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商民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协商民主

袁 涛

内容提要:20世纪晚期出现的协商民主理论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民主理论模式,它可以在古希腊民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原始存在,它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协商民主强调民主的协商性、决策的合法性、协商的平等性、公开性和责任性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模式的反思和替代。

关键词:民主 协商 协商民主 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5330(2007)01 0012 05

作者简介:袁涛(1983-)男,江苏徐州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生(江苏南京,210004)。

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或者说民主理论的转向: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地审视各种政策建议,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在公民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

什么是协商民主

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协商民主做了阐释。多数学者是将协商民主看成是民主的决策模式。如米勒认为,当一种民主体制的决策是通过公开讨论 每个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同样愿意倾听并考虑相反的观点 做出的。那么,这种体制就是协商的。这种决策不仅反映了参与者先前的利益和观点,而且还反映了他们在思考各方观点之后做出的判断以及应该用来解决分歧的原则和程序。马修!费斯廷斯泰因也认为,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看作是一种阐释政治决策合法性的理论。它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民主决策是合理、公开地讨论、支持和反对某些建议的各种观点的过程,是实现普遍接受的判断。赞同协商民主观点的人关心的是建构一种作为过程的民主。它拥有民主程序仅仅作为聚合私人利益或偏好机制所缺乏的合法性∀。

部分学者将协商民主看成是一种民主的政府体制或政府形式。如科恩提出,协商民主是指一种事务受其成员的公共协商所支配的团体,这种团体将民主本身看成是基本的政治理想,而不只是将其看作能够根据公正和平等价值来解释的协商理想。梅维!库克认为,协商民主是为政治生活中的理性讨论提供基本空间的民主政府#。

还有学者认为协商民主是多元文化社会的一种治理形式。如乔治!M!瓦拉德兹指出:现代社会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文化的多元化。多元文化民主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公民的分裂与对立。而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它尤其强调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促进政治话语的相互理解、辨别所有政治意愿以及支

∀# 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

马修!费斯廷斯泰因:∃协商、公民权与认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

持那些重视所有人需求与利益的具有集体约束力的政策。作为民主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在本质上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主张通过对话实现共识,明确责任,进而作出得到普遍认同的决策。

因此,协商民主可以理解成一种理性的决策形式,或者是一种组织形态,或者是一种治理形式。概括起来讲,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形式。其中,平等、自由的公民在公共协商过程中,提出各种相关理由,说服他人,或者转换自身的偏好,在广泛考虑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利用公开审议过程的理性指导协商,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协商民主的实质是以理性为基础、以真理为目标。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协商民主具有这样几个特征:(1)合法性。协商过程的政治合法性不仅仅出于多数的意愿,而且还基于集体的理性反思。政治决策的合法性来源不是预定的个人意志,而是它形成的程序,即协商本身。作为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寻求所有人参与的协商,即保障所有人参与协商的权利是合理的。(2)公开性。通过使支持政策的各种理由公开化,人民就能够对这些政策的前提和含义提出疑问。他们就有机会评论这种协商,并指出可能的矛盾或事实上的疏忽。因为所有公民都能够参与形成共识的过程,公开性还深化了公共协商的普遍教育功能。公开性还能够阻止秘密的、幕后的政策决定。因为参与者知道,他们需要公开其理由和动机以寻求公众支持其建议。(3)责任性。由于知道特定建议的来源以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所以,公民就能够更好地确定支持特定政策的机构、政党和组织。参与者不仅必须表明为什么某种意识形态使他们受特定政策选择的制约,而且还要知道,他们为什么必须接受那种意识形态、其背景假设以及他们支持它的特殊解释。协商民主概念的形成标志着民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协商民主并不是民主范式的创新,民主理论的这种转向只是协商理念的复兴。埃尔斯特指出:&由于哈贝马斯的影响,围绕偏好转换而不仅仅是偏好聚合的民主观念已经成为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这种发展意味着一种复兴而不是创新。协商民主观念及其实践像民主本身一样古老。∋∀

协商民主提出的意义

协商民主理论作为当代西方政治学家提出的关于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看法,协商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的复兴而非创新。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在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deliberati v e de m ocracy)∋一词。在其民主观中,主张公民参与而反对精英主义的宪政解释。但是,真正赋予协商民主动力的是伯纳德!曼宁和乔舒亚!科恩#。20世纪后期,罗尔斯和哈贝马斯分别出版了有关协商民主的著作,由于他们尊崇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协商民主理论也进一步传播开来。

协商民主理论是对当代西方多元主义文化和普遍冲突的现实回应。西方社会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新科技革命迅猛推进的基础上,社会的利益分化和由此引起的社会阶级阶层的结构变动日益激烈,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冲突加深、加剧,社会分裂和冲突的危险加大,影响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民族、种族之间的迁移和交流日益广泛,西方社会的种族和文化的多元性日益明显,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乃至宗教观念的差异和冲突愈演愈烈。西方社会面临的这种多元主义文化困境和公民社会分裂的现实,迫切需要在社会政治层面加强公民和团体间的对话与合作,建立社会对公共利益的道德和责任,消除社会分歧,推进政治共识,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协商民主应运而生。

协商民主是对当代西方政治冷淡主义现实的理论回应。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基本问题,一定条件下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政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政治参与中,要

论协商民主

∀乔治!M!瓦拉德兹:∃多元文化社会的协商民主、政治合法性与民族自决%,美国西部观察出版社,2001

年。

# 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