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结果报告指南
最新丙肝的实验室诊断最全方案
精品资料丙肝的实验室诊断最全方案........................................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最全方案——医脉通肝病科1、血清生化学检测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ALT、AST水平与HC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炎症分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AST水平一般较低,但也有较高者。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较少,但在病程较长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时可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约30%ALT水平正常,约40%ALT水平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
虽然大多数此类患者只有轻度肝损伤,但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ALT水平下降是抗病毒治疗中出现应答的重要指标之一。
凝血酶原时间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进展的监测指标,但迄今尚无一个或一组血清学标志可对肝纤维化进行准确分期。
2、HCV抗原检测人感染HCV到产生抗-HCV的平均时间约60d,被称为抗-HCV的窗口期。
但HCV核心抗原于HCV感染后12~15d即可检测到,较抗-HCV出现提前5~7周。
Peterson等报告,HCV核心抗原的出现时间仅较HCV RNA晚1d。
因此,HCV核心抗原筛查可作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试行)》指出:对初筛呈阳性反应的样品,应用原有试剂双孔或原有试剂加另一种不同原理(或厂家)试剂进行复检,如呈一阴一阳反应者,应进行补充试验。
目前常用的补充试验系用RIBA,如Chiron RIBA HCV 3.0 SIA抗HCV确证试剂(RIBA)和新加坡MP Biomedicals Asia Pacific Pte Ltd公司生产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补充试剂盒(蛋白印迹法)(HCVBlot 3.0,简称MP),但该法价格较贵,操作较复杂,一般实验室不开展此试验。
抗-HCV的实验室检测及其结果报告指南
发病暨死亡周报抗-HCV的实验室检测及其结果报告指南抗-HCV的实验室检测及其结果报告指南摘要抗-HCV检测最初被推荐用于检出HCV的感染(CDC,预防控制HCV感染及HCV 相关慢性疾病指南;MMWR 1998,47:1-33),抗-HCV的检测应该包括抗体初筛分析和对初筛阳性结果进行更加特异的补充确认检验。
对抗-HCV的确认可减少那些初筛检测假阳性人群不必要的就医和心理伤害,同时,也可确保医疗咨询、转诊及相应评估是针对那些血清学证实已经被HCV感染的患者。
然而,实验室间在补充确认实验的应用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抗-HCV阳性实验报告并非一致的代表确认阳性的结果。
本指南将关于抗-HCV检测的推荐内容扩展到包括应用初筛检测阳性标本的信号/临界值(S/Co)比值来选择如何进行补充确认实验;通过应用S/Co比值进行分析,可以减少需要进行补充确认实验的工作量,同时也可提高所报告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这些指南是基于CDC 职员的理解,同时,与FDA、公众健康机构、医院、独立实验室的代表进行咨询而提炼所得。
所有进行体外诊断抗-HCV检测的公共、私人实验室应用这些新指南后,将改进其抗-HCV报告结果的准确性及抗-HCV在卫生保健从业人员和公众健康机构进行医疗咨询、医学评价中的应用。
简介抗-HCV检测最早在1990年被FDA批准[1],从那时起,这些方法以及其它FDA批准的抗-HCV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无症状人群的筛查。
选择抗-HCV检测的人有权力得到准确的实验报告及其结果解释,CDC建议对抗-HCV初筛阳性的实验结果需经更特异的血清学实验(如重组免疫印迹分析RIBA®,Chiron Corporation, Emeryville, California)或核酸检测(NAT)证实后,才能作为一个人感染HCV的血清学依据;这些建议和HBsAg及抗-HIV的检测一致,实验室通常在报告阳性结果之前需进行更特异的补充确认实验[1,3]。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操作规程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操作规程【试剂盒组份】1.HCV抗原包被板48孔*1块2.酶结合物5ml*1瓶3.阳性对照0.5 ml*1管4.阴性对照0.5 ml*1管5.浓缩洗涤液:用前每瓶1:20稀释30 ml*1瓶6.显色剂A 3ml*1瓶7.显色剂B 3ml*1瓶8.终止液3ml*1瓶9.样品稀释液5ml*1瓶10.封口纸2片11.说明书1份【检测方法】1.每次试验设阴性,阳性对照各两孔,分别加入阴,阳性对照血清100μl,再设一孔空白对照,加样品稀释液100μl。
其余孔加入100μl样品稀释液,再加待测血清10μl。
充分混匀后,置37℃温育30分钟。
弃去孔内样品,扣干。
2.用洗涤液注滿每孔(至少300μl洗涤液/孔),勿溢出,静置5秒钟后扣干,重复5次。
3.每孔加酶结合物100μl(空白对照孔除外),置37℃温育20分钟,同上法洗反应板5次。
4.每孔加显色剂A液、B液各50μl,轻轻振荡后,37℃避光静置10分钟。
5.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以空白调零,在酶标仪中读取各孔OD450。
【结果判定】1.阳性对照平均值大于1.20,实验结果有效。
2.实验设计要求阳性、阴性对照OD值之差应大于1.20,否则本次实验无效。
3.若阴性对照读数小于0.050时,按0.050计算。
4.临界值(Cut off value)=阴性对照平均值+0.1。
5.测试标本的计算值小于Cut off value则为HCV抗体阴性。
6.测试标本的计算值等于或大于Cut off value则为HCV抗体阳性。
【注意事项】1.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的试剂盒应置室温平衡20分钟再进行测试。
