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最新版】

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最新版】
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最新版】

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出版社图书档案管理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将传统纸质、录像带等存储介质,通过虚拟的网络形式进行存储、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管理方式,其形成的电子信息方便查阅、存储。数字化管理在推动出版社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图书档案数字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库存储功能实现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管理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图书档案管理,形成有效的复制、查询、检索、传输、存储,为有相关需求的人员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程序烦琐、信息资料存档数量受限、查找检索费时等问题,提高了图书档案的管理效率。

2.提高出版社图书再版效率排版软片是为图书再版而留存的资料,能够有效地缩短图书再版的周期。但是排版软片需要定期清理以减少库存空间压力,出版社会定期根据市场需求量对部分无价值的软片进行报废销毁,这给图书档案管理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而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无须做报废处理,存储空间小,易于同步备份,节约人

力、财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出版社图书再版效率,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市场竞争力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社参与到数字化图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虽然图书档案数字化的初始建立工作量很大,但是图书数据库的不断建立、完善,为图书查询、检索、出版、销售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使得图书档案管理方式更加科学、规范、实效,提高了出版社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4.图书档案能够长久留存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不利于长期存档,图书档案原件经常被查询使用,纸质容易变黄、变皱或受到污损,不利于维持原状,保存期限有限。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出版社的图书档案能够长久留存,保管方式更加安全可靠,用户可以通过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快速查询所需资料,无须查找纸质原件。

二、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子档案的保存形式被广泛普及,但庞大的电子信息数据库资源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不强我国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识仍然不强,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观念依旧根深蒂固,许多出版社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同保存,这样看似有了双重的图书档案保障,但却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错误做法。档案管理人员对图书档案数字化系统的使用还不熟练,在图书档案信息检索时没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导致工作变得烦琐,通过网络形式传递的信息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影响了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薄弱当前,部分出版社只注重图书的销量,关注能够给出版社带来大量经济效益的部门,而图书档案管理部门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出版社对其投入的资金不足,因此无法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3.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不兼容出版社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兼容使得两个系统的数据信息很难准确转换,这给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原始数据信息收集、录入、归档等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其不仅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图书档案管理的运营成本,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4.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的安全隐患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虽然具有便捷、存储空间小等优势,但需要借助互联网来实现,而互联

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了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图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盗版图书的存在直接影响正版书籍的销售,图书被盗取的现象难以控制,出版社极其关心图书数字化档案的安全。

5.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匮乏图书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对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全方位的发展能力。但大部分出版社的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素质,专业知识陈旧,难以适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出版社要正确认识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加强数字化管理建设,完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减少数据不兼容问题做好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的安全性防范工作,不断提升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动适应市场形势的更新变化,保证出版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增强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出版社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强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意识,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彻底打破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减少共同管理纸质档案和数字化档案产生的资源浪费。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数字信息档案的分类、存储、检索的特点,利用好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降低人力、物力资源成本,充分发挥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

的优势。

2.加强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强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具体包括图书信息数据库建设、档案数字化网络建设等。出版社应加大对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整体规划,不断规范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程序,为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配置必备的软硬件设备,提高出版社整体经济效益。出版社图书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版社要不断地完善数据库信息,丰富数据库内容,加快图书档案数字化网络的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组建数字化网络系统,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为图书档案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条件。

3.完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减少数据不兼容问题建立多功能开放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同时包括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和其他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数据库共享系统,借助特定的数据接口和外部网络链接实现信息转换,从而提高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加强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的安全性网络的存在必然会对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安全产生威胁,为了保障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出版社要做好档案信息的保密和杀毒工作,实行规范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和运用科学的技术,延长存储时间,提高信息存储质量,定

期清查丢失的图书档案,及时追查相关责任人,做好图书档案的保密工作。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权限设置、密码设置、杀毒设置及多层结构关卡设置,定期对软件进行数据信息拷贝、系统维护、升级改造,杜绝不法人员非法访问、篡改、盗取图书信息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建立图书档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5.培养高素质的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信息化的发展对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社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定期对他们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让他们能熟练地使用图书管理软件,有效地对图书电子档案进行管理。同时,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学术论坛研讨会,与成功人士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宝贵经验,共同学习、进步,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知识密集型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很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熟悉网络市场环境的规律和趋势,能根据图书市场及出版行业的发展状况,有预见性地判断未来图书出版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并及时、合理地对图书档案管理战略进行调整,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效率。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已经逐渐影响出版社图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集中化,能

