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之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从设备的投资决策、自制费、维护费、修理费、折旧费、占用税、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到支出,实行企业设备的经济管理,使其设备一生总费用最经济。前者一般叫做设备的技术管理,由设备主管部门承担;后者叫做设备的经济管理,由财务部门承担。将这两种形态的管理结合起来,贯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即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3.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现代化的化工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为生产服务。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变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向,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当企业经营方向转变的时候,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及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营方向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2.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2.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它标ຫໍສະໝຸດ Baidu着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它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是工人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由此可见,搞好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管理概述: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一生)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占有数据。为达到占有数据,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原始记录是生产经济活动的第一次记录;统计是对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原始记录和统计要求准确、全面、及时、清楚。其次是做好定额工作。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规定企业在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消耗上应达到的标准。定额要求先进、合理。再次做好计量工作。计量是原始记录与各项核算的基础,也是制定定额的依据。对计量要求是一准,二灵。计量不准、不灵,不仅影响生产过程,经营过程,还会影响企业内部的考核。此外,技术情报工作和各种反馈资料也是数据来源之一。情报工作要求全面及时;对各种反馈资料要求准确。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上述原则具体说明如下。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熟悉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完全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在其制定的《设备技术管理制度(试行)》中,要求设备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三级过滤”为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应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1990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检查某石化总厂的一个循环水泵房:14台泵,台台完好;14个润滑点都及时保持润滑良好;7692个静密封点,只有一点不明显的泄漏,泄漏率只有0. 13%。;37盏灯具完好;774块玻璃,块块明亮无缺;工具箱工具摆放整齐,对号人座;备用设备班班盘车,靠背轮上有记号。泵体的颗颗螺丝发亮,阀门的根根丝杆见光。他们真正做到了“屋外与屋内一个样,高空与地面一个样,后院与前院一个样,系统与装置一个样”。
1.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各企业应当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管理系统。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经理和生产厂长等主要领导干部要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要有一名副经理(副厂长)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总机动师或分设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在主管经理(厂长)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车间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设备台台完好,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
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
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
设备管理之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1.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中,设备管理搞好了,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预防各类事故,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
处理、传递、储存数据。处理数据,要去伪存真;传递数据,要迅速准确;储存数据,要完整无遗。为此,企业要建立数据中心—数据库。同时建立数据网,要建立数据管理制度。
运用数据。占有、处理和储存数据,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方法十分广泛,但如何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以及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设备的合理购置
设备的购置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一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合理购置。
①设备的效率。如功效、行程、速度等。
②从精度、性能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
③可维修性。
④耐用性。
⑤节能性。
⑥环保性。
⑦成套性。
⑧灵活性。
2.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若将安装调试好的机器设备,投入到生产使用中,机器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企业设备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到报废;对企业的自制设备还包括设备的调研、设计、制造等全过程的管理。不管是自制还是外购设备,企业有责任把设备后半生管理的信息反馈给设计制造部门。同时,制造部门也应及时向使用部门提供各种改进资料,做到对设备实现从无到有到应用于生产的一生的管理。
设备从规划到设计、制造阶段,费用是递增的;安装阶段以后费用开始下降;运转阶段的费用大体保持稳定的水平,而且历时较长;最后费用再上升,说明设备已到了应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阶段。对使用单位,购置新设备时不仅考虑购置时的购置费(即生产费),还要考虑设备在运转阶段的使用费(或维持费)。
设备综合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企业设备消耗的费用最少。它不是只顾设备的某一阶段,而是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为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设备的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生产费用是设备构成以前调研、设计、试制、制造、储存、运输等付出的费用,一般是产品的售价。使用费用(又叫维持费用)是设备在使用阶段付出的费用,包括动能、工资、维修、折旧、保险、培训等费用。在设计阶段不能只顾降低制造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性等,要长远地估计到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使用阶段不能只强调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而要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进行比较,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设备的更新改造
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
5.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要使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加强巡回检查、防止并杜绝设备的跑、冒、滴、漏,做好节能工作。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与防爆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定期检测与维修。水、气、电、蒸汽的生产与使用,应制定各类消耗定额,严格进行经济核算。
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如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厂,一台压缩机出故障,会导致全系统中断生产,其生产损失很大。
加强设备管理,还可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地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大型化、现代化,机器设备的结构、技术更加复杂,设备管理工作也就愈重要。许多发达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前西德1976年“工业通报”载,一般情况下,用于设备维修的年财政支出额,大约相当于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6%~10%或企业产值的10%。如将配件等其他资金考虑在内,估计维修支出要占企业总开支的1/4。据1978年资料介绍,前苏联每年用于设备维修的资金超过100亿卢布。从而不难看出,要想做好设备管理,就得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找更好的对策,促进设备管理科学的发展。
6.生产组织方面
合理组织生产,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以防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企业的“三基”(基础工作、基本功、基层工作)工作之一。设备的基础资料对设备综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即积累数据,也可称为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要抓好三个环节。
传统的设备管理多注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中也突出了考核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于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而对经济效益不那么重视。我们运用设备周期费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设备管理上只看技术成果,不看费用消耗;在设备使用上只重工艺需要,不讲合理使用和发挥设备潜力的现象。
