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作者:徐文慧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4期
一、依托本土资源,拓展教学新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且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可见,打造农村美术新课堂,只教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美术老师必须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使课程资源达到本土化、乡土化。
可以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表现生活。
如《手绘鞋垫》、《孝妇河卵石的妙用》、《瓦当设计》、《春节大戏台》等,这些都是学生们熟悉的本土艺术元素,就在他们身边,伴随他们一起成长,实践起来既熟悉又有乐趣;也可以对原有的教学活动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拓展适合农村学生的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提升农村美术教学的活力,使新课程改革空间更为广阔。
二、依托本土资源,提炼教学新素材
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的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美术素材,我们应适时提炼,将新素材融入美术课堂,焕发生机。
1. 利用自然资源,开拓美术视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因此在美术教学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利用美、在绘画中创造美。
我们乡镇当地,有幽静古老的旧村落,有潺潺流淌的孝妇河,有游曳的水鸭,有四季多姿的树林、花丛……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户外的每一处景色都会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留住大自然”的创新再利用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材料进行美术收集和创作活动。
例如:家禽脱落的羽毛可以制成羽毛装饰画、收集树叶制作树叶贴画等。
此外,玉米皮、树皮、藤条、各色豆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出漂亮的工艺品。
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的美丽、素材的丰富。
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拓宽了美术视野。
2. 挖掘文化资源,传承传统艺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创造一方特色文化,淄博市的许多乡镇就都有着别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如陶瓷、琉璃,丝绸、内画瓶、蹴鞠等家喻户晓,如果把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学生学习时定会备感亲切,不仅能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传承传统文化艺术。
在《我的收藏卡》的教学中,我以精美的淄博民间艺术品课件征服了学生的眼睛,学生又搜集展
示了更多的民间艺术品惊叹了我。
之后紧接着发动广大学生到自己村里学习各种民间手工艺制作,并举行了一次全校手工艺制作展览。
看着展览室里色彩艳丽的面塑、精巧细致的剪纸、憨态可掬的虎头鞋、素雅实用的草编帽……在感叹乡土美术资源丰富的同时,全校师生也经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
由于乡土艺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因而学生通过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不仅创造出了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而且产生了浓浓的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艺术的感情。
三、依托本土资源,探索教学新方法
本土资源的发掘利用为我们的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本土资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村落、蔬菜大棚中写生,体验审美活动。
我曾尝试在《卵石造型》一课,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河边石滩上,让他们自由选择制作材料方法,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用卵石铺有图案的路、造桥、建城堡,在卵石上涂涂画画,用卵石与其它花草创意组合等多元化探究尝试。
结束后,学生们互相欣赏着连琅满目的作品意犹未尽地说:“老师,以后我还想这样上课!”可见,我们的主动教变成了学生的主动学,书本教具变成了活的自然教具,乡土资源又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