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讲义大全)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学科。
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的综合基础; 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基础和沟通 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美学也往往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身的资源和养分。
“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是指 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 神学统治的潮流,它相信人的知识不再是来源 于上帝,而是来自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 分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这 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首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 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 基础。
(五)阐释法
阐释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20世纪后期西方美学与文论家往往采用这 种方式,如伽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1900—2002)、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杰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赛义德(Edward Said,1935—2003)和伊 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等。阐释法的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的文本分析,关注文本 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柏拉图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本质论美学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 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二)中世纪神学美学 进入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主导,美的本质论被引导到唯一的上帝基点上。 中世纪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而发生偏航的结果。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的美被归结为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192P)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192P)

结论: 美由审美主体来决定,审美主体以为 美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它不由审 美客体来决定。

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 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 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 一。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 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 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 术统一的象征。 科隆大教 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 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高 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 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 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 由磨光的石块砌成。科隆大 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 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 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 它还具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 朴素风格。
第二节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 上探索美的本质
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的哲学探讨 1.亚氏认为脱离美的具体事物的的“理念”或“美本身” 是不存在的。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 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 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2.亚氏观点的合理内核——抓住了美所必需的特定感性 形式,而且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美
四、博克(1727—1797;英) 1.他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 “我们所谓的美,是物体中能引起爱或 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2.事物的美的性质具有以下几种:“第 一,比较小;第二,光滑;第三,各 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四,这些部 分(变化的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 融成一片;
“判断某一对象美或不美,我们不是把(它 的)表象凭借悟性联系客体以求得知识, 而是凭借想象力(或者想象力和悟性相结 合)联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 c.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审美情感) 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因为我认为美的不是从我的利害计较得出 来的,而是引起我的认识功能的和谐的自 由的运动,这是人人都有、人人相同的共 同感。

美学原理讲义

美学原理讲义

美学原理讲义第一讲什么是美学教学目标或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了解美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知道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和中国美学研究的概况和历史,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

一、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规律的学科。

2、美学学科的基本概况(1)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产生。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1762)。

在近代科学分门别类地发展的时代,他发现人类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关于人类理性认识的方面,有逻辑学在研究;关于人类的意志行为方面,有伦理学在研究;但关于人类的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科学去研究。

因此他建议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这门科学他命名为“伊斯特惕克”,即感觉学的意思。

1735年,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中,首次使用这个概念,1750年,正式以这个概念来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作为表明对感性认识研究的理论,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对感性认识的研究,即对美的认识和研究。

我们现在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

日本的中江肇民(1847-1901)用汉字“美学”翻译“伊斯特惕克”,为汉语学界所完全接受。

(2)西方美学研究的几种范式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美的姑娘、美的马儿、美的雕象这些形态各异、差异悬殊的对象中,是否存在共性的东西?为何我们能用一个同样的词去形容或描述它们?为此他写了《大希庀阿斯篇》来探询这样一个关乎美的本质的问题,这篇专论包含着一种努力。

即要想使美不仅成为能感觉的,而且成为能把握的。

今天,在西方学界对美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三种相互交叉、又相互排斥的研究范式。

第一,以美的本质为核心的研究范式。

即试图把握住千差万别的具象后面的共象,即本质。

把握住这个本质,旧能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

这条思路造就了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为核心的美学。

重点是探究:美是什么?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乙”)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
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 4、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说 • 李泽厚
• 美是“人旳本质力量旳对象化”,是“自 由旳形式”
第四讲 美旳本质旳初步探索
• 一、美旳本质和人旳本质、生活旳本质旳 关系
• “自由自觉旳活动恰恰就是人旳类旳特 征。”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觉得美也。” •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
其用。”
•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
• ④ 方式 • 美旳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旳。
• 但凡不凭概念而被以为必然产生快感 旳对象就是美旳。
• 4、黑格尔
• 美旳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 容旳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旳,是作为理 念旳客观性相。
•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旳统一,在 这统一中,感性形式隶属于理性内容,是 理性内容旳显现。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 我国有关美学旳研究主要涉及下列几种方面 旳内容:
• 第一,美旳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问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旳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旳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旳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旳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旳关系

