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研究
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律研究?
![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d418939647d27284b7351d9.png)
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律研究作者:袁芳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3期摘要:以全国4 252名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展开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村官成长四个阶段、四种内在素质、四种外部条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本质联系,即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依赖于选拨聘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协同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它们构成了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动力系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创造性实践活动;选拔聘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协同管理机制;中图分类号:F3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5)03-0050-06引言在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一直是一项紧迫且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从四名大学生村官当选十八大代表,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大学生村官复信,大学生村官日益被社会关注。
这里的大学生村官,指的是由政府部门正式选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村“两委”职务的工作者,是一支最年轻、最基层、最具服务群众、奉献基层理念和精神的青年人才群体。
人才学的研究表明,人才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不仅需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共同规律,而且有其特殊的规律性。
深刻认识和正确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规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效益,有效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次问卷调查在全国范围内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村民进行了调研,共回收问卷4 528份,删除无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9%。
本文中所使用的调查数据和图表均来源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课题组调研数据。
通过运用实证调查法、访谈调研法、个案研究法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过程、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机制和规律进行了研究。
一、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四个阶段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成长诉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村官管理和培养的科学性,把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当作系统工程来抓,形成自觉的“过程意识”,从而有序高效释放大学生村官作为特殊青年人才的巨大能量。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分析及培养机制研究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分析及培养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e6ae23ed630b1c59eeb519.png)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分析及培养机制研究摘要:通过对河北省各个地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并梳理出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大学生村官本身的因素。
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从考核监控评价体系、培训体系、待遇和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保障大学生村官计划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培训考核一、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现状2008-2012年河北省招录大学毕业生村官近2万名,是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进行的,选聘标准要求必须是中共党员,学生干部优先考虑,时间一般为 3 年, 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一般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团支部书记。
工作期满后可以自主择业, 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为了解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效果以及他们的工作、生活现状、聘期满后择业情况等,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选取了河北省不同地区的县、乡政府机关、村委会、村民、大学生村官及应往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调查及走访。
1、应聘动机调查在对大学生当村官的动机调查中,有25.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想为农村发展做贡献”;3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缓解就业压力,作为过渡时期”; 21.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为享受公务员或研究生考试优先政策”; 13.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听从家长的引导”;认为农村发展有广阔前景的仅占5.4%。
2、工作开展效果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在协助村“两委”宣传国家的政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推进村务民主进程、协调村民矛盾、提高村民计算机应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发现一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不能及时到基层工作,存在被乡镇政府截留,或被其他部门借调的情况。
还有不少的大学生村官虽然及时到村任职,但被束之高阁,没有分配什么重要工作,整天无所事事,又没有人监督管理,报到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象并不在少数。
农村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
![农村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5492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6.png)
农村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从农村治理视角出发,研究了大学生村官问题。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的定义与特点、农村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问题、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与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研究成果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和困境,为政府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未来研究可从深化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评价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治理、问题研究、角色定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应对策略、建议、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例如学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矛盾、角色定位不清晰、工作压力较大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影响了农村治理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通过对农村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找出问题所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为大学生村官的规范化管理和优化服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这也是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农村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大学生村官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村官问题,为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大学生村官问题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定义和特点,有助于梳理其在农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农村治理视角分析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可以发现其在推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贡献。
