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或下降》原因是什么。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ff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ff

第九章通货膨胀第一节习题一、填空题1.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 (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政府有意识地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使人们能据此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

3.(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包括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批发价格的变动状况的物价指数。

由于该指数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动,所以又称为(生产者物价指数)。

4.(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指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NP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的比率。

5.(爬行式通货膨胀)通常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的幅度在2%—3%之内,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状态,但持续的时间很长。

6.奔腾式通货膨胀通常称为(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的物价水平无限制地迅速上升,物价上涨率达到100%以上。

7.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不是由于总需求增加或成本的上升引起的,而是由于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不适应变化了的需求结构而引起的。

8. 在众多的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中,较为流行的有四种,即(需求拉动说)、(成本推动说)、(供求混合推动说)、(结构型通货膨胀说)。

9.(工资管制)或称冻结工资,即强制推行的控制全社会货币工资总额或增长幅度。

10. 通货紧缩的根源是(社会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二、单项选择题1. 根据家庭消费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而编制的指数被称为( A )A. 消费物价指数B. 批发物价指数C.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D. 生产者价格指数2. ( B )是指政府通过价格控制、定量配给以及其他的一些措施来抑制物价的上涨。

A. 公开性通货膨胀B. 隐蔽型通货膨胀C. 混合型通货膨胀D. 结构性通货膨胀3. ( A )指由于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社会总供给的增长,使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

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

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

关键词 : 通货膨啦; 通货繁精; 鞔着陆
中围分 类号 :龀25 f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嘴一2l(∞2o—∞母— 862 】l 埘
改革开放前 , 我们 曾认为 : 中国是一个 既无外 债叉无 内 债, 物价 、 币值最 稳定 的国家。也就是说 . 中国没有通 货 问 题 。但改革开放 后 中国在 保持持 续 快速经 济增 长 的过程 中. 经济发展出现了以膨胀和 紧缩交替进 行 的现象。改革 开放 以 后 , 国先 后 出现 过 三 伏 大 的通 货 膨 胀 (9 9 中 17 — 18 .95-18 ,93 19 ) 94 18 - 99 19 - 94 。中国在 19 实现 了抑 制 96年 通货睇胀 的“ 软着 陆” 以后 , 一个 人们颇 为生疏 的词 在各种 媒体以较高频率 出现 : 通货 紧缩 。2 世 纪 9 0 0年代 中后 期我 国物价长 时问连续走低 ,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已经从 19 96年 4月以来琏续 3 " 同 比下降 . 品零售 价格指数 白 1 7 94B 商 9 9 年 1 以来连续 3 个 月 同比下 降 , 民消费 价格指 数 白 O月 4 居 19 98年 3 月以来一直是负增 长。 0与此 同 时+ 还有两个 引人 注 目的 现 象 : 是 经 济 增 逮 持 续 下 滑。国 内生 产 总 值 一 (D )自 19 GP 92年 达 到 1 .% 以后 持 续 下 降 ,96 19 、 41 19 、97 19 、99年 G P增 长 速 度分 别 为 96 8 8 7 8 98 19 D .%、 . %、 .%和 ' 1 . O0年略有 回升 , 到 80 二 是失业 人 口不 断 % 。2O 达 %; 增加 , 我国城镇职工“ 下岗” 人数从 19 93年的 30万人 猛增 0 到 19 97年的 1{ 20多万人 , 2 且多数集 中在 纺织 、 轻工 、 机械 、 化工 、 电子等传统行业 , 若考虑到企业倒闭职工全部 下岗的 情况 . 际下岗 的职工 人数 还要远 远大于 这个数字 。可 以 实 说, 中国经 济剐摆脱通货睇 胀叉开始 面临着通货 紧缩 的威

