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首《乡愁》看诗歌中的典型感情

合集下载

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

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

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我讲课时深情投入,无论是诗歌导入,指导朗读,教学语言,都恰倒好处。

当谈到游子的乡愁之深时,我联系实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学生体会身在他乡,连亲人最后一面也见不上的游子心情。

真正体会诗中所写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的情景。

动情之处,潸然泪下,打动了所有的听课者。

真情的流露使所有的人与诗歌产生了共鸣,受到了心灵上的感染与熏陶。

反思二: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

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 读熟、悟透、情扬、迁移。

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

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相关推荐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蓉的《乡愁》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虽然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同,一个是在海外的流浪之中写下,一个则是在国内的深夜之中写成,但是两人都以个人的视角,从感官和情感出发,将对故乡的回忆与思考流露出来。

余光中的诗在结构上较为严谨,每一句都写得十分精炼。

他以小溪、村庄、菜园等诸多细节来描绘故乡的万般风情。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则深刻而含蓄,反映了他多年离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他通过对故乡的“石头、水泥、钢铁”等现代化建设的反思,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而席慕蓉的诗则更加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音乐性。

她通过对故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情味道的描摹,营造出极具诗意的氛围。

同时,她的诗歌中还蕴含着对亲情、友情和家庭的热爱和思念。

她用诗歌来表达对故乡的深情,让人们仿佛能够听到诵读者的心声。

总的来说,两首《乡愁》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余光中的诗注重细节、精简而富含思考,而席慕蓉的诗则更加凸显出诗歌语言的美感和音乐美。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两首《乡愁》都是对人类故土情感最为深刻和真挚的赞歌。

《乡愁》

《乡愁》
2018/9/12
余光中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仿写练习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2018/9/12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乐 他在那头吹 我在这头听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看的人在这头 2018/9/12 望的人在那头
2018/9/12
我在这头
母 亲 在 那 头
2018/9/12
长大后
2018/9/12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 在 这 头
2018/9/12
新 娘 在 那 头
2018/9/12
我 墓乡 后 在 愁 来 外 是 啊 头 一 方 矮 矮 的 坟
2018/9/12
头母 亲 在 里
2018/9/12
2018/9/12
“海峡”

“海峡”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却割 不断在台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它象征 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 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 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 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无穷。作 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 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 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 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 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2018/9/12
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 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 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 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余光中《乡愁》(精选4篇)

余光中《乡愁》(精选4篇)

余光中《乡愁》(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余光中《乡愁》(精选4篇)余光中《乡愁》篇一课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完整word版)余光中与席慕容同名《乡愁》诗歌的比较分析

(完整word版)余光中与席慕容同名《乡愁》诗歌的比较分析

余光中与席慕容同名《乡愁》诗歌的比较分析这两首诗的相同点:1.作者的时代背景相同2.抒发的思想感情相同3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4.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词方法这两首诗的不同点:1.余光中的《乡愁》感情朴实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席慕容的《乡愁》比较含蓄。

2.余光中的《乡愁》是抒情诗,而席慕容的《乡愁》是散文诗。

解析: 从表达上看余诗用多节来表达主题,而席诗则短小,一节包含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余诗的节奏分明,每一节结构匀称,而席诗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余诗在表达上用时间来作为线索,而席诗则以意象为主来体现主题。

余光中的《乡愁》诗用衬托的方式,从远到近,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一层又一层铺叙出乡愁之浓.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的小故事,那麽席慕容的《乡愁》则为大家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女诗人用超凡的想象力,新奇的比喻,缠绵的情思,细腻的表现了乡愁的主题。

同题《乡愁》都把无形的魂牵梦绕的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愁思之重。

这两首诗的作者有着相似的背景。

我们知道,余光中是在抗日战争中随父母逃难到江苏、上海等地,而后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的,是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

