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联网标识技术

合集下载

物联网复习

物联网复习

考试题型●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2。

判断题(本大题共12空,每空1分,共12分)● 3.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4。

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5. 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考试范围:第1章——第10章第1章物联网概述●简述物联网的定义。

●简述物联网的三个特征。

●简述对物联网的认识有哪些误区?●简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三大特征●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信息●可靠传递: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物联网数据特点是:海量、多态、动态、关联物联网认识方面的误区●误区之一,把传感器网络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误区之三,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误区之四,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的发展主要面临五个主要技术问题:●技术标准问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第2章物联网架构技术●简述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物联网感知识别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物联网网络构建层通常使用的网络形式有哪几种?●物联网管理服务层的主要技术有哪些?物联网结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感知层的主要技术●网络构建层存在各种网络形式,通常使用的网络形式有:互联网、无线宽带网、无线低速网、移动通信网●管理服务层解决数据如何存储(数据库与海量存储技术)、如何检索(搜索引擎)、如何使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如何不被滥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第3章-物联网通信技术PPT课件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第3章-物联网通信技术PPT课件

2021年3月20日
2021
13
(3)短距离无线通信网 短距离无线通信(Short Range Wireless,SRW)是指可以在室
内、办公室或封闭的公共场提供近距离通信的技术。一般,SRW可以在 100m以内实现传输速度为10~100Mb/s的低功率近距离通信。SRW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输范围在10m内,低成本、低功耗的短距离无线 连接(Connectivity)的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另一种是以更快 传输速度和更大覆盖范围为目标的无线局域网(WLAN)。通过SRW技 术、手机、Headset、PDA、Notebook、数码相机、摄像机、健身器 材管理设备等在没有电缆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无线通信或操作,而且 用户可以通过SRW直接接入建筑物内的局域网(LAN)及语音及数字信 息网络。
数字通信作为当前主流通信传输方式,推动了数字化社会的形 成,使人们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无线通信基本上是分区通信或蜂 窝通信,它的实现基于数字化、移动性和个人通信、分区制和频率 复用、点对多点通信等基本技术。
在物联网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要选用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
2021年3月20日
2021
4
一、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点
2021年3月20日
二、无线通信终端基本结构
2021
9
三、无线通信系统框架
2021
10
3.1.2 无线通信网络
现代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网络化。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的 结合构成了现代通信网。目前,在各类通信网络中最具增长潜力的是 无线通信网。 1. 现代无线通信网络概念
无线通信网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频率复用也称频率再用,就是重复使用频率, 在GSM网络中频率复用就是使同一频率覆盖不同 的区域(一个基站或该基站的一部分(扇形天线) 所覆盖的区域),这些使用同一频率的区域彼此 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称为同频复用距离),以 满足将同频干扰抑制到允许的指标之内。

物联网标识与寻址技术的研究

物联网标识与寻址技术的研究
I SI M AC、 Se i D、 Sl M 、 sson l P URI 、
以及对 物 的控 制等 各种 物联 网应 用和 管理 的过程 中 ,要 与网络 发生联 系 的任何 物体 。如 各种 传感 器 、执 行器 、 贴 有标 签 的物体 ( 如动 物 、货物 、食 品 ) 以及各 种 智能
关键词物联网标识寻址技术1引言各国家各行业以及各企业的切身利益尤其当物品编物联网是将传感器执行器智能装置以及通过码和标识在物联网中流通后将进一步增强物品编码管理标签标识的各种物体以一定的通信技术连接所组成的网权的重要性因此各标准组织各国家各行业也还在络
挺 ; 技术趋 势
【 摘Leabharlann 要 】文章探讨 了物联 网应用中的标识与寻址问题 ,针对现阶段物联 网对标识的需求 ,对 比了物联网三大标识体
的主要形 式 。物 联网 中有物理 实体 、通信 实体 和应用 实
4 护 0 I0 2 1 嚣蔷信
强 技 术趋 势 ii ;
体三种类型 的对象 需要 标识 。 物理 实体 :是 指在 实现 对信 息 的获取 、传 递和处 理
业 务 应 用 层
应 用标识
已有标 识 :UR 、Co t n — D等 L ne t I 通信 标识 网络层 已有标 识 :I v 、Iv 、E.6 、 P4 P6 14
络。
各 国家 、各 行业 以及各企 业 的切身 利益 ,尤其 当物 品编
码和 标识在 物联 网中流通 后将 进一步 增强 物品编 码管理 权 的重要性 ,因此各标准 组织 、各 国家 、各 行业也 还在
进一 步酝酿各 自的物 品编 码 与标识 标准 。可见 ,遵 循不 同标 准的物 品编码 将共存 于物 联网 之 中,并且伴 随着物 联 网的发展 ,不 断会有新 的物 品编 码标准 出现 。如何解 决不 同标 准之 间物 品编 码 、标 识 以及 在物联 网 中的寻址 问题 ,已 成为 未来物联 网大规 模应 用时不 可回避 的关键