关注中国通缩问题

关注中国通缩问题
关注中国通缩问题
----by04保险
注:本PPT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 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
回顾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中 国宏观经济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一直经历着通货膨胀,在 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24.1%。 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三个重要 现象引人注目:物价连续走低,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自1998年3月以来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失业 状况严重以及开工不足,下岗”人数从1993年的 300万人猛增到1996年的891万人,此后两年分别 为1151万人和892万人;GDP增长率下降,
AS
AD' AD Y
模型分析
对政策分析:价 i 格下降,使 M(s)/P曲线向右 i* 平移,而政府相 i*' 应增加M2的增长 率,增加其右移 幅度。
M*(s)/p* M'(s)/P'
M ( d) =h Y-k i M ( s) /P
模型分析
从而使LM曲线 向右平移 i
LM LM'
Y
模型分析
通货膨胀率
140 120 100
80
通货膨胀率
60 40 20
0
定义解析
所谓通货紧缩, 是减少货币发行量以 提高购买力或减轻货币贬值,并引起物 价普遍下降的过程.
一般来说,通货紧缩有两个特征, 一 是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二是物价持续下 跌,再就是它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 现.
国内与国外的不同论点
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通货 紧缩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国内的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界定持 六种不同观点:物价下降论、货币供 应下降论、经济衰退论、衰退伴随论 、宏观经济失调论和主动干预论。

90年代中国的经济状况

90年代中国的经济状况

90年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关键词日本经济中国经济企业治理社会保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一次堪称现代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泡沫经济过程。

但是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一般认为,日本经济之所以经历了从繁荣到停滞的巨大转变,关键是日本经济的制度性缺陷本身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并不试图解释日本经济这一由盛而衰的过程,而是力图通过揭示日本经济逆转的因果机制,比较中日两国经济体制的相似点,这种比较涉及到微观的企业治理层面,也涉及到宏观的政府的财政政策及社会保障乃至国际经济环境。

一、企业治理结构中国的企业治理与日本的企业治理相似,也向来有重协调轻监督的传统,尽管两国在形成这一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方面有很大差异。

首先,我们知道,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国家层面对生产进行统一协调,对监督机制的构建并不热心。

尽管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但是这种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另外,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国企经理往往倾向于过度投资,因为第一,规模越大的国有企业就意味着越高的行政等级以及社会地位;第二,他们可以从工程承包商那里收取回扣;第三,过度投资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保证企业的运转比掩盖其损失。

这三种因素重叠的结果,也就使得国有企业一直有盲目扩大自身规模的冲动,而这往往使得资本的边际效率很低。

另一方面,在当代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至少占90%以上(其余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这种企业往往也表现出对监督机制的轻视而更重于协调的倾向。

比如,企业的绩效制度难以完善建立,所出现的问题使得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低水平重复。

虽然机制不同,但与日本性质相同的重协调轻监控的中国企业治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问题,但是一旦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则很容易出现问题。

而且由轻视监控的企业的肆无忌惮的投资模式很容易在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制造大规模的危机。

我国上世纪90年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分析

我国上世纪90年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分析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中国经济于1990~1992年经历了三年的低通货膨胀期,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开始活跃。

到19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又开始上升,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

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业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

这次通货膨胀的起因有人形象地总结为“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

此次通胀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16条措施为起点。

中央政府于1993年夏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朱镕基总理亲自任人民银行的行长。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纪律;使国有银行与其隶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分离;所有专业银行必须立即取消计划外贷款;限制地区间贷款;派出工作组到各省检查执行情况等等。

经过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

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008年全国上下都在和通货膨胀做斗争,最高的时候,一季度达到8点几的升幅,2009年是相反的局面,CPI、PPI出现双负的格局。

有人注意我们防止通缩的风险。

现在也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大,认为前几个月我们信贷增长过快,特别是由于国际上美元贬值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可能又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实通胀和经济的关系、和货币的关系,我一直有一个独特的分析,和很多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包括通货膨胀的时候,包括现在通货紧缩的时候,我都依然遵循我的逻辑来理解。

我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和中国都处在一个相对低通胀时代。

货币政策当然是相对宽松,利率也偏低,当然价格也偏低,这是长期趋势。

70年代、80年代上半期,全球是高通胀,9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束。

我一直认为,整个大的环境是全球的低通胀,中国上一轮增长经历低通胀,后来有两轮物价快速上涨,大家认为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持续性不强,为什么?因为它的长期趋势是低的。

