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

摘要

汉语中的量词,尤其是名量词,特别丰富多彩,这一点是英语、俄语、日语等外国语不能比拟的,这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根据量词所修饰的词类把量词分为名量词与动量词。量词有不同于其他词类的语法性质。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如量词的形象性,量词的色彩性,量词的模糊性,量词的修辞性以及其他特点。汉语中的量词,除度量衡量词外,或多或少具有形象化的描述作用。量词的色彩性,主要是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恰当运用量词的模糊性,不但会使语言准确、精炼,而且会使文章产生深邃的意境。在修辞中大量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显著特色,量词具有多种修辞作用,能起到使语言生动形象的作用。这是汉语中量词的主要的使用特点。

关键词:量词;形象性;色彩性;模糊性;修辞性

ABSTRACT

The variety of quantifiers, noun quantifiers in particular,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hich is unparalleled among all the languages. According to the word class of its modifiers, quantifier is divided into noun quantifier and verb quantifier. Quantifier is possessed of its unique character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quantifiers, e.g. vividness, color, fuzziness, rhetoric, etc. Chinese quantifies can not only measure words but also describe things. The color of quantifier includes emotional color and stylistic feature. Since fuzzy concept is more expressive than distinct concept, proper use of fuzziness of quantifiers in literary works creates the effect of exactness, refining and profoundness. Frequent use of quantifiers is a conspicuous distinction of modern Chinese. Due to its various rhetoric functions, quantifier contributes to the vividness of language, which i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quantifier.

Key words:quantifier;vividness;color;fuzziness;rhetoric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 (1)

一、汉语中量词的分类及其语法特点 (2)

(一)量词的分类 (2)

1.名量词 (2)

2.动量词 (2)

(二)量词的语法特点 (3)

二、量词的形象性 (4)

三、量词的色彩性 (6)

四、量词的模糊性 (8)

五、量词的修辞性 (10)

(一)用量词进行比喻 (10)

(二)用量词进行夸张 (10)

(三)用量词进行通感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前言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量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量词是汉语中后起的词类,先秦汉语中还很少使用量词。量词兴起于两汉时期,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这一时期,个体量词大量出现,量词分工越来越明确。如:奋不受药,叩头千下。(《三国志·孙奋传》);但读千遍,自得其义。(《抱朴子·祛惑篇》);白雉三只,又急于平阳。(《魏书:世祖记》)。量词那时已经分动量词和名量词两种。“量词产生以后,数词和名词结合,就要通过量词的中介,先秦时期那种‘一苇’‘二矛’‘三人’的用法逐步消失了。”[1]

量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语言的发展与成熟做出极大的贡献。量词作为计算单位就是用来计量的, 如“一个苹果”和“一箱苹果”不同, “一斤菜”和“一吨菜”不同, 关键是使用了不同的计算单位, 即使用了不同的量词造成了量上的差别。计量是量词的基本表达作用。从中可以看出量词的重要性,用错一个量词可能会造成十倍、百倍甚至更大的误差。我们在使用量词特别是计量单位时,要特别注意。除此以外, 量词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还具有其较高的使用价值。

只有准确地使用量词,才能使表意更加清晰、明确。在相似的语言形式中, 数词后边是否使用量词,使用什么样的量词,不仅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语言结构关系也不同, 还会影响到数词的语法性质。如:“五月”和“五个月”,“九楼”和“九座楼”的差别显而易见。另外恰当地使用量词,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使人耳目一新。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量词的大量运用是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藏语系语言词类上的一个特点是有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量词从少到多, 从简单到复杂是汉藏语系语言共同的发展趋势。” [2]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很多,使用频率也很高,数词和名词、动词之间一般都要加量词。但在近些年来的报纸、杂志和文学作品中, 量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负载意义更加丰富多变, 用法也日益灵活,使得量词超越其本身计量的作用,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是其它外语所无法比拟的。汉语中的量词在使用过程中,受其语用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些自身所独有的特点。

一、量词的分类及其语法特点

(一)量词的分类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朱德熙的《语法讲义》、丁声树等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重订本)》、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等,对于汉语量词的分类,基本是大同小异。他们大体将量词分为名量词(也可以称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种。

1.名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叫做名量词。量词可以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定语。名量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专用名量词:“指的是与某些名词有固定选择关系的量词。即某些名词只能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门的量词来与之搭配,这样的量词就是专用名量词。” [3]例如:一本书,一匹马,一条鱼,两张床,三头牛等。“一般来说,名词跟它相配的量词之间有时候在意义上有某种联系,什么名词用什么量词是约定俗成的。”[4]

(2)临时名量词:是指某些名词临时被用作数量单位处在量词的位置上。例如:“一碗饭”中的“碗”,“一袋面粉”中的“袋”,“一书架书”中的“书架”,都是从名词中借用来的临时名量词。

(3)计量名量词:主要是度量衡单位。例如:公斤、尺、亩、度、寸、斤、两、斗、升、里、亩、海里等。十进位的度量词连用的时候,最后的量词可以省略。例如:三尺五(寸)、一丈二(尺)。

(4)通用名量词:主要指大多数名词都能适用的量词。包括:个、种、类、些、点等量词。例如,近年来“个”这个量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逐渐有了泛化的倾向,能够和它组合的名词越来越多。通用名量词的增多并不影响专用名量词的存在,仍然有很多名词只能用其专用的量词,例如,可以说“一个桌子”,但不能说“一个河”“一个电脑”。

2.动量词

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叫做动量词。如“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都是动量词。动量词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常作补语,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专用动量词:即某些动词只能用一些特定的量词来与之搭配,如:顿、番、次、回、遍、趟。这些动量词不仅表达的意义不相同,而且和动词组合的能力也不一样,比如“次”和“遍”和动词组合的能力强,而“趟”和动词的组合能力较弱,前者可以和多数动词组合,而后者只能和“去”“走”“跑”等部分动词组合。

(2)临时动量词:指的是临时借用来表示动作的量的词,如:我打了他一巴掌。“巴掌”是“打”的量词;他踢了我一脚。“脚”是“踢”的量词;我瞪了你一眼。“眼”是“瞪”的量词。但是离开具体的语境,它们只是普通的名词,因此把这种动量词叫作临时动量词。

(二)量词的语法特点

1.量词一般出现在数词后边,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可以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例如:“吃三粒,打四下,一个人”等。

2.大多数单音量词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作各种句法成分,如定语、主语、状语、谓语等,但不能作补语。重叠后可以表示“每一”的意思,例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可以强调“多”的意思,例如:“歌声阵阵”“白云朵朵”。

3.量词同数词组合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起来用,例如:“一本一本”“两个两个”。数词是“一”时,可以省去后面的“一”,说成“一个个”“一本本”。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主语时,表示“每一”,例如“一个个都身强力壮”;作定语时,表示数量多,例如“一批批人马”;作状语时,按次序地进行,例如:“一个一个地陆续离开”。