席慕容是个生活在台湾的大陆人,她的故乡在大草原上,后来赴台生活。

故乡时时在她的梦里。

俩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现实对故乡的渴望都存在于空间阻隔的纷繁中,还存在于旷远的时空中,只有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在诗中,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家始终是每个人的归属,身处异地、他乡,家是心中唯一的挂牵,思乡、念乡之情决不会随时间而变淡,只会日益增添,永难相忘,只会眷恋着故乡的一切一切,至纯至真的乡情哟。

这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余光中在诗中把乡愁比喻化为四种具体的事物,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写进书信寄给家人,故把乡愁喻为邮票;长大后,与家人分居两地,船是与家人团聚的媒介,是乡愁的寄托,所以把乡愁喻为船票;后来,母亲的离世,与至亲的阴阳两隔,让作者失去了支撑的力量,于是作者就把愁绪比作为坟墓;而现在,由于政治原因,两岸人民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统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乡愁》《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乡愁》《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教案

教读引领课【学习内容】教材:《乡愁》《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图书:《热爱生命》【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2.理解诗歌借景抒情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到落日,人们会悲伤,感叹时间的流逝;看到鲜花,人们会赞赏,珍惜生命的美好。

当一种事物赋予了人们主观的情感后,它就有了特别的意蕴,在诗歌中,这叫意象。

我们今天学习通过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二、诗歌意象赏析1.分组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请不同的小组派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2.小组合作,从意象的角度赏析艾青的《我爱这土地》:(1)这首诗歌写了哪些事物?(2)诗歌所写的事物有何特征?(3)诗人借所写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示例:(1)土地、河流、风、黎明、鸟。

(2)土地:被打击(国难当头)河流:悲愤(对侵略者的愤怒)风:激怒(对侵略者的愤怒)黎明:无比温柔(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鸟:喉咙嘶哑、羽毛腐烂在土地里、眼里常含泪水(对土地的深情)(3)表达了诗人对遭受苦难的祖国的无比热爱,以及为国捐躯,为美好家园而奋斗的情感。

3.再读《乡愁》,探究诗歌:“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的?答案示例:诗人选择了“乡愁”在不同时期的对应物:小时候——与母亲生离,寄信——邮票长大后——与妻子离别,起航——船票后来——与母亲死别,祭拜——坟墓现在——与祖国隔离,思念——海峡4.诗人为什么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答案示例:因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分别体现了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乡愁”的体认,寄托了诗人不同时期的“乡愁”:小时候,诗人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与爱人分别,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后来,母亲逝世,天人两隔,坟墓是乡愁的哀思。

