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传播)【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传播
一、名词解释
1.人际传播
答: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人际传播是整个社交过程的基本形态。

人际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

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也可以是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

2.集合行为[华南理工2013研]
答: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该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②触发性事件;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包括两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3.群体规范[华中农大2010研]
答: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

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4.组织传播[南京理工大学2011研;华中农大2009研;人大2006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研;南开大学2005研]
答: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

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5.大众传播[南京理工大学2010研;武汉理工大学2009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研;四川大学2007研]
答: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③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④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⑤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⑥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但仍然没有考虑更为广泛的社会过程和背景对传播的影响。

6.5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上海财大2010研;上海交大2007研;北邮2007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研;华东师范大学2005研]
答:5W模式是指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

这5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此模式被视为经典模式,人们称之为“拉斯韦尔模式”。

5W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

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它过高估计了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反馈要素。

7.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大学2007研]
答: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对其之前提出的循环模式的修正,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

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联系,又通过大量复制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8.跨文化传播[上海大学2013研;人大2006研]
答:跨文化传播,是指具有明显差异的文化观念和表征体系的人们所进行的相互交流。

这种差异对传播活动的形式、渠道、内容和结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跨文化传播既是一种古老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又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重要技能,也是各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跨文化传播的三个要素是:认知要素、言语语言、非言语语言。

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人类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

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首创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传播)一词,因此被称为跨文化传播研究之父。

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传播学成为传播学的一
个分支。

9.双重偶然性[北邮2009研;武汉理工大学2008研;厦门大学2006研]
答:双重偶然性由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是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这是因为在自然界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条件,便会产生预期的反应。

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还受到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10.麻醉理论[人大2010研;北大2007研]
答:麻醉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观的主要内容之一。

该理论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他们把读、听、看、思考等活动当成行动的代替物。

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11.传播模式
答:传播模式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拥有同现实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

传播模式是正确认识传播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12.叙事分析[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叙事分析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源自叙事学,叙事学则源自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叙事学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会有背后的讲述人进行叙事,一切大众媒介的内容都是叙事,通过分析这些文化实践和媒介内容等,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一个文本是有自身的一定结构的,媒介内容就是通过这些二元对立冲突及发展来讲述的。

这种结构可以说存在于任何一个叙事文本中。

叙事分析就通过寻找并分析这些二元对立,继而挖掘出意识形态是如何讲述二元对立的。

在叙事分析中不仅仅关注叙事的内容,还把注意力放在叙事方式上,所有的这些方面构成了叙事分析中重要的方面。

13.传播技巧
答:传播技巧是有效熟练地灵活运用传播原理、知识和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传播技能或方法。

它由结构形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各种符号有机组合而成。

传播技巧反映的是对信息“包装”传播的巧妙技能,对传播原理有很大的依赖性;传播技巧中往往包含着传播技术的使用,但掌握了传播技术的人不一定同时懂得传播技巧。

常用的传播技巧有组构技巧、论证技巧、鼓动技巧、传递技巧等几种。

14.传播技术
答:在传播活动中,传播技术反映的是对信息“原样”传输的操作技能,对传输装备有
很大的依赖性,即没有传输设备,就不存在传播技术。

传播技术是形成传播技巧的基础,传播技巧是对传播技术的熟练掌握。

传播技巧中包含着传播技术的使用,但掌握了传播技术的人不一定同时懂得传播技巧。

此外,传播技术的学习可以短期速成,而传播技巧的获取绝非一朝一夕。

因此,不能把传播活动中的传播技巧和传播技术混为一谈。

15.号召从众法
答:号召从众法是传播活动中鼓动技巧的应用方法之一。

所谓号召从众法,是指传播者的宣传总是力图让接受者相信,能对他们产生真实或臆想压力的那个群体(个人)都已经或正在接受他所宣传的观点和方案,暗示(号召)接受者要想避免孤立、减少压力就应该采取与大家相一致的态度和行动。

16.信宿
答:在传播学中,信宿指的是传输信息的归宿,其作用是将复原(解码)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信源、信宿和信道是信息传播的三大要素。

信源是信息的发源地;信道即传递信息带的通道,是信源和信宿之间联系的纽带。

17.噪音
答:噪音是指任何附加在信号上而非信源有意传送的东西。

噪音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最容易让人想起的是收音机中的静电干扰。

按照信息理论的说法,噪音也可以是电话、收音机、电视机或电影的声音失真,或电视图像变形和变色,模糊的复制图片,或电报的传送错误。

噪音还可以是说话者让人分神的说话方式,它附加到信号上,但并非信源有意传达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