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bb821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1.png)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1.1 引言1.2 目标与目的1.3 学习资源1.4 评估方式2. 物联网概述2.1 物联网定义2.2 物联网架构2.3 物联网应用领域2.4 物联网发展趋势3. 传感器技术3.1 传感器基础3.2 常见传感器类型及原理3.3 传感器网络与协议4. 网络通信技术4.1 网络通信原理 4.2 无线通信技术 4.3 有线通信技术4.4 云计算与物联网5. 数据处理与分析5.1 数据采集与处理 5.2 数据存储与传输 5.3 数据分析与挖掘5.4 数据可视化6. 安全与隐私保护6.1 物联网安全概述 6.2 硬件安全6.3 网络安全6.4 隐私保护7. 应用案例研究7.1 智能家居7.2 智慧城市7.3 工业物联网7.4 农业物联网8. 实践项目8.1 项目选题8.2 系统设计与开发8.3 测试与部署8.4 实验报告与总结9. 法律与伦理问题9.1 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9.2 个人隐私保护9.3 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9.4 伦理道德问题附件:1. 课程教材《物联网技术与应用》2. 实验指导书3. 相关网站和论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感知技术、嵌入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大量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一种技术体系。
2. 传感器:用于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3.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技术。
4. 云计算:通过网络将数据存储、管理和处理的一种方法。
5. 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的模式和知识。
6. 物联网安全:保护物联网系统的数据不受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的一种方法。
7. 隐私保护: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的一种措施。
8. 知识产权:对创造性的思想、技术和作品的法律保护。
9. 伦理道德问题:涉及道德和伦理准则的问题。
物联网概论第三章 物联网技术基础
![物联网概论第三章 物联网技术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81d5dc5b0717fd5370cdc4d.png)
3.2 MEMS技术
MEMS的基本概念 MEMS技术的特点 MEMS技术的起源 MEMS的制造工艺 MEMS的加工材料 MEMS的分类与应用 MEMS的发展前景
20
3.2.1 MEMS的基本概念
MEMS
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
MEMS是指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 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25
3.2.5 MEMS的加工材料
MEMS技术采用的材料一般可分为衬底材 料和附加材料两类。 目前微机械加工采用的衬底材料以硅为 主。 衬底材料则可以是其他非半导体材料, 包括金属、玻璃、石英、其他晶态绝缘 体、陶瓷、塑料、高聚物以及其他有机 和无机材料。
26
3.2.6 MEMS器件的分类与应用
13
3.1.3 传感器的分类
根据传感 器的用途 划分
压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面 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 速度传感器、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 等。
根据传感 器的原理 划分
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 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 器等。
14
3.1.3 传感器的分类
38
MEMS的应用领域
(2)医药卫生 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微机电系统, 通常称为生物
10
3.1.2 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和辅助电源等组成
11
3.1.2 传感器的组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 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 入,把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 基本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 转换电路(简称转换电路),便可转换 成电量输出。
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
![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c4892ab4ce2f0066f53322f2.png)
• 热敏电阻主要是利用各种材料电阻率的温度敏感 性,热敏电阻可以用于设备的过热保护,以及温控 报警等等。
•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利用半导体器件的温度敏感性 来测量温度,具有成本低廉,线性度好等优点。
• 温差电偶则是利用温差电现象,把被测端的温度 转化为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温差电偶,能够在比较 大的范围内测量温度,例如-200℃ ~ 2000℃。
3.1.4 传感器技术
(3)光电式传感器 • 光电式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及自动控制技术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效应和 光学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光强、光通量、位移、 浓度等参数的测量。 (4)电势型传感器 • 电势型传感器是利用热电效应、光电效应、霍尔 效应等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磁通、电流、 速度、光强、热辐射等参数的测量。
3.1.3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主 应用系统
指令 应答
从
阅读器 主
数据流
指令 应答
应答器(射频卡) 从
3.1.3 射频识别技术
3. 各类RFID电子标签 • 根据RFID电子标签在各种不同场合使用时的需
要,电子标签可以封装成不同的形态,下面是被封装 成不同类型的RFID电子标签的外观图像。
3.1.4 传感器技术
2. 常见传感器 • 作为物联网中的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利用各种
机制把被观测量转换为一定形式的电信号,然后 由相应的信号处理装置来处理,并产生响应的动 作。 •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光电,霍 尔磁性传感器,等等。
3.1.4 传感器技术
(1) 温度传感器 •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传
3.1.2 磁卡
• 磁卡(magnetic card):一种卡片状的磁性记录 介质,利用磁性载体记录字符与数字信息,用来 识别身份或其他用途。
2024《物联网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物联网技术》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d91c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c.png)
