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资料

合集下载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范本 1: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 相关术语和定义2.1 混凝土2.2 物理力学性能试验2.3 强度2.4 压缩性能2.5 拉伸性能2.6 弯曲性能2.7 剪切性能3. 试验方法3.1 试样制备3.2 压缩试验3.2.1 试验设备 3.2.2 试验步骤 3.3 拉伸试验3.3.1 试验设备 3.3.2 试验步骤 3.4 弯曲试验3.4.1 试验设备 3.4.2 试验步骤 3.5 剪切试验3.5.1 试验设备3.5.2 试验步骤4. 数据处理与分析4.1 试验数据记录 4.2 数据处理方法4.3 结果分析5. 结论5.1 强度性能5.2 压缩性能5.3 拉伸性能5.4 弯曲性能5.5 剪切性能6. 参考文献附件:附件1:试验设备清单附件2:试样制备工艺流程图附件3:试验数据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质量标准:指混凝土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 物理力学性能:指混凝土在力学作用下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强度、延展性等。

3. 强度:指混凝土抵抗外力作用下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4. 压缩性能:指混凝土在受到压力作用时的抗压性能。

5. 拉伸性能:指混凝土在受到拉力作用时的抗拉性能。

6. 弯曲性能:指混凝土在受到弯曲力矩作用时的抗弯性能。

7. 剪切性能:指混凝土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的抗剪性能。

范本 2:1. 背景和介绍1.1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性1.2 试验目的1.3 试验范围2. 相关术语和定义2.1 混凝土2.2 物理力学性能2.3 强度2.4 压缩性能2.5 拉伸性能2.6 弯曲性能2.7 剪切性能3. 试验方法3.1 试样制备3.1.1 材料选择3.1.2 试样尺寸和形状 3.1.3 制备步骤3.2 压缩试验3.2.1 试验设备3.2.2 试验步骤3.3 拉伸试验3.3.1 试验设备3.3.2 试验步骤3.4 弯曲试验3.4.1 试验设备3.4.2 试验步骤3.5 剪切试验3.5.1 试验设备3.5.2 试验步骤4. 数据记录与分析4.1 试验数据记录4.2 数据处理方法4.3 结果分析5. 结论5.1 强度性能5.2 压缩性能5.3 拉伸性能5.4 弯曲性能5.5 剪切性能6. 参考文献附件:附件1:试验设备清单附件2:试样制备工艺流程图附件3:试验数据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如强度、塑性等。

第2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

第2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第2章材料性能2.1.1第2章材料性能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1.1(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 和强度等级(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 和强度等级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 :边长150mm 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20±3℃,≥90%湿度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0.3~0.8N/mm 2/sec ,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用符号f cu,k 表示,位:N/mm 2或MPa 。

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是利用它的抗压强度。

因此抗压强度是混凝土力学性能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指标。

强度是指结构材料所能承受的某种极限应力。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用抗压强度来划分的。

尺寸效应、加载速度摩擦力的影响影响因素: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采用圆柱体(直径150mm划分强度等级,符号记为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关系为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采用棱柱体试件测定所测得的具有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用符号f ck 表示,它比较接近实际构件中混凝土的受压情况。

棱柱体试件高宽比一般为h /b =3~4,我国通常取150mm ×150mm ×450mm 的棱柱体试件(标准试件,也有用100×100×300试件。

(2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2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立方抗压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关系2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由于轴心受拉试验对中困难,也常常采用立方体或圆柱体劈拉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 tk与混凝土强度标准值《规范》规定材料强度的标准值立方体强度标准值2.1.1第2章材料性能强度种类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2.1第2章材料性能实际结构中,混凝土很少处于单向受力状态。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1砼的物理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强度指标和变形性能指标。

本节内容一、混凝土的组成结构二、单向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重点)三、复合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四、混凝土的变形性能2.1.1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和石子三种材料及水按一定配合比拌合,经过凝固硬化后做成的人工石材。

1、混凝土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结构:即水泥石结构,由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其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水泥的化学—矿物成分、粉磨细度、水灰比和硬化条件亚微观结构: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结构;可看作以水泥石为基相、砂子为分散相的二组分体系,砂子和水泥石的结合面是薄弱面。

对于水泥砂浆结构,除上述决定水泥石结构的因素外,砂浆配合比、砂的颗粒级配与矿物组成、砂粒形状、颗粒表面特性及砂中的杂质含量是重要控制因素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