更好地服务于图书档案的使用者,降低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图书档案管理的效率。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摘要】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要求物质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追求,而作为精神载体的图书馆也应不断创新、发展,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渴望求知的人们。本文以数字化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阐释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现阶段发展状况,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中的趋势,并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意见与相应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制度;管理 1 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在英文中译作digital library,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将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图书和文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和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数字图书馆特征 2.1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文献信息给予数字化处理,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个体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还包括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它需要采用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 2.2 资源共享性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几间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化,而是涉及整个文化资源领域,主要是实现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全社会的信息文化的普及,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 2.3 以网络为载体 在传统媒体逐渐被淘汰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搭上网络的快车,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以网络为基本载体,广泛传播信息文化,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传播,数字化也就失去了其依托和本来意义。 2.4 信息的虚拟性 原本以进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源搜索的方式,会因为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存储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存储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他包括电子图书资源库、图书管理系统(含借阅)、文献检索系统等,电子图书资源库由于面向全校开放,用户访问量将来会比较大,所以需要配备高带宽的存储设备;而对于图书管理系统和文献检索系统需要对系统和数据库都进行备份,部分用户信息需要容灾。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什么不同? 数字图书馆必须完成传统图书馆的任务,并在更高程度实现传统图书馆的功能。首先,数字图书馆能完成搜集信息资料的任务。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料不仅包括传统图书馆资料(如书、杂志)的数字化,而且还应包括新的数字化数据,如超文本。传统图书馆中的资料一般都是线形的,假设读者是从前向后阅读。超文本是指在文档中嵌入一些链接,通过这些链接,读者可以从一个文档到另一个文档,所以超文本是非线形的。数字图书馆中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因此,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能完成对资料的整理和组织工作。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料内容、形式多样,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地组织,显然难以利用。在传统图书馆中,分类、索引和摘要是管理资料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在数字图书馆中依然可用。除此以外,数字图书馆中还有一些新的方法,如动态索引。在传统图书馆资料的数字化形式上建立的索引称静态索引,比较稳定。数字图书馆中有些信息存在期很短,需要为其建立动态索引。动态索引能适应信息的快速变化。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数字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分布式环境、能够针对用户的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分布式海量信息系统,其基本功能包括: (1) 提供用户交互式信息浏览、查询,具有基于内容和知识的检索

数字化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法规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资源采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信息传播、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等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在使用和传播时,随时可能遇到侵权问题。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首先,要掌握知识产权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其次,要加强信息伦理的教育,增加人们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合理使用”与“授权使用”作品 “合理使用”是目前各国版权法中普遍承认的原则,各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允许社会公众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合理使用”的规定。目前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也规定了“合理使用”作品的情况,为数字图书馆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尺度。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数字化信息资源时,必须特别强调这种使用“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利用,也不得适当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还应该积极谋求取得合法授权。数字图书馆在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时,首先要根据法律判断作品的归属和法律形态,然后履行诸如付酬和获得授权许可等相应的程序。若作品出版时,作者已将光盘、网络数据库等电子形式的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机构,则涉及邻接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与该作品的出版机构进行授权谈判;若作者出版印刷出版物时没有将数字化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机构,则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与作者谈判,获得作品数字化的授权;如果已经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并且该组织已经与著作权人达成委托或转让协议,则数字图书馆建设者应与该集体管理组织进行授权和付酬等内容的谈判。 三、建立权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和版权联盟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来统一管理他们的权利,即监视作品的使用,并与未来使用者或使用单位洽谈使用条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在适当条件下收取使用费,并在权利人之间进行分配。著作权集体管理能在著作权人与数字图书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既能有效地实现著作权人个人无法行使的权利,又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利用他人作品的合法途径,从而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版于2001年10月27日正式颁布,其中第八条增加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为使用者和著作权人提供一个共同的著作权代理机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这样使用数字图书馆这种海量信息的人不必一一寻找权利人洽谈著作权授权事宜,只需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签订协议,就可获得几乎所有作品的合法使用权,提高授权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交易费用,由此大大减轻了数字图书馆取得授权的负担。 建立图书馆版权联盟,可以协调各种信息资源的采购和共享,统一获得版权信息的许可,统一支付版税,争取部分著作权人和出版商出于知识广泛传播的目的,对在图书馆等公益性质的范围内使用其版权作品放弃部分权利和版税。建立图书馆版权联盟,使得数字图书馆在合法合理利用和建设信息资源的同时减轻了所支付的版权费用,不失为数字图书馆解决版权问题的好对策。 四、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收集、加工、利用和传播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技术各式各样,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无权访问和非法使用,从而仅允许那些获得授权的合法用户获取或复制。目前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类:(1)最基本的是使用权限限制,设置密码,限制无权用户非法访问和获取信息;(2)运用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作品中加入特制的、不可见的标记,用以证明原创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3)安全容器技术,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之一,目前较好地应用在商业信息领域;(4)设置认证程序,建立著作权人和资源利用者之间的信任关系;(5)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使得信息服务更加安全可靠,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同时,用户也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确认网络传输文本的确实性,防止在网络传输中被窃取或篡改;(6)访问控制技术,允许用户对其常用的信息库进行适当权利的访问,限制他人随意删除、修改或拷贝信息文件,保护网络资源和重要数据不被盗用。这些保护措施虽然在本质上不属于知识产权法的任务,但它们都是用来保护版权与邻接权的手段。 五、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最终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因素,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应精通法律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因而,培养一支专家型、律师型和网络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建伟.信息新论[M].新华出版社,2001. [2]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勤南.知识产权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3. [4]崔海亭,崔新春.数据库水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8,(08) [5]郭志敏.浅谈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 [6]姚丽红.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7]袁晔.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S1期 数字化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龙涛 (宝鸡文理学院学工部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形势下数字化图书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分析,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如何应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 158 现代营销