村官调研报告总结 关于开展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的
![村官调研报告总结 关于开展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的](https://img.taocdn.com/s3/m/7eaabb21f18583d0496459c8.png)
村官调研报告总结关于开展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一调查情况及分析1、参加原因大学生选择担任村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集中体现在积累经验便于找工作、考研或公务员加分、觉得有发展前途、响应号召、盲目跟从等几方面.由于2019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社会就业需求与教育不平衡现状的影响,许多未能找到工作或致力于政府工作的应届生纷纷走上了村官道路.2.工作内容担任村官工作第一年,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文字整理以及日杂、勤务、宣传先进理念、远程教育等具体事务性工作.通过一年的时间熟悉本村情况,在村官工作第二、三年逐步参与经济工作与文化建设项目.3、担任职务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书记或村长助理,在村上开展工作;也有少部分村官被借调到乡政府,在乡镇开展工作;还有一些既在村上工作也不时参加乡镇工作.90%以上的村官认为大学生村官被借调有利于培养锻炼大学生村官,但也有人认为此举背离了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本意,不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4、未来规划对服务期满后工作规划主要有:继续农村工作、报考公务员或参加企事业招考.90%以上的村官希望通过参加选调生考试或公来进入公务员队伍,也有少数人愿意留守农村,进入村两委班子,继续农村工作.二、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问题通过调查,大学生村官工程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绝大部分村官对村官工作报以积极态度,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发展前景广阔,将会发展成为一项长期战略.然而,对大学生村官工程长期持续发展仍然抱有一些担忧:1.工作定位模糊QcT宁乡县村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清晰,非官非农,角色尴尬.按照《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规定,虽然把那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称之为村官,但与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同时,大学生村官无法可依,遭遇法律瓶颈.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换言之,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硬伤.这种不是那么有分量的身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地位的尴尬和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边缘化.2、选拔机制弊端凸显选派标准的非本土化,即不限定申报者所学的专业,是否熟悉农村,有无组织管理才能的潜质等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致使一些并不熟悉农村、不适应农村管理.工作或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村官英雄无用武之地,许多大学生村官因角色定位不准,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激励机制的短期化,既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大学生村官能力的培养;同时极易助长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QcT宁乡县村3、培训体系不健全,引导帮带机制缺乏QcT宁乡县村大学生村官培训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与相关教育资源的投入.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所面临的诸如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创业项目、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种基层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发放与求教途径,大学生村官在本村的工作亦很难开展.大学生村官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在工作中往往出现头脑过热、意气用事、忍耐性较差等情况,这对农村基层工作相当不利.但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缺乏相应的引导帮带机制,致使大学生身上的许多用途的不到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4、福利待遇及政策落实问题由于大学生村官实施聘任制,其工资待遇不能很好的吸引大学生村官留下,相关政策由于其缺乏可操作性,其不确定性致使部分村官流失,大部分村官往往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别的出路.这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三、大学生村官工程长效发展建议1、改革选拔体制,完善培训机制现有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学生村官选拔应实行订单式,在充分调研、严格论证后,由村级基层组织上报所需人才计划,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发布公告进行选拔.选拔人才,必要时可对专业、性别等加以限定,以确保大学生村官的人尽其用.QcT宁乡县村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是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村官的前期培训可以使其更快的转换角色,适应农村基层生活,为其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后续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立大学生村官讲堂,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政策专家、商业精英等各方面人才,为大学生村官开展长期的业务培训与指导.QcT宁乡县村2.孕育激励机制,改革工资机制大学生村官工资应实施绩效工作.工资的发放包括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在不影响大局稳定的情况下,开展综合考评与绩效工资挂钩制度.QcT宁乡县村3.健全人才流动及管理机制切实畅通流动渠道.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建立人才流动服务管理平台,细化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事业单位等制度,为日后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早作准备.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在让大学生村官正常合理流动的同时,加强思想引导,鼓励一部分人扎根基层,安心农村工作,为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改革大学生村官工作环境与制度,构建良好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效村官工作长效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在村和社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从而能够让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真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价值.。
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81fa6177232f60dccca11c.png)
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这项工作实施已近一年。
通过对牛村镇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对改善村干部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活跃农村文化起到较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情况牛村镇现有大学生“村官”30名。
他们分别在牛村30个村任职,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非党员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经过近一年实践锻炼,他们大多较快地实现了知识“链接”和角色转换,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利用文化水平高的优势,做好学习实践带头。
全镇30名大学生“村官”在镇党委的统一组织下,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及县重要的文件精神。
除保证自身参加学习外,还主动帮助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的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思考本村新农村建设问题,牢固树立了真心实意爱民、科学发展亲民、发展经济富民、稳定社会安民的意识和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当了村两委参谋好助手,推动了本村建设,做了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表率。
