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

合集下载

脂肪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脂肪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脂肪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脂肪瘤概述脂肪瘤(lipoma)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为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好发于四肢、躯干。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为体积较小的无痛性肿块,而且境界清楚、质感柔软、有弹性。

经过手术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英文名称:lipom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体积较小的无痛性肿块。

主要病因: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超声、CT、磁共振、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脂肪瘤属于良性肿瘤,极少会发生恶变,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

临床分类:1、根据数量不同,可将脂肪瘤分为单发脂肪瘤及多发脂肪瘤。

2、根据生长部位不同,脂肪瘤可大体分为浅表脂肪瘤及深部脂肪瘤。

3、根据具体生长的部位,脂肪瘤可分为皮下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心脏脂肪瘤等。

二、脂肪瘤的发病特点三、脂肪瘤的病因病因总述:脂肪瘤的病因暂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和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在患者身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脂肪瘤致瘤因子,正常情况下处于一种无活性状态,不会发病,但在诱发因素的刺激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变为活跃状态,使正常脂肪细胞发生异常增生,从而形成脂肪瘤。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1、患者一般有家族史,所以遗传因素可能对脂肪瘤的发生起作用。

2、过度饮酒、进食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蛋黄等)会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积聚,容易引起脂肪瘤。

3、平时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抑郁,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时间长了可导致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4、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等)会使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导致脂肪瘤的产生。

脂肪肉瘤与滑膜肉瘤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与滑膜肉瘤影像表现

粘液性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
➢CT: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呈骨骼肌密度, 增强中 等强化,其内见坏死灶
➢MRI:T1与肌肉信号相似,T2表现为略高、等混杂 信号,增强可见强化
多形性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CT:混杂密度肿块(脂肪灶、实性肿块及钙化 影等),增强实性肿块明显强化。病灶可侵犯 临近组织器官,发生钙化或骨化代表肿瘤异源 性分化或化生,预后更差
➢MRI:脂肪信号为主,脂肪成分与软组织肿瘤 成分间分界清楚,分界处呈突然中断征象
去分化脂肪肉瘤
2017-06-12Leabharlann 去分化脂肪肉瘤鉴别诊断
➢ 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较少见,成分复杂, CT/MRI可见脂肪、液体成分,脂液平,及线 状或块状钙化
➢ 脂肪瘤: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几乎完全由脂 肪组成,常有明显包膜,可见纤细、均匀的间 隔(<2mm),增强间隔明显强化
易位,并融合形成SS18-SSX融合基因(金标准) ➢温和无痛,缓慢生长,中至高度恶性,局部复发和
远处转移常见
滑膜肉瘤
X线:软组织肿块,局部骨质 破坏,可见钙化或骨化,呈 斑点状或斑片状,有的形成 不连续骨壳
滑膜肉瘤
CT:等或稍低密度,可坏死囊变/出血,可 见边缘性钙化,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
滑膜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分化性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粘液性脂肪肉瘤
➢ CT:水样低密度肿块,内见点状、地图分布状 脂肪密度影及粗细不均分隔,增强呈网状、云絮 状或片状强化,囊性及脂肪成分无强化,内见小 分叉血管走行
➢ MRI:T1低信号,T2显著高信号,内见短T2的 纤维间隔,T2压脂呈高信号,增强不均匀渐近性 强化
➢ 骨外骨肉瘤:成分复杂,可见钙化、瘤骨,无 脂肪组织,延迟期密度明显减低、发病率很低, 易复发