有关档案学的书籍和网址

有关档案学的书籍和网址 三十本书籍: 一、工具书类: 1.吴宝康:《档案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出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档案学论著目录》(1911-1983),档案出版社 4.《档案学论著目录》(1984-1994),档案出版社 5.来新夏:《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南开大学出版社 二、档案学理论类 1.吴宝康;《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档案学概论》,赵越,辽宁大学出版社 4.《档案学概述》,丁永奎,档案出版社 5.《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研究》,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科技档案管理学类 1.《科技档案管理学》,吴建华,南京大学出版社 2.《科技档案编研的理论与方法》,贺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科技档案信息传播学引论》,颜祥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新编科技档案管理学》,赵鸿飞,辽宁大学出版社 5.《科技档案管理学》(修订版),王传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中国档案事业 1.《中国档案史讲义》(初稿),赵践,中国人民大学校内用书,1961 2.《中国档案史讲义》,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档案史教研室编,1979年 五、外国档案事业史 1.《世界档案史简编》,李凤楼等,档案出版社 2.《外国档案管理》,韩玉梅,档案出版社,1994 3.《外国现代档案管理教程》,韩玉梅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外国档案管理》,韩玉梅,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黄霄羽,档案出版社 6.《世界档案-历史?现状?理论》,延艺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7.《外国档案事业史》,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8.《外国档案管理概论》,韩玉梅,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9.《外国档案管理参考资料》,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10.《世界档案大事记》,牛创平,档案出版社 11.《日本档案工作译文集》,陕西省档案学会,档案出版社