二是发挥干劲足的优势,当调处农村矛盾的“协调员”。
农村矛盾成因复杂,调处难度较大。
为练好“内功”,大学生“村官”主动向老同志学习经验,向书本学习政策,向实践学习技巧,边学边干,积极参与农村矛盾排查和调处,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高,对待工作的态度十分端正,做事积极性高,对镇、村交代的各种工作都能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去完成。
在精神传达、资料上交、沟通上下级等方面的工作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村、镇两级的“联络员”。
我国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综述研究
![我国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综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19557d46f1aff00bed51e93.png)
我国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综述研究马文婷(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吉林省四平市136000)摘要: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系统的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和整理,国外文献探究中主要涉及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对公务员、农村管理者的培养和管理、工作绩效及相关模型等方面,国内文献主要涉及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村官任职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构建三个方面。
通过对以往学者观点的梳理,为政府部门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综述研究一、引言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适时开展了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一项双赢战略,大学生村官计划一方面通过激发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和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开展工作,还能有效缓解高校规模扩张、就业渠道不畅通等引起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大力开展的同时,国家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大学生村官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但是这些政策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效果如何,能否实现稳定和支持大学生村官的预期目标,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究。
构建有效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诸多关于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研究的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现有文献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研究的集中方向,并提出未来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研究的新的出发点,为今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我国在特定环境下提出的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开展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举措,国外几乎没有相关研究。
但西方国家的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管理制度历史悠久,对农村管理者的管理较为成熟,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都为我国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浅析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成才
![浅析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成才](https://img.taocdn.com/s3/m/097df3c1ad51f01dc281f131.png)
浅析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成才国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首要目的,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显然,达到这一目的过程就是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村官”岗位成才的过程。
为此本文做如下4个方面的探讨。
一、深刻认识自身岗位实践的重要意义是大学生“村官”岗位成才的基本前提认识指导实践,也是决定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
有学者所指出,“大学生村官对于自赋意义的形成和持守是他们在基层历练意志、积累经验、提高综合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村官实践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有益贡献的决定性因素。
”[1]所以,大学生“村官”只有对国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战略意义、时代背景、历史使命进行深刻、自觉地领悟和体察,从而克服“打短工”、“做跳板”、“大材小用”、“换取优惠”等消极思想,才能真正走好岗位成才之路。
正如《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0号)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换言之,此项措施不仅是优化村干部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要,是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有生力量的需要,也是遵循干部人才的成长规律,培养后备干部队伍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村官”实现个人价值的难得机遇。
农村的生活条件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面临的困难多,工作压力大。
这样的环境正可以使大学生村官得到最基层、艰苦条件下的磨炼,了解基层,熟悉基层,学会做群众工作,从而打牢基层工作的基础。
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还可以深入了解“三农”状况,并通过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无疑会加深对农民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更加强烈的为国家和人民而努力工作的热情和愿望。
基层工作的历练、艰苦环境中的摸爬滚打是培养党政干部的基本途径,体现了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
浅析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
![浅析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eda65ae304a1b0717fd5dd62.png)
目录引言 ......................................................... ...... 3 一、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必要性 ................................. 3(一)培养合格大学生村官的重要保证 (3)(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内在要求 (3)(三)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 ................................................................. 4 二、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中的问题 ............................................................................... ....... 4 (一)各级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不够重视 ...................................................... 4 (二)大学生村官培养内容不全面 ..............................................................................4 三、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5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不完善 ....................................................................................... 5 (二)选拔机制不够科学 ............................................................................... ................. 6 (三)缺乏科学的交流互动平台 ............................................................................... .... 6 (四)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 ............. 6 四、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对策 ............................................................................... ... 7 (一)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 ............................................................................... ............. 7 (二)科学规划选拔机制 ............................................................................... ................. 8 (三)建立系统的联动协调机制 ............................................................................... .. 10 (四)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保障机制 (10)结论 ............................................................................... .............................................................. 12 主要参考文献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研究
