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山地理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褶皱山地理教案
篇一:《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1课时《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班级:时间: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以山地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围绕课本所列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如褶皱山在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在外力作用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案例,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内外力的影响,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教材分析
山地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密切相关,本节内容承接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将山地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这一课时教材共包括两个重点内容:一是褶皱山的形成,二是断块山的形成。
教材
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
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地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外名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大陆漂移学说”的知识铺垫,对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节内容是具体案例的运用与拓展,更强调原理和本质的学习。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时间内难以亲眼目睹其变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经验,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
能力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延伸课堂教学,起到点拨作用。
四、设计思想
(一)直观性教学原则。
通过景观实物图、动画和实验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
(二)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
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案导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注重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如背斜找油、向斜找水,体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
第1 页共5 页
多媒体课件、视频、书本、海绵、筷子
七、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展示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对应的景观图;
2.演示法:书本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筷子演示张力作用;海绵演示挤压力作用,动画演示背斜谷、向斜山的地貌形成过程。
3.讲授法:褶皱、断层的概念;
第2 页共5 页
(二)断块山
第3 页共5 页
《山地的形成》课堂同步练习
1.判断图1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图1
2.图2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问答下列问题。
图2 图3
从褶曲的基本形态上讲,a处是,地形上是。
地形成因。
从褶曲的基本形态上讲, b处是地形成因是。
3.思考题:图3中水库的选址正确吗?说明理由。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B、C、D四点对应的地质构造是: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
____;容易储水的是:____;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__与___之间.
渭河平原属于图中哪种地质构造:
5.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A. ①
B.②
C.
③
D.④6.2009年9月21日,全运会火炬的传递活动在五岳之首——泰山所在地泰安市举行。
下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是()
第4 页共5 页
A. ①
B.②
C.③
D.④
第5 页共5 页
篇二:上海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地理《褶皱山》教学设计
上海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地理《褶皱山》教学设计
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报名时间:12月16至19日。
面试现场确认时间为:12月16、17、19、20日,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的景观图片、课本、甘蔗皮等演示,理解褶皱的成因和特征,以及背斜、向斜的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山岳的形成原因,了解世界的大好河山,从而培养提高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教学难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和理解背斜向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地图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山,出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典型的代表的图片,总结出山的不同形态,紧接着提问每种形态山的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探究褶皱山。
新课教学
1.褶皱和褶曲的概念
补充介绍岩层概念、特性。
让学生利用手上的课本演示岩层受到挤压力形变的过程,提问这一些列的弯曲在地里中我们称之为什么?总结出褶皱的概念。
进而引导,褶皱的一个弯曲即为褶曲。
2.褶曲的基本形态
带领学生比较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和特点。
进而提出问题在自然界中是不是形态向上拱的都是背斜,向下凹的都是向斜?在ppt上出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现象。
强调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岩层新老关系。
结合课本图式引导学生做切线辅助判断。
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些山地是向斜发育而成,有些谷地是由背斜发育而成。
为什么旅途中会看到“向斜成山”?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紧接着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请学生拿出甘蔗皮,跟着我折:第一次往上折,可见毛刺,毛刺的地方如果是岩层是否很容易被侵蚀,形成
谷地呢?第二次,请大家往下折,毛刺互相挤压,该处如果是岩层则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现实中复杂的褶皱山,岩层并不一定是很规则。
从而,得出结论:判断背斜、向斜最可靠的依据不是岩层弯曲方向和地貌形态,而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3.向斜、背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展示背斜、向斜形态图片,结合背斜向斜的特性。
提出以下问题:1.找石油、天然气、水分别在哪个地形构造?2.修建隧道宜修建在哪个地形构造?
组织学生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
结合背斜向斜的特点总结出背斜、向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找石油、天然气、修建隧道在背斜、找水向斜。
4.褶皱山
我已经知道了褶皱和褶曲的基本形态,那么,到底什么是褶皱山呢?学生思考回答褶皱山的定义和世界上的两大褶皱山系。
并用“板块构造学说”解说两大褶皱山系的成因。
巩固提高
分析案例泉厦高速公路、福厦铁路泉州段在修建过程中,隧道如何选址?
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并布置任务课后观察生活中有没有地形倒置的现象,结合实际
解释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
以上为高中地理《褶皱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三:山东教师考试面试:高中地理《褶皱山》教学设计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的景观图片、课本、甘蔗皮等演示,理解褶皱的成因和特征,以及背斜、向斜的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山岳的形成原因,了解世界的大好河山,从而培养提高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教学难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和理解背斜向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地图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山,出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典型的代表的图片,总结出山的不同形态,紧接着提问每种形态山的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探究褶皱山。
新课教学
1.褶皱和褶曲的概念
补充介绍岩层概念、特性。
让学生利用手上的课本演示岩层受到挤压力形变的过程,提问这一些列的弯曲在地里中我们称之为什么?总结出褶皱的概念。
进而引导,褶皱的一个弯曲即为褶曲。
2.褶曲的基本形态
带领学生比较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和特点。
进而提出问题在自然界中是不是形态向上拱的都是背斜,向下凹的都是向斜?在ppt上出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现象。
强调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岩层新老关系。
结合课本图式引导学生做切线辅助判断。
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些山地是向斜发育而成,有些谷地是由背斜发育而成。
为什么旅途中会看到“向斜成山”?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紧接着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请学生拿出甘蔗皮,跟着我折:第一次往上折,
可见毛刺,毛刺的地方如果是岩层是否很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呢?第二次,请大家往下折,毛刺互相挤压,该处如果是岩层则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现实中复杂的褶皱山,岩层并不一定是很规则。
从而,得出结论:判断背斜、向斜最可靠的依据不是岩层弯曲方向和地貌形态,而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3.向斜、背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展示背斜、向斜形态图片,结合背斜向斜的特性。
提出以下问题:1.找石油、天然气、水分别在哪个地形构造?2.修建隧道宜修建在哪个地形构造?
组织学生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
结合背斜向斜的特点总结出背斜、向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找石油、天然气、修建隧道在背斜、找水向斜。
4.褶皱山
我已经知道了褶皱和褶曲的基本形态,那么,到底什么是褶皱山呢?学生思考回答褶皱山的定义和世界上的两大褶皱山系。
并用“板块构造学说”解说两大褶皱山系的成因。
巩固提高
分析案例泉厦高速公路、福厦铁路泉州段在修建过程中,隧道如何选址?
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并布置任务课后观察生活中有没有地形倒置的现象,结合实际解释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
以上为高中地理《褶皱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