软件工程-图书馆管理系统

小规模的软件开发 本章通过一个实例——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介绍按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开发软件的全过程。由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学生比较熟悉,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编程语言采用较易掌握的Visual Basic,提供的设计、实现、测试是系统的,核心源代码以文字方式说明。 在实际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往往需要一个团队集体完成,所以分工合作、协调工作能力、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同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采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也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过程没有标准答案。为了突出重点,对系统进行了简化。 8.1“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立项背景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师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环境,一种成功的跟踪最新技术,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孕育而生。 某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该校的教师和学生。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教职工约3000人、学生20000人左右,馆藏各类图书近200多万册,期刊近4000多种,图书馆工作人员约90人,每天的借阅量近千册。在图书馆的图书数量不断增加、读者数目不断增长,对图书馆信息管理自动化和准确化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网络化,以及实现网络查询和统计一体化而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为图书馆管理员提供一个个性化的界面,将读者需要的各种服务集中起来,图书管理员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使用所有服务;也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读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图书和借阅情况查询。从图书信息的输入到读者借阅图书信息的管理,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完成。 虽然图书馆在某些局部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但尚未建立起真正的集成自动化系统,大部分业务工作仍靠手工完成。由于图书馆陈旧的管理手段给读者和图书馆管理员带来的很多操作上的不方便,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使图书馆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所以下决心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 本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在原有手工系统的基础上,增强数据库管理技术,增加图书信息的管理、读者信息的管理、读者借书和还书信息的管理等功能。通过进一步收集、整理、存储关于图书、读者的主要数据,以及原有系统的作业流程信息,为日后建立数据仓库做好准备。 本系统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管理员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分类、排序、查询、统计,方便读者和其他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准确、快速地查询图书信息,实现以计算机辅助形式代替传统的手工查找形式,减轻图书信息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从而使图书和读者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8.2 可行性研究 在项目可性行研究阶段,分析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同主要领导、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对手工工作情况、工作流程、所完成的任务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新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初步调查。初步调查研究的结果成为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8.2.1 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

图书档案分类

图书档案分类 第一章图书分类与图书分类标准 第一节图书分类的意义 一、分类的几个概念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事物共有一个概念。 类目:类在图书分类体系中又称类目。 类名:表类目概念的名称,叫类名。 分类: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依据,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就是分类。 二、概念的划分 划分:指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作标准,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是由母项、子项和标准三个部分构成。 划分标准:是指划分所依据的对象的某个或某些属性 划分规则: 1、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或是“划分不全”,或是“多出子项”。 2、划分出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否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3、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会犯“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4、划分应当按层次逐级进行。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层次不清”或“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三、图书分类的作用 1、组织分类排架。 优点有三: ①便于人类按学科系统利用图书。 ②便于开架,人们一般习惯于按类求书。 ③便于研究读者阅读倾向,为藏书建设提供数据。 2、编制分类目录 第二节图书分类的标准 一、图书分类标准的含义: 图书分类标准又称图书分类根据。 图书分类应以图书资料的本质属性,即图书资料所体现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图书分类的主要标准,以其他属性特征作为辅助标准。 二、图书分类标准的运用次序 确定分类标准及其运用次序的依据: ①、符合读者检索要求与特点 ②、适应具体国家的实际情况 ③、符合学科、专业分类的一般规定 ④、根据图书资料的出版和收藏情况 第三节图书分类与科学分类 一、科学分类 亚里士多德: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 F.培根:记忆的科学、想象的科学和悟性的科学 恩格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 我国古代:六艺四部

活动方案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篇一: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一、系统简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内的阅读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 通讯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处理、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实现资料的查询和阅览。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 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视听阅览室,它也是学校教育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阅览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 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 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集中教学的环境,又要重视创设学生个别化学 习环境。如果说课堂作为学生集中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存在,那么 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字化视听 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对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和加工 处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而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要培养具 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为学生建设 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正是数字 化图书馆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系统功能 1.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要获得大量信息与知识, 在传统阅读、学习模式可望不可及。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大量的传统、现代信息资源,象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 料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视听阅览 传统图书馆借书,一般要先查书名索引卡,填索书单,由图书馆工 作人员进书库找书。不过经过这些手续,也可能因书已借出而借不

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第一章、数字化校园网体系结构 校园网网络系统基本可分为校园网网络中心、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等。校园网体系结构由: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详见校园网拓扑结构图: 第二章、数字化校园网应用体系 数字化校园网应用体系主要体现为:管理应用、辅助教学、通讯服务,基本可分为校园网网络中心、教学子网、教务子网、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多 千 百 教 务 总 务 政 务 室 数据服务器 应用终 图书管理子网 多媒体 学生机 教师机 “共创”多媒体教学 扫描仪 教师工作站 刻录机 校务行政办公子网 网 管 INTERNE 路由器 加防火代理服务 中心交换 信 息 中 心 DATA 服务主服务器 文件服务资源服务

媒体教学网,远程连接 “任我游”简介 “任我游”是教育部重点开发项目之一。早在1998年,共创软件公司就开始着手筹划、设计。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XML技术。体现了众多管理功能与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涵盖了学校信息管理、教务办公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信息通讯等所有领域。 任我游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校园网的优势,以流畅的全方位信息交流,较好的实现了学校人性化的自主式教学和高效便捷的管理运作。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平台。具体表现为——