这是一个趋向性的东西。

另外,一定要知道价格和货币的关系,它是有两个价格在起作用。

一个是实体的CPI,就是我们讲的通胀。

一个是资产价格,房价、物价、期货市场,但是它反映的和PPI有关联,特别是商品期货,它和PPI有关联。

所以它实际上是实体和虚拟的两个价格。

它的货币供应量会影响哪个强。

这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

到了90年代,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虚拟经济增长了,它对货币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且更容易消化货币供应量,就是多了可以消化了。

而实体没有,因为实体有一个特点,为什么我前面讲那个趋势呢?它是供大于求,是一直持续的。

PPI上涨,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供不应求,这样就造成了一轮上涨,然后很快会下来。

货币就像一个池子,需要关注的是池子中的水到底往哪里流。

9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是流向虚拟经济,它会对虚拟经济造成压力。

实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我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不大可能发生。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8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8

第八章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一、填空题1.的对象是一系列与经济的总体运行相关的变量。

2.中央银行分析国际收支账户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判断__________________。

3.四大宏观经济账户在确立两个分析要素,即确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

4.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的区别之一在于财政账户用___________记录交易,而国民账户则用____________记录交易。

5.是在综合四大账户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为考察全社会资金的、,提供了技术性较强的工具。

二、单项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D )。

(其中:YF=要素净收入,TR=净转移)A.GNP=GDPB.GDP=GNP+TRC.GNP=GDP+TRD.GNP=GDP+YF2.分析政府部门财政状况的方法除了总差额,还有( A )。

A.经常性收支差额B.基本差额C.贸易差额D.经常项目差额3.就统计的范围而言,正确表达了货币账户三个层次间的关系的是( B )。

A.金融概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货币概览B.金融概览>货币概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C.货币概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金融概览D. 货币概览>金融概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4.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反映了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 C ),负债方则体现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 B)。

A.流量B.存量C.渠道D.来源5.资金流量账户是一个矩阵,行为交易内容、列为交易部门。

每行和每列的交易量之和为( A )。

A.零B.大于零C.小于零D.不确定三、多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一般包括( ABDE )账户。

A.国民收入与产品B.国际收支C.金融机构D.货币E.政府财政2.从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价值有三种统计方法,即( CDE)。

90年代以来的政策演变

90年代以来的政策演变
九十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及 其走势
经济学 部
谈镇
经济学脉络
经济学部
谈镇
经济学 教授 经济学 博士
一、经济学的框架
重商主义 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 1876年 列宁 斯大林 前苏联,前东欧, 中国大陆(东方) 亚当.斯密 1776年 重农学派 萨伊 马尔萨斯
大小穆勒 西尼耳 巴斯夏 边沁 庞巴维克 马歇尔
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
1.降低进口关税 2.取消数量限制,实行关税配额 3.卫生检疫制度科学评价
1 .就农业来说:没有“双赢” 2.就内容来看:作出巨大“让步” 1)关税削减幅度大 2)关税配额约束紧 3)私营企业比重高 4)卫生检疫标准刁 5)出口补贴承诺超
转轨
市场经济各国 (西方)
经济学的框架
接上页:
马歇尔 凯恩斯 1936年 弗里德曼:货币学派 卢卡斯:理性预期 供给学派 制度学派 产权学派 瑞典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伦敦学派 …….. “滞胀”
罗斯福“新政”
微观经济学框架
需求法则 消费者均衡(收入预算线、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剩余等)
均衡——弹性
1986年以前,农业游 离关贸总协定之外。 例如:可以用非关税 进行进口限制,可以 对农产品出口补贴; 1986年“乌拉圭”回 合
入世后江苏省农业的应对策略
经济学部 谈镇
一、WTO《农业协议》
1.市场准入。a)关税化 b)实行关税配额 c)关税减让 d)最低进口量规定 2.国内支持。a)绿箱支持 b)黄箱支持 3.出口补贴 4.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资料:9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 资料:9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 92:14.2%;93:13.2%;94:12.6%;95:9%;96:9.8%;97:8.5%;98:7.8%;99: 7.1%;2000:7.5%;2001:7.3%;