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S o 1 1 g T ,S h e n J 。L i a n g B
L.e t a 1.R e t r o D e r i t o n e a 1 1 i p os ar co l n o . : M R c h ara ct eri st i c s
2 6 6 . 1 0 . t t e n ri c k s W H. C h u YC . G o1 d b1 u m JR .et a1 . De di ff e r e nt i at ed
列 紧 密 ,多 形 性 脂 肪 肉瘤 主 要 由
~ L n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m 一 一 ¨ ~ = 2 一 _ 三 一 ~ ~ 叭 ~ 一 ~
Di a g n P a t h o 1 , 2 0 0 1 , 1 8( 5): 2 6 3 —
呈 低 信 号 。 静 脉 注 射 钆 喷 替 酸 葡 者 5 年 生 存 率 远 远 高 于 位 于 腹 膜
甲胺 ( G d - D T P A ) 增 强 后 ,病 变 的 脂 后 的 ,这 是 由于 四 肢 肿 瘤 易 于 早 肪 性 成 分 或 分 化 良好 成 分 只有 轻 期 发 现 和 完 全 切 除 的 缘 故 。肿 瘤
微 强 化 ,非 脂 肪 性 成 分 则 有 显 著 内 的 脂 肪 含 量 越 高 , 预 后 相 对 越
i n t h e h i s t o l o g i c s u b t y p e s 【 J ] .
R a di o 1 o g y , 1 9 9 3 ,1 8 6( 2): 4 5 5 —
a n d D at h o1 o gi c a1 c or r el a t i v e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余璐;张静;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08(016)005【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观察,采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CD31、CD34、CD99和S-10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下肢进行性增大的肌肉内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CT检查肌肉内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长T1和长T2弛豫时间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及区分良恶性.组织形态上,有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肿瘤细胞呈S-100、CD99阳性.结论: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以黏液样型多见,因该肿瘤富含脂肪,常伴有黏液变性或水肿("肺水肿样"表现),在CT成像时,往往出现低密度水肿样影像,MRI表现为长T1,长T2成像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MRI钆剂增强显影并结合病理学诊断以利确诊.【总页数】4页(P819-822)【作者】余璐;张静;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2【相关文献】1.黏液型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J], 马平2.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J], 何康3.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J], 周薇;董海原;徐恩伟4.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并文献复习 [J], 刘云;肖新广5.小肠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J], 方三高;马强;马瑜;李艳青;曾英;肖华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病变 C T表 现 为 低 密 度影 , C T
月具有完整影像 资料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软组织 值 约 2 2 ~ 3 0 H U,其 中 1 例病 灶周 围测 得脂 肪密 度影 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 1 6 例, 其中男 9 例, 女 7例 , 年 ( 图3 , 见封三) , 增 强后 7例病 灶 内见 片状 、 网格 状强
其余 均 以发现肿 块就 诊 。
号, 低 于周 围肌 肉组 织 ( 图4 , 见 封三 ) , T 2 WI 呈 高 信
1 . 2 检 查 方 法 患 者 均 行 C T平 扫 及 增 强 ,使 用 号 为 主 , 病 变 边界 清 晰 , 3例 病 变 内见 分 隔( 图5 , 见
, 4 例病变 内见结节状 、 片状低信号影 ( 图6 , 见 T o s h i b a A q u i l i o n 1 6层 螺旋 C T扫描 仪 , 扫 描范 围包 封三 )
括病变范围 , 造影 剂 使 用 欧 派 克 8 0 ~ 1 0 0 mL , 注 射 速 封三 ) , D WI 呈高信号影( 图7 , 见封三 ) , 脂肪抑制像 T 2 WI 率2 . 5 m L / s , 层厚 5 m m, 层距 5 m m。 1 3例行 MR I 检查 , 病 灶 信号 无 明显 减 低 ,增 强后 呈 不 均匀 强 化 , 其中 1 0例 先 行 平 扫后 增 强 ,采 用 G E S i g n a e x c i t e 呈低信 号部 分强 化 明显 ( 图8 , 见 封三 ) 。
ML S )是脂 肪 肉瘤 的一个 常 见亚 型 , 占脂 肪 肉瘤 的 例位 于 深 部 肌 肉 间隙 , 1 例 位 于皮 下 脂 肪 层 ; 3例 位 3 0 %~ 5 5 %t 2  ̄ 。 M S L虽 属 于低 度 恶性 肿 瘤 , 但 其 转移 率 于上肢 深 部肌 肉 间隙 , 病 灶边 界清 晰 , 邻 近骨 质未 见 约3 0 %, 多数 患 者临 床发 现较 晚 , 容易 造成 术后 的复 明显 受 累 , 周 围软 组织 未见 明显水 肿 ; 2例 位于 臀部 ,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可分为黏液脂肪肉瘤及多形性脂肪肉瘤。

3 【临床表现】
3.1 黏液脂肪肉瘤多见于年轻成年人,好发于躯
干及肢体近侧深部,为无痛
性肿块,一般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明确。

切面呈黄色、灰白色。

镜下见
星状黏液细胞与毛细血管组成联合网状。

3.2 多形性脂肪肉瘤 50岁左右发病最多,四肢特
别是大腿、臀部、上臂
部好发。

一般为单发,起初多为无痛性、硬而固定的肿块,直径3~lOcm多见。

肿瘤常为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周围有丰富的血管,
水肿并由于炎性变硬。

切面
可见出血、坏死,呈未分化表现。

4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可确定
诊断。

5 【治疗】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的第一选择,局
部广泛切除是减少复
发、转移的有效措施。

