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样脂肪肉瘤

合集下载

脂肪肉瘤与滑膜肉瘤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与滑膜肉瘤影像表现

粘液性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
➢CT: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呈骨骼肌密度, 增强中 等强化,其内见坏死灶
➢MRI:T1与肌肉信号相似,T2表现为略高、等混杂 信号,增强可见强化
多形性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CT:混杂密度肿块(脂肪灶、实性肿块及钙化 影等),增强实性肿块明显强化。病灶可侵犯 临近组织器官,发生钙化或骨化代表肿瘤异源 性分化或化生,预后更差
➢MRI:脂肪信号为主,脂肪成分与软组织肿瘤 成分间分界清楚,分界处呈突然中断征象
去分化脂肪肉瘤
2017-06-12Leabharlann 去分化脂肪肉瘤鉴别诊断
➢ 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较少见,成分复杂, CT/MRI可见脂肪、液体成分,脂液平,及线 状或块状钙化
➢ 脂肪瘤: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几乎完全由脂 肪组成,常有明显包膜,可见纤细、均匀的间 隔(<2mm),增强间隔明显强化
易位,并融合形成SS18-SSX融合基因(金标准) ➢温和无痛,缓慢生长,中至高度恶性,局部复发和
远处转移常见
滑膜肉瘤
X线:软组织肿块,局部骨质 破坏,可见钙化或骨化,呈 斑点状或斑片状,有的形成 不连续骨壳
滑膜肉瘤
CT:等或稍低密度,可坏死囊变/出血,可 见边缘性钙化,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
滑膜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分化性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粘液性脂肪肉瘤
➢ CT:水样低密度肿块,内见点状、地图分布状 脂肪密度影及粗细不均分隔,增强呈网状、云絮 状或片状强化,囊性及脂肪成分无强化,内见小 分叉血管走行
➢ MRI:T1低信号,T2显著高信号,内见短T2的 纤维间隔,T2压脂呈高信号,增强不均匀渐近性 强化
➢ 骨外骨肉瘤:成分复杂,可见钙化、瘤骨,无 脂肪组织,延迟期密度明显减低、发病率很低, 易复发

皮下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皮下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四川医学2021年1月第42卷(第1期)SOuan Media!Journal,2021#Vol.42#No.1・97・•短篇报道与9:"dl:10.16252/ki.imn1004-0501-2021.01.022皮下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杜田,金欢,孙战文,彭涛,徐亚欢(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病理科,湖北黄石435000)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2018年3月19日因“左侧大腿肿物逐渐增大1年余”就诊于我院。

患者1年多前无意中扪及左侧大腿肿物,约鸽蛋大小,无疼痛、无局部红肿、无皮肤破溃,未予诊治。

1年来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伴局部胀痛不适。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

查体:左大腿外侧可及一大小约4cm X4cm包块,质中,活动度尚可,压痛(-),无波动及搏动感,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无皮肤破溃。

辅助检查:局部彩色超声检查:左大腿脂肪层内实性包块,距体表约0.2cm处脂肪层内可见一大小约3.2cmXl.5cm混合回声光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可见低回声区*CDFI:光团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