现在,远离故土,海峡相隔,海峡就成为乡愁的象征。

小结:不同的情感寄托在不同的事物上,这些被赋予特殊情感的事物即意象。

乡愁的两种表达方式——余光中《乡愁》与洛夫《边界望乡》的对比

乡愁的两种表达方式——余光中《乡愁》与洛夫《边界望乡》的对比

无依 的精神体会就在这个 时候 酝酿出 了一位伟 大 的乡愁 派诗人 洛 夫。洛夫就像漂浮在水 里的无根之萍 , 在不 断行 进的过程 中 , 创作 出了大量 的乡愁诗 歌 ,而这种斩不断 的中 国传统 文化 的底 蕴 也不 断撞 击着他 的读 者 ,引发着 他们强 而有力 的思 想共 鸣 , 《 边界望 乡》 无疑是其 最为成功的代 表作 之一 。
三、 截 然 不 同的 诗 歌 创 作 形 式
放 大 了 来 , 形 成 了一 种 具 有 独 特 风 格 的 表 现 形 式 。
在这两首诗歌的外在表现形 式上看 , 我们就会 发现这样 , 一 个整齐工整 、 一个独 出心裁 : 一个感情平稳 、 一个感 情激荡 , 这 两 首诗 歌在 表现 形式 上 的区别 也就 成为 了这两 首诗 歌 最大 的 不 同 。从整体上看 , 余光 中创作 的《 乡愁 》 总体来 说节奏较 为平稳 , 静态化 的观念较为常见。首先来说 , 诗人 在诗中选 取的几个 人生 阶段都 是循 序渐进 的 , 如少年 、 青年 、 中年 、 老年 , 形成 了一种 层 次分 明的感 觉不会给人造成一种 巨大的落差 感 ,虽然在 时间上 存在着跨 度 ,合理有序 的叙事 手段 有效 的防治了诗歌 中整体割 裂性 的出现 。其次 , 作者在这首诗歌 中另一处别 出心裁 的地方就 在 于选 择用静态 的东西来作 为乡愁 的具象 物 ,通过静 物来寓 意 无 限深刻的动态想象 ,新 颖别 致具有独 特的艺术效果 。但是 在 “ 诗魔 ”洛 夫的笔下我们却看到 了另 一种十分不 同的表现方 式 , 《 边界 望乡》描写的是作者离开故 乡三十年后 的一次返 乡经历 ,
的近 乡情 更 怯 时 , 着重刻 画了游子手心所 冒出的汗 , 在 描 写 游 子

关于乡愁心得体会

关于乡愁心得体会

关于乡愁心得体会《乡愁》读后有什么感想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 -,谁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我们对家乡的爱和思念是永恒的。

关于思乡文章总结怎么写家乡,那是一个浪子夜夜梦回的地方家乡,那是我永远都不敢回的地方(主要还是讲近乡情怯的说法,自己推敲修改吧)思乡的诗及感想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

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

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

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

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

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作者:陈宇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0期摘; 要: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蓉《乡愁》这两首诗,作为抒写“乡愁”的经典之作,情真意切,内蕴深远,表达了去国怀乡、思乡恋土的殷殷情怀。

不同的是,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时空结合,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将思乡之情上升为家国之念,结构一唱三叹,富有音韵美,是一曲海外游子的深情恋歌;而席慕容的《乡愁》则以女性的细腻柔美的情愫和敏锐的视角,抒写内心深处依依难舍的家园情思,给人一种浪漫唯美、缠绵悱恻之感。

关键词:余光中;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指导教师:温先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02魂牵梦绕的乡愁情结,是我国诗歌历久弥新的主题。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写内心的乡愁之苦。

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觏《乡思》中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瑾《九日感赋》中“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无不流露出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深深的眷念之情。

抒写“乡愁”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余光中与席慕蓉两位诗人,巧用不同的意象,精妙绝伦的比喻,匠心独具的写法,分别写下了两篇题为《乡愁》的名篇,在表现对故国家园刻骨铭心的热爱和绵长深沉的眷念情感的同时,也呈现了别样的韵味和艺术美感。

一、独具匠心的意象组合,大同小异的乡愁主题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表达主题相同,均寄托了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那种挥之不去的对故土和家人深深的思念和依恋之情。

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作者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的时间变化为线索,在四个不同的时期,各选取了四个不同的表示乡愁的意象,即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y)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y)

《乡愁》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挚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学习过程一、学(一)自主学习(A、B层学生都要求掌握)1.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了解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

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

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二)合作学习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A层学生都要求掌握)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

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教师点拨: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A、B层学生都要求掌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陈宇彤 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二(10班)摘 要: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蓉《乡愁》这两首诗,作为抒写“乡愁”的经典之作,情真意切,内蕴深远,表达了去国怀乡、思乡恋土的殷殷情怀。

不同的是,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时空结合,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将思乡之情上升为家国之念,结构一唱三叹,富有音韵美,是一曲海外游子的深情恋歌;而席慕容的《乡愁》则以女性的细腻柔美的情愫和敏锐的视角,抒写内心深处依依难舍的家园情思,给人一种浪漫唯美、缠绵悱恻之感。

关键词:余光中;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指导教师:温先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33-02魂牵梦绕的乡愁情结,是我国诗歌历久弥新的主题。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写内心的乡愁之苦。