美学原理讲义简化版

美学原理讲义简化版

美学原理讲义简化版第一章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鲍姆加通与美学史一、美学的历史1、西方美学思想:关于人类审美意识的理论形式。

古希腊、理性精神。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和谐是宇宙的本质和规律;与数、比例有关;音乐最能体现。

赫拉克利特:美是和谐,对立因素的矛盾冲突斗争-统一-和谐;美的相对性。

德谟克利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苏格拉底:把善看成美,美就是功用。

柏拉图:“什么是美”、“什么东西是美的”区分;美的本体论——“相”,永恒自存自在无始无终。

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和美的价值;“相”理论存在矛盾;艺术要解释内在本质和规律;美在于“整一性”:秩序、鲜明和匀称。

古罗马:普洛丁:“相”发展为精神实体“太一”,分有神的光辉才美。

朗吉弩斯《论崇高》,崇高的风格、崇高美,崇高的构成:思想、激情、结构、措辞、藻饰。

中世纪:奥古斯丁:一切美来源于上帝,上帝是美本身,超越感官,以心灵认识;精神美高于物质美;物质美是可直接认识的唯一美,对美全面思考的出发点;物质美是精神美的映像。

托马斯·阿奎那:美的三个要素。

和谐、完整(目的论,最终来自上帝)、鲜明(形式美强调的新特点)。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经验论:博克、休谟;唯理论:莱布尼茨、沃尔夫;之间:维科康德、席勒、黑格尔2、中国(略)二、鲍姆加通与美学的建立1、建立的必要性(原因)1750年,《美学》第一卷,美学学科诞生。

美学之父。

Aesthetica 感性学。

人的心意活动:知(理性、逻辑学)、情、意(意志,伦理学)。

要建立一种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和情感的学科,填补传统哲学中与逻辑学和伦理学相对立的空白的学科,使之成为哲学的新型分支学科。

2、建立的可能性莱布尼茨:人的认识活动(模糊;明晰-混乱/混成、明确)明晰而混乱的认识确实存在,但无法指出其独特的特点。

鲍姆加通:(模糊-一般感性知觉;明晰-混乱/混成—感性认识、明确—理性认识)混乱不同于模糊,是一种明晰的、可靠的认识,具有内在的特殊规律,能够构成知识。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乔治•葛里宾为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创作的广告文案
2018/11/19
第二章 美的哲学 第一节 美的起源

一、“美”的字源学起源 (一)羊大为美 依据:汉 · 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 从羊 从大 。 羊在 六 畜主 给 膳也 , 美与善同 意。” 意义:( 1 )美来源于实用,美善同源。( 2 ) 美感的起源包含了快感,美感离不开快感。

2018/11/19



意义:审美的态度是双重解放。对象而言,保全生 命,保持个体独立,从被奴役中解放。对于主体而 言,保持个性自由,从奴役他人,同时也被欲望奴 役中解放。 1.对象解放。路边之李 2 .主体解放。自由的许由。“ 归休乎君,予无所 用天下为”。 姑射山上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 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 之外。”


(2)音乐 A祭礼用乐。 B飨礼用乐。 C射礼用乐。 D乡饮用乐。 E军礼用乐。 F燕居用乐。 G祷雨用乐。 H禁乐。 (3)舞蹈: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舞”。
2018/11/19



二、美学思想阶段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 特征:与审美意识相比,( 1 )有语言或文字的载 体。(2)有理论的形态。 与美学学科相比,(1)分散、凌乱。(2)没有自 觉的学科意识。 例子(一):中国早期的美学思想 1.儒家 (1)美善有别。 《论语· 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二)训练感性的审美心理 1.理性时代:直线思维与分割思维。 (1)直线思维将复杂、丰富的联系简单化。 (2)分割思维将统一、贯穿的整体割裂。 2.审美意识:环道思维;统一思维。 二、狭义角度 (一)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可参考审美关系、美 感内容。 (二)广播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可参考艺术学。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课件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课件

美学与艺术的关系
探讨美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美学如何对艺术产生影响,以及艺术如何反映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美学如何影响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美学感受的本质
探讨美学感受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人们如何从美学中获得愉悦和启发。
美学原理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分析美学原理如何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化而演变,以及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 学观念和实践。
美学中的对称、平衡、和谐
探索美学中的对称、平衡和和谐原则,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则来创造美的效 果。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PPT课件
美学原理研究美的本质和原则,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艺术的关系。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美学的多个方面,从对称平衡到色彩应用, 从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到美学批评的重要性。
什么是美学原理
了解美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探索美的本质和内涵。
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美学原理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如何应用在生活中的设计和创作中。