第3章 感知层技术(新版)

第3章 感知层技术(新版)

• 2005年1月,EAN正式更名为全球第一标准 化组织(GSI,Global standard 1st)。 • 2005年6月,UCC正式更名为GS1 US • 目前,EPCglobal就是GS1和GS1 US两大标 准联合成立 • 1970年Iterface Mechanisms公司开发出“二 维码”,组合成高密度信息图案 • 随着LED、微处理器和激光二极管的不断 发展,迎来了新的标识符号(象征学)和 其应用的大爆炸,被称之为“条码工业”
1949年10月20日提出了今日条码雏形的专利
• 该条码最大的特点是将竖直 的条码弯曲呈环形,就像是 箭靶或是公牛眼一样。公牛 眼代码的好处在于无论什么 地方都可以扫描出来,缺点 是太浪费空间,如图3-2所 示 • 伍德兰在1992年才获得美国 国家科技与发明奖的肯定 • 1959年提出能够描述数字0 - 9中每个数字可由7段平行 条码组成的条码
国际广泛使用的条码种类有:
• EAN、UPC码——商品条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唯 一标识一种商品。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EAN 和UPC条码。
3.1.3一维符号结构与代码结构
• 1. 商品编码原则
• 1)唯一性 • 唯一性是指商品项目与其标识代码一一对应,即一个商品 项目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同一商品项目。商品 项目代码一旦确定,永不改变,即使该商品停止生产、停 止供应了,在一段时间内(有些国家规定为3年)也不得 将该代码分配给其他商品项目。 • 2)无含义 • 无含义代码是指代码数字本身及其位置不表示商品的任何 特定信息。在EAN及UPC系统中,商品编码仅仅是一种识 别商品的手段,而不是商品分类的手段。无含义使商品编 码具有简单、灵活、可靠、充分利用代码容量、生命力强 等优点,这种编码方法尤其适合于较大的商品系统。 • 3)全数字型 • 在EAN及UPC系统中,商品编码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物联网概论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简述物联网应具备的三个特征(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3.简述信息浪潮15年定律的内容“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15年周期定律”。

4.请解释以下名词:RFID;EPC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

5.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分别是什么?政府;企业;教育界与科技界。

6.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包括哪七个方面?1)、节能环保产业;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生物产业;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5)、新能源产业;6)、新材料产业;7)、新能源汽车产业。

第2章物联网应用案例11.请说出数字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数字化是数字城市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数字城市实现了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同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信息化是数字城市发展的第二阶段。

政府信息化、产业信息化、领域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各个部门内部形成有效的信息系统。

2.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3.谈谈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一是关注点不同。

