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产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ck
抗体酶 (abzyme)
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抗体酶制备的理论依据: 1948年, Pauling提出的过渡态理论; 1975年,Kohler和 Milstein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1986年,Lerner和Schultz 分别获得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酶。此 后,不少抗体酶被制备出来。
本章小结
1. 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用于发酵产酶;
2. 微生物生长有4个时期,微生物培养产酶有4种方式,可根据 蛋白质生物合成理论、操纵子理论调节控制;
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培养基的组成、pH、温度、 溶解氧,精心调节,效益增加;
4. 固定化微生物发酵产酶是在传统方式上的一种新尝试,优点 很多。
一、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二、细胞生长动力学 三、产酶动力学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细胞生长过程(4个阶段): 调整期、生长期、平衡期、衰退期。
酶生物合成模式(4种): P60图2-9 ➢ 同步合成型 ➢ 延续合成型 ➢ 中期合成型 ➢ 滞后合成型 结论: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延续合成型。
第五节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 第六节 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
P53
调节pH值的必要性: 培养基的pH值与细胞的生长、繁殖以及 发酵产酶关系密切。
pH值变化的原因:
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细胞特性;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P54
发酵工艺条件。
调节pH值常用的的方法:
改变培养基的组分或其比例; 使用缓冲液; 通过流加适宜的酸、碱溶液到培养 基中。
Back
产生一种阻遏 决定酶的合成
蛋白,由多个 是否开始,有
亚基组成。 两个位点:一
2个结合位点: 个是RNA聚合 与某些小分子 酶的结合位点, 效应物(诱导 另一个是 物或阻遏物) cAMP-CAP 的特异结合位 的结合位点。
点;与操纵基
因的结合位点。
可以与调节基 因产生的变构 蛋白(阻遏蛋 白)中的一种 结构结合,从 而操纵酶生物 合成的速度。
抗体酶的制备方法
修饰法:对抗体分子进行分子修饰,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部位引 入催化基团,使其成为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抗体。
诱导法:为抗体酶制备的主要方法,是在特定的抗原诱导下合成 抗体酶的方法。根据所采用的抗原的不同,分为半抗原 诱导法和酶蛋白诱导法。
半抗原诱导法 酶蛋白诱导法
Back
pH值的调节控制
与多肽链有各 自的对应关系。 每一个结构基 因对应一条多 肽链。
操 纵 子 模 型 ( 以 乳 糖 操 纵 子 为 例 )
真核生物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模型来阐述真核生物酶生物合 成的调节规律。 这里仅从4以下方面进行讨论:
1. 细胞分化改变酶的生物合成(端粒、端粒酶)
Go
2. 基因扩增
操纵子学说
分解代谢物阻遏(葡萄糖效应) 诱导合成(酶合成的诱导效应,分解反应) 反馈阻遏(酶合成的反馈阻遏,合成反应)
操纵子学说中基因
操纵子
调节基因 → 启动基因 → 操纵基因 → 结构基因
regulator gene promoter gene operator gene structural gene
一、细胞的活化与扩大培养 二、培养基的配制 三、pH的调节控制 Go 四、温度的调节控制 五、溶解氧的调节控制 六、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第四节 酶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速度、产物生成 速度、基质消耗速度以及环境因素对这些速度的影响。
研究的意义:在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研究细胞生长动力学 和发酵产酶动力学,对了解酶的生物合成模式,发酵工艺条 件的优化控制,提高酶的产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转录
原核生物转录酶特点:
全酶 = 核心酶 +
σ因子
(5个亚基) (4个亚基,2a、β 、β`)
真核生物转录酶的特点(3种) :
P31 表2-1
✓ 翻译的定义 ✓ 翻译的实质 ✓ 翻译的基本过程:
翻译
酶生物合成的调控
酶在不同水平的调节 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几个概念: 组成型酶;诱导型酶(适应型酶、调节酶); 诱导型和反馈阻遏型的操纵子 操纵子学说(Operon theory)由 Jacob和 Monod 于1960年提出
思考题
1. 比较原核生物酶合成调节机制中的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和 反馈阻遏作用?
2. 提高微生物酶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3. 酶的生物合成模式有几种?导致这些差异的本质是什么? 4. 列出本章出现的英文专业术语。
端粒(Telomere):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结构,是富含G和T的DNA简单重
复序列不断重复而成。
第二章 微生物论; 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操纵子学说、葡
萄糖效应); 发酵产酶工艺条件及其控制(pH调节控制、温度的调
节控制、溶解氧的调节控制);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 理解提高酶产量的方法和措施; 产酶微生物的选择依据。
重点:
酶生物合成中的调节机制; 发酵过程中调节pH、温度、溶解氧的机理; 酶生物合成的4种模式。
端粒的作用:保护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免遭破坏。
端粒酶(Telomerase): 是催化端粒合成和延长的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包含
蛋白质和RNA两种基本成分,其中RNA组分中含有构建端粒 重复序列的核苷酸模板序列。
在合成端粒的过程中,端粒酶以其本身的RNA组分作为模板, 把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染色体DNA的末端,使末端延长。
P 29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中心法则
四种酶:
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简称DNA聚合酶,负责DNA的复制(Replication) 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简称RNA聚合酶,负责DNA的转录(Transcription) 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简称RNA复制酶,负责RNA的复制 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简称逆转录酶,负责RNA的逆转录
3. 增强子
4. 抗原诱导抗体酶的生物合成(抗体、抗体酶)
Go
第二节 常用的产酶微生物
一、产酶细胞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酶的产量高 2. 容易管理 3. 产酶稳定性好 4. 利于分离纯化 5. 安全可靠,无毒性 二、常用的微生物 1. 细菌 2. 放线菌 3. 霉菌 4. 酵母菌
第三节 发酵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难点:
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葡萄糖效应)。
概述
酶的发酵生产是当今大多数酶生产的主要方法。
定义: 酶的生物合成; 酶的发酵生产
1. 微生物发酵的特点:种类多、繁殖快、易培养、代谢能力强。
2. 产酶微生物应具备的条件:
酶的产量高、产酶稳定、容易培养和管理、
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安全可靠,无毒性。
3. 酶的发酵生产中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