左大腿MRI平扫加增强提示:左大腿中外侧皮下脂肪层占位,左侧大腿皮下见结节状T1等、T2等高信号,较大径面约3.3cmX1.5c叫增强后呈环形不均匀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神经鞘瘤?(见图1)其余各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第3天在腰麻下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大腿外侧脂肪层内囊性包块,大小为4cmX4cm X3cm,包膜尚 完整,内含黏液状物质伴黑色质软团块,基底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及肌筋膜粘连*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见图2):依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化,考虑黏液样脂肪肉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100(个别+),Desmin (-),CD34(血管+),SMA(-),CDK4(±),MDM2 (+),Vimentin(+),Ki-67(LI约30%)*遂于1周后再次于全麻下行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送检组织原手术切口周围可见少许肿瘤组织残留,四周切缘及底切缘未见肿瘤组织。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余璐;张静;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08(016)005【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观察,采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CD31、CD34、CD99和S-10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下肢进行性增大的肌肉内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CT检查肌肉内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长T1和长T2弛豫时间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及区分良恶性.组织形态上,有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肿瘤细胞呈S-100、CD99阳性.结论: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以黏液样型多见,因该肿瘤富含脂肪,常伴有黏液变性或水肿("肺水肿样"表现),在CT成像时,往往出现低密度水肿样影像,MRI表现为长T1,长T2成像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MRI钆剂增强显影并结合病理学诊断以利确诊.【总页数】4页(P819-822)【作者】余璐;张静;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2【相关文献】1.黏液型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J], 马平2.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J], 何康3.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J], 周薇;董海原;徐恩伟4.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并文献复习 [J], 刘云;肖新广5.小肠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J], 方三高;马强;马瑜;李艳青;曾英;肖华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病变 C T表 现 为 低 密 度影 , C T
月具有完整影像 资料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软组织 值 约 2 2 ~ 3 0 H U,其 中 1 例病 灶周 围测 得脂 肪密 度影 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 1 6 例, 其中男 9 例, 女 7例 , 年 ( 图3 , 见封三) , 增 强后 7例病 灶 内见 片状 、 网格 状强
其余 均 以发现肿 块就 诊 。
号, 低 于周 围肌 肉组 织 ( 图4 , 见 封三 ) , T 2 WI 呈 高 信
1 . 2 检 查 方 法 患 者 均 行 C T平 扫 及 增 强 ,使 用 号 为 主 , 病 变 边界 清 晰 , 3例 病 变 内见 分 隔( 图5 , 见
, 4 例病变 内见结节状 、 片状低信号影 ( 图6 , 见 T o s h i b a A q u i l i o n 1 6层 螺旋 C T扫描 仪 , 扫 描范 围包 封三 )
括病变范围 , 造影 剂 使 用 欧 派 克 8 0 ~ 1 0 0 mL , 注 射 速 封三 ) , D WI 呈高信号影( 图7 , 见封三 ) , 脂肪抑制像 T 2 WI 率2 . 5 m L / s , 层厚 5 m m, 层距 5 m m。 1 3例行 MR I 检查 , 病 灶 信号 无 明显 减 低 ,增 强后 呈 不 均匀 强 化 , 其中 1 0例 先 行 平 扫后 增 强 ,采 用 G E S i g n a e x c i t e 呈低信 号部 分强 化 明显 ( 图8 , 见 封三 ) 。
ML S )是脂 肪 肉瘤 的一个 常 见亚 型 , 占脂 肪 肉瘤 的 例位 于 深 部 肌 肉 间隙 , 1 例 位 于皮 下 脂 肪 层 ; 3例 位 3 0 %~ 5 5 %t 2  ̄ 。 M S L虽 属 于低 度 恶性 肿 瘤 , 但 其 转移 率 于上肢 深 部肌 肉 间隙 , 病 灶边 界清 晰 , 邻 近骨 质未 见 约3 0 %, 多数 患 者临 床发 现较 晚 , 容易 造成 术后 的复 明显 受 累 , 周 围软 组织 未见 明显水 肿 ; 2例 位于 臀部 ,

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可 同时 伴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细 胞 增 生 和 细 胞 外 基 质 堆 积 . 病 理 其
类 型基 本 包 括 了所 有 的 肾脏 病理 类 型 _ 有 研究 发 现 如不 能 及 3 ]
时 正 确 的 对 肾功 能 正 常 的患 者 实 施 干 预 患 者 的 肾小 球 滤 过
床 研 究 []当代 医学 ,0 8 613:17 . J. 2 0 , (4 ) —2 7 [ ] 燕 平 , 香 美 , 永泽 , . 6张 陈 庄 等 肾小 管 问质 损 害 在 IA 肾 病 中 的 I g 临 床意 义 [] 华 内 科杂 志, 0 1 09:1. J. 中 2 0 , () 3 4 6 [ ] 晓 云 , 香美 , 述 文 , 血 管 转 化 酶 抑 制 剂 对 IA 肾病 的疗 7石 陈 刘 等. g 效及 影 响 因素 分 析 [ ] 国 内科 杂 志 , 0 2 4 ()9 - 0 . J. 中 2 0 , 16: 94 3 3
是 A E 的 代 表 药 物 。 唑 嘌 呤是 一 种 非 特 异 性 免 疫抑 制 剂 . C I 硫 可 以明 显 改 善 IA 肾病 患 者 的 肾小 球 阶段 性 或 全 球 性 硬 化 。 g
收 稿 日期 :0 20 — 5 2 1—6 1
作 者 简 介 : 方 兰 (9 5 )女 , Ui 昌人 , 院 医 师 。研 究 方 马 17 一 , i I s 西 住 向: 内科。 肾
p sro o a c ma
何 康 ( 攀钢密地 医院病理科 , J 攀枝花 676 ) ll  ̄ i 10 3
[] 洪涛 , 香美 , 4刘 陈 汤
力 , . 激 酶 联 合 苯 那 普 利 治 疗 IA 肾 病 等尿 g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可分为黏液脂肪肉瘤及多形性脂肪肉瘤。

3 【临床表现】
3.1 黏液脂肪肉瘤多见于年轻成年人,好发于躯
干及肢体近侧深部,为无痛
性肿块,一般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明确。