第一课美学原理

第一课美学原理

幻灯片1美学原理主讲:马双幻灯片2第一课:美感、美、美学幻灯片3对自然的美感幻灯片4建筑之美幻灯片5艺术雕塑的美感(唐莫高窟菩萨塑像和三彩俑)幻灯片6艺术绘画之美感(拉斐尔:圣母子和提香:抹大拉)幻灯片7幻灯片8幻灯片9一、美感的定义●是指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是在各审美阶段获得的心理效果,也就是审美愉快,或审美经验。

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着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幻灯片10审美心理特征●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主动性幻灯片11二、美感的社会根源●西方历史上对美感的探讨●柏拉图:理念论、灵感说●普洛丁:理式美、心灵●夏夫兹博里:内在感官、内在眼睛●哈奇生:内在感官●休谟:只存在于欣赏者心里●康德: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费尔巴哈:美在对象上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车尔尼雪夫斯基:感性认识包含着理性认识幻灯片12美感的社会根源●我们的观点● 1、实践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 2、美感源于动物性的本能,又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

● 3、从开始制造工具中分化出来,对自己的生产和活动采取观赏性的态度,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

幻灯片13人的本能工具实践美感幻灯片14人的感官从自然走向社会美从实用中脱离,从实践中独立美是情感与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幻灯片15三、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感性与理性● 1、美感认识永远不离开美的对象的感知与表象的感性因素。

● 2、美感认识中的理性认识因素在于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之中,是感性形式中的理性内容。

幻灯片16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情感体验● 1、美感与一般生理快感有本质的不同。

● 2、美感包含着快感。

● 3、认识促进情感体验,美感是思想和感情的统一。

幻灯片17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想象作用●联想:接近联想: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相似联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美学原理PPT(完整版)

