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矩阵型组织结构

如何管理好矩阵型组织结构
如何管理好矩阵型组织结构

如何管理好矩阵型组织结构

2003-10-31 15:54:44 科尔尼咨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来源:远东经济画报

组织结构中的复杂性也会带来缺陷,矩阵

结构也不例外。因此,公司必须学会发挥该结

构的长处和避免其短处,以达到平衡。

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全球化市场的需求,

公司必须采取同样复杂的组织结构。仅靠单一

的层级结构就能满足成功企业所有需要的时

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大多数公司选择

了矩阵结构,原因很简单:它提供了一个处理

复杂情况的应对机制。

然而,组织结构中的复杂性也会带来缺

陷,矩阵结构也不例外。因此,公司必须学会发挥该结构的长处和避免其短处,以达到平衡。

矩阵结构的多样性

成功的矩阵型组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起来的。组织可经由很多途径发展成矩阵型结构,而一种常见的错误便是模仿其他组织的矩阵。事实上,模仿得来的矩阵只能带来失败。成功的组织必须根据自身独特的需要量身定制矩阵。当组织进化到矩阵结构的高级阶段时,它们通常会在以下形式中选用一种:

职能型矩阵在职能型矩阵中,矩阵中的所有业务目标都被设计为跨职能部门的。例如,员工仍然是所在部门的全职员工,但流程和程序的建立要保证他们能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合作。

每个职能部门都有指定的代表,他们与其他代表共同合作,协调和安排所有职能部门间的活动。代表们负责大量事务,包括配置资源、监控活动过程、解决冲突以及向经理汇报等。

平衡型矩阵平衡型矩阵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员工按不同角度,分属不同部门。例如一名员工既可以属于北美部(按地域分类的部门),同时也属于工程部(按功能分类的部门)。真正的平衡型矩阵具有如下三个特点:顺畅的信息流,不同角度分类的部门拥有相同的影响力和职权,同等重要的多重业务目标。

平衡型矩阵中的关键人物是职能经理。运营经理和“节点”经理。职能经理通常决定有关组织需求的“谁”和“如何”的问题。也就是说,由谁来执行任务,以及如何执行。同时职能经理必须协助员工提高技能,以实现其职业目标。

运营经理决定关于组织需求的“是什么”和“什么时间”的问题:他们关注于管理团队的行动过程即决定需要做什么,需要在什么时间完成。最后,“节点”经理承担矩阵中最艰巨的工作。他们必须协调并满足职能经理、运营经理及自己的团队成员的需要。尽管在组织各部门间维持平衡是很困难的,但这恰恰是矩阵结构成功的关键所在。

项目型矩阵项目型矩阵中,员工在职能部门和项目之间流动,并在任期内始终保留其成员资格。这种矩阵形式在那种围绕项目展开职能的组织中非常普遍,比如咨询公司和工程承包公司。员工在他们的职能小组中保留成员资格,同时又根据需要被派往各项目。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他们接受项目经理的领导和管理,一旦项目结束,他们又回到职能小组中。其业绩评估和职业发展均由职能小组负责。

管理好矩阵组织的经验

科尔尼公司通过调查发现,那些在运用矩阵型组织结构方面成绩优秀的企业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

保持目标一致矩阵型组织运营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协调许多不同方面(如功能、产品、客户、地理区域等等)之间的目标。57%的公司都认为“目标不一致”是公司常面临的困境。例如,将不同职能部门的活动结合起来就相当困难。在某些组织中,我们发现矩阵概念被错误地在各种不同的层次中推广,并最终导致组织中出现多重矩阵的现象。

很多被访者谈及当职能目标和地域目标出现冲突时的困惑。让我们来看一个化工企业的案例。当工程部门的管理者提出针对本部门员工的培训计划时,她并没有事先和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进行沟通。但是所有的培训费用都是从人力资源部门预算中支出的,随之而来的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企业无法将职能部门计划和运营部门计划结合起来时,协调问题就会进一步恶化。例如一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就曾对极有可能产生的目标不一致提出过警告,他尤其强调目标不一致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公司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各部门之间互相拆台。”

这种不一致性使一家主要的汽车制造商也出现类似的问题。一家公司的品牌经理向负责盈亏的车辆计划经理汇报。同时,他们又向负责车辆销售数量的职能经理汇报。最近,那位品牌经理发起了一项销售激励活动,这项活动提高了销售量,实现了他的职能目标。但却对车辆计划经理要求获利的目标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销售激励活动降低了每台售出产品的潜在获利能力。

高绩效的矩阵型组织是如何解决这些目标上的冲突的呢?优秀的矩阵型公司承认他

们通过使用创新手段确保目标与评价指标相一致。例如另一家汽车制造厂的经理就采用一种权宜的图表来统一目标。每个预算年度初期,他首先用图表描述公司目标,并在组织内部将它们纵横交错地连接起来。如果运用得好,目标会按横向和纵向分别累积。于是,某个业务单位的目标就总能加强或促进其他部门的目标。