与亚微观结构有许多共同点,因为这时可以把水泥砂浆看作基相,粗骨料分布在砂浆中,砂浆与粗骨料的结合面也是薄弱面。

2、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特点a)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复合材料。

其组份中的砂、石、水泥胶块中的晶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组成了混凝土中错综复杂的弹性骨架,主要用它来承受外力,并使混凝土具有弹性变形的特点;b)水泥胶块中的凝胶、孔隙和结合界面初始微裂缝等,在外荷载作用下则使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

c)混凝土结构中的孔隙、界面微裂缝等先天缺陷,往往是混凝土受力破坏的起源,而微裂缝在受荷时的发展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1.2、单向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用途:是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强度分析、建立强度理论公式的重要依据。

1、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依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制f cuk 确定的。

(1)测定方法:以边长150mm 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20±3℃,≥90%湿度)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0.15~0.3N/mm 2/s ,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 表示,C30表示f cu,k =30N/mm 2现《规范》根据强度范围,从C15~C60共划分为14个强度等级,级差为5N/mm2。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教学重点:掌握各种材料性能的特性,钢筋及混凝土各自的应力应变关系,影响材料强度及变形大小的因素,从而为以后学习本课程或使用材料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钢筋:钢筋的成份、种类和级别,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钢筋的塑性性能,钢筋的冷加工。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变形:混凝土在一次短期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性能,混凝土的变形模量。

混凝土的徐变。

混凝土的收缩。

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1.1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材料用水拌合硬化后形成的人工石材,是多相复合材料。

混凝土组成结构是一个广泛的综合概念,包括从组成混凝土组分的原子、分子结构到混凝土宏观结构在内的不同层次的材料结构。

通常把混凝土的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微观结构即水泥石结构;亚微观结构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结构;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

微观结构(水泥石结构)由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其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水泥的化学矿物成分、粉磨细度、水灰比和凝结硬化条件等。

混凝上的宏观结构与亚微观结构有许多共同点,可以把水泥砂浆看作基相.粗骨料分布在砂浆中,砂浆与粗骨料的界面是结台的薄弱面。

骨料的分布以及骨料与基相之间在界面的结合强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浇注混凝上时的泌水作用会引起沉缩,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浆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干缩受到骨料的限制,会在不同层次的界面引起结合破坏,形成随机分布的界面裂缝。

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胶体中的晶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弹性骨架,主要承受外力,并使混凝土具有弹性变形的特点。

而水泥胶体中的凝胶、?L隙和界面初始微裂缝等,在外力作用下使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

另一方面,混凝土中的孔隙、界面微裂缝等缺陷又往往是混凝土受力破坏的起源。

在荷载作用下,微裂缝的扩展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1.1 单轴向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虽然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一般处于复合应力状态,但是单轴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是复合应力状态下强度的基础和重要参数。

混凝土试件的大小和形状、试验方法和加载速率都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结果,因此各国对各种单轴向受力下的混凝土强度都规定了统一的标准试验方法。

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1)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和强度等级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标准立方体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单位为“N/mm2”。

用上述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例如,C3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N/mm2。

其中,C50~C80属高强度混凝土范畴。

图2-1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破坏情况(a)不涂润滑剂;(b) 涂润滑剂(2)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试件的形状有关,采用棱柱体比立方体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抗压能力。

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测得的抗压强度称为轴心抗压强度。

图2-2 混凝土棱柱体抗压试验和破坏情况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以上述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用符号f ck表示,下标c表示受压,k表示标准值。

