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0602淋证论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性质有实虚之分,且多见虚实夹杂。初起多因湿
热为患,正气尚未虚损,多属实证。淋久湿热伤正, 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而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 ,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且常 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 淋证初期若治疗及时得当,湿热得除,则病情趋愈 ;但热淋、血淋也可发生热毒人血,出现高热、神昏 等重笃证候。若久病迁延不愈,不仅可转变为劳淋, 甚则可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膏淋日久,精微 外泄,可转虚劳之疾。
(三)分证论治
1.热淋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 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 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析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 便频数短涩,灼热而刺痛,痛引小腹拘急胀痛,腰痛 拒按;湿热郁蒸,少阳枢机不利,可见恶寒发热,口 干口苦,恶心呕吐。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临床首先应辨六淋之类别,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 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 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刺痛,或 腰腹绞痛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 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小便带血,排尿有涩滞疼痛感; 膏淋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劳淋小便不甚 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其次辨证候之虚实。虚实夹杂者,须分清标本虚实之 主次,证情之缓急。最后须辨明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西医学中泌尿系急、慢性感染,泌尿系结核,泌尿系
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乳糜尿以及 尿道综合征等病,见有淋证特征者,可参照本节辨证 论治。
【病因病机】
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基本病机是湿热蕴 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一)病因
根据肾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将水肿、淋 证、癃闭、阳痿、遗精等归属于肾系病证。肾病多虚 ,常“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肾虚一般分阴虚 、阳虚两类,阴虚宜甘润益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宜甘温助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此外,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肾阴亏 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致眩晕,肾水不足,阴 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可致心悸、不寐;肾 不纳气,气不归原,可致哮喘;肾阳虚衰,火不媛土 ,可致五更泄泻;肾精亏损,脑髓失充,可致健忘、 痴呆;依据其病证整体相关性,分别隶属于各个脏腑 系统。临证时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常用瞿麦、蒲蓄、车前子、滑石、萆薜利湿通淋; 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恶寒发热,口苦呕恶,加柴胡、黄芩或与小柴胡汤 合方;大便秘结者,重用生大黄,加枳实通腑泄热; 阳明热证,加知母、石膏;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 毒汤合五味消毒饮;腰痛而热盛者,加黄柏、薏苡仁 、苍术;气滞加青皮、乌药;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 生地黄、知母、白茅根;热证明显加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清热解毒。
(二)鉴别诊断
1.癃闭癃闭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 点滴全无为特征,每日排 尿总量明显少于正常,严重者甚至无尿,无小便频数及排尿 涩痛等症状。如《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说:“癃闭与淋 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出。”但癃 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 癃闭。 2.尿血尿血表现为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 等症状,但多无排尿时疼痛之感,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 痛者为尿血。 3.尿浊淋证中的膏淋与尿浊均有小便浑浊白如米泔水等 共同特征,尿浊可见小便浑浊白如米泔水等症状,但排尿时 多无疼痛及滞涩感,尿出自如。如《临证指南医案· 淋浊》所 言:“大凡痛则为淋,不痛为浊。”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 煦则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不仅需阳气的温煦,更 赖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 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脾的运化水谷 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 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 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 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胃气壅滞,而 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 ,可致暖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受盛、化 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 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药:石韦散。 常用瞿麦、蒲蓄、通草、滑石清热利湿通淋;金钱草、海 金沙、鸡内金、石韦排石化石;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 牛膝活血软坚;青皮、乌药、沉香理气导滞。 腰腹绞痛加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尿中带血加小蓟、生地 黄,去穿山甲、王不留行;小腹胀痛加木香、乌药行气通淋 ;石淋日久,兼有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 冬葵子益气通淋;肾气亏虚,加杜仲、续断、补骨脂;肾阳 亏虚,加巴戟肉、肉苁蓉、肉桂;肾阴亏耗,加生地黄、麦 冬、鳖甲。 湿热明显者,可参照热淋治疗。腰腹绞痛缓解,无明显自 觉症状时,可用金钱草煎汤代服。若结石过大,阻塞尿路, 肾盂严重积水者,宜手术治疗。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肾藏精,是人体生长、 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肾主水,肾中精气的蒸腾气 化作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具 有重要调节作用,肺之通调水道、脾之运化转输水液以及膀胱 的气化作用都依赖于肾精的蒸腾气化。若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 失司,可导致水液的运化障碍,出现水肿、癃闭等病证;肾与 膀胱相通,若肾与膀胱的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可导致小便频 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的淋证。肾开窍于耳,若肾精充足, 髓海得养,耳窍得荣,则听觉灵敏;反之,若肾精虚衰,髓海 失养,耳窍不荣,则出现耳鸣、耳聋。