矩阵式组织结构.doc

矩阵式组织结构 新华网(2003-03-19)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矩阵式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快速做出变化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前面我们讲过,职能式结构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而事业部式结构强调横向的信息流动,矩阵式就是将这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双重管理的结构建立和维持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有权力的一方常常占据支配地位。因此比较成熟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带有项目/产品小组性质的职能型组织。职能部门照常行使着管理职能,但公司的业务活动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项目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他向职能经理索要适合的人力资源,在项目期间,这些员工归项目经理管理。而职能经理的责任是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与前两种结构不同,矩阵式结构很少能从组织结构图中判断出来,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行为加以判断。而企业是否应该实行矩阵式管理,应该依据下面三个条件加以判断:条件一:产品线之间存在着共享希缺资源的压力。该组织通常是中等规模,拥有中等数量的产品线。在不同产品共同灵活地使用人员和设备方面,组织有很大压力。比如,组织并不足够大,不能为每条产品线安排足够的工程师,于是工程师以兼职项目服务的形式被指派承担产品服务。 条件二: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产品存在要求。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快速更新的要求。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产品之间需要一种权力的平衡。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 条件三: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以看出,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结构。例如中型规模的咨询公司,这样的公司规模在几十人至上百人,咨询顾问可以根据业务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团队,例如财务咨询,生产、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小组。由于咨询顾问的成本较高,优秀的咨询顾问资源相对稀缺,而咨询公司没有统一的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无法通过流水线作业完成。而且,产品的质量需要由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共同控制。矩阵式的结构能最好的满足以上的条件。 矩阵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力、设备等资源在不同的产品/服务之间灵活分配,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要求。这种结构也给员工提供了获得职能和一般管理的两方面技能。在矩阵式组织里,关键组织成员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这些关键组织成员包括:高层领导者、矩阵主管和员工。 高层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职能经理和产品经理之间的权力平衡。高层领导者也必须愿意进行决策委托,鼓励职能经理和产品经理直接接触,共同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信息共享和协调。 矩阵主管的问题在于如何控制他们的下属。由于下属接受两个主管同时领导,不自觉的员工会利用这个机会钻空子,造成主管对他的管理真空化。因此,职能和产品主管必须一起工作,解决问题。职能主管主要解决下属的技术水平问题,而项目主管则具体管理下属在这个项目上的行为、工作结果和绩效。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沟通、耐心以及和别人共同工作的技巧,这些都是矩阵管理的一部分。 员工接受双重领导,经常能体会到焦虑与压力。他的两个直接经理的命令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双重主管的员工必须能够面对产品经理和职能经理的指令,形成一个综合决策来确定如何分配他的时间。员工们必须和他的两个主管保持良好关系,他们应该显示出对这两个主管的双重忠诚。

矩阵式组织结构及相关案例

矩阵式管理的形式、优缺点及实施矩阵式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矩阵式管理是相对于那种传统的按照生产、销售、服务等设置的一维式管理而言的。矩阵式管理主要是将管理部门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职能部门,另一种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由各职能部门派人联合组成的专门小组,并指定专门负责人领导,任务完成后,该小组成员就各回原单位。从广义上讲,施工企业以职能部门组成的公司总部,以项目实施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按不同专业、领域成立的子(分)公司为二级组织的管理结构,相对于公司而言,就是个矩阵式的管理体制。 矩阵式管理模式就是以产品线为纵轴,区域机构为横轴的交叉组织管理模式,是多产品线、跨区域或跨国企业经营的基本模式。矩阵式管理模式具有灵活、高效、便于资源共享和组织内部沟通等优势,可以适应多元化产品、分散市场以及分权管理等复杂条件。在矩阵组织中,强调区域本地化及产品业务垂直化,各地分公司和产品线负责人都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赢得更多订单和市场。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平衡运营中分权化与集权化问题,使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监督,更加高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矩阵式管理的优势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矩阵式管理有三大优势:一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人力,组成一个团队,把不同职能的人才集中在起,解决些复杂的高难度问题;三是员工的综合才能得到锻炼。 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角度看,矩阵式管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扩展性。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经营不断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和竞争领域,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易于扩展的组织结构模式,避免每次结构调整都需要伤筋动骨,给经营带来损失。矩阵式结构可以很容易地以产品或区域的方式扩充新的建制,而不必对企业整体架构做出调整。因此具有良好的前瞻性;二是面向产品市场设计的组织架构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意识。不同的产品进入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集团公司因突出主业产品而制定的经营策略和市场策略的一般化、简单化;三是经营目标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控、考核办法的制定都比较简单,具有针对性,便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矩阵式管理的缺陷 矩阵式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矩阵式管理框架的节点太多,管理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紧张、人员素质跟不上导致区域机构管理不善;各业务线节点工作量不均,可能造成局部人力资源浪费;纵向、横向多管理线条交叉,管理难度加大。企业管理层次多,机构设置多造成的内部管理失控,基层执行力下降;管理流程设计复杂化。企业管理流程程序化是确保矩阵式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措施,与金字塔组织结构不同的是矩阵管理存在纵向与横向流程交叉的问题,因此,矩阵结构的管理流程设计相当复杂;资源共享和内部工作效率问题。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合理的使用会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利用率,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下,资源存在分散配置,资源共享问题比较突出。