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的性能

一、新拌混凝土性能
D:对强度的影响 在单掺引气剂与不掺的基准混凝土相比,水泥用量不变时,每增 加1%含气量,28天强度下降2-3%,水灰比不变时,下降4-6%。 掺引气减水剂时,由于减水率增大,强度可以不降低或有所提高。 当含气量一定时,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受集料最大粒径影响,最大 粒径越大,强度降低越小,在贫水泥混凝土中,因引气剂引起的 强度降低可忽略不计。 E:干缩 一般来说,引气作用会加大干缩,而减水作用又减少干缩。 F:抗渗性 由于引气作用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泌水和沉降减少,从而使混 凝土中大毛细孔减少,这样使混凝土中水分迁移的主要通路减少, 即混凝土中最薄弱和易受破坏的部分减少。同时,大量的微气泡 占据了混凝土中的自由空间,破坏了毛细管的连续性,使得混凝 土的抗渗性得到改善。 G:抗冻性 掺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可使混凝土抗冻性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
二、物理、力学性能
(3)、抗拉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ft):混凝土在轴向拉力作用下,单位面积所能承受 的最大拉力。 劈裂抗拉强度(fts):在立方体试件中心面内用垫条施加两个方向相 反,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增大至试件沿此平面劈裂破坏时的强度。 抗拉强度(ft)大致为抗压强度的1/10—1/15,此比值随抗压强度 的增大而减小。Uft=0.56Ufcc.152/3 影响抗拉强度的因素与抗压强度的一样,fts还与试验用垫条形状与尺 寸及有无垫层、试件尺寸、加荷方向及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等有关。 用75mm圆弧垫条测得的fts值与ft的比值有ft/ fts=0.9。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轴心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 的关系为ft=0.5(fcc)1/3,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为 fts=0.35(fcc)1/4。
一、新拌混凝土性能
2、含气量 混凝土不仅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其内部也存在着气、 液、固三态,气态含量的多少即是其含气量。混凝土的含气 量大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新拌混凝土中气泡的 性质,包括含气量、气泡的大小及其分布,在搅拌后的运输、 操作、浇筑、捣实和抹平各阶段的变化过程和变化机理还没 有被人们认识清楚。 (1)、影响混凝土含气量的因素 A、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的种类与掺量 不同种类的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对混凝土引气量的影响不一 样,但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掺量增加而增大。通常高级直 链表面活性剂(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有很好的起泡能力,但 气泡稳定性差,形状不规则,多呈多面体,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气泡稳定性差,引气效果不好。皂类表面活性剂起泡能 力和稳定性都很好。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_3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_31
混凝土的渗透性指液体和气体对其渗透的 性质,是混凝土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能,不 仅对要求防水的结构物具有重要意义,更 重要的是评价混凝土抵抗环境中侵蚀性介 质侵入和腐蚀的能力。
5.1 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5.1.2 混凝土的渗透性
混凝土抗渗仪
5.1 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5.1.2 混凝土的渗透性——抗渗等级
徐变
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收缩变形
塑性收缩
干燥收缩 自收缩 碳化收缩
长期荷载作用 下的变形
5.3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5.3.1 弹性变形
应力
B
初始切线 a
0
E弹
E
f 应变
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5.3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5.3.1 弹性变形
模量 初始切线模量 切线模量 割线模量 弦线模量
温度对徐变的影响
5.3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5.3.3 混凝土的收缩
塑性收缩
定义:由新拌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变形。塑性收 缩在混凝土仍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的。 原因:在暴露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当表面失水的速 率超过了混凝土泌水的上升速率时,会造成毛细管负压, 新拌混凝土的表面会迅速干燥而产生塑性收缩。 影响因素:
下降分枝/裂缝扩展
应 变
收敛分枝/已开裂截 断间的摩擦及啮合
上升分枝
约0.004的Leabharlann 变混凝土全应力应变曲线的三个分枝
5.2 混凝土的强度
抗压强度
定义 抵抗外力不受破坏的能力,而破坏有时等同于出现裂缝。
混凝土受力破坏的过程,实际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
5.2 混凝土的强度
抗压强度