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觏《乡思》中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瑾《九日感赋》中“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无不流露出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深深的眷念之情。

抒写“乡愁”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余光中与席慕蓉两位诗人,巧用不同的意象,精妙绝伦的比喻,匠心独具的写法,分别写下了两篇题为《乡愁》的名篇,在表现对故国家园刻骨铭心的热爱和绵长深沉的眷念情感的同时,也呈现了别样的韵味和艺术美感。

一、独具匠心的意象组合,大同小异的乡愁主题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表达主题相同,均寄托了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那种挥之不去的对故土和家人深深的思念和依恋之情。

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作者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的时间变化为线索,在四个不同的时期,各选取了四个不同的表示乡愁的意象,即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乡愁》全诗赏析

《乡愁》全诗赏析

《乡愁》全诗赏析《乡愁》全诗赏析《乡愁》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乡愁》全诗赏析,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篇一:《乡愁》全诗赏析一连串充溢着生活性的意象,一连串朴素无华的倾诉,一连串平淡中透露出深沉情感的喻体......缀成了一连串凄美绝伦的乡愁。

乡愁是作者成长的足迹,是游子思乡的行吟,是一段心灵的历程,是一曲经典而质朴的古筝,是一部沉重的历史,是风雨沧桑中历史车轮碾过时留下的一声呻吟。

乡愁在作者笔下不只是“月是故乡明”的清淡,不只是“低头思故乡”的忧郁,不只是“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无奈,不只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嗟伤......乡愁是一只老船,装载着传统的乡愁乡情乡思,也装载着历史的血泪,装载着望夫崖上的沉重和悲壮,也装载着海峡两岸的沧桑和风霜。

从“邮票”、“船票”到“坟墓”是深沉的情感,而至“海峡”则是主题的升华!乡愁不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成了群体内心的感思;乡愁不再是纯粹的个体感叹,而成了民族之情的化身。

对国家统一的热望,对民族团结的期盼,有形无形地融化在诗的字里行间,构成了民族情感积淀下来的厚重和深邃。

于是,乡愁这个古老的话题在诗人笔下又多了一层内涵,这源于作者明睿的眼力和新颖的立意,更源于作者那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和深厚的民族情。

于是乡愁那平凡而又传统的顺叙表达蒙多了一层朴素的光辉,那简单的时间排列披多了一种美妙的灵光,那从“母亲”、“新娘”到“大陆”的浅浅诉说变得经典而庄严起来。

乡愁的意境是美的,没得忧郁而庄重,仿佛一丝苦苦的芬芳,那芬芳来自一支残荷。

乡愁的构思是简约的,简约的就像断臂维纳斯身上的一段白纱。

乡愁的语言是白居易的再现,反复中的平实酝酿着深深的情,回旋中的朴厚流淌着深深的愁。

乡愁那没有技巧的技巧使乡情回味无穷,隽永悠长,使全诗既富有流动性,又不乏静止感。

众人皆知,“看不出化过妆的化妆才是最高妙的”,而诗人的乡愁就是这样,那层次化的意境仿佛纯纯的“天然去雕饰”,那复沓中的叙述好像平平的,质朴而又真淳。

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

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

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记录篇一活动目的:学习校园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活动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活动地点:教室活动过程:一、导入班会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你们的安全倍受家人、老师的关注。

“下课不要拥挤,不要追逐打闹”这是老师们每天都要对你们说的话。

可在学校里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作为学生,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

那你们应该怎样做呢?二、学生讨论探究1、像这种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A.用铅笔或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

B.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2、在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安全?(同学自由发言)3、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B、记恨在心,事后叫人一起教训对方。

C、据情节给予报复。

D、叫家长到学校来教训对方。

4、在预防饮食安全方面做的不妥当的是()A、购买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

B、餐具要卫生,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

C、在外就餐时,选择较为便宜的,无证无照的“路边摊”。

D、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5、遇到别人打架时()A、上前围观,给自己认识的人加油、帮忙。