4.量词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在“这碗面给他吃”,“那碗留给你”中,“碗”是“一碗”的省略。只有数词是“一”的时候,数词才能省略。

二、量词的形象性

高尔基说:“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也能各式各样地想象它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的积蓄去补充和增补。”[5]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汉语中的量词,除度量衡量词外,或多或少的都具有形象化的描述作用。它可以使原本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变无形为有形,变不可感为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表达复杂的感情,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对社会、对生活的感受。

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能显示出所表示的事物的形体特征,因此最具有形象性。表现线状的量词如:线、条、带、丝、支、枝、杆、竿、根、株、棵、段、股、道、缕、柱,表现点状的量词如:点、粒、颗、滴、星、丸,表现面状的量词如:面、片、幅、方、汪。此外,还有表现块状、团状、环状、圈状、朵状、泡状、扇状、轮状、簇状、丛状、口状、眼状等各种形态的量词。“它们大都是从名词转化而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不断充实汉语的量词,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6]例如:

①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郑振铎《海燕》)

量词“痕”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痕”本指物体留下的印儿,这里用来做“线”的量词,恰如其分。用“根”太过强硬,用“缕”又太过柔弱,都与语境不和谐,作者用一个“痕”字,将嫩蓝的天空中电线那种随风飘动,忽隐忽现,影影绰绰之态传达给读者。量词的形象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让人惊叹作者匠心独运的同时,更领略了量词的形象美。再如:

②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一个“叶”字,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小舟如一片树叶漂浮在风波中的情景,小舟像树叶一样随波逐流,随浪而上下起伏。将小舟在风高浪急的河面上颠沛流离的景象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而又不动声色地表现了作者对渔者的同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她们吃着他们募来的钱,半个谢字不说;我使这么几块钱,和你们说一车好话,你们倒要恼我,甚至要打我,你们怎么这样爱她们而不跟我讲些宽宏大量呢!(老舍《赵子曰》)

“车”是一种运输工具,而不能装载“好话”这一类无形的东西,此处用作“一车好话”,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好话”当成实物来写,充分说明了“好话”之多,同时又增强了人们的对形象的感知程度。

汉语量词的形象性丰富多彩,无处不在。如“一钩残月”,巧借一个“钩”字表

现了月亮如弯弯的钩子一样;“一轮红日”,一个“轮”字说明此时太阳圆如车轮;“一丸秋月”,说明此时秋月如同一个小小的丸子;“一峰骆驼”,说明骆驼的脊背像一座高大的山峰;“一汪清泉”,使人想到汩汩流淌的泉水,如水汪汪的大地的明眸。

虽然动量词反映的是动作的特点,但是也能表现量词的形象性。这种量词利用了事物与动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动作本身为参照物,强调了造成该事物外形的动作行为,着眼于该动作行为所导致的结果状态。例如:串、堆、叠、挂、担、封、挑、截、堵、把、捆、排、抹、摊、包、束、张、搂、撮、捧、弯、卷、掬等,也非常具有形象性。

表现量词形象性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使用量词时,就力求把量词的形象美充分的表现出来,在准确表意的基础上, 把事物彼时彼刻的形象表现地栩栩如生, 不但能突出事物的特征, 还能使之灵动鲜活。体现了事物的生动形象和作者的感受,在描情状物上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学艺术色彩。因此,汉语量词的形象性特点更有利于对语言进行艺术性的表达。

三、量词的色彩性

词义,包括词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而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表达的对该事物的评价即是词的色彩意义。虽然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表量、计算,但不可避免的是量词也有强烈的色彩性。“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借助于有情感色彩的量词,或是把量词与中心词的褒贬、喜恶等情感色彩、庄谐情感色彩错接,造成一种情感的反差,来创造强烈的感染力,形成艺术作品的魅力。” [7]

①我留上海就做一匹文氓,都比现在好得多。(郭沫若《骑士》)

作者用本来表示“马”的量词“匹”来写人,使本来中性的词变为贬义词,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态度,对于留在上海的反感,对文氓的厌恶。

这种对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就是量词的感情色彩。量词的感情色彩大多情况下是静止的,也就是说一般的量词本身没有感情色彩,而是由于受人的主观性的影响在具体语境中临时产生一些感情色彩。所以,量词的色彩性,特别是感情色彩大多是临时的,对没有感情色彩的量词,可以褒用,也可以贬用,这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也可以对有感情色彩的量词改变其感情色彩,把褒义词贬用,或把贬义词褒用,形成一种反讽的意味。

②我们的总理不仅堪称是一位战略家,而且堪称是一位哲学家!(彭子强《筑向太空的长城》)

③他就是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教书先生。(罗明《山村小屋》)

“位”字用于人,表示敬意,具有赞扬的褒义色彩。这里表现了对于总理的尊敬与爱戴。而“教书先生”本指有知识有教养的人,一般都用“位”表示,以表达人们对于文人的敬意,而此处,用“大字不识”作为“教书先生”的修饰语,再用“位”这个量词则具有了轻蔑嘲讽的含义,具有了贬义色彩,这里就把褒义的“位”贬用了。

④还有一回,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此例中用“斤”这个度量衡单位衡量“公理”这个比较正式的词,更问“几块钱一斤”,足见作者讽刺、嘲弄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⑤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我问他。(老舍《牺牲》)

此例中把“枚”与美国博士学位搭配,而“枚”本来是用于修饰硬币的量词,用在这里就有了有贬斥美国学位的意思,使本无感情色彩的量词“枚”带上了感情色彩,由中性变为贬义,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⑥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见了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在流下来。(鲁迅《阿Q 正传》)

作者用“座”用来修饰杀人者的背脊,而量词“座”一般用于较大的固定的物体,例如“一座山”、“一座雕像”、“一座楼”等。这样就写出了杀人者的高大,反衬出其精神的麻木愚昧,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憎恶和鞭挞,更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

“词的构词理据、寓意背景、所在语体等等因素不同,从而形成词特定的意趣和风格,这种意趣和风格就是格调风格。”[8]对量词的使用,由于人们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表达不同的格调,人们会选用不同的量词,因此长期的使用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修辞形式,形成了量词不同的语体色彩。具体表现为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书面色彩的量词,如簇、缕、盏、所、部、户、千米、公里等。口语色彩的量词,如“茬、摞、疙瘩、窝、舀”等。

汉语中有许多量词可以同表示人的名词搭配,而都各有其自身的色彩意义,像“个、位、名、口、条、员、伙、群、拨”等。其中“个”具有非正式、口语化的色彩,“位、名”则是表达正式、尊敬的褒义色彩;“伙、群”含非正式、贬义色彩,“员”则有文言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酒鬼”、“一个小偷”,而不能说“一位酒鬼”、“一位小偷”。所以,我们在选用量词的时候,也要根据所要表达的色彩,仔细推敲与锤炼,不同的交际目的,不同的交际场合,选用表达不同色彩的量词,以保证语言的准确性。