前沿技术-物联网技术-标识和解析技术

前沿技术-物联网技术-标识和解析技术

2、通信标识 通信标识主要用于识别物联网中具备通信能力的网络
节点,例如,手机、读写器、传感器等物联网终端节点以 及业务平台、数据库等网 络设备节点。
这类标识的形式可以为E.164号码、IP 地址等。通信 标识可以作为相对或绝对地址用于通信或寻址,用于建立 到通信节点连接。
对于具备通信能力的对象,例如物联网终端,可既具 有对象标识也具有通信标识,但两者的应用场景和目的不 同。
前沿技术-物联网技术标识和解析技术
1物联网标识概念 在物联网中,为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以及
各类应用,需要利用标识来对人和物等对象、终端和设 备等网络节点以及各类业务应用进行识别,并通过标识 解析与寻址等技术进行翻译、映射和转换,以获取相应 的地址或关联信息。
2020/10/29
物联网标识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唯一识别物联网中 的物理和逻辑实体、资源、服务,使网络、应用能够 基于其对目标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及进行相关信 息的获取、处理、传送与交换。
物联网标识和解析技术涉及不同的标识体系、不 同体系的互操作、全球解析或区域解析、标识管理等。
2020/10/29
2020/10/29
3、应用标识 应用标识主要用于对物联网中的业务应用进行识别,
例如,医疗服 务、金融服务、农业应用等。在标识形式 上可以为域名、URI等。
2020/10/29
3 物联网标识解析 物联网标识解析是指将物联网对象标识映射至通
信标识、应用标识的过程。例如,通过对某物品的标 识进行解析可获得存储其关联信 息的服器地址。
2020/10/29
依据实时性要求的不同,标识管理可以分为离线 管理和在线管理 两类。标识的离线管理指对标识管理 相关功能如标识的申请与分配、标识信息的存储等采 用离线方式操作,为标识的使用提供前提和基础。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第一章:物联网技术的概述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标识、传感器、通信技术等手段将各种物品相互连接,通过互联网实现互相通信、互相控制和互相协作的系统。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重要支撑技术,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物联网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第二章:智能家居的概述智能家居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互联、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的系统,实现家居的安全、舒适、方便、节能等目标。

智能家居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窗帘、智能锁具、智能音响、智能家电、智能家具等,通过智能终端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人机交互、场景联动等功能。

智能家居的发展,将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高效和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新时代的家居设计和生活方式的代表。

第三章: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智能家居的实现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物联网技术为智能家居提供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等基础支撑,并且将智能家居与智能城市、物流配送等产业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智能化生态系统。

智能家居的开放平台建设和标准化规范,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智能家居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智能化、便利化的体验。

第四章: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扩大,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也呈现出趋势和特点:1.智能家居将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设施。

2.智能家居将不再是简单的远程控制和监控,而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自适应和场景化管理。

3.智能家居将融合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信息服务,成为更加开放、普惠的平台,为家庭、商业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多价值。

4.智能家居将加强与智能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打造更加智慧、生态、可持续的社会。

总结: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将推动人们生活和社会产业的变革和进步,为新的信息时代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化规范,推动智能家居的普及和应用,助力智能化、可持续化的发展。

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技术

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技术

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技术物联网主要由三个方面关键技术:连接、标识以及数据的操作。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关于物联网中物体如何连接网络的技术,而实际上物体的标识才是物联网实现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要唯一地标识和区分每一个物体。

以RFID为代表的物体标识技术曾经几乎就是物联网的代名词,而今RFID的演进技术NFC又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技术,RFID与NFC究竟有什么关系?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本质上也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也是通过无线电磁波来传送数据。

不过和一般的通信技术不一样的是它的用途,不是打电话,或者发短信,RFID 主要用来识别和跟踪物体上绑定的标签,从而实现对物体的管理。

RFID技术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中,用于对货物进行跟踪RFID系统使用标签(Tag)来识别物体。

除了标签,RFID 系统还有一个双向无线收发机,被称为读写器(Interrogator/Reader),向标签发送信号,并读取标签的反馈。

RFID系统由读写器与标签组成RFID分为被动式RFID与主动式RFID。

被动RFID一般是指不带电池的无源RFID,其完全依赖于接收电磁波来驱动电路工作,标签的可识别距离不会变化。

主动RFID系统一般指有源的RFID标签,其可识别距离会随着电量的减少而降低。

采用RFID技术的ETC系统让通行更加方便主动RFID一般识别距离都比较长,比如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站以及自动停车场的ETC系统,一般都采用工作于2.4GHz的主动RFID。

不过ETC标签中有一个电池,要是电池没电,就需要更换电池才可以工作。

RFID标签RFID标签由集成电路(IC: Integrated Circuit)和天线两个部分组成:IC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对RF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另外还需要从读写器发出的信号中收集能量驱动自身工作。

天线的作用就是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EPC码格式,EPC码可能逐渐会取代传统的UPC码,即商品条码RFID标签中存着什么?RFID标签中存储的数据格式一般是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码。