切面呈黄色、灰白色。

镜下见
星状黏液细胞与毛细血管组成联合网状。

3.2 多形性脂肪肉瘤 50岁左右发病最多,四肢特
别是大腿、臀部、上臂
部好发。

一般为单发,起初多为无痛性、硬而固定的肿块,直径3~lOcm多见。

肿瘤常为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周围有丰富的血管,
水肿并由于炎性变硬。

切面
可见出血、坏死,呈未分化表现。

4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可确定
诊断。

5 【治疗】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的第一选择,局
部广泛切除是减少复
发、转移的有效措施。

结合放疗,可防止复发,提高生存率。

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2 89 ・
表3 2种抗体在脂肪 肉瘤和黏液纤维 肉瘤 中的表 达
病变实体 的不 同分化 阶段 , 即圆细胞系黏 液性 脂肪 肉瘤 的低
分化阶段 。
参 考 文 献
1 Me te n z l T,F ec e l t h r CD.Li o tu u u s o o tts u s n p ma o s t mo r f s f is e :a
6 在 黏 液纤 维 肉瘤 中假 脂 肪母 细胞 胞质 阴性 表达 或 阳性 表达 7
黏液性脂肪 肉瘤 脂肪瘤 2 6 2 O 2 4 2 O
2 O
1 6 l 9
> .5 O0
1 O 1
> .5 OO
似 , K一 7阳性率较 S 10高 , 但 i6 -0 提示 K 一 7在脂 肪源性肿 i6 瘤 中的表达优 于 S 10蛋 白, -0 见表 3 。
u d t .Vic w c 1 9 4 7 3 3 36 . p ae r ho Ar h, 9 5, 2 : 5 — 3
2 Fec e l t h r CD, e a , l Ci e . Co r l to e we n Ak ma n M Da — n P, t a 1 re ai n b t e
依 据 , 并 非 在 所 有 的脂 肪 肉瘤 中 均 能 见 到 典 型 的 脂 肪 母 细 但
中 国药物与临床 2 1 0 0年 3月第 1 O卷第 3期 C ieeR m de & CiisMac 0 0V 1 0N . hn s e e is l c, rh2 1 ,o. ,o3 n 1
化过程 。②圆细胞脂肪 肉瘤 : 圆细胞 脂肪肉瘤是一种分化差 的黏液性脂肪 肉瘤 ,由形态 较为- 一致的小 圆形细胞构成 , 细 胞密集 , 片状排列 , 多呈 或呈梁状 、 索状排列。本次研究 2 6例 中有 2 例可见与黏液性脂肪 肉瘤的移行 区。 2 免疫组织化学 : 7 _ 3 K 阳性表达于脂肪( ) 母 细胞胞质( )较 膜 , S 10有更高的阳性率 , -0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见表 2 K一 。 i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

结果:患者术前CT显示病变为界限较清楚的低密度影,其内混有网纹状的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SE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较难分辨肿物性质及良恶性。

组织学形态上,由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黏液样基质及毛细血管网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

脂肪母细胞呈S-100阳性,CD99阳性,CD31、CD34阴性。

结论:黏液性脂肪肉瘤因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导致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低密度水肿样,诊断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可助于确诊。

【关键词】黏液性;脂肪肉瘤;影像学;病理学;CT;MRI【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55-02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临床常见的脂肪肉瘤之一,虽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的范畴,但具有广泛转移的潜能,同时影像学检查往往无特征性表现,难以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1]。

笔者选取20例MLS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CT、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病理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MLS的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即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并确诊为MLS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3.4±4.1)岁。

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2±0.3)年。

其中3例表现为腹部不适,2例腹痛,可扪及腹部包块,2例大腿疼痛,其余均为发现肿块就诊。

1.2检查方法 20例患者术前均行CT 检查,均采用平扫及增强,使用PHILLIPS Brilliance 256层 iCT扫描仪,层厚5mm,层距5mm,对比剂使用欧派克80~100mL,注射速率2.5mL/s。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1 ,E 。 E2 ) 三 、 论 讨
1 .黏液性脂肪 肉瘤病理 : 黏液性脂肪 肉瘤 比较少见 , 是脂肪 肉瘤 的一个 亚型 , 下肢 多见 , 部位多深在 , 病程 长短不一 , 患者 多 数 以无 痛性 肿块来就诊 , 就诊 时包块体积较 大 , 本组 患者就诊 时 肿块均较大 , 与文献 报道符 合 J 。黏液 性脂 肪 肉瘤 是 由原 始 的 非脂源性 间叶细胞 、 量不 等 的小 印戒 样脂 肪母细 胞和具 有特 数
黏液基质 。
1 .一 般 资 料 : 文 收 集 2 0 本 0 6年 6月 至 2 1 0 1年 3月 我 院 MR 室扫描 检查 , I 后经 手术 病理证 实为 黏液性脂 肪 肉瘤 的患者 5例 , 病史 2个月 至 2年 , 年龄 4 9—8 0岁 , 均 ( 9.1 ) 。其 平 5 4 3岁 -
系脂肪成分 。本组病例 中均可见显著 的长 信号 , 是肿瘤 内囊
5例肿 瘤均位于下肢 , 本组 病例 均位 于大腿 , 病灶 位 于大腿
深部肌 肉间 隙内 , 邻近 骨结构 没有 明显 受 累 , 瘤形 态不规 则 , 肿 边界 清 晰 , 廓完整 , 块 内可见排 列杂乱 、 薄不 均的纤 维 间 轮 肿 厚 隔 , 肿块 内可见多发囊性分 隔 , 2例 增强扫描肿 块内呈斑片状 、 絮 状不 均匀 的轻度强化 , 肿块 周 围可见强化 的血管影 ; 3例肿 块 内 可见 被纤 维分隔呈多 个囊性 包块 , 小不 等 , 大 7e ×8{ 大 最 m 3 m, 形态不规 则 , 内可见斑 片状短 T 其 1信号 ,T R序列上短 T SI l信号
( T R 成像 , SI ) 全部病例均进行轴位 、 矢状位及冠状位 的多方位 扫 描。每例患者进行 MR 增强扫描 , 用 G . T A造影剂 多方位 I 使 dD P