结合放疗,可防止复发,提高生存率。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1 ,E 。 E2 ) 三 、 论 讨
1 .黏液性脂肪 肉瘤病理 : 黏液性脂肪 肉瘤 比较少见 , 是脂肪 肉瘤 的一个 亚型 , 下肢 多见 , 部位多深在 , 病程 长短不一 , 患者 多 数 以无 痛性 肿块来就诊 , 就诊 时包块体积较 大 , 本组 患者就诊 时 肿块均较大 , 与文献 报道符 合 J 。黏液 性脂 肪 肉瘤 是 由原 始 的 非脂源性 间叶细胞 、 量不 等 的小 印戒 样脂 肪母细 胞和具 有特 数
黏液基质 。
1 .一 般 资 料 : 文 收 集 2 0 本 0 6年 6月 至 2 1 0 1年 3月 我 院 MR 室扫描 检查 , I 后经 手术 病理证 实为 黏液性脂 肪 肉瘤 的患者 5例 , 病史 2个月 至 2年 , 年龄 4 9—8 0岁 , 均 ( 9.1 ) 。其 平 5 4 3岁 -
系脂肪成分 。本组病例 中均可见显著 的长 信号 , 是肿瘤 内囊
5例肿 瘤均位于下肢 , 本组 病例 均位 于大腿 , 病灶 位 于大腿
深部肌 肉间 隙内 , 邻近 骨结构 没有 明显 受 累 , 瘤形 态不规 则 , 肿 边界 清 晰 , 廓完整 , 块 内可见排 列杂乱 、 薄不 均的纤 维 间 轮 肿 厚 隔 , 肿块 内可见多发囊性分 隔 , 2例 增强扫描肿 块内呈斑片状 、 絮 状不 均匀 的轻度强化 , 肿块 周 围可见强化 的血管影 ; 3例肿 块 内 可见 被纤 维分隔呈多 个囊性 包块 , 小不 等 , 大 7e ×8{ 大 最 m 3 m, 形态不规 则 , 内可见斑 片状短 T 其 1信号 ,T R序列上短 T SI l信号
( T R 成像 , SI ) 全部病例均进行轴位 、 矢状位及冠状位 的多方位 扫 描。每例患者进行 MR 增强扫描 , 用 G . T A造影剂 多方位 I 使 dD P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
通过穿刺或切开活检获取肿瘤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病理切片
观察肿瘤组织的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 型性,脂肪肉瘤的分化程度不同,异 型性表现也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部分患者可有贫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血清学检查
部分脂肪肉瘤可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加快等。
诊断标准及流程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脂肪肉瘤的相关知识, 让他们了解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需 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家属的照顾
能力。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
对照顾患者的压力和挑战。
家属参与治疗决策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过 程,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脂肪肉瘤的发病 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 后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
的认知。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作 息等,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鼓励患者提问
鼓励患者提出关于疾病的疑问,耐 心解答,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
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 突变、脂肪组织异常增生等因素 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发病率
相对较低,占所有软组织肉瘤 的10%-20%。
年龄分布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 年人多见。
03
性别差异
男性略多于女性。
04
部位分布
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如下肢 、腹膜后、躯干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

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
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
一、病历资料
主诉:发现右大腿包块4年余。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大腿包块,当时约黄豆大 小,未予特殊重视。后患者感包块逐渐增大,3年前患者至外院 就诊后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2年前患者发现右 大腿包块复发并逐渐增大,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 诊,门诊拟“右大腿包块”收住入院。 专科情况:右大腿内侧见一大小约20cm*10cm大小肿块,边界 尚清,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血管无怒张,右膝关节活动可, 右足背动脉搏动可,末梢血运及感觉可。 门诊资料:我院门诊X线提示右大腿中下段软组织肿块。 诊断:右大腿包块
五、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影像 学检查以MRI为最佳。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脂肪瘤:多发生于皮下软组织内,边界 清楚,平片、CT、MRI上与人体脂肪组织等 密度、等信号。
(2)其他类型软组织肿瘤:如纤维肉瘤、神 经源性肿瘤等,与脂肪含量少的脂肪肉瘤鉴别 困难,薄层CT及MRI上发现有脂肪密度或信 号灶时,有助于脂肪肉瘤的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肿瘤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边界不清、信
号强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根据肿瘤成分不同,其 MRI信号有所不同。圆细胞型含脂肪量少,多为等 T1等T2信号;黏液性以含液体囊性成分为主,多表 现为长T1长T2信号,此型最常见;分化良好、含脂 肪成分较多的脂肪肉瘤,则表现为不均匀的短T1中 长T2信号。瘤内纤维间隔呈低信号。
四、讨论
影像学表现:
CT: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以脂肪成分为主,表现 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与良性脂肪瘤表现类似; 而恶性程度较高的脂肪肉瘤,所含脂肪成分较少, 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呈侵润性 生长,边界多不清楚。肿瘤内通常无钙化。增强扫 描肿瘤非脂肪性的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左臀部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