•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物联网网络层技术•物联网应用层技术•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目录物联网定义与发展历程物联网定义发展历程物联网体系架构与技术特点物联网体系架构技术特点物联网应用领域及前景展望应用领域前景展望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定义与分类详细介绍传感器的概念、功能以及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传感器工作原理深入剖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采集、转换和处理等过程。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传感器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物联网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应用RFID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01RFID技术特点与优势02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案例03定位与跟踪技术及应用定位技术分类与原理跟踪技术及应用定位与跟踪技术在物联网中的综合应用01020304 ZigBee技术Wi-Fi技术LoRa技术NB-IoT技术以太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PLC电力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物联网网关中间件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物联网网关与中间件技术1 2 3云计算基本概念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隐私保护技术物联网安全挑战针对物联网中的隐私泄露问题,采用加密、匿名化、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
安全防护策略物联网应用平台与开发工具物联网应用平台开发工具与编程语言应用案例与解决方案智能家居系统架构与功能系统架构功能特点数据传输与处理物联网技术负责将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智能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设备连接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家居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控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关键作用小米米家智能家居系统亚马逊Echo智能家居系统苹果公司HomeKit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典型案例分析工业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现状发展趋势未来工业自动化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灵活的生产方式。
物联网技术入门教程
![物联网技术入门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1c10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d.png)
04
应用层技术
数据存储与处理方案选择
关系型数据库
01
适用于结构化数据存储,如MySQL、PostgreSQL等,提供
ACID事务支持和SQL查询语言。
NoSQL数据库
02
适用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存储,如MongoDB、
Cassandra等,具有水平扩展和高可用性特点。
大数据处理技术
03
如Hadoop、Spark等,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提供分布式存
06
实践项目:搭建一个简易智能家 居系统
硬件选型与配置方案制定
控制器
选择一款性能稳定、易于编程的微控 制器,如Arduino或Raspberry Pi。
传感器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 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 。
执行器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如LED 灯、智能插座、电动窗帘等。
发展历程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之后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 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逐渐从概念走向实 际应用,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
物联网体系结构及组成要素
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通常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感知层负责采集物 体信息,网络层负责信息传输,应用层则负责信息处理和应用。
物联网技术入门教程
汇报人:XX 2024-01-09
• 物联网概述 • 感知层技术 • 网络层技术 • 应用层技术 • 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探讨 • 实践项目:搭建一个简易智能家居
系统
0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定义与发展历程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对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 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基础》(第三章)物联网感知与识别技术
![《物联网技术基础》(第三章)物联网感知与识别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d6b630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4.png)
货运集装箱、可回收运输单元和运输单元使用的电子标签一定是重复使用的,产品包装则要根据 实际情况而定,而对产品标签来说通常是一次性的。另外还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可视识读标识等。 可回收运输单元在数据容量、安全性、通信距离方面要求较高。
小提示
第一节 射频识别技术
第 32 页
需要注意的是,ISO 10374、ISO 18185和ISO 17363三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针对集装箱,但是ISO 10374是针对集装箱本身的管理,ISO 18185是海 关为了监视集装箱,而ISO 17363是针对供应链管理目的而在货运集装箱上使 用可读写的RFID标识标签和货运标签。
按工作机理分类 按被测量类别分类 按敏感材料分类 按能量关系分类 其他分类
第二节 传感器技术
第 40 页
01
按工作机理分类
按工作机理分类的方法是以工作原理划分,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原理、规 律、效应等作为分类的依据,如应变式、压电式、热电式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方法的优 点在于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析较为直接,类别少,有利于传感器工作者从原理和设计 上进行掌握。这也是大多数教材的通用分类方法。
物联网技术基础
目录
第3 页
01
射频识别技术
02
传感器技术
03
无线传感器网络
04
其他典型感知与识别技术
第4 页
01 了解物联网主流感知与识别技术的 分类
02 了解物联网不同类型感知技术的工 作过程和技术特点
03 了解各种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应用 情况。
