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巧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并且为打破阅读教学一直以来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主的“三为”“封闭教学”模式,新课标不但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还对九年义务教育每一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文规定,小学低段要求学生课外阅量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光凭这三个数据,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是要小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做到“勤”字谈何容易;让小学生普通能吃苦又是何等之难,就算极少部分孩子勤奋好学,能吃苦耐劳,做得到穿行于书山,遨游于书海,那读书的效果又如何呢?博览群书故然让人受益,可对于小学生来说承受能力有限,再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因而学习精力有限,学习时间紧张,在现实中许多孩子对课外阅读毫无兴趣,即使老师把看课外书布置成作业,他们有时也只是疲于应付,当老师让他们把看过的内容略作回顾时,他们有的哑口无言,有的东拉西扯,一个班级真正热爱阅读,并且反馈在学习上有所成效的孩子屈指可数,这真实现象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阅读习惯有待于培养
许多孩子一直没有阅读的习惯,当然有人会说习惯在于培养,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这不就是一个契机吗?可是新课标除了出台了这一纸指令,还有其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配套措施吗?没有。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没收藏有多少课外书;有的学生懒惰,不想去查找相关课外读物;有的学生去书店查阅却又不易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或是老师要求读的书;还有的学生由于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障碍,得不到旁人的指点与帮助,因而阅读兴趣遭到扼杀。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很难养成。
2 无的放矢
由于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再加上新课改背景下的各级考试都涉及到了课外知识,有的隐性涉及,有的是显性涉及,考题灵活多变,因而课外知识更显得重要,教师对课外阅读这一块更是不敢掉以轻心,许多教师大量布置学生看课外书,可究竟该布置学生看什么样的课外书,有时老师心里也没底。有人会问:“新课标”不是向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吗?可新课标推荐的读物也不少啊,究竟该从何读起呢?让人很是为难。所以老师就干脆来个“看课外书”,部分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抓一本书就读,部分学生则偏好于自己爱看的书,如科幻类、故事类……这样一看结果是翻开书了然,关上书茫然,花费了大量时间,收效却甚微。说到应付考试没有什么明显效果,说到提高习作水平也没什么明显效果。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兴趣便淡了下来。有的学生则利用老师布置看课外书的契机,看一些搞笑类或是打斗类的,亦或是神化类的闲书,
久而久之沉迷于这些书中,乃至于课堂上还浮想联翩。唉!看来唯书就读也并非好事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审美发展中起特殊作用。”新课改提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外阅读起着重要作用,可是真的要让学生乐读、善读还值得探究。我个人认为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能漫天撒网而应有的放矢,最好结合单元的专题教学布置学生看相关内容,而且教师应策划好相应的反馈阅读信息的措施,如做读书笔记,开展课外阅读成果汇报活动,日常随机抽查或者每周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一次解决课外阅读障碍的活动。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又见实效,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保障了最基本的阅读量的基础上再倡导学生博览群书也许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当然如果教育出版社能够配发与课本单元专题内容相吻合的课外阅读附本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学生查找资料的麻烦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也能照顾大多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若能结合课外阅读附本,把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适量地出点考题来检测一下学生,那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利于培养起阅读习惯吗?这样也许能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