左臀部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
州 学 影 像 学 忐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g
・ 7 7 3
_ _ 骼月 J l 肉 像学 Mu s c u l o s k e l e t a l h n a g i n g
A L K均 为 刚性 ( 图 l H、I ) , 病 理 诊 断 为 臀 部 黏 液 纤 维
肉瘤 ( my x o r 0 s a r c 0 ma ,MF S )( _ { 】 分化) 。
图1 横断6 7 . TI Wl 示定侧臀 部皮 F一个团块状软组织病灶 ,大小约1 3 . 9 c mX 8 . 4 c ux r 9 . 1 c m,软组织受压 并向外后侧推移 :病灶 以等信号为主 , 提示肿瘤 内部存 在大量黏液样 蛋白基质,混杂 多发低 信号提示肿瘤 内部囊 变坏 死 ( 箭),并可见小片状出瓶 ,呈稍 高信号 改变 ( 箭头,A):
× l 0 0 ,H) :肿 瘤 细 胞CD9 9 阳性 ( S P ,x 4 0 0 ,I )
2 讨 论 MF S发 病 年 龄 多 为 5 0 ~ 8 0岁 , 早 期 无 明 显 临 床 症 状 。 忡块 多 见 于四 肢 , 其 次 为 躯 干 、 头颈 和 后 腹 膜 等 , 发 生 于 皮 下 多 于肌 肉 内 J 。本例痫灶 位于左臀 部皮 _ F 脂 肪 内 , 肿 块 体
【 作 者单 位 】湖 北省 制门市 第 : 人 医 院核磁 』 振室
4 48 0 0 0
湖北 荆 ¨
【 通 讯作 者 】鲁 金飞
E - m a i l : l j f h d 5 , @l 6 3 . C O 1 ] 1 f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2002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脂肪肉瘤分为5型:高分化型、粘液型、多形性型、去分化型、混合型。不同病理亚型的脂肪肉瘤临床预后不同,准确的病理诊断有赖于广泛、多处取材。而影像学诊断的意义在于:除了提示肿瘤数量、部位、大小、周围组织结构受累情况等信息以外,还可术前预判肿瘤性质,尤其是提示可能存在的高度恶性成分及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由于术中、术后病理取材不当而导致的误诊。国外学者[9-10]的研究证实在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脂肪肉瘤,可预测脂肪肉瘤亚型及可能的复发。
1.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对肿瘤病例的筛查、定位诊断有帮助,但超声检查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翻阅以往文献仍以个案报道为主且常有误诊或难于定性诊断[3-4]。
普通平片检查有时可见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压迫推移或肿瘤对临近骨组织的侵蚀破坏,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且普通平片检查难以观察肿瘤内的细微结构。
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曾经是一个独立的亚型,但由于该型脂肪肉瘤与粘液型脂肪肉瘤都可见特征性的两个染色体异位,即t(12:16)(q13:p11),形成重组的CHOP基因[13]。目前通常认为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是分化较差的粘液型脂肪肉瘤。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内可见粘液基质与圆形细胞区并存并逐渐移行[14],但圆形细胞含量更多。圆形细胞区的血供相对丰富[15],故肿瘤强化程度较一般粘液型脂肪肉瘤明显,而富含“液性”成分的影像特征则不一定显现。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Liposarcoma)在软组织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前三[1-2],好发于40~60岁,发病部位以下肢深部软组织与腹膜后最常见。发生于四肢,尤其是肢体浅表者,更容易被患者自行早期发现而通常体积相对较小。发生于腹膜后者起病初期难有临床症状,患者就诊时肿瘤体积常已十分巨大。肿瘤较大者可压迫、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如: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积水,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压迫静脉引起组织水肿。但上述症状缺乏特异性,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现对其影像表现综述如下。