四、量词的模糊性

波兰哲学家沙夫(Adam Schaff)认为“如果我们不考虑科学术语的话,模糊性实际上是所有词语的一个性质。”[9]因此语言模糊性是语言中固有的现象,也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伍铁平教授第一次将模糊语言理论介绍到我国,并于1979年和1980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两文,并把语言的模糊性运用到汉语研究中。所谓模糊性也就是概念外延不清楚,即此种事物和非此种事物界限不清楚。词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客观原因是客观事物连续不断的运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主观原因是由于不同人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态度、爱好、所处环境等不同;另外还有交际原因,语言交际中,有时候不需要传递确切信息,人类大脑有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

在汉语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形容词、副词、部分名词、动词具有模糊性,但对量词是否具有模糊性,仍有很大的争议。我认为,虽然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其中有些度量衡量词需要保证计量的精确性,但其他的一些名量词和动量词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阅读一些文献,特别是文学作品时经常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量词已经超越了计量的功能,而更多地是用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提升语言的表现力。这种情况下量词的计量功能已经得到弱化,而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特点。

沙夫指出“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办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如此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和表达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其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于交际的那种工具遭到了损害。”[10]语言表达中需要模糊时,模糊表达更好。如“那个小伙子身高1.785厘米,重81公斤,脸膛宽10厘米,唇厚1.5厘米。”表达过于繁琐,远不如“那个小伙子高个子、身材魁梧、宽脸膛、浓眉毛、厚嘴唇。”表达效果好。模糊语言的表情达意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如辛弃疾的词:《西江月·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在数词、量词上各各有别,数量交错,高低起伏,变化有致。由于词人利用了量词的模糊性,这使作品产生了深远的韵味, 悠远的意境。第二句中“清风半夜鸣蝉”作者用了“半夜”这个本就有些模糊性的词来写时间,起到了概括的作用。虽然其本身意义是明晰的,但究其本体,又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第四句中“听取蛙声一片”作者用“一片”来修饰“蛙声”,描写了蛙声的多,以至于连成一片。但是“一片”有多大,并不是能说清楚的,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第五句和第六句,作者用的是“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实际用的是一种缩小夸张,当然不止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而是用“个”和“点”来说明星星和雨的少,在辽阔的苍穹下,寥

落的星辰,稀疏的细雨,形成了一种别有韵味的田园风光。再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三)》也充分运用了量词的模糊性,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交错,运用简单的词语创造了一种简洁、辽阔而又悠远、大气的图画,运用感性形象描绘了模糊朦胧的景观,震撼人心,达到了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常人可望而不可及。

当然这种成功的作品并不限于古诗词中,现代小说散文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作家们用生花妙笔在不断地拓展作品的意境。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诗歌中,如果恰当运用了量词的模糊性,不但使语言准确、精炼,还会产生深邃的意境。艺术贵在创新,语言上尤其贵于“平字见奇,常字见新”。贺拉斯曾经说过:“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文学作品中量词模糊性的巧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11]这同中国古典美学一贯强调的“情在词外”,“意在言外”的观点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适当把握量词的不同的模糊度,根据表达习惯恰当而巧妙的选用量词,使读者充分享受语言模糊之美的同时,领悟文章的诗情画意之美。

五、量词的修辞性

量词通常情况下用于计量,跟数词构成数量短语, 因此这往往使人认为,量词只有单一计量的作用,所以量词很容易学习,同时又非常枯燥。因此不少人在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时, 根本不去注意量词,只注意赏析形容词、动词。其实量词并不是单一枯燥,可有可无的一类词,在修辞中大量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显著特色,量词具有多种修辞作用,如比喻、夸张、通感、比拟、反复、排比等,能起到使语言生动形象的作用,从而具有动人的语言魅力。

(一)用量词进行比喻

“用与本体本质不同但有相似性的喻体来描写或说明本体,从而更形象、更生动地表现本体的特征或作用,这种辞格叫做比喻。”[12]而借用其他表示某事物的词作度量该事物的量词,直接用喻体作本体的量词, 把量词用作喻体,使本体和喻体水乳相容,这样句子在不用喻词的情况下,就能对事物作形象具体而生动的比喻,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有形更形象。这就是用量词进行比喻。例如:

①不信, 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②只记住我今天的话, 留心那一掬温存、几朵吻, 留心那几炷笑。(闻一多《收回》)

③从群众的队伍里, 千百朵汽球飞上天空, 五光十色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 顺风徐徐向西飞去。(冰心《十三陵水库工地散记》)

“朵”一般是用来修饰“花”的量词,人们经常说“一朵花”,其本身并不是喻体,而上面三个例句中却用“朵”来作为流星、吻和气球的量词,把用于甲事物的量词移用于乙事物, 从而显得新颖别致,别具一格,通过联想构成了比喻,暗含它们像花朵一样美丽的意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④在洞的深处,有自然形成的裂隙,仰首窥视,可以看见一线苍天,所以名曰“一线天”(于敏《西湖即景》)

“一线苍天”生动地刻画了悬崖绝壁之间,苍天如线的峻丽景象,置身其中,昂望头顶的壮观景象,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慨无限。

⑤崖下一带城垣,迤逦而下,终于右隅。(郭沫若《题画自记》)

作者用一个“带”字,把城垣比做一条长带,写出了城垣像长带一样,弯弯曲曲,绵延不断,迤逦而下的景象,形象贴切,而又不失雄伟、壮观。

(二)用量词进行夸张

作品中还可借用量词构成夸张的修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故意超出事物或行为等在范围、数量、程度等方面的逻辑极限,从而表

达出强烈喜悦、悲伤、惊愕等情感,这种辞格叫夸张。”[13]夸张形式上通常采用言过其实的陈述句,而用量词来进行夸张,一般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量,来突出某一事物,或表达某种感受,或是对效果进行强化,以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语言的魅力。

⑥一掬吴山在眼中,楼台叠叠间青红。(汪元量《湖州歌》其五)

作者用“掬”作为山的量词,把巍峨的吴山写成一掬,用了缩小夸张的修辞方式,写出了山的灵动,以及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感情。用“掬”作山的计量单位,看似不准确,实际上这是人们看远处景物时的一种生理体现。不同的观察角度,所看到的景象不同,近看时大,远看时小。

另外还有许多量词用于扩大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量词“丈”作白发的长度单位,即是一种扩大夸张。山静风微昼漏长,映殿角火云千丈。(《长生殿·舞盘》),也是一种扩大夸张。