项目管理组织—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设计

项目管理组织—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设计 作者:孙少颖 一、矩阵型组织概述 任何组织都是为完成一定的使命和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立的,由于每个组织的使命、目标、资源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他们的组织结构也会不同。 矩阵型结构是职能型组织结构与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混合,在这个结构中项目负责人即是项目经理又是部门经理,在领导项目时,对项目的结果负责,同时又对职能部门的业务负责。这种结构有效地利用了公司的资源,减少了部门间工作的冲突,增加了横向沟通,降低了每个项目的执行成本,使部门经理有机会通过领导和参与各种项目,获得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丰富多部门、多专业管理的经验和阅历,使他们的个人价值提高能够胜任未来的高层职务,获得职业上的发展。企业为了鼓励中层经理的职业发展,在对他们的评价和考核中除了对他原先的部门工作的业绩指标考核外,也加入了对他们所组织领导的项目的考核。通过公司的各项激励机制,保证在项目工作中的成员有充分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由每个职能部门经理、高级专业人员及业务负责人组成项目委员会,指定项目管理专家为负责人。 组织项目化会议将清单中的涉及C(成本)、T(时间)、S(范围——跨专业、跨部门)的工作和任务,按项目立项(见表1),报总经理。 由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公司的年度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各项目的时间期限、预算及成果绩效指标,并指定各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 项目委员会对项目做出计划,发动和启动项目,决定每个项目的参与者角色,并明确地写在项目任务书上分发给项目经理,同时负责项目的监督,资源的合理协调,确保相关部门之间能够顺畅沟通。 各项目经理按照项目管理的程序和运用各种技术工具确定项目的目标预算、进度、里程碑计划、WBS、人员分工及控制和反馈方案,报委员会备案。 委员会不定期举行项目进度沟通会,各项目经理报告关键任务的进展情况,关键项目可以每周二次召开碰头会,讨论进展情况或问题和障碍,进行控制和调整。 二、矩阵型组织的类型

IBM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目录 前言 (1)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2) 1.3本文研究的方法与工具 (2) 2.理论综述 (4) 2.1组织的概念 (4) 2.1.1组织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4) 2.1.2组织的特征 (4) 2.1.3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 (6) 2.2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 (7) 2.2.1职能式组织形式 (7) 2.2.2项目式组织形式 (8) 2.2.3矩阵式组织形式 (9) 2.3项目管理组织的变革 (11) 2.3.1项目管理组织的规划 (11) 2.3.2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的选择 (13) 3.IBM公司现状分析 (15) 3.1IBM公司背景介绍 (15) 3.2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7) 3.2.1企业环境带来的机会 (17) 3.2.2企业环境带来的威胁 (18) 3.2.3市场竞争加剧 (19) 3.3IBM内部分析 (20) 3.3.1效率问题 (20) 3.3.2STG内部以产品为导向的组织结构的弊端 (20)

3.4行业分析 (20) 3.4.1行业增长状况 (20) 3.4.2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21) 4.IBM公司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23) 4.1IBM公司STG部组织结构变革过程 (23) 4.2组织变革带来的好处 (26) 4.3新旧组织结构的对比 (27) 5.总结 (28) 5.1对IBM组织变革的总结 (28) 5.2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9) 6.谢辞 (32) 7.参考文献 (33) 8.附录 (34)

IBM公司项目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摘要 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项目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项目管理职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率,以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由于项目本身的特性决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其组织管理与传统组织管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项目管理与传统组织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项目管理更强调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强调团队的协作精神,其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企业受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同样,企业管理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本文谨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分析了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关系.案例分析,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认识的深化.但是,没有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应在组织理论指导下,参考行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结构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这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组织变革” “组织结构”“IBM公司”“企业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ABB矩阵式组织结构分析

ABB公司-创立并管理全球矩正组织 一、案例描述: (一)公司简介 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位列全球500强企业。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ABB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在1988年合并而成。现在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1.7万名员工。 (二)战略环境 ●ABB公司最大的业务是生产用于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并提供相关服务。 ●ABB公司在铁路运输业是世界领先的。 ●ABB公司的第三系列产品主要是面对非常特殊的一类顾客。 ● (三)战略定位 1988年1月,巴尼维克发表他对ABB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分析,他宣布了新公司的战略方向(致力于电力行业,采取快速变革以求更加面向客户和提高反应效率),介绍了新组织设计的详细内容,提出了公司的财务和发展目标、对电力行业的战略和通过一系列兼并和联盟实现公司的全球战略。1988年10月,ABB公司收购了AEG的蒸汽涡轮公司和在1989年2月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电力分配和传递公司,获得了美国生产导弹和核能设备的Conbustion Engineering公司,快速拓展了ABB公司在北美和东欧的市场。 (四)建立新的组织设计 1.1988年7月,在管理人员的会议中,巴尼维克描述了新的矩阵组织的主要特征,他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2.创建管理队伍 3.规定议事日程 4.交流全新哲学理论和价值 5.重组业务 6.新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7.新的战略过程 8.新的系统和控制 (五)面临的挑战 1、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不够强 2、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3、矩阵当中地区和业务主管之间不同利益冲突 4、权力下放与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 5、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技术共享的障碍