MRI、CT和病理检查对肢体脂肪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MRI、CT和病理检查对肢体脂肪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MRI、CT和病理检查对肢体脂肪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朱刚;孙海斌;汪浒;徐刚【摘要】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histopathology and MRI, CT of liposarcoma of extremities,and to provide guide for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rate of clinical diagnosis.Methods:The data of 43 cases of liposarcoma of the extremities were collected.MRI plain scan and enhanced CT were used in 18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Sixteen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CT plain scan and enhanced scan before operation.Nine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MRI and CT plain scan and enhanced scan before operation.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he operation. The intra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lesion tissue.The diagnosed results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high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mucoid liposarcoma, toliposarcoma and mixed liposarcoma).Results:In all the 43 cases,the upper limb lesion was found in 13 patients and the lower limb lesion was found in 30 patients.The average maximal diameter of the lesions was (14.6±6.1)cm.The fat cells w ere found in all the patients,with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ipocytes and lipopolysaccharide mixture exists, and accompanied by deep-stained pleomorphic cells;the CT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 density shadow with clear boundary and linear separated shadow after CT enhanced;the MRI image showed short signal intensity on T1 weighted imaging and long signal intensity on T2 long signal and short time reversal recovery sequence imaging and other signals;the mass existed the cord-like,linear shadow;the lesion surrounding nerve and blood vessels were squeezed,but the bone structure was relatively complete.The CT and MRI results of well-differentiated lipsarcome showed the fat signal,and the enhanced results showed the mild strengthening.The CT and MRI results of mucinous liposarcoma showed the cystic density and signal, and the enhanced results showed the clound-like orlatticed mild and moderate strengthening;the CT and MRI results of mixed liposarcoma showed the mixed imaging findings of above two types.Conclusion: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provide the exact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type of liposarcoma;CT and MRI imagings can provide basis for j udging the size of the tumor;MRI enhanced sca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judging tumor bination of three kinds of detection method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目的:分析四肢肢体脂肪肉瘤的MRI和CT检测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43例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16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另外9例患者术前行MRI及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将其按照分型方式(分别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及混合型脂肪肉瘤)评定其诊断结果.结果:43例患者中,发病部位在上肢者13例,在下肢者30例,病灶平均直径为(14.6±6.1)cm.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均可见不同大小的脂肪细胞,病理学特征为脂肪细胞与脂母细胞混合存在,伴有可被深染的多形性细胞;CT检查,基本特征为病灶呈不规则低密度阴影但边界清晰,增强后显示病变部位分隔明显增强;MRI检查,基本特征为T1短信号、T2长信号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成像等信号,肿块内存在条索状和线状阴影,病变组织周围神经与血管呈被挤压样,但骨质结构相对完整.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CT和MRI以脂肪信号为主,增强后轻度强化;黏液型脂肪肉瘤CT和MRI表现为囊性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可见云絮状、网格状轻中度强化;混合型脂肪肉瘤具有上述2种类型混合的影像学表现.结论:病理检查可为确诊脂肪肉瘤的类型提供确切依据,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为判断肿瘤大小提供依据,MRI造影增强后扫描对明确肿瘤边界有重要作用,3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为确诊该病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3)006【总页数】6页(P1215-1219,封2)【关键词】脂肪肉瘤;病理检查;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作者】朱刚;孙海斌;汪浒;徐刚【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河南郑州45005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北石家庄 05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在成人的软组织肉瘤中,脂肪肉瘤的发病率居第2位,占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0%~35%[1],是原发性软组织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

四肢、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和MRI诊断

四肢、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和MRI诊断
[ 摘要]目的: 探讨 四肢 、 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 肪肉瘤 C T和 MR 特点 , I 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方法 :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 实的 1 2例 四肢 、 躯干软组 织原发性脂肪 肉瘤 的 C T和 MR 表现及特征与术后病理标本进行 回顾性 对照分析 。其 中行 C I T检查 7例 , R M I 检查 1 例 , 1 二者均检查 6例。 结果 :2例 中, 化成 熟型 6例 , 液型 3例 , 1 分 黏 多形 性 2例 , 去分 化 型 1例。肿瘤 形 态不 规则 7例 , 规则 5例 , 直径 6 1 9 9c . ~1 . m。分化成熟型含有 大量 成熟脂肪 , T和 MR 显示 脂肪组织 , C I 密度/ 信号较均匀 , 边界清 晰 ;
的关系 , 可初步评估肿瘤 的分化及恶性程度 。 [ 关键词 ]脂肪 肉瘤 ; 软组织肿瘤 ; 体层 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磁共振成像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 8 7 3 . [ 文献标 识码 ]A
CT nd M RI di g o i fprm a y lpo a c m a o x r m ii s a d t un a a n ss o i r i s r o f e t e te n r k
3 D pr et R do g ,nu r ic l o i l f l t n u Mei l nvrt, e i n u 2 0 0 , hn ) . ea m n o a i oyA h i o ni s t i e t A h i dc i sy Hf h i 3 0 1 C ia t f l P v aH p aA a d o i a U ei eA
r to pe tv l S v n c s swee e a ie y CT, a e y M RI a a e y b t er s c iey. e e a e r x m n d b 1 c s s b 1 , nd 6 c s s b oh CT n RI adM .Re uls: s t Amo g te 1 a e n h 2 c s s,

磁共振诊断巨大脂肪肉瘤1例

磁共振诊断巨大脂肪肉瘤1例

磁共振诊断巨大脂肪肉瘤1例盛鸿颖;王冰;王阿樱【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06(019)001【摘要】患者,男,79岁,一年前不慎摔伤左大腿后邯,当时为一黄豆大小包块,近一年包块逐渐增大。

MRI示:序侧股骨中上部后方的软组织内见巨大软组织肿物,内有分隔。

肿瘤呈短T1长T2信号,肿瘤边界较清晰。

脂肪抑制图像上肿瘤信号减低,大小约:13.8cm×12cm×23cm(见图1A、B)。

MR诊断:左大腿内肿瘤(考虑为脂肪肉瘤)。

CT示:肿瘤旱明显低密度,诊断为左大腿脂肪类肿瘤。

手术记录:左股切开后见巨大的肿瘤组织,外覆假包膜,边界清,表而不平整,有较多血管供应,与坐骨神经外膜粘连,切除肿瘤组织(见图2)。

病理(见图3)诊断为:(左股骨后)脂肪肉瘤(脂肪瘤样型)。

【总页数】1页(P170)【作者】盛鸿颖;王冰;王阿樱【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手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R4【相关文献】1.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J], 方伟;郑兆华;廖祖元;胡荫崧2.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合并急性胃穿孔1例 [J], 王媚瑜;王绍文3.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J], 胡海远;王娟;任晓燕4.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J], 潘虹霞;张晨雪5.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J], 梁广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四肢囊样软组织肿块的MR诊断