(三)用量词进行通感

量词也可以用于通感的修辞手法,“所谓通感就是感觉互通。人的感觉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第六感等,是人的不同感官各自感知的结果,本是不能彼此相通的,但在语言表达中有时利用感觉中的相似之处将感觉挪移,使不同的感觉彼此相通,丰富语言的表达效果,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从而起到新颖巧妙的表达效果。”[14]

⑦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的“缕缕清香”仿佛“渺茫的歌声”被认为是修辞上通感的最佳范例。缕, 原指线或线状物,用作量词, 主要用来计量线状的东西, 如,“一缕丝线”、“几缕青丝”等,此处用来做“清香”一种气味的量词,用了通感、移就的修辞方式,使无形、抽象的东西化为有形、具体的东西,微风吹过, 荷香在空气中淡淡地晕染开来,使人慢慢的感受到不绝如缕的清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

汉语量词具有多方面的修辞功能,量词可以用来借代,如“干一杯”“小两口”等。还可以用量词进行反复,如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长生殿·闻铃》)还可以用量词进行错综,如千言万语、万水千山、三杯两盏、一时半刻等。还有排比、对仗等修辞方式,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

运用量词进行修辞,有时能取得比修辞格本身更好的表达效果,因为运用量词进行修辞,更加的简洁生动,更加的和谐自然,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它能够创造出一种生动的神韵,一种新奇的意境,引人联想,传达出含蓄、深刻的审美信息,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量词的修辞性。

结论

本文就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做了系统的总结研究,主要归纳总结了汉语中量词的一些使用特点,如量词的形象性,量词的色彩性,量词的模糊性,量词的修辞性,等特点,希望能探讨量词的一些隐性特征,使量词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艺术作品的魅力,也希望对量词的全面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做出一点贡献。

量词是汉语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词类,除本文所介绍的一些量词的特点之外,还有量词的幽默性,量词的精炼性等特点,但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没有作具体的论述。总之,量词在汉语中独特而重要,并且不可缺少,有自己的使用特点。在量词研究如火如荼的形势下,我希望对量词的使用特点做出系统的总结研究,以应对目前日益频繁和新奇的量词用法的出现,使语言研究在创新的同时,注意语言的规范应用,使量词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其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量词会日渐显现其在汉语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73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第195页。

[3]孙德金:《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0页。

[4][12][1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80页、第307页、第309页。

[5]钟子翱:《文学概论(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672页。

[6]沈玉保:《量词在汉语中充当的角色》,《现代语文》,2006年第6期,第62页。

[7]周帆:《量词异常搭配的修辞作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52页。

[8]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页。

[9][10](波兰)沙夫:《语义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98页、第120页。[11](古罗马)贺拉斯:《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39页。

[14]林丽君:《论<长生殿>中量词的修辞功能与表达效果》,《文史研究》,2009年第4期,第135页。

致谢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论文终于到了最终定稿的时刻,并没有预想中的激动人心,只是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我从心底里忍不住要说一些感谢的话,因为我不知道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表达我的感激。

这篇论文的完成,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红梅老师。刘老师对我的论文十分关心,也很尽责的指导我,给我很多实用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从定怎样的题目合适,到参考文献的写法,又针对我论文上的一些毛病,仔细地修改我的论文。对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老师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使我终生受益。还要对这四年里所有鼓励帮助我的人说声谢谢。感谢所有教授过我的老师们,不仅学会了许多知识,更学会了一种研究方法和态度。由此,我才能写出这篇论文。

放眼未来,人生即将开始新篇章,一个新的开始从这个结束中诞生了,这四年的所获将成为我扬帆启航中的“帆”,风越大,越能体现它的价值!

《左传》中的名量词研究

《左传》所见名量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号:01010236 姓名:单丽梅 内容提要:本文以《左传》中的名量词为研究对象,对该书全部名量 词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左传》中的名量词的分类、结构类型以及语法 功能。旨在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从词汇和语法角度两方面揭示《左传》时代名量词的发展概况,明确其发展史上的自身特征。 Abstract:Study of phrase made up of noun and measure word in Zuozhuan was given in t his paper. Discusses were gone on all such phrases in the book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and types of structures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phrase made up of noun and measure word in times of Zuozhuan from the syntax and lexical level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ir own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ion were shown. 关键词:名量词《左传》分类特征 Key words:phrase ; noun and measure word ;Zuozhuan;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量词的使用是汉语言的重要区别特征之一。它是一类十分活跃而又极其普通的词,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甲骨文的记载来看,殷商已经有度量衡、容器、货币的单位词(即量词)出现了,如容器量词“升”,货币量词“朋”,天然量词“丙”等。甲骨文中量词的运用范围较窄,数量也较少,还没有出现动量词。语法发展还很不充分,在句中只能做主语和宾语,而且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一般只能出现在名词之后,其位置较为固定。到周秦,又出现了表示事物特点的个体量词。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的运用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这在刘世儒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中有详尽的论述。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发表时间:2016-08-06T15:22:37.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岳磊[导读] “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451100 摘要:“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譬如:一双儿女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不可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说成是一双夫妻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讨论,探析量词“双”与“对”的使用。 关键词:对;双;量词;语义分析 在一堂语文教学模拟课上,学生试讲量词的用法,谈到量词:双和对。在讲解时列举了如下例子:一双鞋一双手套一双袜子,一双眼睛,一双筷子,一对花瓶,一对镯子,一对柜子。然后总结“双”与“对”都是专用量词和集合量词,意义相近,可互释,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量词的解释:双:用于成对的东西。 对:双。 这时问题出现,在课堂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双和对虽意义相近,但在使用时并不是都可以互换的,例如:一双儿女却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绝不可以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以说成是一双夫妻,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探微量词“对”与“双”的使用。 一.“对”、“双”的语义源流《汉语史稿》载:“绝大多数的量词都起源于名词或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这就使得量词所称量的事物的特征要与量词本身的特征相一致。“对”和“双”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早,且使用较广。古时其用法迥异,后来由动词虚化为量词时才具近义性。 1.对 从词源看,对有匹配配偶之意,但“对”在古代常做动词用,相当于英语中的REPLY(回答):(1)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2)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对”还有个常用意义是指“面对,对面”:(3)公辞,宾西面坐奠于阶西。东面对,西面做取之。 《说文解字》:“对,应无方也。从羋,从口,从寸。对,或从土。”“应无方”是指问什么答什么,或者是谁问答谁,也就是徐锴说的“有问则对,非一方也”③。依许慎、徐锴之说,“回答”就是“对”的本义,如:君前奏对。“回答”涉及提问者和回答者两方,这为“对”后来做量词时的“二”意义提供了依据。而这一问一答是对立的,他们性质不同但又是统一于“对”这个概念中的,因此“对”本身是具有对立统一性的,而且这一特征贯穿于“对”的词义演变过程,到《仪礼》中“面对,对面”的意义,这一特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又为“对”计量两个互相对立又统一的个体提供了依据,如“一对夫妻”、“一对鸳鸯”。 2.双 “双”的繁体做“雙”,许慎《说文解字》:“双,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双”的本义就是两只鸟,因此成语有:比翼双飞而无比翼对飞。“双”意义指向倾向于指个体数量为二,向数词虚化:(1)举世无双(2)遗我双鲤鱼(3)赐予家子双琥,一环,一璧,轻服,受之。 “双”的这种事实两个的用法使得虚化为量词后,个体之间是重复或者重叠的关系,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而不是对立的,但两个独立的个体又统一于“双”的概念中。因此“双”称量的个体是具有独立统一性的。 总得来说,从语源角度看,量词“对”更侧重于强调计量具有对立统一性的两个个体,比如“一对矛盾”、“一对冤家”,而“双”更侧重于计量两个性质相同功能相同的独立个体,如“一双手套”、“一双眼睛”。 二.“对”与“双”语义分析语义学中,语义特征是指某个词在语义上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词的特点。对近义量词进行语义特征地分析与描写,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量词的共同语义特征与区别语义特征,进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更准确恰当地选用近义量词。量词意义较宽泛,对量词做语义分析需要借助于它所称量的动词或者名词,才能够使两个近义量词区分开来,因此对“对”和“双”进行语义分析就要以它们所能称量的名词为参照。根据《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32组可以与对、双搭配的词,和《汉语量词词典》常用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79组词,除去重复的22组,合计89组词,分析整理,可以把对、双的核心语义通过语义分析可看出“对”、“双”都表示两个,都是计量成双的东西的名量词,但它们的区别还是较明显的,从三方面说明: 1.是否可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 “对立成双” 是指所计量的两个个体之间具有某种对立性质,彼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可以是性别、方向、性质……的。依据这一点,可以将部分必须用“对”计量的词区分开来。比如“一对夫妇”、“一对恋人”、“一对仇敌”、“一对矛盾”等。“双”在这一点上刚好相反,计量的个体彼此之间无任何对立,而是同一性质的两个个体数的重复或者是重叠的关系,“一双手”、“一双袜子”、“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手套”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对立成双的东西必须用“对”来计量,“双”是不可以用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的,这跟其语义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汉语量词与英文用法对照