物联网讲义-第3章 物联网设备与标识

物联网讲义-第3章 物联网设备与标识

DSP处理器是专门用于信号处理方面的处理器,对系 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适合于执行数字 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算法,编 译效率较高,指令执行速度也较高。在数字滤波、 FFT、谱分析等方面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正在大量进入 嵌入式领域,DSP应用正从在通用单片机中以普通指 令实现过渡到采用嵌入式DSP处理器来实现。
电源 模块 时钟
外围电路 微处理器
Flash
RAM
MPU
复位 ROM
外设
USB LCD Keyboard Other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部分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部分 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 件。应用软件决定了系 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 作系统控制着应用软件 与系统硬件的交互。 多数嵌入式设备的应用 软件和操作系统都是紧 密结合的,这也是嵌入 式系统和通用PC系统的 主要区别之一。
应用软件
嵌入式 操作系统
输入 处理器 存储器 输出
嵌入式 软件
嵌入式 硬件
1.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构成,从硬件角度来 说,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硬件中最核心的部分。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处理器与通用型处理器最大的不同是嵌入
式处理器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它 通常都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
嵌入式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定义。一个手持的 MP3和一个PC104的微型工业控制计算机都可以认为是嵌入 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它是硬件和 软件交替发展的双螺旋式发展。 第一款微处理器是Intel的4004,它出现在1971年, 然后是是Intel公司的8048,它出现在1976年。Motorola 同时推出了68HC05,Zilog公司推出了Z80系列,这些早期 的单片机均含有256字节的RAM、4K的ROM、4个8位并口、1 个全双工串行口、两个16位定 时 器。 之后在80年代初,Intel又进一步完善了8048,在它 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8051。

物联网中的物品标识技术研究与应用

物联网中的物品标识技术研究与应用

物联网中的物品标识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物品的连通和信息传递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和监控。

而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物品的标识技术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中的物品标识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物品标识技术概述物品标识技术是指将某种符号或编码标记在物品上,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和跟踪。

物品标识技术在工业控制、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物品标识技术包括: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

1.条形码条形码是一种将字符编码成带有一定规律的线条和空白的标记,以便通过扫描的方式读取信息的技术。

条形码的标准化和普及,使得在零售业、物流等领域实现了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2.二维码二维码是一种将字符编码成黑白相间的矩阵图案,以便通过扫描的方式读取信息的技术。

与条形码相比,二维码可存储更多的信息,也更难被伪造。

目前,在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等领域,二维码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RFID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指一种通过非接触式无线电技术,对局部地区内的对象进行识别、跟踪和数据批量读写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RFID技术不需要对物品进行近距离的读取,也不需要有直线可见的传输路径,因此RFID 技术在物流管理、生产流程、资产管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物品标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物品标识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1.物流管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物流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

利用物品标识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监测和管理,从而优化物流管理流程。

例如,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和跟踪,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

2.工业控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物品标识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采用物品标识技术,工业企业可以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物联网设备与标识概述

物联网设备与标识概述
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外部 环境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换为电 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设备
应用:物联网设备中,传感器主要 用于监测和采集各种环境参数,如 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类型: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 发展,传感器在物联网设备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未来将朝着更加智 能化、小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行器
定义:执行器是物联网设备中的一种,用于接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动作 类型:电动、气动、液压等 应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特点:高效、稳定、可靠
通信设备
物联网通信设备:用于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通信协议: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ZigBee等 通信距离:根据不同的通信协议,通信距离有所不同 通信设备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通信设备类型也有所不同
LoRa技术
LoRa技术定义 LoRa技术特点 LoRa技术应用场景 LoRa技术优势
04 物联网标识应用场景
物流管理
物联网标识应用在物流管理中,可 以实现物品的追踪和追溯
在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标识还可以 用于优化运输路径和降低运输成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物联网标识技术,可以实时掌 握货物的位置和状态
跨行业应用拓展:标识技术将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 等领域,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应用拓展与普及
标识技术不断升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标识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未来将更加智能化、 高效化。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标识技术不仅应用于物流、制造等领域,未来还将拓展到医疗、农业、城 市管理等领域。