![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cc47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4.png)
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研究刘璐璐【摘要】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pla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has produced better effect,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This part from college students growing mechanism of macroscopical,microcosmic two angle on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policy and growth mechanism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for analysis.%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产生了较好的政策效果,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本文从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的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现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和成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政策研究【作者】刘璐璐【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26现行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从整体上暴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流失严重稳定差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大学生村官的政策不完善,设计有缺陷。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主导的,在制定大学生村官政策时主要着眼于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两个层面,忽视了大学生进入村官群体后的主体受益性。
其次是因为大学生村官在2~3年的任期内与从事其他职业或继续学习提高的比较上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吸引力不够。
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待遇不高,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还存在着“转”的问题,如果继续留任要参加村级选举才能成为合法的村官,如果不留任还要重新择业。
【最新文档】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调研报告-word范文模板 (4页)
![【最新文档】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调研报告-word范文模板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4829f61010661ed9ad51f32b.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在岗位中是否能够快速成长给村民带来贡献是大学生村官的主要任务,所以就此问题,对村官进行了调研报告,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调研报告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使“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和完善。
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等方式,对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基本情况08年以来,泾阳县共招录大学生村官103名(08年招录15名,09年招录30名,10年招录30名,11年招录28名),其中男村官34名,女村官69名 ;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86名,团员17名;本科89名、大专14名;文科58名、理科45名(其中与农业相关专业9名、经济类专业7名);平均年龄 24.9 岁;担任村支书助理50人、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53人(其中1人任村支部书记)。
几点探索近年来,泾阳县委把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明确由组织部内的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作为大学生村官联系人,确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及时建立了多项培养管理机制,并在着力营造村官基层归属感、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引导村官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以任前教育培训为重点,确保大学生村官“能下去”。
为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该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对选聘到该县的所有高校毕业生,采取现场观摩体验、集中理论辅导、座谈交流提高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任前培训。
保证了村官们在做好思想、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后,能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大学生村官适岗状况与发展机制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适岗状况与发展机制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f6a563a45177232f60a2ed.png)
关键 词 :大学生村 官 ; 岗状 况 ; 适 发展 机 制; 究 研
价值工程
大学生村官适 岗状况与发展机制 问题研究
Re e r h n Ada i nd De e o i e ha im f S u ntVi ag f cal sa c o pton a v l p ng M c n s o t de l e Of i l i
魏 学 庆 W e X eig 唐 瑶 T n a i u qn ; a gY o
( 海 工学 院 , 淮 连云 港 2 2 0 ) 2 0 5
Hu ia n ttt fT c n lg L a y g n 2 0 5, ia ah iI siue o e h oo y, in un a g 2 2 0 Chn
摘 要 : 聘 高校毕 业生 到农 村任 职 , 于加 快社会 主 义新农村 建设 , 选 对 培养 农村 干部 队伍 , 强基 层组 织活 力具有 重 大意 义。本 文就 目前 大学 增 生村 官适 岗状 况剖析 , 整 培养机 制 、 好长 效发展 规 划和管 理等 问题作 一 定的研 究工作 , 适 于我 国大学 生村 官.作 的发展 机制 。 对调 做 探讨 3 - - 同时也 告பைடு நூலகம்大学生, 要不断地 学习先进理念, 增强 自身素质, 才能跟上社会发展 的需要, 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作用。
i r s ep m r ognztnv o T iatl aa zs h dpi ia o f t et i g fc l n sace t dutet f u i t g n e et n a rai i i r h rc nl e eaatnsutno u n vl e f i dr er s h ajs n o lv i ca h y ao g . s ie y t o t i s d l o ia a e a h e m c t an
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发展机制探析
![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发展机制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1b60fb7c1cfad6185fa704.png)
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发展机制探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意义,分析了现行大学生“村官”制度出现的弊端及原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发展机制的对策。