汉语量词与英文用法对照 (Comparison betweenChinese Words of Measurement and Their English Equivalents) 量词是现代汉语11类词中的一种,运用非常普遍,大约有500多个量词。除了表“量”以外,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习惯搭配。即使是华人也有弄错的时候,学中文的外国人更是头疼。所以正确认识量词,准确翻译汉语量词也是很重要的。英语中没有像汉语这样的“量词”分类,但有类似的用法和修辞结构,如quantitive determinatives(量词限定词),portative (量词),quantifiers(量词)。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因而,本节以一定的版面来分析其不同结构和用法,不过,更多的还是靠读者自己潜心收集认识,才能掌握如何翻译。 1、一群 一群人a crowd/group/multitude/throng/army/team/class of people;a gang/swarm/horde/pack/band of people(in a derogatory way) troop通常指聚在一起活动的、生气勃勃的一群人。如: a troop of demonstrators/shoppers/visitors bevy特指女性的“一群”,有时指鸟类,尤指鹌鹑或云雀。如: a bevy of actresses/young women/ladies/shop girls/quails 表贬义的“一群”有:a mob of angry people/rioters/slaves/liars/blackguards horde原意为游牧部落,通常含有轻蔑色彩: a horde of lazy-bones/swindlers/locusts/hooligans band;gang常指“帮”: a band of robbers/gangsters/thieves/outlaws a gang of criminals/slaves/prisoners 一群牛、象、马、天鹅a herd of cattle/elephants/horses/swans 一群鸟a flock of birds/geese/hens/goats/swallows/sheep/chickens 一群猎狗a pack of hounds/wolves/grouse 一群狐狸a skulk of foxes 一群狮子a pride of lions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考察了一定数量的语料后,认为量词“场”和“部”后接“电影”时的用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语体侧重、语义重点、具体词性、动词搭配四个方面。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场部 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错误较多的一个词类,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了量词“场”和“部”都可以用来修饰“电影”后①,造出下列句子: (1)*这场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正确的句子: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 (2)*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部。(正确的句子: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场。) 这些偏误的出现是因为留学生未弄清楚“场”和“部”在修饰“电影”时的不同用法。那么,“电影”前什么时候用“场”,什么时候用“部”呢?我们做了以下考察。 一、语体侧重不同 “场”多出现在口语中,而“部”的书面色彩较浓。我们翻阅了《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文汇报》中有关电影的报道,并从新浪、网易这两个网站下载了两万多字电影方面的语料,发现其中“电影”前所用的量词都是“部”。此外,与“电影”同义的一些词,如“影片”“片子”也都只与“部”搭配,未发现与“场”搭配的例子。例如: (3)而伟仔另一部电影《无间道》亦同期上映。(网)② (4)专题介绍: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网) (5)10部电影让我们泪流满面(网) (6)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俄国的事情,我当然不能让观众看出我的“美国底子”。(网) (7)这部电影可能是比较我以往所有的电影、内在张力最强大的一部。(《长江日报》) (8)这部影片敢审视每个成年人的爱情观、道德观直至对生存意义的疑问。(网) (9)《美丽心灵》和《红磨坊》两部影片就已被列为得奖的最大热门。(网)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量词的规范用法

量词的规范用法 索引:量词的分类 - 量词的使用方式 - 量词使用举例 量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很常见的词类,通常跟数词连用,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如尺、寸、只、匹、件、条、根、双、回等。量词不仅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且用法很复杂。新闻稿件中时常出现量词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以下我们结合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量词的用法。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物量词,又叫名量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动量词用来表示动作的单位。 一、物量词常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组成数量短语修饰名词,说明人或事物的数量。如,一头猪,一本书,一枚硬币,一双手。 物量词又有如下分类: 1.专有物量词:某些名词只能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门的量词修饰,这样的量词就是专有物量词。例如: 一头牛一张纸一本词典一匹马一尾鱼一股气流 2.临时物量词:某些名词临时处在量词的位置上,被用作数量单位。例如:拉来一车货打上来一网鱼一箱苹果一屋子人两瓶啤酒 3.计量物量词:主要是度量单位。例如: 一亩田一尺布一里地一度电 4.通用物量词:多数名词都适用的量词。如“个、种、类、些、点”,尤其是“个”,现在逐渐有了通用化的倾向,能够和它组合的名词越来越多。例如: 那个(些、种)故事那些(点、种)事情一点(种、些)心得 二、动量词常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次数。如,读一遍,走一趟,揍一顿。 动量词大体可分为两类: 1.专用动量词。例如: 看一下说一次走一趟摸一把喝一壶 2.临时动量词:临时用来表示动作的量,离开语言环境,它们只是普通的名词。例如: 瞪一眼踢两脚打两巴掌插一嘴砍几刀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用到一种复合量词,即把物量词和动量词“次”合在一起构成的词。例如:人次件次班次架次批次辆次台次 有的量词还具有感情色彩,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例如: 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 作为量词,“位”具有敬重的意味,用于见义勇为的工人十分恰当;量词“伙”具有鄙视的意味,所以用于“歹徒”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位”也不应用于自称,如不能说“我是一位歌手”。 大多数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跟哪个名词相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的习惯,例如“把”,可以说“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锁、一把年纪”等等。 量词在句中通常不能单独使用,需要重叠或者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一、量词可以重叠使用,表示“每一”的意思。例如: 个个件件根根场场次次回回 重叠后的量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和定语。例如: 主语:个个都是好样的件件稀有场场爆满 谓语:花香阵阵浪花朵朵 定语:条条大道 但是,量词重叠后作谓语时,不表示“每一”“逐个”的意思,而表示“多”的意思。 二、由量词和数词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一A”或“一AA”的格式,作主语、定语和状语。例如:

孙晓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评)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0级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下面笔者即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量词偏误类型研究 不同学者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唐淑宏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1]中,总结了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该文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的46个甲级量词和《初级汉语课本》中的量词为调查内容,采取“打撒网”式的搜集,对留学生的考试试卷、作业、作文及交谈中所表现出来的量词偏误作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研究范围内的量词偏误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类: (一)量词“个”的泛化 有的留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一个“万能”量词“个”,因此,不管是什么名词,其前面都要放一个量词“个”。使用这种交流方式,中国人能够听懂,因此,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巧妙”的方法,而是一个“取巧”的方法。靠这种方法,学不到标准的汉语,只能打打马虎眼而已。一般地说,汉语的名词都有它固定的量词的搭配。因此,不能随便给它配上量词“个”。而且,量词运用要恰当,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表达细腻感情的修辞作用,这是量词的主要功能之一。比如“一轮明月”和“一弯新月”说的都是月亮,但是前

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

词义在表达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词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表量、计算,但有些量词还兼有色彩意义。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包括三方面: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一、量词的形象色彩“词义信息在传达人们对其所称谓事物的理性认识外,往往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性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及在情态、格调、形象方面等作出的补充描写。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它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味。量词所负载的这种形象意味,也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具体有三种形式:1、量词本身具有的形象色彩这类量词一般是表示事物的物量词(包括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如:串、座、朵、缕、株、丛、片、颗、团……本身具有形象性,它们和中心词搭配在一起,能引起人的联想和想象,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1)他迫使自己打了一串外交式的哈哈。(沙汀《沙汀选集》) (2)金达莱一大片一大片的。鲜红娇艳。一朵花,一朵青春,每朵花都展开眉眼,用笑脸迎着春天。(杨朔《三千里江山》) (3)听后,她的脸上闪过一缕木木的,淡淡的哀愁。 (柯如《长夜星光》) (4)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地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老舍《骆驼祥子》) (5)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例(1)中用“串”来写“打的哈哈”很有创意,既有声音又有视觉上的形象感。例(2)中的“一朵花”,“朵”是用来描写“花”的量词,既表量同时可供人想象,在“一朵青春”里,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把本来表示“花”的量词用来表示“青春”的量,使得抽象名词“青春”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诗韵。例(3)用“缕”同样把抽象的“哀愁”写得逼真、可见。例(4)用“汪”来写“水”。把到处都是水的情景写得很逼真。例(5)用了个量词“团”来写许多党员把那个问题没搞清楚的情况,具体形象。2、借用来的量词具有的形象色彩这一类量词主要是借用名词和动词。而且中心词和量词间属于超常搭配。例如:瓣、粒、方、泓、树、点、圆、角、堆、带、钩、星、条、根、柱、丝、道、圈等。(6)看见岸上歪过来一株柳树,一瓣黄月朦胧。(贾平凹《浮躁》) (7)忽在那万里波涛的汹涌处,溅起一粒浑圆湿润的清露似的月,滚向蓝丝绒般的天空,给你披上一身洁净清爽的光。(崔合美《海火》) (8)难得如今好气候,才钓得一方和平,才钓得一泓宁静。(管用和《山行》) (9)奈何闲人仍继续用一身感慨唱一树凋零,宛如一叶落下就升上一枝愁,为愁而忙……(许达然《也看萧瑟》) 这四个例子中的量词和中心词间都属于超常搭配。超常搭配指把原来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修饰乙事物。这种“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形式,而使语辞呈现一种动人的魅力。”量词这种不寻常的搭配,能创造出浓郁的修辞色彩,给人以形象、鲜明的审美享受。例(6)把本来用在“花”上的量词“瓣”用来修饰“黄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得月的形象更鲜明,而且创造出了深邃的意境。例(7)把本来用于表示颗粒状东西的“粒”用来修饰“清露似的月”,反衬了天海的浩瀚。例(6)(7)用量词“瓣、粒”修饰“月”,这种超常搭配营造了一种冷寂、幽静的意境。例(8)(9)是通过量词和名词的超常搭配,把抽象的“和平、宁静、愁苦”用具有形象感的量词构成数量短语:“一方”、“一泓”、“一枝”去修饰,使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人们似乎可以感到“一方的和平”、“一泓宁静”,可以体味“一枝的愁苦”。汉语中量词和名词超常搭配形成的短语很多,例如:“一轮圆月”、“一道山”、“一叶小舟”、“一柱烟云”、“一带吊桥”、“一堆白雪”等。3、量词重叠后具有的形象色彩有些量词本身具有形象色彩,重叠后形象色彩更浓厚。如;滴滴、簇簇、点点、道道、片片、丝丝、重重、朵朵等。(10)右边是幢幢米色的宅地,左边是一座高走的宫殿。(郭小川《塔什干诗抄》) (11)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_黎洁琼