医学影像-四肢囊样软组织肿块的MR诊断
Morel-Lavallée损伤即皮肤套状撕脱伤,通常表现血淋 巴肿块,位于大腿外侧或者膝盖筋膜平面。
MR信号特点复杂,取决于血淋巴的聚集,长期慢性 出血产物、脂肪球。
图7. Morel-Lavallée损伤。60岁,骨盆外伤。 a. T1示一亚急性出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皮下积液,中等信 号;右侧张肌筋膜表面的脂肪球呈高信号; b. T2压脂示高信号病灶。
Ma等人把非囊性病灶呈现囊样变的原因归结如下:
① 病灶内部坏死; ② 细胞外水分含量升高; ③ 胞外基质中水和蛋白质含量的升高。
鉴别方法:
a. MR影像学表现; b. 发病的解剖部位; c. 组织学检查 。
真假“囊性”病灶
真性囊性病灶(良性); 囊样实性或部分实性病灶(良性); 恶性(中度)实性病灶。
图5——鹰嘴滑囊炎。 32岁,女,播散性结核。 T2压脂示:左侧鹰嘴滑囊的囊样病灶,周围软组织水肿; T1压脂增强示:厚壁强化; 取滑膜液培养出分支杆菌。
术后积液和血肿
术后积液——脓肿、淋巴囊肿和血清肿在MR表现出 复杂的囊性病灶,
MR表现:T1示:不均匀信号,壁厚;T2高信号(图 6)。
与腱鞘囊肿鉴别:信号不均匀,邻近软组织炎性反应。 有必要注射对比剂增强,排除实性病灶(尤其是排除
鹰嘴囊。
图3——Baker囊肿 T2压脂,可以看到 中后部高信号囊肿, 从腓肠肌内侧头和 半膜肌肌腱中间延 伸扩散。
滑囊出血或者炎性变时,信号不均匀,可以表现出厚壁。则需 要增强排除实性成分。
图4——Baker囊肿出血。 74岁,女性,左内侧股骨髁软骨下不全骨折。 T2压脂示:穿过内侧腓肠肌的Baker囊肿,壁厚;腓肠肌断裂所致; T1示:亚急性早期表现,周围高信号环和内部低信号。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
细胞形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细胞形态 比较单一,而脂肪肉瘤的细胞形
态则比较多样。
核分裂像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核分裂像比 较高,而脂肪肉瘤的核分裂像则比 较低。
组织学特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 比较明显,而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 征则不太明显。
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
发病年龄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脂肪肉瘤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 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需要与其他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如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通过病 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基因检测等方法,有助于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理学诊断需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 行,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 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脂肪肿瘤的鉴别
生长速度
良性脂肪肿瘤的生长速度 通常较慢,而脂肪肉瘤的 生长速度较快。
边界清晰度
良性脂肪肿瘤的边界通常 比较清晰,而脂肪肉瘤的 边界可能模糊不清。
组织学特征
良性脂肪肿瘤的组织学特 征比较单一,而脂肪肉瘤 的部组织的脂肪肉瘤, 影像学检查可能难以发现,需要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
05 总结与展望
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进展
影像学诊断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如超声、CT和MRI等,脂肪肉瘤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 高。这些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CT和MRI检查
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 否有转移。

下肢软组织粘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

下肢软组织粘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
y20 5 ( ) 9 ,05,7 4 :8~15 问盘 突出症 的疗效分析 [ ] 临 J.
床骨科 杂志,0 9 1 ( ) 4 1 4 2 2 0 , 4 :1 — 1 2
a h F tmiT, iaa A, ta.S ia a a e lr e n l [ Ad c iK, ua Ebh r e 1 pn lc n nag me t 4]
2 1 年 4月 01




Ap . 01 r2 1 V0 . 3 No 2 13 .
第3 3卷
[] 袁 2
第 2期
J un lo n k n Me iie o r a fNo g e dcn
伟 , 良军 , 忠 良 腰椎 问盘突 出症的外科 治疗 [ ] 中 尹 邓 J.
织粘液性或粘液性一 圆细胞 型脂肪 肉瘤患者 的 MR表现 , 观察 肿块 的位 置 、 大小 、 形态 、 界 、 边 内部 结构 及在 T wI l 、
T WI3 2 、2脂 肪抑制序 列和静脉 注射 G -T A后 信号特 点 。结 果 : " dD P 肿块 均位于 下肢 深部 肌 肉间 隙 内, 态 多不规 形 整, 边界清楚 。T WI 1 肿块与周 围肌 肉相 比呈均匀或不 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 号 ,2 呈 高信号 , 肪抑制像 肿块信 T WI 脂
[ 收稿 日期 :0 1— 3—1 ] 21 0 1
下 肢 软组 织 粘 液 性脂 肪 肉瘤 的 MR 表 现 I
张 林 李文峰 王成伟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C 、 R 室 , T M I 新疆石河子 , 20 ) 8 0 8 3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软组织粘液性脂肪肉瘤的 M 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下肢软组