矩阵式组织形式

矩阵式组织形式 矩阵式概念 矩阵式组织形式是指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管理方式,使得事业部制与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特征得以同实现,从而使得部门之间信息反馈准确,互相间的协调性与配合程度都得到提高,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 矩阵式按项目经理权力大小及其它项目特点来说,矩阵型组织又分为弱矩阵、中矩阵和强矩阵。 三种矩阵形式的区别 从项目组普通成员构成方面来说,弱矩阵项目成员不是直接从职能部门调派过来,而是利用他们所在职能部门为项目提供服务;中矩阵也称平衡矩阵,项目成员是向各部门借调过来的成员,并在成员当中指定一个人担任专案主持人的角色,一旦专案结束,专案主持人的头衔就随之消失;强矩阵是在项目期间职能部门把人派到研发项目组进行工作。 从项目经理权力大小方面来说,弱矩阵组织结构中并未明确对项目目标负责的项目经理,即使有项目负责人,他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项目协调者或项目监督者,而不是一个管理者,同时员工的绩效由职能部门经理进行考核,职能部门经理对项目经理负责;它的特点是项目管理者权限很小。 中矩阵项目经理被赋予一定的权力,对项目整体与项目目标负责;它的特点是需要精心建立管理程序和配备训练有素的协调人员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强矩阵项目经理由最高领导任命对项目全权负责,项目经理直接向最高领导负责,并且项目组成员的绩效完全由项目经理进行考核,项目组成员只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结束后项目组成员再回到相应职能部门,它的特点是拥有专职的、具有较大权限的项目经理以及专职的项目管理人员。 通常,三种矩阵形式的项目成员及项目经理构成如下面三图所

示: 弱矩阵 中矩阵 强矩阵 三种矩阵形式的应用 从技术的难易及项目周期长短方面来说,弱矩阵适合技术简单的项目,因为技术简单的项目,各职能部门所承担的工作,其技术界面是明晰的或比较简单,跨部门的协调工作很少或很容易做。 对于有中等技术复杂程度而且周期较长的项目,适合采用平衡型

联想公司组织结构分析

联想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分析 (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优点: 业务扩展: ? 通过成熟业务帮助发展新业务 ? 各产业部能够独立扩展 客户导向: ? 矩阵式结构的前端能够充分接近客户资源利用: ? 矩阵式结构使得横向和纵向有资源共享和制衡管理效率: ? 有明确的损益责任 ? 统一的管理架构使得组织分工对内对外易于沟通 缺点: 业务扩展: ? 业务单元发展不均衡,在规模和成熟度方面差距很大。相同的管理模式不完全适用于所有业务单元

? 新业务无法有效地与成熟业务共享资源;新业务的资源需求在资源分配中难以得到满足 客户导向: ? 产品从设计到客户之间层次很多,距离太远,使得信息传递衰减,后端工作有时与客户需求脱节 管理效率: ? 管理层次较多,决策过程复杂,导致决策效率降低三(联想集团组织结构演变 在1998年联想分为四大系统:产品事业部、七个大区和细分市场的部门、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管理系统。 2000年该公司整合划分两大系统:事业部、增值部门。 2002建立三大平台机制:业务群体平台、市场平台、支持与协调平台。目的是便于管理、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更贴近客户。之后演变见下图。 四(联想集团组织结构特点 ? 联想是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结合

? 职能型结构就是通过将同类的专家组合在一起,从劳动分工中取得效益。优点是: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减少人员和设备重复。 缺点是:常常因为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利益。职能型结构可以实现追求规模的目标,同时减少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因此一般在企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多数会选择这个结构,以获得快速的增长。 ? 职能型结构最大的缺点就是部门之间可能会不合作,每一个部门都追求自己部门的发展,而忽略了整体的配合,这是结构自身的确定,因此需要借助于其他的方面来解决。 ? 随着联想集团的不断扩大,集团开始融合事业部制 ? 事业部制,这个结构可以创造出自我包容的自治单位,这些单位通常按机械式组织,优点是:强调结果,总部人员能专心致志于长远的战略规划,事业部制是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有力手段。缺点是:活动和资源出现重复配置。 ? 对于多产品、跨区域以及多种产业经营的企业而言,事业部制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事业部制除了适合以上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个时期也必须运用这个结构,这个时期就是企业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具有了构建品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的专业化人员也具有很好的基础,给职业经理人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五(现今联想集团组织结构的优点及缺点: 优点:(1)即能通过各专业人员发挥各自特点,有效的展开工作;又能跨区域的合理建设部门,到达各地区平衡发展。 (2)能够建立较系统,较全面的市场体制,研发与销售结合,针对性的设计公司产品及销售途径。 缺点:(1)销售活动和资源开发出现重复配置。 (2)各组织结构分支联系复杂,不够简便。

直线职能式组织与矩阵式组织的比较研究

“现代组织理论与管理”课结课论文 (09-10学年度第1学期) 直线职能式组织与矩阵式组织的比较研究 学生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 学生班级:080146C 学生学号:080146338 学生姓名:钟宁伟 2009年 12 月 28 日