要增强农村自身的吸引力,留住本村大学生回乡参与建设;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实现农村与大学生的双向选择,完善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发展机制;对策大学生村官是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到基层农村挂职锻炼,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应届高校毕业生。
[1]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是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开始实施的。
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
自2005年6月开始,中央及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文件,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作为一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2]不可否认,探索和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在实践中却遭遇了现实困境,为此我们可以从宏观方面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探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推进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发展。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意义1、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引进技术与人力资源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了中国的根本问题,要发展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在增加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以外加大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
而技术的投入必须依靠人才的带动。
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转化为农村的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也可以为城乡一体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智力支持,维护村民利益。
2、鼓励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为长远留住年轻人做长远铺垫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大多为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但很多专业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才智。
【最新文档】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调研与思考-范文模板 (5页)
![【最新文档】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调研与思考-范文模板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b3f81f411ed9ad51f01df2f3.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调研与思考大学生村官在任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成长与进步造福村姑,那么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现状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调研与思考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使“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和完善。
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等方式,对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基本情况08年以来,泾阳县共招录大学生村官103名(08年招录15名,09年招录30名,10年招录30名,11年招录28名),其中男村官34名,女村官69名 ;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86名,团员17名;本科89名、大专14名;文科58名、理科45名(其中与农业相关专业9名、经济类专业7名);平均年龄 24.9 岁;担任村支书助理50人、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53人(其中1人任村支部书记)。
几点探索近年来,泾阳县委把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明确由组织部内的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作为大学生村官联系人,确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及时建立了多项培养管理机制,并在着力营造村官基层归属感、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引导村官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以任前教育培训为重点,确保大学生村官“能下去”。
为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该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对选聘到该县的所有高校毕业生,采取现场观摩体验、集中理论辅导、座谈交流提高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任前培训。
保证了村官们在做好思想、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后,能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大学生村官成长生态及发展机制研究
![大学生村官成长生态及发展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937eab2e3f5727a4e96289.png)
学术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大学生村官成长生态及发展机制研究*江苏海洋大学 刘一玮摘要: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生态,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成长以及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生态受到他们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本文重点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生态与发展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成长生态,发展机制大学生村官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对于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现阶段的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大学生村官发展机制,才能够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质量。
一、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生态现状分析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之后,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最基层的村务工作当中,并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获得全方位的成长。
从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与之相对应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
而这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保证。
与此同时,各个基层组织和用人单位也都纷纷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平台,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真诚真情到位的服务,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投入了高度的关注。
再加上部分大学生村官自己非常努力,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逐渐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后继大学生村官的楷模。
但是,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在大学生村官选聘的过程中,还没有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任职岗位需求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导致很多大学生村官到任后发现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其应有的才能无法发挥出来。
另外,在大学生村官任职的过程当中,大学生村官对于自己的“出路”也充满茫然,无论是考录公务员,还是自主创业发展、继续学习深造等,都会增大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流动性。
而这也对大学生的成长生态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用人单位并没有重视起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是“到村(社区)任职”,但是部分大学生村官却经常被乡镇长期截流,或者被乡镇“抓差”。
【精品文档】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调研报告-推荐word版 (4页)