第16卷第5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6No.5 2010年10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Oct. 2010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黎洁琼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对中古量词最早的系统研究是刘世儒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系统论著。近三十年来,研究的方向和角度更加多样化。其中有对专著的研究,有对量词小类的研究,也有对单个量词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此同时,也存在着综合比较的不够和概念上的模糊等等不足。 关键词:中古汉语;量词; 刘世儒;《百年来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5?0131?06 一、引言 中古汉语的概念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提出的,他在研究汉语语音史时把汉语分为太古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老官话五个时期。对汉语史的分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界定,王力先生主张“以语法为汉语分期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但还是兼顾语音的标准”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的中古时期为公元4世纪~公元12世纪[1](43);潘允中将中古时代定为“自两晋经过十六国时期至隋唐五代”[2];向熹参照王力、吕叔湘二先生的观点,将六朝唐宋时期定为汉语史的中古时期[3];太田辰夫认为汉语史的中古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并认为这个时期是汉语史的质变时期,而且“这种质变可能开始于后汉时期”[4];相关的分期还有多家,如钱玄同、唐作藩、周祖谟、罗常培等,各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划分,但是总结各家的划分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宋代的归属以及六朝和隋唐五代的分合问题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划分的依据的不同。关于史期的划分,是没有绝对的,既然分期如王力先生说的那样不是阶段性的,就决定了联系中的不可分割性,那么也就只能依据划分的标准或者是依据来判断哪一种更为合理,或者说哪一种在某种条件下更加明晰。本文对中古的界定按照现今通行的观点,将公元3世纪到公元12世纪,即六朝至五代时期定为中古期。 “中古汉语的语法构造比上古有较大的发展,最突出的就是一部分词已具有自己的语法特征。”[2]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在大多数的研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量词特别是名量词的成熟时期,而在唐宋时更是得到了发展。量词是汉语基本词类中出现最晚的一种,作为一个独立的类的研究是近五十年的事,尽管汉语量词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对其研究由于角度、方法的不同,观点也就有所不同。刘世儒先生说过,“对于量词发展前途的展望,那就更不能离开史。要想正确地预见到未来,只有在很好地总结了过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否则那就是臆测,当然可靠性就不大了。只有把量词的各个历史横断面都研究好了,汉语的整套的系统的量词史才有可能建立起来,否则没有材料,‘游谈无根’,要建立科学的汉语量词发展史那是永远也不会办到的。”[5]本文主要是对近30年(1979年~2009年,整理过程中发现其相关的研究论文主要是集中在近十年)的中古时期量词的研究作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断代的量词研究概览为量词的整体性研究整理、积累材料。 对中古量词较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早刘世儒先生。他于1959~1962年间在《中国语文》上先后发表了《汉语动量词的起源》《论魏晋南北朝的量词》《魏晋南北朝动量词研究》《魏晋南北朝个体量词研究》《魏晋南北朝称量词研究》系列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写成《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于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第一部汉语量词断代研究的专著,详尽地叙述了这一时期的量词的使用情况,指出汉语量词的完整体系是在这一时代形成的:名量词数量丰富、分工细密、规范明确,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了; 收稿日期:2010?01?08;修回日期:2010?05?15 作者简介:黎洁琼(1986?),女,土家族,湖南桑植人,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本文针对外国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的现象,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色彩上。对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词,促进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 一、引言 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量词比较合适”等问题总使得外国留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习惯。也就是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规则。正因为这样,量词的学习才需要日积月累地去记。但是,有的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了万能的“个”,于是,不管什么名词,当需要使用量词时,特别是个体量词,常常简单草率地用“个”来表示,致使“个”的泛化使用成为常见的现象。 而本文试图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中,共有136个量词,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个”则是甲级词汇中的一员。“个”是最早为外国人所熟悉的量词。在汉语教学初期,教师在引入量词时,就会介绍量词“个”。因为对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印欧语系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量词,更别说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搭配了,所以为了教学方便,老师会建议学生,如果不知道该用哪个量词,就用“个”。这一建议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数+量+名”的概念并运用于汉语组词和交流中。但是,他们有时太依赖于这个“捷径”,以致于造成“个”的滥用和误用。 笔者借鉴了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病句,加以整理和提炼,一共整理出47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主要来自于欧美学生的作文及口语交谈,其中误用“个”的有24句,占所有例句的51%。可见,“个”的误用已成为外国学生在量词使用上的一大问题。所搜集的有关“个”的病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名词基本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专用量词,而“个”与这些拥有自己专用量词的名词搭配就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表达。同时,我们还发现一共有四类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 (一)形象色彩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汉语中的量词

汉语中的量词,尤其是名量词,特别丰富多彩,是英语、俄语等外国语不能比拟的。有的量词性格很孤僻,只同两三个词有交往,例如“尊”,只能说“一尊佛像”、“一尊菩萨”等;有的量词却相当好动,交游很广,例如“个”,可以说“一个人、一个苹果、一个座位、一个口信”等等。有的名词又可以同几个量词相搭配,例如: 一只/一顶一个/一打帽子,一条/一尾/一串/一斤鱼,一颗/一粒/一堆/一串/一把葡萄。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文学家利用量词这个特点,创造出“一轮明月、一钩残月、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缕笛声”等简洁形象的语言来。 有的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如:“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量词“位”具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而量词“伙”,却具有鄙视的感情色彩。大多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跟哪个名词相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的习惯,例如“把”,可以说“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锁、一把年纪”等等。 史密士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企管所硕士,两年前他被派到台湾分公司,成了独当一面的总经理。他在加大时曾经上过我的普通心理学,来台湾后,偶尔会来找老师聊聊天,打打球,也一齐去看场电影,我们变成了好朋友。

两个月前,我到新竹交大去做场通识演讲,讲完后顺道到他公司去看看他。走进他办公室,他正藏身在一叠文件后面,忙得不可开交,看我来了,高兴的对着我咧嘴一笑,眉毛挑高,充满了问候之意。只听他向我嗨了一声,就转头向公司的小妹交代:「拿一『座』订书机来!」 小妹口里喃喃有声:「一『座』订书机?」我也好奇的想看看这「一座」订书机是何方神圣?只见小妹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订书机,抿着嘴笑着说:「您的『一座』订书机来了!」我也笑了。 史密士看我们笑得诡异,搔搔头说:「What?」 我说:「一『座』,是用来修饰很大的对象,而且不动如山!」史密士叹了一口气,说:「又用错分类词了?这真是我学中文的最大苦难。」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他学中文的各项心得。他翻到中间的某一页,上面特别注记着:「一『首』歌、二『只』骆驼、三『张』桌子、四『枚』炮弹、五『把』扇子、六『辆』汽车、七『架』飞机、八『根』柱子、九『条』丝瓜、十『面』镜子、十一『尾』鱼、十二『道』菜…。」他指着这些各式各样的分类词,一脸无奈的说:「这有道理吗?」我说:「这算什么!」就随手写下了:「一『匹』马、二『头』牛、三『只』猴子、四『条』狗、五『口』羊、六『盏』灯、七『亩』田、八『扇』窗、九『枚』火箭,十『只』戒指!」 史密士吸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是一『颗』头,两『粒』大。」我说:「你只能说一『轮』明月,但不能说一『轮』月亮。一『叶』扁舟是形容其小而飘浮不定,一『座』山则是硕大而稳重。一