脂肪肉瘤病理报告

脂肪肉瘤病理报告

脂肪肉瘤病理报告1. 背景介绍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脂肪组织。

它通常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并且更常见于肢体、腹腔和口腔等部位。

脂肪肉瘤的诊断需要依靠病理报告,下面将详细介绍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编写步骤。

2. 病理报告格式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通常按照以下格式进行编写: - 病例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例编号等。

- 标本来源:描述病理标本的来源部位、形态特征等。

- 组织检查:描述病理标本的组织学特征、肿瘤大小等。

- 组织学类型:根据细胞学特征、组织结构等进行分类。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描述对特定抗体的染色结果,以确定肿瘤类型。

- 其他特殊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核酸杂交等。

- 诊断:根据上述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3. 病例信息和标本来源首先,在病理报告中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此外,还需要标明病例的编号和检验日期等。

接下来,详细描述病理标本的来源,如部位、外观等。

4. 组织检查在本部分,需要对病理标本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标本的大小、颜色、质地等。

同时,还需要描述组织切片的结果,如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征通常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增多等。

5. 组织学类型根据病理切片的细胞学特征和组织结构,对脂肪肉瘤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 脂肪样肉瘤: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脂肪样变性。

- 不成熟脂肪肉瘤:肿瘤细胞呈现脂肪样和非脂肪样两种特征。

- 纯非脂肪性肉瘤:肿瘤细胞完全不具备脂肪样特征。

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检测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

对于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可以进行以下染色: - S-100:阳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具有神经鞘脂质来源。

- CD34:阳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可能具有血管内皮细胞来源。

- Desmin:阴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不具备肌肉来源。

7. 其他特殊检查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来进一步确定脂肪肉瘤的诊断。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田爱民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将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30例四肢软组织脂肪s肉瘤患者情况与其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

结果30例患者中有14例为分化成熟型、黏液型6例,多形性6例,去分化型4例。

四种类型的软组织脂肪肉瘤信号各有一定特征。

结论使用MRI对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显示脂肪肉瘤的大小、形状、边缘、肿瘤周边组织的情况,可初步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脂肪肉瘤的类型,但对于较难判断的类型,需要结合MRI表现和临床表现以便得出可靠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MRI;鉴别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1-02脂肪肉瘤是软组织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类型,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约占恶性软组织肿瘤总数的三分之一[1]。

脂肪肉瘤临床上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MRI是检查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分析了30例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诊断资料,以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取用的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9至75岁,平均55.9±4.5岁。

发病部位为上肢13例,下肢17例,首发症状均为触及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1.2诊断方法本院对30例患者均采用MRI平扫,采用的MRI机为GE Signa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层厚4mm,层间距为0.5mm至1.0mm,以矢状位、横轴位、冠状位等为扫描方位。

30例患者均采用SET1WI(TR500ms至600ms,TE为10ms至15ms)以及脂肪抑制FSET2WI (TR3600ms至4500ms,TE80ms至120ms)。

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脂肉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脂肉瘤如何诊断鉴别,脂肉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脂肉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肿瘤相关抗原、血常规*一、检查:组织病理:肿瘤一般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再扩展至皮下组织,少数发生于皮下组织,从真皮中发生者罕见。

可发生于原来没有成熟脂肪细胞组织存在的部位。

根据组织瘤细胞类型,肿瘤可分为4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多形型脂肪肉瘤。

1.分化良好型(well-differentiated type):此型较少见。

皮损位于深部软组织,皮下组织相对少见,境界清楚。

肿瘤几乎全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并由纤维组织分成大小不等的叶,酷似脂肪瘤。

瘤细胞轻度多形,在某些纤维组织区可见空泡性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多形。

如纤维组织增多,可称为硬化性脂肪肉瘤。

细胞学研究,本型与12号染色体长臂有关。

2.黏液样型(myxoid type):约占此瘤半数以上,多数患者发病年龄早。

瘤组织内含有形态一致的黏液样基质及分支状毛细血管网,形成特征性腔隙,均匀、壁薄如蛋壳状,内含有大量小而圆的细胞及数目不定的成脂细胞。

细胞学方面,本型存在t(12;16)(q13;P11)异位,引起翻译因子CHOP基因的变化。

为低分化肿瘤,自皮下转移少见,但易复发。

可向圆形细胞型转化。

3.圆形细胞型(round cell type):此型少见,常由长期存在或复发性低分化黏液型脂肪瘤发展而来。

瘤细胞主要为圆形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核分裂象多见。

恶性度高。

本型瘤细胞可出现S-100染色阳性。

4.多形型(pleomorphic type):是脂肪瘤中最少见的一型,出现晚。

瘤细胞表现为多形性和不典型性,并见较多瘤巨细胞,核分裂象不多,出血和坏死明显。

*以上是对于脂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脂肉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脂肉瘤易混淆疾病。