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技术

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技术

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技术物联网主要由三个方面关键技术:连接、标识以及数据的操作。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关于物联网中物体如何连接网络的技术,而实际上物体的标识才是物联网实现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要唯一地标识和区分每一个物体。

以RFID为代表的物体标识技术曾经几乎就是物联网的代名词,而今RFID的演进技术NFC又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技术,RFID与NFC究竟有什么关系?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本质上也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也是通过无线电磁波来传送数据。

不过和一般的通信技术不一样的是它的用途,不是打电话,或者发短信,RFID 主要用来识别和跟踪物体上绑定的标签,从而实现对物体的管理。

RFID技术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中,用于对货物进行跟踪RFID系统使用标签(Tag)来识别物体。

除了标签,RFID 系统还有一个双向无线收发机,被称为读写器(Interrogator/Reader),向标签发送信号,并读取标签的反馈。

RFID系统由读写器与标签组成RFID分为被动式RFID与主动式RFID。

被动RFID一般是指不带电池的无源RFID,其完全依赖于接收电磁波来驱动电路工作,标签的可识别距离不会变化。

主动RFID系统一般指有源的RFID标签,其可识别距离会随着电量的减少而降低。

采用RFID技术的ETC系统让通行更加方便主动RFID一般识别距离都比较长,比如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站以及自动停车场的ETC系统,一般都采用工作于2.4GHz的主动RFID。

不过ETC标签中有一个电池,要是电池没电,就需要更换电池才可以工作。

RFID标签RFID标签由集成电路(IC: Integrated Circuit)和天线两个部分组成:IC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对RF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另外还需要从读写器发出的信号中收集能量驱动自身工作。

天线的作用就是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EPC码格式,EPC码可能逐渐会取代传统的UPC码,即商品条码RFID标签中存着什么?RFID标签中存储的数据格式一般是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码。

物联网技术精品PPT课件

物联网技术精品PPT课件

1 物联网的概况
1 物联网的概况
发展趋势 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 2015-2020年物
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1 物联网的概况
全面感知
RFID 传感器等 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 任何方式
可靠传递
互联网
智能处理
海量数据 云计算 智能化控制
定义4: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自组织能力、智能 接口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
1 物联网的概况
从技术上理解 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
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从应用上理解
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 “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 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特有 属性
环境感知性(Context-awareness) 环境交互性(Interactivity) 自适应性(Adaptability)
必要 属性
安全性(Security) 抗毁性(Resilience)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2 物联网架构
Networked Auto-ID
物联网的特征
1 物联网的概况
军事物联网与民用物联网的差异
比较项 应用目标 应用模式 应用环境 安全要求 物联对象 器件要求 关键技术 标准协议
民用物联网 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力 不区分目标协作关系 互联网 一般 低敏感 指标低 共性关键技术 商用协议
军用物联网 军事效能和战斗力提升 区分目标协作关系 专用网络 严格 高敏感 指标高 (共性+军事专用)关键技术 自主产权

物联网第3章 自动识别技术

物联网第3章 自动识别技术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97
NFC
近场通信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感应场
近场
辐射场
远场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98
3.5.1 NFC的技术特点
一块芯片 NFC传输范围比RFID小 应用方向不同。
第3章 自动识别技术
3.1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3.2 条码识别 3.3 二维码识别 3.4 RFID
第3章 自动识别技术(续)
3.5 NFC 3.6 其他自动识别技术 3.7 自动识别应用系统的开发
3.1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3.1.1 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 3.1.2 自动识别系统的构成
25码 39码 EAN码 UPC 码 ISBN UCC/EAN-128码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17
25码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18
39码
*
1
2
3
4
A
B
C
D
*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19
UPC条码
Universal Product Code UPC-A码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59
RFID系统组成
电子标签 读写器 中间件 应用系统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60
RFID系统构成框图
电子标签
数据 能量
读写器
读取 中间件和应 用软件
写入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61
1.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信息 电子标签原理 电子标签分类
《物联网概论》-韩毅刚
47

物联网标识概述总结范文

物联网标识概述总结范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战略方向。

物联网标识作为物联网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设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物联网标识的概念、类型、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物联网标识概念物联网标识是指用于唯一标识物联网中设备的标识符,它能够将设备与网络、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用户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标识是物联网体系中的基础性技术,是实现设备识别、信息交互和业务应用的前提。

