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传播媒介)【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传播媒介
一、名词解释
1.渠道
答:渠道是指信息流通与扩散的渠道。
它比媒介的意义更宽泛一些。
媒介一般只用在大众传播中,而渠道既可用于大众传播中,又可用到人际传播上。
2.马歇尔·麦克卢汉[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西安交大2007研]
答: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
他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著名的传播学理论有“地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现实,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时代的先知”。
3.媒介事件[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答:媒介事件就是指经过某“组织”(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社团等)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并执行,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和渠道,向受众进行有目的传播的事件及其过程。
媒介事件这个概念包含两种理解:①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假事件”,即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具有人为策划、适合传媒报道的事件;②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种定义的“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
媒介事件具有三个特点:①突破空间界限,使观众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当中;
②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到“表演”的收看当中;③
由于媒介经过了提前的策划和电视参与,使得媒介事件在转播之前就产生相当的“知名度”。
4.自媒体[南京大学2013研]
答: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网络的隐匿性给网民提供“随心所欲”的空间。
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空间、人人网、Facebook等。
它具有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相关法律不规范等特点。
5.传播渠道
答:英语“channel”(渠道)一词,原意是指航道、水道、途径、通路、门径、渠道等。
在传播学中,它是指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如人际传播渠道、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
不同的传播渠道需用不同的传播媒介相配合,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定型。
信息一旦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就是大众传播渠道了。
人际传播媒介可以随意进入各种传播渠道,并与其间的特定媒介配合使用,而不会改变其渠道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传播媒介并不等于传播渠道。
6.传播形式
答:传播形式是指传播者进行传播活动时所采用的作用于受众的具体方式,如口头传播形式、文字传播形式、图像传播形式和综合传播形式等。
在政治传播中,过去人们常采用文
艺形式、音乐形式、忆苦思甜形式、参观访问形式等。
在文字传播形式中,人们可以运用书籍、报纸、杂志、传单、小册子等媒介进行信息传播。
一种传播形式可以动用不同的媒介,而一种媒介也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形式,如电视就可以显示这一功能。
但传播形式表明的只是传播活动的状态、方式和结构,而传播媒介显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物体。
7.媒介决定论
答:媒介决定论是由马歇尔·麦克鲁汉提出的。
理论包含三个重要的观点:(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2)媒介就是讯息;(3)媒介之热性与冷性。
对媒介麦克鲁汉采取了二分法,将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指出热媒介作为高清晰度的媒介,提供的信息较多,明确度和完备度较高,因而要求接受者补充的信息少,参与的程度低,无需发挥想像力和进行再创造。
冷媒介作为低清晰度的媒介,提供的信息较少,明确度和完备度较低,因而需要接受者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努力填补媒介在传播中留下的许多空白和“回旋余地”。
媒介决定论的模包含因果模式和征候模式两个模式。
8.媒介恐慌论
答:媒介恐慌论是指媒介在对社会恐慌事件进行大规模报道的过程中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多的恐慌现象或恐慌心理的媒介理论。
这不是哪一个人率先提出来的媒介理论,而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由许多专家学者同时进行研究的一个比较年轻的学术话题。
关于恐怖主义和社会恐慌的研究最先是由非传播学领域的政府官员和学者进行的,如保罗·威尔金森的《政治恐怖主义》,P·卢本斯泰因的《炼金术士的革命:现代社会的恐怖主义》等。
9.社会化媒体[北邮2010研;北大2009研]
答:社会化媒体是一个近来出现的概念,大致上是指“能互动的”媒体,或如果缺乏用户的有效参与,平台基本上就毫无内容的媒体。
社会化媒体变以往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为多对多的“对话”。
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
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具有强大的连通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融合到一起。
10.媒介分析
答:凡与媒介相关的研究都可统称为媒介分析。
媒介分析也有微观与宏观之别。
微观上,了解各种媒介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从而为更有效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上,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考察媒介的社会作用,揭示媒介给人类的生活、发展以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或显著或微妙的影响。
11.媒介融合[暨南大学2011年研;北师2010年研]
答:媒介融合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这一概念产生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
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消费者和产业背景共同制约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12.网络成瘾[华南理工2013年研]
答:网络成瘾,即网瘾。
网瘾症又称上网成瘾综合征,其表征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
网瘾症有五种类型: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视听成瘾。
同时,网瘾症也会带来多种心理危害,包括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
13.媒介延伸论
答:指媒介的作用与传播信息无关,而只与延伸人体及其功能相连。
换言之,媒介不是传播信息的渠道,而是延伸人体的器官。
每一种媒介即每一种人体的延伸都将改变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也就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
14.热媒介与凉媒介
答:热媒介指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清晰度高,因而接受者的参与度相对降低的媒介。
凉媒介—传播的信息模糊含混,或清晰度低,因而接受者的参与程度随之提高的媒介。
15.媒介即信息[北师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
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曾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
16.媒介教育[人大2005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研]
答:媒介教育(Media Education)又称媒介素养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渐兴渐进的一种新的教学科目,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
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够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
媒介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使受众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清醒认识媒介带来的“快感”和“满足”;②让受众批判性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③使受众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完善自己。
17.容器人[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提出的概念,他用这一形象说法描述现代人的行为特点。
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