2-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采用等应变速度加载, 采用等应变速度加载,在试件旁附设高弹性元件 等应变速度加载 与试件一同受压,以吸收试验机内集聚的应变能, 与试件一同受压,以吸收试验机内集聚的应变能,可 以测得曲线的下降段 下降段。 以测得曲线的下降段。 (2)测定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装置 测定混凝土应力-
fck = 0.88αc1αc2 fcu,k
结构混凝土强度 与试块混凝土强 度的比值 棱柱体强度 与立方体强 度之比值 脆性影响 系数
2.1 混凝土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的取值 αc1 和 αc2 的取值
混凝土 ≤ C45 强度 C40 等级 αc1 αc2 0.76 0.76 C50 0.76 C55 0.77 C60 0.78 C65 0.79 C70 0.80 C75 0.81 C80 0.82
混凝土抗拉强度
100× 100× × × 500
2.1 混凝土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强度
1、立方体抗压强度fcu,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立方体抗压强度f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是利用它的抗压强度。因此抗压强 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是利用它的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 度是混凝土力学性能中最主要 最基本的指标) 最主要和 度是混凝土力学性能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指标)
(1)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边长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 立方体标准 试件,在标准条件下( ± ℃ 湿度) 试件,在标准条件下(20±3℃,≥90%湿度)养护 湿度 养护28 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0.15~0.3N/mm2/sec, 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 , 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具有 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 保证率的立方体抗 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具有 保证率 压强度。 。 压强度。 fcu,k= fcu,m(1-1.645δ)。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3.4.3试验或检测单位宜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试验或检测报告:
• 1试件收到的日期; • 2试件的形状及尺寸; • 3试验编号4试验日期 • 5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6实验室温度和湿度(新版新增) 7养护条件及试验龄期; 8混凝土强度等级; 9测试结果; 10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 3.4.4试验或检测报告样表可采用本标准附录A的形式.
2019-11-14
23
抗压强度——仪器设备
• 5.0.3试验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压力试验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试件破坏荷载宜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宜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
• 2)示值相对误差应为±1%;(旧版为测量精度)
• 3)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应能均匀、连续地加荷;
15
2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1)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应大致相等。 •2)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 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 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插捣后应用抹刀沿 试模内壁插拔数次。 •3)每层插捣次数按10000m2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 •4)插捣后应用橡皮锤或木槌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 空洞消失为止。
• 2.1.2抗压强度:立方体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 2.1.7抗折强度:混凝土试件小梁承受弯矩作用折断破坏时,混凝
土试件表面所承受的极限拉应力。
2019-11-14
3
3.1.3 基本规定—一般规定
3.1.1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小于 50%,温度应保持在20℃±5℃。 (注意:实验环境湿度不宜小于 50%,是新版规范新增加的。)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共同工作的特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性能,也是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基础。

§2.1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1.1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子和石子及掺和料与各种外加剂按一定的比例搅拌在一起,经凝结和硬化形成的人工石材,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

混凝土组成结构是一个广泛的综合概念,包括从组成混凝土组分的原子、分子结构到混凝土宏观结构在内的不同层次的材料结构。

通常把混凝土的组成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结构即水泥石结构:由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其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水泥的化学矿物成份、粉磨细度、水灰比和凝结硬化条件等。

亚微观结构即水泥砂浆结构;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

宏观结构与亚微观结构有许多共同点,可以把水泥砂浆看作基相,粗骨料分布在砂浆中,砂浆与粗骨料的界面是结合的薄弱面。

骨料的分布以及骨料与基相之间在界面的结合强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凝胶体中的晶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弹性骨架,主要承受外力,并使混凝土具有弹性变形的特点。

而水泥胶体中的凝胶、孔隙和界面初始微裂缝等,在外力作用下使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

另一方面,混凝土中的孔隙、界面微裂缝等缺陷又往往是混凝土受力破坏的起源。

在荷载作用下,微裂缝的扩展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由于水泥凝胶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硬化,故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也随时间逐渐增长。

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发展过程2.1.2 单轴向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构件和结构一般处于复合应力状态,但是单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是复合应力状态下强度的基础和重要参数。

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有很大关系,骨料的性质、混凝土的级配、混凝土成型方法、硬化时的环境条件及混凝土的龄期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以下是混凝土的一些物理力学参数:
1. 弹性模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衡量其刚度和变形能力的参数。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20-40 GPa之间。

2. 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衡量其抵抗拉伸力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2-5 MPa之间。

3. 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其抵抗压缩力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20-40 MPa之间。

4. 弯曲强度:混凝土的弯曲强度是衡量其抵抗弯曲力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弯曲强度在3-6 MPa之间。

5. 剪切强度:混凝土的剪切强度是衡量其抵抗剪切力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剪切强度在2-4 MPa之间。

6. 密度:混凝土的密度是其单位体积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密度在
2200-2500 kg/m³之间。

7. 硬度:混凝土的硬度是其抵抗外界力量和磨损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硬度在1-4级之间。