二、物联网标识类型1. 通用标识符:通用标识符是物联网标识的一种,它具有全球唯一性,能够将物联网设备与互联网设备进行统一标识。

通用标识符通常采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进行表示。

2. 特定标识符:特定标识符是指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标识符,如二维码、RFID标签等。

特定标识符具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基于数字证书的标识符:基于数字证书的标识符是利用数字证书技术,为物联网设备生成具有安全性的唯一标识符。

这种标识符能够有效保障设备通信的安全性。

三、物联网标识技术特点1. 唯一性:物联网标识具有全球唯一性,能够确保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性。

2. 可扩展性:物联网标识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

3. 安全性:物联网标识技术采用多种安全措施,如加密、数字签名等,确保设备通信的安全性。

4. 兼容性:物联网标识技术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能够与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设备进行互联互通。

四、物联网标识应用领域1. 物联网设备管理:物联网标识技术能够实现设备唯一标识,方便设备管理和维护。

2. 物联网安全:基于数字证书的标识符能够有效保障设备通信的安全性。

3. 物联网业务创新:物联网标识技术为物联网业务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

4. 物联网数据共享:物联网标识技术能够实现设备间、设备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为物联网数据应用提供基础。

第3章 物联网安全体系及物理安全

第3章 物联网安全体系及物理安全
下几类:虚假路由信息攻击、选择性转发攻击、污水池攻击、 女巫攻击、虫洞攻击、Hello洪范攻击、确认攻击等。
4. 认证与访问控制 认证指使用者采用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确实是自己宣称的某人, 网络中的认证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可以使 通信双方确认对方的身份并交换会话密钥。保密性和及时性是
1. 密钥管理机制
密钥系统是安全的基础,是实现感知信息隐私保护的手段之一。
它的安全需求主要体现在:
(1)密钥生成或更新算法的安全性 (2)前向私密性 (3)后向私密性和可扩展性 (4)抗同谋攻击
2. 数据处理与隐私性 物联网的数据要经过信息感知、获取、汇聚、融合、传输、存 储、挖掘、决策和控制等处理流程,而末端的感知网络几乎要 涉及上述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只是由于传感节点与汇聚点的资 源限制,在信息的挖掘和决策方面不占据主要的位置。物联网 应用不仅面临信息采集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到信息传输的安全
2. 管理层面
管理层面节点管理要求中的节点监管是指对感知节点的物理信 息、能量状况、数据通信行为、交互运行状态及设备信息精心
管理,识别恶意、损害节点。应急处理是指根据感知节点的重
要程度和运行安全的不同要求,实现感知节点应急处理的安全 机制和措施,可分为设备正常的备份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
3. 检测体系
络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当前有一些研究正致力于对公钥算法进 行优化设计使其能适用于无线传感网络,但在能耗和资源方面 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如基于RSA公钥算法的TinyPK认证方 案,以及基于身份标识的认证算法等。
(2)基于预共享密钥的认证技术 SNEP方案中提出两种配置方法:一是节点之间的共享密钥,二 是每个节点和基站之间的共享密钥。这类方案使用每对节点之 间共享一个主密钥,可以在任何一对节点之间建立安全通信。 缺点表现为扩展性和抗捕获能力较差,任意一节点被俘获后就 会暴露密钥信息,进而导致全网络瘫痪。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_第三章wifi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_第三章wifi

第三章 WLAN本章内容„ WLAN发展 „ WLAN网络结构 „ WLAN安全架构 „ WLAN协议小节提纲„ WLAN发展介绍 ¾ WLAN是什么 ¾ WLAN大事记 ¾ WLAN标准族 ¾ WLAN网站 网站WLAN是什么蓝牙 WPAN:无线个域网zWi Fi Wi-FiWiM WiMax采用无线连接的个人局域网,它被用在诸如手机、计算机、PDA之间的小范围(一般是在10米 以内)通讯。

WPAN的技术包括蓝牙、ZigBee、红外等,其中蓝牙应用最广泛。

WLAN: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z z 一般应用于家庭、企业和热点覆盖,覆盖半径几十米到几百米,提供PC和手机高速上网。