直线职能式组织与矩阵式组织的比较研究 钟宁伟 内容摘要:公司的组织形式是指公司具体采用的管理组织结构,由于管理涉及的变量太多,所以组织结构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同时,不同组织都有适合自己组织发展的不同的组织结构。并且于近代建立了较完整的组织结构划分,它们为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事业部式、矩阵式到近年来新发展的虚拟式组织与变动式组织等等。本文着重探讨现代较多大中型企业所采用的直线职能式组织与矩阵式组织的发展,并且做比较研究。 关键字: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矩阵式 一、直线职能式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1、直线式组织 首先,我们从最古老的组织结构说起,那就是直线式组织结构。所谓的“直线”是指在这种组织结构下,职权直接从高层开始向下流动”(传递、分解),经过若干个管理层次达到组织最低层。如右图所示: (1)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厂 长或各车间主任)对其直接下属(各车 间主任或各个班主)拥有直接职权。 (2)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对他的 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 (3)主管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职权。即主管人员对所管辖的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职权和职责分明、命令统一,信息沟通简捷方便,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不过这种组织结构显著缺点是,各级行政首脑必须熟悉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最高行政首脑,必须是全能管理者)。进而,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企业规模不大,职工人数不多,生产和管理工作都比较简单的情况或现场作业管理。 2、职能式组织 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亦称U型组织,它强调信息的纵向沟通。又称为多线性组织结构,职能制结构起源于本世纪初法约尔在其经营的煤矿公司担任总经理时所建立的组织结构形式,故又称“法约尔模型”。它是按职能来组织部门分工,即从企业高层到基层,均把承担相同职能的管理业务及其人员组合在一起,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职务。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组织结构形式ok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组织结构形式ok 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组织结构形式, 面对环境与集团发展战略的变化,南方报业积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推动了组织的成功转型,目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组织结构形式是矩阵制。 南方报业成立报业集团以后,领导体制由过去社长负责制改变成社委会、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社委会为整个集团的领导与决策中心,社长为法人代表,负责集团的全面工作;总编辑负责全集团的编采业务,负责主报、系列子报与出版社;总经理负责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五大支柱产业的经营管理。将行政和经营管理职能的部门进行公司化改造,事业单位的机关行政职能转变成了企业的生产或经营职能。例如,负责后勤工作的原行政处被剥离出来,组成了实业总公司,对集团的物业、房地产、招待所、车队及其他经济单位进行公司化管理,进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大提高了运作的效率,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现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组织构架是:社委会下辖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财务部、党群工作中心等职能部门,报业、信息产业、相关产业等三个产业系列的数十个产品部门,形成的整体上的矩阵制结构的组织构架。 部分产品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更大幅度的改革,如《南方都市报》原来实行注重采编的编委会负责制,改革后,以社委会为核心,下设编辑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与行政委员会,分别负责品牌生产、营销与管理,使三个环节齐头并进,做到更加有效地协调与配合。 而《南方日报》采编部门的组织构架也采取了新的立体化的矩阵制模式,改版后采编部门将原来的采编中心、机动记者中心、要闻部等15个单位合并成要闻编辑中心、区域新闻中心、经济新闻中心和文体新闻中心四个部门,分别对应报纸的

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I B 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近些年来,IBM、HP等着名的外国企业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尽管我在管理学的教科书上看到过对矩阵组织优劣的探讨,但很难有切身的感受。这次听叶成辉先生谈起自己经历着的IBM公司的矩阵组织,感到获益不浅。 1987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叶成辉在美国加入IBM旧金山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因为不喜欢编程等技术类的工作,梦想着做生意(DOBUSINESS)、当经理(比较喜欢跟人沟通),他便主动请缨到销售部门去做,经过了差不多5年时间的努力,获得提升,成为一线的经理。随后,叶先生回到IBM香港公司,做产品经理。由于个人"斗志旺盛",业绩不错,而且"官运亨通",差不多每两年他都能够蹦一个台阶,如今,叶成辉已经是IBM大中华区服务器系统事业部AS/400产品的总经理。 从旧金山到香港,再到广州到北京;从普通员工到一线经理,再提升到现在做三线经理;从一般的产品营销,到逐步专注于服务器产品,再到AS/400产品经理,10多年来,叶成辉一直在IBM的"巨型多维矩阵"中不断移动,不断提升。他认为,IBM的矩阵组织是一个很特别的环境,"在这个矩阵环境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IBM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划分部门。单一地按照区域地域、业务职能、客户群落、产品或产品系列等来划分部门,在企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前的IBM也不例外。"近七八年以来,IBM才真正做到了矩阵组织。"这也就是说,IBM

公司把多种划分部门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组织结构形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IBM既按地域分区,如亚太区、中国区、华南区等;又按产品体系划分事业部,如PC、服务器、软件等事业部;既按照银行、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划分;也有销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职能划分;等等,所有这些纵横交错的部门划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对于这个矩阵中的某一位员工比如叶成辉经理而言,他就既是IBM大中华区的一员,又是IBM公司AS/400产品体系中的一员,当然还可以按照另外的标准把他划分在其他的部门里。 IBM公司这种矩阵式组织结构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叶成辉先生认为,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矩阵组织能够弥补对企业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把各种企业划分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显然,如果不对企业进行地域上的细分,比如说只有大中华而没有华南、华东、香港、台湾,就无法针对各地区市场的特点把工作深入下去。而如果只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对某一种产品比如AS/400而言,就不会有一个人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产品在各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因为每个地区都会只看重该地区整盘的生意。再比如按照行业划分,就会专门有人来研究各个行业客户对IBM产品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住各种产品的重点市场。 "如果没有这样的矩阵结构,我们要想在某个特定市场推广产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叶成辉说。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推广AS/400这个产品吧,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存在,我们有华南、华东等各大区的队伍,有金融、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队伍,有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各职能

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 定义:矩阵型组织结构是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或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是同一个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即在直线职能型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联系。 为了保证完成一定的管理目标,每个项目小组都设置了负责人,在组织最高主管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这个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一个员工只受一个上司主管的原则。而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管领导。 矩阵组织结构图:(厂家和企业矩阵组织结构图)

学校领导矩阵组织结构图: 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1)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 (2)由于这种结构是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因此在新的工作小组里,能沟通、融合,能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工作联系在一起,为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而献计献策,由于从各方面抽调来的人员有信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项目的实现; (3)它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