2.若洗涤液不够可自行配制。
PH7.2 0.1MPBS-0.5℅Tween20。
用前10倍稀释成0.01MPBS-0.5℅Tween20。
3.本试剂盒中的样品稀释液采用变色技术,在加原始血清或血浆标本后由工黄绿色变为蓝绿色。
非原始血清或血浆(如稀释标本等)颜色变化不明显或变为其他颜色,为正常现象。
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ELISA-检验科免疫室作业指导书
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ELISA原理在微孔条上预包被丙型肝炎病毒(HCV)重组嵌合抗原,采用ELISA 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样品加入已有样品稀释液的包被抗原反应孔,在随后的温育过程中,若样品中含特异抗体,则该抗体与包被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吸附到固相,再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最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游离酶,加入显色剂后显色。
标本采集2.1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2.3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 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试剂6.1试剂名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6.2试剂生产厂家:河南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3包装规格:96Test/Kit6.4试剂盒组成:包被反应板,样品稀释液,酶标记抗体,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浓缩洗涤液,底物A,底物B,终止液,封口膜,密封袋。
6.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自动酶标仪7.2仪器厂家:Rayto7.3仪器型号:RT-2100C操作步骤8.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8.3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8.4加样品稀释液:用加样器在微孔反应条板孔中加入样品稀释液,每孔100μl,空下四孔准备加对照。
8.5加标本和留空白:将每份待检标本各10μl分别加入已有样品稀释液的各孔中,留下一孔不加标本作空白对照,标好位置。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包括以下步骤:
1. 初筛实验:通常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
如果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要进行复检。
2. 复检实验:使用更为敏感的检测方法,如化学发光法,再次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
如果复检结果仍为阳性,则可以确诊感染丙肝病毒。
3. 确认实验:为了排除假阳性结果,需要进行确认实验。
确认实验通常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丙肝病毒的核酸。
如果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以确诊感染丙肝病毒。
4. 报告标准:确诊感染丙肝病毒后,需要按照国家或地区的报告标准进行报告。
通常需要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报告,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感染时间、传播途径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因此,预防丙肝的关键是避免接触感染源、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接种丙肝疫苗等措施。
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
传播途径,为诊断方法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03
快速、便携式诊断设备
随着便携式设备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加快速、便携的丙肝诊断
设备,便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和偏远地区开展筛查和诊断工作。
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 ,增强预防意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 定期检测等方面的知识普及。
05
丙肝诊断报告内容与 格式
丙肝诊断报告基本内容
01
02
03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就诊 科室、就诊日期等。
病史回顾
询问患者是否有丙肝相关 病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 等。
临床表现
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以 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
丙肝诊断报告基本内容
01
02
03
04
诊断依据
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 (HCV RNA检测)、肝脏超
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丙肝 的挑战。通过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分享经验 、技术和资源,协同开展研究和技术创新。
规范报告制度
推动各国建立规范的丙肝报告制度,及时掌 握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动态。同时 ,加强跨国合作,共同打击丙肝相关的非法 活动,如非法药品交易、血液制品流通等。
THANK YOU
临床表现