B、不管他C、去劝阻D、告诉老师6、遇到火灾时,拨打()A、110B、119C、120D、1217、判断题:(1)用湿手触摸电器,用湿布擦试电器。

()(2)用手或金属制品去接触插头底部。

()(3)当不慎摔倒时,身体尽量往前,保护自己的头部。

()(4)用沙子或泥土打仗。

()(5)下雨天,在湿的地面上奔跑。

()三、小组讨论,在校园怎样才能保证安全?代表发言,老师总结。

日常行为安全要做到:不携带刀具、火种或棍棒等危险品进入校园;不在教室、楼梯、走廊上追逐打闹;不上乒乓球台、花池栏杆、亭子栏杆玩;不趴走廊栏杆,也不从栏杆上往下扔东西。

课间活动不玩危险游戏,不打架,不骂人;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卫生的食品。

初中语文_1 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1 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诗两首——乡愁》学情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恋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盼望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就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而言,也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子,值得一品。

但由于学生缺乏背井离乡的体验,要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却不容易。

为此,要做好两种准备:一是让学生提前搜集余光中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诗歌作品;二是创设情境,反复朗读,体验诗人的乡愁情结,了解诗歌的结构体式特点,体验思家念国之情,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去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两首——乡愁》效果分析本节课把教学过程放在合作、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

由于本人充分的信任、积极的期待,使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当学生心中有疑问时,教师及时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巧妙点拨,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中,思想碰撞出火花,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了知识,感悟了方法。

在课堂上,“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如果教师经常这样上课,天长日久,语文学习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诗两首——乡愁》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这首诗在构思上,诗人用对比(对照)与层递相结合的方法,倾诉远离大陆的游子一往情深的“乡愁”。

从“小时候”离乡背井写起,层层深入,写到现在,归结到最大的乡愁是由于“一湾浅浅的海峡”相隔而成的。

至于如何消除乡愁,诗人并不点破,含蓄于字里行间,让读者自己回答。

全诗共4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4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乡愁听课评语

乡愁听课评语

乡愁听课评语1. 《乡愁》的点评诗人评说:溶哀愁于物象(流沙河)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2年)。

这首小诗我用四川土话朗诵过好几次,听众反应剧烈。

诗写得好,一目了然,谁要我来詹詹费词。

真要叫我说说,却又感到犯难。

这是一粒水晶珠子,内无瑕斑,外无纹痕,而且非常透亮,一眼便可看穿,叫我说些什么。

我观察了的,别人也都观察了,还要我来说吗。

看来看去,这粒水晶珠子仿佛不是工匠揣摩成的,而是自然构成的……不。

这是诗,人写的。

既然是人写的,总不会是一挥而就的,其间必有一个创作过程。

这个过程,假如作者本人出来说说,我们听了,或有助于今后写诗,也未可知。

惋惜沧海横隔,同胞难聚,圆满圆满。

那么,参照着写诗的一般阅历,我就来冒昧地猜一猜余光中是怎样写成这首诗的吧。

故国家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中外相同。

翻翻唐诗宋词,游子抒写乡愁之作,多得叫人惊讶。

现代中国人,粗具文化的,差不多都念过或听别人念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30年月的和40年月的同学,唯恐都唱过或听别人唱过这支歌吧:“念家乡,念家乡,家乡真可爱。

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

家乡人,今何如,念念常不忘。

在他乡,一孤客,孤独又凄凉……”只是这支歌的曲调是从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乐》里挪借来的,这点唱的人未必都晓得。

至于40年月的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流亡同学,几乎没有一个不会唱《流亡三部曲》的。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台上一唱,台下都哭,感人至深。

这支歌余光中确定会唱。

他还会唱《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家乡……”由于他在一首诗里提到过这支歌。

髫年所唱,没齿难忘。

那些遥远了的记忆不行能同他的这首《乡愁》无关。

厚积薄发,一首小诗里涵藏着多少年的感受啊!余光中该记得很清晰,本人小小年纪,做了流亡同学,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