(4)合理调配资源 缺点是: (1)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 (2)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如何克服这存在的缺点:授予项目经理全面的职权;独立预算;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共同制定进度与确定重点,比如说:矛盾,提交上一级解决。 1004504-02 2012年3月24日

图解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使命

图解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使命——传统企业转型关键词: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是如此的独特,必然承担独特的使命,传统企业转型必然要采取矩阵型组织结构才能实现。在企业进化历程中,也许要经历不止一次的转型,但是对于这次互联网转型,矩阵型组织结构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解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使命,要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谈起。 一、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 企业组织结构演变其实有规可循,进入工业时代,依次出现了三种典型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型、职能型与流程型。 直线型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完全采取了一种垂直型管理模式,故名“直线型”。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分工”与“协作”,职能单元与职位层级都未出现,管理者要对所辖工作负全责,因此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组织结构容易塑造“能人”。企业发展初期多采取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管理简单,行之有效。直线型组织结构虽然便于“能人”管理,但也受制于“能人”的管理能力,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而且“能人”决策风险较大,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即面临灭顶之灾,至于可持续发展只能依赖于“能人辈出”。

“能人”并非万能,总有“无能为力”的那一天,“能人”位置将被经理人团队所取代,直线型组织结构演变为职能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又分为两种:直线职能型与事业部型,这两种职能型组织结构共同特点是在垂直型管理模式中,出现“分工”与“协作”,形成了不同的职能单元与职位层级,故名“职能型”。一般而言,集团企业则多采取事业部型组织结构,事业部或子公司等分支机构承担某种特定的职能,属于集团企业内部的职能单元。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型即指直线型与职能型这两种,尤其以职能型最为典型,目前中国多数企业采取 的是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 所谓“船大难掉头”,企业并非越大越强,“能大能小”才是真的强,职能型组织结构将演变为流程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已经出现在西方企业中。流程型组织结构消灭了职能单元,也消灭了职位层级,实现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流程管理,导致企业也从“金字塔”型变成了一种“链”型,成为一种扁平化、无边界组织,故名“流程型”。流程型组织结构对市场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通过调整业务流程应对市场风险。流程型组织结构让企业具有了“新陈代谢”能力,能够自我调节,这种特点最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特征。 三种组织结构形式各具特点,伴随着市场发展过程依次出现,反映了一种企业进化规律。 矩阵型就出现在职能型与流程型之间,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使组织结构能够从职能型向

矩形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一般是指公司与机构的人员组织形式,相对于传统的树形组织结构而言。 矩阵式组织(matrixorganization)即“在一个机构之机能式组织型态下,为某种特别任务,另外成立专案小组负责,此专案小组与原组织配合,在型态上有行列交叉之式,即为矩阵式组织。”在组织结构上,它是把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职能部门是固定的组织,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组织,完成任务以后就自动解散,其成员回原部门工作。 矩阵组织的特点 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产品(项目)小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门的活动,保证任务的完成。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谁,谁就来,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矩阵结构的优点 (1)将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作生产。 (2)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集众家之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矩阵组织为传统的职能和项目型组织提供了平衡。 组织结构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1] 1987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叶成辉在美国加入IBM旧金山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因为不喜欢编程等技术类的工作,梦想着做生意(DOBUSINESS)、当经理(比较喜欢跟人沟通),他便主动请缨到销售部门去做,经过了差不多5年时间的努力,获得提升,成为一线的经理。随后,叶先生回到IBM香港公司,做产品经理。由于个人"斗志旺盛",业绩不错,而且"官运亨通",差不多每两年他都能够蹦一个台阶,如今,叶成辉已经是IBM大中华区服务器系统事业部AS/400产品的总经理。 从旧金山到香港,再到广州到北京;从普通员工到一线经理,再提升到现在做三线经理;从一般的产品营销,到逐步专注于服务器产品,再到AS/400产品经理,10多年来,叶成

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近些年来,IBM、HP等著名的外国企业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尽管我在管理学的教科书上看到过对矩阵组织优劣的探讨,但很难有切身的感受。这次听叶成辉先生谈起自己经历着的IBM公司的矩阵组织,感到获益不浅。 1987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叶成辉在美国加入IBM旧金山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因为不喜欢编程等技术类的工作,梦想着做生意(DOBUSINESS)、当经理(比较喜欢跟人沟通),他便主动请缨到销售部门去做,经过了差不多5年时间的努力,获得提升,成为一线的经理。随后,叶先生回到IBM香港公司,做产品经理。由于个人"斗志旺盛",业绩不错,而且"官运亨通",差不多每两年他都能够蹦一个台阶,如今,叶成辉已经是IBM大中华区服务器系统事业部AS/400产品的总经理。 从旧金山到香港,再到广州到北京;从普通员工到一线经理,再提升到现在做三线经理;从一般的产品营销,到逐步专注于服务器产品,再到AS/400产品经理,10多年来,叶成辉一直在IBM的"巨型多维矩阵"中不断移动,不断提升。他认为,IBM的矩阵组织是一个很特别的环境,"在这个矩阵环境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IBM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划分部门。单一地按照区域地域、业务职能、客户群落、产品或产品系列等来划分部门,在企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前的IBM也不例外。"近七八年以来,IBM才真正做到了矩阵组织。"这也就是说,IBM公司把多种划分部门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组织结构形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IBM既按地域分区,如亚太区、