患者主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查体未见黄疸、肝 掌、蜘蛛痣等体征。实验室检查:ALT 45 U/L(正常值0-40 U/L),AST 38 U/L(正常值0-35 U/L),HCV RNA阳性 。
丙肝诊断报告模板与示例
诊断依据 1. 肝功能检查异常,ALT和AST高于正常值; 2. HCV RNA阳性,提示存在丙肝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19页】
筛选试验——HCV抗体测定
·酶免疫法(EIA)检测抗-HCV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也可用 于HCV感染者的初筛。
·HCV抗体检测作为筛选工具较理想 –廉价 –重现性好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高敏感(99%)、高特异(99%)
·一些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 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对于这些患者,HCV RNA的检测 有助于确诊。
HCV基因型测定
•检测基因型方法一般分为二类 : ⑴ 检测HCV基因的点突变的筛选试验 ⑵ 评估HCV基因更大片段的验证性试验
• HCV基因型的筛选试验有 : (1)对HCV高度保守的5’-NC区域行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 型性分析(RFLP)
(2)对HCV-5’NC区域行逆转录斑点杂交分析,又名 LIPA方法
血清生化学检测
· ALT、AST水平变化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与肝组织 炎症分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平行;ALT水平下降是抗病 毒治疗中出现应答的重要指标。
·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 酯酶活性降低较少;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时明 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凝血酶原 时间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状况的监测指 标。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
主要内容
• 丙型肝炎病毒的特性 •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 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 丙型肝炎检测结果解读
HCV 的特性
• 黄病毒科 • 有包膜 • 单股正链 RNA (9.6 kb) • 3000 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 • RNA 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 • 每日复制量:10 兆 (1012) 病毒颗粒
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方式 性传播方式
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
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一、概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其诊断及报告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涉及诊断标准、病理学诊断标准、病毒学检测标准、血清学检测标准、生化指标检测标准、影像学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等方面。
二、诊断标准1.病史:有输血史、静脉药瘾史、亲密接触史等;2.症状:包括乏力、纳差、肝区疼痛等;3.体征:包括肝肿大、脾肿大、黄疸等;4.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异常、血清丙肝抗体阳性等。
三、病理学诊断标准1.肝组织炎症分级:根据炎症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2.肝组织纤维化分级:根据纤维化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
四、病毒学检测标准1.丙肝病毒RNA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清中丙肝病毒RNA;2.丙肝病毒抗体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
五、血清学检测标准1.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2.血脂检查:包括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等。
六、生化指标检测标准1.血糖:正常范围在3.9-5.5mmol/L;2.尿素氮:正常范围在1.7-7.1mmol/L;3.肌酐:正常范围在44-133μmol/L;4.尿酸:正常范围在150-440μmol/L;5.电解质:包括钾、钠、氯、钙等。
七、影像学诊断标准1.B超:显示肝脏、胆囊和脾脏的病变情况;2.CT:显示肝脏、胆囊和脾脏的病变情况,特别适合于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3.MRI:对肝脏、胆囊和脾脏的病变诊断准确性更高,特别适合于肝脏肿瘤的诊断。
八、治疗标准1.药物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肝损伤或肝肿瘤,考虑手术治疗;3. 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3.避免诱发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肝毒性药物等。
九、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感染源;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传播;3.接种丙肝疫苗。