*脂肉瘤如何鉴别?:*一、鉴别:组织病理: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
发表时间:2016-03-09T14:08:33.2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王浩轩朱峰
[导读]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⑴。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311600
摘要: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⑴。

常发生在脂肪组织较多的腹部和腹膜后、四肢(尤其是下肢)、臂部等部位。

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脂肪肉瘤的一个常见亚型,占脂肪肉瘤的30%-55%⑵。

肿瘤主要是由各种分化不同程度的脂肪母细胞和粘液样基质组成,由于肿瘤的病理特征,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本组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关键词:肉瘤;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3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38-62岁;病程6个月-20年。

均表现为局部肿块,无明显疼痛感。

1.2 检查方法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采用PHILIPS1.5T 超导型MR扫描仪,每例患者均行T1WI、T2WI快速自旋回波(FSE)及脂肪抑制序列(SPAIR)及DW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Gd-DTPA,剂量为15-20mL,注射速率
2.5-
3.0mL/s,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

二结果
3例肿瘤均位于下肢,其中2例位于大腿深部肌肉间隙,1例位于小腿深部肌间隙,病灶边界清晰,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受累,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水肿,肿瘤直径约5.3-12cm,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略低于周围肌肉组织,T2WI呈高信号为主,病变边界清晰,本组3例肿瘤均被分隔成多个囊性包块,其中1例肿瘤内见少许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三讨论
3.1 病理学基础:黏液性脂肪肉瘤主要由3种组织学成分构成:富含黏多糖的黏液基质、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母细胞、纤细的毛细血管丛。

文献报道[3]约57.9%的黏液性脂肪肉瘤不含脂肪成分。

而与所有脂肪肉瘤相同,影像学检出少量脂肪成分是诊断的关键,本组3例中只有1例病灶周围见少许脂肪信号,该征象对脂肪肉瘤的诊断起到关键性作用。

3.2 临床表现与影像特征:黏液性脂肪肉瘤主要见于成人,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后腹膜及深部软组织。

黏液性脂肪肉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就诊时病灶往往较大。

MR不仅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且能够任意方向扫描成像,故对软组织占位的检出非常敏感。

黏液性脂肪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肌间隙内巨大、边界不规整,有分隔。

MRI的表现特点与其组织学构成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黏液样脂肪肉瘤含大量黏液基质成分甚至成大片黏液,T1WI 以低信号为主,T2WI 以高信号为主,本组病例中均可见大量长T2信号,是肿瘤内囊变、出血;又由于黏液性脂肪肉瘤内脂肪含量常较少,甚至缺乏具有诊断价值的脂肪组织,T2WI 压脂病灶信号未见明显减低,而表现为多发囊性包块,这就要求我们与囊性病变相鉴别,由于肿瘤富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故Gd-DTPA增强后病灶可有明显的强化,但黏液基质不强化,因此,肿瘤表现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而囊性病灶一般不强化。

3.3 鉴别诊断:软组织病变较多,根据组织起源不同可有多种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故其鉴别诊断范围很广。

主要有:1、神经鞘瘤:主要发生在20-40 岁,肿瘤较大可出现囊变、坏死,MRI 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DWI未见明显高信号影,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中央见斑片状无强化区。

2、脂肪母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婴幼儿占80%。

而黏液性脂肪肉瘤儿童发生率很低,根据发病年龄可以鉴别⑷。

脂肪母细胞瘤主要为脂肪和软组织的混合型的肿块,脂肪抑制序列其内可见低信号影。

3、血管瘤:无包膜,呈等T1 长T2改变,内见弯曲条形流空信号,MR增强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影像学检查见血管钙化和静脉石较为特征。

4、淋巴管囊肿:表现为圆形、梭形或扁平囊状,壁薄,边界清晰,MRI呈长T1长T2改变,大部分病例信号均匀一致,DWI未见高信号影,增强后仅边缘部分包膜线样强化或不强化。

总之,MR分别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与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软组织黏液样脂肪肉瘤的范围、形态及边界,并通过强化特征反应肿瘤内部的组织学成分,对该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⑴张林,李文峰,王成伟.下肢软组织粘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农垦医学,2011,33:157-159.
⑵韩月东.软组织磁共振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52
⑶周蔽,董海原,徐恩伟.轴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288-289.
⑷王士娜,王翠芳.脂肪母细胞瘤病1 例及其临床病理学观察.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39-41.
作者简介:王浩轩,男性,198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工作于: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311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