通用性: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管理需求,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安全性:系统拥有管理、安全、实用而灵活的权限认证体系。通过多层次的权限难机制,没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无法上传、发布、修改或访问相关信息,保障了数据的安全。 扩展性: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用户可随时增加新的功能模块或者平滑升级到更高版本。 数据共享:整个系统依据不同功能划分教学、管理、应用、信息服务等模块。这些模块在系统中相互融合、数据共享,即插即用,为系统的扩展提供灵活的接入服务。 数据交换:整套系统除能导入/导出不同数据外,还可以与其他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突显了用户第一的思想,保护投资者利益,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热潮的兴起,传统的日常图书管理方法和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为了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设适用于该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系统与管理系统。 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图书馆内建立一个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管理平台,将现行以手工作业和单机作业为主的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XX XX 班级 摘要:详细阐明了基于R FID 技术设计的数字化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整体结构。该系统的图书与借阅证使用RFID标签,通过在每个书架一侧安置终端自助借还机,学生可多节点自助借还书籍,从而避免了高峰期的前台拥堵;同时,要求读者将已借书籍还至指定书架,规范了学生的借还行为,节省了馆员整理上架的工作量,更好地提高了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管理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将进出口分膈为两个通道,高校学生可携带图书馆书籍进入馆内阅读,带出时需在出口处检测机进行检验书籍,可方便学生准备考试及阅读,实现了开放化、规范化、智能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具有安全、可靠、方便、易维护等优点。 关键字:RFID;自助借还;开放化;物联网智能图书馆;安全可靠

目录 1系统工作原理 (6) 1.1进馆工作原理 (7) 1.2出馆工作原理 (9) 2硬件组成 (10) 2.1自助借还机硬件 (10) 2.2图书馆系统柜台工作站及出口检测站主机硬件 (11) 3程序设计与实现 (12) 3.1读卡器模块中的控制程序 (12) 3.2数据库管理程序 (12)

4结语 (13)

1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部分主要包括终端自助借还机模块、图书管理系统服务器、柜台工作站、出口检测站。整个图书馆的RFID智能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包括智能流通标签初始化转换系统、柜台工作站应用功能集成系统、读书自助借还书系统、出口检测系统。图1所示是其系统原理图。高校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以一个书架为一个节点,通过以RFID读写器为主的终端自助借还机进行指定书架借还操作,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同步至服务器,实时挂(脱)钩学生与书籍信息,完成自助借还书过程。在出口设置的检测机会对带出的图书馆书籍进行二次检测,判断是否已在书架终端自助借还机处登记借出。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数字一词已经走进了社会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现在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取实现了自由化,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化,知识传播范围拓展了,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信息资源价值也提升了。那么如何构建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给用户一个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平衡、融合的信息保障环境,是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影响,就是“馆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馆藏不再仅仅是对文献的物质拥有和物权占有,馆藏概念的核心已超越了文献的承载者——物,而更加贴近文献的本质,即实物所承载的对象——信息。数字化文献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作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的基于物权转移的实体资源,又包括在使用中不发生物权转移,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了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文献、单机版电子文献和馆藏中已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等实体资源,以及图书馆通过网络途径以协议或授权服务方式获得的网络数据库或网络信息等虚拟资源。即图书馆本馆的实体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内的资源以及网上免费资源等各种类型,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可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具有雄厚基础的传统实体文献资源和强有力的信息组织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决定了二者不可能一支独秀,而要协同共建。因为对图书馆的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所需信息的可获取性,而不是资源类型和信息存放的位置,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不断探索寻求网络环境下两种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特点 信息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对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筛选、整序、组织,使信息更好地成为传播给用户利用的资源,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无障碍地获取。就是说,这些资源的类型可以多元化,获取渠道可以多元

图书馆借书管理系统

自动化图书馆借书管理系统建设 目录 一、图书馆借书管理系统产品简介 (2) 二、图书馆借书管理系统产品特点 (3) 三、产品功能 (5) 四、多校区馆藏管理 (6) 五、校园一卡通、企业通结合。 (6) 5.1、免二次开发成本实现学生一卡通或员工卡借阅图书 (7) 5.2二次开发,同步读者信息。 (7) 六、图书馆防盗 (8) 七、数据加工回溯建库 (9) 八、常用清单 (10) 九、系统运行环境 (11)