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

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

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一、增长与结构(一)经济增长概况中国经济自1991年开始出现回升,GDP增长从1990年3.9%的波谷上升到8.0%。

1992年,由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经济增长迅速加快,全年GDP实际增长达13.2%。

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进一步刺激了本已旺盛的投资热情,使来年的经济形势更趋高涨。

1993年上半年,GDP的增长幅度高达14.1%。

虽然下半年开始的金融整顿使经济增长势头趋缓,全年GDP增长仍高达13.4%。

1994年,在财税、金融、外汇以及投资、价格等方面一系列重大改革相继出台的同时,政府在财政、金融等宏观政策上采取主动和适度的调控,使经济增长速度在高水平上稍有回落。

全年GDP的增幅为118%。

(见表1)表1 增长与结构十四大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经济的增长,既反映了周期性经济扩张的固有趋势,也受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要求,构成了宏观经济决策的主线,决定了经济迅速增长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以稳定经济、整顿经济秩序为着眼点的宏观经济政策,构成了政府调控的基本内容,影响着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宏观环境和结构变动。

(二)经济增长的主要成因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是以投资推动为明显特征的。

199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855.0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占GDP的比重由1991年的27.29%上升至32.24%;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12458.0亿元,比1992年上升58.61%,其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至39.70%;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8.43%。

与前两年相比,尽管增长率有较大下降,但由于是在前一年的高基数上继续增长,投资规模的增幅仍是较大的,其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6.53%的高水平。

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紧缩

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紧缩

加剧了企业资 金供需的矛盾
商业性贷款大 幅缩减
企业破产造成的大量失业又引 起消费需求的下降,从而构成通货 紧缩的形成基础
失业率的提高 ⇒降低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助长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预 期 ⇒即期消费大量地转向远期消费 收入差距的悬殊 ⇒低收入者不能在一定的生活水平条 件下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限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买涨不买跌和缺乏举债消费意识
中国90年代通货紧缩的证据
通货紧缩一般被定义为物价水平的广泛、持续下 跌,因此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判断是否出现通货紧缩 的最重要依据。
(价 月格 度指 ,数 %的 )持 续 下 跌
企业的不景气 银行坏帐大幅 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计划经济管理思维模式根深 增加 蒂固和利益分配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形成。
学号:31-35
一、1997年以来我国的通货状况 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 前所未有的现象,即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从 总供 给不足转向有效需求不足,从卖方市场走向买 方市场。我国的通货状况不断地恶化,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
年份 增长 速度 81-85 10.9% 86-91 9.7% 91-95 11.6% 96 9.7% 97 8.8% 98 7.8% 99上 7.6% 99年11 月 6.8%
如果人们 预终 偿还贷款的价 值要高于现在 的价格(因为 资产的价格和 商品的价格都 会下跌)。
同时,考虑 到逆向选择 的风险,如 果银行预期 资产或商品 的价格会下 降,它们在 任何名义利 率下都会惜 贷。一般来 说,这会导 致信贷供给 和需求的萎 缩。
严重可导致银行业的危机 通货紧缩会加重 同样,资产价格的 贷款者的实际债务负担, 持续下降也会产生负面的 使他们无力偿还贷款,从而 财富效应,降低资产的抵押 导致银行倒闭,金融系统崩溃, 或担保价值,银 行被迫要求客 就好象在大萧条时期所发生的一样。 户尽快偿还贷款或余额。这最终导 债务引起的通货紧缩会降低贷款者的 致资产价值进一步下跌,贷款者的净产 资产净值,强化了杠杆作用和企业家冒险 进一步减少,从而加速破产过程。 的欲望,从而增加了破产的可能性。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摘要:通货紧缩是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1997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轻度通货紧缩,但从 2002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又开始高速增长,从能源、原材料到食品的价格开始不断上涨,表现出通货膨胀的迹象。

这段时期,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将向何方发展的问题,经济学界众说纷纭。

本文通过对 1997 年至今这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甚至短期交替、共存,不能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并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货币政策等方面对如何克服经济发展不稳定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交替共生产业政策调整1、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概括来讲,关于通货紧缩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单要素说,即物价总水平下降说此论认为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

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对通货紧缩的解释是,通货紧缩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每单位货币的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的上升。