能够说出射频识别技 01
术的基本工作原理与 应用方法
第 25 页
1 2 3 4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系统构成
物联网技术基础资料
![物联网技术基础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6b65d20bed5b9f3f90f1cc9.png)
北斗使命
➢ 为保证国防、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使用,所建成的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必须是高质量的;
➢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国防、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 建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必须是技术一流的;
➢ 为使国家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所建成的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必须在核心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14
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
27
智能服务的安全
高安全性是智能服务的基础,没有安全保障的 服务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通过端到端的安全技术和 法律法规实现了对用户信息的保护,才能建立用户 对服务的信任,进而形成持续消费和服务升级。
28
智能服务的现实需求
和数字地球相比,智能服务立足于中国行业服务发 展趋势,站在用户角度,强调按需和主动特征,更 加具体和现实。
在定位导航方面,GPS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汽 车、船舶、飞机等运动物体。对于警察、消防及 医疗等部门的紧急救援、追踪目标和个人旅游及 野外探险的导引等。
7
3.3.3 GPS技术
➢GPS的应用 • 下图为车 GPS技术
GPS民用信号精度在 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
前景一
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 和新的生产力,已经 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各个应用领域。
24
智能服务: 是指能够自动辨识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
求,并且主动、高效、安全、绿色地满足其 需求的服务。
25
智能服务的产生
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阶段, 正在跨越智能化时代的门槛。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方兴未艾,面向个人 、家庭、集团用户的各种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代表 各行业服务发展趋势的“智能服务”应运而生。
第3章 物联网技术基础
1
甘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第三单元第三节 物联网识别技术教案
![甘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第三单元第三节 物联网识别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b06c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5.png)
提出问题:你见过如下的生活场景吗?你能试着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吗?图表 1条形码图表 2二维码图表 3无线射频RFID提出问题:物体的种类和信息千差万别,我们怎样才能准确识别它们呢?物联网识别技术,也称为自动识别技术。
它是通过被识别物体与识别装置之间的交互,自动获取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计算机系统做进一步处理的过程。
常见的物联网识别技术有光符号识别OCR、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IC 卡识别、磁卡识别、图形码识别和无线射频RFID识别等。
在物联网中,除感知技术外,通过条形码识别、二维码识别和FRID自动识别技术等,同样能实现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目的。
一、图形码识别技术条形码是将多个宽度不等的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进行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图表 4条形码思考问题1:它们是如何能够被扫描识别的?思考问题2:大家猜一下,条形码可以用来标注商品的哪些信息?将条形码转化为相应的信息,需要经过扫描和译码两个过程。
当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经过条形码反射后,白色条纹反射可见光,黑色条纹则不反射,由此识别出信号“0”和“1”,最后根据对应的编码规则将条形码符号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与字符信息。
条形码可以用来标注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多种信息。
二维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经过特定的编码方式存储信息,二维码的识别原理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使用光电扫描器或者手机智能终端对目标二维码进行扫描,就能获取其中包含的数据信息:图表 5常见两种二维码思考问题3:请问条形码和二维码有何区别?图表 6图形码对比二、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双向数据传输,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物联网技术基础第3章 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基础第3章 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5b90f3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6.png)
3.1 传感器概述 3.1.1 传感器的概念
总之,在物联网中,传感器主要负责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图3-1为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
电压传感器
电流传感器
气敏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无线温度传感器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光敏传感器
图3-1 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12
3.1 传感器概述
在图3-2中,
3.1.2 传感器的组成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 受被测量,并输出 与被测量成一定关 系的其他物理量的 元件;
转换元件也叫换能 元件,是将敏感元 件的输出量转换成 电参量的元件;
转换电路将转换元 件输出的电参量转 换成电压、电流或 频率等电量;
辅助电源为转换元 件和转换电路提供 电源。
15
3.1 传感器概述
3.1.3 传感器的分类
表3-3为传感器按被测量进行分类。
物理量 传感器
化学量 传感器 生理量 传感器
表3-3 传感器按被测量进行分类
力学量 热学量
压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位置传感 器、尺度传感器、密度传感器、黏度传感器、硬度传 感器、浊度传感器
电子线路用于将传感器 输出的电参量转换成电 能量。
11
3.1 传感器概述
