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美猴王课件语文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悟空从出世到成为“美猴王”的全过 程,故事情节完整,层次清楚。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文详写美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突出美猴王的性格特点。 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石猴的特点。
《西游记》名言: 1、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吴承恩 《西游记》 2、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吴承恩 《西游记》 3、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吴承恩 《西游记》 4、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 ——吴承恩 《西游记》 5、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吴承恩 6、 系春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 ——吴承恩 7、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吴承恩 《 西游记》 8、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 ——吴承恩 《西游记》 9、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吴承恩 《西游记》
部分来自《点拨》
5.“跳过桥头……移过去。” 【答案】本题运用动词表达效果分析法。“跳”“ 抢”“夺”“占”“争”“搬”“移”这些动词抓住 了猴子的特点,表现了猴子顽皮、好动等性格,语言 生动活泼。
部分来自《点拨》
6.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此句总结了全文,交代了“美猴王”之称的 来历,照应题目。
2019/8/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0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9/8/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1
他被熬得力倦神疲的,倒头便睡。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部分来自《典中点》
【答案】石猴出世。“傲来国”、“花果山”、“
顶上”是交代地点。 “东胜神洲”、“仙石”、“
仙胞”、“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写石猴是天地生成。
部分来自《典中点》
2、联系《西游记》,说出孙悟空名字演变过程。 【答案】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 —孙悟空——孙行者——斗战胜佛)
部分来自《点拨》
1.【手法探究】作者选材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为什么这 样安排? 【答案】本题考查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本文记叙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详写石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石猴之所以能成王, 被称为美猴王,是由于他凭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 险,勇往直前,发现水帘洞,赢得了众猴的信任和拥戴。这一 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所以详写。而石猴从石 中出,只能说明他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
孙悟空,《西游记》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西游记》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西 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游记》共 100回 ,主要写的是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 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 猴王的来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6 美猴王
《西游记》简介
来自《点拨》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 回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 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 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第八至第十二回写唐僧出世、 唐太宗入冥故事,交代去西天取经的缘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写孙 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 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开端:石猴出世——神异出众
美 发展:石猴生活——活泼灵巧、胆量过人 智慧灵巧

本领超群
王 高潮 ——石猴探洞,被拥为王
深孚众望
结局 ——高度智慧,不负众望
本文讲述了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 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 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他不畏艰险、敢 说敢干的精神。
2. 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效仿的方法,分析美猴王的动作、 语言,从而概括其艺术形象;师生合作总结文章详 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难点)
3. 学习美猴王“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养成 课外阅读文学著作的习惯。(重点)
来自《点拨》
吴 承 恩 ( 约 1500 ~ 约 1582) , 明 代 小 说 家 。 字 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 今江苏淮安)人。其代表作 为《西游记》。
神 话 小 说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文体知识
4. 相关资料
5. 检查预习
6. 听读课文
7. 整体感知
8. 句段品析 9. 疑难探究
10. 板书设计 11. 本课主旨
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3. 拓展延伸 14. 教材习题讲解
15. 课后作业布置
1. 会给课文划分段落结构层次,理清故事情节,会复述美 猴王的故事;理解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 特点。 (重点)
5.瞑目:闭着眼睛。
部分来自《点拨》
6.径: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7.镌: 雕刻。
8.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例句:这次期中考试,他发挥
得比较好,从他脸上那喜不自胜的表情,就可以猜出他一定又
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9.造化:福分,福气。
10.顽劣:顽皮不顺从。
11.力倦神疲: 指肉体和精神上都很疲乏。例句:一个工作日下来,
部分来自《点拨》
3.语言描写突出了石猴的什么特点? 【答案】 “我进去!我进去”突出石猴的胆量过 人,体现他逞强好胜的特点。
部分来自《点拨》
4.第四段第一句中的几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本题运用动词表达效果分析法。“瞑”“蹲”“ 纵”“跳”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石猴动作的敏捷,形象生 动地表现出石猴超群的胆量和非凡的勇气。
一 读一读字音
部分来自《点拨》
suì
遂 pì
开辟

麋鹿 bì
复辟
qiào
shèng
石窍 喜不自胜
魔法记忆:一线穿珠法,如: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 行,得辟(pì)谣。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juān( 镌)刻 bèng( )裂迸
míng( 瞑)目
石jié( ) 碣
力juàn( 倦)神pí( ) 疲 滔滔不jié( ) 竭
一、略。 点拨: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首先,要认真读课 文,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即“石猴出世”“山中生活”“发现 水帘洞”“石猴称王”。其次,要组织语言进行表述,尽量做到 语句通顺,前后连贯、照应。
二、①“美”在争强好胜。当众猴提出谁能钻入水帘洞并平安返回就 让他为王时,石猴连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②“美” 在勇敢无畏、动作敏捷。写他进入水帘洞时,“你看他瞑目蹲身, 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③“美”在一心为大家。石猴进 入水帘洞见到里面美好的景象,他完全可以自己享用,但他立即 跳出来告诉大家。④“美”在勇于为王、当仁不让。众猴进入水 帘洞后,石猴要求大家兑现当初的诺言。
阅读方法解密
部分来自《点拨》
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分析结尾句(段)的作用是中考题中常见的题目。答题时应从结构 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有:照应题目、开 头或者前文某一段,使文章结构完整;总结上文。内容方面的作 用主要有:点明或深化中心;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或感悟;写出 人物的品质精神;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发出号召 等。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开辟: 文中指开天辟地。 2.遂: 于是。 3.迸裂: 裂开并往四处飞溅。 4.滔滔不竭:
形容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 例句:那条大河滔滔不竭地 流向远方。滔滔不竭、滔滔不绝辨析:同:都形容连续不断。异: “滔滔不竭”偏重指没有穷尽,而且多用来形容物。而“滔滔不 绝”偏重指不断,而且多用来形容说话。例:滔滔不竭的长江水 向东流去。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了他这次旅游的所见所闻。
部分来自《点拨》
2.【难点探究】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美猴王“美”
在何处? 【答案】本题运用分析人物形象法分析。(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 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内育仙胎,产一石卵,化而为猴 ,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作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 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 动活泼自在。(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水 帘洞,动作敏捷,胆量超群。(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 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 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部分来自《点拨》
1.石猴的出世有何不平凡之处?作者开头写他的身世有什 么作用? 【答案】 课文写石猴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而生 ,却是“五官俱备,四肢皆全”。课文起笔这样 写,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石猴探洞,被拥为 王埋下伏笔。
部分来自《点拨》
2.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中生活?写出了石猴 的哪些特点? 【答案】 “行走跳跃”,写其行动;“食草木,饮涧泉,采 山花,觅树果”,写其饮食;“与猿鹤为伴,麋鹿 为群”,写其交往;“夜宿石崖,朝游峰洞”,写 其行踪。集中表现他活泼、灵巧的特点。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神话小说
来自《点拨》
神话小说,以神话、传说为题材,通过幻想的形式来反映社会 生活。作者运用了想象、虚构、比拟、夸张等手法,描绘虚幻迷 离的故事情节,刻画各种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创造出奇妙 的神话境界,以再现一定的现实生活,寄托某种思想感情。它绝 不是作者的凭空杜撰,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一定现实生活 的曲折的反映。《西游记》就是一部神话小说。
三、
略。 点拨:此题旨在拓展阅读,分析时言之有理即可。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