卓一图书馆借书管理系统由广州卓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套非常非常有前景且通俗易懂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是国内一套图书馆趋势化的应用系统,是中小图书馆的理想选择。广泛应用于职校图书馆、技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馆借书管理系统、企业图书馆、政府图书馆。它实现了图书馆编目管理、借阅流通、数据统计、图书检索、图书预借、个人信息查阅等一系列相关图书馆的操作。它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管理的方便性,快捷性,并与一卡通无缝结合,让图书馆管理人员便捷地工作。

1、开放平台,系统采用JAVA开发,MYSQL数据库;采用浏览器智能界面,自动适应窗口大小;数据定时备份,可靠放心。 2、拓展性强,传统到智能化管理,支持微信定制。 3、兼容性强,支持WINDOWS所有操作系统,包括虚拟机、云平台。

4、升级容易,单机版到网络版,传统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 5、应用广泛,无论职技校、中小学、政府、企业单位都有成功案例。

三、产品功能

四、多校区馆藏管理 多校区采用同一数据库,通过不同的管理员账号可以实现同步编目入库,每个分校可以设置不同馆藏点,同步借书还书,还可以通过OAPC查询系统查询所需图书。 前提注意事项: 1、各分校的条形码不能有相同 2、读者借阅证不能有相同 3、图书馆系统需放在校内服务器里,其它分校都可以访问图书馆借书管理系统的服务器。 五、校园一卡通、企业通结合。 校园一卡通、企业通结合就是通过一卡通系统开放的数据接口,图书馆借书管理系统进行读者信息的同步,使用学生一卡通或员工卡即可进行借还图书,不需要重新制作借阅证,达到读者信息增加、删除、修改同步效果。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系统简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内的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处理、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实现资料的查询和阅览。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视听阅览室,它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阅览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集中教学的环境,又要重视创设学生个别化学习环境。如果说课堂作为学生集中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存在,那么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对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和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而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为学生建设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正是数字化图书馆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系统功能 1.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要获得大量信息与知识,在"传统阅读、学习模式"可望不可及。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大量的传统、现代信息资源,象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料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视听阅览 传统图书馆借书,一般要先查书名索引卡,填索书单,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书库找书。不过经过这些手续,也可能因书已借出而借不到书。在数字图书馆借书,您只要在电脑"搜索"栏里填上书名或作者,亦或关键词,图书管理服务器就会帮你找到相应书籍,接下来只要下载就行,根本不必担心已被借出。在视听阅览室里不但可阅读书籍,还能点播视频、音频、教学课件和上国际互连网。 3.网上协商学习 新型人才既善于竞争,又善于联合,一个不能与他人协同工作的人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遭到淘汰。本系统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网上协商合作学习环境。 4.直观的教学资源点播 电子阅览室目标是建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创造学生主体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通过电子阅览室内或家里的计算机上的阅读导航系统,可简易的查询点播信息资源库中的所有的教学资源。 5.培养学生"发现式"的学习能力 可在网络上建立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6.规范的图书资料管理 图书管理人员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可完成传统图书馆的图书采编、借还管理、书目查询、

(完整版)图书馆档案管理方案

图书馆档案管理方案 为了完善行政部档案管理体系,发挥档案价值以推动行政部工作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经过整理,可以检验收集工作的质量,便于档案的鉴定、保管、统计和检索,促进档案工作各环节的良性运动。 二、档案管理方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需明确档案归档管理负责人,例如:人事类档案由张燕负责整理归档管理,资质类档案由梁勋负责整理归档管理,综合类档案由李欣静负责整理归档管理等。 (二)档案的保存 1、保存地点:XXX(办公室档案柜); 2、保存内容:行政部过去和现在从事业务、经营、企业管理、公关宣传等活动中所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账册、凭证、报表、技术资料协议合同、电脑盘片、音像制品、荣誉实物、证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1)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相关领导组织办公人员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协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档案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加强对档案管理的学习,逐步落实具体计划实施方案。 2)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档案达标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人员,分解落实责任 3)完善和添置档案的硬件设施,如:调整实物档案陈列室、空调防尘、防鼠、防虫设施和档案盒等。 2、实施阶段(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1)搜集整理各门类档案资料 对已经归档整理的档案,按照标准进行全面系统检查整改,进一步规范。