其意指货币升值,即单位商品价格的下降。

(2)双要素说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此论并不仅仅同意简单地用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来定义通货紧缩。

出现通货紧缩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商品和劳动价格的持续下跌,二是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2、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通货膨胀的理解需把握住以下几点:第一,总供给相对总需求降低,但也可以表现为多种情况。

第二,通货膨胀可以由货币发行、需求、成本、经济结构、预期、垄断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最终影响人们对社会不信任程度的增加,动摇了对社会经济水平的合理预期,这便能够把经济因素中微小的不合理预期迅速放大,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第三,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的尺度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它与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因素相关。

3、产生通货膨胀现象的不同诱因(1)增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上弯曲,在总供给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相交位置上移,代表总的物价水平上涨。

中国历次通胀通缩看逃不掉的经济周期

中国历次通胀通缩看逃不掉的经济周期

中国历次通胀通缩看逃不掉的经济周期————————————————————————————————作者: ————————————————————————————————日期:从中国历次通胀通缩看逃不掉的经济周期2016-01-1307:03:14来源:和讯网作者:宗华烨森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森德究所高级研究员宗华烨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

本文,笔者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上。

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ﻫ根据统计局最新的数据,中国第三季度的GDP增速是6.9%,已经跌破了7%。

虽然比预期要高上0.1%,但是在这新增的6.9%里,有多少是过剩的产能,有多少是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的投资,又有多少是经过展期的债务,都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如果刨去这些部分,那么真实的GDP增速,可能已经令人相当不乐观了。

增速下降并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问题,令人恐惧的问题是面对增速的下降我们的政府会不会再次采用像上一届政府的4万亿投资那样误国十年的政策。

宽松政策除了为以后的经济埋下更大的隐患之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新增出来的货币并没有真正流向消费端和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

如果印钞票能挽救整个国家的经济,那么津巴布韦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金融帝国了。

ﻫ我们一再提醒,经济的运行就像这个星球的春夏秋冬一样,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冬天已经来临。

已经到了直面冬天,拿出勇气面对我们这几十年积累下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了。

作为一个伴随着这个国家成长起来的人,我惊叹这个国家三十年来的奇迹,也坚信我们这个一路咬着牙,含着血和泪走过的民族一定是可以熬过这个冬天的。

ﻫ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

九十年代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反通货紧缩政策_曾国安

九十年代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反通货紧缩政策_曾国安

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九十年代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反通货紧缩政策曾 国 安(武汉大学经济学系, 湖北 武汉 430072)摘要:九十年代末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表层原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下降,需求的下降是由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外部因素也是通货紧缩的重要诱因。

通货紧缩的持续既有通货紧缩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也有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垄断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亚洲经济衰退也加深了通货紧缩。

实施反通货紧缩政策是必要的,但应在政策的时效性、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力度的选择、不同种类政策性质的协调方面予以改进,同时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通货紧缩;中国;成因;反通货紧缩政策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1)02-24-10 一、九十年代末中国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 从1997年第4季度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状态,而且已持续2年多时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自1997年10月开始到2000年5月止,出现了持续32个月(2年零8个月)的负增长。

要消除通货紧缩,需要弄清通货紧缩的成因。

要防止今后不再出现通货紧缩,也需要弄清通货紧缩的成因。

本文无意对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行量化的实证分析,而只对其进行定性的分析,主要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思路),而这是进行量化的实证分析的前提。

1997年以前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之中,历届政府都将控制、消除通货膨胀作为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然而1997年开始出现的通货紧缩却是过去未曾经历,也是未曾料到的。

