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珍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班幼儿珍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溱潼幼儿园黄桂琴

[摘要]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不许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质就是学前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字经》开门见山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言,这里的“习”可以认为是最初的学习。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关键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可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刻不容缓。

那么现在的幼儿还有哪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呢?通过在幼儿园的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很差,有的幼儿甚至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而导致这个问题的产生的重要原因无非是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太过宠爱,尽量满足了幼儿心中的一切要求,在家中他们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同时我还发现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若是集体完成一件任务,又不能很好的配合,团体协作能力太差。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实习中,我所面对的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大多3~4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

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小班幼儿不能好好地就餐,有严重的浪费行为甚至挑食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说明。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幼儿园、家庭、学校,孩子对于新鲜的饭菜、零食,只要觉得不可口,随意就扔掉、倒掉。也许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孩子或者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虽然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我国已经基本进入了小康社会,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吃穿用度已经不再成为难题,然而我们国家真的是富裕到了可以糟蹋、浪费粮食的地步了吗?——“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对于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们,他们耳濡目染大人的一言一行,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及习惯,如果他们把浪费粮食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的下去,孩子们还知道如何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吗?孩子们还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孩子们还拥有我们前辈们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精神吗?

那么就如何抓好小班幼儿好好就餐这样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提出了如下几点看法:

一、有效结合教学活动

教育对于3—4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能力差,知道该怎么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位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常常要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活动,去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粮食。

播放关于《悯农》的动画,让孩子去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农民伯伯的不易。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时播放中国贫困山区的视频,那些跟他们同龄的孩子的生活状况,告诉孩子们虽然现在生活的改善,但是在很多山区,仍然有人吃不起饭,而且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很少,所以我们在浪费粮食的同时,却有很多同龄的小朋友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现在,孩子们还能去浪费粮食么?

二、充分利用游戏活动,

幼儿期可塑性大,学习的波动性也很大。往往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更不是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巩固的。因此,行为习惯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断为幼儿创设重复的练习的机会,方可生效。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认为应该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

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三、寓养成教育的内容于一日生活之中而养成教育的培养有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长期细致反复地进行。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吃饭就餐前,提醒孩子们再想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如要孩子们看看食堂里醒目的大字,教师可以读给幼儿听“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如此反复,强化孩子的思想意识,浪费现象会有所改观。

四、教师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小班幼儿

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任务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室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都是这样的。教师在食堂就餐时也应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切不可也存在倒剩饭的现象,这些都看似微不足道却十分重要的教师表率行为会直接作用于幼儿。

五、家庭密切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乃至终生性的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上,作为家长的,首先要有节约粮食的意识,并且在生活中注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对于孩子浪费粮食的行为,我们应当严格制止及提出要求,不能任由孩子胡来。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孩子们才会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我们虽然不能再让孩子们再过以前的苦日子,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及义务让孩子明白:“浪费粮食可耻,爱惜粮食光荣”,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在学校中老师的提点,在家庭中长辈的教育,双管齐下,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开展科研活动

我深刻认识到要以科研活动带动教育教学。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专长,对养成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探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