3.1.2 传感器的组成
随着半导体器件和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 用,传感器的转换电路可以安装在传感器的 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因 此,转换电路和辅助电源也应作为传感器的 组成部分,如图3-2所示。
图3-2 传感器的组成
生物量 生化量
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精品PPT课件
![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4aa4a8da38376baf1fae8a.png)
磁卡刷卡器
3.1.2 磁卡
• 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和计算机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 样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数字信息。
• 通过粘合或热合与塑料或纸牢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 磁卡。磁条中所包含的信息一般比条形码大。
• 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 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 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 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 受读写器的数据。
3.1.3 射频识别技术
• RFID 的全称为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 磁条内可分为三个独立的磁道,称为TK1,TK2,TK3. • TK1最多可写79个字母或字符; TK2最多可写40个字
符;TK3最多可写107个字符。
3.1.2 IC智能卡技术
• 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也 叫做智能卡(smart card),它是通过在集成电 路芯片上写的数据来进行识别的。
•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主要用来为各种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是物 联网的重要支持技术。
3.1.3 射频识别技术
1. 系统组成 • RFID 的系统组成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阅
读器),以及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其中,电子 标签中包含RFID芯片和天线。
RFID 的系统组成
• IC卡与IC卡读写器,以及后台计算机管理系统组 成了IC卡应用系统。
IC智能卡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eb8d8c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c.png)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物联网技术基础》是一门介绍物联网基本概念、原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标准、关键技术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2、掌握物联网感知、通信、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熟悉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课程内容1、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组成部分2、物联网感知技术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条形码、RFID等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物联网通信技术1、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ZigBee、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协议的比较和选择3、TCP/IP等互联网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1、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的基本方法2、物联网数据存储和查询的基本方法3、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5、物联网应用案例1、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介绍和分析2、工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五、实验安排本课程安排了多个实验,包括传感器使用、无线通信协议的测试、数据预处理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
六、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视频、参考书目等多种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八、教学进度表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物联网概论第3章 物联网技术基础
![物联网概论第3章 物联网技术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2054d28172ded630a1cb683.png)
3.1.2传感器的分类
按
结构型:通过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
被
信
号
转
换
特
征 分
物性型:利用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的物性变化来实现 信号的变换。
类
21
3.1.2传感器的分类
压电效应传感器---- 是一种自发电式机电转换式传感器。它的 敏感元件由压电材料制成。压电材料受力后表面产生电荷。此电荷经 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 量输出。压电式传感器用于测量力和能变换为力的非电物理量。优点 是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重量轻等。 缺点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防潮措施,而且输出的直流响应差,需要采 用高输入阻抗电路或电荷放大器来克服这一缺陷。
31
3.1.3 传感器的应用
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空中管制、导航、飞机的飞行管理 和自动驾驶着陆系统等,都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人造卫星 的遥感遥测等都与传感器紧密相关。
“阿波罗10”的运载火箭部分,检测加速度、声学、 温度、压力、振动、流量、应变等参数的传感器共有 2077个,宇宙飞船部分共有各种传感器1218个。
5
3.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利用适当的传感器,例如:压电传感 器、加速度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湿度传 感器等,可以有效的建立一个三维立体的 防护监测网络。该系统可以用于监测桥梁、 高架桥、高速公路等道路环境。对许多老 旧的桥梁、桥墩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刷,传 感器能够放置在桥墩底部,用以感测桥墩 的结构、桥墩被腐蚀情况等;也可以放置 在桥梁两侧,搜集桥梁的温度、湿度、震 动幅度等。有效减少断桥造成的生命财产 损失。三峡大坝里一共埋设了万余台/只 检测仪器和传感器,这些“眼睛”时刻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TK3最多可写107个字符。
3.1.2 IC智能卡技术