十、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1.对于未确定诊断的患者,建议进一步检查;2.对于已治疗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和检查,以确保疾病的治疗效果。
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查方法及结果解释
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查方法及结果解释1实验室检查方法1.1化学发光实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高特异性免疫反应相结合利用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
化学免疫发光又以标记方法不同分为两种,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是利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的标记化学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通过起动发光试而发光,强烈直接发光在1 s内完成。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其操作步骤与ELISA完全相同。
以酶标记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反应,只是反应底物为发光剂。
1.2胶体金快速实验免疫渗透实验:斑点免疫胶体金快速实验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HCV抗原点状固定在膜上,加待检样品,阳性结果在膜上抗原部位显色斑点。
反应时间在10 min以内有效试验质控点必需显色。
免疫层析试验,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HCV抗原线状固定在膜上,待检样品沿着载体迁移,阳性结果在膜抗原部位显示出有色条带,有效试验质控线必须显色。
1.3抗体补充试验目前常用抗体补充试验为免疫印迹试验,免疫印迹法试剂一般将HCV不同编码区抗原多种成分喷涂在硝酸纤维薄膜条上,并设置了两种不同浓度的IgG对照带的二条hsoD对照带,用于内部对照结果判断。
其诊断HCV感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检测出针对HCV不同编码区抗原的抗体,其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
抗HCV检测策略及结果报告,先用筛查试剂进行初策实验,结果呈阴性报告阴性,不在进行复检实验,结果呈阳性反应进入复检试验,复检用筛查试剂2进行,结果呈阴性反应报告阴性,呈阳性反应报告抗HCV阳性。
HCV抗原的检测目的及意义:急性丙型肝炎的辅助诊断,尤其有助于HCV 感染窗口期患者,抗HCV检测结果确定患者或HC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丙型肝炎辅助诊断。
免疫受损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群体如HCV感染者的筛查,或是抗HCV 阳性感染者的病毒血液分析,HCV感染者治疗前后,病毒血液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胶体金法)标准操作规程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胶体金法)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目的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
2.检验程序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应用间接法原理定性检测人血清(浆)HCV抗体。
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人IgG抗体(anti-IgGAb),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重组丙肝混合抗原(Core、NS3、NS4、NS5,源自大肠杆菌)和人IgG 抗体(丙种球蛋白)。
检测阳性样本时,血清样本中HCV-Ab与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G 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原结合形成“Au-anti-IgGAb-HCVAb-HCV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鼠抗人IgG抗体则在对照线处与人IgG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15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3.性能特征3.1用国家参考品测定,产品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3.1.1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对20份阴性参考品进行检测,要求在15分钟内全部显示阴性结果。
3.1.2阳性参考品符合率:对20份阳性参考品进行检测,要求在15分钟内全部显示阳性结果。
3.1.3最低检出量:灵敏度1号1:8进行检测,要求在15分钟内显示阳性结果。
灵敏度2号1:64进行检测,要求在15分钟内显示阳性结果。
3.1.4精密性:用精密性参考品平行检测10次,均在15分钟内显示出清晰可辨的检测线,且显色深度无显著差别。
3.1.5稳定性:试剂盒置37℃20天,阴性参考品符合率、阳性参考品符合率、最低检出量和精密性均应符合要求。
3.2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甲肝、庚肝、戊肝、类风湿因子(RF)、红斑狼疮等各种类型的标本不会对测试产生干扰。
3.3胆红素(342.0μmol/L)、胆固醇(20.7mmol/L)、血红蛋白(5.0g/L)、甘油三酯(28.2mmol/L)),不影响检测结果。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试验类别 HCV抗体 (EIA)
HCV基因型 HCV RNA
监测
确诊
评估治疗 治疗疗程 应答
预测持续 应答
X
X
X
X
X
†随着定量分析(10-50 IU/mL)的敏感性增加,定性分析的重要性下降 EIA =酶联免疫分析
Ghany M, et al. Hepatology 2009; 49: 1335
第七章 实验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抗-HCV+