1.外感湿热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或由小 肠邪热、心经火热、下肢丹毒等它处之热邪传人膀胱,发为淋证。 2.饮食不节多食辛辣炙博、肥甘厚味之品,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失 常,积湿生热,下注膀胱而成淋证。严用和《济生方· 淋闭论治》云:“ 此由饮酒房劳,或动役冒热,或饮冷逐热,或散石发动,热结下焦,遂 成淋闭。” 3.情志失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火郁于膀胱,导致淋 证。清代《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十二》指出:‘《内经》言 淋,无非湿与热而已;然有因忿怒,气动生火者。” 4.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禀赋不足,肾与膀胱先天畸形,或久病缠身, 劳伤过度,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或久淋不愈,耗伤正气,或妊娠、产 后脾肾气虚,膀胱易感外邪,而致本病。
4.气淋
症状:小便涩滞,淋沥不畅,少腹满痛。苔薄白, 脉沉弦。 病机析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 则小便涩滞,淋沥不畅,少腹胀满疼 痛,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理气,利尿通淋。 方药:沉香散。 常用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疏肝理气;石韦、滑 石、冬葵子、车前子利水通淋。 少腹胀满疼痛,引及胁肋者,加郁金;有瘀血征象 者,加红花、赤芍、牛膝等;中气虚弱,脾虚气陷, 膀胱气化无权,少腹坠胀,尿有余沥,用补中益气汤 加乌药、青皮;兼有肾虚加杜仲、菟丝子、枸杞、怀 牛膝。
2.石淋
症状: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 ,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 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 脉弦或弦数。 病机析要: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成石,砂石阻 滞,膀胱气化失司,故出现尿中时有砂石,小便艰涩 或排尿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腰腹绞痛 难忍,尿中带血。
淋闷”。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 “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脉证并治》描述了本病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 引脐中。”《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淋、热淋、气淋、劳淋、膏淋、砂 淋、虚淋、实淋八种,是临床分类的雏形。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淋 病诸候》分为石淋、劳淋、气淋、血淋、膏淋、寒淋、热淋七种,对淋 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提出石、气、膏、劳、热“五淋”之名。 明清时期,对淋证辨证论治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明代张介宾《景岳全 书· 杂证谟· 淋浊潲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 ,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清代尤在泾在《金匮翼· 诸淋》 中提出各种淋证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如:“初则热淋、血淋,久 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并且强调治疗石淋、膏淋要 “开郁行气,破血滋阴”,对临床确有指导意义。
(二)病机
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 位主要在膀胱与肾,并与肝脾相关,多以肾虚为本,膀胱湿 热为标。由于湿热导致病理变化的不同,临床上有六淋之分 。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灼热刺痛者,为热淋 ;膀胱湿热,热盛化火,火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致小便 涩痛,尿、血相伴者,为血淋;湿热久蕴,熬尿成石,遂致 石淋;湿热蕴结,致肾不能分清泌浊,小便混浊如脂膏者, 为膏淋;肝气失于疏泄,气火郁于膀胱,则为气淋;久淋不 愈,湿热留恋膀胱,由腑及脏,继则由肾及脾,脾肾俱损, 正虚邪弱,遂成劳淋。此外,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亦 可为血淋;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亦可为膏淋 ;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亦可成气淋。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痛等 共同特征为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并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特征,确定淋证的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 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 房事而诱发。 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尿脱 落细胞检查、前列腺液检查、泌尿道B超、静脉肾盂 造影、腹部平片、膀胱镜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3.血淋
症状: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小 腹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红苔 黄,脉滑数。 病机析要:湿热下注膀胱,热伤血络,迫血妄行, 故见小便出血,尿色深红,甚或夹有血块;血块阻塞 尿道,不通则痛,故排尿疼痛,牵引小腹。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 常用小蓟、生地黄、白茅根、墨旱莲凉血止血;生地 黄、甘草梢、栀子、滑石清热泻火通淋;当归、蒲黄 、土大黄、三七、马鞭草通络止血。 瘀血征象明显,加牛膝、桃仁;出血不止,加仙鹤 草、琥珀粉;肾阴不足,虚火扰动,宜滋阴清热,补 虚止血,用知柏地黄丸加小蓟、墨旱莲、白茅根、龟 甲等;属阴虚湿热,虚实夹杂者,可合猪苓汤;若肾 阴亏耗严重,加熟地黄、麦冬、鳖甲、墨旱莲;若脾 虚气不摄血,用归脾汤加仙鹤草、泽泻、滑石。
第一节 淋证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概述
概念: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 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源流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称其为“淋”、“
(二)治则治法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淋证的基本治则。实证以膀 胱湿热为主者,重在清热利湿;以热灼面络丙主者, 重在凉血止血;以砂石结聚为主者,重在通淋排石; 以气滞不利为主者,重在利气疏导。虚证以脾虚为主 者,治以健脾益气;以。H-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 。虚实夹杂者,当通补兼施,审其主次缓急,兼顾治 疗。
中医内科学
第六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第三节 癃闭 第四节 阳痿 第五节 遗精
学习目的
掌握肾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水肿、淋证、癃闭、阳痿、遗精等病的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学习要点 水肿的概念,基本病机,水肿与鼓胀、阳水与阴水的鉴别,分证论治; 淋证的概念,基本病机,分证论治;癃闭的概念,基本病机,癃闭与淋证 、水肿、关格的鉴别,分证论治;阳痿的概念,分证论治;遗精的分证论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