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者,“攻心”为上上策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者,“攻心”为上上策也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难在于育心之难,读懂每个鲜活的心很难,育顽劣之心更难。但父母如果不能读懂孩子的心,甚至伤孩子的心,就会激化亲子矛盾。而能耐心、细心地读懂孩子,将会营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增强育人效果。
因此,教育孩子需要做好“攻心为上”的心理准备。《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此语道出了折服人心的重要性。其实,攻心之术非但适用于战争,亦适用于教育,我们宜大力推而广之。所谓教育攻心术,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孩子时能把工作做到孩子心坎上,真正触动其灵魂,使之从内心发出“我要做好”的呼声的一种艺术方法。毋庸臵疑,此法的效果是用高压手段逼孩子就范的“攻城法”无可比拟的。
既然要对孩子“攻心为上”,那我们家长也要“将心比心”才行。攻心为上的关键是让人心服口服,以诚相待。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你看,诸葛亮对孟获是“七擒七纵”,这样才真正赢得了孟获及其彝族部落的“心服”。在我看来,七擒七纵与其说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出色的军事才能,不如说表现了诸葛亮贯彻“攻心为上”战略的充分耐心。没耐心,你就没法赢得别人的真心,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即便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你想让孩子对你心服口服,没有相当的耐心绝对做不到。孩子的一个坏毛病,做家长的纠正一次他就能改吗?不太可能吧?想让孩子养成个好习惯,你以身作则地示范一两次就够吗?恐怕也不行吧?所以,家长必须贯彻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要有足够的耐心。
曾有一位学生,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残忍的杀死了校长的爱犬,令校长痛惜不已,但校长伤心之余,不是急于拿学生问罪,而是要他说清楚原因,当得知他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动物的内脏而杀狗时,非但不加以过分指责,还在帮他分析错误之后,指导他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情形画一幅动物解剖图。这位学生当然非常感动,自己伤透了校长的心,校长却还帮助自己,于是他发誓要加倍努力,做出一番成绩来报答校长,终于成为一个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
校长善于研究学生,巧妙引导,便将一个顽童造就成栋梁之才。相反,如果当时他为了发泄怒气,严惩了那个学生,或者将他踢出校门,结果又将怎样?极有可能,社会又多了一个渣滓,甚至一个杀人犯。由此可见,攻心的意义不可谓
不重大矣!
儿童的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由此可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耐心、爱心是何其重要。前例中的校长不正是此中“攻心”的高手吗!
我们说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但要让孩子真诚,家长首先必须是真诚的人。要获得孩子的信赖,家长必须要有一颗值得孩子信赖的心,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时时要显示家长威严,高高在上,孩子只能敬而远之,敬而畏之。在孩子面前可以展露自己的喜怒哀乐,父母首先是人,不必为了家道威严而伪装自己。孩子是敏感的,也是宽容的。心灵有了平等,才能建立信赖的桥梁。
是的,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爱字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对待孩子,更是如此。疾风暴雨式的批评往往不如一句宽容温和的安慰,大张旗鼓地表扬也绝不如耐心地倾听。孩子是最天真也是最公正的评判者,能够敏感地判断你的真诚与否,从而选择信任与否。所以教育孩子,必须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温暖孩子心灵最微妙的地方开始,用“润物细无声”的爱去影响和感染孩子,让爱充溢孩子的心灵!
有一位老师曾这样写道:碰到过这么一个学生,不喜欢用言语表达,每次都粗暴地用武力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为了这个孩子,我没少操过心。但是每次打架过后,问他原因,他非但不说,还总喜欢用仇视的目光看着你,仿佛所有人都得罪了他一样。我清楚地意识到,对待这样的孩子,批评教育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于是我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我曾经在他打同学的时候,替那个被打的同学挡过一拳;我曾经因为他与同学闹别扭不肯去上课,不肯去食堂吃饭,而陪着他在学校走廊里静静地度过一个半小时;更曾经在一次他与母亲闹矛盾,离家出走之后,晚上九点多了,我还奔走在寻找他的路上……我的真诚,我想他是有感应的,在关心了解了他更多的事情之后,我听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他认为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关心他的,包括他的父母。他是一个缺少关心缺少爱的孩子,内心世界极其脆弱,外表的强悍其实是一种伪装,一种对自己的保护。久而久之的相处之后,我懂得了该怎么去和他交谈才不会引起他的反感,或许他也感觉到了我的真诚,我明显感觉他不再是之前那只浑身长满刺的小刺猬了。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点,教育孩子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地鼓励他,给他信心和勇气,要想真正转化学生,那一定是要教师(家长)花心思的,而且是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搭建亲子间心灵相通
的桥梁就是爱,用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并以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之后再用理去说服他,我想他也会更愿意接受。
此外,在对孩子“攻心”的过程中,一些小技巧的运用还是很有成效的。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从“心”开始,你就会有如神助一般,信手拈来便是。
我曾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我总认为教育是从触及心灵开始的,而孩子心灵改变的过程,是孩子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过程。在成功的教育者看来,“事缓则圆,攻心为上”是再也普通不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