外阴脂肪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外阴脂肪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外阴脂肪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外阴脂肪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外阴脂肪肉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外阴脂肪肉瘤如何诊断鉴别,外阴脂肪肉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外阴脂肪肉瘤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外阴部妇科常规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阴道活检*一、检查
针吸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以上是对于外阴脂肪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外阴脂肪肉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外阴脂肪肉瘤易混淆疾病。

*外阴脂肪肉瘤如何鉴别?:
*一、鉴别
1、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需与脂肪瘤、巴氏腺囊肿相鉴别。

脂肪瘤无细胞大小不一和核异型性,纤维间隔较窄而不明显,亦无异型细胞和脂母细胞浸润其间。

2、黏液样脂肪肉瘤需与
其他胚胎性或黏液变性的软组织肉瘤如黏液样型恶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葡萄簇型横纹肌肉瘤、黏液变性的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侵袭性血管黏液瘤、黏液性平滑肌肉瘤等相鉴别。

区别要点在于后者均无典型丛状毛细血管网。

黏液样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血管常受压呈弓形,有较多畸形瘤巨细胞,背景胶原丰富,附近有多形性区。

葡萄簇型横纹肌肉瘤在黏膜上皮下区有形成层,可见横纹肌母细胞而不是脂母细胞。

发生黏液变性的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亦可十分相似,但其位置表浅,靠近皮肤。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外阴脂肪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外阴脂肪肉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外阴脂肪肉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to b t e b n g a d i n ewe n e i n n mai me t e e r l o r s i n r c lg n v r b a c mp e so fa - t
变形 。 性 骨 折 因压 缩 椎 体 后缘 膨 隆 或 呈球 形 ( 34 , 导 恶 图 , )常 致椎 管 狭 窄及 脊髓 受 压 , 、 性 组 差 异 有 显 著性 (< . ) 良 恶 P0 5。 0

1 6 3・
中 国临 床 医 学 影像 杂 志 2 1 第 2 卷 第 2 J h l dI gn, 0 0 V 1 1 N . 0 0年 1 期 i Ci Me C n n maig 2 1, o2 , o . 2 00 ) 良性 骨 折椎 旁 软 组 织 通 常无 增 厚 , “ 环状 ” 厚I .1 。 或 薄 增 7 1 , 厚 度 2 m 左 右 ( 2 ) 良 、 性 组 差 异 有 显 著性 (< . ) m 图 c, 恶 PO 5。 0
R doo42:4 5 5 2 g
[] 克 广 , 2付 肖江 喜 , 徐馥 梅 , . 体 良恶 性 压 缩 性 骨 折 的 MRI 现 等 椎 表 及 其诊 断『1 国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0 19 2 :3 8 . J.中 2 0 , ( )8— 5 [] uoo lsL 3Mo lpuo A,Y sii u K o nt A ta.MR pe i ohmt ,Jh s n D ,e 1 s o r c d -
厚 环状 软 组 织 ( 1 c 于 良 、 性 骨 折 中 均 可 出现 , 组 差 > . m) O 恶 两
布 的结 节 灶 多 提示 恶 性 可 能 。
323 椎 弓根 形 态及 信 号 改变 ._

