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导论》课程开发与设计,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临床一线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为终点,以达到培养护理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经教学使用表明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针对性强,被列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材。
3.2“模块一:认知与理解护理”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是《护理学导论》课程中最基本的内容,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能否产生兴趣,因此,第一堂课的设计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护理职业产生情趣,培养学生将职业上升为事业的职业崇敬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中首先开设模块一:对护理的认知和理解,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进校门之时,就对“护理形成和发展”、“护理到底是干什么的”和“将来的工作的环境是怎样的”等方面,有一整体上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3为“学”而“教”
由于一年级新生,对护理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的,所以教学中注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浅显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不宜操之过急,不能为“教”而“教”,以后随着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的逐步深入,再进行渐进式、螺旋式的深入教学,要为“学”而“教”,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4.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初中所学内容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且对护理理解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所以内容的设置理论性不宜过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过渡适应阶段。
在实施不同教学项目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学生类型并分层组织教学。所以在开课之初,对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采用项目-分层教学法,学生类型与层次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上进行调查,可以笔答试卷的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对完成项目所需的专业理论掌握到什么程度。二是对学生兴趣、特长、学习目的、习惯以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期望等方面进行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和访
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不同,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学习过程不同,教师在其中所采用的教学行为也不同,在A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是间接的教学行为,通过咨询、建议等方式完善学生的教学项目;在B 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除了间接的教学行为,教师还需要直接的教学行为,通过讲授、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
7.2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特色是启发式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框架组织教学,建立在学生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新生入学第一周专门作为专业认知周,组织一系列活动,主要就是帮助学生积累“护理”经验,为教学准备。课前以问卷形式进行的课程学习需求调查,让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文化知识基础情况有一较为整体的了解,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并且,在课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作为导学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这样给学生在预习时提供了需要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以“问题”导学,通过对“护士”和“护理”的来源、王琇瑛的护理名言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护士协会及中华护理学会会徽象征意义讨论和讲南丁格尔的故事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层层诱导,深入浅出的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心护理信念的逐步建立,培养学生的护理事业崇敬感。
老师围绕学生的参与讨论及主动发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最终的答案都来自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参与教学过程中,寻求答案,教师一直在帮助学生寻找答案,最终得出答案,随着问题的解决,也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以此明确教学重点。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用“眼”、用“嘴”,更主要的是将“脑”带进了课堂。课堂教学,其真功夫远在于教学内容之外,作为教师,一直应努力做到“一言一行注意教师形象、一举一动常思学生需求”,在课堂上,以自身独特的亲和力和对学生的关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彼此获得成就感,师生共同成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7.3问题探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