中国区、华南区等;又按产品体系划分事业部,如PC、服务器、软件等事业 部;既按照银行、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划分;也有销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职能划分;等等,所有这些纵横交错的部门划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对于 这个矩阵中的某一位员工比如叶成辉经理而言,他就既是IBM大中华区的一员,又是IBM公司AS/400产品体系中的一员,当然还可以按照另外的标准把他划分在其它的部门里。 IBM公司这种矩阵式组织结构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叶成辉先生认为,非常 明显的一点就是,矩阵组织能够弥补对企业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把各种企业划分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显然,如果不对企业进行地域上的细分,比如说只有大中华而没有华南、华东、香港、台湾,就无法针对各地区市场的特点 把工作深入下去。而如果只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对某一种产品比如AS/400而 言,就不会有一个人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产品在各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因为每个地区都会只看重该地区整盘的生意。再比如按照行业划分,就会专门有人来研 究各个行业客户对IBM产品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住各种产品的重点市场。 "如果没有这样的矩阵结构,我们要想在某个特定市场推广产品,就会变得 非常困难。"叶成辉说。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推广AS/400这个产品吧,由于矩阵 式组织结构的存在,我们有华南、华东等各大区的队伍,有金融、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队伍,有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各职能部门的队伍,以及专门的 AS/400产品的队伍,大家相互协调、配合,就很容易打开局面。" 首先,我作为AS/400产品经理,会比较清楚该产品在当地的策略是什么。在中国,AS/400的客户主要在银行业、保险业,而不像美国主要是在零售业和流通业;在亚太区,AS/400的产品还需要朝低端走,不能只走高端;中国市场上需要AS/400的价位、配置以及每个月需要的数量等,只有产品经理,

联想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分析

联想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分析 一.公司简介: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科技公司,由原联想集团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组成。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机、手机等商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集团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集团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Raleigh)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拥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联想集团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PC市场份额在全球位居第四。2004年3月,联想集团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签约成为国际奥委会(IOC)的全球合作伙伴,是国际奥委会于2005年到2008年期间的计算技术设备指定供应商。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优点: 业务扩展: ?通过成熟业务帮助发展新业务 ?各产业部能够独立扩展 客户导向: ?矩阵式结构的前端能够充分接近客户 资源利用: ?矩阵式结构使得横向和纵向有资源共享和制衡 管理效率: ?有明确的损益责任 ?统一的管理架构使得组织分工对内对外易于沟通 缺点: 业务扩展: ?业务单元发展不均衡,在规模和成熟度方面差距很大。相

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快速做出变化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前面我们讲过,职能式结构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而事业部式结构强调横向的信息流动,矩阵式就是将这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双重管理的结构建立和维持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有权力的一方常常占据支配地位。因此比较成熟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带有项目/产品小组性质的职能型组织。职能部门照常行使着管理职能,但公司的业务活动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项目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他向职能经理索要适合的人力资源,在项目期间,这些员工归项目经理管理。而职能经理的责任是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与前两种结构不同,矩阵式结构很少能从组织结构图中判断出来,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行为加以判断。而企业是否应该实行矩阵式管理,应该依据下面三个条件加以判断: 条件一:产品线之间存在着共享希缺资源的压力。该组织通常是中等规模,拥有中等数量的产品线。在不同产品共同灵活地使用人员和设备方面,组织有很大压力。比如,组织并不足够大,不能为每条产品线安排足够的工程师,于是工程师以兼职项目服务的形式被指派承担产品服务。 条件二: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产品存在要求。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快速更新的要求。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产品之间需要一种权力的平衡。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 条件三: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以看出,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结构。例如中型规模的咨询公司,这样的公司规模在几十人至上百人,咨询顾问可以根据业务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团队,例如财务咨询,生产、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小组。由于咨询顾问的成本较高,优秀的咨询顾问资源相对稀缺,而咨询公司没有统一的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无法通过流水线作业完成。而且,产品的质量需要由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共同控制。矩阵式的结构能最好的满足以上的条件。 矩阵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力、设备等资源在不同的产品/服务之间灵活分配,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要求。这种结构也给员工提供了获得职能和一般管理的两方面技能。在矩阵式组织里,关键组织成员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这些关键组织成员包括:高层领导者、矩阵主管和员工。

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应用

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应用 (一)矩阵式的组织形式 为解决职能式组织结构与项目式组织结构的不足,发挥它们的长处,人们设计出了介于职能式与项目式组织结构之间的一种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即矩阵式组织。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中,参加项目的人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排,而这些人员的工作在项目工作期间,项目工作内容上服从项目团队的安排,人员不独立于职能部门之外,是一种暂时的,半松散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需通过其职能部门领导,项目经理往往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 根据项目团队中的情况,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又可分成弱矩阵式结构、强矩阵式结构和平衡矩阵式结构三种形式。 1.弱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一般是指在项目团队中没有一个明确的项目经理,只有一个协调员负责协调工作。团队各成员之间按照各自职能部门所对应的任务,相互协调进行工作。实际上在这种模式下,相当多的项目经理职能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分担了。 2.强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这种模式下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个专职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管理与运行工作,项目经理往往来自于公司的专门项目管理部门。项目经理在与上级沟通往往通过其所在的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 3.平衡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介于强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与弱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二者之间的一种形式。主要特点是项目经理是由一职能部门中的团队成员担任,其工作除项目的管理工作外,还可能负责本部门承担的相应的项目中的任务。此时的项目经理与上级沟通时不得不在其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与公司领导之间做出平衡与调整。 (二)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很明显,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具备了职能式组织结构和部分项目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1)团队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比较明确,有专人负责项目的工作。 (2)团队成员无后顾之忧。项目工作结束时,不必为将来的工作分心。 (3)各职能部门可根据自己部门的资源与任务情况来调整、安排资源力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4)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反应速度,相对职能式结构来说,减少了工作层次与决策环节。 (5)相对项目式组织结构来说,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屯积与浪费。 (6)在强矩阵式模式中,由于项目经理来自于公司的项目管理部门,可使项目运行符合公司的有关规定,不易出现矛盾。 (三)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缺点 虽然矩阵式组织结构有许多优点,但同样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有: 1.项目管理权力平衡困难 2.信息回路比较复杂 3.项目成员处于多头领导状态