黏液样脂肪肉瘤15例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黏液样脂肪肉瘤15例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黏液样脂肪肉瘤15例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张继新;崔力方;昌红;张建英;沈兵;郭洋;曲丛玲【摘要】目的探讨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例黏液样脂肪肉瘤进行染色,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患者术前CT显示肿物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SE T1WI上为低信号,而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类似于水的密度或信号,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组织学形态:由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黏液样基质及毛细血管网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免疫表型:脂肪母细胞S-100阳性,免疫组化标记CD34可见“鸡爪样”的小血管.结论黏液样脂肪肉瘤影像学特征往往表现为低密度水肿样影像,诊断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30)002【总页数】3页(P205-207)【关键词】脂肪肉瘤;黏液样;病理学;CT;MRI【作者】张继新;崔力方;昌红;张建英;沈兵;郭洋;曲丛玲【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14%~18%[1]。

该肿瘤在病理学上由不同亚型组成,生物学行为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

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较常见的脂肪肉瘤之一,约占成人脂肪肉瘤的10%[2]。

同其他类型脂肪肉瘤相比,MLS特征较为特殊,本文现报道15例MLS,旨在阐述该肿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什么是黏液性纤维肉瘤

什么是黏液性纤维肉瘤

什么是黏液性纤维肉瘤有些朋友发现自己身上长了肉瘤,去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黏液性纤维肉瘤,心里非常担心。

对于这些朋友来说,了解什么是黏液性纤维肉瘤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是黏液性纤维肉瘤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什么是黏液性纤维肉瘤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可以来看看。

黏液性纤维肉瘤包括一系列恶性成纤维细胞性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黏液样间质,多形性,并有独特的曲线形血管。

常见于老年人,男性略多见,大多数肿瘤位于肢体,约2/3病例发生于真皮/皮下组织,其余位于下方筋膜和骨骼肌。

大部分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物,局部复发率达50%~60%,常为多次复发,并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除肺和骨转移之外,少部分发生淋巴结转移。

总体5年存活率60%~70%。

黏液纤维肉瘤的细胞密度、多形性和增值活性差异很大。

低度恶性肿瘤的形态特征为细胞成分少,只含少数无粘附性的、肥胖梭形或星形肿瘤细胞,胞质界限不清,略嗜酸,并且核有异型性、大而深染,分裂象不常见。

特征性表现是存在显著的长形、曲线形、薄壁血管,血管周围分布有密集的肿瘤细胞和/炎症细胞,经常可见所谓的假脂肪母细胞。

高度恶性肿瘤含有大量梭形和多形性肿瘤细胞实性巢片和细胞丰富的束状结构,常有大量非典型性分裂象、出血和坏死区。

许多肿瘤内可见奇异型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不规则。

但高度恶性病变内同样有局灶性低度恶性区域,有显著的黏液样间质和大量长形毛细血管。

中度恶性肿瘤与纯粹的低度恶性肿瘤相比,细胞更丰富,多形性更明显。

发生于皮下的肿瘤边缘一般为明显的浸润性生长。

黏液性纤维肉瘤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放疗为辅,化疗备选。

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周围1~2cm的正常脂肪和肌肉组织)是治疗黏液纤维肉瘤的首选方式。

如果仅行单纯的切除,很可能出现边缘阳性。

所以局部放疗是必须的,目前国内认为4~6周期的化疗可能有益预后,但是损伤较大。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黏液性纤维肉瘤的相关介绍。

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何康【摘要】目的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FS)与黏液样脂肪肉瘤(ML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7例MFS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并与8例MLS相比较.结果两者均好发于下肢;镜下二者均呈结节状生长,均有广泛的黏液背景,MFS可见特征性的细长的弧线形血管和假脂母细胞,MLS可见分化程度不等的脂母细胞,间质中较多小的分支状血管;MFS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MLS主要表达S-100阳性.结论 MFS 与MLS在组织形态学上有相似之处,易误诊,细致的组织形态观察有助于两者鉴别.【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2(023)006【总页数】3页(P654-656)【关键词】黏液纤维肉瘤;黏液样脂肪肉瘤;病理特征【作者】何康【作者单位】攀钢密地医院病理科,四川攀枝花617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黏液纤维肉瘤(MFS)是一种纤维母细胞性恶性肿瘤。

黏液样脂肪肉瘤(MLS)是脂肪肉瘤中第二位最常见者,占全部脂肪肉瘤的1/3多。

MFS与MLS同为好发于肢体的以黏液成分为主的恶性肿瘤,在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常需鉴别,现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对黏液纤维肉瘤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

1.1 一般资料收集MFS 7例和MLS 8例的临床资料。

MFS病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61~75岁;6例发生于大腿,1例发生于上臂;5例原发,2例复发。

MLS病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45~64岁;4例发生于大腿,2例发生于臀部,1例发生于上臂,1例发生于腹膜后;均为原发。

1.2 方法标本采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选用Vimentin、CD34、CD68、CD99、SMA、Des、HMB45 及 S-100,所有抗体均购自DAKO公司,采用Envision二步法染色。