有 RNA检测结果
RNA 阴性
RNA 阳性
无 RNA检测结果
订正 报告
流病
症状
肝功
史
不上报
备注或 删除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上 报
急性
慢性
未分类
二、诊断丙肝感染者和现患病人的实验室方法
HCV血清学试验
EIA检测抗HCV、 Immunoblot assay
HCV-RNA定性试验 PCR、TMA
我国乙肝和丙肝现状
~9000
万
HBV携带者
~2800 万
慢性乙肝
~ 700万重点人群 急需乙肝治疗
~ 760万 HCV感染者
~ 456 万慢性
丙肝患
~ 250万 重点人群 急需治疗
者
我国的肝癌约80%由乙肝相关导致,约10-15%由丙 肝相关导致。
(四)、 丙肝的治疗现状和前景
• 丙肝能够治愈,但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治疗
NS3
NS4
NS5
各种基因产物作为免疫诊断的特异性:
NS3 > core > NS4 > NS5
丙肝抗体假阴性问题
HCV 窗口期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
对于丙肝的确诊及报告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报告。
以下是一份关于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包括相关的检测方法、诊断标准和报告流程。
一、丙肝检测方法1. 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抗丙肝病毒抗体,包括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总量、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等。
2. 丙型肝炎病毒 RNA 检测:采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 RNA,包括定量和定性检测。
3. 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的检测,用以评估肝功能损伤情况。
二、丙肝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丙型肝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丙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抗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丙肝病毒抗体,包括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总量、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等。
2. 丙型肝炎病毒 RNA 检测阳性:患者血清中检测出丙肝病毒 RNA,也可经过两次测定,间隔时间为6个月。
3. 肝功能损伤:患者肝功能检测指标异常,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升高。
三、丙肝报告流程1. 诊断报告:经临床医生进行丙肝的临床诊断后,需出具相关的诊断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检测结果及诊断结论等内容。
2. 报告备案:诊断报告需进行医疗机构的备案,由医务人员进行记录,确保诊断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监测报告:对于已确诊的丙肝患者,需进行定期的病情监测,包括血清丙肝病毒RNA 定量检测、肝功能检测等,定期出具监测报告。
四、丙肝确诊及报告的重要性丙肝是一种潜伏期较长、易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疾病,及时确诊和报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 提供治疗依据:通过丙肝的确诊,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减轻肝脏损害。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ppt课件
参考文献2
引用文献2的作者、年份、标题、期刊名称、卷号 、期号、页码。
参考文献3
引用文献3的作者、年份、标题、期刊名称、卷号 、期号、页码。
THANKS
感谢观看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总结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方法。
详细描述
qRT-PCR技术利用荧光探针标记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强度,对病毒核酸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 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HCV RNA的拷贝数,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目的
规范丙型肝炎病毒(HCV)实验室检测技术,提高检测质量 和效率。
背景
HCV是一种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的重要病原体,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和应用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开展HCV实验室 检测工作。
应用
本规范规定了HCV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检测方法、结果报告和质量控 制等方面的要求。
步骤
颗粒增强免疫荧光法通常包括包被、洗涤、加样、温育、洗涤、荧光染 色和读数等步骤。
03
应用
颗粒增强免疫荧光法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动物检疫等领域广泛应用
。
04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 测技术
酶联免疫法
原理
酶联免疫法是一种间接酶免疫测 定技术,通过将抗体与酶结合, 使抗体与抗原的反应产物能够以 颜色反应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检测
应用
