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品两篇滕东中学顾栋修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袁小弟——袁中道(1570—1626课本 ) 为1623年最新研究成果1626年
▪ 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派”领 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湖广公安人。万 历三十一年(1603)34岁时才考中举人。万历 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徽州府教授。万历四 十八年(1620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 (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1626年八月三十日 (10月19日)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其成就次 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 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
,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
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
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 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 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 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 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 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
▪高 粱 桥
游记小品两篇
游高粱桥记
袁宏道 袁中道
识记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 鳞鬣(liè) 窈窕(yǎotiǎo) 几席 (jī) 缙绅(jìn shēn) 趺坐(fū) 痴禅者(chán) 筵中人(yán) 烟霾 (mái) 喧嚣怒诟(xiāo gòu) 了不 相属(zhǔ) 岚(lán) 侑(yòu) 茗 (míng) 羸马(léi) 微泮(pàn) 飚风(biāo) 舛(chuǎn) 邸(dǐ) 砾砾(lìlì)
句子的独立性
▪ 2.鱼鸟之飞沉 助词,的
▪ 3.呼而下,与之语 代词,代黄
昭质
▪ 4.中目塞口,嚼之有声 代词,
沙尘
▪ 5.何京师之苦至此 助词,的
▪ 6.着重裘以敌之 代词,代指寒冷
句式---省略句
▪ 趺坐古根上 句前省“余” ▪ 步至门外 省主语“我们” ▪ 中目塞口,嚼之有声 省“尘埃” ▪ 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 句前皆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同学们朗读之后,根据课 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 积累文言实虚词及句式。
通假字
缙
▪谭
见课本注释
▪志
古今异义
人物:古:人和物;今:人,画中人,重要人
同年:古:同榜登科者;今:同一年。
御:古:戴上;今:抵挡;驾驭。
穿:
Leabharlann Baidu
词类活用
▪ 精兰棋置 名词作状语 ▪ 城中仕女云集 名词作状语 ▪ 山色微岚 名词作动词 ▪ 着重裘以敌之 名词作动词 ▪ 然则是游也宜书 名词作动词
高粱桥简介
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 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 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明清之 时,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 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 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 京师郊外一胜景。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 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 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 上,行人车马如穿梭。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 这里热闹非凡。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 人家之感。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 “清明上河图”。
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 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二、再读比较,理清主旨
1.两篇游记各描绘了高粱桥怎样的 景色?
▪ 三袁是同胞兄弟,并能同时在各学术领 域,如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文学观点、 创作风格,以至性情、气质等方面,发 挥相互影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 有的,甚至可谓文坛奇迹,因此有“一 母三进士,南北两天官”一说。 三人对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乃至近代的五 四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袁氏兄弟不仅文名卓著,为官也清正廉 洁,三人为官到头,只落得两袖清风。
一词多义
▪ 以 1.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表目的的连接 来
▪
2.茗饮以为酒 把……当成
▪
3.予以问予 因此
▪ 4.着重裘以敌之 用来
▪ 而 1.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连词承接
▪ 2.而飙风自北来 表转折
▪ 3.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 表修饰
▪ 4.流急而清 表并列
▪ 之 1.鱼之沉水底者 结构助词,取消
游记小品两篇滕东中学顾栋修改
三袁长兄——袁宗道(1560~1600)
▪ 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 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 礼部会试第一,殿试成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 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为公安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十一月四日 (12月9日),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 40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为人神清气秀, 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 “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 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
三袁仲兄——袁宏道(1568~1610)
▪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 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在文学上反对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 合称“公安三袁”。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吏 部郎中,正五品。博学多才,为官勤勉,任吴县县令仅 一年,吴县大治。当朝宰相申时行曾感叹:“两百年来 无此县令”。43岁病逝于沙市,葬于白鹤山。他是“公 安派”的领袖人物,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一生著述丰 厚,传世诗歌有1700多首,游记、杂文等600多篇,其 中多篇诗文被选入大中学课本。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 《袁中郎全集》。
省“余”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译文
▪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
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
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
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
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