这些参数是设计和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混凝土力学参数,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1-1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一、混凝土的强度(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1、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 ,kf cu ,k =μf150s (1−1.645δf150) 平均值(1-1.645变异系数)(δf150=σf150/μf150s ) 变异系数=均差/平均值2、柱体或轴心(高宽比≥3)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柱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α倍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即:μfc s =α×μf150sα: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对C 50及以下混凝土取α=0.76;C 55~C 80混凝土取α=0.77~0.82假定构件混凝土柱体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异系数相同,侧:构件混凝土柱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构试件抗压强度平均换算系数(GB/T50283-1999条文说明建议值0.88)×混凝土强度等级系数α×混凝土脆性系数β(C 40~C 80分别取1.0~0.87)×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即f ck =0.88×α×β×f cu,k(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 t s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 t s 的平均值μft s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μf150s 的0.55次方×0.395即 μft s =0.395(μf150s )0.55 构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平均值μft =0.88×0.395(μf150s )0.55 假定构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变异系数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异系数相同,侧:构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 k =0.88×0.395 μf150s0.55(1−1.645)δf150×β(三)混凝土的抗剪强度f v s混凝土抗剪强度f v s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 s 的关系:f v s = 0.38~0.42 (f cu s )0.57混凝土抗剪强度f v s 与混凝土抗拉强度f t s 的关系:f v s =(1.13~1.04)f t s二、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1]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1]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3.4.3试验或检测单位宜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试验或检测报告:
• 1试件收到的日期; • 2试件的形状及尺寸; • 3试验编号4试验日期 • 5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Hale Waihona Puke 6实验室温度和湿度(新版新增) 7养护条件及试验龄期; 8混凝土强度等级; 9测试结果; 10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 2.1.2抗压强度:立方体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 2.1.7抗折强度:混凝土试件小梁承受弯矩作用折断破坏时,混凝
土试件表面所承受的极限拉应力。
2019-11-14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1.1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小于 50%,温度应保持在20℃±5℃。 (注意:实验环境湿度不宜小于 50%,是新版规范新增加的。) 3.1.2试验仪器设备应具有有效期内 的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
• 1.0.3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9-11-14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2.1.1混凝土:以水泥、骨料和谁为主要原材料,根据需要假如矿物 掺合料的外加剂等材料,按一定配合比、经拌合、成型、养护等 工艺制作、硬化后具有强度的工程材料。
• 3.4.4试验或检测报告样表可采用本标准附录A的形式.
2019-11-14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4.1.1试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模》JG 237(旧版为JG 3019) 的有关规定,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时,宜采用铸铁或铸钢试模 成型; •2应定期对试模进行核查,核查周期不宜超过3个月。 •4.1.2振动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 245(旧版为JG/T 3020)的有关规定,振动频率应为50H士2Hz,空载 时振动台面中心点的垂直振幅应为0.5mm±0.02mm。 •4.1.3捣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坍落度仪》JG/T 248(旧版 为JG 2019-11-14 3021)的有关规定,直径应为16mm±0.2mm,长度应为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3.4.2试件制作单位宜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试验或检测报告:
• 1试件编号;
• 2试件制作日期
• 3混凝土强度等级
• 4试件的形状与尺寸;
• 5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 6成型方法;(新增内容)
• 7养护条件
• 8试验龄期;
2•0199-1要1-14 说明的其他内容。
9
试验或检测报告包括内容
•4.2.3取样或实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尽快成型。
(取消了旧版一般不宜超过15min的要求。)
•4.2.4制备混凝土试样时,应采取劳动防护措施。
2019-11-14
13
4.3试件的制作
• 4.3.1试件成型前,应检查试模的尺寸并应符合本标准第4.1.1条中的 有关规定;应将试模擦拭干净,在其内壁上均匀地涂刷一薄层矿物 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隔离剂(旧版为脱模剂),试模内 壁隔离剂应均匀分布,不应有明显沉积。(新版标准增加内容)
5
3.3试件的尺寸测量
• 3.3.1试件尺寸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试件的边长和高度宜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应精确至0.1mm;
• 2.圆柱形试件的直径应采用游标卡尺分别在试件的上部、中部和 下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上共测量6次,取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直径值,应精确至0.1mm;
• 3.试件承压面的平面度可采用钢板尺和塞尺进行测量。测量时,应 将钢板尺立起横放在试件承压面上,慢慢旋转360,用塞尺测量其最 大间隙作为平面度值,也可采用其他专用设备测量,结果应精确至 0.01mm;
• 3.4.3试验或检测单位宜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试验或检测报告:
• 1试件收到的日期; • 2试件的形状及尺寸; • 3试验编号4试验日期 • 5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普通砼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6、《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7、《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2004);