美学原理PPT(完整版)
▪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实践观点, 为我们认识美的本质和根源提供了科学的钥匙。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 ▪ 对美、美感、悲剧、喜剧、 ▪ 典型等问题也提出了独到的 ▪ 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四、美学研究的对象
▪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 许多种主张,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德塔米拉史前洞穴壁画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 器身为赭红陶衣,
器内壁和外壁均绘有 鱼纹。
▪审美,而是体现
了半坡人对鱼的崇拜
之情,祈望能像鱼一 样具有超强的繁殖能
力,力图达到一种巫 术的目的。
三、美学学科的形成过程
▪ 1国其▪、哲 美在一家理《美学 学鲍个,功实学家 著姆高他能践作作鲍嘉峰沿分理为登。着别性为姆一之 康 鲍 写 批《嘉门后德姆出判美通,是嘉了》独学首康德登三和立》次德国的大《的。提把思批判18学美路判断出世科学,,力纪来,学对即批伟的科应《判一大。的于纯》的般时建人粹。哲认间设类理其学为推的性中为家是向三批,、1由7了种判前美5又心》两德学0年、, 最 仰柏心3最这但义但义看二这调再其又看看这其4再审这这 从其但义在对这 3这“、 、 、后韶拉理后种是的是的法、种吸次四称法法一三次美一一人一是的审于种一自美,文 图 学 , 方 , 继 , 继 , 审 方 收 , , 经 , , 根 , , 意 根 根类 , , 继 美 这 方主 上上上学马 化、本马法不承不承丰美法运马主验丰丰本主马识本本 社“不承意一法 张而对对研克 :康身克把管和管和富意把用克张描富富方张克形方方 会人管和识方把 的下美 美究思 人德就思审是运是运了识美自思美述了了法美思成法法 实化是运诞法审 代”学学的、 面、有、美“用“用美发的然、学,美美,学、的,, 践的“用生,美 表的研研根恩 鱼黑不恩现自。自。学生现科恩是是学学可研恩根可可 的自自。之代现 人研究究本格 纹格少格象上上的的象学格研的的以究格源以以 角然上初表象 为究1的的方9斯 彩尔流斯作而而研特作的斯究研研细的斯在细细 度”而,人作 意方对对世法陶是派为下下究点为方提表究究化对提于化化来,下无法为大法象象纪是盆运,一””。一法出现。。为象出劳为为 探凝”论国一 利有有以什用美个,,种手的活两是的动两两 讨聚,是的个 美哪哪来么这学形还还经段劳动个人劳。个个 美了还工胡形 学些些占?种研而是是验对动的原与动原原 的美是具塞而 家不不主方究上““事审实科则现实则则 起的“的尔上 克同同导法大学自自实美践学:实践:: 源因自制提学 罗的的地的致的下下,对观。理的观理理 、素下造出的 齐认认位典可问而而或象点论审点论论 本;而、过问 ,识识的型以题上上者进,与美,与与 质上陶“题 他??研代分加””侧行为实关为实实 和”器三加 认为为究表为以,,重实我践系我践践 特,的步以 为什什方。:探都都于证们相。们相相 征都发还探 ,么么法精讨有有外的认统认统统 等有明原讨 美会会。神,其其在考识一识一一 。其,法, 就有有分从内内现察美、美、、 内还”从 是如如析某在在象。的的在是,某 直此此与与与心种的的的本本的断即种 觉大大逻逻逻理既缺缺描质质缺发所既 ,的的辑辑辑学定陷陷述和和陷纹谓定 就分分相相相方的和和,根根和身的的 是歧歧统统统法哲不不或源源不、现哲 表??一一一、学足足者提提足图象学 现。。。格体,,侧供供,腾还体 。式系美美重了了美崇原系塔出学学于科科学拜、出心发研研主学学研,本发理,究究体的的究总质,美按方方内钥钥方是还按学照法法在匙匙法功原照方某的的经。。的利和某法种真真验真先先种、 哲 正 正 的 正 于 验 哲实学出出分出审还学验原路路析路美原原心理在在,在,。理理对于于注于使对学审对对重对用审美美辩辩事辩价美学现证证物证值现方象唯唯的唯先象法作物物外物于作等哲主主在主审哲。学义义和义美学分和和表和价分析面值析唯唯唯。,。。物物物强主主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与低级部分,即思维与感觉或理性认识
与感性认识。
• 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
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
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即“感性学”。 • 美学—— “Aesthetics”,来自希腊文,词 根的涵义是“感觉”、“感兴趣”、“感 性的”。
•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 二、西方现当代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 • 移情作用,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 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 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彷佛它也有感觉、 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 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 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 eg. 立普斯、谷鲁斯
美 学 原 理
李 珊
第一讲 什么是美学
一、审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人与动物相区分——自我意识的产生—— 对生命自由感的追求——审美需要产生— —对象的形式——获得生命的自由感和快
乐——审美的发生

审美活动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活动,而
不是生物性的纯生理性活动,它作为人把
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
清朗、特秀的风姿、风度的人物形象美。
• 1、刘勰 美是自然的、客观的
• 2、柳宗元 美在客观世界、在自然中 • 3、 刘禹锡 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 • 4、郭熙 • 5、王夫之 美在自然
• 6、叶燮
• 他肯定现实美的客观性,并指出只有人才能欣赏 美。
• 二、中国当代美学家的解答
• (一) 中国近现代美学分为四个主要时期: • 1、1905年—1957年间,主要是西方古典美学 传译时期; • 2、 1942年—1983年,主要是深受苏联马克思 列宁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及其中国化批判;
• 3、 1980年—1996年,美学思想的拨乱反正
和历史的清理整顿,西方现当代美学全面
传译进入中国;
• 4、1996年以后,开始重新思索中国当代的 美学之路如何走。
• (二) 50年代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的几 种学说
• 1、主观说
• 吕莹和高尔泰
• 2、客观说
• 蔡仪
• 3、 主客观统一说 • 朱光潜
• “差距”、“超距”、距离极限
• 他指出人的审美活动和人的现实活动的本 质区别,强调审美活动中的普遍差异性, 为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和非规律性寻找理论 根据。
第三讲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 质的探讨
• 一、中国传统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 (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 1、武举
• 楚灵王问伍举:“台美夫?”伍举回答说:“臣闻国君服宠
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现实的
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
• 二、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1、羊大为美
• 2、羊人为美
• (二)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与文艺实践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三、美学的创立与发展
•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 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 莱布尼茨、沃尔夫,认为认识包括高级部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