也许这次通货紧缩的出现会促使在今后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将不再只注重防止、控制通货膨胀,而会既注重防止、控制通货膨胀,也注重防止、控制通货紧缩,这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调控制度的改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通货紧缩的出现和持续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不能忽视的,尽快消除通货紧缩,以及防止在今后再出现持续的通货紧缩,需要我们对这次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进行认真的探讨,绝不能因为通货紧缩的消减而淡化对通货紧缩的研究,那样的话,将来出现了通货紧缩,那就会陷入手无良策之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可导致银行业的危机
通同货 样紧,缩资会产加价重格的 贷持款 续者下的降实也际会债产务生负担面,的 使财他 富们效无应力,偿降还低贷资款产,的从抵而押 导或致 担银保行价倒值闭,,银金行融被系迫统要崩求溃客, 就户好 尽象快在偿大还萧贷条款时或期余所额发。生这的最一终样导。 债致务 资引产起价的值通进货一紧步缩下会跌降,低贷贷款款者者的的净产 资进产 一净步值减,少强,化从了而杠加杆速作破用产和过企程业。家冒险 的欲望,从而增加了破产的可能性。
(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
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
(3)国债投资项目
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导致的 通货紧缩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问 题, 就必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及汇率政策, 以加强产业 结构调整, 规范协调金融市场, 刺激居民需求等, 以此共 同营造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90年代通货紧缩的证据
通货紧缩一般被定义为物价水平的广泛、持续下 跌,因此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判断是否出现通货紧缩 的最重要依据。
(价 月格 度指 ,数 %的 )持
续 下 跌
但由企于业政的治不体景制气改革的滞后,计划经济管理银思行维坏模帐式大根幅深 蒂固和利益分配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增形加成。
学号:31-35
一、1997年以来我国的通货状况 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
前所未有的现象,即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从 总供 给不足转向有效需求不足,从卖方市场走向买 方市场。我国的通货状况不断地恶化,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
年份
增长 速度
81-85 86-91 91-95 96 10.9% 9.7% 11.6% 9.7%
如果人们 预期通货紧缩 还将继续,在 任何名义利率 下,人们都不 会愿意借款, 否则他们最终 偿还贷款的价 值要高于现在 的价格(因为 资产的价格和 商品的价格都 会下跌)。
同时,考虑 到逆向选择 的风险,如 果银行预期 资产或商品 的价格会下 降,它们在 任何名义利 率下都会惜 贷。一般来 说,这会导 致信贷供给 和需求的萎 缩。
与温和的通货膨胀相比,很低的 或负的通货膨胀会给政策带来更大 的潜在的风险。即使在通货紧缩货紧缩实际上都严重 的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仅1998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 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 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
(一)调动广大中小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二)投资政策要利于调动多方面投资的积极性 (三)继续以住房、汽车为重点, 启动消费需求 (四)产业政策要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 (六)实行积极、适度的财政政策 (七)货币政策应积极配合财政政策 (八)规范资本市场, 稳定股市 (九)政策要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需求 (十)教育是消费支出的重要领域,要重视高教产业 拉动城市消费的作用
加剧了企业资 金供需的矛盾
商业性贷款大 幅缩减
企业破产造成的大量失业又引 起消费需求的下降,从而构成通货 紧缩的形成基础
失业率的提高 ⇒降低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助长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预 期 ⇒即期消费大量地转向远期消费 收入差距的悬殊 ⇒低收入者不能在一定的生活水平条 件下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限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买涨不买跌和缺乏举债消费意识
消费萎缩 就业减少
严重制约货币 政策的实施
信贷供给和 需求的萎缩
引发银行业的危机
就业减少、消费不振: 一方面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或者引起货币(名义)
工资(通过价格收入流量)的减少,或者会由于工资 短期内的相对稳定,导致就业减少,不利于刺激消 费;
另一方面,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消费者推迟购买, 以等待将来更低的价格出现,经济会由此陷入通货 紧缩的螺旋之中,最终导致衰退和萧条。
97 8.8%
98 7.8%
99上 7.6%
99年11 月
6.8%
2.实质经济中,企业的生产普遍处于供大于求 的失衡状态,供给总量相对过剩。 3.市场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地下降 4.199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下降8%,使得贸易顺 差减少100亿美元。外商投资下降了1O%,表明 市场需求下降。即使在7月份大幅度提高出口 退税率后,出口增长速度也仅为5%。而进口增 长速度却高达10% 5.货币供应总量的高速增长(尽管增幅有所下 降)与货币供应结构性紧缩的现象同时发生。 6.社会存款集中流向国有商业银行并沉淀下 来,资金供求结构发生二元错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