![【精品文档】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调研报告-推荐word版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2947d055f242336c1eb95e90.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调研报告自从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以来,不大学生投身到村官队伍当中,那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是怎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政策自201X年起在全国普遍实施,在此之后,大学生村官迅速发展壮大,成长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这一群体的成长成才状况不仅关系到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而且也直接关系到青年的自身发展。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现状,探究这一群体成长成才规律的特殊性,增强村官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1X年7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了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现状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村民进行了访谈调研。
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4,528份,删除无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9%,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处理。
结合此次调研的相关数据,我们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规律性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
这里的大学生村官,指的是由政府部门正式选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村“两委”职务的工作者。
截至201X年底,全国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数量达到了29万。
在我们的调研样本中,86.9%的村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近半数是中共党员(41.2%),年龄构成中21岁~ 30岁占93%。
可以说,大学生村官是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高学历背景,正处于人生发展黄金时代的青年群体。
他们的成长成才既有一般人才运动的共性特征,如交互性、动态性、实践性等,又在成才背景、动机、目标、环境等方面显示出该群体独有的规律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成才背景的机遇性机遇通常指有利的条件和机会,是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走向成功的线索和媒介。
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长效机制研究
![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长效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efae0dde80d4d8d15a4fcb.png)
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长效机制研究摘要: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必要设计一套大学生“村官”的长效管理机制。从高校培养、选聘、培训等各个环节出发,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Analysis of the Long Term Mechanism of the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SystemAbstract: Selecting excellent college students to work as village officials in the countryside was very meaningfu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ies of rural cad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countryside. S 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officials policy, good achievement had been made.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ed some problems. For the nee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countryside, a long term mechanism of the countryside officials policy must be designed. The thesis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such aspects as the college culture,student selection, training, etc.Key words: the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system design; long 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a new countryside所谓大学生“村官”,就是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指导下,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挂职锻炼,以促进农村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经进行了15年。从2008年开始,中共中央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标志着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但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到目前为止,所谓“村官”还不是一种建制性设置,可以看作是一种权益性安排,大学生行为具有短期化倾向。同时,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不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大学生“村官”的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大学生“村官”“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1重视高校培养是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前提高校不仅是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者和输出者,更是他们的“娘家”和坚强后盾,切实帮助大学生“村官”真正安心扎根农村,帮助他们在服务农村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这是高校在新时期的社会责任,高校理应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1]。1.1加强就业指导,更新就业观念高校要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农林类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农林类高校要利用其专业优势,对农学、林学、畜牧养殖、城乡规划、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宣传,引导这部分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去农村基层就业。1.2创新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高校可以在调查的基础上增设与农村发展紧密相关的选修课程,如乡村旅游开发、乡村规划、畜牧养殖等农林牧副渔涉农相关课程,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和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具备各方面素质的大学生“村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脱离,高校通过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学生下乡锻炼,多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实际情况,加深其对农民的了解;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和优秀典型事例汇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投身基层建设的热情。1.3高校要主动做好大学生“村官”就业后的服务延伸工作学校要对已经工作的“村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跟踪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06年的毕业生郭碧玉,毕业后任“村官”,她通过政策鼓励、示范带动、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中小型蛋鸡养殖项目,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回学校向专家教授请求技术支持,全力为养殖户服务,仅养鸡一项,为全村农户新增收入120多万元。正是学校为这部分毕业生提供了智力支持,为他们排忧解难,才使得这部分“村官”的工作如鱼得水。高校应将教师科研项目、科研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和本校大学生“村官”所在的社区、村结合起来,促进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同时,高校要主动帮助大学生“村官”挖掘利用本村合理的资源,出谋划策,寻找适合该村发展的道路。