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IBM矩陣式的組織結構 近些年來,IBM、HP等著名的外國企業都採用矩陣式的組織結構。儘管我在管理學的教科書上看到過對矩陣組織優劣的探討,但很難有切身的感受。這次聽葉成輝先生談起自己經歷著的IBM公司的矩陣組織,感到獲益不淺。  1987年,加州伯克利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出身的葉成輝在美國加入IBM舊金山公司,成爲一名程式師。因爲不喜歡編程等技術類的工作,夢想著做生意(DOBUSINESS)、當經理(比較喜歡跟人溝通),他便主動請纓到銷售部門去做,經過了差不多5年時間的努力,獲得提升,成爲一線的經理。隨後,葉先生回到IBM香港公司,做産品經理。由於個人"鬥志旺盛",業績不錯,而且"官運亨通",差不多每兩年他都能夠蹦一個臺階,如今,葉成輝已經是IBM大中華區伺服器系統事業部AS/400産品的總經理。  從舊金山到香港,再到廣州到北京;從普通員工到一線經理,再提升到現在做三線經理;從一般的産品營銷,到逐步專注於伺服器産品,再到AS/400産品經理,10多年來,葉成輝一直在IBM的"巨型多維矩陣"中不斷移動,不斷提升。他認爲,IBM的矩陣組織是一個很特別的環境,"在這個矩陣環境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IBM是一個巨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劃分部門。單一地按照區域地域、業務職能、客戶群落、産品或産品系列等來劃分部門,在企業裏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前的IBM也不例外。"近七八年以來,IBM才真正做到了矩陣組織。"這也就是說,IBM公司把多種劃分部門的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其組織結構形成了"活著的"立體網路--多維矩陣。IBM既按地域分區,如亞太區、中國區、華南區等;又按産品體系劃分事業部,如PC、伺服器、軟體等事業部;既按照銀行、電信、中小企業等行業劃分;也有銷售、渠道、支援等不同的職能劃分;等等,所有這些縱橫交錯的部門劃分有機地結合成爲一體。對於這個矩陣中的某一位員工比如葉成輝經理而言,他就既是IBM大中華區的一員,又是IBM公司AS/400産品體系中的一員,當然還可以按照另外的標準把他劃分在其他的部門裏。  IBM公司這種矩陣式組織結構帶來的好處是什麽呢?葉成輝先生認爲,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矩陣組織能夠彌補對企業進行單一劃分帶來的不足,把各種企業劃分的好處充分發揮出來。顯然,如果不對企業進行地域上的細分,比如說只有大中華而沒有華南、華東、香港、臺灣,就無法針對各地區市場的特點把工作深入下去。而如果只進行地域上的劃分,對某一種産品比如AS/400而言,就不會有一個人能夠非常瞭解這個産品在各地表現出來的特點,因爲每個地區都會只看重該地區整盤的生意。再比如按照行業劃分,就會專門有人來研究各個行業客戶對IBM産品的需求,從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住各種産品的重點市場。  "如果沒有這樣的矩陣結構,我們要想在某個特定市場推廣産品,就會變得非常困難。"葉成輝說。比如說在中國市場推廣AS/400這個産品吧,由於矩陣式組織結構的存在,我們有華南、華東等各大區的隊伍,有金融、電信、中小企業等行業隊伍,有市場推廣、技術支援等各職能部門的隊伍,以及專門的AS/400産品的隊伍,大家相互協調、配合,就很容易打開局面。 " 首先,我作爲AS/400産品經理,會比較清楚該産品在當地的策略是什麽。在中國,AS/400的客戶主要在銀行業、保險業,而不像美國主要是在零售業和流通業;在亞太區,AS/400的産品還需要朝低端走,不能只走高端;中國市場上需要AS/400的價位、配置以及每個月需要的數量等,只有産品經理,才能比較清楚。從産品這條線來看,我需要跟美國工廠訂貨,保證貨源供應。從産品銷售的角度看,AS/400的産品部門需要各相關地區的職能部門協助,做好促銷的活動;然後需要各大區、各行業銷售力量把産品銷售出去。比如,我需要在媒體上做一些訪問,就要當地負責媒體公關的部門協助。再如,我認爲'蓮花寶箱'(爲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AS/400)除了主打銀行外,還要大力推向中小企業市場,那麽就需要跟中國區負責中小企業的行業總經理達成共識。當然,'蓮花寶箱'往低端走,還需要分銷渠道介入,這時,就需要負責渠道管理的職能部門進行協調。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之間也互爲'客戶'關係,我會創造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