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脂肉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脂肉瘤如何诊断鉴别,脂肉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脂肉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肿瘤相关抗原、血常规*一、检查:组织病理:肿瘤一般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再扩展至皮下组织,少数发生于皮下组织,从真皮中发生者罕见。

可发生于原来没有成熟脂肪细胞组织存在的部位。

根据组织瘤细胞类型,肿瘤可分为4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多形型脂肪肉瘤。

1.分化良好型(well-differentiated type):此型较少见。

皮损位于深部软组织,皮下组织相对少见,境界清楚。

肿瘤几乎全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并由纤维组织分成大小不等的叶,酷似脂肪瘤。

瘤细胞轻度多形,在某些纤维组织区可见空泡性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多形。

如纤维组织增多,可称为硬化性脂肪肉瘤。

细胞学研究,本型与12号染色体长臂有关。

2.黏液样型(myxoid type):约占此瘤半数以上,多数患者发病年龄早。

瘤组织内含有形态一致的黏液样基质及分支状毛细血管网,形成特征性腔隙,均匀、壁薄如蛋壳状,内含有大量小而圆的细胞及数目不定的成脂细胞。

细胞学方面,本型存在t(12;16)(q13;P11)异位,引起翻译因子CHOP基因的变化。

为低分化肿瘤,自皮下转移少见,但易复发。

可向圆形细胞型转化。

3.圆形细胞型(round cell type):此型少见,常由长期存在或复发性低分化黏液型脂肪瘤发展而来。

瘤细胞主要为圆形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核分裂象多见。

恶性度高。

本型瘤细胞可出现S-100染色阳性。

4.多形型(pleomorphic type):是脂肪瘤中最少见的一型,出现晚。

瘤细胞表现为多形性和不典型性,并见较多瘤巨细胞,核分裂象不多,出血和坏死明显。

*以上是对于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脂肉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脂肉瘤易混淆疾病。

*脂肉瘤如何鉴别?:*一、鉴别:组织病理: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诊断。

阴囊高分化脂肪肉瘤误诊为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

阴囊高分化脂肪肉瘤误诊为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

高分化脂肪 肉瘤是脂肪 肉瘤 中常见 的类 型 , 占脂 肪 肉瘤 的4 0 % ~ 4 5 % 。镜下见高 分化脂肪 肉瘤 与 良性 脂肪 源性 肿瘤相似 。在分 子病 理的特点上 , 高分化脂肪 肉瘤 中可见多 条染色体形成 的超数 目环形染色体 和巨大棒 状染 色体 , 并间 断分布 1 2 q 1 3 ・ 1 5的扩增 序列 , 且这 一 区域 最恒 定 的扩增 是 MD M 2基 因 。MD M 2基 因 位 于染 色 体 1 2 q 1 3 . 1 5区 段 , 调 控 细胞周 期 的 进 展 , 在 细胞 由 G 一 s期 过 渡 中起 限 速 作
细胞 , 肿 瘤 组 织 无 MD M 2基 因扩 增 。
黏液性脂肪 肉瘤 大体 切面常呈胶冻状 , 镜 下病变 区可见的毛细血管 网和 富含
酸性 黏多糖 的黏液样 基质 … 。当高分 化脂肪 肉瘤 发生黏 液 变性 时 , 易误诊 为黏液性脂肪 肉瘤 。9 0 %黏液性脂 肪 肉瘤存 在一种 特异性 的染色体异 位 t ( 1 2: 1 6 ) ( q 1 3 . 3 : p l 1 . 2 ) , 使位
s i t u h y b id r i z a t i o n t o d e t e c t MDM2 a mp l i ic f a t i o n i n l i p o s a r c o ma s
a n dt h e i r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mi m i c s [ J ] .I n t J C l i n E x p P a t h o l , 2 0 1 3 ,
瘤 靶 向 治疗 研 究 的 热 点 。有 文 献 报 道 , N u t l i n 一 3 A作 为 MD M2