2)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A、各种档案按组卷要求,由立卷人整理,按有关规定装订并移送档案室统一保管; B、各种档案的文章书写,必须用蓝黑或黑墨水书写,禁用其他笔书写; C、档案一般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借阅档案时,均应在档案室按有关要求借阅; D、档案要做到安全保管,定期检查,积极创造档案保管条件,做到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失密,保持经常通风; E、档案室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使用电器。 3)根据档案号编制规则对档案进行编号归档 根据自定的编制规则(部门拼音首字母+类别号—年月日—件号)对档案进行编号归档,例如:将行政部的档案分为4类,分别为综合类、人事类、资质类和图书类,综合类以11为代码,那么“行政综合类”可命名为“XZ11-20150703-1”。 规范各类表单,详见附件,表格一、二、三、四。 4)确定档案保管期限 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a、公司制定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材料,b、公司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c、公司职能活动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d、公司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批复、批示,重要的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等,e、公司机构演变、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f、公司房屋买卖、土地征用,重要的合同协议、资产登记等凭证性文件。 定期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a、公司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一般性业务文件材料,b、公司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c、公司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d、公司一般性事务管理文件材料。 附件 表一: 档案索引图表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1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计算机技术、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2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数字化建设 1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时代在呼唤数字图书馆,教学的发展也在呼唤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静态书本式服务特征,实现了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创造出超时空服务的全新信息环境。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对高度价值的图象、文本、语音、音响、影象、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网络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结构连接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为科学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数字化图书馆是运行在局域网上,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储存和服务系统。与传统图书馆藏书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中众多文献,不再孤立地散步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而是永久性存储在光、磁介质之中,或流动在全球信息网络上,成为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 2 数字图书馆建设平台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图书馆,通过文献资源和VOD视频资源建设,成为公共信息枢纽中心,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检索共享平台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解决图书馆在构建数字图书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使用不方便、维护设备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图书馆用非常小的投入就可以构建一个介面人性化,易于使用,功能齐全,资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立体化数字图书馆资源中心 2.1 采用国际通用的数字图书馆技术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采用国际数字出版的权威、OEB标准的发起者和制订者——Adobe PDF技术方案,图书内容全息数字化,可实现便捷的复制、缩放、批注及复合检索等功能;存储格式先进,占用的数据量小。可以实现在线IE阅读和下载阅读。Adobe PDF是国际电子书事实上的通行标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家国际国内机构采用的主要文档格式。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XX XX 班级

摘要:详细阐明了基于R FID 技术设计的数字化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整体结构。该系统的图书与借阅证使用RFID标签,通过在每个书架一侧安置终端自助借还机,学生可多节点自助借还书籍,从而避免了高峰期的前台拥堵;同时,要求读者将已借书籍还至指定书架,规范了学生的借还行为,节省了馆员整理上架的工作量,更好地提高了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管理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将进出口分膈为两个通道,高校学生可携带图书馆书籍进入馆内阅读,带出时需在出口处检测机进行检验书籍,可方便学生准备考试及阅读,实现了开放化、规范化、智能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具有安全、可靠、方便、易维护等优点。 关键字:RFID;自助借还;开放化;物联网智能图书馆;安全可靠

目录 1系统工作原理 (4) 1.1进馆工作原理 (4) 1.2出馆工作原理 (5) 2硬件组成 (7) 2.1自助借还机硬件 (7) 2.2图书馆系统柜台工作站及出口检测站主机硬件 (7) 3程序设计与实现 (8) 3.1读卡器模块中的控制程序 (8) 3.2数据库管理程序 (8) 4结语 (9)

1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部分主要包括终端自助借还机模块、图书管理系统服务器、柜台工作站、出口检测站。整个图书馆的RFID智能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包括智能流通标签初始化转换系统、柜台工作站应用功能集成系统、读书自助借还书系统、出口检测系统。图1所示是其系统原理图。高校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以一个书架为一个节点,通过以RFID读写器为主的终端自助借还机进行指定书架借还操作,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同步至服务器,实时挂(脱)钩学生与书籍信息,完成自助借还书过程。在出口设置的检测机会对带出的图书馆书籍进行二次检测,判断是否已在书架终端自助借还机处登记借出。 图1 系统原理图 1.1进馆工作原理 本系统旨在打造开放式智能图书馆,在人口处不设门禁,可携带已借图书馆书籍进入馆内阅读,解除了普通图书馆对带入书籍的限制,方便了学生准备考试和复习阅读。