无线局域网采用Wi-Fi技术,速率可到达几十Mbps,使用方式与有线局域网一样,简单易用。

WMAN:无线城域网z z 提供城市范围的无线覆盖,用于进行城市范围内的宽带无线数据传输。

无线城域网采用WiMax技术,覆盖半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速率可达到几十Mbps。

WLAN是什么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z 广义的WLAN,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通信网络。

z 狭义的WLAN,是指采用IEEE 802.11无线技术进行互连的通信网络。

目前的WLAN一 般指802.11无线网络。

z IEEE 802.11,是国际电工电子委员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下负责WLAN标准制定的工作组。

Wi-Fi:Wireless Fidelityz 是最大的WLAN工业组织Wi-Fi联盟(Wi-Fi Alliance)的商标,该组织致力于对 WLAN设备进行兼容性认证测试。

z Wi-Fi是指Wi-Fi联盟认证,通过认证的产品,可以使用Wi-Fi的LOGO。

z 通常,Wi-Fi作为WLAN的同义词使用,尽管并非所有WLAN设备都进行Wi-Fi认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实际应用系统的不同,可选择并行通信、半双工串 行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读写芯片。
3.1.2 IC智能卡技术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采用射频技术与IC卡
的读卡器进行通讯,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 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 大突破。
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
RFID 的系统组成
3.1.3 射频识别技术
2. RFID系统原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基本原理是利用 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 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从前端器件级方面 来说,只有两个基本器件,用于控制、检测和跟 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标 签)组成。
磁卡刷卡器
3.1.2 磁卡
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和计算机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
样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数字信息。
通过粘合或热合与塑料或纸牢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
磁卡。磁条中所包含的信息一般比条形码大。
磁条内可分为三个独立的磁道,称为
TK1,TK2,TK3.
TK1最多可写79个字母或字符; TK2最多可写40
3.1.4 传感器技术
(1) 温度传感器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 传感器,以及温差电偶。 热敏电阻主要是利用各种材料电阻率的温度敏 感性,热敏电阻可以用于设备的过热保护,以及温 控报警等等。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利用半导体器件的温度敏感性 来测量温度,具有成本低廉,线性度好等优点。 温差电偶则是利用温差电现象,把被测端的温 度转化为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温差电偶,能够在比 较大的范围内测量温度,例如-200℃ ~ 2000℃。
3.1.3 射频识别技术
RFID 的全称为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主要用来为各种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是物
联网的重要支持技术。
3.1.3 射频识别技术
1. 系统组成
RFID 的系统组成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 (阅读器),以及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其中, 电子标签中包含RFID芯片和天线。
3.1.1 条形码技术
一维条形码
3.1.1 条形码技术
2. 二维条形码