四肢软组织黏液样脂肪肉瘤的MRI表现

四肢软组织黏液样脂肪肉瘤的MRI表现
神经干走行的梭形肿块 、 靶征 、 肿 瘤 与 神 经 关 系 密
断及 预后 评估 具有 价 值 。
参 考 文 献
1 S u n g MS, K a n g HS,S u h J S ,e t a 1 .My x o i d l i p o s a r c o ma :
a p p e a r a n c e a t MR i m a g i n g w i t h h i s t o l o g i c c o r r e l a t i o n [ J ] . R a - d i o G r a p h i c s , 2 0 0 0 , ( 2 0 ) : 1 0 0 7 - 1 0 1 9 .
MR I 增 强显 示 黏液 样肿 块 间 隔及 边缘 实 质性 成 分 强 化 是诊 断关 键 ,如 能 认识 黏 液 样 一 圆形 细胞 型 脂 肪 肉瘤 的MR表现 与组 织 学特 点 。 对 于 该亚 型 的MR I 诊
5 张朝晖 , 孟悛非 , 张小玲. 四肢 黏液样脂 肪肉瘤 的MR I 诊断 [ J 】 . 中华放射学杂 志 , 2 0 0 7 , 4 1 ( 1 ) : 6 6 — 6 8 . 6 饶 圣祥 , 曾蒙 苏 , 王冬青 , 等. 软组织神 经鞘肿 瘤 的MR I 诊 断[ J ] . 中华放射学 杂志 , 2 0 0 5 , 3 9 ( 1 2 ) : 1 2 9 3 — 1 2 9 6 .
经 的多种 组织 缺损 。本 次研 究应 用 尺动 脉腕 上皮 支
( 3 4 . 0 2  ̄ 3 . 3 8 )岁 ;其 中7 例为 机 器挤 伤 , 1例为 车祸 伤。 8例 均为手指 指背皮 肤缺损 同时合 并伸指 肌腱 或 同时合并 指背神 经缺损 , 缺损 面积最小2 . 5 e m×4 c m;

脂肪肉瘤怎么诊断?权威方法是这样的

脂肪肉瘤怎么诊断?权威方法是这样的

脂肪肉瘤怎么诊断?权威方法是这样的人的身上会出现多种肿瘤,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脂肪肉瘤,脂肪肉瘤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患者需要到医院作权威的诊断,明确诊断后才能找到合理的疗法。

★1.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常为大的、界限清楚的分叶状肿物。

镜下,ALT/WD脂肪肉瘤由相对成熟的增生的脂肪组织构成,与良性脂肪瘤相比,细胞大小有显著性差异。

脂肪细胞核有局灶异型性以及核深染有助于诊断。

常见散在分布的核深染的间质细胞和多核间质细胞。

可见数量不等的单泡或多泡脂肪母细胞。

包括硬化性脂肪肉瘤、炎症性脂肪肉瘤、梭形细胞亚型,还可出现异源性分化。

★2.去分化脂肪肉瘤一般为大的多结节性黄色肿物,含有散在的、实性、常为灰褐色的非脂肪性区域。

去分化区域常有坏死。

其组织学特征是有ALT/WD脂肪肉瘤向非脂肪性肉瘤(大多高度恶性)的移行。

5%~10%去分化脂肪肉瘤可有异源性分化,但与临床预后无关,最常见的是肌性或骨/软骨肉瘤性分化。

★3.黏液样脂肪肉瘤典型的MLS表现为四肢深部软组织内大的、无痛性肿物,界限清楚的、多结节性。

低度恶性者切面褐色、胶冻状。

高度恶性的圆形细胞区域呈白色、肉质感。

常无肉眼可见的坏死。

低倍镜下,MLS呈分叶状结构,小叶周边部分细胞丰富。

一致性圆形和椭圆形原始非脂肪性间叶细胞和小的印戒样脂肪母细胞混合存在,间质呈明显黏液样,有丰富的纤细、芽枝状、“网状”毛细血管网。

常见间质出血。

MLS常可见黏液性区域与富于细胞区/圆形细胞区域逐渐移行。

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别、有坏死和TP53高表达提示预后不佳。

★4.多形性脂肪肉瘤肿物质硬、常为多结节状,切面白色至黄色。

大多数肿瘤由多形性梭形肿瘤细胞和束状排列的梭形、较小的圆形细胞构成,其中混杂有多核巨细胞和多形性多空泡脂肪母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液样脂肪肉瘤王哲译定义由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原始非脂源性间叶细胞、数量不等的小印戒样脂肪母细胞、突出的具有特征性分支状血管的粘液样基质组成的恶性肿瘤。

以前称为圆形细胞脂肪肉瘤(Round cell liposarcoma,RC)的病变也包括在这一类中。

ICD-O编码粘液型脂肪肉瘤 8852/3 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8853/3 同义词粘液型/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流行病学粘液型脂肪肉瘤(MLS)发病居常见脂肪肉瘤亚型的第二位。

占所有脂肪肉瘤的1/3居多,约占成人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 累及部位MLS常见于四肢的深部软组织。

超过2/3发生于大腿的肌肉之间。

MLS很少原发于腹膜后和皮下组织。

临床特征典型的MLS表现为四肢深部软组织较大的无痛性包块。

MLS是年轻成人的疾病,发病年龄较其他组织学亚型脂肪肉瘤小10岁左右,发病高峰在40-50岁之间。

虽然非常少见,但它是小于的20岁患者中最常见的脂肪肉瘤类型。

发病没有性别倾向。

MLS有局部复发倾向,有1/3患者发展为远处转移,远处转移与组织学分级相关。

与四肢其他类型的脂肪肉瘤和粘液性肉瘤相比,MLS易于转移到不寻常的软组织(如腹膜后、对侧肢体或腋窝等)或骨(倾向于椎骨)等部位,甚至可能发生于肺转移之前。

在许多MLS病人中临床上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多个病灶[73].这种特殊的临床现象很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没有种植到肺的能力而随血流转移到其他部位所造成。