2优化选聘机制是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必要条件虽然大学生“村官”经过多轮选拔和推荐,都是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但是校园与农村环境差别很大,学校表现优秀的同学并不一定适应农村工作。选聘大学生在注重其校园表现的同时,还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农村基层工作岗位实际,参照《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经过对“村官”的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已初步建立了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模型,它由知识、能力、品性“三维”结构组成[2]。在其知识结构中,主要强调是否掌握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公共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农业技术、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在能力结构中,强调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较强的协调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意识;在品性结构中,首先要强调政治合格,同时还必须具备适应农村工作的个性特质,如吃苦耐劳、自信勇敢、自主独立、乐观坚强等特质。在选聘工作中,有几个问题值得专门探讨一下。2.1发挥农村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村民要有话语权我们必须注意到,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中,农村才是最基层的用人单位,因此,必须发挥农村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那种“计划分配”、“行政指令”的工作模式,引导其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纳贤,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制定招聘标准和条件,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村委会应通过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召开村民大会,征求各种意见,确保招到本村需要的人才,避免盲目进行招聘工作。2.2大学生“村官”是否应采取就近原则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经济基础好是成功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关键。所以大学生“村官”是否采取就近原则,应具体看当地的经济状况。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适合非就近原则,可广泛选拔,如北京、广州、浙江,而欠发达地区则不适合开放式选拔[3]。需要说明的是像北京、广州、浙江等地的农村,已经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加上村村合并等措施,其农村的城镇化水平很高,已经不能用“农村”二字来描述,城乡二元体制基本被打破,户籍的壁垒和观念的影响力大大减弱,所以可以更大范围地选拔人才,形成开放的格局,对村民自治作出必要的补充,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再看看欠发达地区,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这些地方适合就近原则。2.3关于要专才还是要将才的思考笔者认为,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并不需要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严格设限。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职业潜能,大致把他们分为3种类型,即“行政管理型”、“致富带富型”、“科技服务型”等,能解决农村具体问题的是“专才”,即科技服务型“村官”。一般认为,选聘大学生“村官”应倾向农、林、牧、渔等涉农专业的大学生,这些懂技术的大学生,能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很容易得到农民的支持。相对来说,有农学背景的大学生“村官”在上岗初期更容易显现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否热爱农村基层工作和是否掌握了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才是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关键。并且,从我们接触到的诸多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中可以看到,农村对能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做事的“将才”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选聘工作中应注重匹配农村实际工作需要。2.4选聘模式还可考虑逆向培养目前我国尝试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村官”,但是大学生“村官”们的思想不稳定,各县市辛苦培养的人才每年都有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反过来将优秀的年轻“村官”培养成大学生,对政治思想坚定、农村感情深厚的年轻“村官”进行培训,将他们送到高校进行农业技术等专业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领民致富能力。3健全培训机制是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由于他们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学习,接受较多的是理论知识,而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必须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引导工作,为他们开展全方位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是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结合“村官”政策实行以来各地的经验与做法,介绍几种比较有成效的方法。3.1实行导师帮带制所谓“导师帮带制”,就是以村支书为第一帮带负责人,同时选配几个阅历广、作风实、口碑好的村委、老党员、村民代表担当导师,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乡镇服务站抽出人手指导他们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惠农政策,各村村支书辅导他们处理农村实际工作问题。同时,为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乡镇相关科室还应派出专业对口的负责人,在开展重要工作协调、处理突发事件时,都把“徒弟”带在身边。3.2通过递进培养促进角色转变为使新任职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进行履岗培训,优化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村官”履岗能力,使他们由一名大学生向“合格型村官”转变。采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教授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在线培训等形式,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理论知识、实用技能、扶持政策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创业技能,使“合格型村官”向“创业型村官”转变。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压担子”锻炼,要求每个乡镇每年至少重点培养推荐1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正职干部后备人选,将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书记、村主任岗位上,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创业型村官”向“双强型村官”转变[4]。3.3拓宽培训渠道可依托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干部学院、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团校等,大力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培训。通过优秀大学生“村官”谈体会、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培训。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专项培训。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要结合大学生“村官”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4完善保障机制是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关键使选拔引进的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社区,是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关键。要关注他们工作期满后的思想动态,真正让他们人在农村、心在农村。4.1创业留人这是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留得住”的长远和根本举措。有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要鼓励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干部,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完成助理岗位职责的同时,鼓励他们勇于进取,大胆创业;通过设立创业基金等办法,努力帮助他们解决资金、技术、土地、项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自主创业。有创业意向但还缺乏某些条件的,鼓励他们向村干部和能人拜师创业。大学生“村官”之间还可以发挥各自专业、技术等优势,相互扶持,扬长避短,抱团创业。