图书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图书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09T14:43:54.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作者:戚秀丽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地完善,规范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让读者们在图书馆中获得良好的服务,从而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进而将图书馆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 河南省商丘市幼儿师范学校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地完善,规范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让读者们在图书馆中获得良好的服务,从而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进而将图书馆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现今的图书管理员应当重视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本文结合实际,浅谈图书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图书档案;管理;现状;改进 引言 图书档案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图书的基本信息和内容,但是由于图书种类多、数量多,给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图书档案管理的趋势,因此各单位应重视和应用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并将其和传统管理进行科学结合,促进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1图书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图书馆缺乏合理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 想要落实好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然而现今许多图书馆恰恰缺乏一个合理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图书管理人员在落实图书档案管理的时候缺乏指导,从而导致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成效。除此之外,由于没有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约束,现今许多图书管理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敷衍的态度,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极差。由于没有先进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帮助,现今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只能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图书档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着极强的滞后性,是难以让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 1.2图书档案管理中的管理规定过于形式化 现今许多图书馆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实际的落实和执行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形式化。许多造成管理规定形式化的原因主要是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态度低下,他们在进行图书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并不按照既定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例如许多管理员们没有及时做好图书的登记工作,甚至将未登记的图书私自借阅,这将会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困扰。除此之外,许多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管理的时候,并没有将读者归还后的图书放回原位,这也是导致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效果的原因。 1.3图书资料的资金投入和管理不足 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是图书,因此足够多的图书是保障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现今许多图书馆室缺乏足够多的图书,造成这种现象诞生的原因是对于图书购买工作投入的资金不足。由于资金不足,许多图书馆缺乏足够的新书,这对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极为不利的。除此之外,对于图书资料的管理不足也是影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当前许多图书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态度是相当低下的,他们对于工作的守则并不遵守,这就导致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难以见效,进而影响图书馆的发展。 1.4没有引入信息技术进行图书档案管理工作 现今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引进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然而现今许多图书馆并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他们依旧采用比较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一旦出现图书借阅高峰期,这种管理方式就会导致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下降。除此之外,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容易产生操作失误的现象,例如借阅登记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图书追还工作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现今的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当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投入资金去引进信息技术。 1.5读者的问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成效 现今许多读者在进行图书阅读和借还的时候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的原因。这些问题包括:一是许多读者在还书的时候,随意处置书籍,将书籍放在还书桌上就离去,没有进行登记。二是现今许多图书馆中的书籍是一些市面上比较少见的,许多读者在借阅这些书籍之后就据为己有,用赔款敷衍了事。三是许多的读者虽然热爱阅读,但是素质并不高,他们时常在进行图书登记时与图书管理员发生争吵,从而影响借还资料的登记工作。四是许多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爱护这些书籍,造成书籍严重损坏的现象。 2图书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分析 2.1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和模式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图书档案管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前对特定人员开放的方式,做到对图书资料进行全面开放,方便人们借阅和查看。在管理模式上,为了提高信息化图书档案的管理效率,各单位要根据图书档案管理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在编制图书档案时,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各单位要对图书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归类,并及时更新图书档案,及时补充一些新的图书资料,也要及时整理比较旧的图书档案,从而实现图书档案的全面信息化。 2.2建立图书档案资料库 很多读者在阅读图书时都是进行有针对的阅读,但是由于很多单位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增加了读者查找图书资料的难度,建立资料库可以使读者更加了解各单位的档案资料,更加快速地找到自己想阅读的图书。首先,各单位要对资料进行分类处理,明确查找方向,提高读者的查找效率。其次,各单位要建立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互通消息,实现资源共享。最后,各单位要往资料库中不断添加新资料,并和网络互通,进行联合编译,不断地充实材料,从而提高图书档案的整体质量。 2.3建立开放的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档案管理也开始朝着信息化发展。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想实现信息内容的快速查阅,还需要建立开放的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首先,各单位要建立开放的档案用户数据库,确保用户能够通过搜索了解书籍的目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