对外汉语量词研究综1

对外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号:110333010117 张盼摘要:如何让准确、得体的运用汉语量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之一,本文集中了一些汉语量词本体研究及教学研究成果,就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分类,量词的使用情况和量词的教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名量词;动量词;语义;语境 量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之一。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多,用法灵活,有的还具有很强的修辞功能。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增多,如何让学习者掌握汉语量词的用法,成为许多汉语研究者和教学者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关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研究的文章。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分类 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对量词的分类标准有着很多的分歧,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多分法。同是二分法或者是三分法,次小类的划分也有着许多的不同。如在九十年代以前赵元任、吕叔湘把量词分为九类,朱德熙把量词分为七类,后来邢福义、邵敬敏、黄伯荣、廖序东等人将量词二分,但同时又各自划分出不同的小类。吴启主,马真等人则采用三分法等等。 量词如何分类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汉语教学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利于学习者对汉语量词的习得。 如今,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是二分法,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个、位)、集体量词(种、群)、容器量词(杯、瓶)、度量衡量词(米、度)、不定量词(点儿、些)、复合量词(人次、车次)、借用量词(脸、手);动量词分为:普通动量词(次、遍)和借用动量词(针、脚)。 这些大类小类的划分都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易于课堂教学实施及学习者分类记忆。但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是否有利于学习者对量词的习得,以及是否还有更好的分类方法,这都有待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例如:有研究者按照“±必要”将量词首先分为个体量词和非个体量词两个大类,作者认为非个体量词中绝大多数英汉是一致的,因此对于英语背景的学生来说,个体量词是他们学习得重点,他认为这种分类可以更好的解决英语

关于量词分类问题的读书笔记

关于量词分类问题的读书笔记 关于量词的大类分类,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这是目前一些教材比较普遍的分法;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只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何杰在《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兼职量词、复合量词。其中复合量词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复合量词由于其特定的表达方式,明显带有科技性,如“架次、班次、吨海里、千米小时、秒立方米”等,因此我认为邵本应该把复合量词补充进去。 在名量词中,何本分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专职量词、借用名量词、临时名量词、度量衡量词七个小类;张本则分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六个小类;邵本则只分个体量词、度量词和借用的名量词三小类。其中集合量词中何本再分定量词和不定量词两小类,这里的“集合量词表示若干人或事物的量,它和个体量词相对。”“如:‘双、对、副、打、旬、伍’等。这些量词所表示集合量是一定的……‘双、对’表示两个,成对的人或事物;‘副’表示两个,也表示一定数量事物,如:一副麻将、这副围棋;‘伍’表示五个人或五家,是定量量词。”何本把那些表示若干人或事物的不确定量的词归为集合量词中的不定量词,如“团、层、些、点”。张本则没有把集合量词细分,作为教材来说,要想加强对集合量词中“集合”的理解,就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说明。而邵本将名量词界定为人或事物的单位,则个体量词就分有指称单个事物的“个、位、头”,有的量词指称集体事物,例如:双、对、伙、群。还有个别量词指称不定量事物,例如“点、些”。并且“点、些”这些数量模糊不确定的量词也是若干的人或事物的量,应类属于指称的集体事物之内,因为既然有不定量事物,那就有指称定量事物的词,如果说指称定量事物的词是所指称的集体事物的“双、对”,那“伙、群”显然是不定量的。 何本和张本都把部分量词归为名量词的小类,而邵本则没有。何本对部分量词这样定义:表示一个整体之中所包含的部分量,具有相对性,它是相对事物的整体量而表量的。例如“段”字,一段葱(相对整棵葱),一段文章(相对整篇文章);“层”字,一层楼(相对整座大楼);“片”字,一片面包(相对整个面包),这样从字面上也就能容易理解部分量词,同时,也和集合量词区分开来,部分量词强调相对于整个事物表量,而集体事物强调与个体相对,集体事物内部的个体是散乱的,是“一对多”。两者还是很有区别的,因此我认为提出部分量词是有必要的,邵本把“篇”字(如:一篇文章;相对整部书)和“块”字(如:一块蛋糕;相对整个蛋糕)与“个、位、只、头”等都归为个体量词,还是值得商榷。而张本是把“些”和“篇,片,页,层”等也归为部分量词,这是不妥的。显然,“些”并不是强调整体来说,“些”更突出的特征是不定量,是散乱的个体,应属于集合量词。 何本认为借用名量词都是借用表容器和运载工具的名词,也可称为容载量词,如“杯、桶、兜、柜、车、船、桥”。而临时名量词有很强的临时性,如“脸(一脸汗)、身(一身泥)、 这种观点我表示赞同,因为两者的特征几乎相对,区别也很大,区分借用名词和临时量词有助于加强对名量词的理解。但同时,何本又指出“借用量词和临时量词都是借用名词当量词用”,而上述表格中却提出“借用(名)量词多借表容器、容积的词”,既然借用名量词已经都是借用表容器和运载工具的名词,那么,借用量词中就有不是借表容器、容积的词了,这

常用量词

汉语常用量词 数量类---匹、张、座、回、场、尾、条、个、首、阙、阵、网、炮、顶、丘、棵、只、支、袭、辆、挑、担、颗、壳、窠、曲、墙、群、腔、砣、座、客、贯、扎、捆、刀、令、打、手、罗、坡、山、岭、江、溪、钟、队、单、双、对、出(戏)、口、头、脚(临门一脚)、板(前三板)、跳、枝、件、贴、针、线、管、名、位、身、堂、课、本、页 重量------丝、毫、厘、分、钱、两、斤、担、铢、石、钧、锱、忽、长度------毫、厘、分、寸、尺、丈、里、寻、常、铺、程 容积------撮、勺、合、升、斗、石、盘、碗、碟、叠、桶、笼、盆、盒、杯、钟、斛、锅、簋、篮、盘、桶、罐、瓶、壶、卮、盏、箩、箱、煲、啖、袋、钵 时间--年、月、日、季、刻、时、周、天、秒、分、旬、纪、岁、世、更、夜、春、夏、秋、冬、代、伏、辈形状--丸、泡、粒、颗、幢堆、 名量词(一) 1 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一个男孩、一个画家、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 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

子、一只鸡、一只羊、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羊、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一条虫3 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一颗牙齿、一个舌头、一个下巴、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一条尾巴、一颗心 4 .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麦子、一株树、一株小草 5 .表示水果的量词:个.一粒葡萄,一根香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一个梨、一个李子、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6. 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条、颗、粒.大都表示形状.一朵花、一朵玫瑰、一朵红梅、一片叶子、一条根、一颗种子、一粒米 7 .表示食物的量词.一顿饭、一份早餐、一份点心、一根油条、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根鸡腿、一个鸡蛋、一片肉、一个三明治、一道菜、一道汤、一片面包、一块蛋糕、一根冰棒、一粒糖果、一片西瓜、一根棒棒糖、 8 .表示餐具的量词.一根筷子、一把叉子、一把汤匙、一张餐纸 9 .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板凳、一条沙发、一张床、一条棉被、一条毛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