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

紧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识的字迹——母亲的字迹,写着本人的姓名的。

思乡伤感文风在诗歌中的应用——以

思乡伤感文风在诗歌中的应用——以

037思乡像浓烈的酒,令人回味,余光中的思乡伤感文风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乡愁》仅用百余字,便娓娓道来了先生的思乡之情,四个“愁”贯穿于“乡”中,仅用意象便清晰地表达了思念与遗憾。

一、解构《乡愁》思乡文风的构思作为一个阔别大陆20年的游子,浓厚的思念之情让他写下了经典诗篇——《乡愁》。

全文借物抒情,排比的手法使遗憾有一种穿其一生的无奈感,相同的范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遗憾:先生儿时,遗憾在长久未见其母,只能以信传情,这是第一愁;先生新婚,这时遗憾在工作、感情两难全,这是第二愁;先生中年,慢慢和生命做道别,隔着一块碑的残酷,千言万语难道别,这是第三愁;先生离乡,未能回到大陆,这是第四愁。

这四种愁正代表了中国思乡诗的几个传统母题——乡情、亲情、爱情、祖国情,与中国思乡题材古典诗歌遥相呼应。

“母题”因其契合了民族共同的情感心理而具有典型意义,所以被不断重复,《乡愁》中将亲情、爱情与乡情合写的方法,可以追溯到《诗经》;家国之情与乡情合写,则可溯之《离骚》。

余光中曾言,“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心境,一种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一种历史归属感”,诗虽短小,却举重若轻地涵盖了传统思乡诗文的所有母题,同时作者对每一个母题的刻画都浅显而精到。

“然而,那道浅浅的海峡,却生生阻断了这种思念为乡愁所困的诗人,其情何以堪?唯有击筑引吭,慷慨而歌,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通过其中的 “情何以堪”,表达出了先生伤感文风的动机:海峡虽浅难以跨越,坟墓虽矮难以忘却。

因此先生慷慨而歌:一张邮票,一张船票,多少的思念?无尽的思念……在这种肉体与灵魂相隔的情况下,平平无奇的辞藻反而蕴含着最强的张力,表达了最充分的情感:我想念家乡,我想念母亲,我想念妻子,我想念祖国。

这是游子的希冀,让卷前的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遗憾。

《乡愁》四节中,与母亲相关的有两节之多——母亲是游子生命的故乡,游子与母亲别后重逢,母亲却是坟墓一座——“何处是老母?荒烟衰草丛里,有新坟无数”,生离且死别成永诀。

余光中与席慕蓉的《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与席慕蓉的《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与席慕蓉的《乡愁》比较
赏析
先贴出两首诗
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
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
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里,新娘在
那里。

后来,乡愁是一座低矮的坟墓,母亲在里面,我在
外面。

现在,乡愁是一条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里,大陆在
那里。

两首诗的共同点是台湾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无论巨浪上的岛屿气候多么宜人,都阻挡不了灵魂深处刻骨铭心的乡愁。

我想,余先生大概是想起了白墙黑瓦的江南,先生大概是梦见回到了祖祖辈辈的美丽草原。

但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代诗人在文笔上的差异,余先生的作品工整,先生的诗句灵动,各有千秋,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两首《乡愁》看诗歌中的典型感情
诗是感情之花,是抒情的艺术;和其他的文学样式相比,诗更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

从本质上讲,诗完全是感情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诗是抒情的这一质的规定性,决定了感情在诗中的重要作用。

而读者应当明了的是: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或者换句话说,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必须是一段典型感情,才能产生激动人心的力量和相应的美学价值。

一段典型感情首先必须是一段真实的感情,是诗人确实体验过并为之激动过的感情。

庄子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渔父》)真实,是典型感情的基础,一切虚伪矫饰的感情,都将从根本上破坏诗的美,更谈不上有什么典型性。