• 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也 叫做智能卡(smart card),它是通过在集成电 路芯片上写的数据来进行识别的。
3.1.2 磁卡
• 磁卡(magnetic card):一种卡片状的磁性记录 介质,利用磁性载体记录字符与数字信息,用来 识别身份或其他用途。
• 按照使用基材的不同,磁卡可分为PET卡、PVC 卡和纸卡三种;视磁层构造的不同,又可分为磁条 卡和全涂磁卡两种。
3.1.2 磁卡
• 通常,磁卡的一面印刷有说明提示性信息,如插 卡方向;另一面则有磁层或磁条,具有2-3个磁道以 记录有关信息数据。
• 目前数据自动采集主要使用了条形码技术、IC卡 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 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遥感遥测、机器人 智能感知等技术。
3.1 特定领域的标识与自动识别技术
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过程
3.1.1 条形码技术
• 条形码是一种信息图形化表示方法,可以把信 息制作成条形码,然后用相应的扫描设备把其 中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3.1.1 条形码技术
一维条形码
3.1.1 条形码技术
2. 二维条形码 • 通常一维条形码所能表示的字符集不过10个数
字、26个英文字母及一些特殊字符,条码字符集 最大所能表示的字符个数为128个ASCII字符,信 息量非常有限,因此二维条形码诞生了。
3.1.1 条形码技术
• 二维条形码是在二维空间水平和竖直方向存储信 息的条形码。它的优点是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 性高,纠错能力强,制作成本低,保密与防伪性 能好。
3.1.3 射频识别技术
• RFID 的全称为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主要用来为各种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是物 联网的重要支持技术。
3.1.3 射频识别技术
1. 系统组成 • RFID 的系统组成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阅
• 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 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非接触式IC卡 (射频卡)
3.1.2 IC智能卡技术
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 •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
片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 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 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 • 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 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 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 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 受读写器的数据。
• IFD内CPU通过一个接口电路与IC卡相连并进行通信。 • IC卡接口电路是IC卡读写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根据
实际应用系统的不同,可选择并行通信、半双工串行 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读写芯片。
3.1.2 IC智能卡技术
•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采用射频技术与IC卡 的读卡器进行通讯,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 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 大突破。
• IC卡与IC卡读写器,以及后台计算机管理系统组 成了IC卡应用系统。
IC智能卡
3.1.2 IC智能卡技术
• IC卡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 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 IC卡读写器是IC卡与应用系统间的桥梁,在ISO国际 标准中称之为接口设备IFD(Interface Device)。
读器),以及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其中,电子 标签中包含RFID芯片和天线。
RFID 的系统组成
3.1.3 射频识别技术
2. RFID系统原理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基本原理是利用
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 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从前端器件级方面 来说,只有两个基本器件,用于控制、检测和跟 踪物体。 •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标 签)组成。
第 3章 标识技术
学习任务
本章主要涉及:
1 标识与自动识别技术
2
不同的标识体系
3 电子产品编码(EPC)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3.1 特定领域的标识与自动识别技术
• 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数据人工采 集和数据自动采集二个阶段, 而数据自动采集在 不同的历史阶段及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使用 不同的技术手段。
• 磁条是一层薄薄的由排列定向的铁性氧化粒子组 成的材料(也称之为颜料)。用树脂粘合剂严密 地粘合在一起,并粘合在诸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 基片媒介上。
磁卡刷卡器
3.1.2 磁卡
• 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和计算机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 样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数字信息。
• 通过粘合或热合与塑料或纸牢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 磁卡。磁条中所包含的信息一般比条形码大。
• 条形码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
3.1.1 条形码技术
1. 一维条形码 • 条形码或者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
多个黑条和空白,按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 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 常见的一维条形码是由黑条(简称条)和白条 (简称空)排成平行线图案。 •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 名称、生产日期以及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 类别、日期等信息。
• 以常用的二维条形码PDF417码为例,可以表示字 母、数字、ASCII字符与二进制数;该编码可以表 示1850个字符/数字,1108个字节的二进制数, 2710个压缩的数字;PDF417码还具有纠错能力.
3.1.1 条形码技术
• 例如,2009年12月10日,铁道部对火车票进行了 升级改版。新版火车票明显的变化是车票下方的 一维条码编程二维防伪条码,火车票的防伪能力 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