适用于对低浓度抗原或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临床诊断和研究。
05
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结果报告指南
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结果报告指南检测丙型肝炎抗体试验于1990年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首次注册,自那时起,新版的此类试验和其他FDA批准的抗一HCV试验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无症状病人的筛检。
CDC建议对于被认为具有HCV感染血清学证据的人,如其只是抗一HCV筛检阳性的话,应由更为特异的血清学试验(如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或核酸试验证实。
然而。
对于抗一HCV的检测,大多数实验室只根据筛检的阳性结果报告为阳性,而不用更为特异的血清学和核酸试验对这些结果加以证实,除非送检医师要求。
实验室不开展旁证试验的原因很多,包括缺乏实验标准、对筛检和旁证试验的开展及结果解释缺乏理解、以及其高额费用。
在建议的抗-HCV检测程序中包括了使用筛检阳性是s/co比值(signal-to-cut-0ff)。
以减少需要旁证试验标本的数量和提供更可靠地反映受检者真实抗体状态的检测结果。
现有的抗一HCV筛检法:在美国使用的经FDA注册或批准的抗一HCV筛检试剂盒包括三种免疫法:二种酶免疫法(HCV EIA 2.0、HCV ELISA 3.0)和一种加强的化学发光免疫法(CLA)。
所有这些免疫法都使用HCV一编码重组抗原。
现有的旁证试验:旁证试验包括一种血清学抗一HCV试验和检测HCV RNA的核酸试验(NATs)。
在美国唯一经FDA注册的抗一HCV 的旁证试验是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
此方法既使用HCV一编码重组抗原,也使用合成肽。
因其是一种血清学试验,可用抗一HCV筛检试验中使用的同一血清和血浆标本进行此项试验。
FDA批准的用于HCV RNA定性检测的诊断性NATs。
运用逆转录酶链反应(TR一PCR)扩增技术,包括AMPLICOR丙肝病毒(HCV)试验(2.0版)和COBASAMPLICOR丙肝病毒试验(2.0版)。
运用这两种试验检测HCV RNA要求按适合NAT的方式收集、处理血清和血浆标本,并在具有专项设施的实验室进行。
丙肝检验报告单
丙肝检验报告单一、背景介绍丙肝是指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
丙肝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因此需要进行丙肝检验来评估肝脏的状况。
二、检验目的丙肝检验报告单的主要目的是报告受检者的丙肝感染情况以及肝功能状态,早期发现和治疗丙肝病毒感染对于预防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三、检验步骤 1. 收集样本:丙肝检验所需的样本一般为血液样本,可以通过静脉采血等方式获取。
2. 实验室检测: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丙肝病毒相关指标的检测。
常见的丙肝病毒检测指标包括丙肝抗体(Anti-HCV)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oreAg)检测等。
3.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受检者的丙肝感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丙肝抗体阴性,则说明受检者未感染丙肝病毒;如果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肝功能状态。
四、结果解读 1. 丙肝抗体检测:检测结果阳性(+)表示受检者曾感染过丙肝病毒,但不能确定是否为当前感染。
阴性(-)表示受检者未感染丙肝病毒。
2.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检测结果阳性(+)表示受检者当前感染丙肝病毒。
阴性(-)表示受检者未感染丙肝病毒。
五、肝功能评估指标 1. 肝功能指标常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
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浓度升高可以反映肝功能异常。
2.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评估受检者的肝功能是否异常。
如果ALT和AST等指标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肝细胞受损程度较高。
六、丙肝检验的意义 1. 早期发现:丙肝检验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感染丙肝病毒的人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进展风险。
2. 预防传播:通过丙肝检验,可以识别感染者,防止病毒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
3. 治疗决策:丙肝检验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根据感染情况和肝功能状态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丙肝化验报告
丙肝化验报告
姓名:张三年龄:38岁性别:男
住院号:1234567 申请日期:2021年7月1日
检验日期:2021年7月2日标本类型:血清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参考范围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IgG 阳性阳性
抗-HCV-IgM 阴性阴性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HCV-RNA 阳性阳性
结论:患者血清中检测出丙肝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阳性,说明患者已经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
建议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医生的治疗,加强免疫力,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备注:抗-HCV-IgG阳性提示患者曾经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抗-HCV-IgM阴性说明患者处于慢性感染期。