9、《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97-87)。
三、常规检验项目
(一)砼拌合物检验: 1、稠度; 2、凝结时间; 3、表观密度。
(二)砼硬化后的检验: 1、抗压强度; 2、抗折强度; 3、抗渗性能。
(三)强度评定
四、组批和取样规定
(一)砼抗压强度: 取样应在同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比的砼,取
c.清除筒边上的砼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 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 至提坍落度筒的的过程应不间断进行,并在150S完成。
d.测量筒高与坍落后砼试件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 即为该砼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砼 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 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砼和易性不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筒内壁和底板应无明水。
底板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 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在装料时应保持固 定的位置。
b.将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 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插摆25次, 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 捣筒边砼时,捣棒可以稍倾斜。插捣底层时应贯穿整 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 一层表面;浇灌顶层时,砼应灌至高出筒口。插捣过 程中,如砼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 捣完后,刮去多余的砼,并用抹刀抹平
普通砼物理力学性能、 长期和耐久性能试验
一、 依据标准
1、《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普通砼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J50080-2002);
3、《普通砼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J50081-2002);
4、《普通砼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82-85);
2)试验室拌合砼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 精度,骨料为±1%;水、水泥、拌合物、外加剂均为 ±0.5%。
3)砼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砼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中的有关规定。(举二点)
a.试配时,每盘砼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抽样量不应小于额定搅拌量的 1/4。
e.观察坍落后的砼试件的黏聚性及保水性。 黏聚性的检查方法:用捣棒在已坍落的砼锥体侧面
轻轻敲打,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 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 不好。
保水性以砼拌合物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
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 砼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砼拌合物的保水性 能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 底部析出,则表示此砼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采用“宜”,首先应这样做。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
下,应视砼拌合物的性能而定。在不影响其性能的前提 下,时间可适当延长,否则应重新取样。
⑵试样的制备
1)在试验室制备砼拌合物时,试验室温度 (20±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保持一致。
a.砼拌合物本身温度对其性能在显著影响。 b.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砼时,所用材料的温度 宜与施工现场保持一致。
砼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骨料最大粒(mm)
拌合物数量(L)
31.5及以下
15
40
25
b.制作砼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拌合物的坍落 度或维勃稠度,黏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
3、稠度试验(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小于40mm,坍落度大
于10mm的砼拌合物稠度测定。 2)仪器设备 所用的砼坍落度仪应符合《砼坍落度仪》JG3021
(二)普通砼力学性能
1.抗压强度试验 2.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3.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4.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5.抗折强度试验
(三)普通砼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1.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2.抗冻性能试验 3.动弹性模量试验 4.抗渗性能试验 5.收缩试验 6.受压徐变试验 7.碳化试验 8.砼中钢筋的锈蚀试验 9.抗压疲劳强度试验
a.砼搅拌机或搅拌运输车在出料的开始和结束阶段, 客易离析,不宜取样。在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 分别取样,然后人工搅拌均匀后,才能代表该车或该盘 砼。
b.砼拌合物的性能是随时间变化的。为避免因取样 时间影响砼拌合物性能,规定不宜超过15min。
3)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包括成 型试件)不宜超过5min。
样次数不得少于1次; 2.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其
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当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比的砼每
200 m3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
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五.试验方法 (一)普通砼拌合物性能试验 1.拌合物取样及试样制备
⑴取样 1)同一组砼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砼或同一
车砼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不 宜小于20L。
a.砼拌制和浇注是以一盘或一车砼为基本单位的, 取样应能代表该基本单位的砼,才能用数据统计的原 理,统计出各基本单位砼的差异。
b.规定最小取样量以免影响取样的代表性。
2)砼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 取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砼或同一车砼中的约1/4处, 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 取样不宜超过15 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
二.试验项目 (一)普通砼拌合物性能
1.取样及试样制备; 2. 稠度试验(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维勃 稠度法,增实因数法);
3. 凝结时间试验; 4. 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 5.表观密度试验; 6. 配合比分析试验。 坍落扩展度,增实因数,凝结时间,泌水和
压力泌水等5 个砼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是2002标准修 订时增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