通常一维条形码所能表示的字符集不过10个 数字、26个英文字母及一些特殊字符,条码字符 集最大所能表示的字符个数为128个ASCII字符, 信息量非常有限,因此二维条形码诞生了。
3.1.1 条形码技术
二维条形码是在二维空间水平和竖直方向存储信
3.1.2 IC智能卡技术
IC卡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
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C卡读写器是IC卡与应用系统间的桥梁,在ISO国
际标准中称之为接口设备IFD(Interface Device)。
IFD内CPU通过一个接口电路与IC卡相连并进行通
信。
IC卡接口电路是IC卡读写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根
3.1.4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
途径。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的作用尤为突出,是物
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往往同一种被测量可以用不
同类型的传感器来测量,而同一原理的传感器又
可测量多种物理量,因此传感器有许多种分类方 法。
3.1.4 传感器技术
1.按被测量分类: 被测量的类型主要有: ①机械量,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 ②热工量,如温度、热量、流量(速)、压力 (差)、液位等; ③物性参量,如浓度、粘度、比重、酸碱度等; ④状态参量,如裂纹、缺陷、泄露、磨损等。
3.1.4 传感器技术
(3)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及自动控制技术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效应和 光学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光强、光通量、位移、 浓度等参数的测量。
(4)电势型传感器
电势型传感器是利用热电效应、光电效应、霍尔 效应等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磁通、电流、 速度、光强、热辐射等参数的测量。
另外,根据传感器对信号的检测转换过程,传感
器可划分为直接转换型传感器和间接转换型传感 器两大类。
传感器的转换框图
3.1.4 传感器技术
前者是把输入给传感器的非电量一次性的变换为
电信号输出,如光敏电阻受到光照射时,电阻值 会发生变化,直接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后者则要把输入给传感器的非电量先转换成另外
目前数据自动采集主要使用了条形码技术、IC卡
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 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遥感遥测、机器人 智能感知等技术。
3.1 特定领域的标识与自动识别技 术
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过程
3.1.1 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是一种信息图形化表示方法,可以把信
息制作成条形码,然后用相应的扫描设备把其
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非接触式IC卡 (射频卡)
3.1.2 IC智能卡技术
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 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 片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 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 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 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 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 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 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 受读写器的数据。
3.1.4 传感器技术
2.按测量原理分类: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容 式、压电式、光电式、磁电式、光纤、激光、超声 波等传感器。 现有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都是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 等各种效应和定律,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从原理上认 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变换关系,有利于专业人员从 原理、设计及应用上作归纳性的分析与研究。
3.1.4 传感器技术
3.按信号变换特征分类 1)结构型: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 现信号变换。例如,电容式传感器依靠极板间距 离的变化引起电容量的改变。 2)物性型:利用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属性的变 化来实现信号的变换。例如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 银热胀冷缩现象测量温度;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 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实现测量等。
3.1.4 传感器技术
5.按工作原理分类 (1)电学式传感器 电学式传感器是非电量测量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广 的一种传感器,常用的有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 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及电涡流 式传感器等。 (2)磁学式传感器 磁学式传感器是利用铁磁物质的一些物理效应而 制成的,主要用于位移、转矩等参数的测量。
3.1.1 条形码技术
例如,2009年12月10日,铁道部对火车票进行
了升级改版。新版火车票明显的变化是车票下方 的一维条码编程二维防伪条码,火车票的防伪能 力增强。
3.1.2 磁卡
磁卡(magnetic card):一种卡片状的磁性
记录介质,利用磁性载体记录字符与数字信息, 用来识别身份或其他用途。
中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条形码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
3.1.1 条形码技术
1. 一维条形码 条形码或者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 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 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常见的一维条形码是由黑条(简称条)和白条 (简称空)排成平行线图案。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 名称、生产日期以及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 类别、日期等信息。
(7)谐振式传感器
谐振式传感器是利用改变电或机械的固有参数来改 变谐振频率的原理制成,主要用来测量压力。 (8)电化学式传感器 电化学式传感器是以离子导电为基础制成,根据其 电特性的形成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电位式传 感器、电导式传感器、电量式传感器、极谱式传感 器和电解式传感器等。
3.1.4 传感器技术

3.1.4 传感器技术
4.按能量关系分类 1)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 使其工作。如热电偶、光电池等,这种类型传感 器又称为有源传感器。
2)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从外部获得能量使其工作, 由被测量的变化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 电阻式、电感式等传感器,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必 须由外部提供激励源(电源等),因此又称为无 源传感器。
3.1.2 IC智能卡技术
4. RFID与其他方式的比较 与条形码、磁卡、IC卡相比较,RFID卡在信
息量、读写性能、读取方式、智能化、抗干扰能
力、使用寿命方面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制造成本比条形码和IC卡稍高。
3.1.2 IC智能卡技术
3.1.4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其
3.1.4 传感器技术
(5)电荷传感器 电荷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制成的,主要用 于力及加速度的测量。 (6)半导体传感器 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内光电 效应、磁电效应、半导体与气体接触产生物质变 化等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湿度、压力、加 速度、磁场和有害气体的测量。
3.1.4 传感器技术
3.1.3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主 指令 应用系统 应答
从 指令 阅读器 主 数据流 应答 从 应答器(射频卡)
3.1.3 射频识别技术
3. 各类RFID电子标签
根据RFID电子标签在各种不同场合使用时的 需要,电子标签可以封装成不同的形态,下面是被封 装成不同类型的RFID电子标签的外观图像。
一种非电量,然后再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如采用 弹簧管敏感元件制成的压力传感器就属于这一类, 当有压力作用到弹簧管时,弹簧管发生形变,传 感器再把变形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