为了便于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应适当增加经济效益指标。由于企业普遍推行了设备维修费用等项目的考核,因而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支出。
3.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现代化的化工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为生产服务。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变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向,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当企业经营方向转变的时候,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及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营方向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2.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2.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它标ຫໍສະໝຸດ Baidu着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它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是工人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由此可见,搞好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管理概述: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一生)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占有数据。为达到占有数据,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原始记录是生产经济活动的第一次记录;统计是对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原始记录和统计要求准确、全面、及时、清楚。其次是做好定额工作。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规定企业在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消耗上应达到的标准。定额要求先进、合理。再次做好计量工作。计量是原始记录与各项核算的基础,也是制定定额的依据。对计量要求是一准,二灵。计量不准、不灵,不仅影响生产过程,经营过程,还会影响企业内部的考核。此外,技术情报工作和各种反馈资料也是数据来源之一。情报工作要求全面及时;对各种反馈资料要求准确。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上述原则具体说明如下。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熟悉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完全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在其制定的《设备技术管理制度(试行)》中,要求设备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三级过滤”为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应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1990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检查某石化总厂的一个循环水泵房:14台泵,台台完好;14个润滑点都及时保持润滑良好;7692个静密封点,只有一点不明显的泄漏,泄漏率只有0. 13%。;37盏灯具完好;774块玻璃,块块明亮无缺;工具箱工具摆放整齐,对号人座;备用设备班班盘车,靠背轮上有记号。泵体的颗颗螺丝发亮,阀门的根根丝杆见光。他们真正做到了“屋外与屋内一个样,高空与地面一个样,后院与前院一个样,系统与装置一个样”。
1.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各企业应当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管理系统。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经理和生产厂长等主要领导干部要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要有一名副经理(副厂长)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总机动师或分设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在主管经理(厂长)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车间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设备台台完好,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
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
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
设备管理之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1.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中,设备管理搞好了,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预防各类事故,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
处理、传递、储存数据。处理数据,要去伪存真;传递数据,要迅速准确;储存数据,要完整无遗。为此,企业要建立数据中心—数据库。同时建立数据网,要建立数据管理制度。
运用数据。占有、处理和储存数据,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方法十分广泛,但如何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以及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设备的合理购置
设备的购置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一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合理购置。
①设备的效率。如功效、行程、速度等。
②从精度、性能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
③可维修性。
④耐用性。
⑤节能性。
⑥环保性。
⑦成套性。
⑧灵活性。
2.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若将安装调试好的机器设备,投入到生产使用中,机器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企业设备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到报废;对企业的自制设备还包括设备的调研、设计、制造等全过程的管理。不管是自制还是外购设备,企业有责任把设备后半生管理的信息反馈给设计制造部门。同时,制造部门也应及时向使用部门提供各种改进资料,做到对设备实现从无到有到应用于生产的一生的管理。
设备从规划到设计、制造阶段,费用是递增的;安装阶段以后费用开始下降;运转阶段的费用大体保持稳定的水平,而且历时较长;最后费用再上升,说明设备已到了应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阶段。对使用单位,购置新设备时不仅考虑购置时的购置费(即生产费),还要考虑设备在运转阶段的使用费(或维持费)。
设备综合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企业设备消耗的费用最少。它不是只顾设备的某一阶段,而是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为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设备的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生产费用是设备构成以前调研、设计、试制、制造、储存、运输等付出的费用,一般是产品的售价。使用费用(又叫维持费用)是设备在使用阶段付出的费用,包括动能、工资、维修、折旧、保险、培训等费用。在设计阶段不能只顾降低制造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性等,要长远地估计到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使用阶段不能只强调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而要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进行比较,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设备的更新改造
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
5.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要使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加强巡回检查、防止并杜绝设备的跑、冒、滴、漏,做好节能工作。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与防爆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定期检测与维修。水、气、电、蒸汽的生产与使用,应制定各类消耗定额,严格进行经济核算。
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如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厂,一台压缩机出故障,会导致全系统中断生产,其生产损失很大。
加强设备管理,还可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地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大型化、现代化,机器设备的结构、技术更加复杂,设备管理工作也就愈重要。许多发达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前西德1976年“工业通报”载,一般情况下,用于设备维修的年财政支出额,大约相当于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6%~10%或企业产值的10%。如将配件等其他资金考虑在内,估计维修支出要占企业总开支的1/4。据1978年资料介绍,前苏联每年用于设备维修的资金超过100亿卢布。从而不难看出,要想做好设备管理,就得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找更好的对策,促进设备管理科学的发展。
6.生产组织方面
合理组织生产,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以防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企业的“三基”(基础工作、基本功、基层工作)工作之一。设备的基础资料对设备综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即积累数据,也可称为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要抓好三个环节。
传统的设备管理多注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中也突出了考核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于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而对经济效益不那么重视。我们运用设备周期费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设备管理上只看技术成果,不看费用消耗;在设备使用上只重工艺需要,不讲合理使用和发挥设备潜力的现象。
为了便于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应适当增加经济效益指标。由于企业普遍推行了设备维修费用等项目的考核,因而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