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第二节 疖
.
6
第二节 疖
鉴别诊断: 1、痈:常为单发,初起无头、表皮紧张光亮,肿势范围较大,为6-9cm, 初起即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颜面疔疮:初起有粟粒状脓头、形小跟深,如钉丁之状,肿势散漫,范 围大于疖,出脓较晚且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
7
第二节 疖
鉴别诊断: 1、痈:常为单发,初起无头、表皮紧张光亮,肿势范围较大,为6-9cm, 初起即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颜面疔疮:初起有粟粒状脓头、形小跟深,如钉丁之状,肿势散漫,范 围大于疖,出脓较晚且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
24
辨证论治
1.内治法
一、颜面部疔疮
.
来自百度文库
25
一、颜面部疔疮
外治法
• 初起:箍毒消肿 金黄散 玉露散 千捶膏 • 脓成:
• 提脓祛腐 九一丹 八二丹 • 脓出不畅 药线引流 • 成熟 切开排脓
• 脓尽:生肌收口 生肌散 太乙膏
.
26
一、颜面部疔疮
外治法
金黄散
金黄散,又名如意金黄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此方源自《 外科正宗》,由天花粉、姜黄、大黄、黄柏、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 甘草等中药配伍组成。
.
11
第二节 疖
眼上静脉 海绵窦 翼静脉丛
面后静脉
内眦静脉 面前静脉
面部危险三角区
.
12
西医疖 (furuncle)
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
13
第三节 疔疮
定义: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 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疮形小,根脚深,坚 硬如钉,肿痛灼热,来势急剧,变化迅速,毒邪易于走散。
.
18
人中疔
一、颜面部疔疮
.
19
唇疔
一、颜面部疔疮
.
20
病因病机
一、颜面部疔疮
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 脏腑蕴热
火热成毒
喜怒忧思 情志内伤 气郁化火 火炽成毒
气血凝滞
蕴蒸肌肤
感受火热之气 或抓伤染毒
颜面疔疮
患疔疮后 处理失时或不当 毒邪扩散 内入营血 走黄
.
21
临床表现
一、颜面部疔疮
• 1、部位:多发于唇、鼻、眉、颧等处
.
10
第二节 疖
预防调护
• 注意个人卫生
• 忌食鱼腥发物
• 炎夏季节,搞好防暑降温工作
• 忌自行挤压脓未成熟疖,尤其是口鼻危险三角区内的疖
• 疖病局部尽量少用油膏类药物敷贴,并在病灶周围经常用75 %乙醇搽擦;箍围药干燥时,宣随时以金银花露、菊花露、
鲜草药汁湿润。
• 有消渴病、肾病等,应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体虚者,应积 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4
第二节 疖
临床表现: 1、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指头大小的红色肿块,范围小于3cm,灼热疼痛,突起根 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2、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在3cm左右,表面灼热,触之疼痛,无脓头, 2-3日化脓后为以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3、蝼蛄疖:好发于儿童头部。治疗不当,日久迁延可损及颅骨
• 2、局部表现:
• 初起患部有粟米样隆起,或痒或麻,继则红肿疼痛,肿势范围在 3cm~6cm,坚硬根深,状如钉丁。
• 5~7 日成脓,肿势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脓头破溃。 • 7~10日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肿消痛止,收口而愈,病程10~14 天

• 3、全身表现
• 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等症状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疖、痈、急性淋巴管炎、气性坏疽和皮肤 炭疽等。
.
14
第三节 疔疮 颜面部疔疮
手足部疔疮
红丝疔 烂疔
疫疔
.
15
一、颜面部疔疮
第三节 疔疮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 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名称
.
16
鼻翼疔
一、颜面部疔疮
.
17
迎香疔
一、颜面部疔疮
1、坚硬型:表现为疮形肿势小,但根脚坚硬,溃后脓出而坚硬不退,疮 口愈合后易复发,常一处未愈,他处又生
2、多发型:疮大如梅李,三五枚相连,溃脓后疮口不易收敛,日久头皮 窜空,如蝼蚁串穴之状。 4、疖病:多见于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业不良患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从数个到数十个,表现为一处未愈,他处又起,或间隔周 余、月余再发、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第五节
各论
.
1
第六章 疮疡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疮疡病的辩证类型、治疗方法及方药 2.熟悉疮疡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3.了解常见疮疡的预防及调护
.
2
第一节 概论
定义:疮疡是指因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的总称
病因:外感、内伤
病机: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
病情发展:初期 正不胜邪 成脓期 正不胜邪 走黄
.
22
一、颜面部疔疮
变证
• 若症见疮顶陷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失去护场,以 致头面耳顶俱肿,伴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胁痛气急,舌红绛, 苔黄糙,脉红数等症,为走黄。
• 若疔毒走窜入络,出现恶寒发热,躯干或四肢明显疼痛,则并发 流注。
• 若毒邪内传脏腑,可引起内痈
• 若毒邪流窜附着于四肢长骨,骨骼胖肿,可形成附骨疽
正 胜 邪 消散
正 气 尚 足
溃后期
治法:初期:内治以消法,外治宜箍毒消肿
中期:内治以托法,外治以切开引流排脓
后期:内治以补法,外治以. 提脓去腐、生肌收口
3
第二节 疖
定义:发送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病因病机:外感暑湿热毒、疖毒内窜、体虚久病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苔黄、脉数等症状 。
.
23
鉴别诊断
一、颜面部疔疮
1.疖:好发于颜面部,但红肿范围小于3cm,无明显跟脚,出脓即愈 ,一般无全身症状。
2.疫疔:以从事畜牧业者多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初起为一小片红 色斑丘疹,痒而不痛,其后周围迅速肿胀,中央呈暗红色或黑色坏死 ,周围有成群灰绿色小水疱,形如脐凹,状似牛痘,有严重的全身症 状。
.
8
第二节 疖
辩证论治:内治法
.
9
第二节 疖
辩证论治:外治法 •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 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遍体发疮,破 流脓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膏调服。
• 成脓有白色脓栓时,宜取出脓头以利引流,局部有波动感者宜 及早切开引流。
• 溃后用九一丹掺金黄膏、太乙膏盖贴; 疮口深者,用药线蘸八二丹或九一丹引流。 脓尽,改用生肌散、红油膏或白玉膏收口; 有袋脓或相互窜通成空壳者,宜作“十”字形剪开。 有死骨者,可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