乡镇和村对这种方式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在创业期间,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安排好助理的工作,兼顾创业和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成功创业创造必要的条件。4.2待遇留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据报道,有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其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待遇偏低和政治激励不到位。因此,建立一套稳定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是当务之急。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两种办法。一是参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二是参照和综合各地的做法,实行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效益工资(考核奖金)及福利工资三部分组成。基础工资实行随本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而提高的增长机制,效益工资根据工作岗位实绩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一般等几个等次,参照乡镇公务员确定相应的标准,福利工资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参照公务员执行。同时按照当地对事业单位的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从而保证工作称职的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于乡镇公务员的平均水平,让他们安心工作,安心农村社区生活。4.3感情留人大学生“村官”在村和社区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人的热情帮助和指点。当地领导正是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乡镇、街道领导、村干部和村民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农村和社区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家园,从而对农村和村民在内心深处形成稳固深厚的情感认同,以促进其自觉地扎根农村,建设农村。5落实退出机制是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现实问题如何实现大学生“村官”畅通有序的规范化流动,是保持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机活力的现实问题。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5.1鼓励担任村干部对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担任村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要鼓励留任,并享受相关待遇。5.2择优选拔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各级党政机关要注重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并明确录用比例;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要逐步提高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的比例。5.3扶持自主创业和引导另行择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立足农村农业实际自主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对于聘期考核称职,不再留村工作或不参加公务员招考的,要帮助和支持其另行择业。5.4支持继续学习鼓励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鼓励高等学校结合办学实际,为大学生“村官”攻读研究生学位创造条件[5]。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将使得大学生“村官”在有限的任期内,更加专心地服务基层,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 倪丹梅.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探析[J].江苏农村经济,2009(9):65-66.[2] 李晓明,陈娇. 高校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培养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5):44-48.[3] 章曙东,景仁勤.对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人才开发,2007(1):13-14.[4] 胡道良,程良书.“扶上马,再送一程”——江苏沭阳县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的探索[J].中国人才,2009(7):68-70.[5] 魏范清.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112-1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 造 成 大学 生村 官从 “ ” 中” “ 入 “ 到 出”
这 一 链 条 中出 现 进 退 失 据 一 系 列 问题
问题 的根 本 原 因 是 大 学 生 村 官 政 策
拟任 职 位 的要 求相 适 . 即实 现干 部公 选 人 岗相 适 . 实质 是 实现 领 导 干部 “ ” 其 优 与“ ” 适 的有 机统 一 我们 要把 人 岗相适 这 一要 求深 入 贯 彻 到 领 导 班 子 队伍 建 设 中去 . 人 到 干 部 的 选拔 任 用 、 理 融 管 监 督 、 育 培 训 等 各个 环 节 . 教 形成 科 学
2 张 莉 . 导 干 部 公 开 选 拔 制 度 与 方 法 的 研 领
究[ . D] 天津 大学 ,0 7 20
国防科 学技 术 大学研 究生 院 ,0 4: 2o 4
化 、 度 化 的 要 求 . 高选 人 用人 公 信 3 朱 东铁. 开选拔 制 度 的研 究与 思考 [ . 制 提 公 D]
P哪 0 l
斟技创 业晏
帅 s 目旺 ‘ c m L r N Y ∞ T
大 学生村 官成 长机 制研 究
刘 璐 璐
( 北工 业大 学管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湖
摘
40 6 ) 3 0 8
要 : 学生村 官计 划 实施 以来产 生 了较好 的政 策 效果 , 暴露 了诸 多 问题 。本文从 大学 生村 官成 大 也
度 . 以 此 建 立 起 一 支 高 素 质 的 干 部 队
伍
参 考 文 献 1 王 瑜 . 议 公 共 部 门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中职 位 浅
4 何 薇 . 开 选 拔 领 导 干 部 结 构 化 面 试 的 测 公
评功 能研 究 [ . 中师范 大学 ,0 4 D] 华 20 5 李 烈 满.论公 务 员选拔 任 用 的 四 大保 障
[ ] 国行 政管 理 ,0 2 3 J. 中 20 ()
6 苏丽.完善我 国公 务 员考 选 制 度 的 思考 [] J .边疆 经济 与文 化 ,0 8 1 ) 2 0 (1 7 李 刚. 选拔 干部要 人 岗相 适 [] J .党政 干 部
文 摘 .0 I( ) 2 0 7 9
分析 的重 要性 [ ] J. 消费导 刊 ,0 8 2 20 ( )
现 行 大 学 生 村 官 成 长 机 制 从 整 体
上 暴 露 了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的 问 题
生村 官政 策 的吸 引力不 够 一方 面大 学 与法 律 规定 相 矛盾 . 决这 一 问题 既 要 解
生村 官 待 遇不 高 . 一 方 面大 学生 村 官 另 还存 在 着 “ ” 问题 . 转 的 如果 继续 留任 要 参 加村 级 选举 才 能成 为合 法 的 村官 . 如
长机制 的宏观 、 观 两个 角度对 现行 大 学生村 官政 策和 成长机 制存 在 的 问题及 原 因进 行分 析 。 微 关键 词 : 大学生村 官 ; 长机制 ; 策研 究 成 政
中图分 类号 :9 - C 30 文 献标 识码 : A
1 大 学 生 村 官 现 行 成 长 机 制 运 行 的 宏 观 分 析
果 不 留 任 还 要 重 新 择 业 由 此 看 出现 行
对法 律 进行 修 改 又要 对政 策 进行 调 整
其 次 造 成 这 一 问 题 的 原 因 是 大 学 生 村 官 政 策 规 定 的 大 学 生 村 官 实 质 上 是 临 时 性 的 角 色 定 位 .而 且 功 利 性 太 强 . 也
按 照《 民委 员 会组 织 法》 村 的规 定 , 大 学生 村 官 的地位 是 不合 法 的 . 是 真 不 正 意义 上的村 官 按 文件规 定大 学生 村 官 属于 村 官 的序 列 . 法律 要 求 又不 是 按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村 官 . 能 称 之 为 “ 级 只 村 组 织 特设 岗位 ” 时聘 用 人员 造 成 这 临
智力 支持 的一 项临 时性举 措 1 . 进 退 失 据 管 理 乱 3 大 学 生 村 官 成 长 机 制 从 过 程 上 看 由 “ ”选 派进入 )“ ”履 职 中) 人 ( ,中 ( , “ ” 履 职 后 ) 个 环 节 构 成 。在 这 三 个 出 ( 三 环节 构 成 的整 体链 条 中 . 目前 大 学 生 村 官 成 长 机 制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是 进 退 失
1 . 流 失 严 重 稳 定 差 1 造 成 这 一 问 题 的 原 因 首 先 是 因 为
的大学 生村 官 政 策 的吸 引力 不 够 . 致 导 现 任大 学生村 官流 失严 重 . 稳定 性差
12 角 色 不 清 履 职 难 .
就 是 说 把 大 学 生 村 官作 为对 农 村 基层
大 大学 生村 官政 策是 由政府 制定 和 主
导的. 在制 定 大学 生 村官 政策 时 主要 着 眼 于加 强农 村 基 层 建 设 和 缓 解 大 学 生 就 业难 两 个 层 面 . 忽视 了大学 生 进入 村 官 群体 后 的主体 受益 性 其 次是 因为大 学 生 村 官在 2 3年 的任 期 内与 从 事 其 ~ 他 职业 或继 续 学 习提 高 的 比较 上 大 学
( 任编 辑 责
吴
汉)
The Ca e blc Elci n O ha o e Po t t h dr s Pu i e to S t t Pe pl s o t e Appr p i t o ra e
Ab ta t h epe mac oio sa i ot tsbeti d r u n rsuc n gme t tmen h tCI — sr c:T e p o l th p s in i mp r n u jc n mo en h ma eo re ma ae n ,i t a a s ta O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