HCV-RNA阳性提示患者病毒复制活跃。
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结果报告指南
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结果报告指南
屠宇平;杨小平
【期刊名称】《疾病监测》
【年(卷),期】2003(018)006
【摘要】@@ 检测丙型肝炎抗体试验于1990年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首次注册,自那时起,新版的此类试验和其他FDA批准的抗-HCV试验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无症状病人的筛检.
【总页数】4页(P235-238)
【作者】屠宇平;杨小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疾控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2
【相关文献】
1.对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意义
2.对《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有关"实验室诊断"抗体和核酸检测内容的思考
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核心抗原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丙型肝炎278例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核酸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5.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结果报告指南检测丙型肝炎抗体试验于1990年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首次注册,自那时起,新版的此类试验和其他FDA批准的抗一HCV试验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无症状病人的筛检。
CDC建议对于被认为具有HCV感染血清学证据的人,如其只是抗一HCV筛检阳性的话,应由更为特异的血清学试验(如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或核酸试验证实。
然而。
对于抗一HCV的检测,大多数实验室只根据筛检的阳性结果报告为阳性,而不用更为特异的血清学和核酸试验对这些结果加以证实,除非送检医师要求。
实验室不开展旁证试验的原因很多,包括缺乏实验标准、对筛检和旁证试验的开展及结果解释缺乏理解、以及其高额费用。
在建议的抗-HCV检测程序中包括了使用筛检阳性是s/co比值(signal-to-cut-0ff)。
以减少需要旁证试验标本的数量和提供更可靠地反映受检者真实抗体状态的检测结果。
现有的抗一HCV筛检法:在美国使用的经FDA注册或批准的抗一HCV筛检试剂盒包括三种免疫法:二种酶免疫法(HCV EIA 2.0、HCV ELISA 3.0)和一种加强的化学发光免疫法(CLA)。
所有这些免疫法都使用HCV一编码重组抗原。
现有的旁证试验:旁证试验包括一种血清学抗一HCV试验和检测HCV RNA的核酸试验(NATs)。
在美国唯一经FDA注册的抗一HCV 的旁证试验是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
此方法既使用HCV一编码重组抗原,也使用合成肽。
因其是一种血清学试验,可用抗一HCV筛检试验中使用的同一血清和血浆标本进行此项试验。
FDA批准的用于HCV RNA定性检测的诊断性NATs。
运用逆转录酶链反应(TR一PCR)扩增技术,包括AMPLICOR丙肝病毒(HCV)试验(2.0版)和COBASAMPLICOR丙肝病毒试验(2.0版)。
运用这两种试验检测HCV RNA要求按适合NAT的方式收集、处理血清和血浆标本,并在具有专项设施的实验室进行。
筛检免疫法试验结果:抗一HCV检测包括最初的免疫法筛检。
解释抗一HCV免疫法的阳性反应结果标准以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
对于HCV EIA2.0、HCV ELISA3.0而言。
呈阳性反应的标本分丽组进行再检。
如果每组试验都呈阳性反应,标本即被认为双阳性,即筛检阳性。
对于QA8而言,只要其中一份标本具有阳性反应即可认为筛检阳性,不需要重检。
HCV EIA2.0和HCV ELISA3.0特异性在99%以上。
然而。
在低感染率人群中,高达99%的特异性也不能保证理想的阳性检测结果。
在抗一HVC流行率<10%的免疫活性人群中,HCV EIA2.0和HCV ELISA3.0的假阳性率平均约为35%(15%一60%)。
在免疫抑制人群中(如血液透析病人),假阳性率平均约为15%。
基于这个原因,不能仅仅依靠抗一HCV筛检阳性结果判断一个人已经感染HCV。
更为确切地说,筛检阳性结果应由一项更具特异性的旁证试验证实。
.血清学旁证实验结果: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砌队)这种高特异性的抗一HCV旁证试验运用于检测筛检阳性标本,检测结果解释为阳性j阴性和不确定。
RIBA阳性结果解释为抗一HCV阳性,虽然抗一HCV的存在并不能区分现有感染和既往感染,但明确的抗一HCV阳性结果表明应对HCV感染进行会诊和医疗评估,包括对病毒的存在和肝病的进一步检验(如核酸试验检测HCV RNA和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抗一HCV试验在其结果明确为阳性后一般不需要重检。
RIBA阴性解释为抗一HCV阴性,并表明筛检试验结果为假阳性。
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抗一HCV试验结果阴性(筛检阴性和RIBA 阴性)的人员被认为未感染,然而,在感染后第一周内抗一HCV检测结果可能为假阴性(即在抗体可检测出前和血清阳转期问),虽然HCV RNA在暴露后早期(1—2周)就可检出。
很少有人在暴露后抗体延迟数月才阳转。
在一些HCV感染自愈的人员中,抗一HCV下降到可检测水平以下。
有时HCV慢性感染者(包括免疫抑制者)的抗一HCV 呈持续性下降。
检测出HCV RNA可能是感染的唯一证据。
RIBA结果不确定表示抗一HCV不确定。
最近在正处于血清阳转期的感染人员中发现有抗一HCV旁证试验结果不确定的情况,这种情况有时也发生在HCV慢性感染者中。
不确定也可表示筛检结果假阳性,这也是HCV感染低危人群中此种结果的最常见的解释。
