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

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Clean Air 【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② 水汽(滴)Moisture

③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Impurity 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

①氮气(N2):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

基本原料。

②氧气(O2 ):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

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臭氧(O3 ):时空变化:

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空间变化:

水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

垂直:55~60km ,含量极少。

20~25km ,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12~15km 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从10km 向上,逐渐增加;近地面,含量很少;

臭氧的作用:

a.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

b.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④二氧化碳(CO2)空间变化:

水平:城市大于农村;垂直:0~20km ,含量最高;20km 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作用:

a.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三、水汽

① 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

② 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 作用:

a. 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气溶胶的作用:

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④ 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气温、

①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一定条件下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通常指距地面1.5m 高处百叶箱中的

空气温度。

②单位:摄氏度(℃)温标;绝对温标,以K 表示;华氏温标:℉,水的沸点为212 ℉

③单位换算:

④百叶箱的设置条件:

1. 全为白色

2. 四周全为百叶

3. 离地面1.5m

4. 窗扇向北(因为太阳东升西落,以避免开窗时温度计受到阳光直接照射,使得温度计的读数失真)

六、气压 定义: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到的整个空气柱的质量——大气的压强。实质:气压的大小决定于整个空气 柱质量的多少。 标准大气压:在纬度为 45 的海平面上,温度为 0℃时,所测得的水银柱高高为 760mm 的大气压强, 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 1atm = 1013.25Pa )。

单位: 1Pa=1N/m2 ,mb —毫巴, Pa —帕斯卡

1mb=100Pa=1hPa (百帕);

1atm = 101325Pa = 1013.25mb=760mmHg

气压的垂直分布 由于大气层的厚度随高度的增高而变薄,空气密度也随高度增高而迅速减小,所以,气压随高度增高 而急剧

减小。

大气总质量:由于地表大气平均压力为 1个大气压,相当于每 cm 2 地球表面包围 103g 空气。地球总表 面积为 5.1×108km 2,

故大气总质量约为 5.2× 1015吨(5.2×1021g ),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 10-6 倍(百万分之 0.86)。

七、湿度

1、定义: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2、意义:大气湿度状况直接影响了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形成。

3、湿度的表示方法

水汽压 (e )及饱和水汽压 (E ):

水汽压( e ):水汽和其它气体一样也有压力,大气中水汽产生的那一部分压力。

单位: hPa (百帕 )

饱和水汽压 (E ):温度一定, 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 空气达到

此限度时为饱和湿空气,饱和湿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 压力,即最大水汽

压。

相对湿度( f ):表示空气中的实有水汽压( e )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 E )的百分比。

f=e/E *100% 意义:直接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f 越大,越接近饱和, 当达到

f =100%时,空气就达饱和状态,此时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饱和差( 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 E )与实际空气水汽压( e )之差。即: d=E-e 意义: d 越大,越不饱

和;

d=0,空气达饱和状态;

d > 0,说明不饱和; d < 0,过饱和。

比湿( q ):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

值,q=m 水/(m 干+ m 水),其单位是 g/g 。

水汽混合比(γ /S ):相对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称水汽混合比。

S=m 水/m 干,其单位是 g/g 。

露点( T d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意义: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 越高,所以露点也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在实际大气中,空 气常处于不饱和状态,此时露点要比气温低,即露点温度差( T d -T )< 0。

当 T d =T 时,空气饱和; 当 T d -T < 0 时,空气不饱和; 当 T d -T ≥ 0,空气过饱和。

八、降水

1.定义: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

2.降水量:指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 的深度,单位为毫米

( mm )。 在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多,还需测量雪深(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单位: cm )

和雪压(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单位: g/cm 2)。

3.意义:降水量是表征某地气候干湿状态的重要要素,雪深和雪压还反映当地的寒冷程度。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