大体检查大体上,MLS是包膜完整、多结节的肌肉内肿瘤,低度恶性肿瘤区域的切面呈黄褐色凝胶样。

RC区域代表高度恶性肉瘤区域,切面呈灰白鱼肉样外观。

大体上的肿瘤坏死较少见。

组织病理学低倍镜下MLS呈结节状生长方式,小叶周边细胞丰富。

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原始非脂源性间叶细胞和小印戒样脂肪母细胞以及突出的粘液样基质混合在一起,纤细的分支状“鸡爪样”毛细血管非常丰富。

常可见到细胞外粘液形成大的融合池,类似微囊性淋巴管瘤样结构,即所谓的“肺水肿样”生长方式。

常见间质出血。

典型的MLS缺乏核多形性、瘤巨细胞、突出的梭形细胞区和明显的核分裂活性。

有一部分MLS可以进展为细胞丰富或RC的形态,这些病例预后明显较差。

RC区域以实性片状密集的原始圆形细胞为特征,核/浆比例高,核仁明显,中间没有粘液样基质[677].RC区域(细胞丰富区)也有可能由密集的相对较小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与粘液样区中的细胞相似,也可以仅有少量较大的胞浆嗜酸性的圆形细胞成分。

这两种形态学表现在预后上没有明显差别,只是容易引起圆形细胞亚型定义的混淆。

在MLS中常可以见到粘液样区域向细胞丰富/RC区域逐渐转化的现象,这明显提示粘液样和RC脂肪肉瘤是MLS在组织学上的相连续的两个病变。

所谓的转化区的特征是指细胞丰富但还没有达到RC成分的水平,仍然还残留少量的细胞间粘液样基质。

形态学上存在纯粘液样区域和纯RC脂肪肉瘤区域,分别代表肿瘤中分化好和分化差的成分,两者具有相同的遗传学改变。

免疫表型尽管大部分MLS病例不用免疫组化就可以得到正确诊断,但在圆形细胞形态为主的肿瘤中仍然有用。

在大部分肿瘤中S-100蛋白弥漫阳性。

超微结构电镜下可以见到多少不等的未分化细胞中缺乏脂滴,有丰富的成簇vimentin样中间丝,还可见到印戒样的脂肪母细胞。

可以见到脂肪细胞成熟阶段中的各级脂肪母细胞,有些细胞内有相对较小的脂滴,有些较大的融合脂滴将细胞核压迫在细胞周围。

常见絮状粘液样间质包被细胞表面和细胞外间隙。

遗传学粘液样和圆形细胞脂肪肉瘤的核型标志是t(12;16)(q13;p11),出现在超过90%的病例。

这个易位导致12q13上的DDIT3基因(也称为CHOP基因)和16p11上的FUS基因(也称为TLS基因)融合形成FUS/DDIT3融合蛋白[104, 410, 1687,1741].在少数病例中有t(12;22)(q13;q12)的染色体易位,其中DDIT3基因与EWS基因融合,EWS与FUS密切相关[1641].依据FUS外显子6-8是否出现在融合基因中,FUS/DDIT3融合转录本表现为不同的结构亚型。

在FUS可能的基因组断裂点中,只有在内含子5、7、8之间断裂才能产生读框正确的融合转录本,将FUS的外显子5、7、8分别与DDIT3外显子2连接在一起。

这样,就有3种重复出现的融合转录本的报道:7-2型(I型)见于20%的病例;5-2型(II型)见于大约2/3的病例;8-2型(III型)见于10%的病例。

t(12;16)基因
组断裂点的序列分析和FUS、DDIT3的功能研究表明在易位过程中有translin和拓扑异构酶II 参与。

同时或非同时出现的多灶性MLS是单克隆起源的,这已经通过不同部位肿瘤的FUS/DDIT3和EWS/DDIT3基因组重排结构研究所证实。

FUS/DDIT3融合基因的出现对于MLS是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在其他形态学上相似的肿瘤中不出现,如腹膜后粘液变为主的高分化脂肪肉瘤和粘液纤维肉瘤。

目前还没有明确遗传学证据支持混合型脂肪肉瘤是由MLS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组成的概念。

预后因素在MLS中出现组织学上高级别的病变(通常指RC区域≥5%)、坏死和TP53过表达都是预后差的标志。

细胞丰富区(转化区)的预后意义还不明确。

尽管有些多灶性MLS组织学表现温和或级别较低,但预后较差。

与其他易位相关的肉瘤相比,MLS的各种融合转录本对组织学级别和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