• 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
艺术家的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
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 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三、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
• 1、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
活动 ;
• 2、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 ;
• 3、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四、美和生活
• 美是作为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活 动内容的感性形象。实际上,也就是表现 着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
• 六、为什么学美学
• 第一,时代的需要
• 第二,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 第三,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 七、怎样学美学
• 1、学习马列主义
• 2、与美学史结合
• 3、注意结合艺术实践 • 4、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 质的探讨
• • • • 一、西方传统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1、柏拉图:美在理式 桌子的理式→现实的桌子→艺术家创作的桌 子 • 美的理式→美的万事万物→美的艺术 • 2、普洛丁:美来自神明的理式 • 神是美的来源→上帝是一切美的根源
• 5、荀子 美”
“人性恶”——“无伪则性不能自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
其用。”
•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 • • • • •
“五反”: (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2)艺术不是功利活动; (3)艺术不是道德活动; (4)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5)艺术不能分类。
• “五正”“五反”肯定了直觉即表现 。
• 4、布洛 (心理距离说) • 欣赏者或艺术创造者与作品既要有切身感 而不是冷眼旁观,又要带有一定距离。
真的刻画,以少胜多,计白当黑,追求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
• 第三,反对“死法”,提倡“活法”;
• 第四,反对一味摹仿古人,强调艺术家的
真情实感才能产生真正的创作冲动,能获
得创作的意图进而创造出美; • 第五,注意艺术技巧的训练。
• (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 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追求飘逸、洒脱、
•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锺、鸣鼓、琴瑟、
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
不美也;非以(牛刍)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 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 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 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
‘为乐,非也!’”
• “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锺、鸣鼓、琴瑟、竽
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 ” • “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 后文,此圣人之务。”
• 4、孟子 “人性善”——“养浩然之 气”——“充实之谓美”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 • “善养吾浩然之气” • “充实之谓美”
以为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
•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 胡美之为?” •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 2、孔子 “仁”、“礼”—— “五德”、 “尽美尽善” • “里仁为美” • “尊五美,屏四恶”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子张曰: ‘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
• 克罗齐(直觉说)
• 洛克(心理距离说)
• 欣赏者或艺术创造者与作品既要有切身感 而不是冷眼旁观,又要带有一定距离。
• 二、西方现当代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 移情作用,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 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 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彷佛它也有感觉、 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 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 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 • • •
3、康德 《判断力批判》审美判断/趣味判断 ① 、质 情感判断,如“这朵花是美的”。 美≠一般快感,美≠善。美的特点在不涉及利害 计较,不涉及欲念和概念。
• 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 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 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 ② 、量 • 审美判断虽然是单称判断→人类具有“共同 感觉力” →主观的普遍可传达性(审美心 境的)
• 4、黑格尔
• 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 容的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 念的客观性相。 •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 这统一中,感性形式从属于理性内容,是 理性内容的显现。 •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 源 • 1、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美在和谐 • 2、亚里士多德:美的本质就在感性事物本身。 • 3、 达· 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 圣的比例关系上。 • 4、荷迦兹: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 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 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 5、博克:事物的美在于比例。 • 6、狄德罗:美在关系.
• 1、立普斯 (移情说) • ⅰ 审美主体情感的投射。 • ⅱ 审美对象构成的空间意志,使审美主体 内在意识向它转移。 • 2、谷鲁斯 (内模仿)
• • • • • • •
3、克罗齐(直觉说) “五正”: (1)直觉即抒情的表现。 (2)直觉即艺术。 (3)直觉即欣赏。 (4)直觉的成功表现即是美。 (5)语言就是艺术。
• 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地使人愉快的。
• ③、关系 • 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纯粹美(纯然形式的美,纯粹的美或自由 的美)和依存美(涉及概念、利害计较和 目的) • 美是一个对象的符合目的性的形式,但感 觉到这形式美时并不凭对于某一目的的表 现。
• ④ 方式 • 美的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的。 • 凡是不凭概念而被认为必然产生快感 的对象就是美的。
• 客观自然的物(“物甲”)——物的形象(“物
乙”)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