虚男采集一份标本,对抗一HCV作再次检测(1月后)或检测HCV RNA。
核酸旁证试验结果:检测HCV RNA的核酸试验可用作检测抗一HCV的旁证试验。
它们运用于急性和慢性HCV的临床诊断、慢性丙肝病人的评估和管理。
如果NAT试验阳性且筛检结果也阳性。
NAT就有既能检测出活动性HCV感染,又能证实抗一HCV的存在的优点。
如果NAT试验阴性,而筛检试验阳性,那么HCV抗体或感染状态就不能确定。
这时就需做RIBA试验,以证实抗一HCV的检测结果和决定是否需要会诊和医疗评估,而如果抗一HCV筛检试验结果被证明为假阳性(如RIBA阴性)。
那么就不需要作进一步的评估。
而如果抗一HCV筛检试验结果经RIBA证实为阳性,那么就需要进行医疗评估。
包括系列的HCV RNA和ALT活性测定。
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即一个处于活动性HCV感染期的人,其HCV RNA的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
随着急性感染期抗一HCV滴度的增高,HCV RNA的滴度下降,因此一些丙肝急性感染期病人的HCV RNA 也就不能检出,但这种情况是短暂的,慢性感染可能出现。
另外,在慢性HCV感染人员中观察到HCv RNA的阳性结果呈间断性。
因此,在缺乏进一步临床信息的情况下,一次HCV RNA阳性结果的意义就不明确。
是否需要进一涉的医疗评估须通过证实抗一HCV状况来决定。
HCV RNA检测结果阴性也可表示感染自愈,在成年期(45岁以上)感染HCV的抗一HCV阳性者中,15%一25%的感染明显自愈,儿童期和青年期感染的抗一HCV阳性者中这一比例较高(40%一45%)。
为了明确HOT感染是否自愈,HCV—RNA的检测结果应多次证实为阴性。
然而,此类后续试验只在经血清学实验明确为抗一HCV阳性的人员中需要。
利用筛检阳性deo比值确定是否需要旁证实验:对早期眦HCV EIA检测自愿献血者血样结果的分析表明,重复阳性反应的s/co的平均比值可用于预测旁证实验的阳性结果。
利用HCV ELISA3.0检测自愿献血者血样也得到类似数据。
在这些分析中,24,700份重复呈抗一HCV阳性反应血样的s/co比值与其RIBA3.0结果进行了比较,共64.O%的血样呈RIBA阳性,平均deo比值为1.0—2.9的RIBA阳性血样的比例为5.8%;平均s/co比值为3.0—3.4的比例为37.1%;平均deo比值为3.5—3.7的比例为67%;平均s/co比值为3.8—3.9的比例为88.1%;平均s/co比值大于4.O的比例为94.1%。
CDC还从其它人群另得到了一些数据,以判断能否确定一种特异的s/co比值,而这种比值能预测当时95%以上的真抗体阳性结果,而不管检测人口抗一HCV阳性率和人群特征。
经评估的抗一HCV 筛检试验是二种FDA注册的EIAs(HCV EIA 2.0和HCV ELISA3.O)和一种FDA批准的CIA(VITORS抗一HCV试验)。
EIAs:所有EIA筛检阳性的标本都由RIBA3.0进行了检测,并且每份筛检阳性标本的HCV RNA还由下列两种或以上的方法进行了检测(转录扩增[TMA]、AMPLICOR和套式RT—PCR。
利用了由CDC主持的无症状人群抗一HCV血清流行率研究的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抗一HCV血清抗体流行率从0.8%到25%不等。
筛检试验阳性并由RIBA证实为抗一HCV阳性结果的比例随着人群中抗一HCV流行率的增加而增加,相反,筛检试验阳性,但RIBA 证实为假阳性(阴性)或不确定的比例与血清流行率呈负相关。
对于每一个研究组,筛检试验结果阳性且RIBA阳性的比例随着筛检阳性的平均s/co比值的增加而增加。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不同血清流行率人群中筛检试验阳性≥3.8的平均s/co比值预测的RIBA阳性的比例高达95%以上。
筛检结果阳性≥3.8的平均s/co 比值预测HCV RNA阳性的比例也很高,虽然这一比例比RIBA阳性的比例略低。
这些结果表明对于已注册的EIA。
报告平均s/co比值≥3.8筛检阳性的标本为抗一HCV阳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预测真实的抗一眦V 状况。
报告抗一HCV结果前的旁证实验往往局限于那些平均s/co 比值小于3.8的筛检阳性标本。
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来由自其s/co比值小于这个临界值的高危人群标本的比例有限(2.4%)而得到迸一步的保障,当按照推荐的方法对感染人员进行抗HCV检测时,仅有少数标本需要再检。
CIA:对4组CIA筛检阳性(即VITROS抗一HCv阳性反性)的标本的s/co比值与RIBA3.0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
这4个组包括162名血清抗体流行率极低的自愿献血者;163名低抗体流行率人员;219名抗体流行率呈中等程度的透析病人和689名抗体流行率高的住院人员。
总的来讲,献血者中CIA筛检阳性且RIBA检测阳性标本的比例为77.8%;低抗体流行率组为74.2%;透析病人组为86.3%;高抗体流行率组94.5%。
在经CDC评估的两项EIAs检测的标本中观察到的s/co比值与RIBA阳性之间的直接关系在CIA检测的标本中同样观测到。
然而,通过VITROS抗一HCV得到的筛检阳性s/co比值的分布范围比通过HCV EIA2.0和HCV ELISA3.0得到的大。
因此,能在较高程度上预测RIBA阳性的s/co比值其自身也高。
在应用VlTROS抗一HCV时,≥8的s/eo比值能预测95%一98%的筛检阳性标本RIBA阳性。
s/o比值低的CIA标本的比例与抗一HCV流行率呈负相关(即4.9%的在高流行率组:8.7%的在中等程度流行率组;21.5%在低流行率组),这些结果表明对于FDA批准的CIA,筛检阳性的旁证试验也可局限于s/co比值低(<8)的标本和感染危险增加的人群,不到5%的标本的s/co比值低于这个临界值。
实验室抗一HCV检测和结果报告程序:所有从事抗一HCV检测的实验室应运用FDA一注册或批准的抗一HCV试验,并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开展初检。
●筛检阴性(即无阳性反应)标本不需进一步检测,可报告为抗一HCV阴性。
●筛检阳性标本需要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旁证试验。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1)根据筛检阳性s/co比值确定旁证试验,2)对所有筛检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的旁证试验。
一对于需要进行旁证试验的筛检阳性标本,在得到旁证试验结果前不得报告抗一HCV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