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教案
一、导入:
在列国纷争的战火中,产生了许多叱咤风云的猛将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
他们纵横捭阖,征战攻伐,留下了许多名垂千古、脍炙人口的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今天我们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讲述了这样几个故事。
二、作品介绍:
《史记》诞生于中国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分为八书(典章制度)、十表(大事年表)、十二本纪(帝王)、三十世家(诸侯贵族)、七十列传(名人)五个部分,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
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
四、通过预习,梳理情节:
1—2 节:廉蔺简介
3—13节: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
14—16 节: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
17—21 节:负荆请罪—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五、学习1—2节廉、蔺简介: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
凸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后面的矛盾做铺垫。
六、学习第二部分(3—13)以“和氏璧”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的始末。
问题(1):课文中,蔺相如是怎样出场的?
蔺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的矛盾中出场的。
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赵国君臣“予”则深恐上当,“勿予”则更恐秦国发难,这是两难;“求人”不得,这是第三难。
正是这样层层铺垫,再通过缪贤荐才之举,方使蔺相如露面。
露面也仅仅是侧面描写。
而对蔺相如的正面出场的描写中,他的一番分析,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更为人信服。
问题(2):蔺相如出使秦国之后,围绕着和氏璧,与秦王展开了一场怎样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蔺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
献璧之后,蔺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
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意偿城,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辞谢”。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
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考虑到秦王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采取措施,
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还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
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主问题:请从本节课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蔺相如性格的一句话,并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让这句话提纲挈领的。
教师小结:应该是“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
所用手法: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七、学习“渑池之会”部分:从语言描写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主问题:这一节,课文是如何体现蔺相如的“智”、“勇”的?
问题(1):“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是怎样分别描写秦、赵两国御史表现的?这些语句,分别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谋略?
史官记载渑池之会的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
只待赵王一鼓瑟,蓄谋已久的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是“顾召”赵御史。
“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
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实力和智谋的对此。
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应变能力的对比。
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不凡。
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智谋勇气的对比。
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随机应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问题(2):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
教师明确: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
两个事实是:一、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二、在秦王面前,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生死已经置之度外的人。
其中的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勿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使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