我们可以从半个世纪以来台湾诗人所创作的大量的乡愁诗里感受到真实的巨大力量。

为什么就整体而言,台湾诗人以乡愁为主题的创作,要比大陆诗人此一方面的创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要好得多,表现出了更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呢?这其中的道理,就在于远离了故国,才能有故国之思;远离了故乡,才能有故乡之思;远离了故人,才能有故人之思。

台湾诗人孤悬海外,他们对离散之苦,有着最为痛切的感受,因而,这种强烈的故国故乡故人之思,一旦发而为诗,就以无可比拟的情感真实,深深感染了读者。

一段典型感情还应该是一段具有鲜明个性的感情,从抒情气质到抒情方式,都应是特立独行、不同凡响的。

只有这样,这段感情才迥异于那段感情,才能以它独特的美学意味产生独具的艺术魅力。

一段典型感情又必须是一段具有普遍概括意义的感情。

只有这样,这段感情才不是难以理解的,才能以它蕴含的共性,在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共鸣,从而由“自我”出发,进人大众的心灵。

下面引用两首台湾诗人脍炙人口的同题诗作,请读者仔细揣摩一下其中所传达出的典型感情的上述三要素。

乡愁
杨唤
在从前,我是王,是快乐而富有的,
邻家的公主是我美丽的妻。

我们收获高梁的珍珠、玉蜀黍的宝石,
还有那挂满在老榆树上的金币。

如今呢?如今我一贫如洗,
流行歌曲和霓虹灯使我的思想贫血。

站在神经错乱的街头,
我不知道该走向哪里。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一首《乡愁》的作者杨唤(1930-1954),生于辽宁省兴城县菊花岛,在初级
农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开始写诗、绘画。

抗战胜利后到青岛,18岁担任《青报》的副刊主编,1949年到台湾。

1950年开始写儿童诗,成为台湾现代儿童诗的先驱,1954年因车祸逝世于台北。

第二首《乡愁》的作者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少年时期流寓重庆。

1947年人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现为台湾著名作家。

这两位诗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祖国大陆度过的。

正是这段终生难忘的岁月,给了诗人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当他们远离故乡之时,才能以出自心灵最深处的乡愁,谱就了他们笔下如此深切动人的诗篇。

如果说这两首《乡愁》传达出了一段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那么.它们的典型性,就首先表现在它们的情感的真实性上。

其次,这两首同题的《乡愁》,从抒情气质到抒情方式上,又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

杨唤自幼丧母,他的童年是苦难而不幸的。

但苍白的童年生活,却是决定杨唤一生的关键。

杨唤生前最大的志愿,就是出版童话诗刊,希望在他甘美而又俏皮的文字带领下,让在苦难中成长的孩子都能有个快乐的童年。

因而我们不难理解,在杨唤的涛作中,那优美流畅的字句和童话般的美丽色彩,正是他对凄苦童年的凭吊和补偿,这构成了杨唤独特的抒情方式。

这首《乡愁》就正是如此,当他写到故乡的时候,故乡是这样的优美,优美得如同童话一般;当他写到现实的时候,现实则是如此地令人身心困窘。

全诗就这样在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中,深切地表达了杨唤内心的乡愁和哀痛!而余光中的《乡愁》,则又有着余光中独特的抒情方式,读来又是别一番天地。

它的结构奇特而又整齐,在形式上富于格律美;它的乡愁既纵贯于诗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同时又横跨于各个阶段上的“这头和那头”,把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交织贯通在一起,层层递进,愈进愈深,感情越来越深沉,境界也越来越宏大。

最后,尤为可贵的是,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是诗人独特的美学创造,但它们又对海峡两岸千百万中国人渴求祖国统一的共通情感作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概括!
不难看出,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

也只有在这时,诗的抒情之花才最为美丽和芬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